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_第1页
第13课+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_第2页
第13课+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_第3页
第13课+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_第4页
第13课+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情景导入:1992年是哥伦布航行到美洲500周年,第25届奥运会将在西班牙的第二大城市巴塞罗那举行。1989年5月西班牙体育总会提出了有关于伊比利亚——美洲运动项目与体育教育的议案,这个议案引起了国家奥委会的高度关注,得到拉美西、葡语国家和葡萄牙的热烈响应和支持。

美国一位印第安人领袖遣责说:“这是灭绝种族和悲痛的500年。哥伦布纪念日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悼念日,是一个十分黑暗的日子。”

卡洛斯一世(左)

哥伦布(右)请思考:

上述材料中,对待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美洲的态度有何不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

今天就通过对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相关史实的学习来理解、解答这些问题。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六单元世界殖民体系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第13课

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课标要求:

1.了解亚非拉人民的抗争,与世界殖民体系的关系;2.理解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独立运动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唯物史观】通过了解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革命、亚洲的觉醒、非洲的抗争等史实,认识到野蛮的殖民压迫和掠夺是亚非拉人民抗争的根本原因。【时空观念】结合《独立后的拉丁美洲》等图片,知道亚非拉人民争的时代背景表现、程和结果、影响。【史料实证】结合玻利瓦尔和圣马丁、提拉克和孙中山拉比赫和孟尼利克二世等领导各国人民反抗殖民统治斗争的史实和结果,体会殖民地人民反抗殖民侵略与扩张斗争的正义性。【历史解释】辩证认识各国民族资产阶级在领导民族独立运动过中的革命性和妥协性的双重特点;探究殖民地半殖民地真正实现民族独立的正确途径。【家国情怀】通过学习亚非拉国家反抗殖民统治的历史,感悟亚非拉各国人民反抗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斗争中表现出来的顽强意志和崇高品质;学习他们爱国、坚毅、果敢、不怕牺牲的民族精神。核心素养:时空坐标及主要内容:教学分析:教学重点: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的历史背景和重要影响。教学难点:民族独立运动对世界历史发展的重要影响。目录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12亚洲的觉醒3非洲的抗争一、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一)民族独立运动:1.概念阐释:又称民族解放运动是指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进行民族解放的斗争。2.背景:(1)政治:欧洲殖民者长期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殖民统治);(2)经济:18世纪末19世纪初,拉丁美洲的经济发展;(3)思想:启蒙思想的传播使殖民地人民民族民主意识日益增长;(18世纪末19世纪初)材料一

西班牙和葡萄牙殖民者在拉丁美洲疯狂地掠夺贵重金属,实行一种特殊的徭役制度——“米达制”,强迫印第安人每年要送一定数量的成年男子(在墨西哥为4%,秘鲁为14%)去矿场工作,很少有人能活着返回。16到18世纪,西班牙殖民者在拉丁美洲共掠夺黄金250万公斤,白银1亿公斤。——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材料二

殖民地经济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到18世纪末已经出现许多生产纺织品、家具、铁器、玻璃等手工作坊,拉丁美洲成为欧洲棉花、咖啡、烟草、可可的重要供应地……殖民地的经济发展更趋于活跃,从而与宗主国的封建性的统治发生冲突。——王斯德《世界通史》材料三

18世纪中叶以后,拉丁美洲与外界接触日趋频繁。欧洲的近代科学、文学和法国唯物主义哲学,通过多种方式,不断传入。卢梭、伏尔泰、孟德斯鸠、狄德罗等人的一部分重要著作,在殖民地广泛传颂。——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一、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一)民族独立运动:(18世纪末19世纪初)2.背景:(4)外部:(1)美国独立鼓舞了拉美人民,为他们树立了榜样;(2)法国大革命削弱了法、西、葡等国对拉美的殖民统治。(5)根本: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统治阻碍了拉美经济的发展。3.过程:(1)序幕:法属海地独立(1791—1804)①领导人:杜桑.卢维杜尔②成果:1804年1月1日海地共和国成立,是世界上第一个黑人共和国。③意义:拉开了拉美民族独立运动的序幕。(2)西属拉美(1810——1826)在玻利瓦尔和圣马丁等人领导下,经过16年征战,1826年西属拉丁美洲殖民地取得独立运动的胜利。材料四

拉丁美洲的革命深深受益于同时代欧洲和北美的发展……欧洲启蒙运动时期的自由主义理想深刻影响了整个南北美洲受过教育的少数人的心智。……美国独立战争……受到了人们的欢呼。几年后,法国大革命向人们提供了另一个具有说服力的推翻专制统治的实例,而同时它使西班牙和葡萄牙完全忙于欧洲事务,结果给新世界提供了一个向这两个国家的统治发起挑战的难得机会。——[美]菲利普·李拉尔夫《世界文明史》(3)巴西:1822年巴西摆脱葡萄牙的统治,获得独立,建立君主制。其独立是由最高统治者发动通过自上而下的方式实现的,带有与宗主国分离的性质,仍与宗主国仍保留着密切的联系。一、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一)民族独立运动:(18世纪末19世纪初)3.过程:思考探究:为什么北美独立战争后建立了统一的美国,而拉美独立运动后却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国家?(1)拉美各区域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彼此贸易往来很少,没有形成统一市场,缺乏联系在一起的共同经济基础;(2)拉美地域过于广阔,彼此间交通又非常不便利,在这种情况下,各地大封建主据地自雄,阻碍统一;(3)人民群众根据几百年来深受压迫的经验,对大一统的中央集权有所疑惧;(4)语言,习俗,心理差异很大。一、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二)民族民主革命:(19世纪末20世纪初)1.概念阐释:

是指殖民地、半殖民地被压迫民族反对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争取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和政治民主的革命。2.原因:(1)经济:盛行大地产制,土地问题没有解决;(2)政治:民主流于形式,形成了军事独裁的“考迪罗”制度;(3)外部:面临着帝国主义国家的政治渗透和经济侵略。(4)根源:①历史上,西班牙和葡萄牙在拉丁美洲实行封建殖民统治;②民族独立运动没有摧毁封建制度。材料

早在西班牙、葡萄牙统治时期,拉美的大量土地就把握在极少数大地主的手中,形成大地产制。独立后,绝大多数大地产更加扩大……大地产制保留了对农民的封建半封建剥削……大种植园发展单一作物制,生产和销售受外国控制,极大地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拉美各国在政治上形成“考迪罗”制。大地主与天主教会、军阀结成联盟,操纵政权……军事独裁者为了维护统治,往往投靠外国势力,不惜出卖国家主权和利益,这就为帝国主义的侵略打开了大门。——摘编自朱立春《世界通史》问题思考:拉美各国在独立100多年后,为什么还要继续进行民族民主革命?历史解释:

考迪罗亦称考迪罗主义、考迪罗制度,原意是首领、头领。考迪罗制是拉丁美洲特有的军阀、大地主和教会三位一体的本土化独裁制度。拉美地区的大多数国家在19世纪20年代独立后至20世纪前盛行。特征:考迪罗经济上依靠大地产大庄园主,在政治上靠军人专政来维持其政治统治。对外投靠外国势力,对内残酷镇压人民反抗。总体趋势:由老殖民:直接管理(设总督区)向新殖民:间接为主(经济、政治渗透)过渡。知识拓展:

欧美列强对拉丁美洲殖民政策的变化。金元外交:

美国第27任总统塔夫脱提出“用金元代替枪弹”,他们主张运用外交政策推动和保护美国银行家的海外投资。门罗主义:

1823年美第5任总统门罗:“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将拉丁美洲视为自己的势力范围。是美国对外扩张政策的重要标志。大棒政策:1904年12月6日,美国第26届总统西奥多·罗斯福主张以武力为后盾,迫使拉丁美洲国家“循规蹈矩”,听命于美国。一、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二)民族民主革命:(19世纪末20世纪初)3.过程:地区时间结果巴西1889年废除君主制,建立共和国墨西哥1910年墨西哥爆发资产阶级革命,赶走独裁1917年墨西哥颁布了资产阶级宪法4.性质:拉丁美洲独立运动既是民族解放运动,也是资产阶级革命。5.特点:推动民主改革,巩固独立成果,促进国家的进步和发展。1910-1917年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农民,积极参加革命,推翻了维护帝国主义利益和封建主义利益的迪亚斯独裁统治,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墨西哥逐渐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教材的史料阅读:

概括《1917年墨西哥宪法》的主要内容及意义。第二条,墨西哥合众国禁止奴隶贸易……第十九条,联邦最高权力在行使权力时分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第二十七条国家领土范围内土地与水流之所有权本属国家……国家在任何时候皆有权利对私产加以限制……一切矿物,或存在于矿脉、矿层、矿快或矿床中构成矿物质物质……其所有权皆直接属于国家……第三十九条一切权利来自于人民并为人民的利益而创立,人民在任何时候均享有改变或修改其政府形式的天赋权利……——《1917年墨西哥宪法》提示:(1)内容:废除奴隶制,人民主权,三权分立,限制大地产,国家是土地、河流和矿藏的所有者。(2)意义:

私产和大地产制是墨西哥考迪罗独裁体制的经济基础,宪法限制私产、分散大地产,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反对专制独裁的资产阶级革命成果,体现了其资产阶级民主原则,为墨西哥社会的民主、进步奠定基础。核心素养:

比较拉丁美洲的独立与美国的独立不同。项目北美拉丁美洲殖民历史政治形势经济发展移民素质北美殖民宗主国是荷英,有浓厚的民主传统,自由发展工商业的基础。拉美殖民宗主国为西葡,封建专制意识浓厚,并移植了本国封建生产方式。拉美独立后建立军事独裁的考迪罗制,民主政治不成熟,政局还长期不稳定。拉美独立后没有形成统一的市场;沿袭殖民经济结构,出口单一产品依赖国外。美国独立后建立宪政民主,除南北内战外,其他时段都相对安定和平。美国独立后形成了统一的国内市场;经济命脉掌握在本国资产阶级手中。美国积极吸引欧洲移民,高素质移民给北美带来了资金、技术和文化。拉美移民在数量和质量上远不如北美。问题思考:

根据上表并结合所学,归纳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的特点。(1)时空上看:持续时间长,范围广,由北向南,由东向西的独立过程。(2)革命任务上看:革命任务具有反封建反殖民压迫双重性质,争取民族独立是首要任务,是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3)独立形式上看:以战争的形式独立,战争具有正义性(4)领导上看:没有没有统一的领导机构和领导人(5)从结果上看:独立后各国普遍建立了共和国,但政治经济发展停滞不前。二、亚洲的觉醒材料一民族的苦难刺激了民族的觉醒和反抗,民族主义的萌芽破土而出。可以说,民族主义推动了西欧列强的海外扩张,而它在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传播,又为各殖民帝国的覆灭奠定了思想基础。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以19世纪的拉美独立战争为发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席卷亚洲大陆。——徐蓝主编《世界近现代史1500—2007》材料二亚洲的觉醒是指亚洲各国民族忧患意识和民主改革意识的觉醒和抗争。……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进一步加深了亚洲各国的民族危机;亚洲的封建经济进一步解体,民族资本主义不断发展,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民族民主意识也不断发展,……终于形成了列宁所说的“亚洲的觉醒”的新局面。——徐蓝主编《世界近现代史1500—2007》(一)亚洲觉醒的概念:不仅指亚洲人民掀起反帝反封建斗争,资产阶级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更是指亚洲资产阶级从改良走上革命,走上由资产阶级领导的、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加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以资产阶级改革和革命为主体,也包括旧式农民起义。(二)背景:1.政治:帝国主义的侵略加深了亚洲各国的民族危机;2.经济:亚洲国家的封建经济进一步解体,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一定发展,提供经济基础与阶级准备;3.思想:(1)民族忧患意识和民主改革意识觉醒;(2)启蒙思想的传播。二、亚洲的觉醒(三)概况:国家殖民者性质概况结果影响印度伊朗中国英国英俄列强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1885年资产阶级成立国大党1905提拉克主张推翻殖民统治1908年孟买工人政治总罢工1905-1911伊朗发生立宪革命制定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规定伊朗为君主立宪国家1911年爆发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统治,结束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亚洲第一个共和国失败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斗争的舞台打击了封建主义和外国势力,传播了民族民主革命思想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传播民主共和理念,推动中华民族思想解放,推动中国社会变革。二、亚洲的觉醒(四)特点:旧式农民战争向资产阶级民族民主运动过渡。具体表现:1.新兴的资产阶级掌握了革命领导权,成立了资产阶级政党,提出了革命纲领;2.资产阶级的政治斗争和群众的革命斗争汇合到一起;3.各国开始自觉地相互联系、相互支持。(五)影响:1.沉重打击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推动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2.亚洲人民作为反帝力量登上国际斗争舞台,客观上成为西方工人阶级的同盟军。3.传播了民主革命思潮,为亚洲各国走上独立道路奠定了基础。4.一批民族资产阶级政党形成,走上近代政党政治的道路。5.标志着亚洲进入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材料一

学思之窗:亚洲的觉醒和欧洲先进无产阶级夺取政权斗的开始,标志着20世纪初所开创的全世界历史的一个新阶段。——[苏]列宁《亚洲的觉醒》,《列宁选集》第二卷面材料二

中国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第一次建立了共和政体;……伊朗革命保住了其重要成果宪法;印度人民则迫使英国当局取消了孟加拉分治法案。……亚洲觉醒时期各国斗争具有资产阶级革命的性质,开辟了斗争的新阶段。……亚洲民族运动在客观上成了西方工人运动的同盟军。——刘宗绪主编《世界近代史》材料在亚洲觉醒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高举资产阶级民族主义和民主主义这两面战斗的旗帜,第一次赋予亚洲的革命以资产阶级民族民主主义的目标并为之浴血奋战。……各国的民主主义都要从根本上变革封建制度,用共和制或君主立宪制取代封建专制政体,同时进一步提出解决农民土地问题,发展民族经济,给人民以选举权和其他的自由平等权利。……在革命中,领导革命的资产阶级把民族主义和民主主义紧密结合起来,为之进行了英勇的实践。……资产阶级的政治斗争和下层革命斗争,这两股以往互无联系的潮流开始汇合到一起,形成了由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有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民族民主革命的洪流。……各国的革命派开始自觉地相互联系、相互支持。——才家瑞《“亚洲觉醒”的内涵及该时期各国民族民主运动的类型与特点》问题探究: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亚洲觉醒的类型。提示:

(1)第一类是发生在殖民地各国的革命运动,以建立独立的资产阶级民族国家为首要任务,如菲律宾、印度、越南等国家;(2)第二类是发生在半殖民地国家的革命运动,以推翻勾结帝国主义的封建专制政权,建立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体制为首要任务,如中国、伊朗、土耳其等国家。三、非洲的抗争材料一

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奴役给非洲带来了空前的破坏和灾难。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丧失了政治独立,一些原来生活在同一地区的同一民族,被强行分割为不同帝国主义统治下的几部分。……非洲人民丧失了大片土地,人口锐减,丰富资源遭到无情掠夺。——刘宗绪主编《世界近代史》材料二帝国主义在瓜分非洲的过程中,为了自卫,居民们自动组织起来,在一些要道设立陷阱,用投枪、弓箭袭击贩奴商人。早期非洲人民的反抗斗争还表现在被捕奴隶进行的顽强斗争上,最常见的反抗方式是逃跑或自杀。据不完全统计,1700-1845年,仅在英、美贩奴船上就爆发了55次大规模的奴隶暴动。19世纪以来,武装斗争成为非洲人民的主要斗争形式。(一)背景:1.政治:帝国主义的侵略和给非洲带来了空前破坏和灾难。2.经济:殖民掠夺(黑奴贸易、资源掠夺等)阻碍了非洲经济发展。3.思想:非洲人民反抗思想不断增加,一直进行不屈不挠的武装反抗斗争。(二)斗争变化:1.早期:局部、零散的自卫斗争;2.19世纪后规模化、有组织的武装斗争。问题思考:

非洲大规模的武装反殖斗争,为什么集中在东北非这三国?提示:①历史上是古埃及和阿克苏姆王国,较大的王国容易组织起规模化的武装力量;②1869年,苏伊士运河开通,东北非的战略地位凸显,成为英、法、意等国争夺焦点。三、非洲的抗争(三)概况:

梳理教材,完成下表:国家殖民者概况领导结果埃及苏丹埃塞俄比亚英国英国意大利

成立祖国党,提出“埃及是埃及人的埃及”的口号,唤起民族意识;1882祖国党领袖阿拉比领导反英斗争抵抗失败,阿拉比被俘,英国占领埃及1881年爆发反英大起义,领导人自称“马赫迪”,号召人民起来斗争,赶走外国侵略者

1894年,意大利发动侵略战争,皇帝孟尼利克二世发表《告人民诏书》,号召人民抗击侵略者,保卫国家的独立。全国人民英勇抵抗,1896年打败意军祖国党(爱国军官)“马赫迪”(宗教)孟尼利克二世(皇帝)沉重打击英国侵略者,但失败,后英控制了苏丹打败侵埃意军保持了独立思考点:

非洲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有哪些重要特点?1.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少数情况下和平解决;2.有组织的、大规模的武装反抗甚至发展成为全国性的卫国战争;3.领导力量多样,有宗教领袖、国王、知识分子等,封建统治阶级起主要领导作用;4.宗教在号召、组织民众中发挥重要作用;5.动员广大人民,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6.经济的落后使非洲反侵略斗争水平相对较低(封建统治阶级领导;各国各自为战;宗教组织)。(五)意义:1.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列强,延缓了其沦为殖民地的进程;2.英勇不屈的反抗精神激励着非洲人民继续战斗。三、非洲的抗争(四)特点:

材料

武装斗争和武装起义是反殖民主义斗争的主要形式,其范围和水平已经不再是孤立的、自发的部落起义或地区斗争而是发展成有组织的、规模很大的、持久的武装反抗,甚至有的发展成为全民性的卫国战争。……武装斗争和武装起义几乎都是由封建统治阶级或传统社会的统治者领导的。……非洲人统治阶级最早是想利用伊斯兰教来巩固其统治,但在客观上伊斯兰教却起了团结非洲人、推动他们进行反帝斗争的作用。--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上卷》归纳综合:

比较亚非拉美民族独立运动。并归纳其共同的特点及影响。拉美的独立亚洲的觉醒非洲的抗争原因欧洲殖民者长期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帝国主义的侵略加深了亚洲各国的民族危机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奴役给非洲带来了空前的代表运动海地独立、玻利瓦尔和圣马丁等人领导的斗争、巴西建立共和国、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伊朗立宪革命中国辛亥革命埃及抗英斗争苏丹马赫迪起义埃塞俄比亚抗意战争差异领导力量土著地主集团中的先进分子资产阶级、工农力量力量多样,包括领袖、国王、知识分子等斗争水平主要是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主流是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总体上相对落后(旧式民族运动)共同特点:①主要任务:反帝反封建双重革命任务;②斗争形式:新旧民族运动并存;③新的力量: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④结果: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大多数失败。意义:(1)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2)宣传了民族独立思想;(3)削弱了本国的封建势力;(4)推动了民族独立和世界历史的发展。核心素养:

正确认识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的差异。1.差异:(1)亚洲:由于各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解放运动进入了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阶段,并呈现一下三个特点。①出现了民族资产阶级政党的领导,如中国的同盟会和印度国大党;②旧式的农民起义逐渐被资产阶级领导的民族民主运动代替,宗教的旗帜被民族主义、民主主义的旗帜代替;③新的阶级力量参加了斗争,如1908年印度孟买工人大罢工。

至于朝鲜的甲午农民战争、中国义和团运动,则还属于传统的运动模式,但不占主流。(2)非洲:斗争水平总体上相对落后,主要是旧式民族运动,只有埃及出现了非洲第一个政党——祖国党。(3)拉丁美洲:主要是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2.认识:①各个地区、国家的社会发展程度很不平衡;②外来资本主义刺激下产生的新的经济因素,或强或弱,阶级结构的变化有大有小,因而不同地区和国家民族独立运动的斗争水平高低各异,形式和性质也不尽相同。1.(2024·广东卷)1794年《人权宣言》在哥伦比亚首次被翻译和秘密印刷。在拉丁美洲的一些大城市,土生白人贵族和知识青年组织了各种秘密结社。“我不是西班牙人,我是美洲人”成为惯常口头语,一种“美洲人”的新观念开始形成。这反映了在拉丁美洲(

)A.国家认同引发社会变革 B.思想启蒙激发民族意识C.独立运动摧毁殖民体系 D.革命理念得到广泛传播【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人权宣言》在拉美地区印刷出版,拉美出现秘密结社,出现“我不是西班牙人”“我是美洲人”等口号,“美洲人”新观念在形成,这些现象都说明拉美地区受到18世纪启蒙运动的影响,民族意识正在觉醒,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到社会变革问题,排除A项;摧毁殖民体系说法夸大化,殖民体系瓦解要到二战后,排除C项;材料仅仅涉及到拉美地区民族意识的觉醒,并未具体提到革命理念的广泛传播,排除D项。故选B项。初试牛刀:

B2.(2024·新课标卷)1897年,西非黄金海岸成立“土著居民权利保护协会”,主要成员是地方首领和受过西式教育的上层人士。他们成功抵制了殖民者将大片土地宣布为“无人居住土地”的企图。20世纪初,类似团体在非洲其他殖民地也相继成立。这些团体的存在(

)A.促使和平抗争成为主要斗争形式 B.推动了非洲首个政党的诞生C.帮助大多数地区免于沦为殖民地 D.促进了民族独立思想的传播【解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这些团体的相继成立,使其在抵抗殖民者侵略的过程中促进了民族独立思想的传播,D项正确;材料仅涉及了反抗殖民团体的成立,未涉及这些团体采用的斗争方式,不能得出和平抗争成为主要斗争方式,排除A项;材料仅涉及这些团体的领导者大多数为地方首领和受过西式教育的上层人士,未涉及这些团体的成立促进了政党的产生,且也未有明确时间说明出现“首个”政党,排除B项;材料仅涉及成功抵制了西方殖民者把大量土地宣布为“无人居住的土地”的企图,未涉及是否避免了非洲沦为殖民地,1884年柏林会议对非洲大部分地区进行瓜分,并使其大部分地区沦为殖民地,排除C项。故选D项。初试牛刀:D3.(2023·辽宁卷)20世纪初,印度进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