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考化学考考点默写清单之物质的性质与应用_第1页
2025中考化学考考点默写清单之物质的性质与应用_第2页
2025中考化学考考点默写清单之物质的性质与应用_第3页
2025中考化学考考点默写清单之物质的性质与应用_第4页
2025中考化学考考点默写清单之物质的性质与应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中考化学考考点默写清单之物质的性质与应用物质的分类氧气的化学性质实验:加热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实验: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碳单质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实验: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性质探究实验二氧化碳的性质与用途一氧化碳的性质与用途碳及其化合物间的相互转化参考答案物质的分类1.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叫做纯净物,具有固定不变的组成,可用化学符号来表示,具有固定的性质,如氧气、冰水混合物等;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叫做混合物,没有固定的组成,也无固定化学符号,如食盐水、纯净的空气等,组成混合物的各种成分保持它们各自的性质。2.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做单质,如氢气、氧气、铜等;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做化合物,如氯化钠、高锰酸钾等。3.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即由氧元素和另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叫做氧化物。根据组成分为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4.在水溶液中解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叫做酸;在水溶液中解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碱;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叫做盐。5.通常把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称为有机化合物,一般把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称为无机化合物。注意: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有机化合物。如CO₂不属于有机物。氧气的化学性质1.氧气的检验: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若木条复燃,则瓶内气体为氧气。2.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红光,放出热量,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铁丝在空气中只红热,不能燃烧;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有黑色固体产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5.物质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剧烈,某些不能在空气中燃烧的物质能在氧气中燃烧,说明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同时也说明物质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浓度有关。实验:加热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1.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是;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是2.选择实验发生装置的依据是反应物为固体,反应条件为加热(固液加热型)。3.加热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以排水法为例)是查——检查装置气密性;装——装入药品,试管口放一团棉花,可以防止加热时试管内的粉末状物质进入导管(或填“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堵塞导管”,答案合理即可);定——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回流使试管炸裂;点——点燃酒精灯,预热后加热药品;收——当导管口有连续均匀的气泡冒出时开始收集气体;离——收集完毕,将导管移出水面;熄——应先把导管从水里撤出,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水被倒吸入热的试管内,使试管炸裂。4.盛氧气的集气瓶应盖上玻璃片正放,因为在相同状况下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正放可减少气体的逸散。实验: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1.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是2.选择实验发生装置的依据是反应物为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为常温(固液常温型)。3.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以装置③为例)是组装仪器,检查装置气密性;向锥形瓶中加入二氧化锰固体;塞好带有分液漏斗和导管的双孔橡胶塞;加入过氧化氢溶液;收集氧气。4.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的依据是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大,优点是收集到的氧气较干燥,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说明氧气已收集满;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的依据是氧气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优点是收集到的氧气较纯净,当集气瓶口有大气泡冒出时,说明氧气已收集满。5.检验氧气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若木条复燃,说明该瓶气体为氧气。催化剂和催化作用1.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又叫触媒)。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催化作用。2.催化剂的特点可概括为“一变”“二不变”。“一变”是指催化剂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其中“改变”包括加快和减慢;“二不变”指催化剂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3.催化剂是针对具体的反应而言的,不能单独地说某种物质是催化剂。如不能单独说二氧化锰是催化剂,而应该说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催化剂。4.催化剂的作用只是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与生成物的质量无关,生成物的多少只与参加反应的反应物的多少有关;催化剂不能决定反应能否发生。5.在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其物理性质可能改变;催化剂也参与了化学反应。6.不同的化学反应有不同的催化剂,同一化学反应也可能有几种催化剂。碳单质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1.碳单质的物理性质: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通常用作钻探机钻头、刻刀、装饰品等;石墨很软,有滑腻感,通常用作电极、铅笔芯、电刷、润滑剂等;分子形似足球,通常用于超导、催化、材料、医学及生物等领域。2.碳单质的化学性质(1)碳具有稳定性: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2)碳具有可燃性:充分燃烧(充足)时,发生的点燃反应为;燃烧不充分(不足)时,发生的反应为(3)碳具有还原性:高温条件下,碳可与某些氧化物反应,夺去这些物质中的氧,生成碳的氧化物,表现出还原性,在反应中作还原剂。碳与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碳与氧化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石墨电极利用的是碳单质的导电性;石墨润滑剂利用的是碳单质有滑腻感;水墨画长久保存不变色利用的是碳单质在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利用的是碳单质的硬度大;活性炭吸附水中色素和异味利用的是碳单质的吸附性。实验: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为,药品为稀盐酸和大理石(或石灰石,主要成分都是碳酸钙,化学式为)。2.反应物状态为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为常温,故选择固液常温型发生装置。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能与水发生反应,不能用排水法收集;其密度比空气的大,可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3.实验操作:按要求连接仪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先向锥形瓶中装入块状大理石(或石灰石),后从长颈漏斗加入稀盐酸,至锥形瓶中液面浸没长颈漏斗下端管口;收集二氧化碳气体;检验气体是否收集满。4.检验:把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该气体是二氧化碳。5.验满:将燃着的木条放在收集二氧化碳的集气瓶口,如采木条熄灭,证明已收集满,否则未满。6.存放:收集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要用玻璃片盖住(毛面向下),正放在桌面上。二氧化碳的性质探究实验1.将二氧化碳气体慢慢倒入烧杯中(如图),观察现象;观察到两支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证明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的大。2.向一个收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的质地较软的塑料瓶中加入约1/3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盖,振荡,观察到塑料瓶变瘪。其原因是部分二氧化碳溶于水使瓶内气体减少,导致瓶内气体压强减小,在外界大气压强的作用下,瓶子变瘪。3.取四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纸花进行如下实验,向纸花上喷醋酸溶液(I),观察到纸花变成红色,证明酸能使紫色石蕊变成红色;向纸花上喷水(Ⅱ),观察到纸花不变色,证明水不能使紫色石蕊变色;将纸花直接放入二氧化碳中(Ⅲ),观察到纸花不变色,证明CO₂不能使紫色石蕊变色;将纸花喷水后放入二氧化碳中(V),观察到纸花变成红色,证明CO₂与水反应生成了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烘干V中的纸花(V),观察到纸花红色褪去,证明碳酸不稳定,受热后易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与用途1.通常状况下,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的大;能溶于水;固态二氧化碳叫“干冰”,干冰易升华。2.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在一定条件下,某些物质却可以在二氧化碳中燃烧,如将点燃的镁条放在盛有CO₂的集气瓶中,镁条能继续燃烧,其反应式为3.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其现象为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其应用是检验二氧化碳。5.二氧化碳与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6.二氧化碳和水在叶绿素、光照的作用下能发生光合作用一氧化碳的性质与用途1.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的略小,难溶于水。2.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与用途(1)可燃性:一氧化碳燃烧产生蓝色火焰,放出热量,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发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其化学方程式为其用途是作气体燃料。(2)毒性:一氧化碳中毒的原因是CO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从而使血红蛋白不能再与氧气结合,造成生物体内缺氧。(3)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