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选择性必修下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类整理内容索引第一部分文学与文化常识积累第二部分单元内容要点梳理第三部分重点文言词语释义与积累第四部分诗歌鉴赏知识点教考衔接第五部分主题素材积累与应用知识清单文学与文化常识积累1.关于《诗经》《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包括西周初至春秋中叶500年间的诗歌,共305篇。先秦时代通称为《诗》或《诗三百》。《诗经》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2.关于《国风》“风”即音乐曲调。“国风”,即各地区的乐调,多为各地民间歌谣。《国风》反映了当时劳动人民真实的生活。其主要内容有:①表达人民反抗剥削压迫的愿望。如《魏风·伐檀》《魏风·硕鼠》。②表达对劳役、兵役的痛苦与反感。如《王风·君子于役》,从征夫家属的角度,表达了对兵役、徭役的愤怒与不满。②对劳动的讴歌。如《周南·芣苢》是妇女们三三两两采集车前子时边采边唱的歌,表达了妇女们劳动时的欢快之情;《魏风·十亩之间》唱出了采桑姑娘在劳动中的欢乐和劳动后愉悦的心情。③表现爱国情怀。如《秦风·无衣》,反映战士们在国难当头为保卫家园慷慨从军、团结御敌、同仇敌忾的豪情。3.关于《楚辞》:“楚辞”是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形式,因其“书楚语,作楚声,记楚地,名楚物”故可谓之楚辞。楚辞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屈原的《离骚》,所以后人也有用“骚”指代楚辞的,故又称“骚体”。《楚辞》是西汉刘向编辑的收录屈原等人诗歌的一本诗歌总集,是中国诗歌史上浪漫主义诗歌的源头。“楚辞”的特点:①句式不整齐,每句字数可多可少,以六言、七言为主;②每首诗的句数不受限制,可多可少;③用韵不严格;④句中或句末加语助词“兮”字。4.关于乐府:本是汉武帝刘彻设立的配置乐曲、训练乐工和采集民歌的专门官署,后指由乐府创作、采集的诗歌。后世文人仿此形式所作的诗,亦称“乐府诗”或“乐府”,其中属于汉代的就叫“汉乐府”。它是继《诗经》《楚辞》之后兴起的一种新诗体。乐府诗按内容可分为军乐、民歌、贵族文人所作之颂歌三部分。其题材特点为:反映战争徭役的痛苦及贫困;反映漂泊他乡、游子羁旅之悲;歌咏爱情婚姻,表现妇女的悲惨命运及封建礼教的束缚;反映统治者的荒淫、人民的劳动生活;写饮酒求仙、人生无常等。《木兰诗》和《孔雀东南飞》被称为“乐府双璧”。《木兰诗》又名《木兰辞》,是北朝民歌;《孔雀东南飞》是汉代古乐府民歌杰作之一,也是我国古代汉民族最长的叙事诗。5.关于古体诗:古体诗是与近体诗相对而言的诗体。包括近体诗形成前(唐朝以前),除楚辞体外的各种诗歌体裁。也称古诗、古风,有“歌”、“行”、“吟”三种载体。古体诗每篇句数不拘,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等。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比较自由。古体诗发展的轨迹大致为:《诗经》→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李白的《蜀道难》就是一首古体诗。6.关于近体诗: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格律诗,是初唐之后形成的又一诗歌体裁,是唐代形成的律诗(五言八句、七言八句)和绝句(五言四句、七言四句)的通称(有观点认为也包括排律或称长律,十句以上)。近体诗对句数、字数、平仄、押韵、对仗等都有严格规定。律诗常见的有五言律诗(如杜甫《春望》等)和七言律诗(如杜甫《登高》、《蜀相》等)。一般每首八句,分为四联,分别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每联上句叫出句,下句叫对句。每首诗的偶句必须押韵,且押平声韵,要一韵到底,不许中途换韵。首句可入韵,也可不入韵。诗句中每个字用平声还是仄声都有基本规定,一般按照平仄声相间的原则处理。律诗的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对仗分为工对和宽对两种。工对要求词性和意义严格对偶,宽对只要求词性相近,意义大体相对即可。绝句常见的有五言绝句(如王维《竹里馆》,王之涣《登鹳雀楼》等)和七言绝句(如李白《望庐山瀑布》、王维《送元二使安西》等)。绝句分为律绝和古绝,每首诗有四句。其中律绝有严格的格律要求,古绝相对来说平仄较为自由。绝句要求隔句押韵,但一般不要求对仗。7.关于词:词属于一种文学体裁,兴起于隋唐,盛行于宋。可配乐歌唱,且句式不齐,因此词最初被称为“曲词”、“曲子词”、“近体乐府”、“长短句”等。后来词逐渐和音乐分离,成为了诗的别体,因此又有人称词为“诗余”。词在形式上的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音”。词的一段叫做一阕或一片。词按照字数多少,可分为小令(58字以下)、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词从片数上分为单调(不分片)、双调(分两片)、三叠(分三片)、四叠(分四片)。词以两片居多,称为“上片”、“下片”或“上阕”、“下阕”。词从风格上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词牌是词的格式的名称,词牌规定着这首词的字数、句数和平仄声韵。作者按照格式去作词,叫做“填词”。词牌起初一般是题目,后来仅表示一定的格式,与内容无关。随着发展,词牌与题目有明显的区别。题目是词内容的集中体现,概括了词的主要内容。关于婉约派:婉约派是宋词的主要流派之一。婉约,即婉转含蓄。其主要特点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缜密,音律婉转和谐,语言圆润清丽,有一种柔婉之美。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有柳永、晏殊、欧阳修、秦观、周邦彦、李清照等。单元内容要点梳理一古代诗歌发展脉络概览诗歌诗歌体式字数押韵与否诗歌风格《氓》四言诗4押韵现实主义《离骚》骚体诗7押韵浪漫主义《孔雀东南飞》乐府五言诗5押韵现实主义《蜀道难》杂言诗4/5/7押韵浪漫主义《蜀相》七言律诗7押韵现实主义《望海潮》词(长调)长短不一押韵豪放词《扬州慢》词(长调)长短不一押韵非传统婉约词二、课文要点梳理《氓》【主要内容】《氓》共六章,以弃妇的身份和口吻,依次写了相识与允婚、相思与成婚、相爱与新婚、遭弃与离婚,以至忆苦自伤、情断义绝等内容,展现了女主人公曲折的人生经历。全诗叙事线索清楚,情感变化明晰,描写生动细腻,人物形象鲜活,读来凄婉动人,是《诗经》中的名篇。【写作特点】1、《诗经》赋、比、兴的手法。本诗以叙事为主,完整地呈现了一个女子的婚姻悲剧,正是“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体现了“赋”的手法。中间两章分别以“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和“桑之落矣,其黄而陨”开头,是“比而兴也”“比显而兴隐”融为一体。采桑养蚕,应该是女主人公的日常劳动生活。比兴的运用,表面上中断了叙述,舒缓了节奏,实则往往暗示了故事的走向,起到了过渡作用。《离骚》【主要内容】《离骚》是一首带有自传性质的长篇抒情诗,也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最长的抒情诗。“离骚”二字,司马迁认为是遭遇忧患的意思。《离骚》的主旨是爱国和忠君,主要内容是其美政理想和身世之感,“美政”主要指明君贤臣共兴楚国,屈原主张两美必合,还与他自己的身世之感有关,即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写作特点】首先,塑造了一个坚贞高洁的抒情主人公的光辉形象,他那傲岸的人格和不屈的斗争精神,激励了后世无数的文人,并成为我们的民族精神的一个重要象征。其次,香草美人的象征和意象。美人的意象一般被解释为比喻,或是比喻君王,或是自喻。再次,在诗歌形式和语言上的创新。《离骚》学习借鉴了楚歌的形式特点,还吸收了当时新体散文的笔法.从而增强了诗句的容量和表现力。此外,《离骚》中充满着浓郁的浪漫色彩。诗人把现实和幻想结合起来,用幻想的形式表达生活的波涛在内心所激起的复杂的思想感情。在现实中遭到失败后,他乘坐由飞龙驾驶的宝车,腾空而逝,辞国远游,显示出诗人丰富而奇特的想象力。《孔雀东南飞并序》【主要内容】《孔雀东南飞》是中国古典叙事诗的代表作品。这首长篇叙事诗以女主人公被遣、抗婚、殉情的命运为线索,展现了复杂激烈的矛盾冲突,塑造了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可以当作小说或戏剧来读。全诗结构宏大,情节曲折,语言生动细腻而平实流畅,在思想内涵和艺术表现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主人公刘兰芝美丽、聪明、勤劳、知礼、自尊,忠于爱情,又有着蔑视礼法、坚贞不屈、追求自由的性格特征。当婆婆的役使指责与厮守爱情形成不可调和的矛盾时,她毅然选择了离开,表现出极大的勇气和反抗精神。她深爱仲卿,依依惜别,表现出温婉柔情的一面;她拒抗再婚,最后以死明志,又表现出性格刚烈的一面。她面辞折磨她的婆婆,有礼有仪;告别一起嬉戏的小姑,珍重情谊。她含泪乞求母亲拒绝再婚,柔弱可怜;又“仰头”面对“阿兄”的逼婚,刚强可敬。在她身上,闪耀着美丽、真情、善意的光辉,表里澄澈,是古代文学作品中少有的反抗封建礼教、追求婚姻自由的女性形象。【写作特点】1、这首长篇叙事诗以人物对话为主体,体现出民歌的特点。同时,人物的对话,也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展现了矛盾冲突。诗句的口语化、大量叠词的使用,以及一些互文句子(如最后一段里“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等),使诗歌具有鲜明的民歌特点。2、诗中赋、比、兴方法的运用,一方面继承了《诗经》的传统,另一方面也保留了民歌自身的特点。第2段开头兰芝自述种种技能修养,颇含自夸之情,即是赋的写法,有很强的冲击力。《蜀道难》【主要内容】这首诗大约是唐玄宗天宝元年(742)李白初入长安之作。《蜀道难》是乐府古题,它以蜀道险阻为内容,寓有功业难成之意。正是这一点,触动了李白初入长安追求功名未成的心事。当友人入蜀时,他便用这一古题写诗送别友人。诗中极力描绘入蜀道路的艰难险阻,表达对蜀中军阀割据作乱和友人旅蜀安危的担忧,更借此抒发世道艰难,志士功业难成的悲愤。【写作特点】1.大胆的夸张。如“西当太白有鸟道”“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等句,用“鸟道”“黄鹤”“猿猱”来说明蜀道的难行,夸张处不着痕迹,诵读时又给人以强烈而深刻的感受。2.奇特的想象。借助奇特的想象,诗人把适合表现蜀道山川的神话故事、历史传说以及黄鹤之飞、猿猱攀援等自然之景,巧妙地组合在一起,形成诗歌雄浑阔大的气势。3.多样的句式和节奏。句式以七言为主,杂以其他长短句,参差错落,如行云流水,一气贯注。如:“噫吁戲,危乎/高哉!”以感情强烈的短句点出主题,为全诗奠定了雄放的基调;“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对称句式从正面描写蜀道的险峻高危。4.激情的浪漫主义。丰富的想象、奔放的语言、雄健的笔调,把峥嵘、险峻、高入天际的蜀道做了艺术的描绘,让我们领略到富有激情的浪漫主义风格。《蜀相》【主要内容】《蜀相》不是为咏史而咏史,为歌颂诸葛亮而歌颂诸葛亮,而是借诸葛亮的功业未成而身已先死,来慨叹自己的壮志未酬而鬓已先斑。作者位卑未敢忘忧国,以饥寒之身而怀济世之心,处穷迫之境而无厌世之想。胸怀祖国,心系百姓,他不是为了作诗而作诗,他是用生命在书写人生。【写作特点】1.营造典型氛围。诗人准确地摄取了森森的古柏、映阶的春草和隔叶的黄鹂这些最能表现典型环境特征的景物,用来烘托一种寂静、肃穆的氛围,借此表达在这种氛围中诗人所产生的凭吊古人、仰慕英雄的特定心境。2.借物(古)抒怀。这首诗分两部分,前四句凭吊丞相祠堂,从景物描写中感怀现实,透露出诗人忧国忧民之心;后四句咏叹丞相才德,从历史追忆中缅怀先贤,又蕴含着诗人对国家命运的许多期盼与憧憬。全诗蕴藉深厚,寄托遥深,造成深沉悲凉的意境。3.以议论入诗。颈联以议论评价诸葛亮的雄才大略、报国忠心和生平业绩,不仅没有冲淡诗歌的抒情气氛和完整形象,反而使诗歌的抒情气氛更为浓重,形象更为丰满。表现诸葛亮忠贞不渝的精神品格的同时,郑重地道出诗人之所以敬仰诸葛武侯的缘由。《望海潮》【主要内容】这首词运用铺叙、点面结合的手法着力描写杭州城内外的美丽景象,表现了杭州的繁华,展现了一种物阜民康、和谐安定的社会风貌。一方面表达了词人对杭州的喜爱与赞美,另一方面歌颂了此地的长官治理有方,政绩卓著。【写作特点】全词运用了铺叙、点染等艺术手法,上阕写杭州都会的繁荣、钱江潮的壮观以及上层社会的豪奢生活,下阕写西湖的风光景物以及权贵们的排场风度,语词壮丽,意象饱满,极具艺术魅力。1.作者以清新之笔墨,铺陈之手法,从不同角度把杭州景象描绘得富丽堂皇、引人入胜。2.作者选取了最典型、最具表现力的景物,从最有特色的角度,对杭州的繁华景象进行了淋漓尽致的描绘。钱江潮的壮观,西湖的美景,杭州市区的繁华富庶,都一一呈现在词人的笔下。3.善于点染,也是这首词的特色之一。上阕先概括点出“钱塘自古繁华”这个主题,接着从几个方面分别对“繁华”二字进行详细描绘和渲染。“烟柳画桥”等句通过具体的描述直观鲜明地展现了杭州大都市的风采。雕栏画栋,房屋密集,人口众多,社会太平,百姓富足,这正是对“繁华”的渲染。《扬州慢》【主要内容】这首词写词人自己路过扬州,目睹了遭战争洗劫后扬州的萧条景象,抚今追昔,悲叹今日的荒凉,追忆昔日的繁华,寄托了对扬州昔日繁华的怀念和对今日残破的哀思,表达了词人因祖国山河的残破、人民的不幸而极其沉痛的心情,既有内心的郁愤,也有爱国的深情。【写作特点】1.今昔对比。这首词上片绘景,下片抒情。将今日经过了战火洗劫后荒凉的扬州与杜牧笔下那个繁华风雅的扬州相比照,凸显今日扬州之凄凉,让人同词人一样生出国破家亡的黍离之悲、家国之痛。曾经的扬州“春风十里”,今日只见“荠麦青青”;曾经的扬州“青楼梦好”,如今沦为一座空城;曾经二十四桥玉人月下吹箫,现只有“冷月无声”。词人将一腔叹惋、一股悲凉之情展露无遗,令人久久难忘。2.化用诗句。这首词善于化用前人的诗句、诗境入词,用虚拟的手法,使其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余音缭绕,余味不尽,这也是这首词的特色之一。《扬州慢》大量化用杜牧的诗句与诗境,又点出杜牧的风流俊赏,把杜牧的诗境,融入自己的词境。重点文言词语释义与积累《氓》通假字
①氓之蚩蚩蚩蚩:通“嗤嗤”,笑嘻嘻的样子。一说是忠厚的样子。②于嗟鸠兮于:通“吁”,叹词,表感慨。③将子无怒无:通“毋”,不要。④犹可说也说:通“脱”,解脱。⑤泮(隰则有泮)泮:通“畔”,边。古今异义
①(至于)顿丘古义:到;今义:表示到达某种程度。②无与士(耽)/士之(耽)兮/女之(耽)兮古义:沉溺;今义:耽误。③秋(以为)期古义:把……当作;今义:认为。④(泣涕)涟涟古义:眼泪;今义:眼泪和鼻涕。⑤以我(贿)迁古义:财物;今义:用财物贿赂。⑥总角之(宴)古义:快乐;今义:宴会。⑦三岁食贫/三岁为妇古义:多年;今义:指年龄。词类活用
①其(黄)而陨:变黄(形容词作动词)
②(二三)其德:经常改变(数词作动词)
③(夙)兴(夜)寐:在白天/在晚上(名词作状语)
④三岁食(贫):贫困的生活(形容词作名词)
⑤士(贰)其行:不专一,有二心(数词作动词)《离骚》太息:叹气。掩涕:拭泪。修姱:洁净而美好。鞿(jī)羁:自我约束。谇(suì):进谏。替:废。纕(xiāng):佩带。申:重复。悔:怨恨。浩荡:放荡自恣,不深思熟虑的样子。民心:人心。一说指屈原的用心。众女:喻群臣。谣:诋毁。诼(zhuó):诽谤。工巧:善于取巧。偭(miǎn):面对着,违背。错:通“措”,措施,指先圣之法。绳墨:正曲直之具。曲:斜曲。周容:苟合取容,指以求容媚为常法。侘(chà)傺(chì):不得志貌。穷困:走投无路。溘(kè):忽然。流亡:随水漂流而去。此态:苟合取容之态。鸷(zhì)鸟:挚鸟,即雎鸠。不群:指不与众鸟同群。前世:古代。圜(yuán):同“圆”。周:合,相合。屈心:委曲心志。尤:过错。攘:取,指不推辞,忍受。诟(gòu):咒骂,耻辱。伏:同“服”,保持,坚守。死直:为忠直而死。厚:看重,嘉许。相道:选择道路。不察:不察知;不了解。延:长。延伫:久立,久留。延,长久。反:同“返”。回:调转。复路:走回头路。行迷:指迷途。步:慢慢走。皋(gāo):水边高地。焉:于此。止息:休息一下。离尤:获罪。离,通“罹”,遭到。修吾初服:指修身洁行。初服,未仕前的服饰,喻指初衷。制:裁制。芰(jì):菱叶。芙蓉:荷花。不吾知:即“不知吾”。苟:如果。岌岌:高耸貌。陆离:修长美好貌。芳:指芬芳之物。昭质:光明纯洁的品质。游目:纵目瞭望。往观:前去观望。缤纷:盛多貌。章:同“彰”,明显。民生:人生。一说人性。常:恒常之法。犹:尚且。惩:惧怕。《孔雀东南飞》一、通假字1.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取”同“娶”,娶妻)2.箱帘六七十(“帘”同“奁”,古代盛梳妆用品的器具)3.蒲苇纫如丝(“纫”同“韧”,坚韧,柔软而又坚固)4.十七遣汝嫁,谓言无誓违(“誓”同“愆”,过失、过错)5.府吏见丁宁(“丁宁”同“叮咛”,嘱咐)6.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要”同“邀”,相约、约定)(附:便要还家“要”同“邀”,邀请)7.未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藏”同“脏”,脏腑)8.奄奄黄昏后(“奄奄”同“晻晻”,暗沉沉的)二、古今异义1.可怜体无比(古义:可爱。今义:同情,怜悯。)2.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古义:坐具,比板凳稍宽。今义:卧具。)3.涕落百余行(古义:眼泪。今义:鼻涕)4.感君区区怀(古义:忠诚相爱,真挚。今义:数量少,事物不重要。)5.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古义:信使,这里指媒人。今义:书信,信件。)6.处分适兄意,那得任自专(古义:处置、安排。今义:对犯罪或犯错误的人做出处罚决定。)7.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古义:活着的人。今义:陌生人。)8.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古义:彼此相通,连接。今义: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三、一词多义1.适①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出嫁)②中道还兄门,处分适兄意(适合、按照)③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刚才、方才)④少无适俗韵/削足适履(适合)⑤从上观之,适与地平(正、恰好)⑥逝将去女,适彼乐土(到、往)2.谢①谢家来贵门/上堂谢阿母/谢家事夫婿(辞别)②阿母谢媒人:女子先有誓(辞谢)③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劝告)3.令①年始十八九,便言多令才(美好)②不堪吏人妇,岂合令郎君(对对方亲属的尊称)③何不作衣裳?莫令事不举(让,使)4.举①举言谓新妇,哽咽不能语(开口)②举手长劳劳/举手拍马鞍(举起,抬起)③何不作衣裳?莫令事不举(成功)5.为①为诗云尔(做、写,动词)②非为织作迟(是,动词)③始尔未为久(算,动词)④阿母为汝求(替,介词)⑤时时为安慰(作为,动词)⑥自名为鸳鸯(叫作,动词)6.相①相见常日稀(互相,副词)六合正相应(副词,互相)黄泉下相见(互相,副词)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互相,副词;互相,副词)仰头相向鸣(互相,副词)②儿已薄禄相(xiàng,相貌,名词)③及时相谴归(副词,表示动作偏指一方,我)④会不相从许(副词,表示动作偏指一方,你)⑤还必相迎取(副词,表示动作偏指一方,你)⑥久久莫相忘(副词,表示动作偏指一方,我)⑦好自相扶将(副词,表示动作偏指一方,她)⑧嬉戏莫相忘(副词,表示动作偏指一方,我)⑨誓不相搁卿(副词,表示动作偏指一方,你,与“卿”复指)⑩誓天不相负(副词,表示动作偏指一方,你)⑾登即相许和(副词,表示动作偏指一方,他)⒀蹑履相逢迎(副词,表示动作偏指一方,他)⒁怅然遥相望(副词,表示动作偏指一方,他)7.自①自可断来信(即,马上,副词)②自名秦罗敷/自命为鸳鸯(其,代词)③我自不驱卿(本来,副词)④葳蕤自生光(连词“而”)⑤物物各自异(相当于“有”,动词)⑥本自无教训(已,已经,副词)⑦好自相扶将(与他词合成词组)⑧不图子自归(自己)自誓不嫁举动自专由进止敢自专哪得自任专⑨自君别我后(自从,从,介词)8.见①相见常日稀/黄泉下相见(见面,动词)②君既若见录/府吏见丁宁(放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译为“我”)③渐见愁煎迫(被,介词)9.且①吾今且报府(将要,副词)②且暂还家去(暂且,副词)③四体康且直(又,副词)10.何①何乃太区区(怎么,疑问代词)②隐隐何甸甸(何等,副词)③何意致不厚(哪里,疑问代词)④言何复来还(什么,疑问代词)11.若①今若谴此妇(如果,连词)②腰若流纨素(像,动词)③君既若见录(如此,代词)12.区区①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小,此指见识少)②新妇谓府吏:感君区区怀(忠诚专一、诚挚)13.遣①为仲卿母所遣(被休回娘家,动词)②十七遣汝嫁(送,动词)③县令遣媒来(派,动词)14.意①何意出此言(料想,动词)②恐不任我意(心意,名词)15.迎①还必相迎取(迎接,动词)②不足迎后人(送给,动词)16.结①结发同枕席(系,动词)②既欲结大义(结交,动词)③严霜结庭兰(凝聚,动词)17.会①会不相从许(当然,副词)②于今无会因(会见,动词)18.故①大人故嫌迟(还是、仍然,副词)②故遣来贵门(所以,连词)④知是故人来(旧、老,副词)19.望①怅然遥相望(看,动词)②君还何所望(希望,动词)20.幸①幸复得此妇(幸亏,副词)②幸可广问讯(希望,动词)21.复①幸复得此妇(还,副词)②终老不复取(再,副词)③红罗复斗帐(双层,数词)24.作①非为织作迟(做,动词)②纤纤作细步(迈动,动词)③便可作婚姻(结成,动词)④作计乃尔立(造,引申为“定”,动词)⑤君当作磐石(当作,动词)29.因①于今无会因(机会,名词)②因求假暂归(于是,副词)四、词类活用(一)名词作状语1.孔雀东南飞(东南,朝东南、向东南)2.鸡鸣入机织(鸡鸣,在鸡鸣时)3.昼夜勤作息(昼夜,从早到晚)4.理实如兄言(理,按道理)5.明日来迎汝(第二天)6.手巾掩口啼(手巾,用手巾)7.卿当日胜贵(日,一天天地)8.朝成绣夹裙,晚成单罗衫(朝,在早上;晚,在晚上)(二)名词作动词1.五里一徘徊(五里,飞五里)2.头上玳瑁光(光,发光)3.仕宦于台阁(仕,任官)(三)动词作名词1.留待作遗施(遗施之物,赠送的东西、纪念品)(四)形容词作动词1.千万不复全(全,保全)(五)使动用法1.及时相遣归(归,使……回去)2.足以荣汝身(荣,使……荣耀)3.以此下心意(下,使……委屈)(六)意动用法1.戒之慎勿忘(戒,以……为警戒)五、偏义复词指由两个近义词或反义词作词素构成一个词,其中的一个词素表示意义,另一个词素只作陪衬,不表示意义,这样的词称为偏义复词。1.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公姥”偏指“姥”,婆婆)2.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父兄”偏指“兄”,哥哥)3.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父母”偏指“母”,母亲;“弟兄”偏指“兄”,哥哥)4.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辛苦(“作息”偏指“作”,工作)5.其日牛马嘶,新妇入青庐(“牛马”偏指“马”)六、特殊句式1.为仲卿母所遣(被动句)2.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状语后置)3.何言复来还(宾语前置)4.渠会永无缘(宾语前置)5.仕宦于台阁(状语后置)6.转头向户里,渐见愁煎迫(被动句)7.今日被驱谴/仍更被驱遣/同是被逼迫(被动句)8.蒲苇纫如丝(状语后置)9.性情暴如雷(状语后置)《蜀道难》①何:多么。②当:对着,向着。③盘盘:曲折回旋的样子。④扪:用手摸。⑤膺:胸。⑥坐:徒,空。⑦但见:只听见。⑧喧豗:喧闹声,这里指急流和瀑布发出的巨大响声。⑨砯崖:水撞石之声。⑩胡为:为什么。⑪峥嵘、崔嵬:都是形容山势高大雄峻的样子。⑫咨嗟:叹息。《蜀相》①丞相祠堂:即诸葛武侯祠。②锦官城:成都的别名。③柏森森:柏树茂盛繁密的样子。④空:白白的。⑤频烦:犹“频繁”,多次。⑥开:开创。⑦济:扶助。⑧出师:出兵。《望海潮》①参差:高下不齐貌。②云树:形容树木高耸入云。③天堑:天然壕沟,此处指钱塘江。④巘:意为大山上之小山。⑤高牙:高矗之军旗,高官出行时的仪仗旗帜。⑥图将:画出。⑦凤池:全称凤凰池,原指皇宫禁苑中的池沼。此处指朝廷。《扬州慢》①弥望:满眼。②戍角:军营中发出的号角声。③驻:稍作停留④春风十里:指昔日繁华的扬州道上。⑤胡马窥江:指金兵侵略长江流域地区,洗劫扬州。⑥渐:向,到。⑦杜郎:即杜牧。⑧豆蔻:形容少女美艳。诗歌鉴赏知识点教考衔接第一单元的主题是“探寻古典诗歌诗意”,在了解古典诗歌体式和源流的基础上,深入学习鉴赏古诗词的方法,并通过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作品鉴赏,提升审美趣味,提高鉴赏水平。1.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手法现实主义诗歌侧重于对社会现实的客观描述,通过作品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和社会状况,塑造出英雄人物和正面人物形象,激励人们为改造现实和社会进步而斗争。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是《诗经》,其选取的意象,多为生活常见的事物,表现手法常见为赋比兴等修辞手法、借景抒情、细节描写等。浪漫主义诗歌则更注重个性表达,想象丰富,手法夸张,热情奔放,浪漫主义的源头是《离骚》,选取的意象多为高雅或少见的或想象中事物、如兰、香草、凤凰、蛟龙等。表现手法常采用夸张,想象、神话传说等。3.赋比兴赋是一种基本的表现手法,赋就是铺陈直叙。赋可以叙事描写,也可以议论抒情。赋运用得十分广泛普遍,能够很好地叙述事物,抒写感情。如《孔雀东南飞》中离开焦家时对仲卿的倾诉“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和精致的装扮”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就是用的赋法。比就是比方,借一个事物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卫风·氓》中用桑树由繁茂到凋落比喻女主人公的容貌由盛变衰。兴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兴和诗歌内容有一定的联系。兴则是触物兴词,客观事物触发了诗人的情感。如《孔雀东南飞》中的开篇:“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就是起兴。赋、比、兴三种手法,在诗歌创作中,往往交相使用,共同创造了诗歌的艺术形象,抒发了诗人的情感。4.虚写与实写“实”,是指作者描写客观世界中实际存在的实物、实景、实境,也即眼前之景、可观之景。如《蜀道难》中的“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枯松倒挂倚绝壁”“剑阁峥嵘而崔嵬”。“虛”,是指作者通过思考、联想或想象而虛拟出来的,眼前看不见、摸不着而又从字里行间能体味出的虚物、虚景、虛境。“虚景”主要有三种:①虚幻的想象、神话或梦境;②追忆中的历史、往事;③设想中的情境或尚未实现的未来。如《蜀道难》中的“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连峰去天不盈尺”。《蜀相》前两联的写景是“实”,后两联的抒发感慨是“虛”。写景之中寄寓敬慕、慨叹之情,抒情之中带有对历史的回顾,这也是虚实结合。遣词造句方面,实字居多,而“自”“空”“长”等相对较“虚”的字眼,使诗作的表达更加富有情韵。整首诗虚实相生,创造出蕴藉深沉、慷慨悲凉的意境。《望海潮》上阕写杭州城内以及钱塘江的景色为多实写,而下阕写西湖美景及官员生活为虚写,如“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等,另外“钱塘自古繁华”“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为虚写。《扬州慢》中,昔日的扬州是虚写,“淮左名都,竹西佳处”“春风十里”、十里长街的繁荣景象;眼前的扬州是实写,“尽荠麦青青”、“清角吹寒”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一虚一实,虚实相生。一边是繁华热闹,一边是萧条冷落,一边是虚,一边是实,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和感时伤世的意绪。5.以景结情以景结情,是诗歌结句的一种技巧,它也是借景抒情的方式之一。是指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在结尾处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结束诗句。效果:使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显得意犹未尽,可以使读者从景物描写中,驰骋想象,体味诗的意境,产生韵味无穷的艺术效果。往往使诗歌显得意犹未尽、形象含蓄、耐人咀嚼。《扬州慢》的尾句“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就运用了以景结情的手法,写那桥边的红芍药花,不知人们的悲苦,依然笑迎春风,不禁质问:(你)一年年为谁开得那样艳丽?芍药花年年开放却无人欣赏,表现荒凉萧条,含蓄地抒发词人的今昔之慨。例如下列我们熟悉的诗歌的尾句也是“以景结情”的手法: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苏轼《江城子记梦》主题素材积累与应用爱是一种责任《诗经·卫风·氓》叙述的是一个古老的、至今还在上演的生活事件——痴情女子和负心汉的情感故事。诗人们曾千百次用它作为创作的题材。然而,今天我们读着这两千多年前的诗章,却绝对不会因时代的遥远、题材的习见而厌倦。诵读之中,仿佛仍能听到女主人公催人泪下的悲怆呼声,仍能看到她那哀伤坚贞的感人形象。“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这是女主人公在多年的婚姻生活中所得出的痛苦的经验教训。诗中女主人公无可告慰、无处申诉的哀苦、难言的悔恨和决绝的心志,至今读来仍使我们深受触动。她所经历的一切,是由古代男子在婚姻上占支配权所造成的。难能可贵的是女主人公最后表现出自己的清醒与坚强,还可以给当今婚姻中受欺凌的女子以很好的启示。【应用角度】“婚姻与爱情”“自尊自爱”“男女平等”“追求与放弃”“责任”“承诺”“爱情”“悲剧”“对比”等。【素材应用】氓,一个对感情不忠贞的人,一个对爱情不专一的人,一个不念往日恩爱、无情无义的人,一个对家庭不负责任、始乱终弃的人。求婚时道貌岸然地“抱布贸丝”,表现出一副忠厚老实相;新婚时又信誓旦旦地许下“及尔偕老”的诺言;后来却“二三其德”“至于暴矣”,成为无情无义的负心汉。这一极不负责任的反面人物形象至今仍被人们唾弃。爱默生曾说:“责任具有至高无上的价值,它是一种伟大的品格,在所有价值中它处于最高的位置。”科尔顿也说:“人生中只有一种追求,一种至高无上的追求——对责任的追求。”责任,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与生俱来的使命,它伴随着每一个生命的始终。人,应该为责任活着。爱国是一种精神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重用,官居左徒、三闾大夫。屈原对内积极辅佐楚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由于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在内政外交上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而被楚怀王疏远。楚顷襄王即位后继续实施投降政策,屈原再次被逐出郢都,流放江南。楚顷襄王二十一年(前278),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是浪漫主义诗人的杰出代表。作为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志士,屈原爱祖国爱人民、坚持真理、宁死不屈的精神和他“可与日月争光”的巍巍人格,千百年来感召和哺育着无数中华儿女。尤其是当国家、民族处于危难之际,这种精神的感召作用就更加明显。【应用角度】“爱国”“坚守”“传统与顽固”“人格”“生命与信仰”“民生”等。【素材应用】忆往昔,屈原“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关注民生的胸襟为后世的官吏和读书人树立了榜样。看今朝,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更加关注民生,努力使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始终把为人民谋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把坚持以人为本当作建设和谐社会、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前提条件。促成了政通人和、社会和谐大好局面的形成,满足了人民的心愿,顺应了历史的发展。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刘兰芝与焦仲卿这对恩爱夫妇的爱情悲剧,控诉了宗法礼教、家长专制和门阀观念的罪恶,表达了青年男女追求婚姻爱情自主的合理愿望。刘兰芝既是淑女、贤妻,又是具有鲜明个性的女性:勇敢,坚强,富有反抗精神。焦仲卿从软弱逐渐转变为坚强。他开始时对母亲抱有幻想,当幻想被残酷的现实摧毁后,他坚决向母亲表明了以死殉情的决心,用“自挂东南枝”表示对爱情的忠贞和对封建家长制的反抗。他的变化,深化了对封建社会的控诉。【应用角度】“爱情”“悲剧”“反抗”等。【素材应用】我怀疑上天为人们定下缘分之后,总会制造出一些悲剧,让人们的生活更加生动,也更加凄美。如果它不想让这份缘分与感情被浪费,便会让人们去另一个世界,去继续他们未走完的路,只留下人间的空虚与悲伤。因为上天的这个习惯,人们只得一次又一次地为感情苦恼而又无可奈何,于是便有了“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便有了“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户”的佳句与感慨,便有了“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的决绝。身登绝顶我为峰在困难面前,很多人都会意志消沉,垂头丧气,自怨自艾,自暴自弃;可是,当李白空怀抱负却多年不仕、入仕做官却只任闲职之时,他所发出的“难于上青天”的慨叹,非但没有丝毫的萎靡不振,反而让我们感到有一颗不屈的灵魂在泥淖中挣扎,虽然会跌倒,但一定会站起来;让我们看到一个不畏艰险、勇于开拓、敢于探险的志士,战斗在这“壮”而“奇”的漫漫险途中!或许只有想翻越蜀道,并想对蜀道那边理想的生活有无限向往的人才会备感其难;或许只有在攀缘险途时全身心投入、努力奋斗拼搏的人才会体会到如此深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单位返聘合同范本
- 农村工程改建合同范本
- 农村住房贷款买卖合同范本
- 买卖股份合同范本
- 单位购买服装购买合同范本
- 劳动仲裁聘用合同范本
- 出售废钢 废铁合同范本
- 劳务分包项目合同范本
- 中介甲乙丙方合同范本
- 医药采购合同范例范例
- 蝴蝶兰栽培技术规程
- Unit 4 Time to celebrate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外研版英语七年级上册
- 健康档案模板
- 筋膜刀的临床应用
- DB32-T 4790-2024建筑施工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操作技能考核标准
- 2022年安徽阜阳太和县人民医院本科及以上学历招聘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及考点剖析附带答案详解
- 2024-2030年中国反刍动物饲料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分析报告
- 护理团体标准解读-成人氧气吸入疗法护理
- 幼儿园大班《识字卡》课件
- 2024-2030全球与中国宠物医院市场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 《研学旅行课程设计》课件-2认识研学旅行的参与方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