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认识老年人活动的相关论教师:陆茜学习活动学习活动1.你是否赞成退休?为什么?2.老年人如何才能确保健康老龄化?3.是否存在老年人群所特有的文化?试举例4.你愿意从事老年服务工作吗?你有信心做好吗?1.社会撤退理论2.活动理论3.连续性理论4.次文化理论5.年龄分层理论6.相互作用理论7.现代化理论8.社会建构理论老年活动有关理论社会撤退理论010203提出:老年学家提出的第一个主要理论,也称脱离理论或休闲理论。含义:老年人年事已高、身心衰弱,不适合继续担任社会角色而应该撤离社会,这既有利于老年人,也有利于社会。不可避免的相互脱离或休闲导致老年人和所在社会其他成员之间相互作用的减弱,触发这个过程的可以是这位老人或处于这种环境的其他人。主要观点:1.老年人身衰体弱。脱离社会的生理基础。2.老年人的脱离过程可能由老年人启动,也可能由社会启动。脱离社会的动力。3.老年人的脱离状态有利于老年人晚年生活.也有利于社会继承。脱离社会的结果。4.老年人的脱离过程具有普遍性和不可避免性。脱离社会的特征。5.社会退离的形式:社会采取必要手段促进撤离过程;老年人自动退入以个人为中心的生活。评价:积极意义:一定程度反映了老年期社会老龄化的事实,总结了老年人口与社会互动关系的特征.消极意义:1.忽视个性差异;2.忽视地位差异;3.忽视脱离造成的弊端;4.忽视脱离的文化特征;
5.忽视了老年人口现象的复杂性;6.社会撤离理论假设不成立03活动理论含义:老年人应积极参与社会,只有参与,才能使老年人重新认识自我,保持生命的活力。其要点归纳为:“进入老年时期老年人所扮演的非强制性角色的来源越多,就越不会因为失去了强制性的角色而情绪低落。在成年期,这些强制性角色通常置于首位。”四个假设:1.老年人的角色丧失越多,参与的活动越少。2.老年人的自我认识需要在社会活动中形成和证明。3.自我认识的稳定性源于角色的稳定性。4.自我认识越清楚,生活满意度越高。这四个假设阐明了—种逻辑关系,即生活满意源于清晰的自我认识,自我认识源于新的角色,新的角色源于参与社会的程度。积极意义:在很大程度上是与我们社会的价值体系相一致的,它强调参与、活动、与社会的认同。基本观点受到大多数老年社会工作者的认同。消极意义:活动理论没有回答个性在老年人参与过程中的作用。未能有效地解释个人经历与老年人晚年活动需求的关系。0102连续性理论1.该理论是以对个性的研究为基础的2.“不论年轻或年老,人们都有不同的个性和生活方式,而个性在适应衰老时起着重要的作用。”3.中年期的生活方式将会延续到老年期,或者说老年期的生活方式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中年期生活方式的影响含义该理论的重点在于解释老年人晚年生活的差异性。提出积极意义:看到了个体社会老龄化的差异性,并用个性特征予以解释,弥补了脱离理论和活动理论的欠缺。消极意义:1.将能否遵循早期阶段个性特征视为老年期结果良好与否的标准,忽视了个性特征的具体内涵。2.个性是发展的。3.个性的变化与社会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评价0103020102次文化理论(老年亚文化群理论)0403客观背景1.法定的退体制度;2.老年公寓、老年服务设施和老年活动场所的兴建;3.老年人数量的迅速增加理论旨在揭示老年群体的共同特征,并认为老年亚文化群是老年人重新融入社会的最好方式。只要同一领域成员之间的交往超出和其他领域成员的交往,就会形成一个亚文化群。老年人口群体正是符合这个特征的一种亚文化群体。主观背景相同的背景、问题和利益评价积极评价:指出了老年人活动和地位的一般特征:老年人加入老年人的次文化群体,发展出有别于主流文化的亚文化,可使老年人保持自尊,保持较高的士气。消极评价:不稳定性:随着老年人数量和交往的增加,老年人不再满足现有的社会地位,一些老年组织开始组建,构成了潜在的社会势力。局限性:不能应用于所有情况和所有老年人1.埃默逊和布劳提出。用以说明存在于年龄层次中的结构性不平等,从而揭示出老年人地位下降的原因。它以行为心理学和功利主义经济学为其理论依据.2.老年人地位之所以下降,其根本原因是缺少可资交换的资源和价值,只能扮演屈从和依赖的角色。因此,如何保持现有的资源资本是提高老年人地位的根本。发展与老年人有关的政策和社会服务的原则就应当是力求最大限度地增加老年人的权力资源,以保持老年人在社会互动中的互惠性、活动性和独立性。交换理论1.角色是个人与社会相互接纳的一种形式。个体通过角色形成自我概念,获取相应的社会地位和社会回报;社会通过角色赋予个人相应的权利、义务、责任和社会期望。角色是个人以自身对社会的贡献满足自身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的一种形式,满足程度随角色变更而提高。2.老年人遭受有关老化的社会成见的侵害,可能产生角色迷失。而老年人伸手求援,又进一步被社会认为是能力衰退的表现,外界的反应进一步影响到老年人的自我观念,老年人逐步接受社会所给予的标定,陷入依赖地位,随着循环的重复,老人也越陷越深。3.老年人的角色变化表现为角色丧失或中断,由此引起老年人心理失衡,进而损害其健康状况。因此,角色理论认为,老年人适应衰老的途径一是正确认识角色变换的客观必然性;二是积极参与社会,寻求新的次一级角色。角色理论0102年龄分层理论以社会学创立的角色、地位、规范和社会化为基础。分析了年龄群体的地位以及年龄在一个特定社会背景下的含义,试图形成一个理解老年人社会地位的框架和包括整个人生的老龄化概念。核心内容:年龄与责任、角色的关系:年龄不是—种个人特征。而是一个带有普遍性的标准,即年龄是现代社会各方面的一个动态成分。当人们的年龄从—个层次转移到另一个层次时,社会赋予人们的角色与责任也会发生相应变化。角色与年龄之间有某些联系,尽管二者并非完全对应。就个体情况面言,其间的差异性是主要的,角色与年龄的矛盾与统一。核心内容年龄分层理论(四个要素)各个年龄层对社会的贡献或反应能力不同的年龄层具有不同的能力。也就有不同的社会责任。经济发展、技术水平、文化观念以及健康状况都会对年龄层的能力及其贡献产生影响。有—个由不同人组成的群体这个群体可以按照年龄或其他发展标准划分为若干个年龄层(子群体),如“同期群”。处于同期群中的人一方面处于生命过程的同一阶段,另一方面拥有共同的历史和社会背景,具有相同的或近似的价值观或看法。即年龄、经历和观念是构成同期群的三个主要特征。01020304与年龄有关的期望它包含在人们对所扮演角色的反应方式中。期望并非见诸文字或语言,它是一种公众意识,公众共同认可的意识。年龄层的社会形式它是通过社会作用表现出来的,年龄可以直接起作用,也可以间接起作用。年龄层及其应承担的社会作用之间的关系不是固定的而是灵活的,具有一定的社会发展的意义,也表现出社会发展对年龄层的需求。例如:18岁成人,60岁退休行政官员任职年龄年龄分层理论四要素实际上体现了生理人(年龄、能力)与社会人(角色、期望)之间的关系。作为一般规律,年龄、能力、角色和期望应是一致的,但在实际的运转过程中,差异性与不协调性仍是非常明显的。年龄分层理论过分狭隘地主要根据按年月计算的年龄或生命阶段来评价年龄,忽视其它因素。不足对个体老龄化的特征、因素分析尚嫌薄弱,对影响老龄化过程的一系列外因过程(除已提到的)也未详加论述。相互作用理论内容主要探讨环境、个体及其相互作用对老龄化的影响。这个理论包括标志理论和社会损害理论等部分。人们在其社会环境中通过与其他人的交往来认识自我,自我认识源于交往模式。交往模式的基本原则是以最小的代价从相互联系中得到最大的酬报。其实质上是以个体拥有的资源量为基础。交往模式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到自我概念的形成。标志理论人们总是按他人对自己的看法来认识自我,并形成自我概念。因此,社会对个人的标定相当重要。社会把老年人标定为衰弱、无能,对老人的自我认识产生消极影响。标签论社会损害理论和社会重建理论02前者指已有心理问题的个人所产生的消极反馈。循环一旦开始,便会强化无能意识,从而引起更多的问题。后者则认为可以干预这个循环,中断这种进行性的损害,增加老年人的自信心和独立意识。社会损害理论对于老年人活动的意义在于,有些所谓的老年人问题大多是被标定的结果,也是老年人自己受消极暗示所产生的连锁反应,因此,在开展老年人活动的过程中,不仅要切实地帮助老年人解决实际问题,同时也需要协助老年人增强自信心和提升能力。社会重建理论对于老年人活动的意义在于,该理论有助于我们思考如何去开展老年人活动。它告诉我们,社会环境会直接关联到老年人的行为和心理,社会上人际关系的互动也会对老年人的自我形象有重大的影响。010302现代化理论该理论认为,现代化社会与老年人的关系具有两重性:一方面推进了人口老龄化和老年人数的增加。另一方面又削弱了老年人的社会地位。现代化理论对于老年人活动的意义在于,老年人工作者要关注社会变迁对老年人的影响,通过老年人活动推动社会政策的调整。老年人在现代化的情势下在许多方面处于不利地位。面对变迁,老年人可能缺乏学习的机会和应对的资源,社会工作者应该关注社会变迁对老年人的影响,充当倡导者,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并采取相应行动,让老年人活动的开展有更好的制度保障。01020102社会建构理论社会建构理论提出,所有年龄的人都是按照自己赋予事物的社会含义来参与日常生活的。人们对现实的建构决定了他们会怎样行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