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赤壁赋汉江长江乌林樊口武赤壁文赤壁
本文选自《苏轼文集》,属辞赋类的抒情之作。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苏轼被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元丰五年(1082)秋冬,苏轼先后两次游览了黄州附近的赤壁,写下两篇赋。本文是第一篇,又称《前赤壁赋》。
文中的赤壁,并非三国时孙刘联军与曹军交兵的赤壁古战场(武赤壁),而是今湖北省黄冈市境内赤鼻矶(文赤壁)。题解题解“赋”是我国古代一种文体,兼具诗歌和散文的特点——“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侧重写景,借景抒情”(写景叙事,抒情说理)。
骚赋赋的发展屈原汉魏晋唐宋辞赋骈赋律赋文赋赋
著名的文赋有杜牧的《阿房宫赋》、欧阳修的《秋声赋》、苏轼的《赤壁赋》等。01.骚赋为楚辞体,是诗向赋之过渡,如屈原的《离骚》。02.汉赋篇幅较长,极尽铺陈排比之能事,多用主客问答的形式,韵散夹杂,喜用典故,如司马相如的《上林赋》。03.骈赋多为四六言,讲究平仄押韵,骈偶用典,辞藻绮丽,如江淹的《别赋》。04.律赋为唐宋时科举考试所用,题、字数、韵式、平仄皆有严格限制。05.文赋是伴随唐代古文运动的兴起而产生的,不刻意追求华丽的辞藻,句式参差错落,押韵比较自由,通篇贯穿散文气息,重视清新流畅,如苏轼的《赤壁赋》。赋出现于战国后期,其流变经历骚赋、汉赋、骈赋、律赋、文赋等阶段。字子瞻,自号东坡居士“三苏”:苏洵、苏轼、苏辙“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三苏”、王安石、曾巩文诗词书画作者简介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前赤壁赋》、《后赤壁赋》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题西林壁》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为豪放派词的创始人《江城子·密州出猎》、《水调歌头》、《定风波》、《念奴娇·赤壁怀古》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初四大家“散文”“诗”“词”“书法”“绘画”绘画上“朱竹”别具一格。朱竹:朱笔画的竹,亦指红色的竹。朱笔画竹,始于苏轼。作者简介创作背景“乌台诗案”“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创作背景趣解乌台诗案创作背景乌台诗案即御史台,因汉代御史府内遍植柏树,又称“柏台”。柏树上常有乌鸦栖息筑巢,乃称乌台。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四月二十日,苏轼到任湖州知州,进《湖州谢上表》,文中某些语句被指讽刺新法和推行新法的官员。随后,御史台官员搬出苏轼以前所写“托事以讽”的诗文,群起攻击陷害。乌台时间案发创作背景乌台诗案在此期间,苏辙、王安石、太皇太后曹氏等人劝谏搭救。搭救十二月二十九日,苏轼出狱,由神宗敕责授检校尚书部员外郎,充黄州团练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签署公事。结案王安石:“岂有圣世而杀才士者乎?”太皇太后萧氏:“尝忆仁宗以制科得轼兄弟,喜曰:‘吾为子孙得两宰相。’”创作背景乌台诗案初到黄州时,苏轼杜门深居,过着孤独寂寞的生活。在黄州的几年里,他除了耕地劳作之外,闲暇之际,时常出游,饮酒赋诗,寄情山水,以摆脱乌台诗案的阴影。谪居黄州期间,佛道两家思想对苏轼影响越来越大,他曾花费很大精力去研究佛学和经学,寻找寄托和安慰,排遣心中的苦闷。这一时期的经历反映在诗、词、文、赋的创作上,便呈现出从排遣磨难到潇洒旷达的变化。影响元丰三年(1079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捕入狱,出狱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为排遣内心郁闷,泛舟赤壁,先后写下了前、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三咏赤壁”《前赤壁赋》
《后赤壁赋》
《念奴娇·赤壁怀古》创作背景1.自由朗读并思考:全文的感情是如何变化的?从文中
找出关键词句。乐悲喜“于是饮酒乐甚”“苏子愀然”“客喜而笑”整体感知(1)(2-3)(4-5)第一部分:乐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晦、朔、望、既望动词,往,去。adj词尾,…的样子一会儿互文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状语后置慢,缓慢“嘱”劝人饮酒白茫茫的水汽放任同“凭”,乘佛道徒之死称:涅檠、圆寂、坐化、羽化、仙游、仙逝等。“仙逝”现也用于称被人尊敬的人物的死。知识补充壬戌:干支纪年法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天干配地支,60年一循环。)
农历日期称谓:胐(fěi):农历初三
望:农历每月十五
既望:农历每月十六,既,已经
朔:农历每月初一
晦:农历每月最后一天
上弦、下弦:初7-8;22-23第一部分:乐2.思考:分析作者因何而乐?良辰美景时间:意象:画面:意境:壬戌之秋清风、水波、明月、白露、水光、小舟皓月当空,清风徐徐,碧水万顷,雾气朦胧,波光连天,小舟漂流静谧舒畅、澄明空灵雅事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豪情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夜游之乐第二部分:悲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在这时adj词尾,……的样子主谓倒装—予怀渺渺兮定语后置—有吹洞箫者客心中的情思v作使动,使……起舞,使……流泪最早出自屈原《离骚》香草美人:1.高洁的品质;2.圣明的君主;3.美好的理想逆流而上依,循第二部分:悲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3.思考:作者刚开始乐由“景”生,那现在悲从何来?悲缘由:歌声表达的情感:乐从歌声中来,从箫声中来香草比喻自己高洁的品质,美人比喻君王,或是自喻,箫声幽怨,构成悲凉凄清的意境。怀才不遇之悲,遭受贬谪之怨第二部分:悲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正面描写比喻夸张侧面描写4.思考:作者如何描写音乐的?悲乐第二部分:悲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容色改变的样子通“缭”,盘绕、围绕n-状,向西,向东端正【危言危行】整理代箫声;这样被动句、状语后置夺取n-v,下,攻占;东,向东进军本来宾语前置宾语前置—为其何然也斟酒当判断句表顺承表转折写客人解释箫声悲凉的原因:感叹人生的无常。第二部分:悲第三部分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n-意动,以……为伴,以……为友偕同,一起n.→v.捕鱼砍柴轻易地表并列助词,的葫芦做成的酒器来状语后置主谓之间,取独n作状:像蜉蝣一样以,而:表修饰余音,指箫声主谓之间,取独哀:人生短暂,生命渺小羡:江水永流,无穷无尽愿:与仙同游,与月永存知:无法实现,心中失落托:洞箫余音,托于秋风写客人解释箫声悲凉的原因:感叹人生渺小、短暂,理想难得。状语后置第二部分:悲5.总结原因:客人为何而悲?英雄落幕自身渺小人生短暂理想难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从眼前美景联想到曹操诗句,进而联想到曹操生平经历,触景伤情,感慨人生的短暂,表现出消极的人生观和虚无主义的思想。第二部分:悲6.思考:客人如何抒写这种悲情的?比喻对比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古今对比之悲英雄业绩今安在何况吾辈渔樵者物我对比之悲理想现实之悲天地阔远自身短暂渺小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吾生之须臾长江之无穷人生短暂自然无穷人生短暂渺小理想幻灭英雄无觅
功业未成蜉蝣于天地沧海之一粟主问客答古人事迹现实人生孟德遗诗孟德遗迹渔樵江渚蜉蝣天地而今安在哉人生短暂自身渺小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写景议论抒情7.思考:第三段是怎样将景、理、情结合在一起的?(看到什么景、讨论什么理、抒发什么情)悲第三部分:喜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代词这,指水代词那,指月亮表假设,如果表假设,如果只有享受终究发语词吗表转折,却消减和增长宾语前置,羡何句首发语词取独即使听到看到得到禁止尽原意指“天”,现在所说的“自然”这8.思考:主人从哪些角度说理,让客人释怀而“喜”?第三部分:喜变不变VS水月人变不变逝者如斯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卒莫消长也生老病死代代相承安慰客人:不必纠结人生短暂8.思考:主人从哪些角度说理,让客人释怀而“喜”?第三部分:喜取不取VS事物做法实质可取不取明月清风非吾所有取用不禁,共适之一毫而莫取安慰客人:不必在意理想难得,忘怀得失,顺其自然,活在当下当下所有之物(美景)求而不得之物(功名)豁达乐观的人生哲学8.思考:主人从哪些角度说理,让客人释怀而“喜”?第三部分:喜
以江水、明月作比,先从“变”与“不变”的角度,说明世上万物和人生都既有变的一面,又有不变的一面,不必羡慕长江的无穷和明月的永不增减,不必纠结人生的短暂,阐发变化与永恒的辩证关系。
再从“取”与“不取”的角度,阐述大自然是个无穷宝库,可以作为人们的精神寄托。不取碌碌官位、蜗角虚名、蝇头微利,而取无穷的自然万物为己享用,从中得到乐趣。苏轼的回答传达着轻物质而重精神,执着于理想抱负,并保持好平静超然的心态和乐观旷达的情怀。第三部分:喜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表修饰酒杯再已经通“藉”,凌乱在状后已经取独形作动,天色发白,天亮9.思考:本段在文中有何作用?(提示:结构上,内容上)第三部分:喜
结构上:①呼应开头,如“舟中”呼应“泛舟”;“东方既白”呼应“月出于东山之上”,使文章结构浑然一体。
内容上:
②结尾用“反衬”写法,用“杯盘狼籍”的杂乱来反衬内心世界的舒坦、宁静。这时喝酒已不是为了借酒消愁,而是表达精神获得自由与解放后的轻松愉悦之感。
这样结尾是向政敌的一种暗示:我虽然遭受迫害,贬滴黄州,但我的日子过得并不错,既不寂寞也不苦恼。这实际上是一种抗议,表现了苏轼听任自然,乐观旷达的情怀。总结
梳理本文情感变化的脉络赏玩之乐清风明月乐悲乐洞箫哀乐历史兴亡人生短暂精神解脱物我无尽旷达乐观饮酒乐甚苏子愀然
客喜而笑文章通过泛游赤壁的所见所闻,以及主客之间的问答,反映了作者由故作旷达到陷于苦闷,又由苦闷到解脱的思想过程,曲折地透露出作者的隐忧,同时表达了他旷达的人生态度。概括主旨
“主客问答”是汉大赋的主要特点之一,由先秦诸子问答体散文发展来的。
西汉辞赋家枚乘在他的作品《七发》中确立了“主客问答”的赋体模式;
司马相如的《子虚》《上林》二赋中虚构了子虚、乌有先生等艺术形象后,赋体作品中的问答主客皆为虚拟人物。
在“主客问答”模式中,客大多以主为虑,主是立论的出发点和归宿,虚设客都是为主申述某种观点或思想倾向的。
主和客其实是苏轼人生的两个层面:1.主——作为道者的苏轼达观——因缘自适,随遇而安2.客——作为儒者的苏轼悲观——人生短暂,生命渺小“主客问答式”解读
文章用了主客问答的方式来写,你认为“客”真的存在吗?讨论
运用主客问答的方式,使行文波澜起伏,摇曳多姿;作者的思想感情也因之得以层层展现、逐步升华。①第3段通过主客的问答,使本文的思想感情转入悲凉。苏轼以“何为其然也”设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财务经理录用合同
- 芜湖高新区度展厅装修合同项目竞争性谈判公告
- 仪器设备租赁合同示范文本
- 销售合同书转让协议
- 透析中低血压休克紧急处理
- 小学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与班级共成长 单元作业设计(无答案)
- 1家的意味表格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 Brand KPIs for ready-made-food DAucy in Brazil-外文版培训课件(2025.2)
- 实验活动 1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上册
- 藏族民间舞蹈的动作组合
- 学校财务预算管理制度(5篇)
- 爱在平淡细微处-初中感悟亲情作文课件
- 机电一体化毕业论文范文(精选十五篇)
- (读书笔记)礼物的流动:一个中国村庄中的互惠原则和社会网络
- 《医疗垃圾的分类》课件
- 江苏师范大学成人继续教育网络课程《英语》单元测试及参考答案
- 双碱法脱硫操作规程
- 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及实验课件
- 病案信息技术基础知识考试重点梳理(最新最全)
- 安全施工作业票(模版)
- 环保管理制度(适用于软件企业)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