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知识记忆与理解题目试题及答案_第1页
语文知识记忆与理解题目试题及答案_第2页
语文知识记忆与理解题目试题及答案_第3页
语文知识记忆与理解题目试题及答案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文知识记忆与理解题目试题及答案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遐想风驰电掣悲欢离合

B.倾盆大雨碧波荡漾井井有条

C.惊心动魄奇花异草风和日丽

D.娇生惯养摇头晃脑水天一色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我们班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写作活动。

B.我们要发扬团结互助的精神,把我们的班级建设得更美好。

C.老师鼓励我们独立思考,大胆创新,勇于实践。

D.这本书的内容丰富,插图精美,是我们学习的好帮手。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你去书店买一本书吧。(去,到)

B.他去书店了。(去,往)

C.你去哪儿?(去,往)

D.他从家里去了学校。(去,离开)

4.下列各句中,句式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A.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珍惜友谊。

B.他热爱祖国,关心人民。

C.我们应该努力学习,为祖国做贡献。

D.这本书是关于历史的。

5.下列各句中,运用比喻手法的一句是()。

A.那片树林里的鸟儿在欢快地歌唱。

B.那个孩子就像一朵盛开的花。

C.老师像园丁一样呵护我们。

D.他跑得像风一样快。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

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我去图书馆借了一本书。(借,动词)

B.我们班要举办一场运动会。(办,动词)

C.你知道他的电话号码吗?(知道,动词)

D.那本书已经看完了。(完,形容词)

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他每天早上都去跑步。(去,动词)

B.她喜欢看书。(喜欢,动词)

C.我们一起去了公园。(去,动词)

D.这本书很有趣。(有趣,形容词)

8.下列各句中,句式和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A.这本书的内容丰富,插图精美。

B.老师鼓励我们独立思考,大胆创新。

C.那片树林里的鸟儿在欢快地歌唱。

D.他跑得像风一样快。

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词性相同的一项是()。

A.我去书店买一本书。(买,动词)

B.我们班要举办一场运动会。(办,动词)

C.你知道他的电话号码吗?(知道,动词)

D.这本书很有趣。(有趣,形容词)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

10.词语搭配要合理,不能随意更改词语。()

11.修辞手法是语言表达的一种技巧,可以提高文章的表现力。()

12.语句通顺,意思明确,就是一句好句子。()

13.文章的标题是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总结。()

14.词语的运用要符合语境,不能生搬硬套。()

15.文章的段落结构要清晰,层次分明。()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25分)

题目:请简要分析《岳阳楼记》中的写景、叙事、议论和抒情等手法,并说明这些手法如何体现了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答案:

1.写景手法:在《岳阳楼记》中,作者范仲淹运用了丰富的写景手法,通过对岳阳楼周围环境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壮阔而深邃的氛围。例如,文中“洞庭青草,近远交映,上下天光,一碧万顷”等句子,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洞庭湖的辽阔和壮美。

2.叙事手法:范仲淹在文中通过岳阳楼的建造背景和楼中发生的具体事件,串联起一篇连贯的故事。如“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开篇即点明岳阳楼的历史和现实意义,使得叙事具有了历史感和现实感。

3.议论手法:文章在写景和叙事的基础上,穿插了作者的议论。范仲淹通过议论表达了自己对于历史变迁、人生哲理和家国情怀的思考。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既表达了作者的政治理想,也体现了其高尚的人格追求。

4.抒情手法:在整篇文章中,作者的情感贯穿始终。范仲淹以岳阳楼为背景,抒发了自己对于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于人生意义的追求。尤其在文末,作者表达了自己愿意“登高望远,抒怀言志”的决心,充分展现了作者的豪情壮志。

这些手法共同作用,使得《岳阳楼记》不仅是一篇写景抒情的佳作,更是一篇具有深刻思想内涵的历史文献。通过这些手法,范仲淹将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融入到文章之中,使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共鸣和思想启迪。

五、论述题

题目:论述《背影》中父亲形象的特点及其在作品中的意义。

答案:

在朱自清的《背影》中,父亲的形象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情的叙述,展现了一位平凡而伟大的父亲形象。以下是对父亲形象特点及其在作品中的意义的论述:

1.父亲形象特点:

a.爱子情深:父亲对儿子的爱体现在生活的点滴中,如为儿子买橘子、送儿子上火车等,这些细节展现了父亲对儿子的关心和爱护。

b.内敛深沉:父亲在表达情感时往往含蓄内敛,不善于言辞,但他的行动和眼神中透露出深沉的爱和期待。

c.勤劳朴实:父亲的形象是一个勤劳朴实的劳动者,他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对儿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d.孝顺传统:父亲在家庭中扮演着孝子的角色,他尊敬长辈,承担起家庭的重担,体现了传统美德。

2.父亲形象在作品中的意义:

a.突出亲情主题:父亲的形象是作品亲情主题的载体,通过父亲的付出和牺牲,突出了家庭中亲情的温暖和重要性。

b.反映时代变迁:父亲的形象反映了当时社会背景下普通人的生活状态和价值观,具有时代意义。

c.塑造人物形象:父亲的形象与儿子的形象相互映衬,共同构成了作品的人物关系,丰富了人物形象的层次。

d.激发读者共鸣:父亲的形象具有普遍性,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使读者在阅读中反思自己的家庭关系和亲情体验。

试卷答案如下: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A

解析思路:分析每个选项的正确性,A选项“遐想”符合词语搭配,B选项“倾盆大雨”和C选项“风和日丽”都是正确的成语,但D选项“娇生惯养”含有贬义,与题意不符。

2.C

解析思路:逐个分析每个选项的语法和语义,A选项缺少主语,B选项中的“发扬”与“精神”搭配不当,D选项中的“学习的好帮手”搭配不当。

3.C

解析思路:比较每个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A选项中的“去”表示到某处,B选项中的“去”表示往某处,C选项中的“去”表示往某处,D选项中的“去”表示离开。

4.A

解析思路:分析每个选项的句式结构,A选项为“主语+谓语+宾语”的简单句,B选项为并列句,C选项为复合句,D选项为介词短语。

5.B

解析思路:识别每个选项中的修辞手法,A选项为拟声词,C选项为比喻,D选项为夸张,B选项为比喻,将孩子比作盛开的花。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

6.B

解析思路:分析每个选项中加点词的作用,A选项中的“借”和“买”都是动词,B选项中的“办”和“举办”都是动词,C选项中的“知道”和“知道”都是动词,D选项中的“完”和“有趣”分别是形容词和形容词。

7.D

解析思路:比较每个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A、B、C选项中的加点词都是动词,而D选项中的“有趣”是形容词。

8.C

解析思路:分析每个选项的句式和修辞手法,A选项为陈述句,B选项为并列句,C选项为拟人句,D选项为比喻句。

9.B

解析思路:比较每个选项中加点词的词性,A、C、D选项中的加点词都是动词,而B选项中的“办”是动词。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

10.×

解析思路:判断题需要根据题意进行判断,题目说“词语搭配要合理,不能随意更改词语”,但实际上在特定语境下,词语的搭配可以有所变化。

11.√

解析思路:根据修辞手法的定义,修辞手法是语言表达的一种技巧,确实可以提高文章的表现力。

12.×

解析思路:语句通顺,意思明确是基本要求,但并不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