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长安晚秋阅读答案参考长安晚秋阅读答案参考「篇一」长安晚秋赵嘏云物凄凉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齐安①早秋赵嘏流年堪惜又堪惊,砧杵风来满郡城。高鸟过时秋色动,征帆落处暮云平。思家正叹江南景,听角仍含塞北情。此日沾襟念歧路,不知何处是前程。(注)①齐安:唐郡名,故城在今湖北黄冈西北。此诗作于赴长安科考过齐安时,作者早年曾数去塞北。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前诗首联总写长安全景,“凄凉”二字,定下了情感基调;后诗首联中写“堪惜”“堪惊”陡起高峰,直抒胸臆,接写秋风乍起,照应标题“早秋”。B.前诗颔联景物描写颇具匠心——寥落残星、南飞雁阵、高楼笛声,韵味清远;后诗颔联描写候鸟高飞、暮云四合、行船落帆,境界开阔。C.前诗颈联以“静”赋菊,以“愁”状莲,都是移情于物,拟物作人;后诗颈联转写情感,看眼前所见之景令人感叹,听号角之声又让人想起塞北。D.前诗的描写场景恢弘细腻,体现了天色随时间推移由明而暗的变化;后诗既回忆了过去的经历,又描写了眼前见闻,虚实结合,情感丰富。16.简要分析两首诗尾联所用的手法及表达的情感。参考答案15.D“由明而暗的变化”错误,先写“云物凄凉”,再写“紫艳半开”,是由暗而明;“后诗既回忆了过去的经历”错误,《齐安早秋》中没有回忆过去的经历。16.《长安晚秋》:用典抒怀,表达羁旅思归之情。《齐安早秋》:直抒胸臆,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前程未卜的迷惘伤感之感。长安晚秋阅读答案参考「篇二」《长安晚秋》云物凄凉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1这首诗写了什么?抒发了什么情感?明确:这首诗,通过诗人望中的见闻,写深秋拂晓的长安景色和羁旅思归之情。2本诗的感情基调是什么?明确:愁(不得志,思归之愁)凄凉(秋意的清冷衬托心境的凄凉)3诗人围绕标题“长安晚秋”描写了那些景物?明确:云物,宫阙,残星,雁,长笛,人,楼,菊,莲,鲈鱼。4作者是怎样描写景物的?明确:整体和局部结合。首联:总揽长安全景。在一个深秋的拂晓,诗人凭高远眺,眼前凄清的云雾缓缓飘游,楼阁高耸,好像触动了高高的秋空。颔联,颈联写局部之景。俯仰结合。仰观残星,秋雁。俯察紫菊,莲花声色,动静结合。“残星”是目见,“长笛一声”是耳闻。“雁横塞”是动态,“人倚楼”是静态。选景典型。残星,南归的雁阵,这是秋夜拂晓天空的最优特征的景象。紫菊半开,红莲凋谢,也是深秋时令的景色。5“紫菊”和“红莲”对表现诗人的情感有什么作用?明确:移情入景,紫菊半开,红莲凋谢,正是深秋时令的景色。目睹眼前这憔悴含愁的枯荷,追思往日那红艳满堂的莲花,使人产生红颜易老,好景无常的伤感。蓠畔的紫菊,俨然一派君子之风,令人想起“采菊东篱下”,油然而起归隐之心。6尾联采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什么情感?明确:用典。“鲈鱼正美”用西晋张翰的事,表示对故园之情和隐退之思,“戴南冠学楚囚”用春秋钟仪的事表明自己留居长安之无谓与归隐之不宜迟。长安晚秋阅读答案参考「篇三」长安晚秋阅读答案长安晚秋阅读答案一《长安晚秋》,选自《全唐诗》由唐代诗人赵嘏所作。作者通过描写长安深秋的景色,继而抒发了远离家乡心中凄凉的情感。长安晚秋赵嘏云物凄凉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注】云物:云雾。(1)诗歌中哪些景物体现了诗题中“晚秋”的特点?(2)颔联的景物描写很有特色,杜牧因为此句而称作者为“赵倚楼”。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3)尾联运用了什么手法?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案:(1)归雁、篱菊、渚莲。(2)①从视觉和听觉多角度写:残星几点是目见,长笛一声是耳闻。②动静结合:雁横塞是动态,人倚楼是静态。(3)用典,羁旅愁思(或思乡归隐)。二1.请赏析本诗颈联中“静”与“愁”两个字的表达效果。(5分)2.本诗与杜甫《登高》同是写秋的诗歌,请简要分析两首诗歌表达情感的异同。(6分)参考答案1.以“静”赋菊,以“愁”状莲,移情于物(或答拟人)(1分)。静,写出竹篱旁边紫艳的菊花,突出了紫菊的静穆闲雅;愁,表现了残荷愁容满面的情态(2分)。这静穆衰败的画面中暗含着诗人的感伤怅惘之情。(2分)。2.同:两首诗歌都借秋景寄寓了深切的羁旅之苦,思乡之情;(2分)异:在《登高》中,寄寓了潦倒失意、老病孤愁、流寓他乡的悲哀之情;(2分)本诗寄寓了作者想弃官归乡而不得的苦闷心情。(2分)三:1这首诗写了什么?抒发了什么情感?答案:这首诗,通过诗人望中的见闻,写深秋拂晓的长安景色和羁旅思归之情。2本诗的感情基调是什么?答案:愁(不得志,思归之愁)凄凉(秋意的清冷衬托心境的凄凉)3诗人围绕标题“长安晚秋”描写了那些景物?参考答案:云物,宫阙,残星,雁,长笛,人,楼,菊,莲,鲈鱼。4作者是怎样描写景物的?参考答案:整体和局部结合。首联:总揽长安全景。在一个深秋的拂晓,诗人凭高远眺,眼前凄清的云雾缓缓飘游,楼阁高耸,好像触动了高高的秋空。颔联,颈联写局部之景。俯仰结合。仰观残星,秋雁。俯察紫菊,莲花声色,动静结合。“残星”是目见,“长笛一声”是耳闻。“雁横塞”是动态,“人倚楼”是静态。选景典型。残星,南归的雁阵,这是秋夜拂晓天空的最优特征的景象。紫菊半开,红莲凋谢,也是深秋时令的景色。5“紫菊”和“红莲”对表现诗人的情感有什么作用?参考答案:移情入景,紫菊半开,红莲凋谢,正是深秋时令的景色,目睹眼前这憔悴含愁的枯荷,追思往日那红艳满堂的莲花,使人产生红颜易老,好景无常的伤感。蓠畔的紫菊,俨然一派君子之风,令人想起“采菊东篱下”,油然而起归隐之心。6尾联采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什么情感?答案:用典。“鲈鱼正美”用西晋张翰的事,表示对故园之情和隐退之思,“戴南冠学楚囚”用春秋钟仪的事表明自己留居长安之无谓与归隐之不宜迟。注释:(1)云物:指天空中的云雾。拂曙:拂晓。(2)高秋:深秋。(3)横塞:越过关塞(4)篱菊:篱笆旁的菊花。晋陶渊明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句(5)红衣:指红色的莲花瓣(6)渚莲:水中州渚上长的莲。(7)鲈鱼正美:西晋齐王司马字凑时,张翰(字季鹰)为大司马东曹掾。他预知司马捉败,又因秋风起,想念故乡苏州莼菜鲈鱼脍的美味,便弃官回家。不久司马坠然被杀。事见《晋书・张翰传》。后来这个故事就被用来表示思乡之情(8)南冠:楚冠。长安晚秋阅读答案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题。长安晚秋赵嘏云物凄凉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注:云物:云雾。1.诗歌中哪些景物体现了诗题中“晚秋”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颔联的景物描写很有特色,杜牧因为此句而称作者为“赵倚楼”。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解析:1.归雁、篱菊、渚莲。(评分建议:一个景物1分,共3分。答到其它景物不给分也不扣分。)2.①从视觉和听觉多角度写:残星几点是目见,长笛一声是耳闻。②动静结合:雁横塞是动态,人倚楼是静态。(评分建议:特色各1分,诗句分析各1分,共4分。长安晚秋阅读答案参考「篇四」《长安晚秋》,选自《全唐诗》由唐代诗人赵嘏所作。作者通过描写长安深秋的景色,继而抒发了远离家乡心中凄凉的情感。长安晚秋赵嘏云物凄凉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注】云物:云雾。(1)诗歌中哪些景物体现了诗题中晚秋的特点?(2)颔联的景物描写很有特色,杜牧因为此句而称作者为赵倚楼。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3)尾联运用了什么手法?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案:(1)归雁、篱菊、渚莲。(2)①从视觉和听觉多角度写:残星几点是目见,长笛一声是耳闻。②动静结合:雁横塞是动态,人倚楼是静态。(3)用典,羁旅愁思(或思乡归隐)。二:1这首诗写了什么?抒发了什么情感?答案:这首诗,通过诗人望中的见闻,写深秋拂晓的长安景色和羁旅思归之情。2本诗的感情基调是什么?答案:愁(不得志,思归之愁)凄凉(秋意的清冷衬托心境的凄凉)3诗人围绕标题长安晚秋描写了那些景物?参考答案:云物,宫阙,残星,雁,长笛,人,楼,菊,莲,鲈鱼。4作者是怎样描写景物的?参考答案:整体和局部结合。首联:总揽长安全景。在一个深秋的拂晓,诗人凭高远眺,眼前凄清的云雾缓缓飘游,楼阁高耸,好像触动了高高的秋空。颔联,颈联写局部之景。俯仰结合。仰观残星,秋雁。俯察紫菊,莲花声色,动静结合。残星是目见,长笛一声是耳闻。雁横塞是动态,人倚楼是静态。选景典型。残星,南归的雁阵,这是秋夜拂晓天空的最优特征的景象。紫菊半开,红莲凋谢,也是深秋时令的景色。5紫菊和红莲对表现诗人的情感有什么作用?参考答案:移情入景,紫菊半开,红莲凋谢,正是深秋时令的景色,目睹眼前这憔悴含愁的枯荷,追思往日那红艳满堂的莲花,使人产生红颜易老,好景无常的伤感。蓠畔的紫菊,俨然一派君子之风,令人想起采菊东篱下,油然而起归隐之心。6尾联采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什么情感?答案:用典。鲈鱼正美用西晋张翰的事,表示对故园之情和隐退之思,戴南冠学楚囚用春秋钟仪的事表明自己留居长安之无谓与归隐之不宜迟。注释:(1)云物:指天空中的云雾。拂曙:拂晓。(2)高秋:深秋。(3)横塞:越过关塞(4)篱菊:篱笆旁的菊花。晋陶渊明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句(5)红衣:指红色的莲花瓣(6)渚莲:水中州渚上长的莲。(7)鲈鱼正美:西晋齐王司马冏执政时,张翰(字季鹰)为大司马东曹掾。他预知司马冏将败,又因秋风起,想念故乡苏州莼菜鲈鱼脍的美味,便弃官回家。不久司马冏果然被杀。事见《晋书张翰传》。后来这个故事就被用来表示思乡之情(8)南冠:楚冠。译文秋天拂晓时,天上的云雾都带着曙光将出的寒意,唐朝的宫殿的周围呈现出深秋的景象。残星几点,群雁从塞外飞来,有人倚楼吹着长笛,曲调悠扬婉转。篱边半开的菊花呈现出紫艳之色,静悄悄的,水面的莲花凋零,红衣尽卸。家乡的鲈鱼正美,但自己不能回去,却要像钟仪那样戴着南冠,学着楚囚的样儿羁留他乡。赏析这首七律,通过诗人眺望中的见闻,写深秋拂晓的长安景色和羁旅思归的心情。首联总揽长安全景。在一个深秋的拂晓,诗人凭高远望,眼前凄冷清凉的云雾缓缓飘游,全城的宫观楼阁都在脚下浮动,景象迷蒙而壮阔。诗中凄凉二字,既属客观,亦属主观,秋意的清冷,实衬心境的凄凉。正是这两个字,为全诗定下了抑郁的基调。颔联写仰观。残星几点是目见,长笛一声是耳闻;雁横塞取动势,人倚楼取静态。景物描写见闻动静的安排,颇见匠心。寥落的残星,南归的雁阵,这是秋夜将晓时天空中最具特征的景致;高楼笛声又为之作了饶有情韵的烘托。晨曦初见,西半天上还留有几点残余的星光,北方空中又飞来一行避寒的秋雁。诗人的注意力正被这景象所迷住,忽闻一声长笛悠然传来,觅声望去,在那远处高高的楼头,依稀可见有人背倚栏杆吹奏横笛。笛声那样悠扬,那样哀怨,是在慨叹人生如晨星之易逝呢,还是因见归雁而思乡里、怀远人?吹笛人哟,你只管在抒写自己内心的衷曲,却可曾想到你的笛音竟如此地使闻者黯然神伤吗?一联是赵嘏的名句。据《唐诗记事》卷五十六记载,诗人杜牧对此赞叹不已,因称赵嘏为赵倚楼。杜牧如此激赏,恐怕就是由于它选景典型、韵味清远的缘故。颈联写俯察。夜色褪尽,晨光大明,眼前景色已是历历可辨:竹篱旁边紫艳的菊花,一丛丛似开未开,仪态十分闲雅静穆;水塘里面的莲花,一朵朵红衣脱落,只留下枯荷败叶,愁容满面。紫菊半开,红莲凋零,正是深秋时令的花事;以静赋菊,以愁状莲,都是移情于物,拟物作人,不仅形象传神,而且含有浓郁的主观色彩。目睹眼前这憔悴含愁枯荷,追忆往日那红艳满塘的莲花,使人不禁会生出红颜易老、好景无常的伤感;而篱畔静穆闲雅的紫菊,俨然一派君子之风,更令人忆起采菊东篱下的陶渊明,油然而起归隐三径之心写菊而冠以篱字,取意就在于此吧?上面三联所写清晨的长安城中远远近近的秋景,无不触发着诗人孤独怅惘的愁绪;末联则抒写胸怀,表示诗人毅然归去的决心:家乡鲈鱼的风味此时正美,我不回去享用,却囚徒也似的留在这是非之地的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吉林大附中力旺实验中学初三模拟考试物理试题(文史类)含解析
- 广西工程职业学院《药学细胞生物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昆明艺术职业学院《英语实践》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甘肃中医药大学《医学影像成像系统》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扁桃体摘除手术术后护理
- 思维导图集训6小时找到适合你的高效学习法第10讲 时间管理:学习、工作、考试的时间分配
- 摄影基础第11节数码相机
- 店铺管理现状
- 2025年“清明节缅怀革命先烈”主题党日活动方案
- 创意漫画美术课件
- 2025年长春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技能考试题库汇编
- 中考政治复习方案第二单元法律与秩序考点16违法犯罪教材梳理
- “三新”背景下高中文言文教学难点突破策略
- (完整版)Camtasia-Studio使用教程
- 《重大火灾隐患判定方法》知识培训
- 2025年台州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职业技能测试近5年常考版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加油站台账记录模板
- 2025年江苏苏州市(12345)便民服务中心招聘座席代表人员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Unit6Topic2SectionB公开课课件仁爱英语八年级下册
- 外研版(2025新版)七年级下册英语期中复习:Unit 1~3+期中共4套学情调研测试卷(含答案)
- DB4501T 0008-2023 化妆品行业放心消费单位创建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