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J41T 195-2018 河南省住宅可容纳担架电梯设计标准_第1页
DBJ41T 195-2018 河南省住宅可容纳担架电梯设计标准_第2页
DBJ41T 195-2018 河南省住宅可容纳担架电梯设计标准_第3页
DBJ41T 195-2018 河南省住宅可容纳担架电梯设计标准_第4页
DBJ41T 195-2018 河南省住宅可容纳担架电梯设计标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南省工程建设标准备案号:J14291-2018河南省工程建设标准河南省住宅可容纳担架电梯设计标准accessibleliftofresidentialbuildings实施日期:2018年7月1日2018郑州豫建设标〔2018〕34号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发布工程建设标准《河南省住宅各省辖市、省直管县(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委),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市政建设环保局,各有关单位:审,现批准为我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本标准自2018年7月1日起在我省施行,由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管理,技术解释由郑州市建筑设计院负责。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宅可容纳担架电梯的设计要求、既有住宅增设可容纳担架电梯的陈齐腾王金莉潘兵占肖会敏原培忠 2术语 2 33.1一般规定 33.2设计要求 3 64.1一般规定 64.2建筑设计要求 74.3结构设计要求 8附录A可容纳担架电梯的核心筒布局方案 附录C既有住宅增设可容纳担架电梯方案 本标准用词说明 25引用标准名录 26条文说明 1.0.1为规范河南省住宅项目中可容纳担架电梯的设计,有效发挥可容纳担架电梯紧急救援的作用,完善新建住宅可容纳担架电梯的工程设计要求,指导既有住宅增设可容纳担架电梯的设计及1.0.2本标准适用于河南省新建住宅可容纳担架电梯的设计和既有住宅的改造,非住宅类居住建筑可容纳担架电梯的设计和改造可参照执行。1.0.3住宅可容纳担架电梯的设计应遵守安全适用、技术可靠、1.0.4可容纳担架电梯的设计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12.0.1可容纳担架电梯stretcheraccessiblelift3.1一般规定3.1.1可容纳担架电梯的设置应符合以下规定:1四层及四层以上住宅或住户入口层楼面距室外设计地面的高度超过10m时,设置电梯的每个单元应设置一台可容纳担架电梯轿厢能够容纳常规医疗急救担架的电梯。2.0.2无障碍电梯3.1.1可容纳担架电梯的设置应符合以下规定:1四层及四层以上住宅或住户入口层楼面距室外设计地面的高度超过10m时,设置电梯的每个单元应设置一台可容纳担架适合行动障碍者和视觉障碍者进出和使用的电梯。2.0.3消防电梯firelift2二层及以上老年人居住建筑应配置可容纳担架的电梯。3.1.2设置可容纳担架电梯的建筑,可容纳担架电梯的位置宜靠2二层及以上老年人居住建筑应配置可容纳担架的电梯。3.1.2设置可容纳担架电梯的建筑,可容纳担架电梯的位置宜靠近主要出入口。3.1.3住宅单元门及通往可容纳担架电梯的通道应能保证担架的顺利通行。3.1.4可容纳担架电梯宜与普通电梯集中设置。3.1.5可容纳担架电梯可与其他功能乘客电梯合并设置,如无障碍电梯、消防电梯等。合并设置时需同时满足相应功能电梯的相关要求。3.1.6设置可容纳担架电梯的建筑,可容纳担架电梯应在居住层每层停靠。3.1.7设置可容纳担架电梯的建筑,应在施工图设计文件中明确可容纳担架电梯位置,及其轿厢尺寸和电梯井道净尺寸等相关内容。电梯的一部分,用以运送乘客和(或)其他荷载。保证轿厢、对重(平衡重)和(或)液压缸运行所需的建筑空间。各楼层用于出入轿厢的地点。2.0.7超高层住宅superhigh-riseresidentialbuilding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住宅建筑。3.2.1设计阶段应安全、合理、经济地确定可容纳担架电梯的载重量和运行速度。1可容纳担架电梯的额定载重量不宜小于1000kg。2322可容纳担架电梯运行速度应平稳,额定速度不宜大3可容纳担架电梯从首层至顶层的运行时间1选用2100mm(深)×1100mm(宽)轿厢时,其井道尺寸不2选用1500mm×1600mm轿厢时,其井道尺寸不应小于3.2.4可容纳担架电梯的轿厢内不应设置妨碍担架出3.2.5电梯轿厢门净宽不小于900mm。可容纳担架电梯选用2100mm(深)×1100mm(宽)的轿厢时,电梯门宜设置在轿厢短3.2.6可容纳担架电梯候梯厅的净深度不应小于多台电梯中最3.2.9可容纳担架电梯的供电负荷等级应按其所在住宅区的最4路供电。3.2.10可容纳担架电梯应具有断电自动平层功能。轿厢内应设紧急报警和对讲装置,且应在物业值班室设置与轿厢相连通的警报和对讲装置。3.2.11可容纳担架电梯与消防电梯合用时,还应符合现行规范54.1.1既有住宅增设或改造可容纳担架电梯(以下简称既有住宅增设或改造电梯)方案应对建筑、结构、消防、电气、既有管线等现状条件进行分析。增设或改造电梯后,其建筑使用功能、结构安全、消防安全、电气安全、防雷安全和特种设备安全等应符合国家和河南省现行相关规范、标准及规定的要求。时避免或减少因增设或改造电梯对建筑通风、采光和声环境的影响。4.1.3既有住宅增设或改造电梯,不应改变原有住宅的节能效果。路、建筑保持安全距离,并应满足消防通道的要求。4.1.5既有住宅增设或改造电梯应结合使用要求和既有住宅的进行。4.1.6既有住宅增设或改造电梯的结构加固设计除满足本标准的要求外,尚应符合现行《砌体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702、《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钢结构加固技术规范》CECS116及《既有建筑地基基础加固技术规范》JGJ123等相关要求。4.1.7既有住宅增设或改造电梯,应根据建筑物的重要性和原工程勘察资料及建筑的实际情况,确定是否由原勘察单位或具有同等及以上勘察资质的单位补充勘察。64.2.1既有住宅增设或改造电梯应根据建筑使用功能和设计要求,合理确定增设电梯的位置。4.2.2增设或改造电梯的台数及额定载重量、额定速度等参数,应根据建筑功能、服务人数、使用要求、建筑既有条件等情况,依据相关规范、标准进行合理选择。4.2.3既有住宅增设或改造电梯的轿厢、井道及候梯厅尺寸应满3.2节的相关规定。4.2.4既有住宅增设或改造电梯应严格控制候梯厅及入户连廊等面积,不应擅自增加、增设与改造电梯无关的建筑面积。4.2.5增设或改造电梯应结合既有建筑原楼梯间、前室、消防电通风、采光等要求。4.2.6电梯不应紧邻卧室布置。当受条件限制,电梯紧邻兼起居的卧室布置时,应采取隔声、减振的构造措施。4.2.7既有住宅外部增设或改造电梯的建筑立面应与原住宅立面整体风格协调统一。4.2.8既有住宅外部增设或改造电梯时应处理好加建部分与既有建筑之间的防水设计,避免屋顶及外墙渗水。4.2.9既有住宅增设或改造的电梯基坑,宜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当基坑与既有建筑地下室无连通且不破坏既有建筑防水层时,其不应低于既有建筑地下室防水等级。利用阳台等开敞空间增设的电梯厅应有防水措施。4.2.10既有住宅增设或改造电梯采用钢结构时,应满足相关防火规范要求。74.2.11电梯井壁宜选用轻质不燃烧体材料。当选用玻璃幕墙作4.2.12既有住宅增设或改造电梯,不宜利用电梯基坑下方的4.2.13既有住宅增设或改造电梯,电梯机房应满足平时检修的4.2.14既有住宅增设或改造的电梯兼做无障碍电梯时,应满足4.2.15既有住宅增设或改造电梯工程,其电气设计应符合本标准第3.2.9~3.2.11条的规定。电源接引方案、供配电系统设计方案和能耗计量方案,应结合既有住宅(区)的供配电系统和设施合4.2.16既有住宅增设或改造电梯工程影响综合管线时,应同步4.3.1新增电梯改造使用的材料应符合现行国家有关标准的4.3.2当增设或改造电梯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时,应符合下列1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应比原结构、构件提高一级,且不应低于C30。2结构改造采用的纵向受力钢筋宜选用HRB400或HRB5003当加固材料采用纤维复合材料时,材料的纤维必须为连续84加固设计时应采用A级胶粘剂。胶粘剂性能指标应符合《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的相关要求。4.3.3当增设或改造电梯采用砌体结构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砌体结构的砌体材料宜采用原结构的同一类产品。2砌块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U10,砂浆的强度等级不应低3构造柱及圈梁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5。4.3.4当增设或改造电梯采用钢结构时,承重结构采用的钢材不应低于Q345钢。相关要求。4.3.6既有住宅增设或改造电梯工程的鉴定,应按《民用建筑可的程序进行。4.3.7既有住宅加固设计和计算原则应符合下列要求:1现场检测的材料强度等级不低于原设计的强度等级时,宜按原设计的强度等级采用;现场检测的材料强度等级低于原设计的强度等级时,应按现场检测的强度等级采用。2构件几何尺寸应按照实际测量值采用。3加固设计的荷载应按实际情况考虑。4应根据具体情况考虑增设电梯对结构整体性的影响。4.3.8增设电梯基础设计应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新旧基础的承载能力和变形协调。4.3.9既有住宅结构加固和新增结构的设计及施工,应减小对既有建筑结构的影响。9以轿厢尺寸为2100mm(深)×1100mm(宽)、井道尺寸为心筒布局方案,仅供参考。A.1案例一每个住宅单元只设置一台电梯,该电梯为可容纳担架电梯时的核心筒局部示意图,见图A.1.1。A.2案例二R风井担婴电梯前室合用前室上电井前室前室水暖井水暖井走道郑州市某住宅小区,共6栋多层住宅楼,为已改造完成住宅。各单元在原有楼体外加装一部电梯,新增电梯竖井约4m(长)×3m(宽),高度基本与原建筑一致,贴有相同的瓷砖,与建筑外观协调搭配。竖井一隅装有约2m(长)×2m(宽)的电梯井,并通过一条过道与原有楼梯相连接,原有的消防通道未受影响。每层电梯到达位置停靠在原有楼梯半层高休息平台处,离每家住户还有半层楼梯的距离,见图B.0.1。C.1案例一图C.1.3增设可容纳担架电梯后透视图一图C.1.4增设可容纳担架电梯后透视图二某住宅楼,地上八层,地下一层,由三个单元组成,每单元每层两户,每户建筑面积59m²。增设可容纳担架电梯前后对比见图一层平面图下生可厨房上生可厨房上客厅客厅客厅卧室阳台卧室卧室阳台卧室阳台一层平面图单元人口单元人口下上客厅一层平面图厨房客厅电梯厅标准层平面图图C.2.5增设可容纳担架电梯方案二平面图21可厨房客厅阳台阳合卧室卧室卧室卧室电梯厅客厅上下本标准用词说明1为便于在执行本标准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2标准中指明按其他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符合……的规引用标准名录5《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1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15《电梯主参数及轿厢、井道、机房的型式与尺寸第1部分:16《电梯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13J404河南省工程建设标准河南省住宅可容纳担架电梯设计标准条文说明为便于各设计单位有关人员在使用本标准时能正确理解和执 中需注意的有关事项进行了说明。本条文说明仅供使用者作为理3.2设计要求 解和把握本标准规定的参考。在使用中如发现本条文说明有不妥4既有住宅增设可容纳担架电梯的设计要求 44 444.3结构设计要求 1.0.1我国住宅电梯的发展与住宅高度的发展密不可分。《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11规定“七层及七层以上住宅或住户人口层楼面距室外设计地面的高度超过16m时”必须设置电梯,同时“十二层及十二层以上的住宅,每栋楼设置电梯不应少于两台,其中应设置一台可容纳担架的电梯”。目前国家及河南省尚没有明确的关于可容纳担架电梯的设计要求,因此现实中关于可容纳担架电梯的设计标准不一、部分工程担架电梯不能满足紧急救援时便捷运送担架的要求,这给一些危重病人的救治工作增加了难急救援中的作用。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人们对居住条件提出了更高的要一种老旧住宅改建方法。把既有多层住宅建筑担架电梯的增设作生之忧的重大民生工程和新常态下经济的发展点加以落实,不仅可以在急救时给予病人方便的条件,而且可以进一步改善城市老旧住宅居民住房条件和人居环境,全面提升住房综合品质和群众安居幸福指数。1.0.2本标准对新建住宅和既有住宅可容纳担架电梯的设计做了明确规定,适用于河南省新建住宅和既有住宅的改造。非住宅3.1一般规定3.1.1本条是对新建住宅及老年人居住建筑设置可容纳担架电梯的要求。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人民的生活品质不断提高,电梯已成为生活中重要的垂直交通工具。同时,我国已步人老龄化社会,随着人口老龄化增速加快,住宅的电梯配置标准太低已是不争的事实。已有许多省市根据当地普通住宅的适老性要求,在地方标准中提出了新的要求。近年来,各地市越来越多的四~六层住宅设置了电梯,因此,提高住宅电梯的设置标准,已成为社会的必然选择。住宅电梯的设置除考虑日常人流垂直交通、电梯数量满足相关规定外,还应考虑进行紧急救护时保障病人安全、满足紧急运送病人的需要。现有《住宅设计规范》GB500七层以上住宅或住户入口层楼面距室外设计地面的高度超过16m时”必须设置电梯,这类住宅标准要求每个单元应设置一台可容纳担架的电梯。而现实中,随着生活水平和品质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四~六层住宅也设置了电梯。这类住宅设置电梯时,考虑其比楼梯救援的便捷性,应充分利用电梯可进行紧急救护的优势,因此规定对于新建四层及四层以上住宅或住户入口层楼面距室外设计地面的高度超过10m时,设置电梯的每个单元应设置一台可容纳担架的电梯。老年人行动能力减弱,且老年人的发病率又较高,尤其是心血管疾病。为使老年人上、下楼方便,并且在发生突发疾病需要紧急救援时能够得到及时的救助,按照《老年人居住建筑设计规范》GB50340—2016第5.3.1条的规定,二层及二层以上的老年人居住建筑应设置可容纳担架的电梯。老年人居住建筑特指按套设计的老年人住宅、老年人公寓。3.1.2、3.1.3可容纳担架电梯的位置宜靠近住宅主要出入口,住宅单元门及通往可容纳担架电梯的通道不应设置障碍物影响担架的顺利通行。建议在住宅各单元一层入口处,结合无障碍坡道的设置,方便担架车出入。3.1.4在实际工程设计中,为有效利用建筑面积,合理安排平面布局及方便电梯的管理和维护,可容纳担架电梯宜与普通电梯集中布置,方便乘客集中候梯,提高电梯运行效率。3.1.5可容纳担架电梯可与其他功能乘客电梯合并设置。当可容纳担架电梯兼作无障碍电梯时,除满足本标准对可容纳担架电梯的要求外,还应满足《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对无障碍电梯的要求及其他相应国家规范、法规的要求。当可容纳担架电梯兼作消防电梯时,除满足本标准对可容纳担架电梯的要求外,还应满足《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对消防电梯的要求及其他相应国家规范、法规的要求。3.1.6本条是为了满足任意居住层出现紧急救护的病人需要使用电梯所作的规定。因紧急救护发生的偶然性和不可预知性,可容纳担架电梯在居住层每层停靠,可确保在突发紧急情况下,医疗救护人员及时方便地进行医疗救助。若为跃层住宅,可容纳担架电梯应在跃层首层停靠;跃层设置有户门时,可容纳担架电梯应在本层停靠。3.1.7为确保设计质量及可容纳担架电梯的实施到位,并在实际生活运用中真正发挥有效作用,要求在设计阶段控制好相关技术指标,提出相关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要求,特别是可容纳担架电梯轿厢尺寸、电梯井道及电梯门等净尺寸。因此规定设置可容纳担架电梯的建筑,应在施工图设计文件中明确可容纳担架电梯位置,及其轿厢尺寸及电梯井道净尺寸等相关内容。3.2设计要求的情况,合理配置电梯的载重量和运行速度。合理的载重量、运行高电梯使用效率,减少运行成本。主参数及轿厢、井道、机房的型式与尺寸第1部分:I、Ⅱ、Ⅲ、VI类以运载乘客和轮椅车外,还可以运载具有可拆卸把手的担架。2本条文要求担架电梯运行速度应平稳。主要考虑住宅中其运行时间的要求。因此本条文要求电梯额定速度不宜大于选用运行平稳的电梯。为第一要义的原则,可容纳担架电梯除应满足运行平稳外,亦不能选用运行速度过慢的电梯,以免耽误救援时间。目前河南省配备的急救担架一般有以下四种:担架车、帆布担架、脊柱固定板和铲式担架。(宽),体积最大,这种担架一般用于快捷上、下救护车,并进行人户急救。质量最轻,为手抬式担架。质,重量轻,不可伸缩,为手抬式担架。4铲式担架:尺寸为1700~2040mm(长,可收缩伸展)×1800mm的铲式担架或尺寸较短的其他非常规担架(如图1所示,该尺寸轿厢可容纳非常规配备的梭形担架)。河南省卫生部门标架、脊柱固定板)均不能顺利进入电梯轿厢,因此1500mm×1600mm尺寸的电梯轿厢在紧急施救工具的选择上有一定的局限使用的便利性,仍可选择使用。(宽)的轿厢尺寸。在急救方面,老年人居住建筑与普通住宅的最低要求是一致的,因此电梯轿厢的要求相同。现行国家标准《电梯主参数及轿厢、井道、机房的型式与尺寸第1部分:I、Ⅱ、Ⅲ、VI类电梯》GB/T7025.1中要求住宅电梯可容载重量1000kg载重量1000kg(深)×A1600mm/B1700mm(宽),其中A系列电梯门宽为参数及轿厢、井道、机房的型式与尺寸第1部分:I、Ⅱ、Ⅲ、V类电梯》GB/T7025.1设计的可容纳担架的电梯存在以下两种尺寸:(宽),电梯门净宽900mm,电梯轿厢尺寸为2100mm(深)×井道深2600轿厢深2100(宽),电梯门净宽900mm,电梯轿厢尺寸为2100mm(深)×兴井道宽20501旁开门电梯,井道尺寸不小于2570mm(深)×1800mm宽),电梯门净宽900mm,电梯轿用尺寸为2100mm(深)x565门洞宽1100135565门洞宽1100135开门宽900s轿厢宽1100井道宽18002中分门电梯,井道尺寸不小于2500mm(深)×2000mm(宽),电梯门净宽900mm,电梯轿厢尺寸为2100mm470门洞宽1100430开门宽900s470门洞宽1100430开门宽900s轿厢宽1100度要留有适当余地,因此本条文规定使用轿厢尺寸为2100mm(深)×1100mm(宽)的电梯产品时,其井道净尺寸不应小于超高层住宅为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住(不居中)设置时,电梯门净宽最小不小于800mm,且应保证担架顺利进入电梯而提的要求。对于轿厢尺寸为2100mm(深)×图7图8老年人居住建筑,其候梯厅墙面扶手要尽量保证与走廊扶手的连接、延续,供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扶持,设计时可容纳担架电梯候梯厅的净深度不应小于多台电梯中最大轿厢深风空调等机电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地方和行业相关规范、标准《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第9.4.1条规定梯的供电应符合下列要求:1一级负荷的客梯,应由引自两路独立电源的专用回路供电;二级负荷的客梯,可由两回路供电,其中一回路应为专用回路;2当二类高层住宅中的客梯兼作消防电梯时,其供电应符合本规范第13.9.11条的规定;3三级负荷的客梯,宜由建筑物低压配电柜以一路专用回路供电,当有困难时,电源可由同层配电箱接引;4采用单电源供电的客梯,应具有自动平层功关调整。具体到担架电梯的供电负荷等级,现行国家规范尚无针对性规定,但考虑其兼具医疗救护功能,故本标准规定“供电负荷等级应按其所在住宅区的最高负荷等级确定”,其包括两层含义:首先,应按现行规范中关于电梯供电的要求确定担架电梯的负荷等级;其次,如果住宅区供电设施具备高于前述负荷等级的供电条件,例如多层住宅或二类高层住宅的担架电梯,其所处高层住宅区的最高供电负荷等级为一级,则应提高担架电梯的负荷等级为一级。3.2.10现行《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规范第9.4.1条仅针对单电源供电(三级负荷)的电梯做出“自动平层”要求。目前,不少省市出台的电梯使用安全管理条例已对所有电梯做出该项要求,且正在修编的《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也做了相应调整。断电自动平层功能实现的主要方式为,电梯带有或加装储能式断电平层控制装置,突然遇到供电系统故障(停电、缺相、火灾)时自动切换投入工作,接管电梯全部控制权,输出电梯所需电能,将电梯运行至平层位置,打开轿厢门让乘客安全走出电梯。电梯设置五方通话系统时,即具备紧急报警和对讲功能。对于无物业值班的建筑,与担架电梯轿厢相连的警报和对讲装置应设在首层显著位置,且轿厢内报警装置应采用一键式,首层警报装置应具备声、光警报功能。4.1一般规定4.1.1既有住宅增设或改造可容纳担架电梯后,不得改变建筑物特种设备安全等现行规范相关要求。以下条款中的电梯均指可容纳担架电梯。4.1.2当增设或改造电梯对既有建筑通风、采光和声环境有影响4.1.3原住宅做有节能设计时,应考虑加建部分的节能设计,保证住宅整体节能效果不变。4.1.4为确保既有建筑增设或改造电梯部分的安全性,防止意外事故,与周边道路的距离应满足《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相关规定。4.2建筑设计要求4.2.1增设或改造的电梯不应影响建筑的使用功能,可采用建筑外部或内部增设的方式,且不应影响既有住宅的功能和交通。当在建筑外部增设电梯时,电梯井若需占用现状4.2.4一般情况下,增设或改造电梯所增加的建筑面积不应超过实际安装电梯所需面积。4.2.5一般情况下,增设或改造电梯增加风井有难度,并且容易造成既有建筑通风、排烟、采光量不够,因此宜优先考虑利用阳台、凹廊等开敞空间解决前室或合用前室的通4.2.6本条对可容纳担架电梯在住宅单元平面布局中的位置,提出了相关限定条件。电梯机房设备产生的噪音、电梯井道内产生的振动、共振和撞击声对住户干扰很大,尤其对最需要安静的卧室干扰更大。增设或改造电梯对既有建筑的噪音影响,应满足现行《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11及《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50118—2010的相关要求。4.2.9电梯基坑防水设计参照《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的地下室防水要求,考虑到基坑设有电梯部件,为保障增设电梯的可靠性,本条对基坑的防水等级做出规定。4.2.11为减少增设电梯结构的荷载,电梯井壁宜选用轻质防火墙体材料。当电梯井壁采用轻质板材与钢结构连接时,应考虑防火涂料的厚度对安装尺寸的影响。4.2.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