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基施工方案_第1页
软基施工方案_第2页
软基施工方案_第3页
软基施工方案_第4页
软基施工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软基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本工程位于[具体地理位置],场地内地层主要由[主要地层类型]组成。软土地层分布较广,具有含水量高、孔隙比大、压缩性高、强度低等特点,对工程的稳定性和耐久性构成较大挑战。本工程涉及的基础类型较多,部分区域需进行软基处理,以满足上部结构的承载要求。

二、编制依据1.工程设计文件及相关图纸。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3.《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502022018)。4.类似工程的施工经验及相关技术资料。

三、软基处理目标通过有效的软基处理措施,使地基满足以下要求:1.提高地基承载力,满足设计规定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要求,确保上部结构的安全稳定。2.减少地基沉降量,控制不均匀沉降,保证建筑物的正常使用功能,防止出现开裂、倾斜等质量问题。3.增强地基的抗剪强度,提高地基的稳定性,抵抗可能出现的滑动破坏。

四、软基处理方法选择根据本工程软土地层的特点、上部结构的要求以及工期、成本等因素,经综合分析比较,选用以下软基处理方法:1.换填法对于浅层软土,采用换填法将软土挖除,换填强度较高、压缩性较低的材料,如砂、碎石、灰土等,以改善地基性能。换填厚度根据软土深度及上部结构要求确定,一般不超过3m。2.水泥搅拌桩法对于较厚的软土地层,采用水泥搅拌桩法进行处理。通过深层搅拌机将水泥与软土强制搅拌,使水泥与软土发生物理化学反应,形成具有一定强度、水稳定性和整体性的水泥土桩体,与桩间土共同构成复合地基,提高地基承载力。3.强夯法在局部软土地层较薄且分布较均匀的区域,采用强夯法进行处理。通过强大的夯击能,使地基土产生超孔隙水压力,土体结构破坏,孔隙压缩,从而提高地基的强度和密实度。

五、施工准备1.技术准备组织施工人员学习施工图纸和相关规范、标准,熟悉软基处理的设计要求和施工工艺。进行技术交底,使施工人员明确施工流程、质量标准、安全注意事项等。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编制详细的施工方案和作业指导书。2.场地准备清除场地内的障碍物,如树木、杂草、垃圾等,平整场地,确保施工场地坚实、平整。测量场地标高,确定软土地层的分布范围和厚度,为施工提供准确的数据。3.材料准备换填材料:砂、碎石、灰土等材料应符合设计要求,质地坚硬,无杂质,级配良好。材料进场后应进行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水泥:选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强度等级不低于32.5MPa,水泥应具有质量合格证明文件,进场后按规定进行抽样检验。其他材料:如外加剂、钢板桩等,应满足设计和施工要求,并进行相应的检验。4.机械设备准备配备合适的施工机械设备,如挖掘机、装载机、推土机、压路机、深层搅拌机、强夯机等,并确保设备性能良好,能够正常运行。对机械设备进行调试和维护,保证施工过程中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5.人员准备组建专业的施工队伍,施工人员应具备相应的施工经验和技能,熟悉软基处理施工工艺。对施工人员进行培训,使其了解施工质量、安全等方面的要求,提高施工人员的素质和责任心。

六、施工工艺1.换填法施工工艺测量放线:根据设计图纸,用全站仪或水准仪放出换填区域的边界和标高控制点。软土开挖:采用挖掘机分层分段开挖软土,每层开挖厚度不宜过大,一般控制在0.30.5m左右。开挖过程中应注意控制边坡坡度,防止塌方。基底处理:开挖至设计标高后,对基底进行平整和夯实,使基底平整坚实,无杂物和浮土。如基底存在局部软弱部位,应进行特殊处理,如换填更优质的材料或进行夯实加密。换填材料铺设:按照设计要求,将砂、碎石、灰土等换填材料分层铺设在基底上,每层铺设厚度应符合设计规定,一般为0.20.3m。铺设过程中应采用机械或人工进行平整,确保材料分布均匀。压实:采用压路机或平板振动器对换填材料进行压实,压实系数应符合设计要求。压实遍数根据材料性质和压实设备确定,一般不少于68遍。压实过程中应注意控制压实度,确保压实效果。质量检验:换填施工完成后,应进行质量检验。检验内容包括换填材料的质量、压实度、承载力等。检验方法可采用环刀法、灌砂法、平板载荷试验等。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2.水泥搅拌桩法施工工艺测量放线:根据设计图纸,用全站仪或水准仪放出水泥搅拌桩的桩位,桩位偏差不得大于50mm。桩机就位:将深层搅拌机移动至桩位处,调整桩机垂直度,使钻杆垂直于地面,垂直度偏差不得大于1%。预搅下沉:启动深层搅拌机,使搅拌头边旋转边下沉,下沉速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一般控制在0.51m/min左右。下沉过程中应保持匀速,避免出现卡顿现象。制备水泥浆:根据设计配合比,在现场设置水泥浆搅拌站,将水泥和水按比例加入搅拌机中,搅拌均匀制成水泥浆。水泥浆应随拌随用,放置时间不宜超过2h。喷浆搅拌提升:当搅拌头下沉至设计深度后,开启灰浆泵,将水泥浆通过搅拌头均匀喷入地基土中,同时搅拌头以0.51m/min的速度提升,使水泥浆与地基土充分搅拌混合。提升过程中应保持连续喷浆,喷浆压力应符合设计要求。复搅下沉和复搅提升:为了保证水泥土桩体的均匀性和强度,在喷浆搅拌提升至设计桩顶标高后,应再次将搅拌头下沉至设计深度,然后再提升至桩顶,进行复搅下沉和复搅提升。复搅下沉和复搅提升的速度与第一次相同。清洗:施工完毕后,应及时清洗深层搅拌机和输浆管,防止水泥浆凝固堵塞管道。质量检验:水泥搅拌桩施工完成后,应进行质量检验。检验内容包括桩身强度、桩身完整性、桩间距、垂直度等。检验方法可采用钻芯法、轻便触探法、开挖检查法、低应变反射波法等。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3.强夯法施工工艺测量放线:根据设计图纸,用全站仪或水准仪放出强夯区域的边界和夯点位置,夯点间距应符合设计要求。场地平整:对强夯区域进行平整,使场地表面平整,无明显起伏,场地标高应符合设计要求。铺设垫层:在强夯区域表面铺设一定厚度的垫层,如砂、碎石等,垫层厚度一般为0.51m。垫层的作用是扩散夯击能,减少夯击对地基土的扰动。强夯施工:按照设计参数,选用合适的强夯机进行施工。强夯机就位后,调整夯锤位置,使夯锤中心对准夯点位置。启动强夯机,将夯锤提升至一定高度后自由落下,进行夯击。夯击次数和夯击遍数应根据设计要求和地基土的性质确定。一般第一遍夯击点间距较大,第二遍及以后各遍夯击点位于前一遍夯击点之间的中点位置。相邻两遍夯击之间应有一定的时间间隔,待地基土中超孔隙水压力消散后再进行下一遍夯击。场地平整及满夯:强夯施工完成后,对场地进行平整,然后进行满夯。满夯采用较低的夯击能,使场地表面更加平整密实。质量检验:强夯施工完成后,应进行质量检验。检验内容包括地基承载力、压实度、孔隙比等。检验方法可采用平板载荷试验、动力触探试验、室内土工试验等。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

七、施工质量控制1.换填法质量控制换填材料的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严格控制材料的粒径、级配、含水量等指标。换填过程中应分层铺设、分层压实,每层压实系数应符合设计规定。压实系数检测应采用环刀法、灌砂法等方法,检测频率应符合规范要求。基底处理应平整坚实,无杂物和浮土,基底承载力应满足设计要求。如基底存在局部软弱部位,应进行特殊处理,处理后应进行验收。换填施工完成后,应进行外观检查,表面应平整,无明显坑洼和隆起现象。2.水泥搅拌桩法质量控制水泥的品种、强度等级、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水泥应具有质量合格证明文件,并按规定进行抽样检验。水泥浆的水灰比、搅拌时间应符合设计规定,水泥浆应搅拌均匀,不得有离析现象。桩身垂直度偏差不得大于1%,桩位偏差不得大于50mm。施工过程中应采用经纬仪或全站仪进行垂直度和桩位控制。桩身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可采用钻芯法进行检测,检测频率应符合规范要求。桩身完整性可采用低应变反射波法进行检测,检测桩数应不少于总桩数的20%,且不得少于10根。水泥搅拌桩施工完成后,应进行外观检查,桩体应连续、均匀,无缩颈、断桩等现象。3.强夯法质量控制强夯施工参数应符合设计要求,如夯锤重量、落距、夯击次数、夯击遍数、夯点间距等。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设计参数进行操作。强夯前应对场地进行平整,铺设垫层的材料和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垫层应平整密实,无杂物和松散现象。强夯施工过程中应注意控制夯击能,确保夯击效果。夯击后应检查夯坑深度、夯坑周围地面隆起情况等,如发现异常应及时调整施工参数。强夯施工完成后,应进行地基承载力检测,检测方法可采用平板载荷试验等。检测频率应符合规范要求,地基承载力应满足设计要求。

八、施工安全措施1.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加强安全教育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2.施工现场应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如禁止标志、警告标志、指令标志等,确保施工人员和过往行人的安全。3.施工机械和设备应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性能良好,安全装置齐全有效。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严禁违章作业。4.对于高处作业、电气作业等危险作业,应制定专项安全措施,并安排专人进行监护。高处作业人员应系好安全带,严禁酒后上岗。5.水泥搅拌桩施工过程中,应注意防止水泥浆泄漏,避免对施工人员造成伤害。如发生水泥浆泄漏,应及时清理,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6.强夯施工过程中,应注意防止夯锤飞脱、落锤伤人等事故。夯锤起吊时,应检查吊钩、钢丝绳等是否完好,起吊高度应符合规定要求。夯锤下落时,周围人员应远离夯击区域。7.施工现场应配备必要的消防器材,如灭火器、消防栓等,防止火灾事故的发生。施工人员应掌握基本的消防知识和灭火技能。8.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对于重大安全隐患,应立即停止施工,采取有效的整改措施,确保施工安全。

九、环境保护措施1.施工过程中应采取有效的防尘、降噪措施,减少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如对施工现场的道路进行硬化处理,定期洒水降尘;合理安排施工时间,避免在居民休息时间进行高噪声作业等。2.施工废水应经沉淀、过滤等处理后回用或排放,严禁直接排放到周边水体中。施工垃圾应分类收集、存放,定期运至指定的垃圾处理场进行处理,严禁随意丢弃。3.对于水泥搅拌桩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弃水泥浆,应采用专门的容器进行收集,然后运至指定的处理场进行处理,严禁将废弃水泥浆排入周边环境中。4.在进行软基处理施工时,应注意保护周边的生态环境,尽量减少对植被的破坏。施工完成后,应对施工区域进行绿化和生态恢复。5.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环保教育,提高施工人员的环保意识,使施工人员自觉遵守环境保护规定,做到文明施工。

十、季节性施工措施1.雨季施工措施做好防雨、排水措施,施工现场应设置排水系统,确保雨水能够及时排出,避免积水影响施工。水泥等材料应存放在仓库或防雨棚内,防止受潮变质。对于换填法施工,雨后应及时检查基底情况,如发现基底积水或软土扰动,应及时进行处理。水泥搅拌桩施工时,如遇雨天,应停止施工,并对已施工的桩体进行覆盖保护,防止雨水冲刷。强夯施工时,如遇雨天,应停止施工,并对夯坑进行覆盖,防止雨水灌入夯坑影响施工质量。2.冬季施工措施当室外日平均气温连续5天低于5℃时,进入冬季施工。冬季施工应采取有效的保温、防寒措施,确保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对于换填法施工,如采用灰土换填,应采取措施防止灰土受冻。可采用覆盖保温材料等方法,确保灰土在压实过程中不受冻。水泥搅拌桩施工时,应采取措施提高水泥浆的温度,可采用加热水的方法使水泥浆温度保持在5℃以上。施工完成后,应及时对桩体进行覆盖保温,防止桩体受冻。强夯施工时,如遇冬季,应采取措施防止夯锤与地面冻结。可在夯锤表面涂抹润滑油等方法,减少夯锤与地面的摩擦力,避免冻结。同时,对场地内的积水应及时清理,防止积水冻结影响施工。

十一、施工进度计划根据工程总体进度要求,制定软基处理施工进度计划如下:1.换填法施工进度计划[具体开始时间1][具体完成时间1]:完成换填区域的测量放线和软土开挖工作。[具体开始时间2][具体完成时间2]:完成基底处理和换填材料铺设工作。[具体开始时间3][具体完成时间3]:完成换填材料的压实和质量检验工作。2.水泥搅拌桩法施工进度计划[具体开始时间4][具体完成时间4]:完成水泥搅拌桩的测量放线和桩机就位工作。[具体开始时间5][具体完成时间5]:完成水泥搅拌桩的预搅下沉、制备水泥浆、喷浆搅拌提升、复搅下沉和复搅提升工作。[具体开始时间6][具体完成时间6]:完成水泥搅拌桩的清洗和质量检验工作。3.强夯法施工进度计划[具体开始时间7][具体完成时间7]:完成强夯区域的测量放线、场地平整和垫层铺设工作。[具体开始时间8][具体完成时间8]:完成强夯施工和场地平整及满夯工作。[具体开始时间9][具体完成时间9]:完成强夯施工的质量检验工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