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G35+联合体2024——2025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高二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文化的重要功能是文以化人,其最深层的积淀和影响是对人格的培养。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在数千年漫长发展中不断塑造和培育的正面人格,或者说集体人格,就是被历代中华儿女广泛接受并尊崇的君子人格。“君子”一词早在西周时期就已经流行,主要是贵族和执政者的代称。到了春秋末期,孔子在构思和传播自己的儒家学说时,对“君子”概念的内涵进行改造,赋予其许多优秀道德的意蕴。如果说,孔子在构思和传扬儒家学说时,思考的轴心问题是探求如何立身处世,即如何做人的道理,那么他苦苦追寻的结果,或者说最终给出的答案,就是做人要做君子。孔子塑造的君子人格,伴随《论语》的流传而走入人们的心灵,可谓登高一呼,山鸣谷应。儒家学派的后继者如孟子、荀子等,对君子人格张扬申说,自不待言。“君子”一词,在《孟子》中出现82次、在《荀子》中出现了304次,其推波助澜,可谓不遗余力。与儒家学派颇多论争的墨家学派和法家学派,对君子人格也欣赏有加,如墨子说“君子不义不富,不义不贵,不义不亲,不义不近”(《墨子·尚贤》):韩非子说“君子不蔽人之美,不言人之恶”(《韩非子·内储说上》)等等,都是对君子人格的高度肯定。影响深远的道家学派,虽然诸多思想观念与儒家学派判然有别,但在如何看待君子人格这一点上,两者却颇为一致。老子说:“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道德经·三十一章》):庄子说:“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庄子·山木》)。凡此种种,无不表明道家学派对君子人格的认同和称许。至于被誉为“群经之首”的《周易》,更是对君子人格赞不绝口,推崇备至。其中广为人知的名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张岱年等哲学家认为,这是对君子形象的生动描绘,也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最佳概括。由孔子孕育培养、诸子百家呵护成长的君子人格,在此后中华文化奔腾不息的历史长河中,受到上至历代政治家、思想家及文人士大夫,下至社会各阶层人士包括普通百姓的广泛认同和敬重。从先秦至清末,有关君子和君子文化的描述不仅在汪洋浩瀚的历代典籍中星罗棋布,数不胜数,而且在传统戏剧、民间说唱、民俗礼仪及家教家训中,俯拾即是。君子文化及君子形象还渗透和融入我们日常生活及器物之中,如中国人自古就有爱玉的传统,实缘于‘君子比德于玉焉,温润而泽”(《礼记》),“言念君子,温其如玉”(《诗经》)的观念。君子概念历久而弥新,至今仍保存着旺盛的生命力。当今社会尽管发展迅速,观念多变、文化多样,但只要是中国人,不论居庙堂之高,抑或处江湖之远,哪怕是目不识丁的山村老农,也乐于被人看作君子,而决不愿意被人视为小人。君子人格在不同阶层人群,包括社会底层老百姓中都有相当的知晓度和认同度,君子风范今天仍为绝大多数中国人奉为做人的圭臬。做人做君子,这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祖训,像血液一样涌动在每个中华儿女的内心。“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君子成人之美”“君子不夺人所好”“君子动口不动手”等等,这些至今活在人们口头的君子格言,已不同程度地成为中华儿女做人做事的人生信条。君子作为中华民族千锤百炼的人格基因,是凸显中华文化“精气神”的典范人格模式,彰显着中华民族深沉精神追求和独特精神标识,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聚焦之点和闪光之源,是烛照中华儿女历经坎坷而跋涉向前的人格力量和心理支撑。——(摘编自钱念孙《君子:千锤百炼的人格基因》)材料二如果说圣徒、绅士、骑士、牛仔是西方文化人格的表征,那么中华文化人格则体现为“君子”。君子文化,无疑是联系中国人的血脉之根,渗透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春秋时期,礼崩乐坏,天子权力式微。君子不再纯粹作为政治上的统治者,而以道德修养的践行者被儒家所推崇,并赋予新的人文内涵,一举成为济世的高标。由此,君子集智慧与美德于一身,“新君子群体”产生。新君子群体通过推广“六经”,强调仁爱精神,播下了人文思想的种子。君子形象成为文学家们最为迷恋的书写对象。从《诗经》起,中国文学塑造了一系列卓尔不群的君子形象。有岳飞、关羽等忠烈君子,有赵云等勇毅君子,等等。当然,君子毕竟是楷模、典范和高标,做个君子自然不可能没有门槛。因此,君子文化对于君子的外在和内在都有质的规定。就外在而言,君子的穿着打扮、言谈举止都有标配。如“毋侧听,毋嗷应,毋淫视,毋怠荒”。当然,对于君子的内在要求更为恢弘、深远。修身养性是低配,齐家治国平天下才是终极目标。欲实现这样的高标,主要依凭才学,不仅需要“学富五车,才高八斗”,而且还得富有文人雅趣。当君子内外兼修,自然就剔除了权势阶层的倨傲,增加了温良恭俭让等人文内涵,从而成为一种美好的文化精神流淌在中华大地上。哪里有君子的身影,哪里就播撒了君子文化的种子。君子文化是中华文化最具有生命力的一种文化基因。一些人因为与世俗生活完全同一,从某种意义上说,不过是“半人”。完成了君子人格塑型,才能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具有审美内涵的“人”。或者说,不少人不过是一次性活着,只有具有君子人格的人才可能让精神传承,才可能不朽。做个君子,不但预示了人生的方向,而且确立了最具终极意义的人生价值追求。既是中华文化的普世价值,又是中华文化人格的品牌标识。弘扬君子人格的正能量,是传播中华优秀君子文化的必由之路。培养新一代有操守、有担当、有襟怀、有胆识、有雅趣的新君子,培养他们的家国情怀、悲悯情怀、生命意识和人文素养。传承君子文化的优良基因,处理好义与利的关系。同时,应该正视君子文化的瑕疵,君子一度被矮化为“文弱书生”。所谓“百无一用是书生”,显然是对君子的误解。君子不等于文弱,君子文化不等于腐儒文化,不等于失去了血性和勇武。当下,君子文化的式微,源于精致的利己主义和极端的个人主义的大行其道,以及现代性焦虑和人文精神信仰的断裂。事实上,当下是推行君子文化最好的时代,因为大众受教育程度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普及和提高。——(摘编自张国龙、凌丽君《中华民族的精魂:君子人格和君子文化》)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有人认为,君子是百无一用的文弱书生,是腐儒书生的代表,缺乏血性和勇武,这是对“君子”的误解。B.“君子”一词在西周时期,主要是贵族和执政者的代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此“君子”指道德修养的践行者。C.“君子”概念的内涵经孔子的改造不断丰富,诸多思想观念与儒家学派判然有别的道家学派对君子人格也表示认同赞许。D.春秋时期的礼崩乐坏使“君子”从政治上的统治者变为被儒家推崇的道德修养的践行者,而成为济世的高标。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君子一词历久弥新,生命力旺盛,做人做君子已成为我们的祖训,至今人们都把君子人格奉为自己做人行事的信条。B.精致的利己主义和极端的个人主义的大行其道才使得当下的君子文化日趋衰落,所以传播中华优秀君子文化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C.古往今来,君子人格对人们影响深远,它得到了社会各阶层人士的广泛认同和尊崇,形成了生生不息的君子文化。D.君子内外兼修,才能剔除权势阶层的倨傲,增加温良恭俭让等人文内涵,成为中华文化最具生命力的一种文化基因。3.结合材料,下列说法中属于“君子文化对于君子的内在有质的规定”的一项是()A.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B.道不行,乘桴浮于海。C.有力如虎,执辔如组。 D.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4.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内容上的异同。5.材料二作者认为“当下是推行君子文化最好的时代”,请结合两则材料阐述理由。(二)(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每一粒米都有自己的灵魂丁东①在“民以食为天”的历朝历代,米被人们赋予了神奇的力量。我们很难用一个词、一句话形容,米在人类的演变史上,究竟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它一粒一粒地繁衍,一季一季地生长,一餐一餐地喂养,书写了人类,还原了历史。历史上,几乎所有的农民起义,都是为了夺取大米。谁掌控了大米,谁就掌控了政权和命脉。我们每个人的血管里流淌的是什么?与其说是血液,还不如说是米浆。②也正因为此,人们对稻米的描述,是那样的唯美;对稻米的感情,是那么的深沉。《诗经》云:“八月剥枣,十月获稻。”《诗经》又云:“释之叟叟,烝之浮浮。”《小雅》曰:“滮池北流,浸彼稻田。”《左传·哀公十三年》孔颖达正义:“食以稻粱为贵。”唐代诗人李绅行走乡野,见农民弯腰弓背,汗流浃背,辛勤劳作,写下了脍炙人口的《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北宋诗人黄庭坚在遭受贬谪、陷入无米之炊的生活困顿时,感恩好友送米,写下了《答杨明叔送米颂》:“买竹为我打篱,更送米来作饭。用此回光反照,佛事一时成办。”800多年前,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骑着高头大马,夜行在江西上饶县的黄沙道上。当他越过溪桥,看见茅店村像鹧鸪鸟一样安卧在稻花环抱的田野中央,脱口而出“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③不啻是中国,国外也有对稻米一往情深的诗人。出身于贫困农民家庭的匈牙利诗人裴多菲,写有一首名为《谷子成熟了》的诗作。诗曰:“谷子成熟了,天天都很热,到了明天早晨,我就去收割。我的爱也成熟了,很热的是我的心;但愿你,亲爱的,就是收割的人!”诗人以稻米入诗,把稻米提升到恋人的高度,足见稻米在他心中的位置是何等之重。④国外一位著名的哲学家说,在所有的粮食中,大米是有灵魂的,其他都只能算是杂粮。确实,一粒大米,从种子出发,到颗粒归仓,其间经历了秧苗分蘖、幼穗发育、拔节孕穗、抽穗开花、灌浆结实等不同时期:经历了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等;经历了风雨雷电以及农人匍匐大地淌下的汗水,集天地之精气,聚日月之精华,终于转身为人们舌尖上的美食。你说她没有灵魂吗?⑤我对大米的深情,始于记事之日。我虽生在江南水乡,但在儿时的记忆中,因地少人多,收成不丰,很少能敞开肚子吃米饭。一家六口人每年四百斤不到的大米口粮,母亲精打细算着食用。平时以麦粞、大米混杂的麦粞米饭为主食,且时不时地把沉积在麦粞下面的米饭挖出来,给生病的孩子或奶奶吃。仅在逢年过节、亲戚登门或生病时,才能吃上纯米饭。那不软不硬、酥酥绵绵、喷香爽口的米饭,溢着晶莹的油光,裹着淡淡的甜味,不用菜也可以吃上三大碗,可惜只能吃一碗。另辅以土豆、山芋、南瓜等杂粮充饥。儿时,我最大的梦想就是家里能有一个大大的谷仓,里面堆满了稻谷,怎么吃也吃不完。⑥年岁渐长,我干过拔秧、插秧、除草、割稻、脱粒等农活。在稻田的田埂上,在母亲“回家吃饭”的吆喝声中,我看见自己——一位少年的单薄身影,渐渐被夕阳吞没。因而,知道每一粒大米背后的辛苦。尊重每一粒米,是人生应有的态度。但凡见人糟践粮食,内心便涌现出心绞般的疼痛。在我的感染、影响下,包括五岁外孙在内的全家老少都养成了光盘的好习惯。⑦多少年来,米饭让我历尽生活艰辛,览尽世事沧桑。每次见到米饭,我便会浮想联翩,眼前呈现一片风吹稻浪的景象。继而,悄然化身为一株站立的稻子,在万物澄静中,满心欢喜,随风摇曳。⑧岁月不居,时节若流。如今,生活变好了,无论城市还是乡村,米少了荣耀,成了贱货,一百斤米换不到一盒化妆品,一千斤米换不到一部高档手机,一万斤米换不到一两平方米的商品房。尽管种稻实现了全程机械化,并陆续开发出了不少粒形整齐、饱满、完整粒高、晶莹剔透、口味清香、柔软爽滑的绿色、有机大米,但因收益低,职业农民都倾向于种植附加值高的经济作物。多数爱美的女性、怕胖的男人,以不吃米饭为时尚,只吃水果和蔬菜。在他们眼中,米成了不可原谅的“敌人”。即便是日常以米饭为主食的普通家庭,30斤大米,也足足可以应付一个月。⑨“水源流入土壤,沃野铺满金黄。”米呈现给我的,是珍珠般的皎洁,月光般的柔情,绮梦般的诗意,让我忍不住伸出双手,捧着它,深情凝视,久久不放。我认为一个热爱大米的人,必然是一个感恩生活的人。⑩“米者,五谷之首,立身之本。”一个人,对米饭的态度,就是对生活的态度。(节选自《长江日报》,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第一段画横线的句子,表现了米与人类历史上政权的存续与消亡紧密相关。B.“与其说是血液,还不如说是米浆”生动形象地说明稻米已经深深融入我们的血脉中。C.日常生活中,30斤大米也足足可以应付一个月,说明现代人雀吃俭用,崇尚节约。D.作者通过回忆曾经的生活遭遇,表现了自己尊重每一粒米的人生态度。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它一粒一粒地繁衍,一季一季地生长,一餐一餐地喂养,书写了人类,还原了历史。”运用排比写出了米在人类的演变史上扮演了重要角色。B.“悄然化身为一株站立的稻子,在万物澄静中,满心欢喜,随风摇曳。”是将“我”物象化,赋予“我”以稻子的特征,表达了“我”对大米的深情。C.“一百斤米换不到一盒化妆品,一千斤米换不到一部高档手机,一万斤米换不到一两平方米的商品房。”强烈的对比中痛惜之情溢于言表。D.本文中,“我”对大米的深情贯穿全文,描写了大米地位的古今变化,看似散漫,实则突出主题,使本文具有形散神聚的特点。8.文中引用李绅、黄庭坚、辛弃疾的诗词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9.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文章主题的理解和感悟。二、文言文阅读(3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宋公与楚人期战于泓之阳。楚人济泓而来。有司复曰:“请迨其未毕济而击之。”宋公曰:“不可。吾闻之也君子不厄人吾虽丧国之余寡人不忍行也。”既济,未毕陈。有司复曰:“请迨其未毕陈而击之。”宋公曰:“吾闻之也,君子不鼓不成列。”已陈,然襄公鼓之。宋师大败。故君子大其不鼓不成列,临大事而不忘大礼。有君而无臣,以为虽文王之战,亦不过此也。(《公羊传·僖公二十二年》节选)材料二:冬,十有一月,己巳,朔,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宋师败绩。春秋三十有四战,未有以尊败乎卑,以师败乎人者。以尊败乎卑,以师败乎人,则骄其敌。襄公以师败乎人,而不骄其敌,何也?责之也。泓之战,以为复雩之耻也。雩之耻,宋襄公有以自取之。伐齐之丧、执滕子、围曹、为雩之会,不顾其力之不足,而致楚成王。成王怒而执之。故曰,礼人不答,则反其敬;爱人而不亲,则反其仁;治人而不治,则反其知。过而不改,又之,是谓之过,襄公之谓也。古者,被甲婴胄,非以兴国也,则以征无道也,岂曰以报其耻哉?宋公与楚人战于泓水之上。司马子反曰:“楚众我少,鼓险而击之,胜无幸焉。”襄公曰:“君子不推人危,不攻人厄,须其出。”既出,旌旗乱于上,陈乱于下。子反曰:“楚众我少,击之,胜无幸焉。”襄公曰:“不鼓不成列。”须其成列而后击之,则众败而身伤焉,七月而死。倍则攻,敌则战,少则守。人之所以为人者,言也。人而不能言,何以为人?言之所以为言者,信也。言而不信,何以为言?信之所以为信者,道也。信而不道,何以为道?道之贵者时,其行势也。(《谷梁传·僖公二十二年》,有删改)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吾闻之也A君子B不厄C人D吾虽丧E国之余F寡人G不忍行也。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有司,泛指官吏,与《廉颇蔺相如列传》“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中的“有司”意思相同。B.请,文中指请求别人做某事,与《屈原列传》中“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的“请”意思不同。C.爱人,意为关爱他人,儒家认为只有“爱人”才能成为有慈爱之心,有大智慧的“仁者”,即所谓“仁者爱人”。D.言而不信,指说话如果不真诚,不可靠,其中的“信”字与成语“背信弃义”中的“信”意思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宋襄公与楚军在泓水作战,有官吏建议他趁楚军还未渡过泓水时进攻,宋公认为不是君子所为,拒绝了。B.宋襄公因为骄傲轻敌,军队人数众多却败给人数少的楚人,《春秋》记载这一场战役,是为了责备他。C.宋襄公在主持雩地会盟时,不顾自己力量不够,把楚成王请到会,反而被愤怒的楚成王抓了起来。D.宋襄公没有听从臣下建议,两次错失攻打楚人的机会,结果导致作战失败,自己也因此受伤身亡。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故君子大其不鼓不成列,临大事而不忘大礼。(2)古者,被甲婴胄,非以兴国也,则以征无道也,岂曰以报其耻哉?14.对于宋襄公在泓水之战中的失败,《公羊传》和《谷梁传》两本书分别是如何评价的?(二)古代诗歌鉴赏(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江城子①苏轼前瞻马耳九仙山②,碧连天,晚云间。城上高台、真个是超然。莫使匆匆云雨散,今夜里,月婵娟。小溪鸥鹭静联拳,去翩翩,点轻烟。人事凄凉、回首便他年。莫忘使君③歌笑处,垂柳下,矮槐前。【注】①宋神宗熙宁九年十月,苏轼在密州获悉自己又将调任他处,遂登上超然台写下此词。②马耳、九仙:均为山名,都在密州诸城县西南。③使君:文中指的是作者自己。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阕写山与天相连,景象阔大,再写词人登台所感,表现出超然心态。B.下阕描写鸥鹭运用动静结合手法,先写蜷缩在一起的静态,再写离飞时的动态。C.尾句以景结情,希望大家不要忘记词人曾在“垂柳下,矮槐前”留下欢声笑语。D.整首词描写了词人月夜所见的实景,极富画面感,并借此抒发了个人情怀。16.本词和《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都写到“凄凉”,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1)在《论语·泰伯》中,曾子认为读书人“任重道远”的具体原因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2)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用“______________”和“_______”这两句直接概括了屈原写作《离骚》的缘由。(3)在《过秦论》中,描写陈涉率领的起义队伍疲惫不堪、人数颇少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胡杨,杨柳科落叶中型天然乔木。据化石资料表明,胡杨始于新生代,距今已有6500万年的历史。胡杨的意思是西域的杨树,说明了胡杨的故乡所在。在中国,胡杨分布在西北区域的新疆、甘肃、青海柴达木、内蒙古西部一带的内陆河流域。因其生命力顽强,素有“生而千年不死,死而千年不倒,倒而千年不朽”的传说。秋天的胡杨林金黄灿烂,粗壮的躯体扭曲成各种姿态,犹如耸立于林间的一个个雕塑,令人_____A__。作为“荒漠河岸林”的具有耐寒、耐热、耐盐碱、抗风沙等特性的胡杨因有很好的防风固沙作用和傲骨凛冽的风格被誉为“大漠英雄”。除此之外,它还有一种“超凡脱俗”的本领:能“闻到水,嗅到水,跟着水走”。沙漠河流流向哪里,它就跟随到哪里。所以,只要在大漠中见到干枯的胡杨林,()。为了适应荒漠的极端环境,胡杨使出___B____,其根系可以深入到20米以下的地层中吸收水分,树叶和枝干能排出体内过量的盐分而形成“胡杨泪”,同时多种形态的叶片相互配合与外界环境协调,故胡杨又称为变叶杨、异叶杨。那么,“变叶杨”具体是如何变化的呢?首先,多种形态的叶片集中于同一株树上,且自下而上为线形→披针形→缺刻披针形→缺刻卵形→缺刻菱形→缺刻阔卵形→缺刻扇形,呈渐变状态,形成不同的叶型。其次,从扫描电镜下看到,(),叶片表皮超微形态结构亦呈渐变状态,各种表皮附属物蠢蠢欲动,比如:表皮绒毛从无到有并逐渐增大密度,表皮蜡质层逐渐增厚,表面蜡质片层密度逐渐增加,气孔密度亦渐增加。另外,从异形叶的功能上看,光合能力最大的叶型为缺刻披针形、缺刻菱形和缺刻卵形,居于树冠的中层;抗逆能力最强的叶型为缺刻阔卵形以及缺刻扇形,()。这样看来,顶层叶片的高强度抗性,为中层叶片进行最大光合作用提供了保护伞,二者的结合便于底层叶片的发育。不同叶型既___C____,又相互配合,共同完成生命活动。①一到秋季就进入了观赏季的胡杨林,②胡杨叶片中的叶绿素含量降低,③具有保护功能的黄酮类及叶黄素等色素含量增加,④不仅增加了植株的适应能力,⑤同时又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18.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19.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0.文中最后一段标序号的句子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21.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6个字。22.下列句子中的“相信”与例句中加点的“相信”,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相信很多人都没有料想到,再日常不过的睡觉在今天会成为一个问题。A.诛杀忠臣而立无节行之人,内使群臣不相信而外使斗士之意离也。B.家长们要提醒孩子,不要相信网络上陌生人。C.我们需要更加坚定地相信自己,坚信一切皆有可能。D.这个方案经过多轮完善,相信它能顺利解决当前的问题。四、作文(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谏太宗十思疏》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论语》陈力就列,不能者止。(能施展才能就担任那职位,不能就不担任那职务)——《季氏将伐颛臾》以上含有“止”字的语句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可以就以上某一句话联想思考,也可以把几个语句联系起来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G35+联合体2024——2025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高二语文试题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19分)【1~5题答案】【答案】1.D2.C3.D4.①相同:两则材料都阐述了君子人格的内涵和意义。②不同:材料一主要从君子人格的发展及不同时期人们的接受程度的角度来展开论述;材料二主要从君子文化对君子内外的规定及传播君子文化的角度来展开论述。5.①君子人格在当今不同阶层的人群中具有相当的知晓度和认同度,是绝大多数中国人做人的圭臬;②当下精致的利己主义和极端的个人主义大行其道,君子文化能够帮助人们确立最具终极意义的人生价值追求,缓解现代性焦虑,树立人文精神信仰;③大众受教育程度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普及和提高,可以更好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乡镇医院设备采购合同样本
- 农村物流转让合同标准文本
- 传媒公司活动合同样本
- 供应配件合同样本
- 2025企业装饰设计合同
- 修车场转让合同标准文本
- 个人超市打工做饭合同标准文本
- 2025劳动合同中乙方可以委托人签字吗
- 公司居间合同样本
- 2025年合同终止的几种情形
- 【语文】《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
- 初级社工师《社会工作实务》考试(重点)题库300题(含答案解析)
- 高速涡轮牙钻手机行业市场发展及发展趋势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2025哈尔滨亚洲冬季运动会主题宣讲课件
- 《某连锁药店销售培训教材》183
- 2025年中国装配式钢结构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 2024年第四季度 国家电网工程设备材料信息参考价
- 《灯光照明设计》课件
- 2024版建筑资质借用服务与管理合同范本3篇
- 2024-2030年国家甲级资质:中国废旧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融资商业计划书
-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专题研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