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春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同步课件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_第1页
2025年春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同步课件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_第2页
2025年春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同步课件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_第3页
2025年春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同步课件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_第4页
2025年春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同步课件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学期,新梦想开启历史之旅《汴河怀古》唐皮日休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诗歌导入诗中描述的是哪条河流?这条河是谁在位时开凿的?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知识回顾—朝代顺序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秦两汉三国两晋南北朝南北朝至隋的更迭(543—557年)(557—581年)东魏

北齐北魏(439—534年)西魏

北周(534—550年)(550—577年)(420年—479年)(479年—502年)(502年—557年)(557年—589年)宋齐梁陈北朝南朝隋朝阅读教材,找出历史事件④①②③581年589年605年618年整体感知隋朝的建立隋的统一大运河的开凿隋朝的灭亡壹隋的统一隋1.隋朝建立的概况?(时间、人物、都城)2.隋朝是如何统一全国的?3.隋朝统一全国有何意义?自主阅读:请同学们阅读课文,找出下列信息:一、隋的统一1、建立:(1)时间:581年(2)建立者:杨坚(3)都城:长安隋文帝杨坚年号开皇2、统一:589年隋灭陈想一想:隋统一的原因?材料一: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人民饱受战争之苦,迫切要求统一;从社会矛盾看,北方民族大融合,使南北对峙的民族矛盾逐步缓和并趋于消失;从南北方经济状况看,北方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江南经济得到开发。材料二:隋文帝即位后,“勤劳思政”,进行了一系列改革,特别是加强军队建设,国力强盛,为灭陈做了充分准备。材料三:南陈皇帝陈叔宝深居高阁,整日里花天酒地,荒废朝政。他喜爱诗文,在他周围聚集了一批文人骚客,君臣酣歌,连夕达旦,并以此为常,所有军国政事,皆置不同。史料探究:通过材料分析,隋为什么能完成统一大业?隋完成统一的原因探究答疑①长期战乱,人民渴望统一;②北方民族的大融合、南方经济的发展;③隋国力强盛,准备充分;④南陈政治腐败。探究:通过材料分析,隋为什么能完成统一大业?西晋南方:北方:魏蜀吴东晋十六国并存宋齐梁陈581年北魏东魏北齐北周隋北朝589年灭陈南朝西魏探究:隋朝统一全国有何重大意义?(1)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2)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人口激增垦田扩大粮仓丰实这些共同说明了什么?隋朝的繁盛隋统一全国后,采取了哪些措施来促进发展?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一、隋的统一3、繁盛:(1)措施:开皇之治①发展经济:统一货币度量衡;②加强中央集权:设置三省六部制执行皇帝中书省内史省吏部起草审核尚书省民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2)表现:贰开凿大运河二、开通大运河材料一:运河水,荡悠悠,隋炀皇帝下扬州。一心只把琼花看,万里江山一旦丢。——民谣相传,隋朝时扬州出现了绮丽的琼花。隋炀帝为能去扬州观赏琼花,开凿了大运河。请问隋炀帝开通大运河的主要目的是专为看琼花吗?(南朝时)江南之为国盛……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衣覆天下。——《宋书》材料二:京邑所居,五方辐凑,重关四塞,水陆艰难,大河之流,波澜东注,百川海渎,万里交通。——《隋书》(开皇十年)陈之故境,大抵皆反,大者有众数万,小者数千,共相影响,执县令,或抽其肠,或脔其肉食之……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177《隋纪一》材料三:1、目的:加强南北交流,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记法:5河1条大运河2千多千米4段3点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2、概况:605年隋朝的大运河(隋炀帝605年开始)三地:三个中心()()今()()今()四段:分为四段()渠()渠()()河五河:贯穿五大水系海河黄河淮水长江钱塘江长安洛阳涿郡北京余杭杭州永济通济邗沟江南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地位: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作用:加强了南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二、开通大运河3、地位: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4、作用:加强了南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运河名称通航时间全长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1869年1914年610年190.25千米81.3千米2000多千米隋朝大运河

积极影响:大运河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也有利于国家统一。

材料一:古人评论大运河说:“天下转漕,仰此一渠。”材料四:隋朝大运河的开通有何影响?

消极影响:但当时为开凿大运河,的确是在短时间内过度役使了民力,给劳动人民带来沉重的徭役负担。材料研读材料二:“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材料三:

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

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膏脂是此河。“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京杭大运河

从历史上的“南粮北运”、”盐运”通道到现在的“北煤南运”干线以及防洪灌溉干流,这条古老的运河至今仍在中国的经济发展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今天的大运河叁开创科举取士制度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养儿不读书,莫如养条猪。

风吹金榜落风尘,三十三人名字香。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十年寒窗苦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图片和名言和哪种制度有关?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请同学们回顾一下隋朝科举制创立之前历朝历代有哪些选官制度?世袭制(先秦)察举制(两汉)九品中正制(魏晋南北朝)逐步形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局面。有何弊端?自主阅读:阅读课文第3页最后一段,回答下列问题。1.概括隋朝科举制度的创立。2.科举制与前朝选官制度有什么重大不同?3.科举制的创立有何意义?科举制选拔官吏的依据不再是家族名望,而是考试成绩,选拔官吏的权力也从地方集中到中央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1、科举制的创立历程:(1)隋文帝考试选官有何优点?(初步建立)(2)隋炀帝创进士科(正式确立)隋文帝——废除了前朝的选官制度,注重考查人才的学识,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拨人才的制度。隋炀帝——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只注重门第凭才学做官初步创立正式确立科举制

科举制是我国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科——考试科目;举——选拔人才进士科——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

科举制的历史意义有哪些?材料一:“这一伟大帝国的各项设施中,没有哪一项能像开科举、从最有才华的青年中选拔政府官员那样,给予其创立者这么大的荣耀……在中国,学而优则仕,人人机会均等。”——郭施拉《开放的中国》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的官吏的选拔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材料研读材料二: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肆隋朝的灭亡隋炀帝营建了一系列重大工程,每年都要征发大批的劳动力,动辄数百万,驱使他们营建东都洛阳,开凿大运河,修筑长城和驰道。四、隋朝的灭亡隋朝的暴政(根本原因)隋炀帝多次巡游,乘坐高大华丽的龙舟,随行的船只浩浩荡荡,沿途护卫的兵士和拉纤的民工多达数十万,耗费大量人力和财力。隋炀帝屡次发动战争,三次征辽东,迫使大量农民服兵役、当民工,使人民无法正常从事生产劳动。四、隋朝的灭亡隋朝的暴政激发农民起义618年隋灭亡(根本原因)618年,隋炀帝被叛军杀死,隋朝灭亡隋炀帝被叛军杀死隋炀帝隋朝的兴亡给我们的启示:成由勤俭败由奢;得民心者的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拓展提高:隋朝在历史上的贡献?

(提示:从政治、经济和制度方面思考)1、政治上:589年灭陈,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统一全国;2、经济上:开通了纵贯南北的大运河,加强了我国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交流;3、制度上:开创了科举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

1.【2021•湖南湘西中考5】“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描述的是()A.赵州桥B.长城C.丝绸之路D.大运河D

2.【2020•湖南张家界中考6】《英国大百科全书》中说:“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这种“最早的考试制度”是指我国隋朝创立的()A.分封制B.郡县制C.科举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