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桂林山水》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词、理解重点词句。2、积累课文优美语段,初步体会排比句式的作用,初步认识分号。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全文。4、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感情。二、教学重点:1、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想象其美景。2、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三、课前准备:1、教学挂图。2、搜集图片或制作课件。四、课时安排:2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略)第二课时师: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江山如画,风景秀美。山有奇山,水有秀水,在祖国众多美景中,有一处非常特别,她的山水极为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每一位到这游览的人的心灵都会受到触动,你们知道这是我国哪个著名的风景区了么?(板书:桂林山水)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第二课《桂林山水》,共同去领略那的美丽山水吧!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6页,自由朗读一遍课文,把你认为优美的词句画下来,好好体会。师:同学们齐读一下第一自然段。生:“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我们乘着木船,荡漾在漓江上,来观赏桂林的山水。”师:哪位同学知道“甲天下”是什么意思?生:“甲天下”就是“天下第一”的意思。师:回答的很好,(板书:甲天下)“甲”就是“第一”的意思,“甲天下”就是“天下第一”的意思。下面找位同学读一下第二自然段的第一句话。生:“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玩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师:好,请坐。同学们思考一下,既然作者荡舟漓江,为什么要先写大海和西湖呢?生:写大海和西湖是和漓江水作对比,更加突出了漓江水的美。师:这位同学回答的真好,作者先写大海、西湖是为了更加突出漓江水的美,那么漓江水有多美呢?(板书:水)请大家接着读第二自然段的第二句话,画出描写漓江水特点的词。师:哪位同学找出了漓江水的特点?这位同学你说。生:静、清、绿。(板书:静、清、绿)师:找的非常准确,你把这句话带着感情读一读,让大家体会一下漓江水的美。生:“漓江的水真静啊,静的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的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的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师:读的很好。这句当中用到了哪些修辞手法呢?生:用到了排比和比喻。师:回答的很正确,作者用排比的手法,罗列出了漓江水静、清、绿的特点,同时用到了比喻来突出了漓江水的绿。把漓江的水比作了什么?对,无瑕的翡翠。(板书:翡翠)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本课的生字词,哪位同学来说一下翡翠的意思?生:非常绿的玉。师:对,那么无瑕的翡翠是什么意思?(板书:无瑕)生:没有斑点的玉。师:“瑕”是玉上的斑点,“无瑕的翡翠”就是没有斑点的玉,作者用“无瑕的翡翠”比喻漓江的水,更加突出了漓江水的绿。在这句话中,我们发现了一种没学过的标点符号:分号“;”。板书:分号,“;”),分号,表示一句话中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同学们齐声朗读一下第二自然段,在感受美丽的漓江水的同时,领悟一下分号的用法。生:“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玩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的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船桨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师:同学们读的越来越好了,看样已经感受到了漓江水的美丽。这一段中最后一句话说明了什么?生:看到一道道水纹,才感觉得到船在前进,说明了漓江水的“静“。师:回答的很好。下面同学们自由朗读一下第三自然段,在读的同时,画出描写桂林山的特点的字词,看看这一段的句式,写作方法和第二自然段有什么相似的地方。生:(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师:同学们读完了么?好,先来回答老师的第一个问题,这一自然段和第二自然段相比,有哪些相似的地方呢?这位同学你说。生:这一段的开始同样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先写到了泰山,香山,然后突出了桂林山的与众不同。在描写山的特点的时候,同样运用了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刻画出了桂林山“奇”、“秀”、“险”的特点。师:回答的真棒,不仅很好的回答了老师的提问,还回答出了桂林山的三个特点,同学们掌声送给他。同学们带着感情齐声朗读一下第三自然段。(板书:奇、秀、险)生:“我攀登过峰峦雄伟的泰山,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却从没看见过桂林这一带的山。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想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师:同学们,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分别写了桂林的水,桂林的山,在读这两段的过程中,你们有什么感觉呢?生甲:我也想去那看一看。生乙:写的很美,读的时候,仿佛我们已经在桂林游玩似的。师:概括一下这两位同学的感受就是如临其境,作者在描写桂林山水时,运用了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山山水水写的活灵活现,让我们感觉身临其境。那么同学们能不能仿照课文中的句式写上几句话呢?拿出你们的练习本,看乘法分配率教案教学目的:1.使同学理解掌握乘法分配律的意义,概括出这个定律。2.培养同学观察、笼统概括以和口头表达的能力。3.鼓励同学大胆尝试,并渗透通过现象看实质和变中不变的思想教学重点: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并归纳出定律教学难点:抓住等号左右两边算式的特征和联系,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教具准备:实物投影仪、学具卡,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设疑引入1、口算(2+8)×52×5+8×5(2+10)×32×3+10×3(9+11)×69×6+11×6(12+18)×512×5+12×5(出现第四组口算题时,后一道先不出示,让同学猜一猜可能是怎样的口算题。同学猜后再公布答案。)教师提出疑问:你们真厉害,一下子就猜对了。这里面有什么秘密吗?2、我们观察这两组口算题的结果怎样?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等号左右的算式一样吗?3、教师设疑:为什么上面算式不同而结果相等呢?结果相等的两个算式有什么联系?刚才你们有是根据什么秘密猜出了最后一道口算的?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这个问题。二、指导探索:×1、(小黑板出示长方形图)书P55的第3题:学校要在这块长方形草地周围植树,你能算出这块草地的周长吗?(1)同学动手,独立计算周长。(2)汇报解答思路:(选代表回答)交流时要讲清每一步计算的意义。教师板书算式:(64+26)×264×2+26×2(3)观察两个算式计算结果怎样?可用什么符号连接?并引导同学读一读这个算式。65×5+45×5=(65+45)×52、统计本班的男女生人数,写在小黑板上。现在要求每人栽3棵树,那我们班一共能栽多少棵树?(1)同学动手,独立计算棵树。(2)汇报解答思路:(选代表回答)交流时要讲清每一步计算的意义。教师板书算式:(3)观察两个算式计算结果怎样?可用什么符号连接?并引导同学读一读这个算式。三尝试讨论:1、从上课到现在,我们一共写了6组算式,他们结果相同,可是算式不一样,我们来找找看,这些算式有什么一起的特点?仔细观察这些算式等号的左边都是一些怎样的算式?(教师根据同学的回答即时小结“两个加数的和乘一个数”并板书)仔细观察等号的右边,这些算式又有什么一起的特点?它和左边的算式有什么联系?(教师根据同学的回答和时小结“两个加数分别乘第三个数,再把积相加”并板书)2、验证发现:(1)是不是所有像这样写的两个算式就有这样的规律呢?你能照样子写出几个这样的算式并验证一下吗?在写之前,先想一想,你写了2个算式准备如何验证?(引导同学用计算的方法验证)(2)同学尝试写算式。验证然后汇报交流。(3)汇报讨论结果:教师板书同学的算式,并问同学是如何验证的?(4)观察这些算式,等号左边有什么一起点?右边呢?等号左右两边有什么联系?(5)小结:等号左边的算式都是“两个加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的积,等号右边的算式都是这“两个加数分别与一个数相乘,再把所得的积相加。等号左边算式中的两个加数,就是等号右边算式中两个不同的乘数;等号左边算式中的一个乘数,就是等号右边算式中两个相同的乘数.3、总结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乘法分配律(板书课题)。你能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示这个规律吗?同学自编公式,集体汇报介绍自身写的公式。四、反馈调节:1、你能用今天学的知识解释刚才你怎么猜出第四道口算题的?2、现在我们把书翻到P55第1题,这些等式不完整,你能把它们补充完整吗?先请同学读题目要求(42+35)×2=42×+35×27×12+43×12=(27+)×15×26+15×14=()72×(30+6)=同学自身考虑,填写,校对时请同学说一说是怎样考虑的,填写的依据是什么?2、书P55的第二题:在作业纸上出现。先请同学读题目要求,再独立完成,校对时说说自身是怎么判断的?(64+36)×864×8+36×8(28+32)×728×7+3215×39+45×39(15+45)×3940×50+50×9040×(50+90)74×(20+1)74×20+7425×(17+3)25×17+25×3再请同学在四组得数相等的算式中各选做一题,比比谁算得快。同学选题计算。交流都是选得什么题目?为什么选它们?(因为计算简便)运用乘法分配律还可以使计算简便,该怎样简算,这是我们下节课学习的内容。3、解决实际问题:(1)变新授时的长方形题目为求这个长方形的长比宽多多少米?让同学独立解答。汇报交流。(得到两种解法,板书)(2)变植树题为求女生比男生少种多少棵树?让同学独立解答。汇报交流。(得到两种解法,板书)(3)现在你对乘法分配律有什么新的认识吗?五、总结:今天你学会了什么?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乘法分配律吗?教学内容:乘法分配律的应用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出示:1.口算:73+27138×100100-6464×18×9×125(4+40)×252.在□里填上适当的数。302=300+□(300+2)×43=300×□+2×□2003=2000+□(2000+3)×14=2000×□+□×□二、新授:我们已经学习了乘法分配律,今天继续研究怎样应用乘法分配律使计算简便。出示102×()学生任意填上一个两位数。老师迅速说出它的得数,而不用笔算。出示:计算102×43。小组讨论完成。学生可能出现:(1)(100+2)×43(2)102×(40+3)在对比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观察题目的特点,以及怎样应用乘法分配律,从而使学生明确:两个数相乘,把其中一个比较接近整十、整百、整千的数与一个数的和,再应用乘法分配律可以使计算简便。小练:(1)在□里填上适当的数。3001×84=□×84+□×8492×203=92×(200+□)=92×200+92×□(2)计算102×24出示:9×37+9×63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1)9×37+9×63=333+567=900(2)9×37+9×63=9×(37+63)=9×100=900找出不同的方法,进行板演。引导学生对比两种方法,重点理解、说明第二种方法。小结:这类题目的结构形式的特点是算式的运算符号一般是×、+、×的形式,也就是两个积的和。在两个乘法算式中,有一个相同的因数,也就是两个数的和要乘那个数。另外两个不同的因数,一般是两个能凑成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小练:(80+8)×2532×(200+3)35×37+65×3738×29+38讨论:这个题目符合乘法分配律的结构形式吗?你能把它转化成乘法分配律的形式吗?怎样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订正时,说明怎样运用运算定律简算的。引导学生小结:我们运用乘法分配律间算时,一定要认真审题,观察算式的特点,有的不能直接简算,只要将题型稍加改变,就能进行简算。三、巩固练习1.师生对出题。我们运用刚才学过的知识对出题,你出一个乘法算式,我出一个乘法算式,但这两个算式合起来要能应用乘法分配律简算。2.根据乘法分配律把相等的算式用“=”连接起来。23×12+23×88(35+45)×12(11×25)×425×(4+40)讨论:2、3题为什么不相等?要使等号两边的算式相等,符合乘法分配律的形式,应该怎么改?四、小结谈收获。五、作业。板书设计:乘法分配律的应用计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护理教学查房的意义
- 心脏骤停与心脏性猝死护理
- 康复护理管理课件
- 阿克苏职业技术学院《激光器件与技术》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县2025年三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期末达标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陇南地区2025年小升初考试数学试卷含解析
- 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焊接冶金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经典译文欣赏》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陕西服装工程学院《DMAXD》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陕西理工大学《沉积地质学基础》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嘉兴华雯化工 - 201604
- 骨科手术学课件:髋及大腿的手术入路及部分手术介绍
- 冀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课件 第8章 8.2.1 幂的乘方
- 桥梁线形与变形检测检测方法实施细则
- 三级医院服务能力指南2022
- 除法口诀表(完整高清打印版)
- 部编三年级语文下册词语表带拼音
- 中国饮食礼仪(课堂PPT)
- 张素芳--孙重三小儿推拿流派特色与临床应用完整版
- 河北省城市建设用地性质和容积率调整管理规定---精品资料
- 卡通小学生文明礼仪主题班会内容宣讲PPT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