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两汉秦朝战国西周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大一统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第3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第4课: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夏商春秋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第1
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课标要求:1.了解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认识它们与中华文明起源以及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关系;2.通过甲骨文、青铜铭文及其他文献记载,了解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起源特征。一、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二、从部落到国家三、商和西周中华文明的起源早期国家的产生早期国家的发展第1
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中国:女娲造人说俗说开天辟地,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做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故富贵者,黄土人,贫贱者,引绳人也。
——【东汉】《风俗通》科学假说:①进化论:猴子——人②线粒体夏娃理论:20万年前非洲“母亲”(单一地区起源说)人类从何而来?西方:亚当、夏娃说考古说:①非洲古猿(四五百万年前)②印度、巴基斯坦“腊玛古猿”(1500万-800万年前)、“腊玛古猿禄丰种”(云南)③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多地区起源论)√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一阅读教材,标注以下问题的答案1.旧、新石器时代的定义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2.原始社会组织的三个阶段以打制方法制作石器的时代。以打磨方法制作石器的时代。
原始人群、母系氏族社会和父系氏族社会。时代大致时间区分标准生活方式文化遗存社会组织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约300万年前—约1万年前约1万年前—约5000年前打制打磨结合渔猎、采集群居、用火大量使用陶器,从事原始农业(南稻北粟),饲养家畜,生活逐渐稳定养蚕缫丝原始人群母系氏族父系氏族元谋人北京人早中期: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河姆渡文化晚期:龙山文化红山文化良渚文化一、中华文明的起源——石器时代1、出土于元谋人遗址的两枚牙齿、石器、炭屑,以及其后在同一地点的同一层位中发掘出的少量石制品、大量炭屑和哺乳动物化石,证明当时元谋人已经(
)A.大量使用陶器和从事原始农业B.会制造简陋的工具和使用火C.村落聚居和学会用火 D.从事渔猎和掌握了养蚕缧丝技术B2、1982年,北京人遗址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通过如图可以判断北京人(
)
A.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B.结成群体,共同劳动C.会制造工具和种植水稻D.会建房屋和纺织缫丝B根据图一,指出中国早期人类分布的基本特点。1.遍布南北,分布范围广,以中原地区为核心。2.沿河沿江分布1.旧石器时代(距今约300万年—1万年)一、中华文明的起源——石器时代打制石器,采集、渔猎;群居、用火母系社会2.新石器时代(距今约1万年——5000~2000年)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分布图④养蚕缫丝生活场景父系氏族以良渚文化为代表的新时期时代后期已经具备了某些文明的特征。
据考古新成果,用“满天星斗”来形容中国远古文明的“多元发生”是无可非议的,但持“满天星斗”论者难以解释中国古代各族政权千古共谱、万姓同宗等复杂现象。这表明()A.考古证实中华远古文明由一处发源B.中华远古各文明之间缺乏相互交流C.中华远古传说影响原始文明的研究D.中华远古文明多元一体的发展特点中华文明起源的特征中国旧石器时代重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中国新石器时代重要文化遗址分布图源远流长、分布广泛、多元一体D名词解释:多元:分布广泛,各具特色一体:相互融合、相互影响父系氏族社会的代表——良渚文化——刘斌《2006~2013年良渚古城考古的主要收获》马金口遗址平民居住区钟家村遗址平民居住区花园里遗址平民居住区莫角山遗址贵族宫殿反山遗址贵族陵墓区玉琮贫富分化,私有制产生;阶级分化明显;出现权贵阶层;即将迈入阶级社会门槛。【课堂探究】以良渚古城遗址的考古发现为例,父系氏族社会具有哪些特点?等级随葬品数量随葬品质量墓主身份1百件以上,多则数百件以玉器为主,随葬玉钺、玉琮,无生产工具神王(最高统治者)2几十件至百件玉器远多于其他器物,随葬玉钺、玉琮公侯,掌握较多财富3几十件左右玉器多于陶、石器,玉钺、玉琮仅随葬其一宗教显贵或军事权贵,拥有相当财富4十几件至几十件玉器与陶、石器数量相近,随葬石钺首领,有一定财富和地位5几件至十几件少或无玉器,多陶、石器,随葬石钺或石镞上层平民,有一点私产6一件或几件只有陶、石器普通平民7基本为零社会地位最地下人群——摘编自许鹏飞《良渚文化墓葬及其反映的社会结构与形态》贫富分化,私有制产生;阶级分化明显;出现权贵阶层;即将迈入阶级社会门槛。1.考古资料显示,仰韶时代已有宗族制度。到了龙山时代,宗族制度明显和财富分化结合起来,例如,在山西襄汾陶寺墓地中,葬具的好坏、墓坑的大小、随葬品的多寡,都有比较明显的差别。这说明A.龙山时代出现阶级分化
B.仰韶时代实行分封制度C.龙山时代进入奴隶社会
D.仰韶时代初具国家形态A从部落到国家二部落:指原始社会民众由若干血缘相近的宗族、氏族结合而成的集体,形成于新石器时代的中晚期。部落有较明确的地域、名称、方言、宗教信仰和习俗,有以氏族酋长和军事首领组成的部落会议,部分部落还设最高首领。三皇黄帝颛顼帝尧帝喾帝舜关于三皇五帝说法不一,较常见的一种说法是:三皇: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帝尧、帝舜。三皇五帝传说时代
禅让认识:(1)神话传说反映了古代人民对世界起源、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原始理解。(2)中国古代神话传说有丰富的内涵,其史料价值是值得重视的。(3)三皇五帝传说中的一些情节和早期国家出现政治强权的情形相符合。二、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早期国家
思考:为什么说新石器时代后期,已经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
国家是文明社会的概括……国家形成的标志为:一是阶级的存在,二是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的设立。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国家产生的两大标志:一是阶级的出现;二是公共权力的设立生产力、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关系生产力的发展剩余产品出现私有制产生贫富分化氏族贵族下层平民早期贵族早期奴隶阶级产生阶级矛盾不可调和国家产生
国家是维护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统治的工具。
——列宁唯物史观: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黄帝炎帝颛顼帝喾帝舜华夏始祖夏禹帝尧大同之世→小康之世天下为公→天下为家禅让制→世袭制选贤与能→父死子继,兄终弟及扑朔迷离的夏文化之继承疑案禹授益而以启人为吏,及老而以启为不足任天下,传之益也。启与友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是禹名传天下于益也,其实令启自取之。——《战国策•燕策》
益干启位,启杀之。——《竹书纪年》益让帝禹之子启。——《史记·夏本纪》关于启的继位,为什么会出现上述不同的说法?客观条件限制:记载内容无可靠的史料佐证;主观条件限制:史书记载带有很大的主观性,因人物立场、能力水平而产生不同。
关于启的继位,古书中有不同记载。《史记.夏本纪》写道:(“益(禹晚年培养的接班人)让帝禹之子启。”《战国策,燕策一》记载:“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出是禹名传天下于益,其实令启自取之。”这说明()A.久远的历史难以形成统一的定论B.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历史的必然C.文献史料可以相互印证同一史实D.从公天下到家天下并非一帆风顺D(1)建立:(2)地位:(3)政治:(4)文化:(5)遗存:(6)灭亡:1.夏朝建立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①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标准: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
实质:天下为家/家天下②中央:夏王是最高的统治者,中央设有
机构与职官③地方:夏部族直接统治,其他间接统治历法—《夏小正》二里头遗址很有可能是夏文化的遗存约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夏二、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早期国家(1)建立:约BC1600年(2)政治:内服外服商王直接统治的王畿地区商王间接控制的方国和部落①国家机构更加完善。②内外服制◎商族势力范围示意图
外服之地只是间接地受商统治,隶属关系并不稳固,往往视商之国力盛衰而定。—张帆《中国古代简史》2.商朝
商朝的政治势力与文化影响东到大海,西及陇山,南跨江汉,北至燕山。【练习】(2011·上海单科)在商代,商王和许多邦国首领都称“王”。不过,商王不仅是本国君长,他还是邦国的
(
)A.国主B.领主C.盟主D.君主答案:C〖知识点解读〗商王国与方国的关系,是一个松散的联盟(“方国联盟体制”),商王国控制着联盟的实际权力。两者是附属国与盟国的关系,商王实质上是盟主身份。(3)考古发现:甲骨文、青铜器
龟甲兽骨——甲骨文“后母戊”青铜方鼎妇好鸮尊兽型觥
甲骨文的发现与研究,使《史记·殷本纪》成为信使,而《史记·殷本纪》在帝王、世次、称号上的一些错误,也因此而得到纠正。
——国家博物馆编《文物中国史·夏商周时代》考古发掘后世文献相互印证3.西周(1)建立: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利簋拓片铭文武王征商,唯甲子朝,岁鼎,克昏夙有商,辛未,王在阑师,赐有事利金,用作檀公宝尊彝。
时甲子昧爽,王朝至于商郊牧野,乃誓。——《尚书·牧誓》◎武王伐纣形势图(2)政治:①分封制:“封邦建国”(封建)目的:对象:影响:演变:周巩固政权,维护统治。王族(主体)、姻亲、功臣、古代帝王的后代。1.加强了地方统治,扩大了统治区域,传播了周文化。2.是导致诸侯国分裂割据混
战的重要根源。始于商,成熟于西周,瓦解于春秋,废止于战国。1、(2017·新课标全国Ⅰ卷·24)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奭于燕,都蓟(今北京)。分封()
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 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2、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指出:“周之制度大异于商者,包罗甚广。不能在此一一论列,其中封建子弟一项、对华夏民族之形成影响巨大。”其意在说明()
A.西周制度深受商朝影响B.商朝已有华夏民族观念C.分封利于华夏民族形成D.西周已经进入封建社会CA含义:以血缘亲疏与嫡庶来确定继承关系和名分。原则:嫡长子继承制内容:规定相对的大小宗关系。(2)政治:②宗法制意义:宗法制与分封制相互补充,解决了统治阶级内部在权力和财产分配方面的冲突与矛盾。2、有学者认为,“从某种程度上说,天子即天下之大宗,诸侯即一国之大宗。同姓诸侯相当于天子之小宗,异姓诸侯则通过婚姻,与天子维护甥舅之亲,全国近似于一个大家庭”。这一观点反映中国早期国家制度()
A.血缘政治与官僚政治相结合
B.神权与王权相结合C.家国一体的国家政治结构
D.最高统治集团权力趋向集中1、国庆大阅兵令国人振奋,感受国家的强大,增强民族自豪感“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中国古代家国同构的共性,成为国人深层次的文化心理密码。这种现象与下列哪一制度相关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宗法制
D.分封制CC〖名词解释〗“家国同构”
即家庭、家族与国家在组织结构方面有共通性。均以血亲——宗法关系来统领,存在着严格的家长制。“家国同构”是宗法社会的特征。4.商周时期的社会经济私田私田私田私田私田私田私田私田(1)农业是主要生产部门,土地是奴隶主土地国有制,井田制是土地经营的基本方式。大盂鼎大克鼎(2)青铜铸造是手工业生产中的主要部门。
对夏、商、西周时期青铜器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当时的工匠已经掌握了决定青铜器功用的铜与锡的配置比例。
—《文物中国史·夏商周时代》◎井田制示意图【课后探究】通过本课的学习,请分析中国早期国家(夏、商、西周时期)具有哪些特征?①王权与神权结合,具有神秘色彩(甲骨文、祭祀)②血缘与政治紧密结合,家国同构、等级森严(宗法分封制)③中央权力逐渐加强,但尚未实现集权(从内外服到分封)政治①土地国有,集体劳作(井田制)②青铜铸造(大量青铜器)经济①系统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IT行业形势与技术要求
- 2025网络安全软件授权合同
- 2025养殖场鲈鱼养殖合同
- 2025加盟独家分销合同 标准版 范本
- 2025授权作品版权合同
-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妇产科学真题库-40
- 胰岛素的使用及护理
- 舞蹈培训学员合同范本
- 二零二五房屋装修施工安全协议书
- 财务咨询服务协议
- 基于STC89C52单片机-红外智能循迹小车
- 重庆森林工程林业项目营造林检查验收办法(试行)
- 《江南园林分析》ppt课件
- 市政工程施工质量检查表
- 悬臂模板多卡模板施工手册
- 土及部分岩石力学参数经验值
- 国内外硅钢片牌号
- 第四章-轮廓加工的数学基础A
- 谈文旅融合发展的深层意义
- 成都市家庭装饰装修工程施工合同范本(工商局监制建委编制)
- 自考劳动法名词解释和论述历年真题重要考点必须掌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