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名著《唐诗三百首》知识梳理_第1页
中考名著《唐诗三百首》知识梳理_第2页
中考名著《唐诗三百首》知识梳理_第3页
中考名著《唐诗三百首》知识梳理_第4页
中考名著《唐诗三百首》知识梳理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名著阅读《唐诗三百首》知识梳理【名著导读】中国是诗的国度,唐朝是中国诗歌的巅峰,巅峰时期的那个黄金时代令人神往。诗歌是当时文学的最高代表,成为中国传统文学坚实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文明靓丽的风景线。唐诗与宋词、元曲并称,题材宽泛,众体兼备,格调高雅,是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奇迹。唐诗对中国文学的影响极为深远。在唐代以后众多选本中以《唐诗三百首》流传最广、影响最大,风行海内,老幼皆宜,雅俗共赏,成为屡印不止的最经典的选本之一。人们都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可见《唐诗三百首》影响之大。【作者简介】《唐诗三百首》的编选者蘅塘退士(1711~1778),原名孙洙,字临西,江苏无锡人,祖籍安徽休宁。主要作品:选编《唐诗三百首》,亦有《蘅塘漫稿》、《排闷录》、《异闻录》等著作传世。乾隆二十八年春,孙洙与他的继室夫人徐兰英相互商榷,开始编选《唐诗三百首》。编选这本书是有感于《千家诗》选诗标准不严,体裁不备,体例不一,希望以新的选本取而代之,成为合适的、流传不废的家塾课本。他们的选诗标准是“因专就唐诗中脍炙人口之作,择其尤者”。既好又易诵,以体裁为经,以时间为纬。【体裁分类】《唐诗三百首》共选入唐代诗人77位,计311首诗,在数量以杜甫诗最多,有39首、王维诗29首、李白诗29首、李商隐诗24首。其中五言古诗33首,乐府46首,七言古诗28首,七言律诗50首,五言绝句29首,七言绝句51首,诸诗配有注释和评点。阅读建议1.分体裁阅读按照目录中划分好的体裁来阅读,可以比较完整地认识古体诗、乐府诗、律诗、绝句等不同体裁的诗歌的特点。比如,可以阅读所有的古体诗,包括五言的和七言的;可以阅读所有的律诗,包括五言的和七言的。阅读时,应注意不同体裁的诗歌在诗句长短、平仄、押韵、对仗等方面的特点。2.分题材阅读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可以按照边塞诗、田园诗、送别诗、羁旅行役诗、怀古咏史诗、咏物诗、爱情诗、宫苑诗等题材,将诗歌重新分类,进行专题阅读。这样有利于把握各种题材的诗歌在内容、表现手法、抒发情感等方面的特点。在按题材阅读时还要注意比较。如几首送别诗,李白的《金陵酒肆留别》《送孟浩然之广陵》,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维的《渭城曲》,可以从体裁、艺术手法、思想情感等方面进行比较阅读。如丘为的《寻西山隐者不遇》、释皎然的《寻陆鸿渐不遇》和贾岛的《寻隐者不遇》,同为寻隐者不遇诗,可以比较其思想内容、艺术手法等方面的异同。同学们可以组成阅读小组,一起选择诗歌,确定比较点,查阅资料,交流研讨,形成阅读成果。又如边塞诗是以边疆地区军旅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其高产期在“大唐盛世”,盛唐时期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开疆拓土,不少文人或投笔从戎,或置身幕府,因而出现了蔚为壮观的边塞战争题材作品。边塞诗的代表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王翰、王维等。边塞诗标题常含“塞”“征”“军”“塞上”“塞下”“征人”“从军”等字词,如柳中庸的《征人怨》、王昌龄的《从军行》、王维的《使至塞上》等。边塞诗常出现的地名有:轮台、夜郎、楼兰、阴山、瀚海、凉州、边关、玉门关等;常出现的少数民族的称呼有:胡、羌、羯、夷、吐谷浑等;常出现的乐器与乐曲有:羌笛、胡笳、琵琶等,《折杨柳》《落梅花》《关山月》等;常出现的与战争有关的器物有:金鼓、旌旗、烽火、羽书、戈、矛、剑、戟、斧、刀、号角等;常出现的与边塞有关的景物有:大漠、烽烟、长城、黄沙、长云、雪山、黑山、孤城、大雁、战马等。边塞诗抒发的感情大致有:描摹边塞奇异风光,如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表现诗人投笔从戎、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如杨炯《从军行》中的“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歌颂将士奋勇杀敌、以身许国的豪情,如王昌龄《从军行(其四)》中的“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表现塞外生活的艰辛,控诉战争的残酷,反映连年征战对广大人民生活的干扰和破坏,反对统治者穷兵黩武、拓土开边,如王翰《凉州词》中的“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3.分诗人阅读本书所选诗歌按照体裁编卷,而很多诗人既写了古体诗,又写了乐府、律诗或绝句。我们可以以诗人为中心,集中阅读某位诗人的作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