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电子支付与结算技术应用手册TOC\o"1-2"\h\u30574第一章电子支付概述 3264291.1电子支付的定义与分类 382811.1.1电子支付的定义 3182061.1.2电子支付的分类 3228951.2电子支付的发展历程 3224751.2.1早期电子支付 385091.2.2互联网时代的电子支付 325681.2.3移动支付的发展 420991.3电子支付的优势与挑战 431341.3.1电子支付的优势 4194351.3.2电子支付的挑战 44905第二章电子支付系统架构 4116652.1系统框架与组成 4176942.1.1系统框架 4257562.1.2系统组成 5175072.2电子支付流程 5225842.2.1用户发起支付请求 5310892.2.2支付服务提供商处理支付请求 5238202.2.3银行处理支付请求 510472.2.4支付服务提供商通知用户支付结果 5251662.2.5资金清算 5130112.3电子支付的安全体系 541512.3.1身份认证 566242.3.2数据加密 6110952.3.3风险控制 6286172.3.4安全协议 6274882.3.5法律法规保障 6172822.3.6技术保障 610585第三章移动支付技术 6833.1移动支付的发展背景 6103283.2移动支付技术概述 756613.3移动支付的安全与监管 754373.3.1移动支付安全 742883.3.2移动支付监管 731997第四章网上银行支付 8326794.1网上银行概述 8139454.2网上银行支付流程 8222144.3网上银行支付的安全问题 825601第五章第三方支付平台 9318965.1第三方支付平台概述 945885.2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流程 953305.3第三方支付平台的风险管理 925325第六章数字货币支付 10219916.1数字货币概述 1096.1.1定义与分类 10265256.1.2发展历程与现状 10290296.2数字货币支付技术 11315426.2.1数字货币支付流程 11282166.2.2数字货币支付技术特点 1146086.3数字货币支付的法律与监管 11260296.3.1法律法规 11197866.3.2监管政策 1120345第七章电子支付安全与风险防范 12151137.1电子支付的安全风险 1226687.1.1信息泄露风险 12278377.1.2网络攻击风险 12757.1.3交易欺诈风险 12210707.1.4交叉感染风险 12168167.2电子支付的安全措施 12248237.2.1技术手段 1286527.2.2法律法规 1337137.2.3监管措施 13228357.2.4用户教育 13110987.3电子支付的风险防范策略 13123217.3.1加强支付系统安全防护 13149177.3.2严格用户身份认证 13296617.3.3加强交易监控 1368457.3.4提高用户安全意识 13225527.3.5完善法律法规和监管制度 1317216第八章电子支付法律法规 13114018.1电子支付相关法律法规概述 13294688.2电子支付的法律法规体系 14204928.3电子支付的法律责任与纠纷处理 14162428.3.1电子支付的法律责任 14220288.3.2电子支付纠纷处理 1415757第九章电子支付国际标准与跨境支付 15143469.1电子支付国际标准概述 15237499.2跨境支付的发展与挑战 16318599.3跨境支付的技术与监管 1621622第十章电子支付的未来发展趋势 171771310.1电子支付技术发展趋势 172838910.1.1生物识别技术的广泛应用 17295710.1.2区块链技术的融合 173276610.1.3物联网技术的融入 171545510.1.4云计算技术的支持 17392110.2电子支付市场发展趋势 171604210.2.1市场规模持续扩大 171401710.2.2支付场景不断拓展 171010.2.3跨境支付业务增长 1894710.3电子支付行业的发展机遇与挑战 181577710.3.1发展机遇 182221610.3.2面临挑战 18第一章电子支付概述1.1电子支付的定义与分类1.1.1电子支付的定义电子支付,顾名思义,是指通过电子手段实现的货币支付与资金结算过程。它涵盖了从支付指令的发起、传输、认证,到资金的实际划转等各个环节。电子支付不仅包括线上支付,也包括线下支付,如POS机刷卡、NFC支付等。1.1.2电子支付的分类电子支付按照支付方式可分为以下几类:(1)网上支付:通过互联网实现支付,如网上银行、第三方支付平台等。(2)移动支付: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实现支付,如支付等。(3)电话支付:通过电话实现支付,如电话银行、语音支付等。(4)POS机支付:通过POS机刷卡实现支付,如商场、酒店等场所的刷卡消费。(5)NFC支付:通过近场通信技术实现支付,如ApplePay、SamsungPay等。1.2电子支付的发展历程1.2.1早期电子支付早期的电子支付主要基于电话和计算机,如20世纪70年代的电子资金转账(EFT)和80年代的信用卡支付。这一时期的电子支付主要用于企业间的交易,个人用户参与度较低。1.2.2互联网时代的电子支付互联网的普及,电子支付逐渐进入个人用户市场。1990年代,网上银行、第三方支付平台等开始兴起,电子支付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1.2.3移动支付的发展进入21世纪,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支付迅速崛起。支付等移动支付应用逐渐成为人们支付的首选方式,电子支付市场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1.3电子支付的优势与挑战1.3.1电子支付的优势(1)便捷性:电子支付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用户可以随时随地完成支付。(2)安全性:电子支付采用加密技术,保障用户资金安全。(3)高效性:电子支付减少了现金流通,提高了资金流转速度。(4)低成本:电子支付降低了交易成本,为商家和消费者带来实惠。1.3.2电子支付的挑战(1)安全性:尽管电子支付采用了加密技术,但仍然存在信息泄露、诈骗等风险。(2)隐私保护:用户在使用电子支付时,可能面临个人隐私泄露的风险。(3)法律法规:电子支付涉及多个行业和领域,需要完善法律法规体系以保障各方权益。(4)普及程度:虽然电子支付在我国发展迅速,但仍有部分地区和人群尚未普及。第二章电子支付系统架构2.1系统框架与组成电子支付系统是现代金融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框架与组成决定了系统的稳定性、安全性和高效性。以下是电子支付系统的基本框架与组成:2.1.1系统框架电子支付系统框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层面:(1)用户层:用户通过各类支付工具(如手机、电脑等)进行支付操作。(2)业务层:包括支付服务提供商、银行、第三方支付平台等,负责处理支付请求和资金清算。(3)数据层:存储用户信息、交易数据、支付工具信息等。(4)网络层:提供支付系统内部及与外部系统之间的数据传输通道。(5)安全层:保障支付过程中的数据安全和系统稳定。2.1.2系统组成(1)用户端设备:用户通过手机、电脑等设备发起支付请求。(2)支付工具:包括银行卡、支付等,用于完成支付操作。(3)支付服务提供商:提供支付接口、支付网关等服务,连接用户端和业务层。(4)银行系统:负责处理支付请求,进行资金清算和账户管理。(5)第三方支付平台:提供支付服务,连接用户、银行和其他支付服务提供商。(6)安全认证系统:保证支付过程中用户身份的合法性,防范欺诈行为。2.2电子支付流程电子支付流程包括以下几个主要环节:2.2.1用户发起支付请求用户在购物网站或应用中选择商品,确认订单后,选择支付方式,输入支付金额,发起支付请求。2.2.2支付服务提供商处理支付请求支付服务提供商接收到支付请求后,对用户身份进行验证,确认支付金额,并将请求转发给银行。2.2.3银行处理支付请求银行接收到支付请求后,进行账户验证和资金扣款,同时将支付结果返回给支付服务提供商。2.2.4支付服务提供商通知用户支付结果支付服务提供商接收到银行返回的支付结果后,将结果通知给用户,用户可查看支付详情。2.2.5资金清算银行完成资金扣款后,将资金划拨至收款人账户,完成资金清算。2.3电子支付的安全体系电子支付的安全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3.1身份认证电子支付过程中,身份认证是保证用户合法性的重要手段。常用的认证方式包括密码认证、生物识别认证、短信验证码认证等。2.3.2数据加密为防止数据在传输过程中被窃取或篡改,电子支付系统采用加密技术对数据进行加密处理。常用的加密技术包括对称加密、非对称加密、哈希算法等。2.3.3风险控制电子支付系统通过风险控制措施,防范欺诈行为。主要包括实时风险监测、黑名单管理、交易限额等。2.3.4安全协议电子支付系统采用安全协议,保证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常用的安全协议包括SSL、TLS等。2.3.5法律法规保障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规范电子支付行为,保障用户权益。如《电子支付指引(第一号)》、《网络安全法》等。2.3.6技术保障电子支付系统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如分布式架构、云计算、大数据等,提高系统功能和安全性。同时通过定期更新系统、修复漏洞等方式,保证系统稳定运行。第三章移动支付技术3.1移动支付的发展背景移动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智能手机的普及以及金融科技的不断创新,移动支付作为一种新型的支付方式,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移动支付的发展背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政策支持:我国高度重视移动支付产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为移动支付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2)技术进步: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移动支付提供了技术支撑。(3)市场需求:消费者对便捷、高效支付方式的需求不断增长,推动移动支付市场迅速扩大。(4)产业链成熟:移动支付产业链涉及多个环节,包括金融机构、支付公司、设备制造商等,产业链的成熟有助于移动支付技术的推广与应用。3.2移动支付技术概述移动支付技术是指通过移动设备(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实现资金转移和支付的一种技术。以下是移动支付技术的几个关键要素:(1)支付载体:移动支付载体主要包括移动设备、支付应用、支付平台等。(2)支付渠道:移动支付渠道包括短信支付、二维码支付、NFC支付、声波支付等。(3)支付协议:移动支付涉及多种支付协议,如SSL、SET、3DSecure等,以保证支付过程中的安全性。(4)支付场景:移动支付场景包括线上购物、线下消费、转账汇款等。3.3移动支付的安全与监管3.3.1移动支付安全移动支付安全是移动支付技术发展的重要保障。以下是移动支付安全的关键措施:(1)加密技术:对移动支付数据进行加密,防止数据泄露和篡改。(2)身份验证:采用密码、指纹、面部识别等多种身份验证方式,保证支付行为的合法性。(3)安全认证:通过数字证书、安全令牌等技术,保证支付过程的可靠性。(4)风险监测与防控:建立风险监测与防控系统,对异常支付行为进行预警和处理。3.3.2移动支付监管移动支付监管是为了保障支付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以下是我国移动支付监管的主要内容:(1)监管政策:制定移动支付相关政策,明确支付业务的监管范围、监管对象和监管要求。(2)监管手段:运用技术手段,对移动支付业务进行实时监控,保证支付安全。(3)监管合作:与相关部门建立监管合作机制,共同维护支付市场秩序。(4)消费者权益保护:加强对移动支付消费者的权益保护,保证消费者合法权益不受侵犯。第四章网上银行支付4.1网上银行概述网上银行,也称为网络银行或在线银行,是指通过互联网提供银行服务的业务模式。这种模式使得客户可以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通过电脑、手机等电子设备,随时随地办理各类银行业务。网上银行的兴起,极大地推动了电子支付与结算技术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便捷、快速的金融服务。4.2网上银行支付流程网上银行支付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用户登录:客户通过输入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到网上银行系统。(2)支付指令发起:客户在支付页面填写付款账户、收款账户、付款金额等信息,并提交支付指令。(3)支付指令验证:网上银行系统对支付指令进行验证,包括账户余额、交易限额等。(4)支付指令执行:验证通过后,网上银行系统将支付指令发送给清算机构,清算机构再将指令发送给收款银行。(5)资金清算:收款银行收到支付指令后,将相应金额从付款账户扣除,并计入收款账户。(6)支付结果反馈:网上银行系统将支付结果反馈给客户,客户可查询交易明细。4.3网上银行支付的安全问题网上银行支付的普及,安全问题日益凸显。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网上银行支付安全问题:(1)账户信息泄露:客户在登录网上银行时,可能会遭遇钓鱼网站、恶意软件等攻击,导致账户信息泄露。(2)支付指令篡改:攻击者通过篡改支付指令,将资金转移至自己的账户。(3)交易欺诈:不法分子利用虚假交易信息,诱骗客户进行支付,从而实现资金非法转移。(4)系统漏洞:网上银行系统可能存在漏洞,攻击者利用漏洞进行攻击,影响支付安全。针对上述安全问题,网上银行支付的安全措施主要包括:(1)加强身份认证:采用多因素认证、生物识别等技术,保证客户身份的真实性。(2)加密通信:采用SSL等加密技术,保护客户数据传输的安全性。(3)风险监控:建立风险监控和预警机制,实时监测异常交易,防范欺诈行为。(4)安全宣传和教育:提高客户的安全意识,教育客户识别风险,防范欺诈。第五章第三方支付平台5.1第三方支付平台概述第三方支付平台,作为一种基于互联网的支付服务模式,是指具备一定实力和信誉的独立机构,通过与各大银行及支付机构合作,为用户提供货币交易、资金清算及增值服务的平台。第三方支付平台在我国发展迅速,已经成为电子商务和金融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5.2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流程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支付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用户注册:用户在第三方支付平台注册账号,并绑定银行卡。(2)实名认证:为保证支付安全,用户需进行实名认证,提供有效身份证件信息。(3)支付请求:用户在购物网站选择商品后,发起支付请求,并将支付金额、订单号等信息传输至第三方支付平台。(4)支付确认:第三方支付平台收到支付请求后,向用户发送支付确认信息,用户确认支付。(5)资金清算:第三方支付平台将用户支付的资金从其银行账户中扣除,并按照约定将资金划拨给商家。(6)支付成功:第三方支付平台向用户和商家发送支付成功通知。5.3第三方支付平台的风险管理第三方支付平台在为用户提供便捷支付服务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风险。以下为第三方支付平台风险管理的主要措施:(1)严格审查合作机构:第三方支付平台在选择合作银行和支付机构时,应严格审查其资质、信誉及业务能力,保证资金安全。(2)技术保障:第三方支付平台应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如加密技术、反欺诈技术等,保障用户信息和交易数据的安全。(3)风险监控:第三方支付平台应建立风险监控体系,对交易行为进行实时监控,发觉异常情况及时处理。(4)用户教育:第三方支付平台应加强用户安全教育,提高用户风险防范意识,避免用户因操作不当导致损失。(5)合规经营:第三方支付平台应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合规经营,保证业务稳健发展。(6)应急预案:第三方支付平台应制定应急预案,以应对可能出现的风险事件,保证业务连续性和用户权益。第六章数字货币支付6.1数字货币概述6.1.1定义与分类数字货币,是指基于密码学原理,通过特定算法的一种数字资产。它以数字形式存在,不受物理形态限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便捷性。根据发行主体和实现技术的不同,数字货币可分为以下几类:(1)法定数字货币:由各国央行发行的数字货币,具有法偿性和强制力,如我国的数字人民币(eCNY)。(2)加密数字货币:由民间组织或个人发行,采用加密算法实现安全传输和存储的数字货币,如比特币、以太坊等。(3)代币:基于特定区块链技术发行的数字货币,如ERC20、EOS等。6.1.2发展历程与现状数字货币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当时密码学家大卫·乔姆提出了匿名电子现金系统的概念。随后,互联网和区块链技术的发展,数字货币逐渐成为全球范围内的研究热点。目前全球范围内已有多个国家和地区启动了数字货币的研究和发行工作。我国央行于2014年启动数字人民币(eCNY)的研究,并于2020年在深圳、苏州等地开展试点工作。6.2数字货币支付技术6.2.1数字货币支付流程数字货币支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注册与认证:用户需在数字货币钱包中注册账户,并完成实名认证。(2)充值与提现:用户可通过银行转账、第三方支付等方式将法定货币充值至数字货币钱包,也可将数字货币兑换为法定货币提现。(3)转账与收款:用户之间可通过数字货币钱包进行转账和收款。(4)结算与清算:数字货币支付过程中的结算和清算由相应的数字货币交易所或清算机构完成。6.2.2数字货币支付技术特点(1)安全性:数字货币支付采用加密算法,保证交易过程中的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2)可靠性:数字货币支付基于区块链技术,具有较高的系统可靠性和抗攻击能力。(3)便捷性:数字货币支付不受地域、时间限制,可实现24小时实时支付。(4)低成本:数字货币支付降低了交易成本,特别是跨境支付。6.3数字货币支付的法律与监管6.3.1法律法规数字货币支付涉及的法律法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反洗钱法规:数字货币支付需遵守反洗钱法律法规,防范洗钱、恐怖融资等风险。(2)交易安全法规:数字货币支付需保证交易过程中的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3)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数字货币支付需保障消费者权益,防范欺诈、侵权等风险。6.3.2监管政策数字货币支付的监管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央行监管:央行对数字货币发行、交易、支付等环节进行监管,保证数字货币支付系统的稳定运行。(2)第三方支付监管:对数字货币支付中的第三方支付机构进行监管,规范支付服务行为。(3)国际合作与监管:加强国际间数字货币支付监管合作,共同应对跨境支付风险。(4)技术创新与监管:关注数字货币支付领域的技术创新,及时调整监管策略,保证支付系统安全、高效运行。第七章电子支付安全与风险防范7.1电子支付的安全风险电子支付技术的广泛应用,其安全风险日益凸显。以下是电子支付中常见的安全风险:7.1.1信息泄露风险在电子支付过程中,用户的个人信息、支付密码等敏感数据可能会被黑客窃取,导致财产损失和隐私泄露。7.1.2网络攻击风险黑客利用网络漏洞,对电子支付系统进行攻击,可能导致系统瘫痪,影响支付业务的正常进行。7.1.3交易欺诈风险不法分子通过伪造支付页面、冒用他人身份等手段进行交易欺诈,使消费者和商家遭受损失。7.1.4交叉感染风险电子支付系统可能受到恶意软件、木马等病毒的感染,进而影响其他用户的安全。7.2电子支付的安全措施为保障电子支付安全,我国采取了以下措施:7.2.1技术手段采用加密技术、身份认证技术、安全支付协议等,保证支付过程中数据的安全传输和存储。7.2.2法律法规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对电子支付业务进行规范,严厉打击支付犯罪行为。7.2.3监管措施加强对电子支付业务的监管,保证支付系统安全稳定运行。7.2.4用户教育提高用户的安全意识,加强用户对电子支付安全知识的普及。7.3电子支付的风险防范策略针对电子支付的安全风险,以下是一些建议的风险防范策略:7.3.1加强支付系统安全防护支付机构应定期对系统进行安全检查,修复漏洞,提高系统安全性。7.3.2严格用户身份认证采用多因素认证、生物识别等技术,保证用户身份的真实性。7.3.3加强交易监控通过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技术,实时监控交易异常行为,防范欺诈风险。7.3.4提高用户安全意识通过宣传教育、举办活动等方式,提高用户对电子支付安全的认知,引导用户养成安全的支付习惯。7.3.5完善法律法规和监管制度持续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对电子支付业务的监管,保证支付市场的健康发展。第八章电子支付法律法规8.1电子支付相关法律法规概述电子支付技术的飞速发展,与之相关的法律法规也逐渐成为我国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子支付相关法律法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电子支付基本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等,为电子支付提供了基本法律依据。(2)电子支付监管法规:如《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银行卡业务管理办法》等,对电子支付业务进行监管和规范。(3)电子支付信息安全法规:如《网络安全法》、《信息安全技术个人信息安全规范》等,保障电子支付过程中的信息安全。(4)电子支付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如《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处罚办法》等,维护消费者在电子支付过程中的合法权益。8.2电子支付的法律法规体系电子支付的法律法规体系主要由以下几个层次构成:(1)国家层面:主要包括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如《合同法》、《电子签名法》等。(2)行政法规:国务院及其有关部门制定的行政法规,如《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等。(3)部门规章:各部委制定的部门规章,如《银行卡业务管理办法》等。(4)地方性法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地方性法规。(5)规范性文件:国务院有关部门、地方及其有关部门制定的规范性文件。8.3电子支付的法律责任与纠纷处理8.3.1电子支付的法律责任(1)电子支付服务提供者的法律责任:在电子支付过程中,支付服务提供者应当依法承担以下责任:(1)保障支付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2)保证支付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和保密性;(3)及时处理支付纠纷,保障消费者权益;(4)遵守监管规定,履行报告义务。(2)电子支付消费者的法律责任:消费者在电子支付过程中,应当依法承担以下责任:(1)妥善保管支付工具,防止丢失、被盗用;(2)遵守支付规则,不得利用电子支付进行非法交易;(3)如实提供个人信息,不得冒用他人身份进行支付。8.3.2电子支付纠纷处理(1)消费者与支付服务提供者之间的纠纷:消费者与支付服务提供者发生纠纷时,可以采取以下途径解决:(1)协商解决;(2)申请支付行业协会调解;(3)向有关行政部门投诉;(4)依法提起诉讼。(2)支付服务提供者之间的纠纷:支付服务提供者之间发生纠纷时,可以采取以下途径解决:(1)协商解决;(2)申请行业调解;(3)依法提起诉讼。(3)消费者与第三方支付平台的纠纷:消费者与第三方支付平台发生纠纷时,可以采取以下途径解决:(1)协商解决;(2)申请支付行业协会调解;(3)向有关行政部门投诉;(4)依法提起诉讼。第九章电子支付国际标准与跨境支付9.1电子支付国际标准概述全球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电子支付作为一种新型的支付方式,在国际贸易和金融活动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电子支付国际标准是为了规范各国电子支付业务,保障支付安全,提高支付效率,促进国际间贸易和金融往来而制定的一系列规范和标准。电子支付国际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ISO8583: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的金融交易信息交换标准,规定了金融交易报文的格式、数据元和代码。(2)ISO20022: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金融交易通信标准,用于规范金融业务中的信息交换,包括支付、证券、贸易等。(3)PCIDSS:支付卡行业数据安全标准(PCIDSS)是由国际支付卡组织共同制定的,旨在保证支付卡信息的安全,降低支付卡欺诈风险。(4)SWIFT:国际金融电信协会(SWIFT)制定的金融通信协议,为全球金融机构提供安全、高效、可靠的通信服务。9.2跨境支付的发展与挑战跨境支付是国际间贸易和金融活动的重要环节,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跨境支付业务呈现出以下发展趋势:(1)支付方式多样化:传统的电汇、汇票等支付方式逐渐被电子支付、移动支付等新型支付方式所替代。(2)支付速度加快:实时支付、跨境即时支付等新型支付方式逐渐普及,提高了支付效率。(3)支付成本降低:支付技术的不断发展,跨境支付成本逐渐降低,为国际贸易和金融活动提供了便利。但是跨境支付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挑战:(1)监管政策差异:各国监管政策不同,导致跨境支付业务在合规方面存在一定的难度。(2)汇率风险:跨境支付涉及不同货币之间的兑换,汇率波动可能导致支付成本增加。(3)安全风险:跨境支付涉及多个国家和地区,支付安全风险较高。9.3跨境支付的技术与监管为了应对跨境支付发展中的挑战,各国和国际组织纷纷采取措施,加强跨境支付的技术和监管。(1)技术层面:(1)加密技术:采用加密技术对跨境支付数据进行加密,保证数据安全。(2)区块链技术:利用区块链技术构建去中心化的跨境支付网络,提高支付效率。(3)跨境支付平台:搭建跨境支付平台,提供一站式支付服务,降低支付成本。(2)监管层面:(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