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管网新改建项目(1分区)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一次性勘察)_第1页
污水管网新改建项目(1分区)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一次性勘察)_第2页
污水管网新改建项目(1分区)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一次性勘察)_第3页
污水管网新改建项目(1分区)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一次性勘察)_第4页
污水管网新改建项目(1分区)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一次性勘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污水管网新改建项目(1分区)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一次性勘察)-PAGE1-目录-PAGE2-25671目录 1313791前言 1194841.1工程概况 1215751.2勘察目的、任务及要求 2152072勘察工作概况 2259362.1工作依据 2284552.1.1基础资料及程序性文件 227212.1.2执行的主要技术标准 2240992.2勘察等级、阶段及勘察范围判定 2161232.2.1勘察等级 2252962.2.2勘察阶段及范围判定 3111842.3勘察工作布置原则 481772.4勘察工作完成情况 4320322.5勘察工作质量评述 4179693自然地理 5240223.1场地位置及交通 5164643.2气象、水文 6222303.2.1气象 6273463.2.2水文 6132813.3场地地形、地貌 6262703.4地质构造 635483.5地层结构及岩土工程特征 7241103.6水文地质条件及水土腐蚀性 7199063.7不良地质作用 813704岩土物理力学性质及参数 950614.1岩土物理力学参数来源 9123794.2岩土参数的数理统计方法 932694.3室内测试成果统计及设计参数建议 910134.3.1室内测试成果统计 9205604.3.2岩土设计参数取值原则 940764.3.3岩土设计参数建议值 10296334.4声波测试及岩体基本质量等级 11282124.5重型动力触探测试 1190194.6土、石工程分级 1252355场地工程地质评价 12224175.1场地的稳定性及适宜性评价 12130135.2地震效应及地震稳定性评价 12144285.3分段工程地质评价 1346765.3.1雨水管网 13296405.3.2污水管网 15136855.4邻近建(构)筑物影响评价 16250695.4.1对市政道路的影响评价 16234195.4.2对市政管网的影响评价 17142415.4.3对相邻居民区的影响评价 17142575.4.4对地下人防工程的影响评价 17279445.5地基均匀性评价 1746725.6地下水对拟建物的影响评价 17243735.7特殊性岩土评价 17239485.7.1填土 1794925.7.2软土 18287455.7.3风化岩 18115055.8成桩可能性评价 17207525.9地质条件可能造成的工程风险 18306225.9.1岩石风化 18101455.9.2地层变化 19223425.9.3基坑开挖可能造成已有构筑物变形 19187455.9.4桩基施工 19289076结论与建议 19165526.1岩土工程勘察结论 19324186.2工程设计和施工建议 19附表序号表名编号1勘探点主要数据一览表表1-12土工、泥岩、砂岩室内试验成果统计表表2-1~表2-3附图序号图名比例编号1图例图02工程地质平面图1:500图1-3工程地质剖面图1:200图2-图3-4钻孔柱状图1:200图4-5重型动力触探柱状图1:50图5-附件序号附件名1岩土工程勘察合同及委托书2岩土工程勘察纲要3测量成果表4室内测试成果报告-PAGE18-前言工程概况污水管网新改建项目位于,北至长江沿岸、南至箭滩河大桥、东至箭滩河、西至明港路,总面积约为11.36平方公里,总人口11.08万人,片区内市政污水管网长度约49.75公里,雨水管网长度约74.54公里,合流制管网长度约46.07公里,片区有污水提升泵站三座,污水处理厂一座,污水处理规模8.0万m3/d。本方案新改建管网长度约41.64km,其中污水7.33km,雨水34.31km(含雨水口连接管和雨水边沟),配套检查井915座。本项目鱼洞片区污水管网新改建项目共包含10个分区,本报告工程为鱼洞片区污水管网新改建项目项目工程1分区,建设性质属新改建项目。本分区项目建设内容:云山路-巴县大道、江州路,新市街-巴县大道、江州路、解放路、新明街雨污水新改建管网。建设规模:雨水管网:总长度约为3.00公里,具体情况详见下表:表1.1-1雨水管网分布情况表。表1.1-1雨水管网分布情况表道路名称井编号管径(mm)长度(m)埋深(m)边坡高度(m)边坡类型工程重要性等级云山路Y1-1~Y1-154003260.60-2.370.60-2.37岩土质边坡三级Y1-15-Y1-215002611.69-2.231.69-2.23土质边坡三级Y1-21-Y1-23600572.33-2.462.33-2.46土质边坡三级Y1-23-Y1-338002601.94-3.311.94-3.31土质边坡三级巴县大道Y1-33-Y1-428003782.09-3.652.09-3.65土质边坡三级Y1-42-Y1-5010001812.20-3.882.20-3.88土质边坡二级Y1-50-Y1-531200400.94-5.240.94-5.24土质边坡二级江州路Y1-54-Y1-408004561.92-3.651.92-3.65土质边坡三级新市街Y1-69-Y1-72400722.17-2.342.17-2.34土质边坡三级Y1-72-Y1-775001083.08-3.343.08-3.34土质边坡三级Y1-77-Y1-836001462.78-3.242.78-3.24土质边坡三级Y1-83-Y1-508002952.46-3.352.46-3.35土质边坡三级江州路一支Y1-97-Y1-100Y1-102-Y1-644001321.62-2.251.62-2.25土质边坡三级解放路Y1-121-Y1-1264001151.78-2.361.78-2.36土质边坡三级Y1-126-Y1-72500601.31-1.881.31-1.88土质边坡三级新明街Y1-128-Y1-1154001421.26-2.771.26-2.77土质边坡三级污水管网总长度约为517m,具体情况详见表1.1-2污水管网分布情况表。表1.1-2污水管网分布情况表道路名称井编号管径(mm)长度(m)埋深(m)边坡高度(m)边坡类型工程重要性等级江州路W1-1-W1-4600652.44-4.452.44-4.45土质边坡三级新市街W1-5-W1-234004521.23-2.711.93-2.71土质边坡三级混接段:混接点位于箭河路共两段全长21m,金竹街2段全长65m。具体情况见表1.1-3混接段分布情况表。表1.1-3混接段分布情况表受重庆市巴南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委托,我单位(重庆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承担了该项目的勘察设计工作。图STYLEREF1\s1SEQ图\*ARABIC\s11鱼洞片区区位图勘察目的、任务及要求为了查明拟建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为设计和施工提供可靠的地质资料,甲方特委托我单位对拟建场地进行工程地质勘察工作。要求按《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174-2014的有关规定执行。根据《规范》的规定结合场地实际情况确定本次勘察具体任务如下:1、在原有勘察资料的基础上,详细查明管道沿线的地形、地貌特征;查明埋藏的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查明所属区域的地质年代、成因类型、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岩土埋藏条件与分布规律;2、详细查明各段不良地质、特殊地质和环境地质的成因、类型、规模、分布位置等,分析评价其诱发条件、发展趋势及其对周边拟建物的危害程度,并提出计算参数及整治措施建议;3、依据工程地质条件,结合设计及施工方法的要求,对各项指标进行数理统计,提出设计所需的技术参数;4、详细查明沿线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的类型、埋深、地层的渗透性及评价地表水和地下水对拟建管线及构筑物的影响;查明水土腐蚀性;5、对拟建场地进行稳定性及适宜性评价;6、对场地进行地震效应评价;7、对管道地基基础进行评价,查明各地基土的类别、结构、厚度、坡度、工程特性、评价地基的稳定性和承载力,评价地基均匀性;涉及顶管工程时,需对管道围岩进行评价和分级;8、查明拟建项目与已建建(构)筑物的相互关系,查明影响范围内已建建(构)筑物的基础形式及埋深,评价其与本工程之间的相互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处理措施及建议;9、详细查明各基坑边坡及环境边坡的岩土组成,结构特征及破坏模式等,进行稳定性定性及定量评价,并给出适宜的治理措施及参数;10、对场地内工程地质可能诱发的工程风险进行评价。勘察工作概况工作依据基础资料及程序性文件(1)工程地质勘察合同(2)勘察任务委托书(3)1:500地形图及方案设计文件执行的主要技术标准《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174-2014;《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T-043-2016;《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0年版);《重庆市岩土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技术规定(2017年)》;勘察等级、阶段及勘察范围判定勘察等级根据《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174-2014,对场地地质环境复杂程度进行判定,根据场地中岩层倾角、岩土特征和地表水、地下水对岩土体影响程度三项因素判定,场地地质环境复杂程度为中等复杂。表2.2-1场地地质环境复杂程度判定表判定因素场地类别1地形地貌单一地貌,地形坡角0~5°简单2岩层倾角8°简单3岩土特征岩土种类较多,素填土较不均匀中等复杂4岩体完整程度较完整简单5土层厚度(m)0.8-17.9m复杂6地表水、地下水对岩土体影响程度中等中等复杂7不良地质现象发育程度不发育简单8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活动中等强烈中等复杂本项目为室外管道工程,该分区全部为明挖管道最大管径为1200mm,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基坑边坡最大高度5.2m,属深基坑。根据《市政工程勘察规范》DJB50-174-2014表3.2.2的规定,在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场地类别为中等复杂时,勘察等级均为乙级。故本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勘察阶段及范围判定本次勘察根据渝建(2013)346号文,对勘察阶段进行判定,见表2.2-2,经判定,本场地可不进行初步勘察,故本项目进行一次性勘察。勘察范围根据渝建(2013)346号文进行判定,见表2.2-3,经判定,勘察范围满足要求。表2.2-2重庆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阶段判定表判定款项判定条件对应判定条件的场地及工程指标判定结果场地及项目1在复杂场地上建设工程安全等级为一级的建设项目。场地复杂程度属中等复杂,安全等级属二级不需进行初步勘察其他建设场地1滑坡、危岩、崩塌、泥石流、岩溶塌陷等不良地质作用较为发育,且其影响面积占建设场地30%及以上的建设场地。未发现不良地质作用不需进行初步勘察2场地地形坡角大于30°的自然土坡或地形坡角大于60°的自然岩坡,且其影响面积占建设场地50%及以上的建设场地。场地经过开挖整平,现状地形简单,无坡角大于30°的自然土坡或地形坡角大于60°的自然岩坡。不需进行初步勘察3三峡库区175m蓄水位(吴淞高程)岸线外侧水平距离100米范围内的建设场地。不属于该区域建设场地不需进行初步勘察4存在矿产采空区或地下洞室,且采空区或地下洞顶距离拟建工程最底面小于2倍洞跨的建设场地。//其他建设项目1总建筑规模大于50万m2且高层建筑规模占总建筑规模的比例超过70%的大型住宅小区。//2建筑高度大于200m的超高层建筑。//3总建筑面积超过10000m2的城市轨道交通地下车站或长度大于500米的隧道。//4主跨跨径150m及以上的斜拉桥、悬索桥等缆索承重桥梁及拱桥,立体交叉线路为3层及3层以上(不计地面道路及地道)的大型互通立交桥梁。//表2.2-3重庆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范围判定判定款项判定条件对应判定条件的场地、边坡判定结果环境边坡及其影响区域1对于无外倾结构面控制的岩质边坡,勘察范围线到坡顶线外侧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1倍边坡高度。场地内无此类边坡满足勘察范围2对于有外倾结构面控制的岩土边坡,勘察范围线应根据组成边坡的岩土性质及可能破坏模式确定,且勘察范围不应小于外倾结构面影响范围。场地内无此类边坡满足勘察范围3对于可能出现土体内部滑动破坏的土质边坡,勘察范围线到坡顶线外侧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1.5倍边坡高度。场地内无此类边坡满足勘察范围4对可能沿岩土界面滑动的土质边坡,勘察范围线应大于可能沿岩土界面滑动的土质边坡后缘边界,且还应大于可能沿岩土界面滑动的土质边坡前缘边界(即剪出口位置)。场地内无此类边坡满足勘察范围基坑边坡及其影响区域1岩质基坑边坡勘察范围线到基坑边线外侧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其基坑深度的1倍。/满足勘察范围2土质基坑边坡勘察范围线到基坑边线外侧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其基坑深度的2倍。所有明挖管道基坑边坡均属于此类边坡满足勘察范围3当需要采用锚杆(索)支护时,勘察范围线到基坑边线外侧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其基坑深度的2倍。/满足勘察范围勘察工作布置原则本次勘察根据《市政工程勘察规范》DJB50-174-2014规定,在工程地质测绘和现场踏勘的基础上,结合建设单位、设计意见,管道转角处、每2-3个检查井均布置1个勘探点,场地共布置勘探线21条,勘探点(钻孔)105个,其中取岩样孔19个,取土样钻孔6个,声波测试孔5个,重型动力触探试验钻孔8个,取样钻孔数量和现场测试孔数量之和约为总孔数的1/3。钻孔孔深控制:控制性钻孔进入预计基底以下中等风化基岩内3.0~5.0m,一般性钻孔进入预计基底以下中等风化基岩内1.0~3.0m。并与业主友好协商后整体孔深控制在12.0-15.0m。详见《勘探点平面布置图》。勘察工作完成情况我公司接受任务后,立即组织工程技术人员进行现场踏勘,按技术要求和现行规范编制了以机械岩芯钻探为主,辅以工程地质测绘、原位测试、室内岩土测试等工作手段的《岩土工程勘察纲要》。经内部审查后于2020年5月27日进场,施钻采用北京-100型钻机6台(套),历时6天,至2020年6月1日完成全部野外工作,同时进入室内资料整理,完成实物工作量见下表。表2.4-1实物工作量统计表项目工程测量工程钻探试样原位测试水文采集钻孔放样剖面施工钻孔总进尺岩样土样声波动探简易水文观测单位个条个m组组mm孔工作量105211051634.8019676.9022.90105勘察工作质量评述本次勘察均严格按国家相关规范、规程执行,完成的各项工作均满足勘察工作要求。2.5.1工程测量:以业主提供的控制点,采用日本索佳SET2100全站仪,按《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放测,本次勘察采用重庆独立坐标系,黄海高程系,用极座标法定位,测量成果精度满足规范要求。工程测量内容为钻孔定位及实测工程地质剖面,测量成果精度满足规范要求。2.5.2工程地质测绘:甲方提供的拟建区1:500地形图采用重庆独立坐标系,1956年黄海高程系,等高距为0.5米,1995年版图式。本次勘察以该地形图为工作底图进行工程地质测绘,测绘面积约0.05km2。采用追索法与穿越法相结合的手段,着重调查场地地形地貌、微地貌特征;调查各岩土层的分布及岩性特征;了解岩石的出露情况、岩石成分、结构、厚度、风化程度及产状等要素以及裂隙发育的规模和特征;调查有无不良地质作用及其形成条件、规模、性质及发展情况;调查地下水的类型及补迳排关系。在现场实际勾绘了地层界线,并在场地邻近基岩露头处实测了地层产状与裂隙产状,对拟建工程场地及周边进行了1:500比例尺精度的工程地质调查、测绘,其精度满足规范要求。2.5.3钻探及原位测试:钻探工作由重庆茂华建筑劳务有限公司完成,钻探过程严格按钻探规程及技术人员的要求进行,第一回次进尺控制在0.5m以内,其它回次进尺控制在2m以内,精度不大于0.05m,土层采用小水量钻进,填土采取率大于65%,粉质粘土层采取率大于90%,强风化基岩采取率大于70%,中等风化基岩采取率大于85%。现场地质人员跟班编录,及时、齐全、可靠,各项基础资料在野外均进行了自检和互检工作,钻进过程中严格按勘察纲要及钻探操作规程执行。原位测试主要为钻孔波速测试和超重型动力触探,试验严格按规范要求进行,地质人员现场指导并监督全过程,数据采集合理、齐全。2.5.4水文地质试验:每个钻探施工完毕进行简易提水工作,24小时后量测钻孔地下水位,资料整理按规程要求进行。2.5.5采样及室内测试:土样采用活塞取土器快速静力连续压入法,土样等级I级。岩石试样采用钻探岩芯制作,样品采取后要求及时封包、及时送样。岩样采用φ91mm岩芯管采取,保证了本次测试成果的准确性。样品数量及试验项目均符合规范要求,样品按规程进行蜡封送检。采样严格按照《建筑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技术规程》JGJ/T87-2012执行;室内试验由重庆卓华工程勘测有限公司承做,岩石按《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GB/T50266-2013)执行。2.5.6野外见证工作由重庆得武岩土工程有限公司(见证员:匡杨,印章号:YKJZ-2310570-0005)及甲方代表对我公司在野外实施的勘察全过程进行旁站式见证,见证表明我公司本次勘察野外工作安排有序,各项工作均按现行规范实施,所获各项资料齐全,数据真实可靠,质量合格。2.5.7本项目实施钻孔105个,其中取岩样孔19个,取土样钻孔6个,声波测试孔5个,重型动力触探试验钻孔8个,取样钻孔数量和现场测试孔数量之和大于总孔数的1/3,满足规范要求。使用的作图软件为工程地质勘察理正CAD8.5,CAD2008为平台,文字编辑采用word2007完成。综上所述本次勘察工作满足了有关规范及委托的要求,查明了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勘察成果经室内综合分析整理后现编制本报告供施工图设计和施工使用。自然地理场地位置及交通巴南区位于重庆主城以南,属主城九区之一,东与涪陵、南川接壤,南与綦江相连,西与江津、九龙坡、大渡口毗邻,北与南岸、江北、渝北、长寿交界。巴南区辖8个街道、14个镇,面积1825平方公里。2010年,巴南区常住人口为918692人。区域总体上南高北低,东高西低。最高点高程246米,最低点海拔180.49米。场地内城市道路交错分布,周边多条城市道路可直达现场,交通条件十分方便。图3.1-1交通位置图气象、水文气象场地区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四季分明,春早秋迟,夏热冬暖,初夏有梅雨,盛夏多伏旱,秋季有绵雨,冬季多云雾,霜雪甚少,无霜期长,日照少,风力小,湿度大。1998—2002年,年均气温为18.50℃,2002年为18.60℃。最高气温年均为39.54℃,2001年最高,为41.50℃,仅偏低于历年最高气温0.20℃,2002年为39.40℃。最低气温是2001年,为-0.10℃,2002年为1.50℃。盛夏高温炎热,一般8月为最热月,日最高气温大于35℃。雾日一般从上年的10月至次年的1月出现,年均为37.40天,2002年为36天。无霜期年均为351天,2002年为365天。日照年均时数为1168.88小时,2002年为1315小时。风速年均数为1.10米/秒,2002年为1.32米/秒,夏季雷雨时常出现短时大于17米/秒的阵性大风。相对湿度年均为81%,2002年为81%。5年降水总量5935.30毫米,年均降水量1187毫米,1998年为降水量最多年,年降水量1615.80毫米,2001年为降水偏少年,年降水量813.90毫米,2002年降水量1236.80毫米。水文巴南区地处长江上游右岸,流经区内长江干流长度60余公里。区内有纵横交错大小干支流161条,均属于长江水系,河道大多由南向北。全区河流控制流域面积2748.08km2,其中境内2303.2km2。流域面积在500km2以上的有2条,300~500km2的有1条,100~300km2的有8条,50~100km2的有5条,30~50km2的有9条,30km2以下的有136条,其中五布河、一品河、花溪河是区内三大主要河流。据重庆市防洪规划资料,三峡水库建成后(蓄水位175m)长江鱼洞段20年一遇水位为192.41m,50年一遇水位为194.5m,100年一遇水位为196.11m。场地现状有长江一级支流箭滩河由南向北流过,流速1.2-1.5m/s,现状水深2-3m,河面宽度18-25m,勘察期间雨水管网入水口位置水位174.0m(2020.5.28),100年一遇洪水位196.35m。场地地面标高一般184.22-246.23m,管道埋深一般小于5m,拟建管线受河水的影响较小。场地地形、地貌拟建场地原始地貌属丘陵地区,现状为城市建设区,场地受人类建设活动影响,现状以填方区为主,地形坡角一般0~5°,局部存在挡墙和陡坎,场地周边最低点位于长江,最低高程171.22m,最高高程246.23m,最大相对高差75.01m,但在各管线的纵向上,地形总体平缓,起伏不大。地质构造场地地质构造主要受南温泉背斜控制,位于南温泉背斜西翼,岩层单斜产出,由于现场无基岩露头,按区域地质资料及周边工程推测,岩层产状倾向285,倾角8。地应力条件简单,区内无断层,地质构造简单。从勘察区附近出露的基岩主要测得两组裂隙:(1)L1:100°~110°∠55°~75°,优势产状105°∠60°。裂隙间距2~5m,延伸2~7m,宽0.3~0.5cm,裂面平直,局部有粘土或角砾充填,属硬性结构面,结合程度一般。(2)L2:5°~10°∠70°~80°,优势产状6°∠75°。裂隙间距3~8m,延伸1~5m,宽0.2~0.2cm,裂面平直,表面粗糙,局部泥质充填,属硬性结构面,结合程度一般。图3.4-1勘察区构造纲要图勘察区场地土层覆盖,岩层产状及裂隙产状为相邻岩石出露区实测,建议加强施工期的校核工作。椐区域地质资料及本次勘察踏勘查明,未见断层及破碎带通过。地层结构及岩土工程特征根据地表工程地质测绘及钻探揭露成果表明,场地内土层主要为第四系素填土,粉质粘土,下伏基岩主要为侏罗系中统上沙溪庙组(J2s)泥岩、砂岩。现将地层岩性特征及分布规律自上而下(由新到老)分述如下:(1)素填土(Q4ml):素填土:杂色为主,灰色,回填时间一般超过10年,机械抛填,组成物质主要为粉质粘土夹砂、泥岩碎石、角砾,局部可见少量建筑垃圾等,粒径一般为2~100cm,最大粒径可达150mm以上,硬质物含量30%~40%,物质组成及空间分布不均,主要由周边建筑和道路施工平场形成。钻探揭露厚度为0.8m(K1-13)~16.4m(K1-42),为场地内的主要覆盖层。根据素填土分布位置的不同,一般绿化带、人行道和居民区等区域内多呈松散-稍密状,市政道路区域一般呈稍密-中密状。(2)粉质粘土(Q4el+dl):红褐色、黄褐色,主要由粘粒组成,含砂,切面光滑,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主要为可塑状,局部呈软塑状,分布不连续。钻探揭露的厚度为1.2m(K1-60)-14.6m(K1-95)。(3)侏罗系中统上沙溪庙组(J2s)基岩1)泥岩(J2s-Ms):暗紫红色、红褐色为主,主要由粘土矿物组成,泥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强风化岩石破碎,强度低。中等风化岩石较完整,岩芯呈短~长柱状,锤击声哑,强度中等。常见灰绿及灰白色団斑或条带,局部含砂质较重。该层为场地内主要地层之一。2)砂岩(J2s-Ss):暗灰色,灰白色。主要由长石、石英、云母等矿物组成,细中粒结构,中厚层状构造,钙泥质胶结,强风化带岩石破碎,岩芯呈砂状~碎块状,强度低,质软,强风化层主要呈现灰色~暗灰色;中等风化岩石完整性好,岩芯呈短~长柱状,强度高,质较硬。该层在本区域局部有分布。水文地质条件及水土腐蚀性1地下水的分布特征及地层渗透性根据区域水文地质资料和收集资料,按照各段不同的地下水赋存条件,沿线地下水主要有二种类型:一是第四系孔隙水,二是基岩裂隙水。A第四系孔隙水该层地下水主要分布在局部地势较低地段,赋存于松散土层中,大气降水、沟渠和地下管网渗漏水为其主要补给源。水量、水位变化大,且不稳定,管网泄露有可能形成临时较高地下水位。B基岩裂隙水裂隙水主要贮存于基岩裂隙中,强风化基岩风化裂隙发育,富水性好,中风化基岩主要为泥岩夹砂岩,较完整~完整,泥岩为相对隔水层,砂岩裂隙较发育~不发育,富水性一般,总体渗透性较差,含水性较弱。2地下水及地表水的补给、径流与排泄勘察区地下水的补给源主要为大气降水,自高向地势低洼处排泄,具有排泄路径、周期短的特点。大气降雨后沿地面或下渗后径流,多进入沟谷,部分进入地势低洼一带,形成潜水或向更低点排泄;地下水径流方向主要受及地形控制;地下水主要向箭滩河排泄,其次为大气蒸发,局部地段地下水与箭河应为互补关系。地表水体主要为箭滩河,主要受大气降雨、上游、周边冲沟及地下水补给,主要向长江排泄。3地下水的动态特征区内地势相对低洼段第四系松散层中分布潜水,埋深小,其余地段基岩裂隙水埋藏较深。潜水水位具有季节性变化明显,受降水影响大等特点。基岩裂隙水水量不丰,没有统一的水力联系。区内基岩的风化裂隙水总体含水量甚微,但不排除局部地段有富水条件,储藏有一定裂隙水。4、地下水位根据钻探水文观测,钻孔内无明显稳定水位,地下水较为贫乏,靠近箭滩河位置钻孔有地下水存在。地势高处地下水类型主要为上层滞水,无统一地下水位,地下水无明显水力联系,地势低洼处填土内由于管道破裂出现渗漏、雨季排水不畅时,覆盖层中可能出现地下水,地下水对施工有一定的影响,若在雨季施工,涌水量将明显增大,注意抽排水。本次勘察取粉质粘土土样1组进行室内测试,测试成果见表3.6.1。表3.6.1-粉质粘土腐蚀性成果表委托样品编号:K1-73取样地点:--分析编号:20200602T001-3离子ρ(B)/物理性质(浸出液)(mg·kg-1)阳离子Na+--pH值6.88K+--有机质(g/kg)--Ca2+20易溶盐总量%--Mg2+15依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该土样按I、Ⅱ、Ⅲ类环境类别判定,对混凝土结构具有微腐蚀性;按地层渗透性,在A、B类环境中对混凝土结构有微腐蚀性;在A、B类环境中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有微腐蚀性;对钢结构有微腐蚀性(仅据pH值)。合计--阴离子HCO3CO32Cl-9SO42-37合计--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本场地环境类型为Ⅱ类,场地土对混凝土结构具有微腐蚀性,在A类条件下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钢结构具微腐蚀性。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结合地区经验:本场地环境类型为Ⅱ类,地表水、地下水对钢结构、钢筋混凝土及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有微腐蚀性。不良地质作用经地表工程地质测绘及钻探揭露,未发现断层、滑坡、软弱夹层、地下采空区等不良地质作用,场地内无埋藏的河道、沟浜、墓穴、防空洞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但填土内局部可能遇孤石。岩土物理力学性质及参数岩土物理力学参数来源本次勘察共实施勘探点(钻孔)总数105个,为了取得土层岩层定量评价指标,在钻孔中采取了中等风化基岩岩芯样19组进行岩石物理、力学试验;6组土样进行土样的物理、力学试验。为确定岩土体剪切波速、评价岩体完整性及基本质量等级,本次选取了5个钻孔进行了钻孔波速测试;为评价场地内素填土的密实度及均匀性,了解其工程特性,本次勘察选取了8个钻孔进行了重型动力触探试验。岩土参数的数理统计方法室内试验成果根据《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174-2014第14.1节相关公式进行统计,统计公式如下:(1)计算平均值公式:(2)计算标准差公式:(3)计算变异系数公式:(4)计算某一风险概率a时的修正系数公式:(5)计算标准值公式:式中:—岩土参数的试验值 —岩土参数的平均值 —岩土参数的标准值 —岩土参数的标准差 —岩土参数的变异系数 —统计修正系数室内测试成果统计及设计参数建议室内测试成果统计室内测试成果统计见附表2-2泥岩物理力学试验成果统计表和2-3砂岩物理力学试验成果统计表。统计时按岩性划分为泥岩和砂岩两个统计单元分别进行统计。场地内泥岩天然抗压强度测试值范围3.93-9.79MPa,标准值6.40MPa,变异系数0.22;饱和抗压强度测试值范围2.41-6.04MPa,标准值3.98MPa,变异系数0.23。场地内砂岩天然抗压强度测试值范围26.5-37.50MPa,标准值29.62MPa,变异系数0.11;饱和抗压强度测试值范围21.30-29.10MPa,标准值22.96MPa,变异系数0.10。场地内泥岩和砂岩变异系数均较低,场地内泥岩多为砂泥质结构,存在较多的砂质泥岩,砂质含量的高低影响泥岩的强度测试成果;场地内砂岩以泥质结构和钙泥质结构为主,含较多的泥质砂岩。参数可靠性分析:本工程场地内基岩为陆相碎屑沉积层,岩石强度变异较大,报告所提岩土参数值系在概率统计的基础上的标准值,在实际工程采样检测时,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实测值与报告建议值的差异,同时勘察中的岩样放置、运输过程均可能对试样造成一定地扰动,可能导致室内试验成果偏低。因此,在工程施工中,应加强验槽及采样检测工作,及时反馈,作到信息法施工,动态设计,以便及时对出现的异常情况作出合理调整。岩土设计参数取值原则场地内岩土体设计参数取值原则主要根据《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174-2014确定:(1)岩石的重度和土的物理及变形指标平均值可视为标准值。(2)岩体抗剪强度标准值可由岩石抗剪强度标准值乘以完整性折减系数确定,本场地内,内摩擦角标准值:泥岩折减系数取0.85,砂岩折减系数取0.9;粘聚力:泥岩折减系数取0.2,砂岩折减系数取0.3。本次勘察未进行岩石抗剪试验,岩体抗剪强度标准值按经验确定。(3)地基极限承载力标准值:当岩体完整、较完整、较破碎-较完整时,岩质地基极限承载力标准值可由岩石抗压强度标准值乘以地基条件系数确定。完整时地基条件系数取1.70~1.40,较完整时取1.40~1.10,较破碎-较完整时取1.10~0.70(坚硬岩与较硬岩取较小值)。本工程泥岩采用岩石天然抗压强度标准值,砂岩采用饱和抗压强度标准值,地基条件系数取1.1。(4)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由地基极限承载力标准值乘以地基极限承载力分项系数确定,其中岩质地基取0.33,土质地基取0.5。(5)填土参数主要根据经验和动力触探情况综合确定。(6)边坡支护等其他参数根据试验成果或地区经验,结合本工程的特征和《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综合确定。岩土设计参数建议值(1)土体物理力学指标1)素填土拟建管道沿线上的素填土,大部分区域为填方,填土结构相对松散,根据野外鉴定、地区经验,沿线素填土(稍密至中密),天然重度建议取19.8kN/m3,饱和重度建议取20.5kN/m3,天然综合内摩擦角取30.0°,饱和综合内摩擦角取25.0°,承载力标准值建议取150kPa,但须通过现场载荷试验验证。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取10MN/m4。压实填土(压实系数大于0.94),天然重度建议取20.0kN/m3,饱和重度建议取21.0kN/m3,天然综合内摩擦角取33.0°,饱和综合内摩擦角取26.0°,承载力标准值建议取160kPa,但须通过现场载荷试验验证;基底摩擦系数取0.35。2)粉质粘土场地内粉质粘土物理力学参数按经验值和相邻工程经验综合确定。粉质粘土天然重度建议取19.5kN/m3,天然条件下内摩擦角取11.0°、粘聚力取23.0kPa;饱和状态下内摩擦角取8.0°、粘聚力取15.5kPa,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建议取150kPa。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取6MN/m4。(2)岩石物理力学指标结合规范及地区经验,设计建议如下:1)强风化层强风化带泥岩地基承载力特征值:300kPa;强风化带砂岩地基承载力特征值:500kPa;基底摩擦系数:强风化带泥岩:0.30,强风化带砂岩:0.35;水平抗力系数:强风化带泥岩10MN/m3,强风化带泥岩30MN/m3。2)中等风化泥岩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天然6.40MPa,饱和3.98MPa;岩质地基承载力特征值:6.40×1.1×0.33=2.323MPa;岩体粘聚力标准值(经验值):0.38MPa;岩体内摩擦角标准值(经验值):32°;天然重度:25.7kN/m3;基底摩擦系数:0.4;水平抗力系数:60MN/m3。3)中等风化砂岩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天然29.62MPa,饱和22.96Mpa;岩质地基承载力特征值:22.96×1.1×0.33=8.334MPa;天然重度:24.6kN/m3;岩体粘聚力标准值(经验值):0.78Mpa;岩体内摩擦角标准值(经验值):35.0°;基底摩擦系数:0.5;水平抗力系数:120MN/m3。(3)结构面及锚固参数结构面参数:层面抗剪强度参数:C=20kPa,Φ=12°;构造裂隙面抗剪强度参数:C=50kPa,Φ=25°。岩土与锚固体极限粘结强度标准值:粉质粘土取50kPa,中密以上素填土取120kPa,中等风化泥岩取400kPa,中等风化砂岩取900kPa。(4)临时放坡坡率建议值表4.3-1临时放坡坡率建议值指标名称地层名称边坡容许坡度值(高宽比)坡高H(m)H(m)<3H(m)≥3H(m)<88-15填土1:1.01:1.5粉质粘土1:1.01:1.5中风化泥岩1:0.751:0.75中风化砂岩1:0.501:0.75强风化层1:1声波测试及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了查明本场地内岩体的完整性和有无软弱夹层,选取了5个钻孔进行了波速测试,一并进行统计,测试成果见声波统计表4.4-1。表4.4-1泥岩波速测试统计表孔号测试范围岩性Vp速度范围(m/s)Vp平均速度(m/s)岩块声波速度(m/s)岩体完整性系数岩体风化程度K1-245.60-7.20泥岩1790-29112212强风化7.20-15.60泥岩2367-3071254032000.63中风化K1-475.40-6.70泥岩1790-25112212强风化6.70-15.60泥岩2267-3000250032000.61中风化K1-648.90-10.40泥岩1387-18671621强风化10.40-16.30泥岩2670-3540315638000.69中风化K1-7312.50-13.70泥岩1790-25112212强风化13.70-16.60泥岩2267-3000250032000.61中风化K1-828.70-10.00泥岩1790-29112612强风化10.00-12.80泥岩2210-3011267732000.7中风化平均值242433200.65测试表明,场地内泥岩钻孔岩芯较破碎-较完整,经实测,中等风化泥岩岩体完整性系数0.61~0.70,平均值0.65,为较完整岩体,砂岩在本场地揭露较少,根据相关工程经验判断,为较完整岩体。根据有关规范规定和钻孔波速测试成果表并结合钻探岩芯观测、鉴定结果,场地内岩体基本质量等级确定如下:场地内中等风化泥岩、砂岩天然抗压强度标准值分别为6.40MPa、29.62MPa,根据《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174-2014岩石坚硬程度分类标准划分,泥岩和砂岩分别为软岩、较软岩;结合现场钻探揭露及声波测试成果判定:场地中等风化基岩完整性较完整,无破碎带发育;岩体基本质量等级分类按《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174-2014表3.1.7划分为:中等风化泥岩为IV类,中等风化砂岩为IV类,强风化岩为V类。重型动力触探测试拟建场地内,素填土为主要覆盖层,也是拟建管道的主要持力层,为了查明人工填土的密实性、均匀性及工程特性,现场选取了8个钻孔进行了原位重型动力触探测试,测试成果见附图“动力触探试验曲线图”,试验成果统计如下表。表4.5-1重型动力触探试验成果统计表钻孔编号统计个数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标准值标准差推荐值变异系数K1-162910.72.96.45.81.9016.40.295K1-264010.51.05.85.22.2405.80.384K1-393511.82.06.45.82.2126.40.346K1-523311.42.97.36.62.2637.30.309K1-64279.52.06.05.32.1266.00.354K1-781712.22.97.86.72.6637.80.339K1-832512.32.07.36.32.8837.30.395K1-992011.41.05.74.62.7805.70.485据统计,场地内填土修正后平均击数为4.6~7.3,变异系数为0.295~0.485,变异性总体较高,表明该素填土层整体均匀较差,总体属松散~稍密状。从钻孔的分布位置分析,人行道内素填土多呈松散-稍密状;市政道路上的素填土多呈稍密-中密状。实际施工时应现场核实填土状态,松散状填土作为管道基础持力层时应进行碾压达到设计要求;由于管道荷载较小,回填时间大于2年且呈稍密-中密状的素填土可适当平整碾压后即可直接作为管道基础持力层。土、石工程分级素填土:人行道及建筑物周边松散~稍密,市政道路上呈稍密-中密状态,主要由粘土、砂岩、泥岩碎石、角砾和砂组成,硬质物含量为40~70%,为普通土,土石等级Ⅱ级;粉质粘土:可塑状为主,土石类别为普通土,土石等级为Ⅱ级;泥岩、砂岩强风化层土石类别为硬土,土石等级为Ⅲ级;中风化泥岩为软石,岩土石等级为Ⅳ级;中风化砂岩为次坚石,土石类别等级为Ⅴ级。场地整体按设计标高考虑后的土石比约为7:3,由于勘察钻孔间距较大,以区域控制为主,实际施工时揭露的土石比会有一定出入,建议加强现场校核。场地工程地质评价场地的稳定性及适宜性评价通过本次勘察工作,已查明了场地内的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地层结构、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水文地质条件等,未发现断层、滑坡、软弱夹层、地下采空区等不良地质作用,场地内无埋藏的河道、沟浜、墓穴、防空洞、孤石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场地原始地貌属丘陵地貌区,后周边建筑及道路修建时大量填方,通过现场调查,大部分填方区均已形成超过10年以上,场地内地面未发现明显变形迹象,地形平缓,现状稳定,适宜修建拟建管线。地震效应及地震稳定性评价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附录A,勘察区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按照《中国地震动力峰值加速度区划图A1》及《中国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B1》划分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确定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本次勘察选取了5个钻孔进行了填土层剪切波速测试,成果统计如下:表5.2-1场地素填土剪切波速测试成果编号孔号测试范围岩性Vs平均速度(m/s)1K1-240.0-5.6素填土1422K1-470.0-5.4素填土1433K1-640.0-8.9素填土1434K1-730.0-6.8素填土1425K1-820.0-4.1素填土141表5.2-2场地粉质粘土剪切波速测试成果编号孔号测试范围岩性Vs平均速度(m/s)1K1-736.8-12.5粉质粘土1352K1-824.1-8.7粉质粘土137该拟建场地覆盖层主要为填土,钻探揭露的最大厚度16.40m,根据填土层剪切波速测试,填土剪切波速取值为152m/s,属中软土;粉质粘土层剪切波速平均值为146m/s,属软弱土;下覆基岩剪切波速,500<强风化≤800m/s,中等风化≥2000m/s。根据设计方案,根据建筑物整平后划分建筑场地类别及特征周期值见下表:表5.2-3场地地震效应评价管道区域编号地基土名称最大覆盖层厚度地基土类别等效剪切波速(m/s)场地类别抗震地段特征周期值(s)云山路素填土8.9m中软土154Ⅱ一般地段0.35江州路素填土,粉质粘土14.3m中软土150Ⅱ一般地段0.35巴县大道素填土,粉质粘土17.0m中软土150Ⅱ一般地段0.35新市街素填土,粉质粘土17.2m中软土150Ⅱ一般地段0.35解放路素填土,粉质粘土16.8m中软土150Ⅱ一般地段0.35新明街素填土,粉质粘土17.9m中软土150Ⅱ一般地段0.35金竹街素填土5.4m中软土154Ⅱ一般地段0.35箭河路素填土6.7m中软土154Ⅱ一般地段0.35该拟建场地覆盖层主要为填土,粉质粘土,为中软土,场地划分为抗震一般地段,工程建设中需对场地内的填土进行压实的地段,应重新实测填土剪切波速值,并校核地震效应评价。根据现场钻探结果及现场地质调查,场地内地层不存在砂土、粉土,故不存在抗震液化问题,同时场地内不存在滑坡、崩塌及塌陷等不良地质现象,故不存在地震工况下稳定性问题。分段工程地质评价项目涉及管道较多,分布较广,市政道路上的管道为主要管道、埋深总体较浅、长度较长,这些区域单段管道的长度均较短。本报告对各主要市政道路区域管道进行分段工程地质评价。本次实施钻孔其中K1-1~K1-32、K1-35~K1-46钻孔实施后,设计调整分区布置后为3分区钻孔,本报告对其不进行评价,后期将在3分区报告内进行评价。雨水管网云山路Y1-1~Y1-32主要位于云山路上,位于拟建场地西南侧,地面标高201.98-239.33m,管道埋深0.60-3.31m,覆盖层主要为素填土,总体呈稍密-中密状,下伏基岩主要为泥岩,地表地下水不发育,但周边老旧排水管网分布密集,既有管网出现渗漏、雨季排水不畅时,覆盖层中可能出现地下水。雨季应做好临时截排水措施。本段管道开挖后,管底地基主要为素填土和强风化基岩,强风化可直接作为基础持力层。素填土层由于管道荷载较小,素填土适当平整碾压后也可直接作为基础持力层。基坑边坡主要为土质和岩土混合边坡,其中边坡高度0.60-3.31m,安全等级为三级,为填土边坡,稍密-中密状,直立开挖时,填土内部可能出现圆弧形滑动,强风化岩体崩塌变形的可能性大。管道位于云山路上,车流量较大且附近市政管线密集,无放坡条件,建议采用钢管桩等措施进行支护,先支护后开挖,并分段跳槽施工,避免雨季施工和基坑边坡长期裸露,施工后应快速回填,避免道路及相邻人行道地面变形。江州路Y1-54~Y1-68主要位于江州路上,位于拟建场地东南侧,地面标高193.77-212.65m,管道埋深1.92-3.65m,覆盖层主要为素填土,粉质粘土。填土总体呈稍密-中密状,粉质粘土表层局部呈软塑状,大部分为可塑状,覆盖层厚度为5.30-14.30m,下伏基岩主要为泥岩,地表地下水不发育,但周边老旧排水管网分布密集,既有管网出现渗漏、雨季排水不畅时,覆盖层中可能出现地下水。雨季应做好临时截排水措施。本段管道开挖后,管底地基主要为素填土。由于管道荷载较小,素填土适当平整碾压后也可直接作为基础持力层。基坑边坡主要为土质边坡,其中边坡高度1.92-3.65m,安全等级为二级,为填土边坡,稍密-中密状,直立开挖时,填土内部可能出现圆弧形滑动。管道位于江州路上,车流量较大且附近市政管线密集,无放坡条件,建议采用钢管桩等措施进行支护,先支护后开挖,并分段跳槽施工,避免雨季施工和基坑边坡长期裸露,施工后应快速回填,避免道路及相邻人行道地面变形。巴县大道Y1-33~Y1-50井段主要位于巴县大道上,地面标高189.879-201.355m,管道埋深2.02-4.59m,Y1-50~Y1-53井段横穿巴县大道后顺排至箭滩河,地面标高184.22~189.88m,埋深0.94~5.24m,覆盖层主要为素填土,粉质粘土。Y1-93~Y1-50井段巴县大道道路,地面标高189.88~192.75m,埋深1.99~3.88m,填土总体呈稍密-中密状,粉质粘土表层局部呈软塑状,大部分为可塑状,覆盖层厚度为9.40-15.40m,下伏基岩主要为泥岩,地表地下水不发育,但周边老旧排水管网分布密集,既有管网出现渗漏、雨季排水不畅时,覆盖层中可能出现地下水。雨季应做好临时截排水措施。本段管道开挖后,管底地基主要为素填土。由于管道荷载较小,素填土适当平整碾压后也可直接作为基础持力层。基坑边坡主要为土质边坡,其中边坡高度2.02-5.24m,安全等级为二级,为填土边坡,稍密-中密状,直立开挖时,填土内部可能出现圆弧形滑动。管道位于巴县大道上,车流量较大且附近市政管线密集,无放坡条件,建议采用钢管桩等措施进行支护,先支护后开挖,并分段跳槽施工,避免雨季施工和基坑边坡长期裸露,施工后应快速回填,避免道路及相邻人行道地面变形。Y1-33~Y1-41井段巴县大道下为地下放空洞,根据收集的地下防空洞施工图资料显示,地下防空洞顶板位于现状地面以下2m,根据现状设计意图,管网开挖将对地下防空洞造成破坏,建议设计调整设计标高。开挖时采用人工开挖,并注意对地下放空洞的保护。新市街Y1-69~Y1-93井段主要位于新市街道路上,地面标高192.75-197.25m,管道埋深2.17-3.35m,覆盖层主要为素填土,粉质粘土。填土总体呈稍密-中密状,粉质粘土表层局部呈软塑状,大部分为可塑状,钻孔深度范围内未揭露基岩,地表地下水不发育,但周边老旧排水管网分布密集,既有管网出现渗漏、雨季排水不畅时,覆盖层中可能出现地下水。雨季应做好临时截排水措施。本段管道开挖后,管底地基主要为素填土。由于管道荷载较小,素填土适当平整碾压后也可直接作为基础持力层。基坑边坡主要为土质边坡,其中边坡高度1.99~3.88m,安全等级为二级,为填土边坡,稍密-中密状,直立开挖时,填土内部可能出现圆弧形滑动。管道位于新市街上,车流量较大且附近市政管线密集,无放坡条件,建议采用钢管桩等措施进行支护,先支护后开挖,并分段跳槽施工,避免雨季施工和基坑边坡长期裸露,施工后应快速回填,避免道路及相邻人行道地面变形。Y1-69~Y1-72井段新市街下为地下放空洞,根据收集的地下防空洞施工图资料显示,地下防空洞顶板位于现状地面以下2m,根据现状设计意图,管网开挖将对地下防空洞造成破坏,建议设计调整设计标高。开挖时采用人工开挖,并注意对地下放空洞的保护。江州路一支Y1-97~Y1-100井段位于江州路东侧重庆巴鱼石油化工公司南侧支路上,Y1-102~Y1-64井段位于巴南区农牧渔业局南侧,巴南区水利农机局北侧支路上,Y1-97~Y1-100井段地面标高199.99-202.42m,管道埋深1.62-2.17m,Y1-102~Y1-64井段地面标高197.45-199.42m,管道埋深1.67-2.25m,覆盖层主要为素填土,粉质粘土。填土总体呈稍密-中密状,粉质粘土表层局部呈软塑状,大部分为可塑状,覆盖层厚度为4.20-10.70m,下伏基岩主要为泥岩,地表地下水不发育,但周边老旧排水管网分布密集,既有管网出现渗漏、雨季排水不畅时,覆盖层中可能出现地下水。雨季应做好临时截排水措施。本段管道开挖后,管底地基主要为素填土。由于管道荷载较小,素填土适当平整碾压后也可直接作为基础持力层。基坑边坡主要为土质边坡,其中边坡高度1.62-2.25m,安全等级为二级,为填土边坡,稍密-中密状,直立开挖时,边坡内部出现圆弧形滑动,垮塌可能性大。管道位于江州路支路上,车流量较大且附近市政管线密集,无放坡条件,建议采用钢管桩等措施进行支护,先支护后开挖,并分段跳槽施工,避免雨季施工和基坑边坡长期裸露,施工后应快速回填,避免道路及相邻人行道地面变形。解放路Y1-121~Y1-72井段位于解放路市政道路上,地面标高196.85-198.89m,管道埋深1.31-3.34m,覆盖层主要为素填土,粉质粘土。填土总体呈稍密-中密状,粉质粘土表层局部呈软塑状,大部分为可塑状,下伏基岩主要为泥岩,地表地下水不发育,但周边老旧排水管网分布密集,既有管网出现渗漏、雨季排水不畅时,覆盖层中可能出现地下水。雨季应做好临时截排水措施。本段管道开挖后,管底地基主要为素填土。由于管道荷载较小,素填土适当平整碾压后也可直接作为基础持力层。基坑边坡主要为土质边坡,其中边坡高度1.31-3.34m,安全等级为二级,为填土边坡,稍密-中密状,直立开挖时,边坡内部出现圆弧形滑动,垮塌的可能性大。管道位于解放路上,车流量较大且附近市政管线密集,且管道下方存在防空洞。无放坡条件,建议采用适当的措施进行支护,先支护后开挖,并分段跳槽施工,避免雨季施工和基坑边坡长期裸露,施工后应快速回填,避免道路及相邻人行道地面变形。管道开挖过程中注意对防空洞结构进行保护。Y1-121~Y1-126井段解放路下为地下放空洞,根据收集的地下防空洞施工图资料显示,地下防空洞顶板位于现状地面以下2m,根据现状设计意图,管网开挖将对地下防空洞造成破坏,建议设计调整设计标高。开挖时采用人工开挖,并注意对地下放空洞的保护。新明街Y1-128~Y1-115井段位于新明街市政道路上,地面标高196.10-201.775m,管道埋深1.26-2.77m,覆盖层主要为素填土,粉质粘土。填土总体呈稍密-中密状,粉质粘土表层局部呈软塑状,大部分为可塑状,下伏基岩主要为泥岩,地表地下水不发育,但周边老旧排水管网分布密集,既有管网出现渗漏、雨季排水不畅,覆盖层中可能出现地下水。雨季应做好临时截排水措施。本段管道开挖后,管底地基主要为素填土。由于管道荷载较小,素填土适当平整碾压后也可直接作为基础持力层。基坑边坡主要为土质边坡,其中边坡高度1.26-2.77m,安全等级为二级,为填土边坡,稍密-中密状,直立开挖时,边坡内部出现圆弧形滑动,垮塌的可能性大。管道位于解放路上,车流量较大且附近市政管线密集,无放坡条件,建议采用钢管桩等措施进行支护,先支护后开挖,并分段跳槽施工,避免雨季施工和基坑边坡长期裸露,施工后应快速回填,避免道路及相邻人行道地面变形。污水管网1、江州路W1-1~W1-4井段主要位于江州路上,位于拟建场地东南侧,地面标高193.20-195.40m,管道埋深2.44-4.45m,覆盖层主要为素填土,粉质粘土。填土总体呈稍密-中密状,粉质粘土表层局部呈软塑状,大部分为可塑状,覆盖层厚度为13.20-13.40m,下伏基岩主要为泥岩,地表地下水不发育,但周边老旧排水管网分布密集,既有管网出现渗漏、雨季排水不畅时,覆盖层中可能出现地下水。雨季应做好临时截排水措施。本段管道开挖后,管底地基主要为素填土。由于管道荷载较小,素填土适当平整碾压后也可直接作为基础持力层。基坑边坡主要为土质边坡,其中边坡高度2.44-4.45m,安全等级为二级,为填土边坡,稍密-中密状,直立开挖时,填土内部可能出现圆弧形滑动可能性大。管道位于江州路上,车流量较大且附近市政管线密集,无放坡条件,建议采用钢管桩等措施进行支护,先支护后开挖,并分段跳槽施工,避免雨季施工和基坑边坡长期裸露,施工后应快速回填,避免道路及相邻人行道地面变形。2、新市街W1-5~W1-16井段:主要位于新市街市政道路上,与雨水管道Y1-82~Y1-92管道段平面距离仅有1.47~2.64m,地面标高193.53-195.77m,管道埋深1.93~2.71m。W1-17~W1-23井段:其中W1-17~W1-19井段位于新明路市政道路上,W1-19~W1-23井段位于新市街市政道路上,地面标高195.94~197.73m,管道埋深1.23-2.17m,管底地基主要为素填土,粉质粘土。填土总体呈稍密-中密状,粉质粘土表层局部呈软塑状,大部分为可塑状,钻孔深度范围内未揭露基岩。地表地下水不发育,但周边老旧排水管网分布密集,既有管网出现渗漏、雨季排水不畅时,覆盖层中可能出现地下水。雨季应做好临时截排水措施。本段管道开挖后,管底地基主要为素填土。由于管道荷载较小,素填土适当平整碾压后也可直接作为基础持力层。基坑边坡主要为土质边坡,其中边坡高度1.23-2.71m,安全等级为二级,为填土边坡,稍密-中密状,直立开挖时,填土边坡出现垮塌可能性较大。管道位于新市街道路上,车流量较大且附近市政管线密集,无放坡条件,建议采用钢管桩等措施进行支护,先支护后开挖,并分段跳槽施工,避免雨季施工和基坑边坡长期裸露,施工后应快速回填,避免道路及相邻人行道地面变形。3、箭河路W1-24~W1-25井段,位于现状箭河路道路上,地面标高223.77-223.78m,管道埋深2.28~2.31m。W1-26~W1-27井段,位于现状箭河路路公厕旁,地面标高228.75~228.92m,管道埋深0.90m,管底地基主要为素填土。填土总体呈稍密-中密状,下伏基岩为泥岩。地表地下水不发育,但周边老旧排水管网分布密集,既有管网出现渗漏、雨季排水不畅时,覆盖层中可能出现地下水。雨季应做好临时截排水措施。本段管道开挖后,管底地基主要为素填土。由于管道荷载较小,素填土适当平整碾压后也可直接作为基础持力层。基坑边坡主要为土质边坡,其中边坡高度0.90-2.31m,安全等级为二级,为填土边坡,稍密-中密状,直立开挖时,填土边坡出现垮塌可能性较大。W1-24~W1-25井段管道位于箭河路道路上,车流量较大且附近市政管线密集,无放坡条件,建议采用钢管桩等措施进行支护,先支护后开挖,并分段跳槽施工,避免雨季施工和基坑边坡长期裸露,W1-26~W1-27井段,位于现状箭河路路公厕旁,距离公厕最近距离只有0.5m,,无放坡条件,建议采用钢管桩等措施进行支护,先支护后开挖,施工后应快速回填,避免道路及相邻人行道地面变形。金竹街W1-28~W1-29井段,位于现状金竹街人行道上,地面标高234.20~234.62m,管道埋深2.75~3.07m。W1-32~W1-35井段,位于现状金竹街人行道上,地面标高244.47~246.10m,管道埋深1.30~2.64m,管底地基主要为素填土。填土总体呈稍密-中密状,下伏基岩为泥岩。地表地下水不发育,但周边老旧排水管网分布密集,既有管网出现渗漏、雨季排水不畅时,覆盖层中可能出现地下水。雨季应做好临时截排水措施。本段管道开挖后,管底地基主要为素填土。由于管道荷载较小,素填土适当平整碾压后也可直接作为基础持力层。基坑边坡主要为土质边坡,其中边坡高度1.30~3.07m,安全等级为二级,为填土边坡,稍密-中密状,直立开挖时,填土内部可能出现圆弧形滑动可能性大。管道位于金竹街人行道路上,附近市政管线密集,无放坡条件,建议采用钢管桩等措施进行支护,先支护后开挖,并分段跳槽施工,避免雨季施工和基坑边坡长期裸露,施工后应快速回填,避免道路及相邻人行道地面变形。邻近建(构)筑物影响评价对市政道路的影响评价拟建场地内市政道路纵横交错,箭河路、巴县大道等主要道路车流量很大,路面上均分布有拟建管网,路面开挖对交通和行车安全影响较大,这些区域的基坑边坡,一侧为人行道,一侧为车行道,放坡空间有限,基坑边坡一旦变形,可能导致严重的安全事故;主路外,各条支路分布密集,这些道路大多两车道,且施工时仅有一条车道可进行围挡施工,放坡空间也十分有限,且人流量很大,常有车辆停放。施工时应严格遵守“跳槽开挖”和“先支护后开挖”的基本原则,缩短开挖长度,避免雨季施工,较小对市政道路的影响。对市政管网的影响评价场地内市政管网大多分布于道路一侧的人行道内,部分位于路面上或横穿道路,主要为通信、燃气、电力和给排水管线,拟建管网大多与现有市政管网平行布置,部分区段需要横穿现有管线。对现有管线影响较大,通信、燃气、电力管线遭受破坏后,安全隐患和社会影响较大,现有给排水管线出现破坏渗漏后,会直径影响基坑边坡稳定性,影响施工安全。部分居民区内的管网陈旧,且无管网分布图,施工时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施工前应加强排查,联系各类管网权属单位进行现场确认,无法避让时应先进行迁建。对相邻居民区的影响评价拟建管网大多位于居民区周边,建筑物老旧且基础型式难以调查;而拟建管网大多距离建筑物较近,无放坡空间,基坑开挖可能导致相邻建筑基础变形,施工时应先确认基础位置和基础形式,1.5倍基坑边坡范围内存在建筑基础时,应以支挡为主,先支挡后开挖。工程建设时应注意对周边建筑物保护、避让、保持一定的安全间距,同时减少施工产生的噪音问题,减少夜间对居民区的影响。对地下人防工程的影响评价拟建雨水管网位于巴县大道,解放路段,新市街三条道路位置,位于现状防空洞上方。Y1-69~Y1-72井段,埋深2.17-2.32m,Y1-121~Y1-72井段,埋深1.31-2.36m,Y1-33~Y1-40井段,埋深2.02-2.53m。根据收集资料显示,现状防空洞顶板埋深位于现状地面以下2m。以上几段管网建议设计调整设计标高,管网开挖基坑支护措施的选择注意对防空洞的保护,开挖前查清每段防空洞的顶板高程及范围,以免对其造成破坏,选择人工开挖,避免机械开挖。地基均匀性评价场地内主要覆盖层为素填土,厚度总体不大,均匀性总体较差,回填时间在10年以上;粉质粘土层力学性能一般,均匀性好,但厚度不稳定;强风化基岩因厚度变化,力学性能差,均匀性差;中等风化基岩层位稳定,厚度大,均匀性较好。地下水对拟建物的影响评价钻探施工完毕后,作了地下水位动态观测,24小时后观测成果显示,仅有极少数钻孔有微弱恢复,说明场地勘察期间在钻探深度范围内为地下水贫乏。场地地势低洼地带,拟建范围易汇集周边的存储于松散填土层、基岩裂隙中,致使填土层及破碎岩体中可能赋存大量季节性地下水,周边老旧排水管网分布密集,出现渗漏、雨季排水不畅时,覆盖层中可能出现地下水。地下水对拟建物的影响主要为:由于场地内填土分布范围大,地下水的升降可能导致地面沉降,导致管道变形。如在雨季施工时,施工应备排水设备,排除基坑中的渗水,以免影响工程的进度。地下水对软质岩体有浸泡软化作用,降低基坑边坡岩体稳定性。箭滩河水对施工的影响评价Y1-50~Y1-53段距离箭滩河较近,管线开挖深度2.90-5.24m,雨季施工可能引起箭滩河水倒灌进入基坑,应尽量避免雨季施工。施工应配备排水设备,排除基坑中的渗水,以免影响工程的进度。巴县大道、江州路、新市街、解放路、新明路标高较低,基岩面埋深较深,基岩面低于洪水位,需作抗浮设计,抗浮设计水位196.35m,施工过程中注意地下水对施工的影响。特殊性岩土评价填土素填土是场地内主要的覆盖层,总体呈稍密-中密状,局部呈现松散状,分布范围大,不均匀。一般人工填土层结构呈松散~稍密状,有架空现象,随意性填积,排列杂乱,分布不均匀,密实度差,承载力小,力学性质变化大,具有高压缩性和湿陷性,易产生不均匀沉降。若没有经过处理,可能产生填土的不均匀沉降危害。拟建工程荷载较小,采用松散填土做为持力层时,建议对已有填土进行碾压夯实。稍密-中密状填土,适当平整碾压即可满足设计要求。由于老旧排水管网分布密集,既有管网出现渗漏、雨季排水不畅时,填土层底部长期地下水浸泡作用下呈现灰黑色软塑状,采用该层做持力层时,建议对该层进行换填处理。软土场地内的粉质粘土层主要呈可塑状态,部分低洼地带,由于老旧排水管网分布密集,既有管网出现渗漏、雨季排水不畅时,长期地下水浸泡作用下呈现灰黑色软塑状,承载力小,力学性质变化大,易产生不均匀沉降。若没有经过处理,可能产生不均匀沉降危害。拟建工程荷载较小,采用该层做为持力层时,建议对已现状软土进行换填或抛石挤淤处理。风化岩勘察区岩石以物理风化为主,其形式有表层风化、裂隙式风化及顺层风化。风化速度和深度与岩性、地形、裂隙发育程度密切相关。本区砂岩强度较高,但抗风化能力不强。泥岩岩性软弱,风化快而强烈,风化后较快遭剥蚀,相同岩性则裂隙发育较不发育的风化速度快和强烈。当风化作用沿层面和较软弱的岩层进行时,风化深度较大。区内地层以泥岩为主,风化层厚度0.7-3.5m,泥岩、砂岩含泥质较重、经常遇水地段的砂岩及粉砂岩存在风化层较厚的情况。本项目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为基坑边坡问题,基坑边坡开挖过程中,风化岩体易产生崩塌,泥岩顶部经常积水时,岩体可能风化成泥状,形成边坡中的软弱夹层,对边坡的稳定性不利。建议施工中加强验槽工作,校核风化层厚度,做好动态设计与施工。成桩可能性评价场地内基坑进行支护时,可能涉及桩基成孔。拟建场地平整开阔,且有市政道路相连,道路通达,交通便捷。机械成孔桩是一种常见的桩型,有成熟经验,对地层适应性强,容易钻进,可以穿越较为坚硬的土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