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七上《散步》同步练习(含答案)【巩固训练1】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酷冬(kù)散步(sǎn)很累(lèi)信服(fú)B.嫩芽(nèng)铺着(pū)熬(áo)水泡(pào)C.分歧(qí)还小(huán)拆散(chāi)蹲(dūn)D.一霎时(shà)水波粼粼(línlín)鱼塘(táng)稳(wěn)【答案】D【解析】A项,“散”音应为sàn;B项,“嫩”音应为nèn;C项,“还”音应为hái。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田野外套茂密各得其所B.平顺取决强状严重关头C.折散委屈整齐水波粼粼D.鱼搪幼小习惯产生分歧【答案】A【解析】B项,“强状”应为“强壮”;C项,“折散”应为“拆散”;D项,“鱼搪”应为“鱼塘”。3.下列文字括号中依次填入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1)母亲()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2)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关头时那样。(3)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地铺着。(4)不过,这一切都()于我。A.信服庄重注意取决B.佩服严重随意决定C.信服严重随意取决D.佩服庄重任意决定【答案】C【解析】结合文意,母亲不可“佩服”“我”。“庄重”表示神情、态度。“任意”和“随意”有区别,“任意”的意思是没有拘束,不加限制,爱怎样就怎样,一般指人。而“随意”是任凭自己的意思,小草是随自己的意愿而长,第4句话的主语是“这一切”,所以用“取决”,“决定”的主语应是人。【巩固训练2】1.给下面的字注音并组词。(4分)熬( ) 歧( ) 霎( ) 粼( ) 2.根据所列出的解释写出相应的词语。(8分)(1)相信并佩服。——( )(2)忍受,艰苦支持。——( )(3)思想、意见、记载等不一致,有差别。——( )(4)受到不应有的指责或待遇,心里难过。——( ) 3.“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2分)这句话的“挺不住”是什么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5分)(1)这段话共用了那些修辞手法?(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学习这种手法,用几句话描写深秋的校园风景。(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áo 煎熬 qí 分歧 shà 霎时 lín 粼粼 (2)信服 熬 分歧 委屈 (3)去世了 (4)比喻;拟人 略 【巩固训练3】阅读选段,回答问题。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他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顺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对我说。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9.在散步时,家庭中发生的分歧是什么?“我”的决定是什么?“我”为什么作出这样的决定?(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他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高大的父亲”这句话里的“早已”与“还”、“强壮”与“高大”能否互相调换?为什么?(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一句中所列的三种事物的顺序能不能调换?为什么?(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的含意是什么?(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第二段中对“我”采用的描写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参考答案9.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我”决定委屈儿子,走大路。因为“我”伴同儿子的时日还长。10.不能。因为与母亲病弱的身体比较,我的身体是“强壮”的,与儿子幼小的身体比,“我”是高大的;母亲基于对儿子的信任,早就开始听从儿子,而“我”的儿子还未长大,长大后也许会有自己的主张,就目前来看,用“还”字比较恰当。11.这三者的顺序与上文一致,都是由近到远,因此不能调换。12.母亲给我们以生命,儿子是生命的延续,这血脉相连的三代人紧紧连接在一起,构成了生命的整体。13.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巩固训练4】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在公共汽车上,看见一个母亲不断疼惜呵护弱智的儿子,担心着儿子第一次坐公共汽车受到惊吓。 “宝宝乖,别怕别怕,坐车车很安全。”——那母亲口中的宝宝,看来已经是十几岁的少年了。 乘客们都用非常崇敬的眼神看着那浴满爱的光辉的母亲。 我想到,如果人人都能用如此崇敬的眼神看自己的母亲就好了,可惜,一般人常常忽略自己的母亲也是那样充满光辉。 那对母子下车的时候,车内一片静默,司机先生也表现了平时少有的耐心,等他们完全下妥当了,才缓缓起步,开走。 乘客们都还向那对母子行注目礼,一直到他们消失于街角。 我们为什么对一个人完全无私的溶入爱里会有那样庄严的静默呢?原因是我们往往难以达到那种完全溶入的庄严境界。 完全的溶入,是无私的、无我的,无造作的,就好像灯泡的钨丝突然接通,就会点亮而散发光辉。 就以对待孩子来说吧!弱智的孩子在母亲的眼中是那么天真、无邪,那么值得爱怜,我们自己对待正常健康的孩子则是那么严苛,充满了条件,无法全心地爱怜。 但愿,我们看自己孩子的眼神也可以像那位母亲一样,完全无私、溶入,有一种庄严之美,充满爱的光辉。(林清玄《浴着光辉的母亲》) 1. 请用一句话简单概括一下“我”在公共汽车上的见闻。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为什么所有的人都用那么崇敬的眼神看那位母亲?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完全的溶入,是无私的、无我的,无造作的,就好像灯泡的钨丝突然接通,就会点亮而散发光辉。”请你说说这句话特别之处在哪?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作者想要表达一种什么样的观点?请在文中找出来。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想一想过去的十几年你的妈妈对你所付出的无私的爱,能不能列举一件令你印象最深的?(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一位母亲不断痛惜呵护弱智的儿子,乘客们都很崇敬她 (2)因为那位母亲无私地溶入爱里令他们非常感动 (3)比喻十分新奇,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 (4)但愿,我们看自己孩子的眼神也可以像那位母亲一样,完全无私、溶入,有一种庄严之美,充满爱的光辉 (5)略 【巩固训练5】散步莫怀戚①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②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儿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③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在清明将到的时候死去了。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④这南方的初春的田野!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枝上的嫩芽儿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儿。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⑤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⑥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了,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我说:“走大路。”⑦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睛顺小路望过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说。⑧这样,我们就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了。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我的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我们的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很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7.选文有多处描写初春田野的美好景色,请找出来,并说说其作用。【答案】选文共有三处景色描写,即第④段、第⑦段和第⑧段。第④段中关于初春田野景色描写的作用是引发联想,为表现“我”祝福母亲健康长寿的孝敬之情服务。第⑦⑧段中的景物描写,是以景衬托,以景物美烘托祖孙三代人互敬互爱、和睦融洽的亲情美。【解析】此题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可从表达情感,烘托人物,渲染氛围等角度来分析。阅读选文第③段,理解加点词的表达作用。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答案】两个“太迟”表达了“我”对春天久盼不至,致使一些老人经不住严冬折磨而在清明将到时死去的怅恨之情,其间交织着对自己母亲身体的担忧和焦虑之情。【解析】理解词句的含义,一定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也就是文章的整体,透过语言表象去揣摩领悟其中的深意。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地把握词句在语境中的特殊含义、深层含义及言外之意。9.阅读选文第⑤段,文中写儿子的话有什么作用?【答案】文中写儿子的话语,活画出儿子的天真可爱、聪明智慧,渲染了欢快、和睦的气氛,同时也写出了散步之趣。10.阅读选文第⑥段,文中画线的句子是在祖孙俩产生分歧后的一段什么描写?这一描写是不是有点小题大做?谈谈你的理解。【答案】心理描写。这一描写并非小题大做,作者意在通过散步这一小事来揭示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及肩负着重任的中年人对于生活的高度使命感这重大而深刻的主题。(答案不唯一)11.阅读选文第⑧段,理解画线句子的深刻含义。【答案】“我”和妻子背上的分别是家庭中的上一代和下一代,这一比喻形象而生动地抒写了“我”和妻子对生活的使命感、责任感。【巩固训练6】听懂母亲讲的故事母亲已经老了,头上寻不见一丝黑发。母亲在满头乌发时代讲过的一些故事,至今仍在我心中绿油油的。“我的外公,从前偷过东西。”母亲说,“有一天,他去别人的菜园偷菜,被人看见了。谁看见?就是菜园的主人呗。可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