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斑纹类疾病课件_第1页
口腔斑纹类疾病课件_第2页
口腔斑纹类疾病课件_第3页
口腔斑纹类疾病课件_第4页
口腔斑纹类疾病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口腔斑纹类疾病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能熟记口腔扁平苔藓、OSF的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2、能熟悉口腔白斑、口腔红斑的诊断。能力目标:1、能正确诊断口腔扁平苔藓、OSF。2、能正确辨别癌前病变,及时就诊。素质目标:敬业:努力学好专业知识,准确的诊断疾病,为患者及早解除病患。学习内容口腔扁平苔藓口腔白色角化症

口腔白斑病

口腔红斑病盘状红斑狼疮

白色海绵状斑痣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癌前病变具有形态学改变,比之外观正常的组织具有更大的癌发生倾向的病变,如口腔白斑病,口腔红斑病。癌前状态伴有癌变风险显著增高的一种全身性临床状态,如口腔扁平苔藓,盘状红斑狼疮,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口腔扁平苔藓口腔扁平苔藓口腔慢性炎性好发于中年女性0.51%WHO将其列为癌前状态病因一、免疫T细胞介导二、精神50%有精神创伤史三、内分泌E2与T降低四、感染真菌HP丙型肝炎五、微循环障碍六、遗传与HLA密切相关机制一、朗格汉斯细胞及肥大细胞始动作用二、早期TH启动免疫局部反应晚期TC攻击上皮细胞---基底细胞的损伤三、B淋巴细胞巨噬细胞造成基底膜的破坏,基底细胞的液化变性,引起OLP迁延不愈。

病理一、上皮过度不全角化,上皮钉突不规则延长二、颗粒层明显,棘层肥厚或变薄三、基底细胞液化变性,可形成上皮下疱

四、棘层、基底层、固有层内可见胶样小体五、固有层密集的淋巴细胞带状浸润六、免疫病理表明上皮基底膜区有IgM、IgG、C3沉积临床表现一、白色花纹二、任何部位对称三、充血糜烂溃疡萎缩水泡四、交错转变五、色素沉着六、主观感觉临床表现临床表现分型

按部位:颊、舌、唇、龈、腭按形态:斑纹型、糜烂型、萎缩型诊断一、中年女性、对称性白色条纹二、慢性病程,静止与发作交替三、活检免疫病理治疗心理治疗局部治疗全身治疗中医中药治疗(1)去除刺激0.1%维A酸软膏(2)肾上腺皮质激素

0.05%氟轻松醋酸脂

0.05%氯倍他索凝胶醋酸泼尼松or曲安奈德1-2ml

加入等量2%利多卡因7-10天一次(3)抗真菌:碳酸氢钠含漱(4)环孢素含漱心理局部全身治疗中医中药治疗心理局部全身治疗中医中药免疫抑制剂(1)口服肾上腺皮质激素泼尼松龙20-30mg/ml1-3周(2)雷公藤0.5-1mg/(kg.d)2月(3)昆明山海棠0.5gtid(4)羟氯喹100-200mgbid(5)硫唑嘌啉或环磷酰胺50mg/d免疫调节剂、胸腺肽肠溶片、转移因子

治疗心理局部全身治疗中医中药(1)阴虚有热型养阴清热祛风利湿(2)脾虚夹湿型清热利湿祛风解毒(3)血瘀型理气活血化瘀口腔白色角化症白色角化症又名良性过角化病、前白斑。由于局部刺激因素导致的黏膜乳白色斑片状改变。去除刺激因素后1-2周可逐渐消退。刺激因素:机械、烟。病损平伏、柔软、灰白、界不清。口腔白斑斑块又名丘斑,直径>1cm,界限清楚,大小不等,稍隆起而坚实的病损,为白色或灰白色口腔白斑指口腔黏膜上以白色为主的损害,不能擦去,不具有其他任何可定义的损害特征,属于癌前病变,一些口腔白斑可转化为癌。

发病率1.27-17.28%好发性别男性2:1好发年龄

中老年好发部位牙龈舌颊病因烟草

最重要因素饮酒感染

白色念珠菌、HPV全身因素微循环障碍、微量元素缺乏、易感的遗传素质、脂溶性维生素缺乏病理上皮过角化,伴或不伴有上皮异常增生。临床表现

边界

清晰表面

粗糙色白色形高出于黏膜表面质硬实,弹性及张力减退通常无症状/自觉粗糙溃疡或癌变时刺激痛或自发痛临床分型白斑病斑块状皱纹纸状均质型非均质型颗粒状溃疡状疣状色形

界清,柔软,均质斑块,稍粗糙,多无症状或感粗糙。斑块状口腔白斑病皱纹纸状口腔白斑病界清,柔软,均质斑块,稍粗糙,多无症状或感粗糙。皱纹纸样,多位于口底、舌腹。颗粒状口腔白斑病界清,颗粒状,非均质斑块,粗糙,稍硬,可有刺激痛,多位于颊黏膜口角区(白色念珠菌感染)疣状口腔白斑病界清,刺状或绒毛状,非均质斑块,粗糙,可有刺激痛,质稍硬溃疡状口腔白斑病界清,溃疡,自发痛诊断白色损害(5方面)临床不能诊断为其他疾病活检不能诊断为其他疾病暂时性诊断肯定性诊断诊断流程初诊望诊、扪诊证据而诊断:(初诊)

(临床印象诊断)

去除可疑致病因子2-4周后,损害无改善(复诊)

(临床观察诊断)外科切取、组织病理上未发现其它可定义病损

(切取组织病理证实诊断)

外科切除、组织病理检查而作出的诊断

(切除组织病理证实诊断)1234癌变倾向(1)病理上皮异常增生者,程度越重者越易恶变。(2)类型疣状、颗粒状、溃疡状或伴有白色念珠菌感染、HPV感染者。(3)部位白斑位于舌缘、舌腹、口底及口角部位者。(4)病程较长者。(5)吸烟不吸烟的女性患者。(6)面积白斑病损面积大于200㎟的患者。(7)自觉症状有刺激痛或自发痛者。治疗原则卫生宣教,去除致病因素,监测和预防癌变。卫生宣教消除局部刺激因素去角化:维生素A、维生素E抗真菌药物手术治疗:严密随访,防止癌变(3-5%)口腔红斑口腔红斑又称增殖性红斑、红色增殖性病变。口腔黏膜上出现的鲜红色天鹅绒样斑块,在临床和病理上均无任何为其他疾病的特征、不能诊断为任何其他疾病者。病理:上皮不全角化或混合角化。原位癌?临床表现:天鹅绒状或颗粒状红色斑块,表面光滑平坦或稍高,边界清楚,无自觉症状或刺痛感。诊断与治疗:病理切片+手术分型(1)间杂型红斑:红白间杂,好比红中出现不规则的白斑点,即红白斑,临床多见此型,类似扁平苔藓。(2)均质性红斑:病变较软,鲜红色,表面光滑,无颗粒。表层无角化,红色光亮,状似“无皮”。损害平伏或微隆起,边缘清楚,范围常为黄豆或蚕豆大。红斑区内也可包含外观正常的黏膜。(3)颗粒型红斑:在天鹅绒样区域内或外周可见散在的点状或斑块状白色角化区,稍高于黏膜表面,有颗粒样微小的结节似桑葚状或似颗粒肉芽状表面,微小结节为红色或白色。往往是原位癌或早期鳞癌。盘状红斑狼疮为慢性复发性疾病,主要侵犯皮肤,其特征是有界限清楚的红色斑块(红斑),毛囊栓塞,鳞屑,毛细血管扩张以及皮肤萎缩等。病因不清。女性多见,30岁左右发病率最高。本病可分两型:

①局限型皮肤损害仅限于颈部以上的皮肤;

②播散型皮损累及全身广泛部位的皮肤。下唇唇红丘疹、丘斑、糜烂、中心盘状凹陷,周围放射状白纹面部蝶形红斑上皮基底膜区有一较宽而不连续的荧光带防治原则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减缓病情发展,防止多脏器受累,避免转型及癌变的发生。预后治愈或缓解转归:系统性红斑狼疮6.5%癌变白色海绵状斑痣病变区表现为灰白色的皱褶或沟纹。扪之柔软,呈海绵状。较小的鳞片可以刮去或揭去,揭去时无痛,不出血,并露出粉红色类似上皮的光滑面。覆盖黏膜的皱襞状鳞屑可在一天内全部消失,2~3天后又可重新出现。本病如局限而无症状,可不需处理或手术切除。如病损弥漫,用0.1%依沙吖啶(利凡诺)溶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