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城市道路交通标线设置规范2025-02-12发布2025-03-15实施天津市市场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I前言 引言 1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和定义 14基本规定 25车道宽度 36路段交通标线 47交叉口交通标线 218其他标线 附录A(资料性)车道宽度与标线间关系说明 42 43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由天津市公安交通管理局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天津市公安交通管理局、天津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上海市城市建设本文件主要起草人:于淼、程韫琳、申婵、孙一兵、刘明林、王亮、郭昭、张震山、张晨阳、王蔚、李卓然、李银姬、孟磊、刘晶、谭学政、冯国胜、邢毅、冯立华、刘磊、张丙富、陈宏燕、马郡、刘麒、张庆治、腾尧、任建新。本文件在GB5768和GB51038的基础上,对各类交通标线的设置,结合天津市城市道路实际情况进行补充和细化。交通标志和标线是交通设施的主要组成部分。交通标志地方标准DB12/T947《城市道路交通指引标志设置规范》(计划修订为DB12/T947.1《城市道路交通标志设置规范第1部分:指路标志、旅游区标志》)和DB12/T947.2《城市道路交通标志设置规范第2部分:禁令标志、指示标志、警告标志、其他标志》已发布。本文件对天津市城市道路交通标线的设置进行规范,进一步完善天津市道路交通地方标准体系。本文件旨在贯彻用地集约、以人为本的原则,新增车道宽度及非机动车优先通行等相关的规定,指导道路交通组织的标线施划,对道路规划、道路设计不做指导。1城市道路交通标线设置规范本文件规定了城市道路交通标线的基本规定、设置原则、设置位置、设计要求等。本文件适用于天津市市域范围内各级城市道路交通标线的设置。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5768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T24725突起路标GB/T24970轮廓标GB/T24972弹性交通柱JT/T280路面标线涂料DB12/T1032公交专用车道设置规范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包括交叉口各条道路的相交部分及其进出口道(展宽段和渐变段)以及行人、自行车过街设施所围成的部分。设置于交叉口范围内的标线,包括交叉口出入部分的标线和交叉口内部标线。交叉口出入部分的标线intersecti交叉口范围内停止线外侧的标线。交叉口范围内停止线内侧的标线。交叉口范围以外的标线。非机动车引导线Nonmotorizedvehicle2保障非机动车通行路权或规范非机动车通行路线的标线。一般用于引导非机动车行驶的通行路线上及交叉口非机动车过街的通行路线上。4基本规定4.1设置原则4.1.1交通标线应符合道路功能定位要求,充分体现道路设计总体意图。4.1.2交通标线的设置应有利于道路交通的安全、有序、畅通,与交通组织相匹配。4.1.3交通标线可单独使用,与交通设施配合使用时,应相互协调,相互补充。交通标线应与周边其他交通设施表达的信息相匹配,传递的信息不得相互矛盾。4.1.4交通标线应遵循适当设置的原则,不应出现传递信息过量或不足的情况。4.1.5应保证交通标线在使用期间的可视性,及时对交通标线进行维护。4.1.6交通标线位于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接缝处,可偏向接缝的一侧,偏移宽度不宜大于所施划标线的4.1.7各级城市道路应设置反光交通标线。4.2标线种类4.2.1交通标线按设置位置可分为以下两类:a)交叉口标线:交叉口标线包括交叉口出入部分的标线和交叉口内部标线。交叉口出入部分的标线包括导向车道线、车行道导向箭头以及为开辟左右转专用道设置的标线等;交叉口内部标线包括停止线、停车让行线、减速让行线、人行横道线、左弯待转区线、路口导向线、导流线、中心圈等;b)路段标线:设置在交叉口范围以外的标线。包括车行道分界线、车行道边缘线、道路出入口标线、减速丘标线、路面文字图形标记等。4.2.2交通标线按功能可分为以下三类:a)指示标线:指示车行道、行车方向、路面边缘、人行道、停车位、停靠站及减速丘等的标线;b)禁止标线:告示道路交通的遵行、禁止、限制等特殊规定的标线;c)警告标线:促使道路使用者了解道路上的特殊情况,提高警觉,准备应变防范措施的标线。4.2.3道路交通标线按设置方式可分为三类:a)纵向标线:沿道路行车方向设置的标线;b)横向标线:与道路行车方向交叉设置的标线;c)其他标线:字符标记或其他形式标线。4.2.4道路交通标线按形态分可分为五类:a)线条:施划于路面、缘石或立面上的实线或虚线;b)字符:施划于路面上的文字、数字及各种图形、符号;c)突起路标:安装于路面上用于标示车道分界、边缘、分合流、弯道、危险路段、路宽变化、路面障碍物位置等的反光体或不反光体;d)轮廓标:安装于道路两侧,用以指示道路边界轮廓、道路的前进方向的反光柱(或反光片);e)弹性交通柱:安装于道路中,用以分隔交通流或提醒驾驶员注意的具有逆反射性能的弹性圆柱形物体。4.3标线颜色34.3.1非机动车引导线应采用白绿相间标线。4.3.2其他标线颜色应符合GB5768的规定。4.4材料要求4.4.1标线应具有良好的视认性,颜色均匀、边缘整齐、线型规则、线条流畅。涂层厚度应均匀,无明显起泡、皱纹、斑点、开裂、发粘、脱落、泛花等缺陷。4.4.2设置于路面的道路交通标线应使用抗滑材料,标线表面的抗滑性能一般不应低于所在路段路面的抗滑性能。4.4.3城市道路交通标线应采用反光标线,标线涂料宜采用反光型双组份涂料或热熔涂料,预混玻璃珠应均匀,标线涂料的技术标准应符合JT/T280的规定。5车道宽度5.1一般规定5.1.1在保障交通安全、改善交通秩序的前提下,合理确定车道宽度,提高交通运行效率,高效利用道路土地资源。5.1.2车道宽度需结合交通流量、道路等级、设计车速、交叉口设计、道路交通组织等综合确定。5.2路段车道宽度5.2.1以通行中、小型客运车辆为主的道路或改扩建时用地严重受限的道路,机动车车道宽度可采用表1机动车车道宽度设计速度km/h)车道宽度(m)5.2.2公交专用车道的车道宽度应符合DB12/T1032的规定。5.2.3非机动车车道宽度应符合表2的规定。表2非机动车车道宽度自行车非机动车车道宽度(m)5.2.4与机动车道合并设置的单向非机动车道,车道数单向不应小于2条,车道宽度不应非机动车道单向行驶的有效通行宽度不应小于1.5m,双向行驶的有效通行宽度不应小于3.0m。5.2.5当道路的某通行方向车道数为两车道,且最外侧车道无法分隔出独立的非机动车道时,最外侧车道可采用非机动车优先的交通组织方式。非机动车优先的交通组织方式是非机动车通行路权优先于机动车通行路权。采用非机动车优先的交通组织方式时,车道宽度不应小于4.0m。5.2.6人行道有效通行宽度不应小于1.5m。5.2.7车道宽度与标线的位置关系参见附录A。5.3交叉口车道宽度5.3.1出口车道数应不少于各方向进口车道同一信号相位流入的最大进口车道数。5.3.2平面交叉口一条进口车道的宽度不宜小于3.0m,当改建交叉口用地受到限制时,一条进口车道4的最小宽度可取2.8m。5.3.3平面交叉口一条出口车道的宽度不应小于下游路段车道宽度。在条件受限时,一条出口车道宽度不应小于3.0m。5.3.4交叉口设置公交专用车道时,交叉口公交专用车道宽度应符合DB12/T1032的规定。5.3.5导流岛间导流车道宽度和环岛内车行道宽度应按设计速度及转弯半径大小设计加宽。5.3.6交叉口内非机动车单向通行空间宽度不宜小于3.0m,双向通行空间宽度不宜小于5.0m。6路段交通标线6.1可跨越对向车行道分界线6.1.1用于分隔对向行驶的交通流,凡路面宽度可划2条及以上机动车道双向行驶的道路,在允许车辆越线超车或转弯时,应施划可跨越对向车行道分界线。6.1.2可跨越对向车行道分界线应为单黄虚线,线段及间隔长分别为400cm和600cm。一般线宽为15cm,=图1可跨越对向车行道分界线6.2可跨越同向车行道分界线6.2.1用于分隔同向行驶有2条及以上车行道的交通流,在允许车辆变换车道或短时跨越车行道分界线行驶的路段,应施划可跨越同向车行道分界线。可跨越同向车行道分界线设置在同向行驶的车行道分界上,见图2。6.2.2可跨越同向车行道分界线应为白色虚线,设计速度大于或等于60km/h时,线段及间隔长分别为600cm和900cm;设计速度小于60km/h时,线段及间隔长分别为200cm和400cm。一般线宽为15cm,见图2可跨越同向车行道分界线一=图3可跨越同向车行道分界线二56.3禁止跨越对向车行道分界线6.3.1禁止跨越对向车行道分界线用于分隔对向行驶的交通流,包括单黄实线、双黄实线和黄色虚实线三种。6.3.2对双向大于等于4车道的城市道路,没有设置中央分隔带时,除交叉路口、允许车辆左转弯或掉头的路段外,均应连续设置双黄实线,见图4。图4禁止跨越对向车行道分界线一6.3.3黄色虚实线作为禁止跨越对向车道分界线时,实线一侧禁止车辆越线行驶,虚线一侧准许车辆暂时越线,见图5。下列情况应设置黄色虚实线:a)双向2车道道路,单侧视距受限的平竖曲线路段、有其他危险需实行单侧禁止超车的路段、交通管理仅允许单向车辆超车或左转弯的路段;b)双向3车道道路,允许单车道方向一侧跨越超车或左转弯的路段;c)已设置双实黄线的路段或交叉口处,允许单侧车辆左转或掉头的位置。图5禁止跨越对向车行道分界线二6.3.4对双向2~3车道的城市道路,下列情况应设置单黄实线,见图6:a)视距受限的平竖曲线路段,两个方向超车视距均不满足要求的路段;b)人行横道线、铁路道口或其他相交道路前一定范围内;c)学校附近、大型桥梁及大型隧道路段。图6禁止跨越对向车行道分界线三6.3.5禁止跨越对向车行道分界线的颜色应为黄色,线宽为15cm。黄色虚实线中虚线线段及间隔长应分别为400cm和600cm。6.3.6双黄实线和黄色虚实线,标线线间距宜为10cm~30cm。当双黄实线间距大于50cm时,应用黄色斜线或分隔栏杆填充两条黄实线间的部分。当采用黄色斜线填充时,黄色斜线填充线线宽应为45cm,间隔应为100cm,倾斜角度应为45°,斜线方向应为顺两侧行车方向,见图7;当采用分隔栏杆填充时,可不再施划黄色斜线填充线,双黄实线间距结合分隔栏杆宽度确定,中央分隔栏杆底座边缘至双黄实线6内侧边缘距离不应小于10cm,见图8。图7禁止跨越对向车行道分界线示例一图8禁止跨越对向车行道分界线示例二6.4禁止跨越同向车行道分界线6.4.1禁止跨越同向车行道分界线用于分隔同向交通流,包括白色实线和白色虚实线两种。6.4.2白色实线作为禁止跨越同向车道分界线时,禁止车辆跨越车行道分界线进行变换车道或越线行驶,下列情况应设置白色实线:a)经常出现强侧向风的大型桥梁路段、宽度窄于路基的长大隧道路段;b)爬坡车道、车行道宽度渐变段、视距不良弯道、急弯陡坡段、接近人行横道线的路段、交叉口进口道。6.4.3白色虚实线作为禁止跨越同向车道分界线时,实线一侧禁止车辆越线行驶,虚线一侧准许车辆变换车道或暂时越线行驶。6.4.4禁止跨越同向车行道分界线颜色应为白色,一般线宽为15cm。设计速度大于或等于60km/h时,白色虚实线中虚线的线段及间隔长分别为600cm和900cm;设计速度小于60km/h时,白色虚实线中虚线的线段及间隔长分别为200cm和400cm。白色虚实线的两标线间距为15cm~20cm,见图9。7图9禁止跨越同向车行道分界线6.5车行道边缘线6.5.1车行道边缘线用以指示机动车道的边缘或用以划分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的分界。车行道边缘线包括为白色实线、白色虚线、白色虚实线、黄色实线四种。6.5.2车行道边缘白色实线用于指示禁止车辆跨越的车行道边缘或机非分界。双向四车道及以上道路除出入口、交叉口及允许路边停车的特殊路段外,所有车行道边缘上应设置车行道边缘白色实线。6.5.3双向三车道及以下道路可不设置车行道边缘白色实线,但下列情况应在车行道边缘施划白色实a)道路的窄桥及其上下游路段;b)采用道路设计极限指标的曲线段及其上下游路段;c)交通流发生合流或分流的路段;d)路面宽度发生变化的路段;e)路侧障碍物距车行道较近的路段;f)经常出现大雾等影响安全行车天气的路段;6.5.4在出入口、交叉口、允许路边停车路段等允许机动车跨越边缘线的地方,可设置车行道边缘线白色虚线。城市道路相邻出入口间距小于等于100m时,车行道边缘虚线可连续设置,见图10。图10车行道边缘线86.5.5车行道边缘线白色虚实线表示虚线侧允许车辆跨线行驶,实线侧不允许车辆跨线行驶。公交车站临近路段、允许路边停车路段,可设置车行道边缘白色虚实线。跨线行驶的车辆,应避让其他正常行驶的车辆、非机动车和行人,见图11。图11车行道边缘白色虚实线6.5.6车行道边缘白色实线、白色虚线的一般线宽为15cm,车行道边缘白色实线可采用振动标线的形式。车行道边缘白色虚线的虚线线段及间隔长分别为200cm和400cm,虚实线的实线和虚线间横向距离6.5.7在交叉口的进口道,车行道边缘线宜和停止线连接,在交叉口的出口道,车行道边缘线宜和同向车道分界线设置起点保持一致。6.6潮汐车道线6.6.1根据管理需要以及车流量潮汐变化特点,在符合以下条件的路段,可利用道路中间的1条或多条车道设置潮汐车道:a)机动车车道数双向为3车道及以上,流量较大的主干路的双向车道数不少于5条;b)主要方向与对向交通出现时段性的流量显著性变化,流向比不小于1.5;c)设置潮汐车道后,对向的道路通行能力能够满足交通需求。6.6.2潮汐车道线为黄色双虚线,线宽为15cm,两条虚线间横向距离10cm~15cm,线段长度以及间隔长度应与同一路段的车行道分界线一致。6.6.3潮汐车道线在交叉口出入端应设置停止线,应采用白色虚实线,长度应为潮汐车道的宽度,线宽均应为15cm,线间距宜为10cm~15cm,虚线的线段及间隔长度均应为0.5m,虚线应设置在交叉口中心一侧,见图12。9名图12潮汐车道线6.6.4潮汐车道应保持某一方向通行的时间不少于30min。在进行方向切换时,转换过渡时间应保证能够清空潮汐车道内所有的行驶车辆。6.6.5潮汐车道线应配合设置车道信号灯或可变的车道行驶方向标志、注意潮汐车道标志等。潮汐车道线可配合设置相应的物理隔离设施。6.7公交专用车道线6.7.1除公交车外,其他类型车辆及行人不允许进入该车道,应设置公交专用车道线。6.7.2公交专用车道线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a)交叉口设置公交专用进口车道时,公交专用车道线施划至停止线,此时导向车道线为黄色实线。交叉口不设置公交专用进口车道时,公交专用车道线终点距离导向车道线不小于30m,并用车道分界线与导向车道线平滑连接,见图13(a);b)交叉口设置公交专用出口车道时,公交专用车道线从交叉口出口道起点开始施划,并在起点施划直行导向箭头、标写地面文字。交叉口不设置公交专用出口车道时,公交专用车道线起点距离交叉口出口道起点不小于30m,并在交叉口出口道起点施划向左合流导向箭头,在公交专用车道起点标写地面文字,见图13(b);c)公交专用车道线设置于道路最右侧车道,且右侧为分隔带时,设置公交专用车道线,分隔带侧可不设置车行道边缘线。当公交专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临近设置,且无机非分隔带时,应配合设置机非分界线;d)公交专用车道线应由黄色虚线和白色文字组成。黄色虚线的线段长应为400cm,间隔应为400cm,线宽应为20cm或25cm;白色文字应为“公交专用”。分时专用车道,可在文字下加标专用时间,汉字及数字字高、高宽比例、排列方式应按本文件第6.17节的规定。公交专用车道线每经过一个交叉口应重复设置,路段距离较长可在中间适当位置重复设置。→图13公交专用车道线6.7.3公交专用车道线应与公交专用车道标志配合设置。6.8小型车专用车道线6.8.1除小型车外,其他类型车辆及行人不允许进入该车道,应设置小型车专用车道线。6.8.2小型车专用车道线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a)在车道宽度较小或小型车流量较大的路段,可设置小型车专用车道线;b)小型车专用车道线应在车行道内施划“小型车”的白色文字,汉字及数字字高、高宽比例、排列方式应按本文件第6.17节的规定,见图14。小小长小小长图14小型车和大型车专用车道线6.9大型车专用车道线6.9.1对规定大型车需在该车道内行驶时,应设置大型车专用车道线。6.9.2大型车专用车道线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a)在大型车流量较大的路段,可设置大型专用车道线;b)大型车专用车道线应在车行道内施划“大型车”的白色文字,汉字及数字字高、高宽比例、排列方式应按本文件第6.17节的规定,见图14。6.10多乘员车辆专用车道线6.10.1对仅允许多个乘车人的多乘员车辆行驶,未载乘客或乘员数未达规定的车辆不允许入内行驶时,应设置多乘员车辆专用车道线。6.10.2多乘员车辆专用车道线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a)对单向车道数在3条及以上,道路交通流量大较易发生拥堵,可设置多乘员专用车道线。b)多乘员车辆专用车道线应由白色虚线和白色文字组成:白色虚线的线段长应为400cm,间隔应为400cm,线宽应为20cm或25cm,白色文字应为多乘员专用。可根据高峰时间设置分时多乘员车辆专用车道线,分时专用车道可在文字下加标专用时间。汉字及数字字高、高宽比例排列方式应按本文件第6.17节的规定。6.10.3多乘员车辆专用车道线应与多乘员车辆专用车道标志配合设置。6.11非机动车道线6.11.1对专供非机动车行驶,除特殊地点外,机动车不允许进入该车道,应设置非机动车道线。6.11.2非机动车道线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a)非机动车道与人行道无明显分隔的人非共板道路,宜设置非机动车道线;b)非机动车道线可仅在非机动车行道内施划非机动车道路面标记,还可同时在非机动车行道内施划“非机动车”的白色文字;汉字及数字字高、字宽及排列方式应按本文件第6.17节的规定,非机动车路面标记应按本文件第6.18节的规定,见图15。图15非机动车道线6.12道路出入口标线6.12.1道路出入口标线包括出入口纵向标线和三角地带标线两部分。三角地带标线应为白色实线,由外围线和内部填充线组成,外围线和内部填充线夹角为45°,外围线线宽为20cm,内部填充线为V形线,线间距应为100cm,线宽应为45cm,V形线的顶端迎向车流上游。纵向标线由白色实线及虚线组成,线宽为45cm,连接三角地带的实线长度应大于等于200cm,虚线的线段及间隔长度应为300cm。6.12.2根据实际情况配合使用导向箭头、出口道路名称指示文字标记、减速让行线或停车让行线。出入口标线设置示例见图16,立交出入口标线设置示例见图17。鸡鸡→二二二三二二二《三二l图16道路出入口标线图17立交出入口标线6.13路面(车行道)宽度渐变段标线6.13.1路面宽度变化或车道数变化的路段,应设置路面(车行道)宽度渐变段标线。并应与窄路标志、窄桥标志、车道数变少等标志配合使用。6.13.2无隔离设施分隔对向交通流时,路面(车行道)宽度渐变段标线应由对向车道分界线和车行道边缘线组成;有隔离设施分隔对向交通流时,路面(车行道)宽度渐变段标线应由内侧和外侧车行道边缘线组成。6.13.3路面(车行道)宽度渐变段标线沿道路纵向布置,长度包括停车视距M、渐变段长度L、路宽缩减终点标线延长距离D。M取值按表3规定,L最小取值按表4规定,设计速度不小于60km/h的道DLDDLDL图18路面(车行道)宽度渐变段标线表3视距要求度M设计速度V(km/h)停车视距M(m)设计速度V(km/h)停车视距M(m)表4渐变段长度L最小值设计速度V(km/h)渐变段长度最小值(m)设计速度V(km/h)渐变段长度最小值(m)6.13.4路面(车行道)宽度渐变段标线可采用平行粗实线填充,线宽为45cm,线间距应为100cm,倾斜角度为45°,方向应顺两侧行车方向。标线颜色及线宽与路段一致。6.14接近障碍物标线6.14.1用以指示路面有固定障碍物、警告车辆驾驶者谨慎行车、引导交通流避开障碍物的区域,应设置接近障碍物标线。6.14.2下列情况下,应设置接近障碍物标线:a)对向或同向车道分界线处有桥墩、安全岛、分隔带端头、渠化岛、标志基座、灯座及其他可能对行车安全构成威胁的障碍物前;b)收费岛迎车流方向前。6.14.3路段接近障碍物标线应沿道路纵向布置;其长度应由渐变段长度(L)、路宽缩减终点标线延长距离(D)组成,L、D的取值按本文件第6.13.3条的规定。标线偏移总宽度(W)由障碍物宽度和标线距离实体障碍物距离组成,标线距离实体障碍物应为30cm~60cm,见图19。图19接近车行道中障碍物标线设置示例6.14.4接近障碍物标线应由外围线和填充线组成;颜色应根据障碍物所在位置,与对向车道分界线或同向车道分界线的颜色一致,应分别采用黄色或白色实线;外围线宽度宜与相接的对向车行道分界线或同向车行道分界线相同,宜直接连接;对向车道分界线的填充线应为倾斜平行粗实线,同向车道分界线的填充线应为V形线,线宽应为45cm,间隔应为100cm,倾斜度应为45°,方向应顺两侧行车方向。6.15停靠站标线6.15.1停靠站标线包括港湾式停靠站标线和路边式停靠站标线两种。6.15.2港湾式停靠站标线由渐变段白色虚线、站台段外边缘白色实线或白色填充线组成。所有线宽应均为45cm,白色虚线的线段与间隔长应均为100cm。站台段车道过宽时,超过部分应采用白色填充线,白色填充线和白色实线的角度应为45°。港湾式停靠站设置在非机动车道外侧时,应在停靠站上游非机动车道内设置注意前方路面状况标记,见图20。图20机动车港湾式停靠站标线设置示例6.15.3路边式停靠站应在上游位置设置注意前方路面状况标记。当设置于机动车道外侧时,应由进出停靠站的白色虚线、站台段的白色实线两部分组成。线宽应均为45cm,白色虚线的线段与间隔长应均为100cm。当设置于非机动车道外侧时,应沿机动车道边缘线,在停靠站上下游设置白色虚实线,虚实线的虚线线宽15cm,线段与间隔长应均为100cm,停靠站上游的虚线位于实线左侧,停靠站下游的虚线位于实线右侧,见图21。图21机动车路边式停靠站标线设置示例6.15.4当停靠站专用于公交车、消防车、校车等特定车辆停靠时,应在停靠站中间路面标注停靠车辆的类型文字并以黄色实折线填充停靠站正常段其它区域,指示除特定车辆外其它车辆不得在此区域停留。折线线宽应为20cm,夹角的角度应为60°,见图22。珍珍图22车种专用港湾式停靠站标线设置示例6.16停车位标线6.16.1在停车场或不影响正常交通运营及其他设施正常使用的路侧空地、车行道边缘或道路中适当位置可设置机动车停车位标线。6.16.2停车位设置后应保证道路沿线出入口的安全停车视距。6.16.3机动车停车位标线可布置为车辆平行于通道方向停放的平行式、车辆与通道方向成30°~60°角停放的倾斜式、车辆垂直于通道方向停放的垂直式。6.16.4城市道路路内设置停车位后,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剩余宽度应符合本文件第5章。6.16.5城市道路路内设置停车位标线时,停车位标线内应布置附加箭头,箭头朝向应为停车时车头方向。当根据管理需求对停车位进行编号时,停车位编号宜设置在停车位内部,同时不影响对停车位内附加箭头的视认,停车位编号的构成及外形尺寸等根据管理需求确定。6.16.6平行式停车位与相邻的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之间应设置0.5m~1m的安全开门区,见图23。图23机动车停车位标线设置示例6.16.7停车位标线按两种车型规定尺寸,大中型车辆宜采用长1560cm、宽325cm车位尺寸;小型车辆宜采用长600cm、宽250cm车位尺寸,在条件受限时,宽度可适当降低,但不应低于200cm,城市道路路内设置平行式停车位时,宽度应采用200cm。停车位标线宽度为10cm。6.16.8在停车场或不影响正常交通运营及其他设施正常使用的路侧空地、人行道或道路中适当位置,可设置非机动车停车位标线。非机动车停车位设置应避开无障碍设施,且不应占压侧缘石。非机动车停车位标线宜由标示停车区域边缘的边线和划于停车位内的非机动车路面标记组成。已设置非机动车停车标志的,可不施划非机动车路面标记。非机动车停车位标线宽度应为10cm,每个停车区段长度不宜大于20m,宽度宜为1.8m~2.0m,见图24。图24非机动车停车位标线设置示例6.17路面文字标记6.17.1当利用路面文字信息指定车行道的前进方向、提示出入口信息、限制车道行驶车辆类型、限制车道行驶速度、逆光路段和大车干扰等导致对交通标志视认有困难时,应设置路面文字标记。6.17.2路面文字标记的高度、宽度、间隔应符合表5的规定。表5路面文字标记规格设计速度字高(cm)字宽(cm)净间距(cm)(纵向)(横向)(横向)86.17.3路面文字标记排列方向应符合下列规定:a)设计速度大于60km/h时,沿车辆行驶方向应由近及远纵向排列;b)设计速度小于等于60km/h时,沿车辆行驶方向应由远及近纵向排列;c)数字标记应沿车辆行驶方向从左至右横向排列。6.17.4路面限速标记应设置于限制车辆最高行驶速度或最低行驶速度车道起点和其他适当位置。最高限速值数字的颜色应采用黄色,可单独使用,最低限速值数字的颜色应采用白色,并与最高限速值数字同时使用,见图25。阜|阜|沽沽图25路面文字标记6.17.5在易发生事故的地点,可将最高限速的标志版面图形施划于路面作为路面限速提示标记,长短轴之比应为2.5:1的椭圆,长轴与行车方向应平行。该标记应为反光标记且应与限制速度标志配合使用,并应采用抗滑标线材料。6.17.6指路信息、限制车道行驶车辆类型、提示出、入口信息的路面文字标记可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于车行道内,颜色为白色,设置次数不宜小于3次。指路信息和提示出、入口信息宜与导向箭头组合使用。6.18路面图形标记6.18.1当需利用路面图形标记传递某种特定的交通信息,应设置路面图形标记。6.18.2设置于车道或停车位内的路面图形标记宽度应为车道或停车位宽度的一半,应四舍五入取10cm的整数倍,且最小宽度不应低于1m。6.18.3当非机动车道宽度大于或等于1.5m时,非机动车道路面标记应设置于非机动车道起点、交叉口进口道、出口道或路段适当位置,路段较长或路侧有出入口时,应在非机动车道内每隔200m左右或在出入口前后重复设置。6.18.4残疾人专用停车位路面标记应设置于残疾人专用停车位内。6.18.5注意前方路面状况标记应为白色实折线,线宽应为20cm,顶角应为60°,设置高度和设置范围根据实际需要确定,见图26。--三--一图26路面图形标记6.18.6当采用非机动车优先的交通组织方式时,应在非机动车优先通行的车道起点、交叉口进口道、出口道、路段出入口或适当位置设置非机动车优先路面标记,并配合设置非机动车优先通行标志。路段较长时可每隔200m左右重复设置。见图27。的袭非机动车优先通行入丰收评非图27路面图形标记6.19减速标线6.19.1车行道减速标线设置于弯路、坡路,隧道洞口前、长下坡路段及其他需要减速的路段前或路段中的机动车行车道内,分为车行道横向减速标线和车行道纵向减速标线。6.19.2当设计速度小于60km/h时,宜采用车行道横向减速标线;当设计速度大于或等于60km/h,且大型车混入率较低时,宜采用车行道纵向减速标线。6.19.3车行道横向减速标线应由一组垂直于车行道的白色标线组成,线宽应为45cm,虚线的纵向间距为45cm,虚线的线段长为100cm,间隔长3cm~5cm。第一道设置于限制速度路段的起点,其余车行道横向减速标线应由第一道横向减速标线向上游排布,设置间隔及标线条数应符合表6的规定。根据设计速度的不同,减速标线设置道数宜为3道~9道,并应符合表7的规定,见图28。图28横向减速标线设置示例表6车行道横向减速标线的设置间隔间隔(m)2222233表7车行道横向减速标线的设置道数设计速度(km/h)设置道数(次)975436.19.4车行道纵向减速标线应由一组平行于车行道分界线的菱形块虚线组成。菱形块倾斜度应为45°,方向应顺行车方向。菱形块虚线线宽应为30cm,线段与间隔长应均为100cm,与车行道分界线间距应为5cm。在车行道纵向减速标线的起始位置,应设置30m的渐变段,菱形块虚线宽度应由10cm变宽为30cm,见图29。图29纵向减速标线设置示例6.19.5车行道减速标线可采用振动标线,宜与限速标志配合使用。7交叉口交通标线7.1一般规定7.1.1交叉口交通标线的设置以保障交叉口交通安全、有序、高效为目标,应符合交叉口交通组织、道路交通条件以及交通管理需要,并应合理指示、导向、警示或告知驾驶员在交叉口需遵循的交通管理规定。7.1.2交叉口范围内应积极开辟左右转弯专用车道,开辟车道所采取措施的优先级符合表8要求。表8开辟左右转弯车道采取的措施1路口加宽、适当缩减路口车道宽度23457.2.1交叉口范围较大且左转车辆较多,设有左转专用道和左转独立信号相位的信号灯控制交叉口,宜设置左弯待转区线。7.2.2交叉口范围较大且直行车道及车辆较多,设有直行独立信号相位的信号灯控制交叉口,宜设置直行待行区线,直行待行区应与可变电子信息牌配合使用,见图30。图30直行待行区线设置示例7.2.3待转(行)区线应由白色虚线、停止线和导向箭头三部分组成;白色虚线线宽应为15cm,线段及间隔长度均应为0.5m;停止线线宽宜为20cm或30cm;导向箭头长应为3m,宜在待转(行)区起始位置及停止线前各施划一组;待转(行)区较长时可重复设置,较短时可仅设置一组,见图31。巨中待中图31左弯待转区线设置示例7.2.4待转(行)区内可同时施划箭头和文字,颜色均应为白色,文字字高应为150cm,字宽应为100cm,间距应为50cm,文字应在待转(行)区内居中布置。7.2.5待转(行)区应设置于专用车道前端,伸入交叉口,在有条件的地点,可设置多条待行车道,但不得超过对应出口道车道数,见图32。但不得超过对应出口道车道数,见图32。接图32多条待转车道设置示意图7.2.6待转区线的设置及待转区线所引导的车流轨迹不得相互交叉。左弯待转区线与对向直行车流轨迹应保持1m以上安全距离,见图33。图33待转区域安全距离示意图7.3路口导向线7.3.1平面交叉口相交角小于70°或左转车辆寻找出口车道困难时,应设置左转导向线。7.3.2直行车道进口道和出口车道错位,渐变率大于设计速度规定的交叉口渐变率,宜设置直行导向7.3.3右转转动角度较大或右转车辆易与非机动车、路缘石发生冲突,宜设置右转导向线。7.3.4路口导向线应采用虚线,线宽应为15cm,线段及间隔长度均应为2m。连接对向车行道分界线应采用黄色虚线,连接同向车行道分界线或机非分界线的应采用白色虚线。人行横道内的部分不需设置,击图34路口导向线示意图7.3.5路口导向线可仅设置一条导向线布置于导向车道行驶方向的一侧,车道方向识别特别困难情况下或相邻两条车道同时设置导向线时,宜设置两条导向线布置于导向车道两侧;当有多条导向车道时,可设置多条导向线。7.3.6交叉口范围内,两条相对方向的左转导向线不应交叉,应保证1m以上的安全距离;当非机动车与机动车一起左转时,应保证3.5m以上的安全距离,见图35。图35左转导向线安全距离示意图7.4.1需要禁止以任何原因停车的区域,应设置网状线;大型商业中心、停车场、重要单位在干路的出入口及其他临时停车易造成堵塞的交叉口,宜设置网状线。7.4.2网状线应由外围线和内部网格填充线组成,应采用黄色实线,外围线宽应为20cm,内部网格填充线与外边框夹角应为45°,线宽应为10cm,网格间隔应为100cm~500cm,见图36。图36网状线示意图7.4.3对交通量较小的交叉口或其他出入口处,可设置简化网状线。简化网状线线宽应均为40cm或45cm,最大边长不应大于12m,见图37。图37网状线示意图7.4.4网状线可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在一条或多条车道中,非机动车道内可不施划网状线。7.5非机动车前置停止线信号控制交叉口,非机动车车道上非机动车停止线的位置宜比机动车停止线的位置提前,提前后,非机动车停止线距离人行横道线不小于1m,见图38。图38非机动车停止线提前示意图7.6非机动车引导线7.6.1非机动车引导线采用白绿相间的实线,白色部分线段长为100cm,绿色部分线段长为100cm,线宽应为15cm。7.6.2当非机动车流量较大且路径不明确易与机动车产生干扰时,应设置非机动车引导线,并施画非机动车路面标记,见图39。图39非机动车道路口导向线示意图7.6.3当道路交叉口机动车流线较多或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非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冲突严重时,非机动车应采用二次过街的交通组织,见图40。插插图40非机动车二次过街交通组织示意图7.7人行横道线7.7.1道路交叉口无过街人行天桥或地道等其他过街设施时,应设置人行横道线;路侧有出入口时,应设置沿道路方向的人行横道线,保证人行系统连续。7.7.2路段中设置人行过街通道时应配合设置人行横道线,设置人行过街通道应综合考虑以下因素:a)次干路及支路上大型公共建筑、卖场超市、学校、幼儿园、医院、养老院、地铁站出口等行人横过道路较为集中的路段应设置人行过街通道;b)路侧有出入口或人流集中区域,高峰小时横穿道路人流量大、集中的位置应设置人行过街通c)按照道路等级、交叉口间距及所处城市区位对人行横道有设置要求,需设置人行过街设施;d)立体过街设施前后100m范围内,不宜设置人行过街通道,并应配合交通标志指引过街设施和距离;e)主干路、次干路上公交站台前后30m范围内,不宜设置人行过街通道;f)100m范围内不宜设置两处人行过街通道;g)在视距受限路段、急弯、陡坡等危险路段和车行道宽度渐变的视距不良路段,不应设置人行过街通道;h)当特殊条件需设置人行过街通道时,必须配合设置人行横道线和人行横道警告标志。7.7.3人行横道线应采用一组白色平行粗实线,线宽宜为40cm,线间隔宜为60cm。人行横道线表面应做防滑处理,增强摩擦力,见图41。图41人行横道线设置示意图7.7.4人行道横线宽度应根据行人过街流量确定,不应小于3m,应以1m为单位增减。学校、幼儿园、医院、养老院门前的人行横道线不宜小于5m;顺延主干路的人行横道线宽度不宜小于5m、顺延次干路的人行横道线宽度不宜小于4m、顺延支路的人行横道线宽度不宜小于3m。7.7.5人行横道线宜与道路中心线垂直。特殊情况下,其与中心线夹角不宜小于60°(或大于120°),其条纹应与道路中心线平行。根据几个方向人行横道的连续性,与路侧人行道上的无障碍坡道出口相对,两端应避开电线杆、灯杆、广告牌、树木、草坪灯、人行护栏等影响行人正常行走的设施,见图42。d图42斜交人行横道线设置示意图7.7.6行人过街流量较大的区域,应在起点行进方向右侧人行横道线设置150°折角,可重复设置三条,用于引导行人靠右侧通行,见图43。图43行人过街引导示意图7.7.7行人过街交通量特别大的路口及路段,可并列设置两道人行横道线,使斑马线虚实段相互交错,并在人行横道线的端头分别设置方向箭头指示行人靠右分道过街,箭头总长应为100cm,三角部分长应为60cm,宽应为45cm,直线部分长应为40cm,宽应为15cm,见图44。图44并列人行横道线示意图7.7.8在商业区、旅游区等人流密集区可设置彩色人行横道标线、3D人行横道标线,人行横道线线宽、线间隔应满足7.7.3的要求。7.7.9当无信号控制的路段设置人行横道时,应在人行横道线前配合设置停止线和人行横道预告标识,并应配合设置人行横道标志,也可增设注意行人标志;人行横道预告标识应为白色菱形图案,纵向长度应为3m,横向长度应为1.5m,线宽应为20cm,见图45。白色菱形图案应在人行横道线前30m~50m设置第一组,间隔10m~20m重复设置一组。图45菱形预告标线示意图7.7.10路面宽度大于30m或人行横道长度超过16m时(不包括非机动车道),应在分隔带或对向车行道分界线处的人行横道上设置安全岛。安全岛长度不应小于人行横道线宽度,安全岛的宽度不宜小于2m,困难情况不应小于1.5m;安全岛宜增设弹性交通柱等安全防护设施。7.8.1停止线应为白色实线,线宽宜为30cm。7.8.2停止线的设置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a)应设置在有利于驾驶者观察路况的位置;b)当设有人行横道时,停止线应距人行横道线1m~3m,单向两条及以上车道的道路,停止线距人行横道线宜采用3m,见图46;c)当无人行横道时,停止线宜设在距横向道路路缘延长线后3m~10m处。图46停止线设置示意图7.8.3对双向行驶的交叉口,停止线应与对向车行道分界线连接;对单向行驶的交叉口,停止线应横跨整个路面;对仅机动车单向行驶的交叉口,停止线应横跨整个行车道。停止线宜与车行道中心线垂直。畸形路口的停止线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成斜形或阶梯形。当停止线对横向道路左转弯机动车正常通行有影响时,可适当后移或部分车道的停止线适当后移,后移距离宜为1m~3m,见图47。图47斜形/阶梯形停止线示意图7.8.4主干路及人流量大的交叉口停止线前应设置“车让人”路面标记文字。文字高度宜为180cm、宽度宜为80cm,净间距宜为20cm,颜色为黄色,见图48。图48“车让人”设置示意图7.9让行线7.9.1对车辆在此处停车让干道车辆先行时,应设置停车让行线。对车辆在此处减速确认安全后通行时,应设置减速让行线。7.9.2停车让行线应由两条平行白色实线和一个白色“停”字组成,白色实线宽度应为20cm,间距应为20cm,“停”字宽应为100cm,高应为250cm,距离白色实线应为2m~2.5m,见图49所示。?函?停7.9.3减速让行线应由两条平行的白色虚线和一个白色倒三角形组成,虚线线段及间隔长应分别为60cm和20cm,线宽应为20cm,线间距应为20cm;倒三角形底宽应为120cm,高应为300cm,距离白色虚线应为2m~2.5m。底线宽应为40cm或45cm,腰线宽7.9.4让行线的设置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a)应设置在有利于驾驶者观察路况的位置;b)当设有人行横道时,让行线应距人行横道线lm~3m;c)当无人行横道时,让行线宜设在距横向道路路缘延长线后3m~10m处;d)环形交叉口处的减速让行线宜设在距环岛2m处,并宜垂直于行车道。7.9.5对双向行驶的交叉口,让行线的长度应与对向车行道分界线连接;对单向行驶的交叉口,让行7.9.6需要控制右转大型号牌机动车时,应在机动车右转进口道路侧设置停车让行标线和标志。见图图52停车让行标志标线示意图7.9.7设置有信号灯的交叉口不设让行标志和标线,但交叉口信号灯非24h控制时,应同时设置让行标志和标线;让行交叉口改为信号控制交叉口后,应及时清除让行标志和标线。7.9.8停车让行线应与停车让行标志配合使用,减速让行线应与减速让行标志配合使用,未铺装路、7.10导向车道线7.10.1导向车道设置应根据路口流量流向情况综合考虑,实行与进出口车道7.10.3导向车道线应为白色实线,线宽应为15cm。导向车道线设置时应在导向车道内配合设置两组导向箭头。7.10.4导向车道线的长度应根据交叉口车辆排队长度、几何线形、交叉口间距、交通管理措施等因素确定,主干路不宜低于50m、次干路不宜低于40m、支路不宜低于30m,见图53。图53主干路导向车道线长度示意图7.11可变导向车道线7.11.1当部分进口车道的行驶方向随需要可变时,应设置可变导向车道线。7.11.2可变导向车道线应沿导向车道两侧的白色实线内侧各施划一组朝向停止线的白色短直线,白色短直线线间距应为1m,线宽应为15cm,和导向车道的白色实线夹角应为45°,垂直于导向车道线方向的长度应为30cm,可变导向车道线长度应不小于其他导向车道线的设置长度。可变导向车道内不应设置导向箭头,见图54。置导向箭头,见图54。菜L<卫*路:南路圆可变车道图54可变车道标志标线设置示意图7.11.3可变导向车道线应配合设置可变的车道行驶方向标志,告知可变车道行驶方向,告知信息宜与动态信息联动,无动态信息时,应与静态标志配合使用。7.12导向箭头7.12.1交叉口导向车道应设置导向箭头,如车行道允许左转、直行、右转各转向宜设置三方向导向箭头。7.12.2交叉口间距较短的出口道或交叉口出口道为单向行驶的出口道宜设置导向箭头。7.12.3导向箭头的颜色应采用白色。导向箭头的大小及重复设置次数应满足表9的规定。表9导向箭头的大小及设置次数设计速度(km/h)一导向箭头长(m)96217.12.4交叉口进口道应设置两组及以上导向箭头,第一组在距停止线宜3m处设置,第二组在导向车道的起始位置设置、箭头起始端与导向车道线起始端平齐,第三组在距第二组箭头上游主干路宜50m、次干路宜40m、支路宜30m处设置,并可按50m、40m、30m间隔增设。导向箭头指示方向应与导向车道允许行驶方向保持一致,箭头间隔距离应包含下一组箭头本身长度,见图55。图55主干路导向箭头设置示意图7.12.5当导向箭头与路面指路文字标记同时设置时,路面文字标记应设置在箭头上游3m~5m处。7.12.6导向箭头指示方向应与禁令标志、分向行驶车道指示标志相匹配。7.13.1不允许车辆掉头的路段或交叉口,应设置禁止掉头标记。7.13.2不允许车辆左转(或右转)的路段或交叉口,可设置禁止左转(或右转)标记;相交道路为单行道,交叉口处宜设置禁止左转标记或禁止右转标记。7.13.3设置有多个左转车道时,除最内侧左转车道外,其余左转车道应设置禁止掉头标记。7.13.4禁止掉头(转弯)标记应由黄色的导向箭头和黄色的叉形标记组合而成,叉形标记位于导向箭头的左侧,两者之间间隔应为50cm~100cm;叉形标记和导向箭头宽度及长度应相同,长度均为300cm,掉头箭头宽应为110cm,左转箭头及右转箭头宽应为75cm。7.13.5如本车道为限时禁止掉头(转弯)车道,应在禁止掉头(转弯)标记下附加禁止掉头(转弯)时间段的黄色文字。7.13.6禁止掉头(转弯)标记应设置于不允许车辆掉头(转弯)交叉口进口道,设置次数应为2次。7.13.7禁止掉头(转弯)标记应与禁止掉头(转弯)标志配合设置,见图56。dd西马路|城厢中路东马路业的3T下业一一图56导向箭头及指示标志设置示意图7.14非机动车路面标记7.14.1当非机动车道宽度大于或等于1.5m时,非机动车道路面标记应设置于非机动车专用道起点、交叉口进口道、出口道或路段适当位置。7.14.2结合路口非机动车交通流量、流向的实际,实施分道渠化保障右转弯非机动车通行空间,即非机动车道宽度在3m~4.5m之间时,宜划为“直左+右”车道;宽度大于等于4.5m以上时,宜划“左+直+右”车道,箭头长度宜为2m,非机动车标记的宽度宜为车道宽度的一半,宽度不足1米取1米,见图57非机动车道渠化标线示意图导流线7.14.3机动车道过宽或不规则交叉口、互通立交或上下匝道的出入口,应设置导流线;交通行驶条件比较复杂的交叉口,宜设置导流线;其他需要规范车辆行驶轨迹的特殊地点,可设置导流线。7.14.4用来连接对向车道分界线的导流线应采用黄色实线,其他情况应采用白色实线。7.14.5导流线的型式可分为单实线、V形线和斜纹线三种,外围线宽宜为20cm,内部填充线宽宜为45cm,间隔应为100cm,倾斜角应为45°,方向应顺两侧行车方向,见图58。图58导流线设置示意图7.14.6导流线的设置应考虑车辆最小转弯半径,符合车辆的行驶轨迹,满足车辆行驶的安全与舒适。导流线的外围线应与相交的道路边缘线、车行道分界线顺畅连接。7.14.7在交通分流或合流处的导流线,内部填充线应为V形线,V形线的尖端应面向车流方向。当其他场合导流线的外围线一侧与机动车道相邻,或两侧与对向行驶机动车道相邻时,内部填充线应为斜纹线。7.15铁路平交道口标线7.15.1在无人看守或有人看守的铁路平交道口前3m~5m应设置铁路平交道口标线。7.15.2铁路平交道口标线宜由交叉线、铁路路面文字标记、横向虚线、禁止跨越对向车行道分界线、停止线(或停车让行线)五部分组成,线条及路面文字标记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a)交叉线应为白色反光标线,线宽应为40cm,长应为600cm,宽应为300cm;b)“铁路”路面文字标记,应为白色反光标线,自左至右标写于交叉线的左右部位,单个字高应为200cm,宽应为70cm;c)横向虚线应为白色反光标线,线宽应为40cm,线段长应为60cm,间隔应为60cm;横向虚线共有2道,间距应为15m,第一道距离铁路道口应为15m;d)禁止跨越对向车行道分界线应为黄色反光标线,应与路段禁止跨越对向车行道分界线宽度一致,长度应大于30m;e)有人看守的铁路平交道口前应采用停止线,停止线应为白色反光标线,线宽应为40cm;无人看守的铁路平交道口前应采用停车让行线,应符合停车让行标线设计要求。7.15.3在道路视线良好、其他交通设施设置完备时,可仅设置禁止跨越对向车行道分界线、交叉线和停止线。7.15.4铁路平交道口标线应与铁路道口警告标志及停车让行标志配合设置。见图59。名坤名坤名图59有人看守铁路平交道口标线示意图8其他标线8.1轮廓标8.1.1在快速路以及互通立交、服务区、停车场的连接道或连接道路,应连续设置轮廓标。8.1.2主干路及以下等级道路的小半径及视距不良路段,连续急弯陡坡路段,以及车道数或车道宽度有变化的路段,宜设置轮廓标。8.1.3按行车方向,轮廓标宜在道路左右两侧对称布置,路的左侧设置黄色反射体的轮廓标,右侧设置白色反射体的轮廓标。8.1.4直线路段轮标设置间隔应为50m,曲线段设置间隔应按表10选用,也可适当加密。曲线段两端外路段轮廓标应适当延伸设置,并应分段逐渐加大设置间隔。路基宽度变化、车道数量有变化及其他危险的路段,可适当加密轮廓标的间隔。表10曲线段轮廓标的设置间隔S(m)曲线半径R30以下90~180~275~375~1000~设置间隔S488.1.5轮廓标的设置高度(指反射体的中心距路面的高度)应控制在60cm~80cm,标准设置高度宜为70cm,积雪较厚及其他特殊需求的路段进行论证后可采用其他高度。轮廓标设置高度在一定路段内宜保持一致。8.1.6安装轮廓标,反射体应面向交通流,其表面法向应与道路中心线成0°~25°的角度。8.1.7附着于波形梁护栏、混凝土护栏、隧道侧墙、桥梁护栏上的轮廓标,由反射体、支架和连接件组成,反射体可由反光片或反光膜制作,反光等级应为IV类或V类。对无护栏的路段可设置柱式轮廓标,应由柱体、反射体组成,柱体应为白色,应埋置于路基中,反射体规格应为18cm×4cm。8.1.8轮廓标的其他性能应满足GB/T24970的要求。8.2立面标记8.2.1立面标记用以提醒驾驶人注意,在车行道或近旁有高出路面的构造物,可设在靠近道路净空范围的跨线桥、渡槽等的墩柱立面、隧道洞口侧墙端面及其他障碍物立面上。8.2.2立面标记应由多组黄黑相间的倾斜线条组成,斜线倾角应为45°,线宽及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高校餐券管理办法
- 环保双随机管理办法
- 监控岗管理办法总则
- 《医疗期管理办法》
- 福州市物业管理办法
- 乡村兽医师管理办法
- 研发管理办法及制度
- 河北沐浴业管理办法
- 鸡蛋双证管理办法
- 东莞市非遗管理办法
- 畜牧业养殖设备采购合同
- 中国产科麻醉现状及产科麻醉指南解读专家讲座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手术期护理(精制手工图文)
- 2023锂电行业数字化转型白皮书 -电池分部
- 剑桥(join in)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下册同步练习试题(全册)
- JTG-D82-2009公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规范
- 2024年武定县欣武产业投资运营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SYT 7644-2021 盐穴型储气库井筒及盐穴密封性检测技术规范-PDF解密
- 2024年广东省政工师理论知识考试参考题库(含答案)
- 近视病人的护理及预防
-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