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正向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手册_第1页
学校正向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手册_第2页
学校正向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手册_第3页
学校正向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手册_第4页
学校正向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校正向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手册理论篇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儿童与青少年心理健康课题……………….

1第二节学校在青少年正向心理健康上的角色……………..………..

4第三节正向心理健康促进工作指引编辑目的………………………

6第二章校园正向心理健康促进之基础、模式与指标第一节国外之校园正向心理健康促进…………7第二节我省学生与校园心理健康促进之现况……………………..…22第三节我省正向心理健康促进工作之模式与指标……………………….……..27实务篇第三章校园正向心理健康促进之实务行动第一节如何开始?-工作团队的组织与运作………………………4…7第二节如何收集我们所需的信息?-问题诊断与需求评估…………………

53第三节如何发展行动计划?-计划拟定与执行…………………

63第四节怎么知道我们做得如何?-评价与反馈…………………

70第四章学校推动正向心理健康促进计划范例范例一○○学生小学正向心理健康促进实施计划……………..………….……76范例二○○学生中学正向心理健康促进实施计划……………99范例三○○高级中学正向心理健康促进实施计划………………29目录iii

实务篇(续)第五章各议题正向心理健康促进计划范例范例一正向心理健康融入菸槟危害防制计划………………….……

157范例二正向心理健康融入珍惜健保教育计划……….

170第六章学校正向心理健康促进活动与特色方案范例范例一基隆市玛陵学生小学-「心」的运动会………………….…

175范例二宜兰县国华初中友善班级社会环境营造方案与特色活动……………….…

193范例三我市立永春高级中学-幸福微革命……………..…………

228资源篇第七章正向心理健康促进相关资源正向心理健康促进网站资源……….……

269健康心理书单与学习单……………….…

271其他推荐书籍……………….……………

274xxx心理卫生协会「心阅读-共创韧性新世代」书单……….………

276附录与参考文献学生正向心理健康现况调查结果……………………..…

289学校正向心理健康促进指标说明……….

295学校正向心理健康促进宣传单张……….

298参考文献……………..……299作者一览表&审查委员……………..……305iv图2-1PERMAPLUS

幸福元素概念图…………….……..

16图2-2

社会-情绪学习五大核心能力………………….…

17图2-3

社会、情绪与道德学习(SEELearning)之内涵……………….….19图2-4

社会、情绪与道德学习(SEELearning)之核心技能……………..

20图2-5

学校正向心理健康促进整合性概念图………….…

27图3-1

正向心理健康促进工作组织图…….

49图5-1

无菸槟校园目标概念图………………………..……162图6-1「心」的运动会活动设计与流程图……………….

177图6-2

运动会流程小校操作变化版…………11图6-3

幸福微革命课程架构……….……...

230

图目录

·v表2-1

正向心理健康指标框架……………….………9表2-2CASEL社会与情绪学习计划五项核心能力的定义…………….…………18表2-3

学校正向心理健康促进整合性概念模式意涵………………28表2-4

学生的正向心理健康促进工作目标…………29表2-5健康促进学校之正向心理健康促进做法……………………30表2-6

学生主题式正向心理健康促进评价题目……33表2-7各健康议题正向心理健康促进评价题目……………………36表3-1

正向心理健康促进工作团队人力配置与工作项目…………0表3-2

正向心理健康促进工作检核表………………72表4-1

OO学生小学正向心理健康促进之SWOT分析……………

9表4-2

OO学生小学正向心理促进教学模块………………………86表4-3

OO学生小学年度正向心理健康促进计划预定进度甘特图………………88表4-4

OO学生小学正向心理健康促进计划人力配置……………89表4-5

OO学生小学正向心理健康促进计划经费编列……………93表4-6

OO学生小学正向心理健康促进实施计划工作项目检核表………………95表4-7

OO学生中学正向心理健康促进实施SWOT分析…………01表4-8

OO学生中学正向心理健康促进教学模块………………..112表4-9

OO学生中学年度正向心理健康促进计划预定进度甘特图……………..117表4-10

OO学生中学正向心理健康促进计划人力配置…………119表4-11

OO学生中学正向心理健康促进计划经费编列…………123表4-12

OO学生中学正向心理健康促进实施计划工作项目检核表……….…...125表4-13

OO高级中学正向心理健康促进计划SWOT分析……………….…….

…132

表目录

vi●表4-14

OO高级中学正向心理健康促进计划预定进度甘特图…………….….143表4-15

OO高级中学正向心理健康促进计划人力配置…….….145表4-16

OO高级中学正向心理健康促进计划经费编列…….….148表4-17

OO高级中学正向心理健康促进实施计划工作项目检核表……….….150表5-1

正向心理健康菸槟防制六大范畴SWOT分析…..….……10表5-2校园菸槟防制人力配置图……………….……….………..165表5-3

正向心理健康融入菸槟防制议题检核表………...……….167表6-1「心」的运动会教案………….…….……..178表6-2

觉思共行操作表…………………..………..187表6-3教师觉思共行操作表………………..……..188表6-4第一学期之「班级社会环境营造方案」…………..……..203表6-5第二学期之「班级社会环境营造方案」………..………..209表6-6

幸福微革命课程设计与流程………………232vii10理论篇健康涵盖生理、心理与社会的安适(WorldHealthOrganization,

1947);但相较于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受到的关注明显偏低。更值得关注的是,半数以上的心理健康问题发生于

14

岁前,且多数未获得适切处理,以致心理问题成为本世纪全

球青少年死亡、疾病与残疾的重大隐忧(WorldHealthOrganization,2014)

。第一节儿童与青少年心理健康课题一、儿童与青少年之心理问题与疾病负担世界卫生组织(2014)指出,

自杀在全球10-19岁青少年人口死因排名中位居第三,

而且忧郁症是导致青少年疾病和残疾的首要原因。根据美国华盛顿大学健康

指标与评估研究院(Institute

for

Health

Metrics

and

Evaluation,

IHME)

2019年全球

疾病负担(Global

Burden

ofDiseases,

GBD)

统计,

全球10~24岁年轻人中,

经诊断

患有心理问题(包含忧郁症、躁郁症、焦虑症)的盛行率为14.08%(男性14.55%,

女性13.61%);而我省10~24岁年轻人中,

心理问题(包含忧郁症、躁郁症、焦虑症)

的盛行率为11.62%(男性11.93%,

女性11.30%)(GBD,2019)。此外,

董氏

基金会心理卫生中心(2018)针对我省六都3478名国、高中职生的心理健康现况调

查显示,

23.9%的学生觉察自己的情绪起伏不定,

并有13.3%的学生有明显忧郁

情绪需寻求专业协助

。近两年,

因COVID-19大流行,

全球许多学校关闭,

不仅扰乱学生的学习

,也严重影响其心理健康。根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调查,

全球超过1.68亿名学生的

学校因COVID-19而关闭(UNICEF,2021)。停课对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健康造成的影响是一项全球关注的课题

第一章

绪论第一章

绪论1许多研究指出,

疫情期间学校停课,

儿童与青少年之压力、焦虑和其他心理问题的发生率显著增加,

其中最普遍的三项症状是焦虑

(24.9%)、忧郁

(19.7%)

和压力(15.2%),

尤其弱势的学生更容易遭受到影响(Eyleset

al.,2020;Tanget

al.,

2021;WorldHealthOrganization,2021)

。学生的身心健康在疫情过后,

回归正常生活时,

需要获得明确的支持。美

国全球发展中心(The

Center

for

Global

Development,

CGD)在《COVID-19后学校

重新开放与恢复计划》

中,

鼓励将来能以学校为基础进行介入,

以协助师生从

疫情的影响中复原(Carvalho

et

al.,

2020;

Winthrop

&

Kirk,

2008)。相似地,

学者也主张为了确保学生重返校园时,

能从COVID-19的阴影中走出来,

学校必须尽快制定促进儿童与青少年心理健康之相关措施与策略(Phelps&Sperry,2020)

。二、学生心理健康与学业表现、生理健康的关系根据世界卫生组织(2018)的定义,

心理健康是一种安适状态(well-being),

指个人能够意识到自己的能力,

实现自己的潜能、应对生活中的压力、且有效

率的工作,

进而为社区做出贡献。有越来越多研究显示,

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学

业表现会相互影响;良好的心理健康可能带来更卓越的教育、职业成就、较高的

生活满意度与高质量的人际关系。一项纽西兰的世代研究证实,

与成长过程经

历一至二次阻碍的人相比,

相同社经背景但具有持久心理健康的人,

可获得更高的教育与社会经济成就,

并表现出更高的生活满意度(Schaeferetal.,2017)

相对地,

负面的情绪则可能加重青少年的课业压力,

并可能使得青少年采用逃避学习的方式来调节(Arsenio&Loria,2014)

。第一章

绪论2ShankarandPark(2016)指出,压力不仅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影响,也会影响到生理健康(例如,神经系统、内分泌)与认知(例如,注意力)。学者针对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健康深入分析,发现学生的心理状态和身体问题互有关联,例如,忧郁可能使身体活动降低、饮食不正常,进而导致肥胖(Princeetal.,2007);而不正常的体位也可能造成焦虑等情绪困扰(Musanteetal.,

1998;Sherwood

et

al.,

1999;Simonetal.,2006)。另外,研究证实青少年饮酒、药物使

用、吸菸等风险行为与心理健康具有双向性的关联(Breslau

et

al.,2004;Huangetal.,2016;Newcombetal.,

1993)。因此,学者呼吁各界应重视孩童的身心状况,否则将可能导致其成年后的不良后果,如吸菸、酗酒、使用毒品(Nikulinaetal.,2011)。相对地,透过心理健康促进,能有助于减少治疗身体健康问题的支出(Yoon,2019)。总之,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健康风险行为间会互相影响,得到

越来越多研究的支持。本世纪,儿童与青少年的心理问题与疾病增多,亟待关注与谋求改善。再者,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与他们的思考、感受、互动、行为和学习方式息息相关(Rossen&Cowan,2014),对其专注力、学习力、学业表现与生理健康皆会造成影响更攸关其健康质量与生活适应。因此,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也将能间接地提升其学业表现、生理健康,以及生活适应能力。第一章

绪论3第二节学校在青少年正向心理健康上的角色一、正向心理健康之意涵幸福与正向是心理健康的核心要素(Diener,2009)。Bolier等人(2013)主张,透过提高个体的正向感受、正向认知、正向行为,

可以减低其痛苦感受,

并增进幸福感受。加拿大公共卫生局(2016)将正向心理健康描述为「每个人享受生活,

以及处理问题的感受、思考方式和行动的能力。这是一种在文化、平等、社会

正义、连结性及个人尊严的正向情绪与精神上的幸福感」。

因此,

正向心理是

心理健康的关键,

也是预防心理困扰、

问题和疾病发生的重要堡垒。藉由强化

学生的正向心理,

提升其幸福感受,

将有助于学生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乐在

学习与健全发展,

进而成长为肯负责任、对社会有贡献的优秀学生

。二、校园正向心理健康促进的重要性学校不仅需关心学生的教育,

也应重视其身心整体健康及正常发展,

故推

动正向心理健康促进工作应为各级学校重要议题之一。加拿大全国学校卫生联

合组织(Pan-CanadianJointConsortiumfor

SchoolHealth,JCSH)在所出版的《正向

心理健康工具包》

指出,

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有两种方式,

一种着重于解决学

生的心理问题,

而另一种则是聚焦在强化幸福感的意识与增进学生功能运作的环境因素;其中第二种方式即是在强化学生的正向心理健康

。鉴于学生正向心理的重要性,

美、加和澳大利亚等国家有许多学校正积极

推动正向心理健康促进相关的政策与教学活动,

主要课题包含人际与情绪学习、

情感素养、情绪商数、复原力、生活技能、

品格教育等(Aggletonetal.,2010)

。第一章

绪论4各校正向心理健康促进工作所涉及的层面涵盖个人、人际与社会层面,甚至营造整体的支持性环境,常见主题包括心理健康、情绪健康、社会情绪学习、正向思考、正念生活、面对挑战的能力、复原力、接受与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需求、连结性,以及自我效能等(JCSH,2016)。可喜的是,后续相关研究证实,以学校本位推动正向心理健康促进工作,对于提升学生与教职员工之心理健康与预防心理疾病皆具有显著效果(Tennantetal.,2007;Wellsetal.,2003)。总之,在学校场域中推动正向心理健康促进工作,预期地将会为学校整体的健康与幸福带来正面的影响。换言之,透过学校支持性环境的全方位营造,培养学生正向、积极,且有利于茁壮成长的能力,即便在负面情绪出现,或是遭受挫折与困境时,仍能从中获得学习,并体验到希望。世界卫生组织(2014)强调,学校对于儿童与青少年的健康可以发挥关键性作用。为提升学生正向心理健康,学校可以透过不同的计划与方案,让学生透过多元观点的学习,以及新行为与态度的发展,改变看待生活的方式,在面对负面情绪时,能发展现出较佳的应对能力,增强对快乐情绪的感知,进而提升幸福感。将学校作为促进正向心理健康的场域,可根据《渥太华健康促进宪章》

的指导原则,以及世界卫生组织(1998)的「健康促进学校计划」,动员整个学校促进学生健康,透过拟定健康促进计划,从学校卫生政策、学校物理环境、学校社会环境、社区关系、个人健康技能和健康服务等六大范畴,着手推动相关策略,以改善学生、教职员工、家庭和社区的健康福祉(Jones

etal.,

1998;MonikaRanitietal.,2020)。总之,预防胜于治疗,透过健康促进学校计划推动正向心理健康促进工作,营造健康幸福校园,并培养学生心理健康韧性和坚韧度,能以正向的态度面对人生,以期最终能够达到增进儿童与青少年健全且均衡发展的愿景。第一章

绪论5第三节正向心理健康促进工作指引编辑目的目前我省健康促进学校计划主要推动的六大议题偏重于学生的生理健康。依不同学制分别排定视力保健、

口腔保健、健康体位、全民健保(含正确用药)、菸(槟)

害防制或性教育(含艾滋病防治)为必选议题。

自110年度起,

教育部学生与学前教

育署为鼓励我初中小学各所健康促进学校加强关注学生之心理健康,

将「正向心理健康」

纳入补助地方政府及所辖学校办理之议题,

小学为自选议题,

而国高中

则为必选议题。为配合此项政策,

各县市政府应辅导所辖学校积极推动正向心理健康促进计划,

并弹性地推动正向心理健康或各健康议题融入正向心理健康方式执行

。为促健康促进学校之现场实务工作人员能迅速掌握工作重点,

以及了解正向心理健康之核心概念与模式,

团队结合学者专家与实务工作者,

组成编辑小组,

共同撰述本指引,

作为现职教育人员推动正向心理健康促进工作之参考手册,

期达

到下列具体目标,

并助其完成学生心理健康促进的任务

。1使学校教育人员对于正向心理健康促进的意涵及理论基础有更深广的了解提升学校教育人员对于规画及执行正向心理健康促进计划的能力提高学校教育人员发展学校本位正向心理健康促进课程的能力强化学校教育人员结合家长与社区资源之策略与推动正向心理健康之行政运作能力汇整与提供省内心理健康相关资源,并建立学校正向心理健康促进支持网络2345第一章

绪论6第一节国外之校园正向心理健康促进一、加拿大学校正向心理健康推动模式加拿大心理健康委员会(MentalHealthCommissionof

Canada,MHCC)与Orpanac和Vachon(2016)共同制定正向心理健康整体概念,将正向心理健康视为一种幸福状态,强调不论是否患有心理疾病,每个人的幸福感都能够被强化。他们更将正向心理健康融入社会生态模式中,指出个人、家庭、社区与社会四层面皆会影响一个人的正向心理健康,故各层面的元素也能够作为促进正向心理健康的切入点;而各层层面所包含的元素如下:.

个人层面:复原力、控制、应对、暴力、健康状态、身体活动、童年经验、

物质使用、信仰.

家庭层面:亲子关系、教养方式、健康状况、家庭组成、收入、药物使用.

社区层面:社区参与、社交网络、社会支持、学校、工作场所、邻里社会

和建筑环境.

社会层面:不平等、政治参与、歧视与污名第二章校园正向心理健康促进之基础、模式与指标第二章校园正向心理健康促进之基础、模式与指标7加拿大全国学校卫生联合组织(2016)汇整有关促进正向心理健康之概念并指出,正向心理健康强化人们在环境中所谓「幸福」的组成部分,包括正向情绪、

生活满意度、生活目标感、正向的应对技巧与适应力、社会情绪能力、正向的人际关系与态度等元素;并提出整合性学校卫生(TheComprehensiveSchoolHealth,CSH): 具有良好身心健康的儿童与青少年更能发挥他们在课业上的潜力

学校环境能给予学生正向心理健康适当的支持 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对儿童与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有正面的影响

可以将健康整合至教学及学校的各个层面

连结健康与教育所关心的问题

需要家庭、社区成员及服务提供者的支持与合作第二章校园正向心理健康促进之基础、模式与指标8一、社会与物质环境指标

1.1:了解正向心理健康观点和做法,以及它们与学生的社会情绪功能和学业发展

的关系指标

1.2:无障碍的空间,让学生感到安全和受到重视指标

1.3:创造安全和校园关怀环境的全校性措施指标

1.4:广用性设计的物理空间,确保所有学生都可以充分参与课堂和学校环境

指标

1.5:关注学生网络交友潜在的安全问题指标

1.6:积极的学习环境,包含有社会/情绪问题学生的需求二、教与学指标2.1:学生有机会强化对多样性的理解和欣赏指标2.2:在教学实践中融入文化相关主题指标2.3:学生有学习和练习社交技能的机会指标2.4:探索优势、兴趣和潜力领域,以提高学生在正规教育和人际关系中的参与度指标2.5:符合个人学习偏好和需求的教学方法指标2.6:减少控制,并以倾听和验证学生的观点,以支持学生自主的学习方法加拿大全国学校卫生联合组织强调可以透过全校性的方法实践整合性学校卫生,并制定正向心理健康指标框架(PositiveMentalHealthIndicatorFramework,PMH-IF),主要包含社会与物质环境、教与学、伙伴关系与服务、政策等四方面

的相关指标,详细如表2-1所示:表2-1正向心理健康指标框架(PositiveMentalHealthIndicatorFramework,PMH-IF)9第二章校园正向心理健康促进之基础、模式与指标三、伙伴关系与服务指标3.1:积极的学校与家庭互动,与照顾者的定期沟通指标3.2:家庭与学校的合作关系,包含家庭成员参与学校改进计划或担任学生学习活

动的志工指标3.3:学生有机会与社区青年服务机构的成年人一起参与培训活动指标3.4:学校、社区和服务单位提供者的合作,以确保在需要额外支持时,能及时响

应学生及其家庭的需求指标3.5:强化学生投入并参与的学校与社区合作关系四、政策指标4.1:领导层级支持正向心理健康的观点,并参与正向心理健康实务的设计与执行指标4.2:能满足所有学生(包括特殊学生)学习和社会需求的教育政策指标4.3:提供以解决问题为焦点的政策,解决学生所遇到的困难及挑战,使学生复原并重新与学校产生连结指标4.4:与正向心理健康观点和实务有关的专业发展机会指标4.5:学校提供重大学习和/或社会情绪问题的学生及时评估和早期服务的文件记录由上述可以得知,环境对于人的心理健康影响不容忽视,拥有友善的环境,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更能激发潜能。表2-1正向心理健康指标框架(续)第二章校园正向心理健康促进之基础、模式与指标10二、澳洲之健康幸福校园计划澳洲学生福祉中心提出「澳大利亚学生福祉框架」

提倡透过积极的领导,

激励正向的学校环境、

营造包容且具连结性的学校文化、鼓励学生主动参与

促进家庭和社区的合作,

并支持正向行为,

以增进学生的安全、福祉和学习

。澳洲新南威尔士州独(私)立学校协会(Association

of

Independent

Schools

of

NSW,AISNSW)强调以全校性的介入方案增进学校整体的福祉,

并促进学生

的正向人际关系与学习。全校性介入方案是多层次且涉及学校中多个单位的分

工,

包含制定政策、提供学生课程与教学、提供家长相关讲座、支持个别学生

的需求等。AISNSW将方案聚焦在发展学生的应对策略、

寻求协助的技能、

我效能,

以及对他人的支持。此外,AISNSW也指出,

社交与情感学习能力对

于保持幸福感与成功至关重要

。澳洲新南威尔士的公立学校也致力于促进儿童和青少年的个人和集体福祉

推动

「学校福祉框架

」为

生的

、发展

及成

保障(NSWDepartmentofEducation,2015)。透过连结(Connect)、成功(Succeed)和兴

盛(Thrive)三个层面增进学校整体福祉,

并藉由增能赋权(enable)的方式营造学

校整体的支持性环境,

以增进学校整体成员的正向心理

。第二章校园正向心理健康促进之基础、模式与指标11

连结(Connect):积极连结学校和社区,

鼓励学生发展正向与互相尊重的人际关系,

并建立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

成功(Succeed):发展学生正向积极的个性

努力实现有意义的目标,

学生成为一个有自信且负责任的学习者

兴盛(Thrive):积极营造良好学习环境,

培养学生反思能力、

自主学习、

贡献所学。家长及社区能支持学生自我实现第二章校园正向心理健康促进之基础、模式与指标12三、PERMAPLUS幸福元素模式美国宾州大学正向心理学之父-马丁.

沙利文博士(Martin

Seligman)发表的研究及著作中,

不断强调正向心理意旨「

良好的心理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的描述,还必须是生命体现丰盛(flourishing)的状态」,

并指出获得幸福的秘诀,

就是使自己心理变得更健康。沙利文博士于2012年出版《迈向圆满》

(Flourish)一书,

将人

们常提及的「幸福/快乐」

(Happiness)整理出五个可被测量的元素,

包括正向情

绪(Positive

Emotions)、全心投入(Engagement)、人际关系(Relationships)、生命

意义(Meaning)、成就感(Accomplishment),

合称为PERMA幸福五元素,

其内涵

如下所述:

正向情绪正向情绪并非指天天开心而没有烦恼,

日常生活中难免会遭遇到困难与不顺心的事情,

但我们仍可以让自己保持多一点的正面情绪,

例如,

恩、满足与希望。Fredrickson(2009)研究指出,

如果能将「正面情绪」

「负面情绪」

的比例维持在三比一,

则个体仍能维持在愉快的情绪状态中;

意即若能使正面情绪出现的次数越多次,

即便有负面情绪,

仍然能够保持

正向的情绪

全心投入全心投入是一种专注至忘我的状态,

当一个人专心做一件事情的时候,

会被所作的事完全吸引,

完成的同时也会体会到其中的满足感。有一种类

似的说法叫做「心流」

(Flow),

当人处于心流状态时,

所做的事通常都具

有挑战性、需要技术去完成,

并且需要高度的专注度。

因为全心的投入,使完成这件事情具有深刻的回忆,

当隔一段时间再回想起来,

又会重现当

初完成时的满足感

。第二章校园正向心理健康促进之基础、模式与指标13人际关系从我们一出生,

便与家人有密不可分的亲子关系;在求学阶段,

同侪与朋友和我们一起努力与成长;成年后,

在工作职场上有同事关系,

感情上亦有与情人之间的亲密关系。人与人之间的相处,

将会给予个体强大的

支持系统与归属感,

当遭遇到困难与挫折时,

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给予陪

伴和关怀

。生命意义有时遭遇到挫折与创伤后,

可能会遗忘自身存在的意义,

进而对生命

感到无力、无助,

或是失望。透过服务与贡献,

或是寻求专业的协助,

逐步找回自己的优点与价值,

进而感受生命存在的意义,

并发挥自己的长处

实现自我

。成就感成就并非仅仅关乎于胜利或者实现外在目标,

而是实现有意义或是有

使命感的目标。马斯洛的需求金字塔顶端就是「

自我实现」,

当一个人能

够实现自己所设定的目标,

就能够获得踏实的成就感与幸福感。相反的,若只是追求空泛的目标,

则内心就难以获得满足感

。第二章校园正向心理健康促进之基础、模式与指标14身体活动(Physicalactivity)适当的身体活动不仅可以促进生理健康,亦可刺激脑部分泌带动正

向情绪之贺尔蒙,减少忧郁、焦虑和孤独的症状(Hydeetal.,2013)。乐观生活(Liveoptimistically)乐观的人对巨大压力的生活事件较具有弹性及复原力(Carveretal.,

2010)

。营养(Nutrition)饮食与心理健康之间具有关联性(Strangeset

al.,2014);摄取多蔬果、

少油盐、少糖份的健康饮食,除了可以减少肥胖与糖尿病等身体问题,亦可以减少忧郁情绪。睡眠(Sleep)良好与充足的睡眠可以促进心理和情绪恢复(HarvardMedicalSchool,

2019)

。南澳大利亚健康与医学研究所(South

Australian

Healthand

Medical

ResearchInstitute,

SAHMRI)

所属的福祉与复原力中心(Wellbeing

and

Resilience

Centre,WRC),

将沙利文的幸福五元素融入与心理福祉密切相关其他的元素,

强调增加

身体活动、

营养均衡、

睡眠充足,

皆是能够促进心理健康的好方法,

最终形成了

PERMA

PLUS(Iasiello

et

al.,

2017;

SAHMRI,

2016)。PERMA

PLUS新增了下列四

要素:第二章校园正向心理健康促进之基础、模式与指标15PERMA

PLUS幸福元素概念图如图2-1所示。拥有越良好的幸福感,

心理及生理方面的生活质量及生活满意度越高

越具有正向的心理(Medvedev&Landhuis,2018)

。图2-1PERMAPLUS

幸福元素概念图(资料来源:SalutegenicsPsychology)第二章校园正向心理健康促进之基础、模式与指标16四、社会、情绪与道德学习计划有鉴于越来越多研究证实,

在学校课堂中提供学生机会学习社会与情绪技能,

不仅能帮助学生提升心理健康,

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Björklund

et

al.,

2014;

Iizuka

et

al.,

2014;

Jones

&

Bouffard,

2012)。美国学业与社会情绪学习协会

(The

Collaborative

forAcademic,

Social,

andEmotional

Learning,

CASEL)持续倡议全球各地的学校能在课程中加强社会情绪学习相关计划

。CASEL(2020)的社会情绪学习计划(SocialEmotionalLearning,

SEL)包含自我觉

察、

自我管理、社会觉察、

关系技能及负责任的决定等五项核心能力,

见图2-2

。Anthony和Elliott(2020)则针对SEL五项核心能力的概念及其内涵加以界定

。图2-2社会-情绪学习五大核心能力第二章校园正向心理健康促进之基础、模式与指标17自我觉察有能力准确识别自己的情绪和思想,

以及其对于行为的

影响;包含准确衡量自己的长处与限制,

并拥有充分的

自信和乐观情绪

。自我管理有能力在不同的情况下,

有效地调整自己的情绪、思想

及行为;包含压力调适、冲动控制、

激励自己,

以及设

定个人目标与学业目标并努力达成目标

。社会觉察有能力从不同背景与文化的角度看待事情并同理他人、能理解社会与道德对于行为的规范,

并认可家庭、学校

及社区资源的支持

。关系技能有能力与不同的人与团体建立并维持健康与有益的关系

;包含清楚地沟通、积极倾听、

合作、抵制不当的社会

压力、建设性的谈判冲突事件,

以及在需要的时候寻求

或提供协助

。为决定负责有能力基于道德标准、安全考量、社会规范、对各种行

为后果的评估,

以及自己与他人的幸福,

对个人行为或

社会互动做出建设性与受到尊重的选择

。表2-2CASEL社会与情绪学习计划五项核心能力的定义第二章校园正向心理健康促进之基础、模式与指标18美国埃默里大学沉思科学与慈悲伦理中心(Center

for

Contemplative

ScienceandCompassion-BasedEthics,CCSCBE)(2017)则开创了一项社会、情绪和道德学习课程(Social,

Emotional

and

Ethical

Learning,

SEE

Learning)。

SEE

Learning延伸

社会情绪学习(SEL),

并加入了道德学习,

期使青少年更了解个人与整个大环境

系统间的相互关联性。SEE

Learning的主要涵盖个人、系统和社会三层面,

以及

觉察、

同理和参与三向度(如图2-3)

。图2-3社会、情绪与道德学习(SEELearning)之内涵(CCSCBE,2017)第二章校园正向心理健康促进之基础、模式与指标19SEE

Learning参酌SEL五核心能力,

以及其注意力训练、对自己和他人的同情心的培养、复原力技能、系统思考和道德洞察力等内涵,

并结合本身的三

层面和三向度内涵,

提出学生需具备的九项核心技能;分别为专注与自我觉知、

自我同理、

自我调节、人际觉知、

同理他人、人际关系与互动、觉知相互依存

的必要、认可普同人性及社群与全球参与,

如图2-4

。图2-4社会、情绪与道德学习(SEELearning)之核心技能总之,

透过SEELearning青少年不仅学习觉察自己的内在需求、

同理他人

的情绪,

亦能学习为全球公民的角色做准备,

达成改善个人层面的思维与人际

关系的互动,

进而提升整体社会的心理健康(Borden,2019)

。第二章校园正向心理健康促进之基础、模式与指标20综合上述可知,

美、加、澳大利亚等多个国家已积极在校园中推动正向心理健康促进工作,

且相关研究亦证实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提升有帮助。

因此其模式

核心元素、运作层面与实际作为,

实值我省健康促进学校未来推动正向心理健康促进工作上的参酌

。第二章校园正向心理健康促进之基础、模式与指标21第二节我省学生与校园心理健康促进之现况一、省内学生之心理健康状况为了解我初中、小学学生之心理健康认知、态度和自我效能、正向心理健

康状况以及健康生活质量,

国教署(2021)于109学年度抽样全台4302名学生进

行调查,

其中小学五、六年级学生966人,

初中学生1905人,

高中学生1431人。调查结果显示,

全体学生心理健康认知题虽有70%的学生具有正向心理健认知,

但仍有约三成的学生对于心理健康的知识不足

。全体学生心理健康正向态度之总平均得分为3.49分,

显示目前学生的心理正向态度偏正向(满分为4分)

其中小学学生为3.65分

明显高于初中学生

(3.48分)和高中学生(3.40分)

。全体学生心理健康自我效能之总平均得分为3.93分,

显示目前学生的心理健康自我效能为中偏高(满分5分),

其中小学学生为4.

19分、

初中学生3.93分

、高中学生3.76分,

有随着学制升高,

心理健康自我效能下降之情形。全体学生正向心理健康之总平均得分为2.92分,

显示目前学生的正向心理健康为中偏高(满分4分),

其中小学学生为3.08分、

初中学生2.9分、

高中学生

2.83分,

有随着学制升高,

正向心理健康得分下降之情形

。第二章校园正向心理健康促进之基础、模式与指标22全体学生健康生活质量之总平均得分为3.7分,显示目前学生之健康生活品质为适中(满分5分),其中小学学生为4.01分、初中学生3.67分、高中学生3.52分,

有随着学制升高,生活质量下降之情形。综上可看出目前我省学生的正向心理健康处于适中状态,而各项指标皆显示随着学制越高,学生的心理健康之态度、自我效能、正向心理健康以及健康生活

质量数值越低的情形,因此须更加关注高年级学生的正向心理健康。【有关问卷各部分每一个调查题目、统计数值、图表等详细资料,于附录供读者

参阅。】第二章校园正向心理健康促进之基础、模式与指标23二、省内健康促进学校之正向心理健康促进工作现况为了解我省健康促进学校内推动校园心理健康促进工作之现况,

国教署

(2021)于109学年度进行一项调查,

邀请各校负责推动健康促进学校计划之人

员,

以及参与健康教育教学教师共423人填写一份开放式问卷,

盘点全国小学、初中和高中学校目前推动心理健康促进相关工作之现况

。调查结果显示,

在学校卫生政策范畴上,

多数学校成立增进学生心理健康委员会、进行需求评估,

并依照评估结果制定实施计划。学校也会定期举办心

理健康促进相关活动及倡导(如友善校园周或反霸凌周),

并提升提高教师、辅

导老师与行政人员对于忧郁与自我伤害学生之辨识、危机实时处理及事后处理知能。然而正向心理健康促进不只侷限在紧急伤病处理程序及学生辅导,

建议学校日后可以制定能够营造积极的心理健康和幸福氛围的相关学校卫生政策之策略,

打造让学生感到安全、受到重视、参与和有目标的环境,

以促进和保护

学生的心理健康,

并培养挫折适应力以及社会与情绪的健康

。在学校物质环境范畴上,

多数学校透过积极打造安全、友善、永续发展的校园环境,

以提升和保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在校园安全方面,

安排定期巡检公

共设施及硬设备,

并落实门禁及校园巡逻,

让师生拥有安心的校园生活,

并在公布栏张贴心理健康活动与新闻等倡导海报,

提高心理健康相关活动与知识的曝光度。有学校透过营造永续校园环境,

提高绿色植物及草坪覆盖率,

规划生态园地,

使师生在校园的户外活动能放松心情。提高教室的采光、照明与通风,

打造舒适的学习环境

。第二章校园正向心理健康促进之基础、模式与指标24亦有学校打造宽阔的运动空间或架设投篮机,

鼓励学生于下课时间使用。在晤谈空间的规划方面,

多数学校设有专属谘商室(如:团体谘商室、个人谘商室),

高隐密性及摆设亲切感,

提供给有需求的学生持续性的支持与协助。也有学校会设置祈祷场所,

提供师生或家长追求灵性平静与交流的空间

。在学校社会环境范畴上,

为打造亲师生彼此尊重的友善校园,

有些学校透过制定健康生活守则,

建立知足、感恩、互助的健康校园风气,

并涵养学生之间良好的人际互动关系,

彼此尊重、相互关怀、信任和友爱,

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

落实推广性别平等教育,

建立互相尊重平等的校园文化。并与家长会、志工队

、社区保持良好合作的关系,

建立爱心商店及安全网络,

关怀学生安全。鼓励学童积极参与学校事务、参与社团活动,

从群体生活中培养自信,

教导学生如何与人相处,

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团队合作的能力,

并产生归属感。亦有许多学校定期实施学生校园生活问卷调查,

了解学生个人状态,

除了尽早发现需要协助之个案,

也对增进校园整体心理健康之社会环境研拟相关对策,

加强并落实三级预防

辅导工作,

营造友善的校园环境

。在健康教学与活动范畴上,

营造校园中的正向情绪与良好的沟通互动能使学生更有效的学习,

培养孩子「健康心理」

是许多学校的校本课程方向愿景,

透过

课程设计与活动安排,

融入社会情绪教育、认识多元文化、包容多元信仰的学习机会,

促使学生能够具备正向心理素质、尊重多元文化、与友善的生活观,

涵养学生的健康心理,

主动关怀校园环境,

致力于生态永续发展。学校教师透过健康心理相关课程及训练,

教导学生涵养良好的社会情绪知能与培养正向心理健康

,进而能够采取正向健康行为,

营造并维持积极且正向的健康生活

。第二章校园正向心理健康促进之基础、模式与指标25在健康服务范畴上,

学校有心理师及专任辅导老师提供师生个别谘商及辅导追踪,

藉由实施人格测验、心情温度计等量表,

掌握师生心理健康状态,

进而采取适当措施以协助其提升、改善心理健康,

并针对高关怀倾向之学生进行相关辅导措施。筛检计划之实施符合专业法律与伦理,

尊重学生的自主与考虑不伤害生命的原则下,

强调保密隐私、以及不标签化与污名化之下进行。与社区资源连结与合作,

学校附近医院不定期有心理师到校协助,

由辅导室每星期开会定期评估资源运用成效。不定期请专业心理师到校进行演讲,

让家长、学生了解社区相关资源寻求管道

。在社区关系范畴上,

学校结合家长日与亲师座谈会、社区运动会等,

办理

心理健康促进活动,

并结合社区卫生所、

民间公益团体、基金会、大专院校合作,

协助学校推动心理健康促进倡导、研习与讲座。并与社区警政单位及民间团体建立友善关系,

爱心商店协助学童紧急危难支援。扩大爱心志工及家长会

功能,

结合社区力量投入学生认辅制度,

善用驻校心理师,

培养教师、爱心志工、退休教师及学生同侪团体等各项辅导技能,

健全教职员工生之心理健康。组织家长成立「心理健康促进推动小组」,

参与学校亲子共学课程、亲职讲座,

并办理相关活动,

以提升家长之心理健康意识

。综上可知,

我省健康促进学校计划已关注到学生的心理健康,

并推动相关

计划。但过于零散、混杂,

且偏重于学生情绪困扰与心理健康问题的处理。

日后推动正向心理健康促进之议题,

学校可多着重于营造积极的心理健康和幸福氛围,

创造有利于促进学生心理健康与社会能力的环境,

促进和保护学生的心

理健康、适应力以及社会情绪健康,

以达到幸福校园,

快乐学习,

健康生活之

愿景

。第二章校园正向心理健康促进之基础、模式与指标26第三节我省正向心理健康促进工作之模式与指标一、学校正向心理健康促进整合性概念模式鉴于我初中小学健康促进学校在正向心理健康促进工作,

团队依据南澳大

利亚福祉与复原力中心的PERMAPLUS,

并结合我省十二年学生基本教育健康与体育领域课程标准,

以及健康促进学校计划之六大范畴,

提出学校正向心理

健康促进整合性概念模式,

如图2-5所示。以下针对模式中之各项概念的意涵

与重点分别阐述之

。图2-5学校正向心理健康促进整合性概念图*「五正四乐」各层面细项指标及说明可参见本指引「附件与参考文献」(p.295)第二章校园正向心理健康促进之基础、模式与指标27五正正向情绪(PositiveEmotions)保持正向情绪、感恩与希望正向参与(Engagement)能够积极参与、挑战自我正向关系(Relationships)能够与家人、

同侪建立良好互动关系

,并主动寻求协助正向意义(Meaning)透过服务与贡献,

找到自己的价值正向成就(Accomplishment)在努力的过程中获得成长四乐乐动(Physicalactivity)保持充足的身体活动乐活(Leisureactivities)培养良好的休闲活动乐食(Nutrition)均衡且健康的饮食习惯乐眠(Sleep)充足且高质量的睡眠「五正四乐*」

是本模式最核心概念,

以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为宗旨。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

健康是指「个人在生理、心理及社会适应三方面皆达到良好安适的状态,

而不仅指没有生病或体质健壮」

(WorldHealthOrganization,

1947)。依据此模式可知,

我省健康促进学校未来之正向心理健康促进工作,即欲透过增进PERMA

PLUS的9项幸福元素,

促使学生的生理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情绪技能相互连结与整合,

并在校园中可被看见,

以及提升学校整体幸

福感受,

那么学生的身、心和社会状态将能更趋近世界卫生组织所定义的健康。而为使学校正向心理健康促进工作能更全面地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团队将

PERMA

PLUS中的「乐观」

调整为「乐活」,

有关本模式的意涵,

详如表2-3

所示

。表2-3学校正向心理健康促进整合性概念模式意涵第二章校园正向心理健康促进之基础、模式与指标28自发一个人的特质、家庭环境,

以及对生活环境的看法,

都可能会影

响其对于幸福及生活满意度的感知。

当遭遇挑战与挫折时,

如何调适自己的情绪,

并且在过程中寻找意义和目标,

思考如何解决

问题及寻求协助,

则与自我觉察、应对技巧、复原力、心理坚韧

度有关

。互动建立并维持与他人的积极互动,

不仅需具有人际互动的技巧(

如沟通协商、分工合作),

更需具有理解他人感受的能力

。共好建立正向积极的人生观,

促进个人厘清自我价值,

追寻生命意义

并且能利用自身能力积极为他人付出与贡献,

反馈周遭人事物

。学生的正向心理健康促进工作可以从建构个人层面的自发、人际层面的互动,以及社会层面的共好着手推动。个人「

自发」

应具备自我觉察、应对技巧、

自我

管理、正向思考、正念生活、复原力及心理坚韧度等特质;人际「互动」

应具备同理心、沟通与合作等维持良好人际关系相关的技能;社会「共好」

则强调培养正向、利他的人生观,

积极参与社会、

自我实现,

以及彰显生命意义。总之,

期能透过「个人-人际-社会」

等层面的努力,

逐步强化学生的正向心理。学生的

正向心理健康促进工作目标,

如表2-4

。表2-4学生的正向心理健康促进工作目标29第二章校园正向心理健康促进之基础、模式与指标健康促进学校六大范畴正向心理健康促进之做法学校卫生政策学校能规划及执行正向心理健康促进工作的政策学校物质环境学校创造与支持有益于正向心理健康的安全环境学校社会环境学校能重视师生的心理健康需求、创造关怀与友

善的教育气氛,以鼓励学生参与及投入健康教学与活动学校能提供与办理素养导向、健康生活技能为基

础的正向心理健康促进课程与活动健康服务学校能提供促进正向心理健康的健康相关服务,

以增进学校所有成员的整体健康社区关系学校能鼓励社区与家长共同参与校园正向心理健

康促进工作,

一起为促进学生的正向心理健康而

努力在实际推展时,可针对学校卫生政策、学校物质环境、学校社会环境、健康教学与活动、健康服务和社区关系等健康促进学校六大范畴(表2-5),制定学

校本位的正向心理健康促进计划,并透过全校性、全方位营造的方式,来落实

正向心理健康促进计画的推动。表2-5健康促进学校之正向心理健康促进做法第二章校园正向心理健康促进之基础、模式与指标30总之,我初中、小各级健康促进学校在推动正向心理健康促进工作时,宜本于「打造健康幸福校园,健全学生身心健康与发展」的精神,透过营造健康校园支持性环境,来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与正向心理;亦即让学生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正向积极的生活态度,以及培养良好的社会情绪技能。各校透过家长与社区的合作及参与、学校卫生政策制定、物质与社会环境的营造、提供心理健康服务,再加上班级导师正向的班级经营与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规划,强化学生「自发」、「互动」和「共好」三面向的正向心理健康,以达到健全

身心发展的核心精神。第二章校园正向心理健康促进之基础、模式与指标31二、学生正向心理健康指标根据上述学校正向心理健康促进整合性概念模式,

团队汇整省内、外正向心理健康相关定义、PERMAPLUS和SEL中曾使用之量表(Anthony

et

al.,

2020a;

Bjørnsen

et

al.,

2019;

Chao

et

al.,

2020;

Kern

et

al.,

2015),

并与省内相关专家学

者共同拟定「学生正向心理健康指标」,

以作为全初中、小学健康促进学校

,未来积极配合国教署政策推动与评价校本正向心理健康促进工作成效时使用

。「学生正向心理健康指标」

主要针对身心健康与PERMA

PLUS的9项幸福

元素而设计,

故可区分为两部分。

关于身心健康的评量部分,

包含心理健康正确知识率、心理健康正向态度率、心理健康自我效能率、正向心理健康健康生活质量指标,

以及健康生活质量指标等五项。每项指标采不同题目加以评量

详如表2-6所示。另外,

关于PERMAPLUS之9项幸福元素的评量部分,

包含正

向情绪、全心投入、人际关系、生命意义、成就感、身体活动、乐观、

营养

睡眠,

各所健康促进学校在校本正向心理健康促进工作计划执行前、后,

可依

照实际推动之议题、工作内容与型式,

分别选用合适的指标与评价题项进行计

画成效之考核,

详如表2-7所示

。第二章校园正向心理健康促进之基础、模式与指标32指标评价题目选项1.

适度的压力能形成动力,激发潜能《正向心理健康核心题目-正向情绪》2.良好的友谊不会因为拒绝对方而有所改变心理健康正确知识率3.长期压力会产生肌肉紧绷、容易疲累、头痛等身体症状4.心情低落、生活失去兴趣或愉悦感或学习注意力降低的情形持续二周以上未改善,就要寻求

心理健康专业人员协助□

对□

不对□

不知道5.忧郁是心理困扰,但是不会影响正常的食欲和睡眠状况心理健康正向态度率1.我觉得无论学业成绩如何,每个人都是有价值的《正向心理健康核心题目-正向意义》2.我觉得应该用正向态度面对压力3.

如果我有心理困扰会让我感到羞耻4.

我觉得要改善心理困扰的问题(如:时常觉得闷闷

不乐、易怒、无法控制情绪、无法专注等),可

以寻求心理健康相关人员(如:学校辅导室老师、

心理师或身心科医师等)的协助5.

我觉得生活周围中有心理困扰者是让人感到害

怕的6.

我觉得心理困扰者都具有自伤或伤害他人的危

险性7.

大多数时候我会从我所做的事情中获得成就感《正向心理健康核心题目-正向成就》□非常不同意

不同意□

同意□

非常同意表2-6学生主题式正向心理健康促进评价题目33第二章校园正向心理健康促进之基础、模式与指标指标评价题目选项心理健康

自我效能率1.

我会勇敢面对生活中的压力和问题,不逃避2.

当面对需要抉择的时候,我会根据自己的意愿做

决定3.

即使遇到问题或阻碍的时候,我还是会努力达成

目标,不轻易放弃4.

我知道如何搜寻精神疾病相关信息(例如:家医

科、网络、朋友)5.

遇到心理困扰的问题时(如:时常觉得闷闷不乐、

易怒、无法控制情绪、无法专注等),我会寻求学校辅导老师或专业人员(心理专家/精神科医生)

的协助6.

如果我的朋友遇到心理困扰的问题时(如:时常觉

得闷闷不乐、易怒、无法控制情绪、无法专注

等),我会鼓励他/她寻求学校辅导老师或专业人

员(心理专家/精神科医生)的协助《正向心理健康核心题目-正向关系》7.

为了改善心理健康,我会维持规律运动、良好睡

眠、均衡饮食等健康行为8.为了改善心理健康,我能与他人分享我的感受《正向心理健康核心题目-正向关系》□完全没把握□有少许把握□有一半把握□很有把握□完全有把握正向心理

健康指标1.我经常感到轻松愉快而且心情很好《正向心理健康核心题目-正向情绪》2.整体来说,我对我的生活感到满意《正向心理健康核心题目-正向情绪》3.一般来说,我是个有自信心的人4.我觉得我具备处理生活及其困难的能力5.我是一个心平气和且个性冷静的人□

非常不符合

不符合□

符合□

非常符合表2-6学生主题式正向心理健康促进评价题目(续)第二章校园正向心理健康促进之基础、模式与指标34指标评价题目选项健康生活

质量指标1.

你觉得很健康、身体很好吗?2.

你觉得精力充沛吗?3.

你感到难过吗?4.

你感到寂寞吗?5.

你有足够的时间给自己吗?6.

你能在空闲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吗?7.

你的父母或主要照顾者有公平地对待你吗?8.

你有时间和朋友在一起吗?9.

你在学校过得愉快吗?《正向心理健康核心题目-正向参与》10.你在学校学习能够专心吗?《正向心理健康核心题目-正向参与》□

从不□

很少□

有时□

经常□

总是表2-6学生主题式正向心理健康促进评价题目(续)35第二章校园正向心理健康促进之基础、模式与指标各健康议题评价题目与选项视力保健1.我会担心检查视力时看到度数增加。《正向心理健康指标-正向情绪》□(1)从不

□(2)很少

□(3)有时

□(4)经常

□(5)总是2.

当度数得到控制,我会感到开心。《正向心理健康指标-正向情绪、成就感、乐观》□(1)从不

□(2)很少

□(3)有时

□(4)经常

□(5)总是3.

过去七天中,上学日的每节下课时间,你离开教室到户外活动

的情形?《正向心理健康指标-乐动》□(1)从未做到□(2)很少做到□(3)有时做到

□(4)经常做到

□(5)

总是做到4.

过去七天内,你一天内看荧幕(计算机、电视、手机、电动)的

累积总时间不超过1小时的天数有几天?《正向心理健康指标-乐动》□(0)0天

□(1)1天

□(2)2天

□(3)3天

□(4)4天

□(5)5天

□(6)6天

□(7)7

天5.

读书写字或使用3C等近距离工作时,你每30分钟就休息10分钟

的情形?《正向心理健康指标-乐动》□(1)从未做到□(2)很少做到□(3)有时做到

□(4)经常做到

□(5)

总是做到口腔保健1.

我觉得充满自信,因为我的牙齿、口腔和脸型看起来很棒。《正向心理健康指标-正向情绪》□(1)从不

□(2)很少

□(3)有时

□(4)经常

□(5)总是2.

我觉得我的外表看起来有吸引力,因为我的牙齿、口腔和体型

看起来很棒。《正向心理健康指标-正向关系》□(1)从不

□(2)很少

□(3)有时

□(4)经常

□(5)总是表2-7各健康议题正向心理健康促进评价题目第二章校园正向心理健康促进之基础、模式与指标36各健康议题评价题目与选项健康体位1.当我的身材或体重得到很好的控制会让我觉得开心。《正向心理健康指标-正向情绪》□(1)从不

□(2)很少

□(3)有时

□(4)经常

□(5)总是2.过去七天中,你有几天做到「一天累积60分钟」对身体有益的身体活动?《正向心理健康指标-乐动》□(0)0天

□(1)1天

□(2)2天

□(3)3天

□(4)4天

□(5)5天

□(6)6天

□(7)7天3.过去七天中,你有几天会在一天当中吃到3个拳头的蔬菜?《正向心理健康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