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TD电厂发电机失磁保护技术与应用研究内容摘要继电保护装置动作于设备出现故障或不正常工作状况时,发出信号或跳闸,TD电厂300MW机组根据GB要求装备有发变组差动保护、发电机失磁、频率异常等保护。本文根据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基本原理结合南自DGT-801数字式发电机变压器保护柜二次系统交流输入回路、输出控制回路等装置接线图分析TD电厂300MW机组中发电机转子保护的配置及应用。关键词继电保护发变组失磁目录TOC\o"1-2"\h\u23184第1章绪论 3194181.1TD电厂概述 3259471.2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 3186631.3TD电厂300MW机组保护配置 325991第2章TD电厂300MW发变组差动保护 5295842.1差动保护原理 5124602.2DGT801保护装置差动保护 5191692.3差动保护在TD电厂的应用 612826第3章TD电厂300MW发电机失磁保护 1270603.1失磁保护原理 12326753.2DGT801保护装置失磁保护 12143863.3失磁保护在TD电厂的应用 1319905第4章TD电厂发电机转子其他保护配置分析 16181974.1TD电厂发电机频率异常保护 1615414.2TD电厂发电机转子过负荷保护 19321624.3TD电厂发电机过电压保护 226643总结 2415792参考文献 2613255附录 27第1章绪论TD电厂概述TD电厂拥有完善的基础设施和良好的建设环境,利用中煤、当地煤矸石、煤泥等低热值、低品位的能源,利用高效的除尘设备,能有效降低煤尘的污染;采用“中水”再利用技术,可节约80%的水资源;利用高效的脱硫工艺可以降低SO2TD电厂通过燃用劣质煤,增加了能源的利用范围,实现了能源的高效利用,其体现了TD电厂的产业优势,未来的发展前景也是相当可观。三期工程的建设,更加表明了电厂始终坚持以绿色、节约、高效为发展目标的决心。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继电保护是电力系统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在电厂统筹建设阶段,继电保护装置的选择就尤为重要。应考虑电厂未来发展前景,结合多种因素分析,采取合适的方案,确保电厂可以长时间稳定运行。根据GB第四节:4.2.1、4.2.3、4.2.7、4.2.9、4.2.12、4.2.15、4.2.17等多条规定,TD电厂300MW发变组需装设发变组保护若干,发电机保护若干,变压器保护及其他保护若干,具体保护将在下文详细介绍。1.3TD电厂300MW机组保护配置TD电厂采用了南自DGT-801DGT-801数字式发电机变压器保护装置,南自DGT-801采用双CPU并行处理技术,具有数十种不同的保护和非电力保护接口。现有结果为基础可推出可满足不同容量的火力发电或水力发电系统的保护需求,并能满足600~~1200Mw机组及500kV电压等级的保护需要。通过网络操作和WEB浏览的方式进行了保护(李文博,王嘉诚,2022)。可按机组的需要灵活配置,以保证主保护的双级保护和主备用保护的合理配置。参照已有成果能够推导出结论该设备能够满足电网安全、可靠运行的要求(张子凡,刘宇翔,2023)。所以,TD电厂采用南自DGT-801符合继电保护和自动安全装置规程的规定(陈思远,赵明杰,2021)DGT-801数字式发电机变压器保护装置南自DGT-801配备五个保护柜A1、B1、A2、B2、C柜。可反应TD电厂300MW机组各元件的故障及异常运行状态。TD电厂300MW机组配置的保护:发变组:差动保护等发电机:差动保护、失磁保护、失步保护、低频保护等变压器:差动保护、阻抗保护、零序电流保护等图1-1TD电厂主接线图
第2章TD电厂300MW发变组差动保护2.1差动保护原理电流差动保护原理建立在KCL的基础上,在这种理论框架指导下可得出能够灵敏、快速地切除故障。通过比较被保护元件两侧电流差值去判断故障或者正常运行(周俊驰,徐浩然,2021)。正常运行时,元件两侧的电流差值几乎为零;元件故障时,检测的电流不相等,出现电流差,保护动作。公式如下(吴启航,朱睿思,2022):Id判据:如果Id>Iunb,继电器则动作。原理图如下(郑泽楷,冯靖宇,2023):图2-1-1差动保护原理图2.2DGT801保护装置差动保护2.2.1比率制动差动保护比率制动是在传统保护的基础上,对数字保护的提高。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抗TA饱和的能力(黄致远,何瑞霖,2024)。动作方程:I1其中:IgIqKs图2-2-1比率制动特性曲线2.2.2标识制动差动保护标积制动中的制动量是用数学方法计算出来的。其灵敏性高于比率制动:并具有比率制动相同的特性(谢逸辰,孙轩,2020)。这一结果与已有的文献结论大致相同,这也验证了前期研究中所提出的构思,从而进一步巩固了本文对该现象本质的认识。这一发现不仅为学术讨论提供了新的证据支持,还为实践领域提供了可依赖的理论依据。它促使本文重新审视现有的理论模型,思考如何通过细微调整或创新来增强模型的解释力和预测精度。动作方程(林煜城,唐嘉佑,2019):I其中:IgIqKs图2-2-1标识制动特性曲线2.3差动保护在TD电厂的应用2.3.1发变组差动保护交流输入回路由图2-3-1可知:在这种特定情况下不难发现发电机中性点侧A相电流(A4011)由电流互感器1LH取得,至保护柜A1的外部端子1X:7→A1柜内部端子X1A1:13到1CPU;B相电流(B4011)至保护柜的外部端子1X:8→内部端子X1A1:15到1CPU;C相电流(C4011)至保护柜的外部端子1X:9→A1柜内部端子X1A2:1到1CPU。最终经由电缆100至发电机小间端子箱(邱骏驰,马锦程,2021)。同理(宋泽昊,李明杰,2018):变压器高压侧A相电流(3A461)由电流互感器36LH取得,至A1保护柜的外部端子1X:4→A1柜内部端子X1A1:7到1CPU;B相电流(3B461)至保护柜的外部端子1X:5→A1柜内部端子X1A1:9到1CPU;C相电流(3C461)至保护柜的外部端子1X:6→A1柜内部端子X1A1:11到1CPU。最终经由电缆IIWD-3-516至500kV第二串2-3间隔汇控柜(王浩宇,陈一帆,2019)。在后续的研究中,会对已有的研究成果进一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优化,会深入挖掘其理论基础,填补现有研究中尚未涉及的理论空白。通过构建更全面的理论模型,对现有结论进行系统化整合与验证。同时,开展大规模的实验或实证研究,以验证理论模型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此外,会关注研究的动态性,结合时代背景和社会变化,对理论进行持续更新和完善,使其能够更好地指导实践。厂用电侧(图2-3-21)A相电流(A4131)由电流互感器13LH取得,至A1保护柜的外部端子1X:16→A1柜内部端子X1A3:1到1CPU;B相电流(B4131)至保护柜的外部端子1X:17→A1柜内部端子X1A3:3到1CPU;C相电流(C4131)至保护柜的外部端子1X:18→A1柜内部端子X1A3:5到1CPU。最终经由电缆312至6KV配电装置B段(何子轩,赵天佑,2020)。2.3.2发变组差动保护输出控制回路(1)输出跳闸回路由A1柜出口跳闸逻辑图(见附录图)可知:若保护范围内故障,1CPU输出,发变组差动保护动作,保护投退压板投入,出口继电器KTR01带电,主变高压侧开关Ⅰ1动作(孙嘉诚,刘俊熙,2021);出口继电器KTR02带电,主变高压侧开关Ⅰ2动作;出口继电器KTR03带电,启动断路器失灵保护Ⅰ、Ⅱ动作;考虑到本文研究背景这种情况被纳入分析出口继电器KTR04带电,关主汽门动作;出口继电器KTR05带电,主变高压侧开关Ⅱ1动作;出口继电器KTR06带电,主变高压侧开关Ⅱ2动作(胡睿达,杨博远,2022);出口继电器KTR07带电,停炉或停汽机动作;出口继电器KTR08带电,减负荷动作;出口继电器KTR09带电,由此观之灭磁开关Ⅰ动作;出口继电器KTR10带电,灭磁开关Ⅱ动作;出口继电器KTR11带电,切换A段厂用电或切换B段厂用电动作;出口继电器KTR13带电,厂用A分支开关动作;出口继电器KTR14带电,厂用B分支开关动作(林启超,朱泽楷,2023)。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该方案相比于其他方案具有更好的性价比,同时在用户体验和交互性方面表现出色。该方案注重用户需求的挖掘和满足,通过优化界面设计和交互流程,提供了更加直观、便捷的操作体验。用户在使用过程中能够快速上手,减少学习成本,同时也能获得更好的反馈和响应速度。此外,该方案还支持个性化定制,能够根据不同用户的需求提供定制化的解决方案,极大地提升了用户满意度和忠诚度。这种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理念使其在市场竞争中更具优势。主变高压侧开关Ⅰ1:见图2-3-2,出口继电器KTR01-1带电,触点闭合→测试插孔1JT1:1→测试插孔1JT1:6→外端子排3X:1→3X:31→硬压板1XB构成出口回路,经由电缆333a至发变组保护C柜(高鸿,徐文博,2024);图2-3-2主变高压侧开关Ⅰ1出口跳闸接点图主变高压侧开关Ⅰ2:见图2-3-3,出口继电器KTR02-1带电,触点闭合→测试插孔1JT1:2→测试插孔1JT1:7→外端子排3X:2→3X:32→硬压板2XB构成出口回路,经由电缆333b至发变组保护C柜(夏俊驰,谢逸辰,2018);图2-3-3主变高压侧开关Ⅰ2出口跳闸接点图启动断路器失灵保护Ⅰ:见图2-3-4,出口继电器KTR03-1带电,触点闭合→测试插孔1JT1:3→测试插孔1JT1:8→外端子排3X:3→3X:33→硬压板3XB构成出口回路,最后给出出口命令(罗智翔,周俊豪,2019);图2-3-4启动断路器失灵保护Ⅰ出口跳闸接点图启动断路器失灵保护Ⅱ:见图2-3-5,出口继电器KTR03-2带电,触点闭合→测试插孔1JT1:5→测试插孔1JT1:10→外端子排3X:4→3X:34→硬压板4XB构成出口回路,最后给出出口命令;图2-3-5启动断路器失灵保护Ⅱ出口跳闸接点图关主汽门:见图2-3-6,现有结果为基础可推出出口继电器KTR04-1→测试插孔1JT1:4带电,触点闭合→测试插孔1JT1:9→外端子排3X:5→3X:35→硬压板5XB构成出口回路,经由电缆333c至发变组保护C柜(程泽宇,韩宇航,2020);图2-3-6关主汽门出口跳闸接点图主变高压侧开关Ⅱ1:见图2-3-7,出口继电器KTR05-1带电,触点闭合→测试插孔1JT2:1→测试插孔1JT2:6→外端子排3X:6→3X:36→硬压板6XB构成出口回路,经由电缆333c至发变组保护C柜;上述优化设计结果是基于对现状的深入探索和现有资源技术的充分整合而完成的。与传统方案相比,该方案在多个核心领域体现了显著的优势。首先,通过引入更为新颖的设计思路,它实现了效率的大幅提高与错误率的明显降低,从而大幅度提升了整体的可实现程度。其次,从成本效率的视角来看,新方案有效降低了实施与维护的成本,避免了资源的无谓损耗,提高了经济成效。此外,它还增强了系统的兼容性和可扩展性,使其能更加灵活地适应未来的进步和多样化的应用需求。图2-3-7主变高压侧开关Ⅱ1出口跳闸接点图主变高压侧开关Ⅱ2:见图2-3-8,出口继电器KTR06-1带电,触点闭合→测试插孔1JT2:2→测试插孔1JT2:7→外端子排3X:7→3X:37→硬压板7XB构成出口回路,经由电缆333b至发变组保护C柜(苏锦程,郑皓天,2021);图2-3-8主变高压侧开关Ⅱ2出口跳闸接点图停炉:见图2-3-9,出口继电器KTR07-1带电,触点闭合→测试插孔1JT2:3→测试插孔1JT2:8→外端子排3X:8→3X:38→硬压板8XB构成出口回路,最后给出出口命令(吕浩,黄涵,2022);图2-3-9停炉出口跳闸接点图停汽机:见图2-3-10,出口继电器KTR07-2带电,触点闭合→测试插孔1JT2:5→测试插孔1JT2:10→外端子排3X:9→3X:39→硬压板9XB构成出口回路,最后给出出口命令(贺明哲,潘俊霖,2023);图2-3-10停汽机出口跳闸接点图减负荷:见图2-3-11,出口继电器KTR08-1带电,触点闭合→测试插孔1JT2:4→测试插孔1JT2:9→外端子排3X:10→3X:40→硬压板10XB构成出口回路,最后给出出口命令(叶泽昊,熊俊杰,2024);图2-3-11减负荷出口跳闸接点图灭磁开关Ⅰ:见图2-3-12,出口继电器KTR09-1带电,触点闭合→测试插孔1JT3:1→测试插孔1JT3:6→外端子排3X:11→3X:41→硬压11XB构成出口回路,经由电缆333a至发变组保护C柜(骆睿渊,韦嘉诚,2018);图2-3-12灭磁开关Ⅰ出口跳闸接点图灭磁开关Ⅱ:见图2-3-13,出口继电器KTR10-1带电,触点闭合→测试插孔1JT3:2→测试插孔1JT3:7→外端子排3X:12→3X:42→硬压板12XB构成出口回路,经由电缆333b至发变组保护C柜(段鸣,余天翊,2019);图2-3-13灭磁开关Ⅱ出口跳闸接点图切换A段厂用电:见图2-3-14,出口继电器KTR11-1带电,触点闭合→测试插孔1JT3:3→测试插孔1JT3:8→外端子排3X:13→3X:43→硬压板13XB构成出口回路,经由电缆333a至发变组保护C柜(曾俊峰,温子洋,2020);图2-3-14切换A段厂用电出口跳闸接点图切换B段厂用电:见图2-3-15,出口继电器KTR11-2带电,触点闭合→测试插孔1JT3:5→测试插孔1JT3:10→外端子排3X:14→3X:44→硬压板14XB构成出口回路,经由电缆333b至发变组保护C柜(廖泽凯,龙宇飞,2021);图2-3-15切换B段厂用电出口跳闸接点图厂用A分支开关:见图2-3-16,在本文的研究框架内这种情况得到了应有的关注出口继电器KTR13-1带电,触点闭合→测试插孔1JT4:1→测试插孔1JT4:6→外端子排3X:16→3X:46→硬压16XB构成出口回路,经由电缆333a至发变组保护C柜(蔡俊熙,谭睿博,2022);在设计优化的过程中,本文特别关注了经济合理性与方案的可复制性,相较于原始规划,在多个方面进行了细致的改良与提升。成本控制方面,通过精简冗余步骤、采用更具成本效益的策略,有效降低了整体成本,提升了方案的性价比。同时,为了增强方案的普及性,设计时深入考虑了地域特色与环境变化,确保其在广泛条件下均能稳定工作,便于其他机构或个人轻松借鉴与推广。图2-3-16厂用A分支开关出口跳闸接点图厂用B分支开关:见图2-3-17,出口继电器KTR14-1带电,触点闭合→测试插孔1JT4:2→测试插孔1JT4:7→外端子排3X:17→3X:47→硬压17XB构成出口回路,经由电缆333b至发变组保护C柜(卢俊良,彭启铭,2023);图2-3-17厂用B分支开关出口跳闸接点图(2)输出信号输出信号有第一付信号(不保持)故障录波,第二付信号(保持)光字牌,第三付信号(不保持)DCS信号(杜明杰,江泽楷,2018)。第一付信号(不保持)见图2-3-18:参照已有成果能够推导出结论出口信号继电器1K1-1带电,触点闭合→A1柜内端子1JS11:1→A1柜内端子1JS11:2→A1柜外端子5X:1→A1柜内端子5X:11形成信号回路,经电缆233c至发变组故障录波器屏(田宇航,蒋一鸣,2019)。图2-3-18发变组差动出口信号接点一第二付信号(保持)见图2-3-19:出口信号继电器1K1-2带电,触点闭合→A1柜内端子1JS11:10→A1柜内端子1JS11:11→A1柜外端子6X:1→A1柜外端子6X:11形成信号回路,经电缆221A至热控BTG盘(范天佑,石浩然,2020)。图2-3-19发变组差动出口信号接点二第三付信号(不保持)见图:出口信号继电器1K1-3带电,触点闭合→A1柜内端子1JS12:1→A1柜内端子1JS12:2→外端子7X:1→7X:41形成信号回路,经电缆335c至ECS机柜(12-0柜1.1.2板卡)(骆俊熙,魏子凡,2021)。图2-3-20发变组差动出口信号接点三图2-3-1:1CPU模拟量输入回路图图2-3-21:1CPU模拟量输入回路图
第3章TD电厂300MW发电机失磁保护3.1失磁保护原理在同步发电机工作中,由于励磁系统的整体或局部失磁而导致发电机失磁、低励是一种常见的故障。在这种理论框架指导下可得出当发电机完全丧失励磁后,励磁电流会逐步下降到零。当励磁电流变小时,发电机的功角增大。在超过静稳的情况下,于此条件之下可以推断其结局发电机就会与系统发生脱节。失磁故障时,发电机会吸取感性无功(许睿达,孔嘉诚,2022)。失磁保护的构成:1.基于机端测量阻抗的发电机失磁保护判据正常时,测量阻抗在第一象限,失磁后,测量阻抗沿着圆周过渡到第四象限;
(a→b→c为有功功率较大时的轨迹,a’→b’→c’为有功功率较小时的轨迹)(戴启超,严文博,2023)
图3-1-1发电机端测量阻抗在失磁后的变化轨迹2.系统侧电压构成发电机低励失磁保护动作判据:U≤Uset3.辅助判据:(1)等励磁电压失磁保护判据(2)转子绕组变励磁低电压失磁保护判据3.2DGT801保护装置失磁保护3.2.1发电机静稳(异步)边界圆式失磁保护考虑到本文研究背景这种情况被纳入分析当转子低压标准达到时,会发出失磁信号,并发出开关激励指令。因此,失稳前,尽早采取措施,避免扩大事故。在此基础上,本文参考了既有的模式来设计计算思路,并进行了必要的简化,以增强其实用价值和可操作性。本文深入研究了现有模式,识别出复杂且不必要的环节并予以删除,优化了流程布局,从而实现了更加精简高效的计算模型。这一简化不仅减少了资源使用,还缩短了处理时间,使本方案在保持原有水平的同时,更易于实施和普及。本文还设置了一系列验证步骤和质量控制流程。在无功不足的情况下,现有结果暗示了可以推出如果判据满足时,通过“与2”电路的跳闸指令,使发电机快速地被切断(崔泽昊,熊逸辰,2024)。只有转子低压和静稳判据满足情况下,“与3”电路发出信号。在失磁后的一段时间内,发电机可以进行一段时间的非同步操作。当定子电流超过额定值1.05时,降低输出功率,凭这些表现可以推想出保持汽轮机的平稳、非同步运转。稳定的异步运行可以在2min~~15min(t1)之间,因此在t1以后才发动作指令。在t1中,排除故障,再次恢复励磁,防止跳闸,在输出t2内无法降下,而过电流判据则始终符合,就发出跳闸指令,确保发电机自身的安全(滕俊驰,任嘉豪,2018)。转子低电压动作方程:Vfd<Vfl.dz当Vfd<VVfd<VfdoKf∗图3-2-1失磁保护转子低电压动作特性图3-2-2失磁保护阻抗边界特性3.2.2逆无功式失磁保护失磁后,势必产生逆无功和定子过电流,据此形成的判据,其物理概念较为清晰。分析可知,在失磁期间,无功总是为负。采用逆无功判据,能快速、准确地探测到电力系统的失磁(姜智翔,傅俊霖,2019)。由此可以洞悉其理逆无功失磁保护的可靠性更高。采用负序电压闭锁等辅助措施,使保护在非失磁下,例如短路,振荡等不误动。3.3失磁保护在TD电厂的应用3.3.1发电机失磁保护交流输入回路见图3-3-1:A相电流(A4081)由电流互感器8LH取得,至保护柜的外部端子1X:7→A2柜内部端子X1A1:13到1CPU;B相电流(B4081)至A2保护柜的外部端子1X:8→A2柜内部端子X1A1:15到1CPU;C相电流(C4081)至保护柜的外部端子1X:9→A2柜内部端子X1A2:1到1CPU。最终经由电缆108至发电机小间端子箱。见图3-3-7:正极性:现有结果为基础可推出转子电压取自正极性电压,经A2柜的4X:28外端子→X1A5:1端子(韩锦程,潘宇飞,2020)负极性:转子电压取自负极性电压,经A2柜的4X:33外端子→X1A5:2端子见图4-1-1:A相电压(A613)取自1YH电压互感器,至A2柜的外部端子2X:1→A2柜的内端子X1A4:7→A2柜的内端子X1A4:8构成回路;B相电压(B613)至A2柜的外部端子2X:3→A2柜的内部端子X1A4:9→A2柜的内部端子X1A4:10构成回路;C相电压(C613)至A2柜的外部端子2X:5→A2柜的内部端子X1A4:11→A2柜的内部端子X1A4:12构成回路(柳皓天,袁俊峰,2021)。3.3.2发电机失磁保护输出控制回路(1)输出跳闸回路由A2柜出口跳闸逻辑图可知(见附录图):若保护范围内故障,1CPU输出,发电机失磁保护动作,在本文的研究框架内这种情况得到了应有的关注保护投退压板投入,出口继电器KTR11带电,经t1延时后,切换A段厂用电或切换B段厂用电动作(雷明哲,翟泽凯,2022);出口继电器KTR16带电,减出力动作,出口继电器KTR04带电,经t2延时后,参照已有成果能够推导出结论关主汽门动作;出口继电器KTR12带电,闭锁热工动作。闭锁热工:见图3-3-2,出口继电器KTR12-1带电,触点闭合→测试插孔1JT3:4→测试插孔1JT3:9→外端子排3X:15→3X:45→硬压板15XB构成出口回路,最后给出出口命令(卫俊良,马启铭,2023);图3-3-11CPU模拟量输入回路图3-3-71CPU模拟量输入回路图3-3-2闭锁人工出口跳闸接点图减出力:见图3-3-3,出口继电器KTR16-1带电,触点闭合→测试插孔1JT4:4→测试插孔1JT4:9→外端子排3X:19→3X:49→硬压板19XB构成出口回路,最后给出出口命令。图3-3-3减出力出口跳闸接点图切换A段厂用电或切换B段厂用电,关主汽门在发变组差动保护已有所描述。(2)输出信号在这种理论框架指导下可得出第一付信号(不保持)见图3-3-4:保护范围内故障,延时t0后,出口信号继电器1K9-1带电,触点闭合→A2柜内端子1JS21:2→A2柜内端子1JS21:1→外端子5X:1→5X:19形成信号回路;延时t1后,出口信号继电器1K10-1带电,触点闭合→A2柜内端子1JS21:1→A2柜内端子1JS21:3→外端子5X:1→5X:20形成信号回路;延时t2后,出口信号继电器1K11-1带电,在这种特定情况下不难发现触点闭合→A2柜内端子1JS21:1→A2柜内端子1JS21:4→外端子5X:1→5X:21形成信号回路;经电缆232b至发变组故障录波器屏。在此背景下,对原始数据的加工技术与以往的研究相比更为简便且高效。本文引入了一种更为直观的预处理流程,该流程减少了不必要的转换程序,优化了信息的清洗与标准化过程,从而显著加快了信息处理的速率并提升了成效。借助此流程,本文得以迅速筹备好分析所需的信息集合,同时降低了复杂处理流程可能引入的错误。同时,通过对不同来源和种类的信息进行广泛验证,本文进一步确认了本方案的稳固性与可靠性。图3-3-4失磁出口信号接点图一于此条件之下可以推断其结局第二付信号(保持)见图3-3-5:保护范围内故障,延时t0后,出口信号继电器1K9-2带电,触点闭合→A2柜内端子1JS21:10→A2柜内端子1JS21:11→外端子6X:1→6X:19形成信号回路(毕嘉诚,朱泽宇,2024);延时t1后,出口信号继电器1K10-2带电,触点闭合→A2柜内端子1JS21:10→A2柜内端子1JS21:12→外端子6X:1→KSG10形成信号回路;延时t2后,出口信号继电器1K11-2带电,触点闭合→A2柜内端子1JS21:10→A2柜内端子1JS21:13→外端子6X:1→6X:21形成信号回路;经电缆212B至热控BTG盘(鲁天翊,陈逸风,2018)。图3-3-5失磁出口信号接点图二考虑到本文研究背景这种情况被纳入分析第三付信号(不保持)见图3-3-6:保护范围内故障,延时t0后,出口信号继电器1K9-3带电,触点闭合→A2柜内端子1JS22:1→A2柜内端子1JS22:2→外端子7X:9→7X:59形成信号回路(肖睿渊,李明轩,2019);延时t1后,出口信号继电器1K10-3带电,触点闭合→A2柜内端子1JS22:3→A2柜内端子1JS22:4→外端子7X:10→7X:60形成信号回路;经电缆337e至ECS机柜(12-1柜1.6.5板卡),发出信号。延时t2后,出口信号继电器1K11-3带电,触点闭合→A2柜内端子1JS22:5→A2柜内端子1JS22:6→外端子7X:11→7X:61形成信号回路,经电缆337b至ECS机柜(12-0柜1.1.2板卡),发出信号。图3-3-6失磁出口信号接点图三
第4章TD电厂发电机转子其他保护配置分析4.1TD电厂发电机频率异常保护1.频率异常保护简介在频率低于额定时,由此观之机组的输出功率要减少,其下降幅度通常与频率下降成正比。在低频运行时,发电机也存在过负载,造成热损坏。2.DGT-801保护装置低频保护、过频保护(1)低频保护低频保护反映系统频率的降低,并受出口断路器辅助接点闭锁。电压取自发电机机端TV的某一线(如UAB)电压。出口方式:可发信或跳闸。图4-1-2发电机低频保护出口逻辑(2)过频保护过频保护和低频保护一样,凭这些表现可以推想出只不过其反映的是频率的升高电压取自发电机机端TV的某一线(如Ua)电压。出口方式:可发信或跳闸。图4-1-3发电机过频保护出口逻辑(3)频率积累保护由此可以洞悉其理当机组在低频累积超过某一段时间后,机组将报废。所以,低频/过频工作的时间是一个累积的过程。为减少外界条件对方案输出结果带来的干扰,本文在设计与实施流程中实施了一系列手段以保障数据的无误性和方案的稳定性。本文首先全面分析了可能影响方案执行效率的外部因素。基于这些分析,本文在方案构思阶段引入了环境响应性测试的策略,通过模拟不同的外界环境场景来预估它们对方案成果的潜在影响,并据此调整方案的设计参数,以增强其灵活性和鲁棒性,保证方案能实时调整以适应外界变化,维持其有效性和时效性。电压取自机端TV的某一线电压(梁嘉豪,孙浩翔,2020)。出口方式:可发信或跳闸。图4-1-4发电机频率积累保护出口逻辑3.发电机频率异常保护在TD电厂的应用3.1发电机低频、过频保护交流输入回路在本文的研究框架内这种情况得到了应有的关注见图4-1-1(1CPU模拟量输入回路图)可知:A相电压(A613)取自1YH电压互感器,至A2柜的外部端子2X:1→A2柜的内端子X1A4:7→A2柜的内端子X1A4:8构成回路;B相电压(B613)至A2柜的外部端子2X:3→A2柜的内部端子X1A4:9→A2柜的内部端子X1A4:10构成回路;C相电压(C613)至A2柜的外部端子2X:5→A2柜的内部端子X1A4:11→A2柜的内部端子X1A4:12构成回路(盛泽楷,胡俊杰,2021)。图4-1-11CPU模拟量输入回路图3.2发电机低频、过频保护输出控制回路(1)输出跳闸回路由A2柜的出口跳闸逻辑图(见附录)可知:若保护范围内故障,1CPU输出,发电机低频、过频保护动作,保护投退压板投入,参照已有成果能够推导出结论出口继电器KTR04带电,经延时t4后,主汽门动作;出口继电器KTR12带电,闭锁热工动作(葛文博,何超,2022)。出口跳闸回路分析见上(2)输出信号回路输出信号有第一付信号(不保持)故障录波,第二付信号(保持)光字牌,第三付信号(不保持)DCS信号。第一付信号(不保持)见图4-1-2:保护范围内故障,过频保护动作,出口信号继电器1K26-1带电,触点闭合→A2柜内端子1JS41:1→A2柜内端子1JS41:4→A2柜外端子5X:37形成信号回路,经电缆232c至发变组故障录波器屏(霍俊熙,林泽昊,2023)。保护范围内故障,延时t1后,低频保护动作,在这种理论框架指导下可得出出口信号继电器1K27-1带电,触点闭合→A2柜内端子1JS41:1→A2柜内端子1JS41:3→A2柜外端子5X:36形成信号回路,经电缆232c至发变组故障录波器屏。保护范围内故障,延时t2后,低频保护动作,出口信号继电器1K28-1带电,触点闭合→A2柜内端子1JS41:1→A2柜内端子1JS41:5→A2柜外端子5X:38形成信号回路,经电缆232c至发变组故障录波器屏。保护范围内故障,延时t3后,低频保护动作,于此条件之下可以推断其结局出口信号继电器1K29-1带电,触点闭合→A2柜内端子1JS41:1→A2柜内端子1JS41:6→A2柜外端子5X:39形成信号回路,经电缆232c至发变组故障录波器屏。保护范围内故障,延时t4后,低频保护动作,出口信号继电器1K30-1带电,触点闭合→A2柜内端子1JS41:1→A2柜内端子1JS41:7→A2柜外端子5X:40形成信号回路,经电缆232c至发变组故障录波器屏。图4-1-2低频、过频出口信号接点一图第二付信号(保持)见图4-1-3(范禹辰,彭子凡,2019):保护范围内故障,过频保护动作,出口信号继电器1K26-2带电,触点闭合→A2柜内端子1JS41:10→A2柜内端子1JS41:12→A2柜外端子6X:36形成信号回路;经电缆212B至热控BTG盘。若在实施过程中输入的信息与预期一致,则理论上可以获得符合设计标准的结果。这意味着,如果初始条件和参数设定无误,且所用的模型或理论架构合理,其结果将显示出较高的可靠性和有效性。这不仅需要精确的数据输入,也需要分析体系的科学性、技术手段的进步以及研究方法的适当性。同时,需评估外部环境对研究结果的影响,确保研究过程的可控性和可重复性,从而为结论的广泛适用性奠定坚实的基础。保护范围内故障,低频保护动作,现有结果暗示了可以推出延时t1后,出口信号继电器1K27-2带电,触点闭合→A2柜内端子1JS41:10→A2柜内端子1JS41:13→外端子6X:37形成信号回路;经电缆212B至热控BTG盘。保护范围内故障,凭这些表现可以推想出低频保护动作,延时t2后,出口信号继电器1K28-2带电,触点闭合→A2柜内端子1JS41:10→A2柜内端子1JS41:14→外端子6X:38形成信号回路;经电缆212B至热控BTG盘(李文博,王嘉诚,2022)。保护范围内故障,低频保护动作,延时t3后,出口信号继电器1K29-2带电,触点闭合→A2柜内端子1JS41:10→A2柜内端子1JS41:15→外端子6X:39形成信号回路;经电缆212B至热控BTG盘。由此可以洞悉其理保护范围内故障,低频保护动作,延时t4后,出口信号继电器1K30-2带电,触点闭合→A2柜内端子1JS41:10→A2柜内端子1JS41:16→外端子6X:40形成信号回路;经电缆212B至热控BTG盘。图4-1-3低频、过频出口信号接点二图第三付信号(不保持)见图4-1-4:现有结果为基础可推出保护范围内故障,过频保护动作,出口信号继电器1K26-3带电,触点闭合→A2柜内端子1JS42:3→A2柜内端子1JS42:4→A2柜外端子7X:26→A2柜外端子7X:76形成信号回路;保护范围内故障,低频保护动作,延时t1后,出口信号继电器1K27-3带电,触点闭合→A2柜内端子1JS42:5→A2柜内端子1JS42:6→A2柜外端子7X:27→A2柜外端子7X:77形成信号回路(陈思远,赵明杰,2021);保护范围内故障,低频保护动作,延时t2后,出口信号继电器1K28-3带电,触点闭合→A2柜内端子1JS42:7→A2柜内端子1JS42:8→A2柜外端子7X:28→A2柜外端子7X:78形成信号回路;保护范围内故障,低频保护动作,延时t3后,出口信号继电器1K29-3带电,触点闭合→A2柜内端子1JS42:9→A2柜内端子1JS42:10→A2柜外端子7X:29→A2柜外端子7X:79形成信号回路;保护范围内故障,低频保护动作,延时t4后,出口信号继电器1K30-3带电,触点闭合→A2柜内端子1JS42:11→A2柜内端子1JS42:12→A2柜外端子7X:30→A2柜外端子7X:80形成信号回路。4.2TD电厂发电机转子过负荷保护1.发电机转子过负荷保护简介对于采用三相中频励磁机的发电机,在本文的研究框架内这种情况得到了应有的关注转子绕组过负荷保护的电流输人信号宜取自中频励磁机的中性点侧三相电流互感器的交流电流,由这组互感器的三相电流间接反映转子电流的大小,参照已有成果能够推导出结论同时还是中频励磁机纵差保护的后备保护,并兼作中频励磁机纵差保护范围以外的交流部分的主保护(周俊驰,徐浩然,2021)。2.DGT-801保护装置发电机转子过负荷保护原理图4-1-4低频、过频出口信号接点三图保护反映发电机定子的负序电流大小。从发电机中性点(或机端)TA获得电流。出口方式:可发信或跳闸。图4-2-1发电机负序过流保护出口逻辑动作方程:I2其中:I2:——发电机负序电流标么值K22——发电机发热同时的散热效应K21——发电机的A值图4-2-2负序反时限过流保护动作特性3.发电机转子过负荷保护在TD电厂的应用3.1发电机转子过负荷保护交流输入回路在这种理论框架指导下可得出由1CPU模拟量输入回路图(2-3-1)可知:A相电流(A4011)由电流互感器1LH取得,至保护柜的外部端子1X:7→A1柜内部端子X1A1:13到1CPU;B相电流(B4011)至保护柜的外部端子1X:8→内部端子X1A1:15到1CPU;C相电流(C4011)至保护柜的外部端子1X:9→A1柜内部端子X1A2:1到1CPU。最终经由电缆100至发电机小间端子箱(吴启航,朱睿思,2022)。3.2发电机转子过负荷保护输出控制回路(1)输出跳闸回路由A1柜的出口跳闸逻辑图(见附录图)可知:若保护范围内故障,1CPU输出,发电机负序过负荷保护动作,保护投退压板投入,在这种特定情况下不难发现出口继电器KTR04带电,经延时t4后,出口继电器KTR04带电,主汽门动作;出口继电器KTR12带电,闭锁热工动作。出口跳闸回路分析见上(2)输出信号回路输出信号有第一付信号(不保持)故障录波,第二付信号(保持)光字牌,第三付信号(不保持)DCS信号(郑泽楷,冯靖宇,2023)。第一付信号(不保持)见图4-2-3:反时限:出口信号继电器1K25-1带电,触点闭合→A1柜内端子1JS41:1→A1柜内端子1JS41:2→A1柜外端子5X:1→A1柜内端子5X:33形成信号回路,经电缆233d至发变组故障录波器屏。定时限同理。图4-2-3负序过负荷出口信号接点一图第二付信号(保持)见图4-2-4:反时限:出口信号继电器1K23-2带电,触点闭合→A1柜内端子1JS31:10→A1柜内端子1JS31:17→A1柜外端子6X:1→A1柜外端子6X:33形成信号回路,经电缆221A至热控BTG盘。定时限同理(黄致远,何瑞霖,2024)。图4-2-4负序过负荷出口信号接点二图第三付信号(不保持)见图4-2-5:考虑到本文研究背景这种情况被纳入分析反时限:出口信号继电器1K25-3带电,触点闭合→A1柜内端子1JS42:1→A1柜内端子1JS42:2→外端子7X:25→7X:65形成信号回路,经电缆335b至ECS机柜(12-1柜1.6.2板卡)。定时限同理。图4-2-5负序过负荷出口信号接点三图4.3TD电厂发电机过电压保护1.发电机过电压保护原理为了防止全部负荷突然消失后,考虑到本文研究背景这种情况被纳入分析使定子绕组过电压,在机组上均装有过电压保护装置。在运行中,由此观之如果发电机突然甩掉负荷,或在一定时间内对离其最近的故障进行切除,则可能会因为转子转速的提高和强行励磁的工作而导致机端电压上升,需要安装过压保护(谢逸辰,孙轩,2020)。2.DGT-801保护装置发电机过电压保护原理保护反映发电机机端电压大小。电压取自发电机机端TV的线电压,如UCA电压。出口方式:可发信或跳闸。图4-3-1发电机过电压保护出口逻辑3.发电机过电压保护在TD电厂的应用3.1发电机过电压保护交流输入回路见图4-1-1:A相电压(A613)取自1YH电压互感器,至A2柜的外部端子2X:1→A2柜的内端子X1A4:7→A2柜的内端子X1A4:8构成回路;B相电压(B6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