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章职业生涯规划理论舒柏臣上帝想改变一个乞丐的命运,就化作一个老翁前来点化他。他问乞丐:“假如我给你1000元.你如何用它?”乞丐回答说:“这太好了.我可以买一部手机呀!”上帝不解,问他为什么。“我可以用手机同城市的各个地区联系,哪里人多,我就可以到哪里去乞讨。”乞丐回答说,上帝很失望,又问:“假如我给你10万元呢?”乞丐说:“那我可以买一部车,以后我再出来乞讨就方便了,再远的地方也可以很快赶到。”上帝感到很悲哀,这一次,他狠狠心说:“假如我给你1000万元呢?”乞丐听罢,跟里闪着亮光说:“太好,了我可以把这个城市最繁华的地区买下来。”上帝捉高兴这时,乞丐补充了一句:“到那时,我可以把我领地里的其他乞丐全撵走,不让他们抢我的级碗。”上帝听罢,黯然离去。可见,一个人如果没有正确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没有按照正确的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那么只能在其原有的错误路径上越陷越深,就是上帝也无法改变他的命运。“思维决定命运”Ⅲ.课程内容1、学习职业选择相关理论2、学习职业发展理论3、掌握“职业锚”一、职业选择理论(一)职业选择的内涵、作用与过程
1、职业选择的内涵职业选择是个人根据自己的职业期望和兴趣,凭借自身能力对自己就业方向和工作岗位类别进行比较、挑选和确定,使自身能力勺职业需求特征相匹配的过程。
2、职业选择的作用(1)职业选择有利于个体主动调整”人与岗”的关系(2)职业选择有利于经济效益最大化(3)职业选择有利于促进人的发展
3、职业选择的过程职业选择是贯穿人一生的不断反复进行的过程。要想作出正确选择,选好自己的职业.主要要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了解职业世界,对职业环境进行分析;二是了解自己,做好自我分析。(1)寻找发展空间大的职业(2)认识自我1、帕森斯职业指导三要素1911年美国职业指导之父帕森斯在哈佛大学设计并教授了职业指导的第一门课程。帕森斯于1909年指出:“选择一种职业的时候,有三个明显的因素:①准确地了解自己;②懂得在不同的领域获得成功所需要的条件和环境;③对于这两部分事实相互关系的准确认知。”
第一步是评价求职者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特性)第二步是分析各种职业对人的要求,并向求职者提供有关的职业信息。第三步是人一职匹配。(二)帕森斯的职业—人匹配论
2、职业一人匹配类型职业—人匹配,分为两种类型:
(1)因素匹配。如所需专门技术和专业知识的职业与掌握该种特殊技能和专业知识的择业者相匹配;脏、累、苦等劳动条件很差的职业,需要吃苦耐劳、体格健壮的劳动者匹配。
(2)特性匹配。例如,具有敏感、易动感情、不守常规、个性强、理想主义等人格特性的人,宜于从事审美性、自我情感表达的艺术创作类型的职业。帕森斯的职业一人匹配论,这一经典性原则,至今仍然正确、有效,并影响着职业管理学、职业心理学的发展。
3、特性一因素论特性一因素论(Trait-FactorTheory)的渊源可追溯到18世纪心理学的研究,直接建立在帕森斯关于职业指导三要素思想之上,由美国职业心理学家威廉斯发展而形成。特性一因素论强调个人所具有的特性与职业所需要的素质与技能(因素)之间的协调和匹配。为了对个体的特性进行深入详细的了解与掌握,特性一因素论十分重视人才测评的作用,首先提出了在职业决策中进行人—职匹配的思想,故这一理论奠定了人才测评的理论基础,推动了人才测评在职业选拔与指导中的运用和发展。
佛隆是美国心理学家。1964年,在《工作和激励》一书中,他提出解释员工行为激发程度的期望理论。期望理论的公式:F=V*E。
F为动机强度,指积极性的激发程度,表明个体为达到一定目标而努力的程度;V为效价,是指个体对一定目标重要性的主观评价;E为期望值,是指个体对实现目标可能性大小的评估,即目标实现概率。
(三)佛隆的择业动机理论佛隆将这一理论用来解释个人的职业选择行为,具体化为择业动机论,即个人如何进行职业选择。第一步,确定择业动机。用公式表示为:择业动机=职业效价*职业概率。择业动机表明择业者对目标职业的追求程度或者对某项职业选择意向的大小,职业效价是指择业者对某项职业价值的评价。职业概率是指择业者获得某项职业可能性的大小。取决于:(1)择业者的职业价值观。择业者对某项具体职业要求如兴趣、劳动条件、工资、职业声望等的评估,即职业效价=取业价值观*职业要素评估。(2)职业概率=职业需求量*竞争能力*竞争系数*随机性。第二步,比较择业动机,确定选择的职业。案例择业者小月对A和B两项职业的效价和职业概率作了如下评估。对A和B两项职业作出价值判断,并对获取两项职业的可能性进行评估,然后决定选择哪项职业。认为B项职业效价为60,高于A项职业50,但获取A项职业的可能性(职业概率为0.8)大,而B项职业难度大,需要付出较为艰苦的努力(职业概率为0.5)。③经过计算,得出:(四)职业性向理论
美国心理学教授约翰·霍兰德认为,职业性向,包括价值观、动机和需要等,是决定一个人职业选择的重要因素。个人职业性向可划分为实际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开拓型和常规型六种;同时,职业类型也相应有上述六种类型。(如图-1)(如图-1)霍兰德职业性向理论拥有创造或机械方面的能力,喜欢与实体、机器、工具、动植物在一起的工作或户外工作喜欢观察、学习、研究、分析、评估或解决问题喜欢和资料在一起的工作,拥有事务或数值能力,在别人的指示下,完成各种细节事项拥有艺术、创新或直觉上的能力,喜欢在非结构性的环境下工作,发挥他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喜欢和人在一起的工作——基于组织或经济收益,去影响说服人们或从事任务的执行、领导或管理喜欢和人在一起的工作——告知、唤醒、训练、帮助、培养他们、具有言谈上的能力技巧R实际型I研究型A艺术型C常规型E开拓型S社会型
霍兰德所划分的六大类型,并非是并列的、有着明晰的边界的。他以六边形标示出六大类型的关系,每一种类型与其他类型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关系,大体可描述为三类:(1)相邻关系。如RI、IR、SI、IS、AS、SA、SE、ES、FC、CF、RC及CR,属于这种关系的两种类型的个体之间共同点较多,现实型R、研究型I的个体就都不太偏好人际交往,在这两种职业环境中也较少有机会与人接触。(2)相隔关系。如RA、RE、IC、IS、AR、AE、SI、SC、EA、ER、CI及CS,属于这种关系的两种类型的个体之间共同点较相邻关系少。(3)相对关系。在六边形上处于对角位置的类型之间即为相对关系,如RS、IE、AC、SR、EI及CA,相对关系的人格类型共同点少,因此,一个人同时对处于相对关系的两种职业环境都兴趣很浓的情况较为少见。
岛屿计划假设在你去度假的途中,你所乘坐的轮船突然发生了意外故障,必须紧急靠岸。这时候,轮船正好处于下列6个岛屿中间。幸运的是,你可以凭自己的兴趣选择一个岛屿靠岸。要知道,这些岛屿只能通过轮船与外界联系。而由于天气原因,今后至少半年内船只都无法出航,而且你还要等待境外的轮船运送人员和器材前来维修你所乘坐的轮船。因此一旦靠岸,你可能需要在这个岛上呆很长一段时间(至少一年)。请按一、二、三的顺序挑出3个岛屿。
I:深思冥想的岛屿。有多处天文馆、科技博览馆及图书馆。居民喜好观察、学习,祟尚和追求真知,常有机会和来自各地的哲学家、科学家、心理学家等交换心得。R:自然原始的岛屿。岛上自然生态保持得很好,有各种野生动物。居民以手工见长,自己种植花果蔬菜、修缮房屋、打造器物、制作工具,喜欢户外运动。S:友善亲切的岛屿。居民个性温和、友善、乐于助人,社区均自成一个密切互动的服务网络,人们重视互助合作,重视教育,关怀他人,充满人文气息。我的岛屿计划A:美丽浪漫的岛屿。充满了美术馆、音乐厅,街头雕塑和街边艺人,弥漫着浓厚的艺术文化气息。居民保留了传统的舞蹈、音乐与绘画,许多文艺界的朋友都喜欢来这里找寻灵感。
E:显赫富庶的岛屿。居民善于企业经营和贸易,能言善道。经济高度发展,处处是高级饭店、俱乐部、高尔夫球场。来往者多是企业家、经理人、政治家、律师等。
C:现代、井然的岛屿。岛上建筑十分现代化,是进步的都市形态,以完善的户政管理、地政管理、金融管理见长。岛民个性冷静保守,处事有条不紊,善于组织规划,细心高效。
1.按自己的第一选择的岛屿分组就座。2.同一岛屿的人交流一下:自己为什么选择这个岛屿,看看大家有什么共同的兴趣爱好。3.根据大家的交流给自己的小组命名并选取一个标志物,在大白纸上制作一张本小组的宣传图。4.每个小组请一位同学展示自己小组的图并在全班介绍一下自己小组成员共同的特点。职业性向理论---我的岛屿计划I研究型人(thinker)的特点与对应职业特点:喜欢探索和理解事物爱分析的有智慧的独立的职业:实验室工作人员生物学家化学家社会学家、科学家工程设计师、物理学家、程序设计员等A艺术型人(creator)的特点与对应职业特点:喜欢自我表达富有想象力、创造力追求美喜欢多样性与变化性职业:艺术家、音乐家诗人、漫画家作家、演员、戏剧导演作曲家、乐队指挥室内装潢等。E企业型人(persuader)的特点与对应职业特点:向人推销自己的产品或观点追寻领导力与社会影响有抱负,雄心勃勃言语说服能力强职业:管理人员商业管理律师、政治运动领袖推销商、市场经理或销售经理体育运动策划者采购员、投资商电视制片人、保险代理等C事务型人(organizer)的特点与对应的职业特点:喜欢有条理、程序化工作愿意听从指示有组织有计划细致、准确职业:职业:会计银行出纳图书管理员、簿记员秘书档案文书税务专家计算机操作员(一)萨柏的职业生涯阶段理论
萨柏(DonaldE.Super)是美国一位有代表性的职业管理学家。他以美国白人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把人的职业生涯划分为五个主要阶段:成长阶段、探索阶段、确立阶段、维持阶段和衰退阶段。二、职业生涯发展理论2.探索阶段(ExplorationStage)---(15-24岁)属于学习打基础阶段。
(1)暂定期(15-17岁):个人在空想、议论和学业中开始全面考虑意愿、兴趣、能力、价值观和社会就业机会等,开始对未来职业进行尝试性和暂时性的选择。(2)过渡期(转变期,18-21岁):个人接受专门教育训练,开始正式选择的时期,由一般性的职业选择转变为特定目标的选择。这时个人着重考虑现实,在现实和环境中寻求“自我”的实现。(3)试行期(22-24岁)。选定工作领域,开始从事某种职业,对职业发展目标的可行性进行实验。这个时期进入似乎自己适合的职业,并想把它当作终生职业。
(一)萨帕的职业生涯阶段论3.确立阶段(EstablishmentStage)--(25-44岁)属于选择、安置阶段。
经过早期的试探与尝试后,发现真正适合于自己的领域,并努力试图使其成为自己的永久职业。这一阶段是大多数人职业生涯周期中的核心部分。该阶段又可以分为:
(1)尝试期(25-30岁):对最初就业选定的职业和目标进行检讨,如有问题则需要重新选择、变换职业工作。重点是寻求职业及生活上的稳定。
(2)稳定期(31-44岁):最终确定稳定的职业目标,并致力于实现这些目标。(一)萨帕的职业生涯阶段论4.维持阶段(MaintenanceStage)----45-64岁)属于升迁和专精阶段。
该阶段,劳动者长时间在某一职业上工作,在该领域已具有一席之地,一般达到常言所说的“功成名就”的境地,已不再考虑变换职业,只力求保住这一位置,维持已取得的成就和社会地位;重点是维持家庭和工作间的和谐关系,传承工作经验,寻求接替人选。极少数人会冒险探索新领域,寻求新发展(一)萨帕的职业生涯阶段论5.衰退阶段(DeclineStage)-----(65岁以后)属于退休阶段人的精力、体力逐步衰退,即将结束职业生涯。要学会接受权利和责任的减少,学习接受一种新的角色,适应退休后的生活,以减缓身心的衰退,维持生命力。现实中职业生涯是个持续的过程,各阶段的时间并没有明确的界限,其经历时间的长短常因个人条件的差异及外在环境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有时还可能出现阶段性反复。(一)萨帕的职业生涯阶段论(二)金斯伯格的职业生涯阶段理论
美国著名的职业指导专家、职业生涯发展理论的先驱和典型代表人物——金斯伯格(EliGinzberg)研究的重点是从童年到青少年阶段的职业心理发展过程。他将职业生涯的发展分为幻想期、尝试期和现实期三个阶段。其职业生涯阶段理论,实际上揭示了初次就业前人们职业意识或职业追求的发展变化过程。(二)金斯伯格的职业生涯阶段理论青年的职业选择观念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幻想期(11岁之前的儿童时期)2.尝试期(大约从10-12岁之间开始,到16-18岁之间结束)3.现实期(从16-18岁之间开始)2.尝试期又可分为四个阶段:(1)兴趣阶段(11-12岁),开始注意培养某些职业的兴趣;(2)能力阶段(13-14岁),开始以个人的能力为核心,衡量测验自己的能力,并将其表现在各种相关的职业活动上;(3)价值观阶段(15-16岁),逐渐了解自己的职业价值观,并能兼顾个人与社会的需要,以职业价值性选择职业;(4)综合阶段(17岁),将上述三个阶段进行综合考虑,并综合相关的职业选择资料,以此来正确了解和判定未来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二)金斯伯格的职业生涯阶段理论3.现实期(从16-18岁之间开始)这一阶段是人们正式的职业选择决策阶段。
(1)试探阶段。根据尝试期的结果,进行各种试探活动,试探各种职业机会和可能的选择;
(2)具体化阶段。根据试探阶段的经历做进一步的选择,对一种职业目标有所专注,并努力推进这一选择,进入具体化阶段;
(3)特定化阶段。依据自我选择的目标,做具体的就业准备。青年人为了特定的职业目的,进入更高一级学校或接受专业训练。已有工作但不满意者,想重新进修,再找工作,也属于这个阶段。
(二)金斯伯格的职业生涯阶段理论(三)格林豪斯的职业生涯阶段理论
萨柏和金斯伯格的研究侧重于不同年龄段对职业的需求与态度,而美国心理学博士格林豪斯(Greenhouse)的研究则侧重于不同年龄段职业生涯所面临的主要任务,并以此为依据将职业生涯划分为五个阶段:职业准备阶段、进入组织阶段、职业生涯初期、职业生涯中期和职业生涯后期。(三)格林豪斯的职业生涯阶段理论1.职业准备阶段(0-18岁之间)任务:发展职业想象力,培养职业兴趣和能力,对职业进行评估和选择,接受必需的职业教育和培训。2.进入组织阶段(18-25岁之间)任务:以求职者的身份出现在劳动力市场上,在获取足量信息的基础上,尽量选择一种合适的、较为满意的职业,并在一个理想的组织中获得一份工作。3.职业生涯初期(25-40岁之间)任务:了解和学习组织纪律和规范,接受组织文化,逐步适应职业工作,适应和融入组织,以获取组织正式成员资格;不断学习职业技术,提高工作能力,为未来职业生涯成功作好准备。4.职业生涯中期(40-55岁之间)任务: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努力工作,并力争有所成就;这阶段还需要对早期职业生涯进行重新评估,以便强化或改变自己的职业理想,选定职业。5.职业生涯后期(55岁-退休)任务:继续保持已有的职业成就,成为一名良师,对他人承担责任,维护自尊,准备引退。(三)格林豪斯的职业生涯阶段理论(四)施恩的职业生涯阶段理论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和职业管理学家施恩(EdgarH.Schein)教授,根据人生命周期的特点及其在不同年龄段面临的问题和职业工作主要任务,将职业生涯划分为九个阶段:成长-幻想-探索阶段、进入工作世界、基础培训、早期职业的正式成员资格、职业中期、职业中期危险阶段、职业后期、衰退和离职阶段、退休。(五)职业生涯发展“三三三”理论厦门大学廖泉文教授的
“三三三”理论是将人的职业生涯分为三大阶段:输入阶段、输出阶段和淡出阶段。每一阶段又分为三个子阶段:适应阶段、创新阶段和再适应阶段。每一子阶段又可分为三种状况:顺利晋升、原地踏步、降到波谷。
如后表1-1、表1-2、表1-3及图-2所示职业生涯的“三三三”理论(表1-1)精力渐衰,但阅历渐丰、经验渐多,逐步退出职业,适应角色的转换输出自己的智慧、知识、服务、才干;进行知识的再输入、经验的再积累、能力的再锻造输入信息、知识、经验、技能,为从业做重要准备;认识环境和社会,锻造自己的各种能力主要任务淡出阶段(退休前后)输出阶段(从就业到退休)输入阶段(从出生到就业前)阶段(五)职业生涯发展“三三三”理论输出阶段的三个子阶段(表1-2)适应工作硬软环境,个体与环境、个体与同事相互接受,进入职业角色订三个契约:对领导,我要服从你的领导对同事,我要与你协同工作对自己,我要使自己表现出色适应阶段个人的工作状态输出阶段职业环境状态创新阶段再适应阶段独立承担工作任务努力作出创造性贡献提出合理化建议工作出色获得晋升发展空间小而原地踏步自身骄傲或工作差错受到批评受到领导和群众认可,进入事业辉煌时期个体要调整心态,适应变化了的环境:此时属于职业状态分化时期,领导和同事看法不一再适应阶段的三种状况(表1-3)面临新工作环境的挑战、新工作技能的挑战、原同级同事的嫉妒、领导提出的新要求,表面的风光隐藏着一定的职业风波顺利晋升职 业 状 态再适应阶段原地踏步降到波谷“倚老卖老”不求上进的状态出现,挂在口头边的话是“我早就干(想)过”,对同事容易陷入冷嘲热讽,此时如作职业平移或变更更合适由于个体原因或客观原因,遭受上级批评,或受降级处分,工作状态进入波谷,此时如能重新振奋精神,有希望进入第二次“三三三”发展状态职业发展的“三三三”理论(图-2)输入阶段输出阶段淡出阶段适应阶段创新阶段再适应阶段顺利晋升原地踏步降到波谷(一)“职业锚”理论
埃德加·施恩首先提出了“职业锚”(careeranchor)的概念:一个人进行职业选择时,始终不会放弃的东西或价值观。 一个人的职业锚是在不断探索过程中产生的动态结果。施恩根据自己的研究提出了五种职业锚:技术或功能型职业锚、管理型职业锚、创造型职业锚、自主与独立型职业锚和安全型职业锚。三.“职业锚”理论
职业锚是早期个人和工作情境之间相互作用的产物,只有经过若干年的实际工作后才能被发现。职业锚的核心内容:(1)自身才干和能力,以各种作业环境中实际成功为基础;(2)自身的动机和需要,以实际情境中的自我测试和自我诊断的机会以及他人的反馈为基础;(3)自身的态度和价值观,以自我与雇佣组织和工作环境的准则和价值观之间的实际遭遇为基础。职业锚的核心内容深入全面地理解职业锚的内涵概念,需要注意:
1.职业锚产生于早期职业生涯阶段,以雇员习得的工作经验为基础。2.职业锚强调个人能力、动机和价值观三方面的相互作用与整合。3.职业锚是不可能根据各种测试提前进行预测的。4.职业锚不是固定不变的。理解职业锚内涵需要注意的问题(二)职业锚的类型
1.技术/功能能力型职业锚(1)强调实际技术/功能等业务工作(大多从事工程技术、营销、财务分析、系统分析、企业计划等工作);(2)拒绝一般管理工作,但愿意在技术/功能领域管理他人;(3)追求在技术/功能能力区的成长和技能不断提高。其成长和获得成功看重的主要不是等级地位的大幅度提升,而是其专业地位的提高和技术领域的扩大。2.管理能力型职业锚(1)管理型职业锚的雇员追求承担一般管理性工作,且责任越大越好;(2)管理型职业锚的雇员具有很强的升迁动机和价值观,以提升、等级和收入作为衡量成功的标准;(3)管理型职业锚的雇员具有分析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和情感能力的强强组合;(4)管理型职业锚的雇员对组织有很大的依赖性。(二)职业锚的类型
3.创造型职业锚(1)有强烈的创造需求和欲望;(2)意志坚定,勇于冒险;(3)创造型锚同其他类型职业锚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重叠。(二)职业锚的类型
4.安全/稳定型职业锚(1)追求安全、稳定的职业前途,是这一类职业锚雇员的驱动力和价值观;(2)对组织具有较强的依赖性;(3)个人职业生涯的开发与发展往往会受到限制。(二)职业锚的类型
5.自主/独立型职业锚
(1)追求自主/独立的人希望随心所欲安排自己的工作方式、工作习惯、时间进度和生活方式,追求能够施展个人职业能力的工作环境,最大限度地摆脱组织的限制和约束;(2)自主/独立型职业锚的人追求在工作中享有自身的自由,有较强的职业认同感,认为工作成果与自己的努力紧密相连;(3)自主/独立型职业锚与其他类型的职业锚有明显的交叉。(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加盟健康中心合作合同范本
- 初创公司分红合同范本
- 保证合同范本单方
- 医用合同范本
- 单位和个人合伙合同范本
- 劳务门店合同范本
- 书画居间合同范本
- 供用热力合同范本
- 关联交易合同范本
- 会展活动合同范本
- 公司EHS知识竞赛题库附答案
- DeepSeek入门宝典培训课件
- 社区健康促进工作计划
- 《作文中间技巧》课件
- 2025年度移动端SEO服务及用户体验优化合同
- 中小学《清明节活动方案》班会课件
- 广东省2025年中考物理仿真模拟卷(深圳)附答案
- 2025届八省联考 新高考适应性联考英语试题(原卷版)
- 新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1单元第3课时《8、7加几》作业
- 2024年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高职单招职业技能测验历年参考题库(频考版)含答案解析
- 特殊教育学校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