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XXXXX展示中心(X#办公楼)
目录TOC\o"1-3"\h\u17749第一章、综述 536851.1项目背景 572811.2设计目标 645491.3设计依据 64641.4设计原则 730287第二章、安全防范系统 8278742.1设计思路 8264072.2系统组成 840462.3视频监控系统 9315222.3.1摄像机的点位和选型 9179752.3.2监控中心设计 10181682.3.3监控系统主要功能介绍 10171932.3.4综合管理集成平台介绍 1097042.4入侵报警系统 17162962.5巡更管理系统 1852832.6门禁控制系统 1813934第三章、智能RFID图书馆馆藏管理系统 1962743.1引言——智能化的RFID图书馆 19242843.1.1RFID图书馆在全球范围的发展和应用 19156803.1.2一个理想的、现代化的图书馆 19266653.2图书馆RFID系统带来的创新 23178883.2.1简化借还书流程 23162103.2.2降低盘点和查找工作量 24208373.2.3提高防盗系统的安全性 24157153.2.4改变借阅管理和安全防盗脱节的情况 24313523.2.5提高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满意度 24186893.2.6提高读者的借还书满意度 24289913.3系统建设目标 2534323.4设备介绍 26186723.4.1图书RFID标签 26149073.4.2层位标签(图书书架层标、架标) 26160973.4.3RFID借书证 2768623.4.4RFID标签转换站 28120623.4.5馆员工作站 3022633.4.6室内自助借还设备 31191633.4.7室外24小时自助还书设备 3276023.4.8移动式智能馆员助理 3318433.4.9便携式RFID馆员助理系统设备 3324207第四章会议系统 35120474.1系统整体概述 35172214.1.1系统概述 3664514.1.2、现代数字会议系统的组成 37134794.1.3.工程规模 38193924.2.会议室功能介绍 39180564.2.1、系统设计指导思想 39247454.3.系统设计概述 40212004.3.1.数字会议发言同传系统 40232764.3.2.会议扩音系统 4216194.3.3.大屏幕显示系统 44231924.3.4.摄像系统 44136434.3.5.信号分配处理系统 45199324.3.6、多媒体讲台 45155164.3.7.集中控制系统 46285964.3.8.辅助系统 4877614.4、数字音视专业布线系统 48104894.4.1、布线系统的考虑 48150944.4.2、多媒体接口的设计 4822195第五章、公共广播系统 50209615.1、设计思路 50205685.2、系统功能 5019358第六章、综合布线系统 52250226.1、系统方案概述 529546.2、系统功能特点 53153926.3、系统设计方案 5555166.3.1、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介绍 55103376.3.2、系统体系结构 56240076.3.3、系统特点 5921079第七章、智慧家居 61233137.1、智慧家居概述 61244667.2、智能家居设计原则 62164407.3、智能健康环境控制 63136237.4、健康家居环境控制 63115387.5、智能家居新风控制 64117577.6、智能家居空调控制 65274637.7、智能家居地暖控制 65184107.8、智能家居灯光控制 66139817.9、智能家居家庭影院控制 66216627.10、智能家居背景音乐控制 675248第八章、智慧停车 68160218.1、建设原则 6873838.2、总体设计 69244508.2.1总体思路 6926208第九章、计算机网络系统 71285659.1、综合概述 7169659.2、系统设计 7183299.2.1、设计说明 7177149.2.2、系统说明 7118953第十章、楼宇自控系统 741227110.1.系统概述 743132710.2.建设范围 741531810.3.设计目标 75552010.4.系统设计 752782610.5.冷水机系统 761594710.6.通风设备系统控制和监视 783089910.7.空调机组 782440410.8.送排风控制系统 791627810.9.给排水控制系统 80853510.10.照明控制系统 803063810.11.电梯 801440710.12.变配电系统 8118511第十一章楼宇智能化系统集成 82324911.1全集成方案 822567611.2小集成方案 821041211.2.1建筑设备监控系统 82349511.2.2安防监控报警系统 821979311.2.3智能一卡通系统。 82第一章、综述1.1项目背景智能建筑是将结构、系统、服务、管理及其相互间的联系全面综合并达到最佳组合,以获得高效率、高功能和高舒适性的建筑物。它能有效地管理资源,而在硬件和设备方面的寿命成本最小。智能建筑是以建筑物为平台,兼备信息设施系统、信息化应用系统、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公共安全系统等,集结构、系统、服务、管理及其优化组合为一体,向人们提供安全、高效、便捷、节能、环保、健康的建筑环境。事实上,所有智能建筑所共有的唯一特性是其结构设计可以适应便利、降低成本的变化。*智能化系统框图安全防范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入侵报警系统巡更管理系统门禁控制系统通信网络系统综合布线系统有线电视系统建筑设备监控系统楼宇设备自控系统智慧管理智慧停车场管理智慧家居音视频系统双工实时广播系统双向实时视讯会议系统系统集成IBMS1.2设计目标建设园区、金库安防系统,切实提高值班人员的管理水平;加强对园区、金库的内部管理,建设一套满足银行安防工作需求的综合安防系统,保障银行安全。系统实现以下目标:建设全新的综合安全防范系统与省行现行系统互联互通,无缝对接;建设全新的综合安全防范系统,采用高清数字技术及物联网技术,实现园区、金库的智能化、自动化的安全防范;构建园区、金库的全数字网络视频监控系统,实现百万像素以上的高清晰图像质量,提供海量数据存储系统和数据防丢失机制;构建报警系统(一、二级报警系统),实时准确探测各个方位的入侵事件;构建门禁系统,保证授权人员方便出入,限制未授权人员进入,对强行进入人员发出报警;构建灯光联动系统;构建园区周界系统;建成的系统具备高可管理性、高可扩展性、易维护易升级。1.3设计依据GB50348-2004《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A308-2001《安全防范系统验收规则》GA/T367—2001《视频安防监控系统技术要求》GA/T368-2001《入侵报警系统技术要求》GA/T394-2002《出入口控制系统技术要求》GB50394-2007《入侵报警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95-2007《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96-2007《出入口控制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A/T75-1994《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GA/T74-2000《安全防范系统通用图形符号》GB20815-2006《视频安防监控数字录像设备》JR/T0002/-2000《组合锁》GB/T50314-2006《智能建筑设计标准》JGJ/T16-2008《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GB/T50311-2007《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43—2004《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198-1994《民用闭路监控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Y/T148-2000《卫星数字电视接收机技术要求》GY/T106-1999《有线电视广播系统技术规范》GB/T6510-97《30MHZ-1GHZ声音和电视信号的电缆分配系统》YDN065-1997《邮电部电话交换设备总技术规范书》YD/T1123-2001《综合交换机技术规范》GB50174-2008《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GB6650-86《计算机机房用活动地板的技术要求》其他国家相关标准、规定用户需求1.4设计原则此项目智能化系统的设计和实施应严格遵循“先进性、可靠性、方便性、实用性、经济性、扩展性”等原则。先进性:采用国际上技术先进、性能优良、工作稳定的安防设备和软件,使整个系统的应用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保持领先水平。可靠性:在系统设计、设备选型、软硬件配置到系统施工的全过程中,严格遵循可靠性原则,选用品质优良、性能稳定可靠的软硬件设备。方便性:软件系统的操作应具有灵活简便、人机界面友好、易于掌握的特点,操作人员能够方便进行使用及维护,使整个系统的功能得以最大实现。实用性:系统从客户的实际需求出发,采用人性化的操作界面,高度集成、功能强大、界面直观,操作简便、使用方便,让客户得到先进实用的系统。经济性:充分的利用原有的设备和人力资源,进行合理的调整和整合,尽可能的减少新增资源的投入,使系统建设更加经济实用,以体现我公司所提出的“客户价值最大化”的目标。扩展性:系统设计留有充分的扩展空间,以便日后比较方便地进行系统扩充。为此,设备采用模块式结构,在需要时可随时补充。增加视频及其它控制模块,使系统具备灵活的扩展性。第二章、安全防范系统2.1设计思路本安防系统主要运用网络技术、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图像传输技术、红外技术、震动报警技术、通信技术、信息技术、感应技术等,实现对金融研发中心进行统一的管理。按照“抓应用、求先进、上台阶”的思路,在可靠运行的前提下借助先进的安防技术提升系统的先进性,满足未来5-10年的发展要求;完善安防系统的管理和运用,使安防系统对安保、业务的作用最大化;完善系统之间的联动和应用软件的功能,使用户在运用本套系统时能充分感受到稳定、实用和便利。充分利用安防系统资源,发挥整体效益,做到系统具有可持续发展特性。2.2系统组成主要有以下系统组成,他们独立又相互联系,所谓独立,这些系统都能独立运行,不会因为其他系统崩溃而不起作用;同时各个系统又在软件平台的集成下,进行有机组合,发挥单个系统完成不了的综合防护功能。2.3视频监控系统视频监控系统主要实现管理人员集中实时掌握未来馆内各重要区域的现场状态,同时对犯罪分子起到一定的威慑作用。本视频监控系统拟采用IP网络传输。因此,设计方案采用网络摄像机加存储的方式。即前端采用网络摄像机,采用视频线连接,在弱电间设置交换机,将信号后接入IP网络。视频监控系统整体结构2.3.1摄像机的点位和选型摄像机安装在大楼正门外、楼外四周、楼内大堂、各层出入口、电梯厅、电梯轿厢、停车场出入口、停车场内等处。摄像机的选型上主要根据安装的位置和环境而定。大楼中的主要入口设置固定半球型摄像机或固定枪式摄像机,走廊内安装固定半球型摄像机,地下停车场采用固定枪式摄像机对、对角各安装一体化快速球型摄像机,大厅及大开间办公室采用一体化快速球型摄像机。在大楼外围拟采用一体化快速球型摄像机对楼外围监控。其他地点设置可变焦距一体化枪式或固定焦距半球式摄像机,其中镜头和焦距的选择需要根据应用位置进行计算。摄像机的监视环境在黑天与白昼光线反差较大时,一般使用彩色转黑白低照度摄像机。摄像机尽量避免对准光线较强的背景,如果无法避免,建议选用宽动态摄像机。2.3.2监控中心设计在监控中心安装安防综合管理平台,可实现用户管理,权限管理和报表管理;视频服务器负责视频编码器流媒体数据的接收存储和转发等工作,并可根据用户需要,进行录像回放和手工触发的存储方式。可在监控中心工作站上需要配置视频客户端和电子地图客户端,视频客户端负责实时画面的显示,视频轮巡/大屏轮巡方案的制定和执行。另外负责报警信息的接收和处理,设备状态信息的显示,一体化球形摄像机的PTZ控制,多种录像方式录像资料的查询回放,各种报表信息的查询。电子地图客户端负责对各现场监控点的直观查看,当有报警发生时,可直接弹出现场画面,并以事先定义的比例将现场位置直观显示出来,同时伴有图标的闪烁和语音的提示。2.3.3监控系统主要功能介绍视频显示和控制功能视频的显示和控制全部通过视频客户端完成,同时可以通过视频客户端选择大屏模式来对解码器输出到大屏上的图像进行切换显示。视频客户端的显示和大屏幕的显示也可以通过事先定义的轮巡方案来自动执行。另外,可以通过视频客户端回放警情发生时录制的视频资料。报警联动功能报警联动功能是通过视频编码器DI接口接收紧急情况下的报警按钮的开关量信号,将报警现场的画面切换到大屏幕显示单元上来,如报警点属于可控的一体化球形摄像机,还可利用其事先预置的场景更精确的捕捉到现场的画面。音视频同步存储功能在该项目中,针对项目需求,对于需要不仅进行视频监控还要进行音频监听的场所,配置拾音器,提取现场的语音信息,并和该点的视频同步存储,便于事后查证。2.3.4综合管理集成平台介绍(1)集成平台概述针对大规模组网、多级管理联网环境下的分布式控制系统,监控和管理不同种类模拟视频系统数字视频系统、防范报价系统、门禁及通道管理系统,融合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软件。集成平台实现远程联网管理,面向行业应用业务、数字化、网络化和高度集中管理的综合管理平台,以满足行业客户高可靠性、复杂性和灵活性的安全防范管理需求,适用于大型组网、多级管理的监控环境下对模拟矩阵主机、网络硬盘录像机、视频编码器、防范报警设备、门禁控制系统以及第三方系统的集中监控与管理。综合管理集成平台HUS采用了CIP、C3I、OSS、DES、DVM、MVMS、VMS、UDI、MDI、TPII、HWS、VEMS/GIS、AVPS、DAS、ALR、SES、ITA、ALM等先进技术和开放架构,实现先进集成管理平台、命令指挥控制中心、多任务环境应用、高级视频分析、虚拟切换数字矩阵、矢量电子地图、分布身份认证、预案编程引擎、报价信息综合、设备信息管理、集中或本地图像存储、设备参数调整等功能,满足不同行业用户的特殊需求。集成平台客户端软件根据用户身份和级别,在授权范围内实现远程登录访问,提供视频图像管理、电子地图直观显示的客户端,便于用户直观判断、信息综合,实现视频列表显示、实时多画面监控、前端摄像机控制、历史图像查询、高级视频分析、远程视频自动巡视、矢量电子地图、电子地图配置、设备信息管理、报警/事件与视频系统复核、Web配置管理中心、领导远程指挥等操作功能。集成平台实现安全防范系统稳定、安全、健壮、开放的运行保障满足社会治安(平安城市)、银行金融、商用或公用建筑、交通行业、工业领域等不同行业的需求,提供跨区域、大规模、多级组网的综合管理能力,支持与不同行业的专业化信息管理系统的资源共享。(2)集成管理平台主要功能模块介绍Web配置管理中心(WebConfigurationCenter)实现多级组织结构管理、设备配置中心、权限授予分配等管理功能,提供设备类型定义、报警信息记录、用户操作日志的详细信息,通过IE浏览器实现远程管理。报警事件&控制服务器(Event&ControlServer)用于报警状态、事件信息及设备控制命令的解析及转发,客户端从ECServer接收报警状态及事件信息的变化,并通过ECServer转发对前端设备的操作和控制命令。视频流媒体服务器(StreamingServer)集成不同类型的数字化视频设备,转发接收到的视频流媒体数据,客户端从StreamingServer接收实时视频图像或历史视频资料。视频管理客户端(VideoClient)接收从数字化视频设备或视频流媒体服务器(StreamingServer)发出的视频图像,浏览多路实时图像、查询历史视频记录,提供对设备的参数设置,接收ECServer报警信息。支持与电子地图客户端的互动操作。电子地图客户端(E-MapClient)提供基于GIS系统的矢量电子地图操作,支持矢量地图文件、静态图片、CAD文件等,实现多个报警点和视频监视点在同一张电子地图上的集中显示、操作管理,接收ECServer报警信息,实现对前端报警事件、控制命令的集中管理,提供报警接收、视频监控、视频绑定及报警联动处理等管理功能,支持与视频管理客户端(VideoClient)相关联的视频播放。包含视频监控系统、防盗报警系统、门禁控制系统和第三方系统或设备。(3)体系架构图及多级组网示意图集成管理平台基本单元体系架构图集成管理平台基本单元视频/报警/门禁联网图集成管理平台大规模多级组网示例图(4)主要技术优势及功能特点先进集成管理平台(CIP)·融入先进技术的通用集成平台·整合不同类型的安防设备集成·安全防范系统的全面综合管理命令指挥控制中心(C3I)·采用C3I级别高层指挥调度管理理念·集操作、控制、指挥、命令于一体化的整合平台·远程指挥控制中心实现资源组织与综合应用开放性架构及标准(OSS)·基于开放性平台及架构环境下开发·系统架构及标准符合国际主流应用·融入技术发展趋势和新技术的利用安全可靠信息加密(DES)·多重信息加密实现安全可靠·符合网络安全认证管理机制·数字签名技术保障信息完整全数字化视频管理(DVM)·视频图像的全数字化统一管理·多种格式图像压缩方式/分辨率·不同的码流策略充分适应带宽多级视频调度策略(MVMS)·大规模多级组网环境视频优化调度·视频流媒体服务器分发和存储机制·适应不同网络条件带宽调整策略虚拟矩阵切换系统(VMS)·基于网络交换的数字视频虚拟切换系统·无缝融合Maxpro-Net/VideoBlox矩阵·符合模拟句子切换控制的操作管理模式统一设备接口能力(UDI)·提供不同类型安防设备及系统接入许可·拥有标准化设备及系统接口方式及能力·多种通信协议/格式以适应不同类型设备多种设备信息管理(MDI)·不同类型设备的信息综合与归类管理·以报警和事件为核心的安全防范机制·系统组件及设备状态诊断工具及统计第三方系统兼容性(TPI)·兼容国内主流品牌的DVR设备·兼容国际主流品牌的矩阵主机·提供标准协议接入第三方系统(二次开发)Web浏览配置管理(HWS)·简洁方便的Web页面配置管理中心·远程登录、异地管理的灵活访问方式·荣组织架构/用户角色/设备权限于一体矢量电子地图定位(VEMS/GIS)·基于GIS矢量电子地图的综合应用·根据报警或事件类型精确地图定位·支持标准格式的图片文件直接导入高级视频分析功能(AVPS)·融入先进的高级智能视频分析及追踪判断技术·提供专业视频分析模块、记录目标的入侵轨迹·实现入侵检测/移动目标追踪/丢弃物定位/违章停放/重要目标移位分布身份认证机制(DAS)·集散式架构实现区域自治/中心管理·组织架构于用户角色管理紧密结合·级别控制及设备权限实现相互关联资源逻辑重组功能·提供不同种类资源的逻辑重组功能·实现设备或系统交叉配置多重利用·保证共享设备的开放性和专用设备的私密性预案编程引擎驱动(SES)·提供不同类型安防系统预案编程功能·管理不同等级事件或报警的关联信息·面向业务流程的预案编辑及执行方案(二次定制)智能判断威胁分析(ITA)·高级视频分析智能判断危险等级分类·不同区域或设备赋予不同的危险级别·根据威胁级别实现提示、报警、干预严密权限日志管理(ALM)·严格的用户权限和设备权限授权机制·完善的日志记录和用户操作管理系统·保障大规模系统多用户操作的安全性2.4入侵报警系统大多数采用独立式系统,在需要警戒的地点安装红外或微波探测器,连接在报警主机上,报警主机再与视频监控系统的控制矩阵或硬盘录像机连接,从而与摄像机联动。这通常用于有大量的报警点和有众多的报警防区与策略的大型无人建筑物和区域。对于像未来馆这样报警点数少、报警防区集中、防盗策略简单,而且经常有人值守的建筑物,防盗报警系统宜采用非独立式系统。这样由设置在需要警戒的地点安装红外或微波探测器,连接在闭路电视监控系统的控制矩阵或硬盘录像机上,或者软件平台集成,能够与摄像机无缝联动。在存有贵重物品的库房、重要展示区、董事长办公室等处安装报警探测器,当有人进入设防区域或在设防区域活动时,探测器通过红外或微波探测技术自动感应区域温度变化或物体运动,并把报警信息报到安防控制中心的控制器上。需要时可以在中心的电子地图上自动显示报警的具体位置,便于保安人员及时确定目的地,赶往现场。2.5巡更管理系统电子巡更系统是保证保安人员能够按时、定点巡逻的管理系统,按照未来馆的使用和管理性质,系统可选用非在线式的或在线式,巡更点可能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临时调整。2.6门禁控制系统门禁控制系统是安全防范系统的一个子系统,也是一卡通系统的一部分,主要考虑在机房管理中心、大开间办公区、消防安防控制室、董事长办公室等重要部位设置感应卡式门禁系统,通过对感应卡的权限设置,使特定的人员能进入特定的区域,同时通过门禁系统的联网管理和历史记录,可以查询进出门禁区域的人员资料。第三章、智能RFID图书馆馆藏管理系统3.1引言——智能化的RFID图书馆3.1.1RFID图书馆在全球范围的发展和应用RFID系统在图书馆的应用已经有了10年左右的历史。据Checkpoint统计,截止2005年全球有超过440家图书馆采用了RFID技术,这一数字在2007年上升到2000家。新加坡国家图书馆是亚洲最早使用RFID技术的代表,可以说图书馆采用RFID已经是比较成熟的产品,正在推动着图书馆自动化事业的发展。在国内,集美大学诚毅学院图书馆是国内首个部署RFID系统的图书馆,已于2006年2月投入使用,这是RFID在中国图书馆应用的里程碑,它的成功运行为其它图书馆提供参考,意义可谓深远。深圳图书馆新馆也部署了RFID系统,并于2006年7月开馆试运行。国家图书馆、杭州图书馆均在2008年初进行了RFID系统的项目招标,项目部署将于2008年完成并投入使用。越来越多的图书馆已认识到RFID给图书馆带来的变革,国内大部分公共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均已开始规划RFID系统,如上海浦东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南京图书馆、浙江省图书馆等,从2006年第一家RFID图书馆开始至今,国内已经有12家RFID图书馆。3.1.2一个理想的、现代化的图书馆一个理想的、现代化的图书馆是什么样的呢?我们来设想一下!如果您是一个读者走进图书馆干净整洁的大厅,您只需来到自助借还设备前,在触摸屏上轻松地查询出自己需要的图书,根据提示你直接走到某一排的书架前拿出那本书,然后在自助借还设备前将你的借书证和书读取一下,就可以带着书离开了。您不需要和任何人接触,就可以完成整个借书的过程,快捷、方便。读者还书和借书就像在银行的24小时ATM机上存钱和取钱一样方便、快捷。图书自助借还设备而当您需要还书时,您不再需要为工作繁忙没有时间前往图书馆而烦恼,24小时自助还书设备可以帮您做到随时随地还书,轻松解决您的一切烦恼!您要做的或许只是在借书证上金额不足时做一下充值而已。室外24小时还书设备如果您是图书馆管理员您再也不用在盘点或者整理图书时忙得晕头转向,为找一本书而耽误很多时间,移动式智能馆员助理可以帮助你轻松完成上架、顺架、盘点等繁琐的工作,在读者需要帮助时您可以轻而易举地找到任何一本书的位置,您也不用担心会有人没有登记就带着图书离开,任何没有完成借书手续的图书通过智能安全门时都会告知您,您的工作只是一边悠闲地喝着咖啡一边在智能安全门报警的时候去查看一下有什么问题发生。RFID智能安全门RFID馆员助理如果您是图书馆的馆长图书馆RFID系统可以帮助您扩大图书流通,提升图书馆管理和服务水准,使图书馆从图书的监管者转变为知识的诠释者成为现实,而您要做的只是拓展图书馆的文化业务功能,使其更为人性化、乐趣化,从而更快地向集群化图书馆迈进。①①初始:手工登记②条码、永磁条、充消磁技术③RFID智能化技术④集群化图书馆图书馆智能化技术发展方向3.2图书馆RFID系统带来的创新3.2.1简化借还书流程现有的借还书流程虽然引入了条码扫描系统,但仍然需要人工打开图书扉页并找到条码位置然后才能扫描条码。这样的操作流程较为繁琐,借还书效率低。同时,条码容易破损,经常会发生条码读不出需要更换条码的事情,这样不仅会影响借还书的效率,同时也会影响读者对图书馆的满意程度。因此,引入先进的读写技术以实现智能化的图书借还流程,提高信息存储的安全性、信息读写的可靠性、借还书的高速快捷就迫在眉睫。3.2.2降低盘点和查找工作量依靠人工的图书盘点工作,工作量大而且效率低。管理员要凭自身的记忆对图书进行分类放置和记录,费时劳神却又很难达到目的。需要引入先进的技术,以实现图书盘点的智能化。3.2.3提高防盗系统的安全性现有的图书馆磁条防盗系统的准确性较低,并且磁条的磁性容易被削弱,所以引起误报和漏报的几率较大。因此,需要改进现有的图书防盗系统,采用更加可靠的防盗技术。3.2.4改变借阅管理和安全防盗脱节的情况图书馆防盗系统现在还是孤立系统,图书归还和上架之前要经过上磁处理,借出时则要进行消磁处理,工作量大,直接影响了图书流通以及管理的工作效率。在发现盗窃行为的同时无法记录盗窃图书的信息,对图书的日常盘点、补缺工作影响极大。因此需要对现有的管理系统进行改进,将防盗系统与图书流通管理系统联系起来,记录每本图书的进出库历史记录,从而可以与借还书的历史记录进行匹配。3.2.5提高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满意度图书馆工作人员由于积年累月的重复性劳动,加上图书馆工作本身就很繁重,很容易让图书馆工作人员对图书馆工作产生一定的消极思想;由于管理上存在缺陷,图书馆管理者也大伤脑筋,加上读者也对图书馆表示不满,导致图书馆人员对图书馆工作满意度有所下降。通过对图书馆管理系统的技术改造,可以采用技术手段来弥补管理上的缺陷,同时把工作人员从图书馆日常繁重的重复劳动中解放出来。3.2.6提高读者的借还书满意度读者经常会对图书馆产生不满,产生的原因主要是以下几点:借还书的效率低,排队等候时间太长,无谓的浪费时间导致读者不满意;借还书出现条码无法读出,增加读者等待时间,导致读者不满意;图书馆由于没有有效手段对图书进行盘点,读者通过查询系统查到馆藏里有某本图书,但花了很长时间却找不到,原因可能是这本书被偷窃了,但是因为管理系统没有准确的记录,结果导致了读者对图书馆不满意;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归纳出目前图书馆管理工作中的诸多问题、读者借还书的诸多不便都是由于目前采用的条码技术自身的缺陷引起的。而如果采用RFID,可以实现条码技术无法实现的许多功能,从而提升图书馆的管理系统的功能和系统可靠性。3.3系统建设目标建设RFID图书馆。通过RFID系统来识别、追踪和保护图书馆的所有资料,实现图书借还的无人化,顺架、查找、馆藏盘点智能化,目的是极大地提高图书馆资料处理的效率。系统概念示意图3.4设备介绍3.4.1图书RFID标签UHF(VANCHEPCClass1Gen2)电子标签:规格描述产品型号物理特性尺寸102(L)*6(W)*0.2(H)mm材质PET环境工作温度-40°Cto65°C(-40°Fto149°F)存贮温度-40°Cto80°C(-40°Fto176°F)防护等级EnclosureIP-00协议EPCClass1Gen2容量96bits频段UHF功能EAS防盗功能图书RFID标签产品描述图书馆专用,标签印刷内容可根据客户要求定制,标签不干胶的表面涂层、面材及粘胶剂针对图书需求特别选择,选用符合EPCG2、ISO18000-6c标准的疏耦合RFID标签芯片。3.4.2层位标签(图书书架层标、架标)图书RFID层位标签(85mm*25mm)图书RFID架位标签(90mm×60mm)产品描述防电磁屏蔽专用标签,用于图书精确定位3.4.3RFID借书证图书馆RFID借书证产品描述RFID借书证采用内嵌RFID标签的卡片,可在其中的RFID标签的存储晶片中多次写入及读取读者的基本信息,用于从事读者的流通借还操作、读者的身份辨识操作等。3.4.4RFID标签转换站RFID图书标签转换站产品描述该设备主要用于文献加工部门对RFID标签和RFID借书证进行信息的读写,可通过对条形码进行识别转换后写入RFID标签。智能安全门产品描述RFID安全检测门是对粘贴有RFID标签的流通文献进行扫描、安全识别的系统设备,用于流通部门对流通文献进行安全控制,以达到防盗和监控的目的。该设备系统通过对于贴身携带以及装入背包内的文献状态(是否办理借阅手续)进行判别,以达到防盗和监控的目的。3.4.5馆员工作站馆员工作站产品描述馆员工作站是图书馆与读者之间最为重要的接口,可进行的图书管理操作包括:借、还、标签生成与更改等。工作台采用一体化和个性化的设计,工作台设备组件连线采用隐藏式安装,工作台外观可根据客户需求定制。工作台提供完善的中间件支持,可实现与图书管理系统和一卡通系统的无缝连接。工作台设备组件包括:RFID中距离图书标签读写器及配套天线、图书条码阅读器及管理员工作站。3.4.6室内自助借还设备室内自助借还设备产品描述自助还书设备是一种可对粘贴有RFID标签的流通文献进行扫描、识别和归还处理的设备系统,用于读者自助式流通文献的归还、续借操作,方便读者和工作人员对流通文献进行归还、续借处理。3.4.7室外24小时自助还书设备室外24小时自助还书设备产品描述24小时还书设备是一种可对粘贴有RFID标签的流通文献进行扫描、识别和归还处理的设备系统,用于读者自助式流通文献的归还、续借操作,方便读者和工作人员对流通文献进行归还、续借处理。3.4.8移动式智能馆员助理移动式智能馆员助理产品描述具有智能辅助上架、盘点、分拣、倒架等功能3.4.9便携式RFID馆员助理系统设备便携式智能馆员助理产品描述体积小便于携带,具有智能辅助上架、盘点、分拣、倒架等功能。第四章会议系统4.1系统整体概述现代社会信息需求量和信息交换量越来越大,伴随着数字通信技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及声像影视技术的发展,智能楼宇中对会议中心的要求越来越高。会议中心是数字通信技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及声像影视技术等多种技术的融合,也是当今智能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4.1.1系统概述传统的会议系统主要是指会议扩音(包括模拟语音发言)。即只能通过单个语音发言扩声后向与会者传播会议信息。仅仅靠简单的模拟放大语音来传播(发言者)和接收(听众)信息,传播者无法讲清事物的全貌,接收者印象也极不深刻,根本不能满足信息社会的需求。设备主要是普通拾音话筒加放大器和音响。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需要分析和处理的信息量是巨大的,描述和反映每件事物的信息也是方方面面的,为方便人们群体间交流传播信息,分析处理事务,人们发布、接收信息的方式必须是多种形式,必须图、文、声并茂,且图、文、声必须是信息处理系统传来的实时全数字化信息,要求操作简单、信息直接、直观、通用并且有序(能够智能控制)。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全新概念的多功能电子会议厅。她能够通过声音、图象、文字发布信息,即能够在大屏幕投影显示计算机的图文信息和录像资料、电视以及需要讨论演示的书籍、图纸、胶片、实物(通过视频演示仪)和电话会议图像、发言人图像、会议场景等;也能通过数字会议系统控制会议进程、收集代表反应(如表决),并且通过同声翻译系统实现了不同语种的人们实时地交流信息。而对于整个庞大的系统控制的全部操作(包括环境灯光),都集中到一个图文并茂的液晶触摸屏控制,做到了非专业人员开会时自己控制会议设备、进程等。现在现代电子会议厅已是各单位各部门必需设施,是一个单位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客户提出的对数字会议系统的需求成为一种时尚。4.1.2、现代数字会议系统的组成完整的现代电子会议厅应包括下面各子系统,而这些子系统又是相辅相成的、有机联系的。☆高亮度高分辨率大屏幕数字化图文显示系统☆数字会议系统(包括数字讨论、电子表决、身份确认、同声翻译)☆会议人声扩音系统☆会议摄像系统☆多媒体数字信号、音视频信号分配处理系统☆集中控制系统☆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及其他辅助系统☆数字音视专业布线系统☆舞台灯光控制系统4.1.3.工程规模本工程是为XXX现代数字会议系统。该会议系统是召开各项会议的重要场所,也是形象工程,因此该工程要求做到系统可靠、技术先进、功能健全,同时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基础上保证其经济实用性。项目包括:主席台、讲演台发言系统;同声翻译收听系统。用于会议前排可能的发言同传收听系统。全场同声翻译收听系统、移动提问设备。用于远程视频会议的主席台正中大屏幕显示系统和两边辅助显示系统。主席台观看显示系统。全场会议人声扩音系统会议摄像系统多媒体数字信号、音视频信号分配处理系统集中控制系统机房及其他辅助系统数字音视专业布线系统4.2.会议室功能介绍本项目一个269人会议厅,主要用于远程视频会议、新闻发布、对外合作会议、办公会议、集大型会议等功能于一体的大型多功能多媒体会议系统。4.2.1、系统设计指导思想、系统设计思想概述系统分析主要介绍系统建成后能完成的功能和要达到目标,系统设计则拿出具体的方案来实现这些功能和目标。在与客户初步交换意见,明确客户需求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最新发展趋势,国内现代指挥会议系统建设的特点,以及我公司在本行业中积累的大量丰富经验,对贵单位指挥中心项目作如下论述。、技术的先进性数字技术是目前最先进的技术,在本系统中拟采用先进的数字技术设备,使本系统的语音、图象清晰亮丽,操作简便、易于管理。、高可靠性选用成熟的技术和设备。使用知名企业的性能稳定的产品。在设计上关键部分采用冗余设计,具备一定的容错能力和抗干扰能力,使整个系统的可靠性提高设备选型的高品质化是保证系统高度可靠的最基本因素,没有高品质化的设备,绝无高可靠性的工程,因设备是组成系统的最基本元素。严格地根据声学、光学要求和技术规范对本系统进行分析和处理,首先在工程技术上保证设计的合理性,其次在工程实施上按设计规范操作从而保证系统使用的可靠性。、经济实用性按照实际需要来设计相应的系统,在满足功能要求和技术指标要求的基础上尽量简化设计,坚持实用化,充分满足用户的需要。高质量的会议系统、投影系统工程都不是靠金钱堆出来的,而任何系统工程均离不开经济原则。因此,该系统的设计就考虑在经济上实用性,杜绝不必要的浪费。由于工程量较大,各方面因素较多,所以,不仅应从整体上考虑经济性原则,还应当从每个细节去考虑经济原则,以获得最佳的性能价格比。同时又不因为考虑经济性而影响系统的功能、性能和档次。、系统的开放性随着时间的推移,用户需求的变化,技术的不断发展,要求系统增加功能提高性能就成为必然。所以要求系统能够增加功能提高性能,及升级换代。所以必须具有良好的扩展性,标准开放式接口,便于系统的升级和扩充。系统既能充分满足近期使用需求,又有一定的扩充冗余量,便于将来增加相应设备和模块,扩大系统规模,而不需重复投资。做到逐步投资、逐步完善。、工程艺术化一项工程是否完美,与工程设计技巧和工程处理技巧是分不开的。在整个工程中,本公司将从开始设计至调试完成始终体现本公司的技术能力和特点,将系统建成简单、实用、美观、易于管理的系统,与周围环境充分融洽,将人们带入一个舒适、美观、祥和的会议气氛中。、设计标准现有的国家标准及规范,包括特性参数要求标准、特性参数测量方法规范标准、电气设计规范、安全要求等,并满足本项目数字视频会议系统建设工程的具体要求。严格按照项目管理类、设计/施工类、质检/实施/测量类国家、地方、厂家标准执行。4.3.系统设计概述4.3.1.数字会议发言同传系统所有发言语音及控制都是全数字的,语音清晰,发言可有请求排队、超越、同时等多种模式,主席机具有最高权限。同声传译多语种通道输出。传统发言系统的缺陷传统会议采用普通模拟话筒,每只引一条话筒线到机房,主席台上话筒线太多影响美观,更重要的是需要由机房中专业调音师负责话筒管理,这在普通单位几乎不可能,所以后来由采用调音台预先调好每只话筒,而每只话筒加普通开关,由与会者自己控制话筒方式,但这种无法解决从多引线的矛盾,也不能解决话筒线干扰问题,更发言有序控制的问题。现代数字会议发言系统介绍现代的数字会议发言系统都屏弃传统发言系统做法,而该为具有一定权限讨论式发言系统,该系统有个显著的特点是手拉手式连接,和有最高权限的主席机,而真正的现代的会议发言系统显著的除具有手拉手式连接,和有最高权限的主席机特点外,它还有排队请求、超越(插入)发言、等等功能,而且必须是数字信号,其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能用计算机控制发言的一切功能。它要求具有先进的数字技术,信号的传送和处理采用了数字音频技术。如在会议代表用的话筒中采用了高性能的模~数转换。具有先进模块化的系统,对于任何层次的会议都可以加入更多的发言设备、引入个人电脑及软件模块实行控制,使系统进一步扩展。要求具有超级音质,采用先进的数字技术,在传输过程中信号的质量和幅度都不会衰减,音频的技术性能达到了空前的水平。保证了每一个与会代表都可以听到稳定、纯正的声音。从根本上消除了一般会议系统的缺陷,如背景噪音、干扰、失真和串音等。主席台设1个主席位,9个正式代表,安放在桌面正中央,其操作权可移交给主席位,主席位可以代替操作员操作(接管控制权)。发言可以在自动模式:同时可以是1、2、4个代表发言(含主席位为3、5、6)模式,也可以是超越式——模式数外的代表按键后打断最先进入模式数发言的代表(不能打断主席位);发言也可以是请求式——模式数外的代表按键后进入请求状态,只有最先进入模式数发言的代表退出发言,其才可以发言;在任何模式下,主席具有最高权利,他不被任何代表所打断,他能打断任何代表的发言,他能监视到任何代表的情况(发言状态、请求状态)。它是利用简单的系统处理和数字信号传送。它不但具有多功能、高保真音质、数据保密、传输可靠等特点,还可以对整个会议过程进行全面的控制。并设计5+1的同声传译系统,在大厅内设计与会者无线接收。并设计多媒体操作讲台设备一套。能收听5+1的同声传译的数量待定(主席团10位,多媒体讲台1位)。他们都能在5+1六种通道中任意选择适合自己的语种收听会议发言。全数字会议系统利用数字处理和传输技术,将全数字技术和综合网络技术全面地引入到会议系统中,把先进的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音频技术充分地结合了起来。不仅如此,全数字会议系统与会议签到系统、智能中央控制系统实现了无缝连接,提供了完备而高效的现代会议系统全面解决方案。全数字会议系统由会议控制主机、会议单元和应用软件组成。其中会议控制主机包括主机和扩展主机及表决主机;会议单元有主席发言单元、代表发言单元、表决单元、翻译单元、语言分配单元等;应用软件则有多个应用软件模块组成。红外发射覆盖分析:4.3.2.会议扩音系统能将各类发言或其他音频信号进行全场扩音。考虑一定的小型文艺演出的舞台扩音。扩音系统选择传统的音响行业主要面向音乐的处理、强调的是频带的宽窄,声音方向,舞台效果,动感力及震撼力,而话音(人声语言)对以上指标要求都较低,所以传统的音响行业比较忽略话音(人声语言)的处理,所以往往做出后声音发闷、太重、男声产生低沉震荡感,女声产生枯燥感。前面声音大,后面声音小,根据我们多年积累的经验,话音(人声)处理主要应强调人声的还原性,它要求在话音频带中的一致性,谐波(谐音)的处理能力,话音的泛音成分处理、语调、语气的处理,和严格杜绝回音震荡,同时要作到声场尽量均匀,又要兼顾到音乐信号的处理。好的设备也需要合理的连接与搭配才能演绎出更好的效果,才能让系统得以正常而全面的发挥。所以根据现场必须拒绝大功率大口径喇叭的黑色音箱(不仅仅是不好看的问题),一般应采用天花波导音箱或音柱均匀分布全场的方案,所以我们采用在中小会议的会议人声为主的扩音采用天花波导音箱人声扩音。会议厅呈较规则,对于大功率扩声来说,容易产生驻波,声学条件较差,我们仍然建议装修设计时注意声学方面的设计,尽可能利用装饰装修方面的手段使两个相对的墙面不平等,天花板不要装饰成一个平面。另外,由于厅堂面积较大,自然混响时间较长,建议装修时注意建立一些有利于声散射及吸声效果较好的设施,如墙壁多利用软材料,挂厚窗帘,天花板尽可能装饰一些不平滑图形面,多铺地毯等,这样有利于增加吸声系数,控制室内混响时间,也有利于声压的均匀分布,但由于装修不可能过于照顾到这一要求,所以我们在音箱布局上,采取4只吸顶波导式音箱,避免了发声源(音箱)的相互干扰,作到声场均匀,人声还原性好,声音清晰、自然。音频处理舞台扩音方面我们仍按现代多功能厅要求采用集中和智能音频处理。为防止在会议进程中话筒与音箱之间的反馈产生的啸叫,必须配置了先进的智能反馈抑制器,它采用高效的数字信号处理,结合革命性的专利算法抑制声音反馈的产生。它采用回声抵消和消除混响的算法主动过滤在房间产生反馈的混响频率,从而达到消除反馈的目的。为达到声场及扩声效果要求,为了保证电视电话会议要求音频分组调度的要求,在会议室采用音箱扩音处理器系统。整个思路是控制数字化,做到各种应用环境参数事先存储,使用时一键调出,使普通操作人员仍能象专业演出调音师一样,调出专业水准的扩音效果。为满足列席代表机动发言或移动讲解发言的需求,我们配无线话筒。采用能避免各类干扰的200频点的无线话筒。4.3.3.大屏幕显示系统2.3.1:显示系统的必要性现代会议是多媒体信息交流方式进行,通过眼看方式获得更多的媒体信息是必须的方式,首先必须满足全场每个与会者收看,必须有大屏幕显示。2.3.2:主屏幕投影机全部采用16:9高清工程投影机。采取正投显示,中间安排一个大屏显示,两边各一个。中间屏幕固定安装,平时不用时用背景幕布遮盖。两边采用电动屏幕,为保证效果,全部采用DNP光学正投幕。两边的辅助显示屏不能被观众挡住,所以;必须正确选择。由于现代会议可能的讲解文档、图、表等显示及会场情况、发言人形象等,而且电视电话会议或远程教学要求有主会场、分会场图象,所以需要2个以上屏幕屏同时显示多种信号,为保证会议主席台中间会标等布置,所以采用两套大屏幕分立主席台两边的模式。4.3.4.摄像系统摄下会场情况和讲演人、发言人形象,供本场大屏幕显示、远程会议、远程教学使用。摄像系统的选择摄像系统分为专业广播摄像、专业会议摄像、闭路监控摄像三大类,专业广播摄太贵,闭路监控摄像图象(高速高清球形摄象机)质量差,且色温偏高,一般用于环境摄像,如用于人物摄像其图象偏蓝,人物脸色发青;所以我们采用专业会议摄像。摄像自动跟踪系统摄像自动跟踪系统与数字会议系统配合使用,可实现当与会代表开启话筒时,摄像机自动调整到发言者所在的位置,连接视频显示设备可将摄像机所摄制到的图象显示出来。同时可实现多台摄像机与电脑输出的视频信号(使用台电系统控制软件)之间的自动切换。使用视频控制软件模块可以很方便地对摄像机与会议单元之间进行预置位设置。系统具有断电自动记忆功能,使用前只需通过电脑对会议单元进行预置位设置,使用过程中即使脱离电脑也同样可以实现自动跟踪。4.3.5.信号分配处理系统显示信号的输入符合会议显示习惯,大屏幕显示场内摄像机、主席和代表通过多媒体接口接入的笔记本电脑、摄像机、高清播放机;机房高清播放机、远程网络、远程视频、机房接入的其它设备,场内还有高清固定摄像机,接入的信号可能有复合视频信号、YC分量视频信号、YUV分量视频信号、VGA(RGBHV)信号、DVI信号、HTML信号、HD-SDI信号。各种信号输入、输出要求任意组合,任意调度,保证每一个输出源(拼接大屏幕每一个窗口信号、每个等离子、讲台手写板监视、机房监视、录音录像、远程会议、对场内外其他输出)独立,能够对任意一个输入源(机房微机、放音放像、远程会议、讲台手写板、场内摄像机,众多的场内多媒体接口接入的笔记本电脑或其他设备、场内外其他输入);任意两个输出点可以显示或播放同一个输入源,也可以是不同的输入源,即任意同性质的输出源与输入源是矩阵式切换。所以我们采用视频、音频、微机信号切换矩阵来任意组合,任意调度信号。微机显示及分量信号调度分配所以我们采用高清混合矩阵,加光钎传输系统。矩阵都能在其面板上手动完成全部自身控制的信号切换,也可在集中控制系统中的控制操作微机或彩色触摸屏上操作。信号分配矩阵操作矩阵都能在其面板上手动完成全部自身控制的信号切换,也可在集中控制系统中的控制操作微机或彩色触摸屏上操作。4.3.6、多媒体讲台主席台右边设计一个多媒体讲台;多媒体讲台设计发言为2只嵌入式话筒,方便且美观,其发言管理纳入会议系统管理,即它本身也是现代会议发言系统的一部分。并在主席台讨论发言处设置多媒体接口,可以发言,讲台上有个多媒体插座,可以接入笔记本电脑(含音频)、视频展台等其他音视频设备、U盘等。多媒体讲台内自带一台微机,台面设置一台15英寸液晶手写屏。功能如下:1)发言拾音(两只话筒,座位数字会议系统中的一个发言位)2)收听5+1同传(用于多语种时的双向提问式交流)3)用微机操作讲解资料4)用微机调用自带的U盘的讲解资料5)电子手写百板讲解6)远程交互式桌面7)
集中控制系统操作界面4.3.7.集中控制系统将所有关键照明灯光、电子设备电源开关及所有电子设备操作简化到一台计算机操作,作到操作与系统结构无关,全部是功能化操作,联动、快捷、简单,不在因为设备操作而干扰会议进程。必须采用集中控制系统的重要性由于设备众多,系统功能复杂,操作就更加复杂,如无集中控制系统,要求操作员必须熟悉每个设备,而且必须熟悉每个设备之间的关系,每条线路的连接,才能根据会议功能要求操作一系列相关设备才达到和实现会议功能,而在会议进行中去进行这种操作,必须暂停会议去完成,再继续开会,即会干扰会议进程,这在现代会议中,特别是电视电话会议根本是不允许的。采用集中控制系统后,操作变为功能性操作,只需按照要达到的目的通过软件界面操作,集中控制系统会自动按程序完成一系列相关设备操作,从而使普通人员操作整个系统成为可能,而且能在瞬间完成一系列操作,不会干扰会议进程。并通过场景设置,根据不同会议对设备、环境、功能的要求,一键到位,并在操作过程中使技术性操作变成功能性操作,使普通人员操作整个系统成为可能。集中控制系统控制内容本系统中,设备众多,操作复杂,视频图象(本地摄像头或远程监控图象)及RGB图象(计算机图形)的采集、传输、显示较为复杂,所以在控制方面既要有集中控制,又要有分散控制,根据各个功能不同的区域应采用不同的控制组合模式。选用的系统和设备要符合作为一个中心的要求和档次,要求可以进行灯光的控制、窗帘的控制、音量的控制、系统电源的控制、组合大屏幕的控制、投影机各种功能控制、投影机、录像机、摄象机的控制、电脑信号和视频信号的选择及切换。采用高性能中央集成控制系统,可实现多点控制、分级控制、分区控制等多种控制方式来控制会场的所有带电设备。硬件控制内容分别按类操作会场中全部设备的电源。分别按类操作会场中部分灯光、电动窗帘。操作2台高清投影机操作2套光学电动屏幕操作等主席台观看辅助液晶显示器操作扩音,包含扩音音量大小操作高清矩阵,全部各类信号的调度分配操作高清播放机、DVD、录音卡座等操作机房监视、监听远程会议系统控制通过以上控制,完成全部功能操作集中控制系统控制控制操作界面操作界面如下:1、授权的网络工作站微机操作,包括机房控制微机2、配无线液晶显示彩色触摸屏操作。3、多媒体讲台上的手写屏软件编程功能合理,操作方便,功能行联动操作,与系统结构无关。在计算机上运行独立的、通过微软浏览器远程访问主机,与触摸屏界面一模一样的控制程序,通过网络直接对房间的设备进行控制;4.3.8.辅助系统辅助设备包括射频-视频转换器、DVD、视频播出(硬盘录像)工作站,带音视频编辑及DVD碟片刻录制作和应急电源开关箱。多媒体点,内容根据不同的需要设有VGA,视频,音频,话筒等接口,安装在会场内合适的位置,其作用是将与会人员从外带进来的笔记本电脑上的资料,DVD资料等等通过接入多媒体点进入整个会议系统。4.4、数字音视专业布线系统按各个设备所需要的宽带要求及数字音视频及VGA信号传输,控制进行专业化布线4.4.1、布线系统的考虑采用优质电缆,采用大厂正品电缆,符合国家或国际有关标准。采用宽带电缆,信号带宽、衰减等符合要求,并留有余地,各类电缆尽量使用粗缆。全部电缆采用钢管屏蔽安装,并尽量减少电缆间的干扰,采用多根钢管布置。布线布管安装及施工工艺符合国家或国际有关标准。地插座(含多媒体接口等)采用优质铜制地插座。4.4.2、多媒体接口的设计在会议厅都有可能使用电脑(台式、笔记本)、视频展台、数字展台、录像机、录音机、DVD、移动摄像机等等电子设备,要求这些所有信号能够切换到显示系统屏幕和音响设备或到机房录音录像和通过信号系统输出,实现交互式一体化互联互动。设置多媒体接口,每个多媒体接口含一组RGBHV接口(含微机音频的左右声道的立体声音频直径3.5mm插座接口)、一组复合视频接口(含左右声道的立体声音频接口),一个预留的RS232接口、会议系统、一组电源插座。其中讲台为双向的,即输入输出两个多媒体接口。另在大会议室前场有两个等离子接口,便于使用等离子时接入。第五章、公共广播系统5.1、设计思路本项目办公区、车库及设备用房、展览厅、商业、商务服务设施共同使用1套公共广播系统,即消防紧急广播兼背景音乐和特定展览区可分别按防火分区设定广播区,平时作为背景音乐广播、业务话筒广播以及定时语音分区广播。还可以与消防控制系统联动,进行N±1邻层区域的消防语音报警联动广播。办公去每个房间的小走廊通道各设消防广播喇叭,平时不作背景音乐广播,只与公共通道区域一起做消防紧急广播。会议区广播设备由会议扩声设备承担。5.2、系统功能公共广播系统具有的功能包括:分区分组广播、业务全区广播、双语音消防联动广播、遥控话筒广播、手动广播、自动定时广播、多路音源信号同时分配至不同的广播区域、背景音乐信号定点定向播放、优先控制权设置、音频输入或广播区域输出的音量大小控制、外围设备的控制输出、系统设备自动检测、功放和运行状态数据以及紧急电源的备份、系统故障的信息发布等。整个系统提供24V直流电源供电方式,可将交流电源的使用率降到最低。功率放大器的待机功能可最大限度利用电池的使用时间,即当功率放大器无任何操作状态时,系统电源供电可自动降低能量消耗,大大节省投入成本。主要扬声器选型和布置如下:1)在室内公共区域及展览区,采用3W天花喇叭,天花吸顶式安装,天花板高度不超过4米的情况下,可按6~8米距离布置。天花板高度超过4米时,可按实际喇叭的输出功率、灵敏度以及天花高度来统一计算选型。2)在地下室或地下停车场区域,采用10W号筒喇叭或15W号筒喇叭,分别按15米或20米距离布置。3)在贵宾接待室和休息室内,采用超宽角度天花喇叭,天花吸顶式安装,并带有1个音量控制器作现场控制音量大小。此天花喇叭的额定输出功率为30W,具有宽音域2路音频式喇叭单元,具有160度的投射宽角度,应用于广阔的频响范围。4)在室外主要道路的草坪区域,采用30W园林喇叭,座地式安装,按16米距离布置。此喇叭是全指向性密封型喇叭,无收听死角,且音质优美,外形设计坚固合理,可应付各种恶劣天气。5)在入口广场区域,采用二分频低音反射式音箱,立柱式安装,可以按灯柱的距离和位置布点。此音箱的额定输出功率为30W,具有高音质、2路宽音域低音反射式喇叭单元,具有水平90度和垂直90度的定指向性投射范围,特为室外防水防尘性能设计。第六章、综合布线系统6.1、系统方案概述在现代社会中,信息技术已成为一个企业或事业单位成败的关键,通讯及布线网络在信息化社会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也越来越为各界重视,并日渐成为社会或企业现代化的标志。同时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使越来越多的企业都转变为以市场为中心进行管理运行。近几年迅速发展的办公及物业管理行业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由于办公规模的扩大和物业管理行业发展的需要,对各物业管理企业的管理水平,服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物业信息系统的建设,愈加成为公寓、办公楼不断发展所必须的手段,网络纵深服务的需求日渐强烈。通讯及布线网络系统的建设,除了适应物业管理传统业务的需要,也为其开展各种增值业务、为物业管理的经营决策提供了有力的手段,并且为连接信息高速公里提供接口,将使会展中心成为信息高速公里的一个重要节点。XXXX项目结构化布线系统工程设计是以我国及国际最新科学技术的水平为依托,结合综合楼实际需求进行的智能化建筑,是一个完整的集成化通讯传输(分布式)系统。使用符合标准规范的布线部件(配线架、连接器、信息插座、插头、适配器、传输电子器件、电气保护设备和线路管理支持硬件),采用超六类双绞线与光缆混合布线方式,全部采用模块化组合压接、以连接大楼内的话音设备、数据设备、电子通讯设备和网络交换设备等,并能使这些设备与外部通讯网络相连接,为软件园弱电集成系统的信息基础链路的开通使用,提供可靠保障。软件园展示中心综合布线系统是典型的智能化结构化布线系统,该系统包括了楼内的通用结构化布线系统。本项目按照用户提供的软件园展示中心图纸以及软件园展示中心的实际结构和功能要求进行设计。总体设计采用产品完善、性能最优的具有国际布线技术领先综合优势的产品,并按照国家和国际相关标准及BICCBrand-Rex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设计原则和用户的要求设计。综合布线系统设计分为:工作区子系统、水平子系统、配线管理子系统、垂直干线子系统、设备间子系统和室外连接电缆子系统。全系统共设语音和数据信息点,数据和语音系统水平线采用超6类双绞线产品,数据系统主干采用12芯光缆系统,可以满足10000Mbps的数据网络传输,同时可支持1000Mbps的宽带上桌面;语音采用IP电话系统,主干和数据信息传输采用相同的传输介质,进过接入交换机再分出语音和数据信息点。6.2、系统功能特点本结构化布线系统完全满足以下功能要求:可靠、实用性布线系统要能够充分适应现代和未来技术发展,实现话音、高速数据通信、高显像度图片传输,支持各种网络设备、通讯协议和包括管理信息系统、商务处理活动、多媒体系统在内的广泛应用。布线系统还要能够支持其它一些非数据的通讯应用,如电话系统等。合理规划综合布线系统融入的信息系统的种类与数量,综合考虑用户需求、建筑物功能特点等因素。灵活性布线系统对其服务的设备有一定的独立性,能够满足多种应用的要求,每个信息点可以联接不同的设备,如数据终端、模拟或数字式电话机、程控电话或分机、个人计算机、工作站、打印机、多媒体计算机、和主机等。布线系统要可以连接成包括星型、环型、总线型等各种不同的逻辑结构。能支持综合信息(话音、数据、多媒体)传输和连接,实现多种设备配线的兼容。本综合布线系统能支持所有的数据处理(计算机)的供应商的产品,支持各种计算机网络的高速和低速的数据通讯,可以传输所有标准的模拟和数字的话音信号,具有传输ISDN的功能,可以传输模拟图像、数字图像以及会议电视等的多媒体信号。模块化在此结构化布线系统中除去固定与建筑物内的水平线缆外,其所有的接插件应当是可任意更换插拔的标准组件,方便使用管理和扩充。扩展性结构化布线系统是一种模块化树+星型结构整个系统便于扩充及更改。在进行布线系统的设计时,应适当考虑今后信息业务种类和数量增加的可能性,预留一定的发展余地。同时对分析系统可能出现的故障非常简便。标准性标准化的设计。在设计时应符合最新的综合布线标准,还应符合在防火、接地、计算机战场地等方面的国家现行的相关强制性或推荐性标准规范的规定。在设计中必须选用符合国家或国际有关技术标准的定型产品,未经国家认可的产品或未经质量监督检验机构鉴定合格的设备及主要材料,不得在工程中使用。开放性综合布线系统通常采用光缆与双绞线电缆混合布线方式,这种方式能够十分合理的构成一套完整的布线系统。所有布线采用最新通信标准,信息通道均按不限标准进行设计超6类的双绞线电缆,数据最大传输速率可以达到1000gbps,对于需求特殊的用户,可将光钎敷设到桌面,通过主干通道可同时传输多路实时多媒体信息,同时,星状拓扑结构的物理布线方式为未来发展交换式网络奠定基础。经济性衡量一个建筑产品的经济性,应该从两方面加以考虑,即初期投资和性能/价格比,一般来说,用户总是希望建筑物所采用的设备在开始使用时应该具有良好的实用特性,而且还应该有一定技术储备,在今后的若干年内应保护最初的投资,即在不增加新的投资下,还能保持建筑物的先进性。与传统的布线相比,综合布线就是一种既具有良好的初期投资特性、又具有很高的性能/价格比的高科技产品。6.3、系统设计方案XXXX综合布线系统是一个完整的集成化通讯传输(分布式)系统。使用符合标准规范的布线部件(配线架、连接器、信息插座、插头、适配器、传输电子器件、电气保护设备和线路管理支持硬件),采用非屏蔽双绞线与光纤混合布线方式,模块化组合压接、以连接大楼内的话音设备、数据设备、电子通讯设备和网络交换设备等,并能使这些设备与外部通讯网络相连接,为软件园弱电集成系统的信息基础链路的开通使用,提供可靠保障。软件园综合布线系统是典型的智能化结构化布线系统,该系统包括了楼内的通用结构化布线系统。其中,主配线架位于新建网络中心机房,在楼内的地上信息区域均设立分配线架。6.3.1、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介绍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化的综合办公楼已经向智能大楼迈进,需要各种功能的设备和系统。象电话机、计算机、广播设备、监视设备、楼宇自控设备等。相应的,在传统的语音和数据系统中,对信息共享的需求也增大了,这样就需要一个系统化的网络解决方案。现代综合布线系统运用高科技技术来适应其顾客的需求,而不是使顾客来适应其先进的科技。今天不断发展的信息网必须满足众多用户对不同技术与服务的要求,同时还要遵从数种操作系统及标准协议。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是兼容众多厂家设备的布线网络,它将先进的双绞线及光缆技术完美地结合起来,而达到信息资源的共享以满足顾客的需求。6.3.2、系统体系结构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由六个子系统组成:·工作区子系统·水平子系统·配线管理子系统·垂直干线子系统·设备间子系统·建筑群子系统这六个子系统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构成一个完整的开放的布线系统。·工作区子系统(WORKAREASUBSYSTEM):一个独立的需要设置终端设备(TE)的区域宜划分为一个工作区,工作区应由配线子系统的信息插座模块(T0)延伸到终端设备处的连接线缆及适配器组工作区成。其所需的器件是适配器、信息插座、跳线、电配置。通俗的说,工作区布线子系统由终端设备连接到信息插座的连线(或软线)组成,它包括装配软线、连接器和连接所需的扩展软线,并在终端设备和信息口I/O之间搭桥。在进行终端设备和I/O连接时,可能需要某种传输电子装置,但是这种装置并不是工作区子系统的一部分例如,调制解调器能为终端与其他设备之间的兼容性和传输距离的延长提供所需的转换信号。·水平子系统(HORIZONTALSUBSYSTEM):配线子系统应由工作区的信息模块、信息插座模块至电信间配线设备(FD)的配线电缆和光缆、电信间的配线设备及设备线缆和跳线等组成。配线子系统通常采用星状网络拓扑结构,它以楼层配线架FD为主结点,各工作区信息插座为分结点,二者之间采用独立的线路相互连接,形成以FD为中心向工作区信息插座辐射的星状网络。通常用双绞线敷设水平布线系统,此时水平布线系统的最大长度为90cm这种结构线路长度较短,工程造价低,维护方便,保障了通信质量。·配线管理子系统(ADMINISTRATIONSUBSYSTEM):由各层分设的配电间构成。管理子系统由交连、互连和I/O等组成。管理点为连接其他子系统提供连接手段。交连和互连允许将通信线路定位或重定位到建筑物的不同部分,以便能更容易地管理通信线路.I/O位在用户工作区和其他房间,使你在移动终端设备时能方便地进行插拔。在使用跨接线或插入线时,交叉连接允许将端接在单元一端的电缆上的通信线路连接到端接在单元另一端电缆上的线路。跨接线是一根很短的单根导线,可将交叉连接处的两条导线端点连接起来;插入线包含几根导线,而且每根导线末端有一个连接插座重新提供一种简易的方法,而且不需要安装跨接线时使用的专用工具。·垂直干线子系统(RISERBACKBONESUBSYSTEM):由连接设备间与各层配电间的干线电缆构成。干线子系统是整个建筑物综合布线系统的一部分。它提供建筑物的干线(馈电线)电缆的路由。它通常是在两个单元之间,特别是在位于中央点的公共系统设备处,提供多个线路设施;该子系统由所有的布线电缆组成,或者由导线和光缆以及将此光缆连到其它地方的相关支撑硬件组合而成;传输介质可能包括一幢多层建筑物的楼层之间垂直布线的内部电缆或从主要单元(如计算机房或设备间和其他干线间)来的电缆。·设备间子系统:通常位于主机房内,使主干线经跳线架连接到各系统主机.设备布线子系统由设备间中的电缆、连接器和相关支撑硬件组成,它把公共系统设备的各种不同设备互连起来.该子系统将中继线交叉连接处和布线交叉连接处与公共系统设备连接起来;该子系统还包括设备间和邻近单元(如建筑物的入口区)中的导线,这些导线将设备或雷电保护装置连接到符合美国电气法规(NEC)的有效建筑物接地点。一般设备间子系统分作两部分考虑:第一部分为计算机房,放置网络设备,在网络设备上可接服务器、主机等;第二部分为通信中心,放置PABX及边接PABX与垂直干缆的主配线架等。·建筑群子系统(CAMPUSBACKBONESUBSYSTEM)建筑群子系统将一个建筑物中的电缆延伸到建筑群的另外一些建筑物中的通信设备的装置上。它是整个布线系统中的一部分(包括传输介质)并支持提供楼群之间通信设施所需的硬件,其中有导线电缆、光缆和防止电缆的浪涌电压进入建筑物的电气保护设备。PDS是分布在建筑群中的,而这些布线不外乎分为垂直走向与水平走向,因此在结构上将它们定为:垂直干线子系统与水平子系统以及工作区子系统。垂直干线子系统由于其通讯量很大,其通讯介质为:光纤。6.3.3、系统特点·综合性系统可以满足各种不同的电脑与通信需求,包括:模拟与数字语音系统高速与低速的数据系统图形终端及绘图机传送的图象资料电视会议与保安系统的视频信号·模块化系统所有的接插件、适配器均为模块化方便使用·灵活性搭配满足各种带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试验检测工程师考试真题及答案
- Unit 4 第6课时(Part C Story time)教学设计
- 2025跨境电商平台代理合作协议范本下载
- 2025年机房温控节能合作协议书
- 2025年智慧社区业主权益保障与智能化物业管理服务合同
- 《2025年企业级电子商务平台开发与安全测试保密协议》
- 2025中英文风能发电项目投资合作协议书
- 2025年智能网络安全风险评估与保密协议模板
- 2025年薯、豆相关植物加工品项目建议书
- 环保科技先锋:清洁能源研发保密技术交底合作协议
- 遗属待遇分配协议书
- 钣金工放样基础知识课件
- 机器人服务伦理挑战-全面剖析
- 深静脉血栓应急预案
- 放射科科普小知识
- 2025年煤炭化验笔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一口价合同模板
- 《形位公差培训》课件
- 货物供货服务方案
- 《铁道信号自动控制技能训练》课件-地铁机电系统之BAS介绍
- 医疗机构患者信息管理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