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第2讲民族交融的发展与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时期(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1.(2024·四川教考联盟三模)汉唐之世,多有母后、外戚、宦官、宗室专权现象,而居于汉唐之间的东晋、南朝却鲜有此例。这是因为东晋南朝()A.皇帝励精图治 B.皇权相对孱弱C.士族品德高洁 D.选官制度先进解析:选B。汉唐之世,多有母后、外戚、宦官、宗室专权现象,而东晋、南朝却鲜有此例,依据所学学问可知,汉唐是统一帝国,专制主义中心集权强化,而东晋、南朝总体特征为国家分裂、社会动荡,皇室为维护自身统治,不得不依靠世家大族,皇权相对孱弱,作为其附属的母后等自然难有机会专权,故选B项;依据所学学问可知,东晋、南朝时期母后、外戚、宦官、宗室无法专权是门阀士族强大的结果,而不是由于皇帝励精图治或士族品德高洁,更与选官制度无关,故解除A、C、D三项。2.(2024·广西百校高三联考)晋室南迁,衣冠南渡,为了仰仗随司马氏东迁的中原士族,司马皇族极力拉拢世家大族如王姓大族,“王与马共天下”,上层士族通过九品官人法不断掌控朝政,占据高位,寒门庶族只能居于下位,成为门阀政治的代表时期。这反映出当时()A.豪强大族对政治的影响B.古代政治制度不断进步C.考试选官制度已经确立D.选官重视家族经济基础解析:选A。据材料“为了仰仗随司马氏东迁的中原士族,司马皇族极力拉拢世家大族……上层士族通过九品官人法不断掌控朝政,占据高位”可知,世家大族等地方豪强掌控朝政并对国家政治构成影响,故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仅是东晋门阀政治,不能推出古代政治制度不断进步,故B项错误;依所学学问可知,隋唐时期的科举制才起先以考试为标准,而非在魏晋时期,故C项错误;材料主要强调的是门阀左右国家政治,而不是选官重视家族经济基础,故D项错误。3.(2024·德阳一模)前燕是鲜卑慕容氏建立的政权,前燕蓟县士人李廆的墓表上刻有“永昌三年正月廿六日亡”的字样,而永昌却是东晋元帝的年号。类似状况在该时期的墓葬中多有反映。这些现象表明当时()A.北方民族融合起先出现B.北方政权更迭特别频繁C.国家统一得到普遍认同D.儒家正统观念影响较大解析:选D。由题干中“前燕蓟县士人李廆的墓表上刻有‘永昌三年正月廿六日亡’的字样,而永昌却是东晋元帝的年号”可知,少数民族政权的合法性遭到士人的质疑,文化方面即儒学正统观念加强,故选D项;北方民族融合在商周时期就已经出现,解除A项;北方政权更迭特别频繁是一个浅层表象而已,与采纳东晋年号关系不大,解除B项;材料的主旨不是认同国家统一的思想,解除C项。4.(2024·山西百日冲刺考试)唐代实行三省六部制后,“以三省长官为宰相,已而又以他官参议,而称号不一,出于临时,最终乃有‘同品’‘平章’之名,然其为职业则一也”。传统宰相职务渐渐变成虚衔,真正宰相成为临时性职务。这一做法()A.实现了决策的民主化B.加强了吏治的建设C.强化了君主专制制度D.提高了行政的效率解析:选C。C项表述与题目中“传统宰相职务渐渐变成虚衔,真正宰相成为临时性职务”相符,故选C项;这一做法有利于君主专制,不利于决策民主化,解除A项;“加强了吏治的建设”不符合题意,解除B项;官员数量的增加不利于行政效率的提高,解除D项。5.(2024·永州一模)宋初,地方监司、通判等兼职监察官“多不守职,至有岁终不按一人,终任而不劾一吏者,上下相蒙,孰视不问”。对此,宋太祖做出规定,凡“临事简慢,所莅无状者为下;恪居官次,职务粗治者为中;治状尤异,大有殊绩者为上”,朝廷以此“厉行赏罚”。此规定()A.防止了地方官员滥用职权B.强化了部门之间的相互监督C.遏制了地方官员贪污腐化D.加强了对地方监察官的考核解析:选D。据材料“监察官‘多不守职,至有岁终不按一人……’”“临事简慢,所莅无状者为下;恪居官次,职务粗治者为中;治状尤异,大有殊绩者为上”可知,此规定加强了对地方监察官的考核,故D项正确。材料针对的是地方监察官的是懒政、无作为,并非官员滥用职权,故A项错误;从材料看不出强化了部门之间的监督,故B项错误;材料主要强调的是针对地方监察官懒政采纳考核方法,而不是遏制官员贪污腐化,故C项错误。6.(2024·广西名校高三联考)秦汉时期,实行百工长期服役的制度,官府奴婢、刑徒和更卒(官府征发服役者)是官营手工业的主要劳动力。南北朝时期,出现了百工番役(轮番服役)和工匠雇借制度。这一改变()A.说明工匠对国家依附关系的松弛B.顺应了农业发展的须要C.有利于手工业生产技术的提高D.导致了社会分工的扩大解析:选A。由材料中工匠长期服役到轮番服役和雇借制度可知,国家对工匠的束缚性渐渐减弱,故A项正确;这一改变顺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须要,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工匠与国家的关系而非手工业技术,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工匠与国家的关系而非社会分工,故D项错误。7.(2024·清华高校高三标准学术实力诊断性测试)隋唐以前,政府规定,“兄弟均分”和“子承父分”是标准的财产继承原则,唐中期以后,在室女、出嫁女、归宗女对户绝财产已有肯定的继承权,且在无宗室继承人的状况下,遗嘱继承人已具有高于其他继承人的资格。这种改变反映了()A.宗法血缘关系的根深蒂固B.商品经济冲击家庭伦理C.国家对财产私有权的爱护D.均田制度已经难以为继解析:选C。通过题干中所述及的唐中期以后关于财产继承权的改变,即“在室女、出嫁女、归宗女对户绝财产已有肯定的继承权,且在无宗室继承人的状况下,遗嘱继承人已具有高于其他继承人的资格”,这种改变反映了财产全部者对自己私有财产有肯定的支配权力,即国家对私有财产权实行了爱护政策,故C项正确;在唐中期以后,“遗嘱继承人已具有高于其他继承人的资格”,这说明财产全部者对自己的私有财产有支配的权力,没有强调宗法血缘关系,故A项错误;题干没有涉及家庭伦理的改变,故B项错误;均田制度难以为继是因为唐中后期人口的增加,再加上土地兼并问题严峻,故D项错误。8.(2024·北京海淀区联考)下图是北宋中期草市分布示意图。由此图可以推断北宋()A.新兴经济中心草市分布密集B.各地商业发展水平相对平衡C.长途贩运贸易促进草市旺盛D.宋室南迁推动南方经济发展解析:选A。依据图示信息并结合所学学问可知,草市是在交通便利的地方形成的民间集市,随着经济重心的渐渐南移,北宋新兴的经济中心两浙等路草市分布密集,故选A项;依据材料中的分布图我们很简单看出,今日的山东、湖广等地区在当时的商业发展水平是相对滞后的,解除B项;依据所学学问可知,长途贸易的兴盛是在明清之际而非两宋时期,解除C项;依据所学学问,宋室南迁是在南宋而非北宋时期,解除D项。9.(2024·江门高三调研)唐宋时期的庄园具有“藏富于民”“为国守财”“为国养民”的特点,与乡村社会的宗族组织融合,庄园经济与乡村社会关系亲密。这说明当时的庄园()A.成为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B.肯定程度上代行乡村治理职能C.实行类似西周的宗法制度D.推动了乡村商品经济的发展解析:选B。B项表述与题目中“与乡村社会的宗族组织融合,庄园经济与乡村社会关系亲密”相符,故B项正确;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小农经济,故A项错误;结合所学学问可知,西周宗法制度的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与题意无关,故C项错误;题干未提及乡村商品经济的发展状况,故D项错误。10.(2024·乌鲁木齐二模)元世祖时期,政府将北方一些农户为生产互助而自发组成的“锄社”加以推广,并规定:凡民户五十家为一社,社长由“高年晓农事者”担当;一边立本牌,上书某社某人,“社长以时点视劝诫”;社中疾病凶丧之家,由众人合力相助;一社内如受灾民户较多,则“两社助之”。这说明“锄社”()A.兼具生产和生活的管理职能B.体现了游牧和农耕经济的结合C.冲击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D.是在全国设立的村民自治组织解析:选A。由材料“凡民户五十家为一社”“社中疾病凶丧之家,由众人合力相助;一社内如受灾民户较多,则‘两社助之’”可知,“锄社”是北方农夫自发的耕作互助组织,具有生产和生活的管理职能,故选A项;锄社是农夫自发的耕作互助组织,是农耕经济的表现,解除B项;锄社强化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解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北方地区而非全国,解除D项。11.(2024·全国Ⅰ卷模拟)下面为朱熹所编儿童启蒙读物——《童蒙须知》的内容简表。据此可知,朱熹()标题内容节录衣服冠履“自冠巾、衣服、鞋袜,皆需整理爱惜,常令干净整齐”言语步趋“凡为人子弟……父兄长上有所教督,但当低首听受,不行妄大争论”读书写字“凡读书,须整顿几案,令干净端正。……正身体,对书册,详缓看字”杂细事宜“凡饮食,有则食之,无则不行思索。”“凡热闹争斗之处,不行近。无益之事,不行为”A.注意提高民众社会生活水平B.宣扬“以民为本”的思想C.主见完善官方基础教化体系D.提倡“理”性的社会生活解析:选D。材料“皆需整理爱惜,常令干净整齐”“不行妄大争论”“详缓看字”“无益之事,不行为”反映提倡理性生活,故选D项;《童蒙须知》没有涉及社会生活水平的内容,解除A项;从材料看不出“以民为本”的思想,解除B项;“衣服冠履”“言语步趋”“读书写字”“杂细事宜”意在培育人们的自觉习惯,不是正统的国家教化目的,解除C项。12.(2024·德州高三期末)汉代《氾胜之书》记载小麦选种“择穗大强者”;北朝《齐民要术》记载利用不同种的树木进行嫁接来提高果树牢固和改良品质;元朝《农书》记载种桑“择美桑种椹”“唯取中间一截”“以种即其干强实,其叶肥厚”。这说明我国古代科技的发展()A.形成了系统的科学体系B.和社会生产亲密相关C.推动了近代进化论产生D.与经济重心南移同步解析:选B。从材料“汉代《氾胜之书》记载小麦选种”“北朝《齐民要术》记载利用不同种的树木进行嫁接来提高果树牢固和改良品质”“元朝《农书》记载种桑”中可以看出,中国古代的科技注意好用性,与社会生产紧密相连,故B项正确;中国古代科技没有形成系统的科学体系,故A项错误;材料中的科技与近代进化论无关,故C项解除;材料没有涉及经济重心的转移,故D项解除。二、非选择题13.(2024·江淮十校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唐朝的监察制度,经过众多思想家的引导,并在总结汉以来监察制度的阅历基础上,建立了比较成熟和定型的“一台三院”的监察体制。在地方监察体制上,唐初分全国为十道监察区,由监察御史十人分巡州县。开元二十一年(733年)改全国为十五道,监察御史亦增至十五人。御史不仅是察吏之官,也是“掌律令”之官,治吏与明法都与御史亲密相关。唐朝的监察法以《监察六法》为代表,是“道察”体制的产物。首先,“察官人善恶”,使监察的覆盖面扩展到全部的官僚;其次,将户口、赋役、农桑、库存等经济指标列为监察的内容,显示对经济监察的重视;最终,司法监察已成为监察的重点,皇帝派出巡按地方的监察御史多奉命察大案、要案、冤案。除《监察六法》外,皇帝对御史每次巡行的监察重点都作出明确的指示。——张晋藩《察吏是治国之本——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历史镜鉴》(2024年3月5日《北京日报》)材料二唐宋之际,乡村自治组织进一步发展,中心政府愈来愈多地借助他们来稳固统治。唐宋推行的科举考试制造了一个拥有特权却居于乡间的士绅阶层。宋代以后,在大举将地方神明纳入国家祀典的同时,随着识字率的激增和文化的相对普及,中心的秩序、教化逐步延长到基层。吕大钧首创“吕氏乡约”,后由王守仁发扬光大;朱熹等理学家则起先将宗族制度庶民化。迨至明后期,里甲制度崩坏,就由乡约、保甲担当了村落治安职能。清代的里甲、保甲、乡地、宗族、包税人则担当催征赋税的职能,基层自治功能被明清时期勃兴的宗族等各种社会组织分担。——蒋楠《历史视野下的中国乡村治理》等(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学问,简述唐代监察制度改革的意义。(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学问,概括从唐宋至明清时期乡村治理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形成的历史缘由。解析:(1)依据材料一“在总结汉以来监察制度的阅历基础上”可知,唐代的监察制度是充分继承秦汉以来政治阅历的成果,再从其对唐代及后世的影响上归纳即可。(2)第一小问特点,从材料二“唐宋之际,乡村自治组织进一步发展……唐宋推行的科举考试制造了一个拥有特权却居于乡间的士绅阶层”等信息可概括从唐宋至明清时期乡村治理的主要特点;其次小问缘由,结合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史实,分析唐宋至明清时期乡村治理的主要特点形成的历史缘由。答案:(1)意义:①总结和发展了前代监察制度的阅历;②整顿吏治,防治腐败,保障了国家机构正常运转;③加强了中心集权,维护社会稳定;④为后世监察制度改革供应了有益的借鉴。(2)特点:由官方主导向官绅结合发展;士绅发挥较大作用;中心的权力逐步延长到乡村;儒家伦理不断渗入乡村治理;宗法色调明显;基层自治分工明确;等等。缘由:加强中心集权的须要;科举制的推行;文化、教化的发展;儒学的发展;宗法观念的影响;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等等。14.(2024·株洲二模)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要求。视察上述图片,运用所学中国古代史的相关学问,选择合适的角度提炼出一个观点,并对观点进行简要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解析:材料中三幅图片均是中国古代的手工业产品,其产品工艺精致体现了我国古代手工业的发达,领先世界;同时材料中三样手工业产品也体现汉民族文化与其他地区、民族文化的融合。随意选取一个观点,结合中国古代史学问进行论述即可。答案:示例一观点:我国古代手工业素称发达。论述:我国古代手工业素称发达,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美誉。我国古代的手工业有官营与民间两大类别,早期的官营手工产品大多不计成本,产品极为精致。商周时期,青铜铸造的技艺已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出现了司母戊鼎、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专业英语(机械)》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陕西国际商贸学院《教师教育综合科目》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国际商务(双语)》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陕西服装工程学院《汉语应用文写作》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陕西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建筑信息化技术与应用》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陕西省宝鸡市2025届高三下学期三调考试物理试题文试题含解析
- 陕西省西安工业大附属中学2025年初三化学试题5月统一考试试题含解析
- 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西北工业大附属中学2025届初三下学期期中统考物理试题含解析
- 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下学期5月模拟预测数学试题含解析
- 陕西省西安高新第五小学2025届重点中学小升初数学入学考试卷含解析
- 心电监护操作评分标准
- 搅拌站安全培训试卷
- 茶叶市场营销讲义
- 走进中国传统节日 详细版课件
- Q∕SY 02098-2018 施工作业用野营房
- 浙教版劳动五年级下册 项目三 任务三 环保小车我来造 教案
- 隔离开关培训课件
- 图像融合技术中英文对照外文翻译文献
- 35kV高压电缆敷设专项施工方案(完整版)
- 风电齿轮箱结构原理及维护知识
- 加油站安全生产考核奖惩台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