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痛症足跟痛中医诊疗方案_第1页
跟痛症足跟痛中医诊疗方案_第2页
跟痛症足跟痛中医诊疗方案_第3页
跟痛症足跟痛中医诊疗方案_第4页
跟痛症足跟痛中医诊疗方案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跟痛症足跟痛中医诊疗方案(一)疾病诊断1.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及《实用骨科学》(第4版)。足跟部疼痛,行走时加重。跟骨结节处压痛明显。X线检查:跟骨结节处可有骨质增生等改变,但X线表现与疼痛程度不一定成正比。2.排除跟腱炎、跟骨骨折、跟骨肿瘤等疾病。(二)证候诊断1.肝肾亏虚证足跟疼痛,腰膝酸软,头晕耳鸣,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数。2.寒湿痹阻证足跟冷痛,得温痛减,遇寒加重,关节屈伸不利,舌质淡,苔白腻,脉弦紧。3.气滞血瘀证足跟部刺痛,痛处固定,局部肿胀,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弦涩。二、治疗方法(一)内治法1.肝肾亏虚证治法:滋补肝肾,通络止痛。方剂:六味地黄丸合左归丸加减。常用药物:熟地黄、山药、山茱萸、茯苓、泽泻、牡丹皮、枸杞子、菟丝子、鹿角胶、龟甲胶、牛膝、杜仲等。2.寒湿痹阻证治法:温阳散寒,祛湿通络。方剂:独活寄生汤加减。常用药物:独活、桑寄生、杜仲、牛膝、细辛、秦艽、茯苓、肉桂心、防风、川芎、人参、甘草、当归、芍药、干地黄等。3.气滞血瘀证治法: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方剂:身痛逐瘀汤加减。常用药物:秦艽、川芎、桃仁、红花、甘草、没药、羌活、五灵脂、当归、香附、牛膝、地龙等。(二)外治法1.中药熏洗药物组成:制川乌、制草乌、乳香、没药、木瓜、防风、细辛、苏木、桂枝、威灵仙等。用法:将药物装入布袋,加水浸泡30分钟后,文火煎30分钟,取汁熏洗足跟部,每日1次,每次30分钟,10次为1个疗程。2.中药外敷药物组成:生草乌、生川乌、马钱子、细辛、乳香、没药、樟脑、冰片等。用法:将药物研成细末,用适量凡士林调成软膏,均匀涂抹于足跟疼痛部位,外用纱布包扎,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3.针灸治疗选穴:阿是穴、太溪、昆仑、照海、申脉等。操作:常规消毒后,采用毫针针刺,得气后留针30分钟,期间行针23次,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4.推拿按摩患者俯卧位,医者先用揉法、滚法在足跟部及小腿后侧施术510分钟,以放松肌肉。然后点按阿是穴、太溪、昆仑、照海等穴位,每穴12分钟。接着用拇指弹拨跟腱两侧及足跟底部肌肉,以松解粘连。最后用擦法在足跟部施术,以透热为度。每周23次,5次为1个疗程。三、康复指导1.休息与活动急性期应尽量减少活动,抬高患肢,避免久站、久行。缓解期可适当进行散步、太极拳等轻度运动,逐渐增加活动量,但要避免过度劳累。2.足部护理选择合适的鞋子,避免穿高跟鞋及过硬的鞋子,可穿有足弓支撑的鞋垫。注意足部保暖,避免受寒。3.功能锻炼进行足部跖屈、背伸、内翻、外翻等活动,每个动作重复1015次,每日34组。站立位,双脚与肩同宽,缓慢踮起脚尖,然后放下,重复2030次,每日34组。四、疗效评价(一)评价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制定。1.治愈:足跟疼痛消失,行走正常,跟骨结节处无压痛。2.好转:足跟疼痛明显减轻,行走时稍有疼痛,跟骨结节处压痛减轻。3.未愈:足跟疼痛无明显改善,跟骨结节处压痛无变化。(二)评价方法1.症状积分疼痛程度:无疼痛为0分,轻度疼痛,不影响日常生活为1分,中度疼痛,影响日常生活但能忍受为2分,重度疼痛,严重影响日常生活且不能忍受为3分。行走能力:行走正常为0分,行走时稍有疼痛为1分,行走疼痛明显,需跛行或借助辅助器具为2分,无法行走为3分。跟骨结节压痛:无压痛为0分,轻度压痛为1分,中度压痛为2分,重度压痛为3分。2.综合评价治疗前后分别计算症状积分,根据公式:疗效指数=(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疗效指数≥95%为治愈;70%≤疗效指数<95%为好转;疗效指数<70%为未愈。五、注意事项1.治疗期间应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减少足跟部的负重。2.严格按照医嘱用药及进行治疗,如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告知医生。3.康复锻炼应循序渐进,避免过度运动导致病情加重。4.注意足部保暖,避免受寒湿之邪侵袭。5.定期复查,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跟痛症足跟痛是一种常见的足部疾病,中医在其诊疗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