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古代诗歌阅读讲练之送别诗教考衔接教材里的送别诗1、王实甫《长亭送别》中运用拟人和设问手法写出送别时离愁别绪乃至伤心落泪的两句是: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2、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两句写诗人送别友人,友人已经远去,但诗人依旧恋恋不舍。3、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两句不说离别,只描画出这两个地方的形势和风貌,而举目千里,送别之情自在其中。古时交通不便,通讯落后,路途艰险,或为拜师游学,或为求取功名,或为生活所迫,或为仕途奔走,或为建功立业,或为战争充军,或为遭遣贬谪,不得不与家人、情人或亲朋好友离别,送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吟诗赠别,表达依依不舍之情。《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送元二使安西》(王维)《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长亭送别》(王实甫)《雨霖铃》(柳永)《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标题中有“送”、“别”、“赠”、“酬”,如《渡荆门送别》、《送友人》、《梦游天姥吟留别》、《送友人入蜀》、《白雪歌送友人》等。送别诗的内容与情感1、表达对离人眷恋不舍、依依惜别之情以及朋友间的真挚情谊。2、诗作内容以叮咛、称颂、劝慰勉励友人为主,兼抒别情。3、各向天涯的愁绪与思念4、在离别之意中渗透着作者的身世际遇和人生感慨,即寄无限人生感慨于依依惜别之中。送别诗常用手法
1、寓情于景,以景衬情,情景交融。2、烘托:不直接写人的离情别绪,而是通过写眼中物有伤离之意来烘托人的伤离之深。3、以乐景衬哀情(乐景写哀或反衬)4、想象(虚拟或虚实结合)。送别诗常借助想象表达自己对朋友的留恋和关切。鉴赏送别诗步骤象:明确意象以及意象的含义;送别对象和送别原因。境:意象所塑造的意境特点;情:表达了什么感情。送别诗真题演练(2020•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送沈康知常州王安石作客兰陵迹已陈①,为传谣俗记州民。沟塍半废田畴薄,厨传②相仍市井贫。常恐劳人轻白屋,忽逢佳士得朱轮。殷勤话此还惆怅,最忆荆溪两岸春。【注】①兰陵:古地名,诗中代指常州。嘉佑二年王安石知常州,嘉佑三年诏沈康知常州。②厨传:古代供应过客食宿、车马的处所。【参考答案】(1)如果你是沈康,通过这首送别诗,你会得到关于常州的哪些信息?请简要分析。由“田畴薄”“市井贫”等可知农事荒废,民生艰难;由“厨传相仍”可知官场徒悦过客,不恤百姓;由“荆溪两岸春”可知自然风景优美。(2)诗歌后两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对常州百姓得到一个优秀父母官的欣喜之情;对常州治理未能尽如人意的惆怅之情;对沈康此去政通人和的期许之情;对常州秀美山水的喜爱之情。(2020•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赠别郑炼赴襄阳杜甫戎马交驰际,柴门老病身。把君诗过日①,念此别惊神。地阔峨眉晚,天高岘首春②。为于耆旧内③,试觅姓庞人④。【注】①把:握,执。②岘首山,在襄阳。③耆旧:年高望重的人。④姓庞人:指庞德公,汉末襄阳高士。(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
)A.诗的首联简单交代了兵荒马乱的时代背景和诗人年老多病的艰难境况。B.虽然日后仍有朋友的诗篇陪伴,但面对离别,诗人还是感到心惊神伤。C.诗人请郑炼在襄阳寻访庞德公那样的高士,表达了对先贤的仰慕之意。D.全诗情感表达含蓄蕴藉,格律谨严,比较典型地体现了杜甫诗的风格。【答案解析】B项,很多同学在理解诗歌的第四句的时候,对“念此别惊神”中的“别”的理解上颇有争议。有的认为是“分别”,有的认为是“格外”,还有的同学认为是“不要”,大家各执一词。其实,只要我们抓住了这首诗的体裁,就可以轻松判别了。这首诗是五言律诗,“把君诗过日,念此别惊神”前后对仗,那么“诗”和“别”词性相同,都是名词,因此“别”就是“分别”的意思。当然这个题的陷阱在“过日”上,“过日”和“惊神”相对,“过”是动词,是“度过”的意思。“把君诗过日”就是“读着你的诗篇度过这艰难的岁月”,而不是选项中的“虽然日后仍有朋友的诗篇陪伴”。(2)诗的颈联写到峨眉、岘首两座山,对表达离情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①峨眉山位于蜀地,岘首山位于襄阳,二者相距遥远;②以两山相距之远代指自己与朋友远离,不舍之情见于言外。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意象及分析抒情方式的能力。首先要分析意象的特点以及在诗歌中有无象征寓意;其次要结合诗歌表达技巧来分析其对于抒情的作用,并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诗句运用了什么抒情技巧的,有什么表达效果,或者抒发了什么情感。“峨眉”是诗人的居住地,“岘首”是襄阳庞德公隐居的地方,也是郑炼将要前往之地。上句“峨眉晚”,写出离别之际因天色薄暮,而诗人不得不与友人离别的依依不舍之情;下句想象友人到达襄阳,正是春光明媚之时,表达对友人一帆风顺抵达目的地的美好祝愿;体现了诗人对友人深厚的友情。用“地阔”“天高”刻画出峨眉与岘首两座山相距遥远,借景抒情,抒发离别之后两人分居两地,相隔遥远的孤独寂寞之情。(2022·新高考全国Ⅱ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送别唐·李白寻阳五溪水,沿洄直入巫山里。胜境由来人共传,君到南中自称美。送君别有八月秋,飒飒芦花复益愁。云帆望远不相见,日暮长江空自流。(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
A.根据本诗内容可知,诗人的友人即将乘船出发,沿水路驶往三峡方向。
B.诗人表示友人将去的地方景色优美,而友人的风采正与这美景相称。
C.本诗最后两句的表达方式,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也曾使用。
D.诗中前后两次使用“君”,都是指即将离别的友人,含义并无不同。【答案解析】(1)B.“而友人的风采正与这美景相称”错,结合“胜境由来人共传,君到南中自称美”分析,只是说即将去的那里的风景一直为世人所传颂,友人到了一定会很喜欢,没有选项中意思。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死因赠与合同范本(3篇)
- 兖矿集团合同样本
- 倒水泥劳务合同样本
- 二零二五版消防工程验收的承诺书范文
- 物业管理公司员工安全责任书二零二五年
- 二零二五志愿者劳务聘用合同
- 全新授权委托支付协议书二零二五年
- 《2025工程项目材料供应合同范本》
- 人员演出合同标准文本
- 高校教师聘用合同
- 03+主题阅读:信息时代的媒介素养2-备战2022高考作文素材积累与写法总结
- 新版北师大版小学3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完整(新教材)
- ABAQUS粘聚力模型(CohesiveModel)应用小结
- 反渗透理论及要求
- 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基本情况承诺(样表)
- 智慧冷链产业园整体解决方案
- 供应商产品及过程变更控制程序
- 《2022年上海市初中语文课程终结性评价指南》中规定的150个文言实词
- 《铁道概论铁路车站》PPT课件
- TI-BQ40Z50-软件(课堂PPT)
- 建设项目3000万元以下估算投资额分档收费标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