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主备人备课成员设计意图本设计旨在通过《峨眉山月歌》的学习,帮助学生领略古典诗词之美,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通过解读诗歌,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者的情感,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结合课本内容,让学生学会欣赏和评价古典诗词,为今后的文学学习打下坚实基础。核心素养目标1.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提升文学素养。
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对古典文化的兴趣。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4.培养学生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重点:1.理解《峨眉山月歌》中“月”的意象及其在诗歌中的作用;2.感悟诗人对家乡的深情。
难点:1.解读诗歌中蕴含的丰富情感;2.理解诗歌意境的营造。
解决办法:
1.通过多媒体展示峨眉山风光,引导学生直观感受诗歌意境,帮助理解“月”的意象。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引导他们分析诗句,深入挖掘诗人情感。
3.运用对比阅读法,结合其他诗歌,帮助学生理解诗歌意境的营造。
4.设计课堂练习,让学生尝试创作诗句,强化对诗歌情感的理解和表达。学具准备多媒体课型新授课教法学法讲授法课时第一课时师生互动设计二次备课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方法:
1.讲授法:教师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富有感染力的讲述,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背景和作者的情感。
2.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鼓励他们发表个人见解,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实践法:设计诗歌朗诵、创作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诗词之美。
教学手段:
1.多媒体展示: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直观展示峨眉山月色,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
2.互动软件:运用教学软件进行诗歌分析,提高课堂互动性和学习效率。
3.纸质教材:结合课本内容,发放阅读材料,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老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唐代诗人李白的《峨眉山月歌》。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峨眉山游玩时,对月亮的赞美以及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请大家翻开课本,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首诗的作者和写作背景。
(学生)了解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老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朗读完毕后,请你们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这首诗的主要内容。
(学生)朗读完毕。
(老师)好的,谁愿意来分享一下你理解的这首诗的主要内容?
(学生)我理解为这首诗主要描写了作者在峨眉山观赏月亮的情景,同时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老师)很好,你的概括很到位。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分析这首诗的意境。
三、深入分析,探究意境
(老师)这首诗中,“峨眉山月”是一个重要的意象,它贯穿了整首诗。请大家找出诗中描写“峨眉山月”的诗句,并分析它的意象。
(学生)我找到了“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这句诗。
(老师)这句诗中的“峨眉山月”既是自然景象,又寓意着诗人对家乡的思念。接下来,我们分析一下“影入平羌江水流”这句话。
(学生)这句话表现了月光倒映在江水中的美景,同时也暗示了诗人离乡背井的孤独。
(老师)非常好,你们分析得非常准确。接下来,我们再来探讨一下这首诗中的情感。
(学生)我感受到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老师)是的,诗人通过对“峨眉山月”的描写,表达了对家乡的深深眷恋。现在,请你们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这首诗所营造的意境。
(学生)我觉得这首诗营造了一种宁静、悠远的意境,让人感受到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四、总结全文,提升素养
(老师)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峨眉山月歌》这首诗的背景、意象和情感。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还体现了古典诗词的美感。希望大家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
(学生)我们明白了。
五、课堂练习
(老师)接下来,我们进行课堂练习。请同学们尝试用现代汉语翻译这首诗,并简要分析诗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学生)好的,我来试试。
(学生)我翻译成:“峨眉山上半轮明月挂在天际,月光倒映在平羌江的水流中。”我觉得诗中运用了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
(老师)很好,你的翻译很准确,分析也很到位。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不断积累知识,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六、课堂小结
(老师)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希望大家能够通过学习《峨眉山月歌》,领略到古典诗词的魅力。课后,请同学们认真复习,并尝试背诵这首诗。
(学生)好的,老师。
(老师)下课。拓展与延伸1.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
-《静夜思》:李白另一首表达思乡之情的著名诗作,通过对比《峨眉山月歌》和《静夜思》,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李白诗歌中关于乡愁的主题。
-《望月怀远》:张九龄的这首诗以月为媒介,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可以与《峨眉山月歌》一起对比阅读,探讨不同诗人对月亮的运用和情感表达。
-《月下独酌》:李白的这首诗以月夜独酌为背景,展现了诗人超然物外的情怀,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诗人的人生态度和哲学思考。
2.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学生可以尝试收集关于李白的生平资料,了解他的诗歌创作背景,从而更好地理解《峨眉山月歌》的写作意图。
-鼓励学生通过绘画、写作或其他艺术形式,表达自己对《峨眉山月歌》中“峨眉山月”意象的理解,加深对诗歌意境的感悟。
-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分享各自对古典诗词的鉴赏心得,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布置学生阅读李白的其他诗作,如《庐山谣》、《将进酒》等,通过对比阅读,探索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和情感表达。
-引导学生关注现代诗歌中关于月亮的描写,如余光中的《乡愁》、席慕容的《月光》等,探讨古今诗歌中月亮意象的传承与发展。
3.实践活动建议:
-组织一次“古诗词朗诵会”,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古典诗词进行朗诵,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对诗词的热爱。
-开展“古诗词创作”活动,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创作一首以月亮为主题的现代诗,锻炼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
-邀请当地的文化专家或诗人来校讲座,让学生有机会近距离接触诗歌创作,拓宽视野,激发创作灵感。教学评价与反馈1.课堂表现: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较高,能够积极回答问题,对于《峨眉山月歌》的意境和情感表达有较好的理解。在朗读和背诵环节,大部分学生能够准确无误地完成,表现出对诗歌的喜爱。
2.小组讨论成果展示:
在小组讨论环节,学生们能够主动参与,就诗歌的意象、情感和修辞手法等方面提出自己的见解。小组之间的合作良好,能够互相补充,共同完成讨论报告。在成果展示环节,各小组的展示内容丰富,观点明确,展示了良好的讨论成果。
3.随堂测试:
随堂测试包括了诗歌的背诵、诗句翻译、诗歌意象分析和情感理解等几个方面。测试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能够熟练背诵诗歌,对诗句的翻译准确,对诗歌意象和情感的理解较为深刻。但也有一部分学生在诗歌意象的分析上存在困难,需要进一步指导。
4.学生自评与互评:
学生在课后进行了自评和互评,对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小组讨论的贡献进行了反思。通过自评和互评,学生们认识到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并提出了改进措施。
5.教师评价与反馈:
针对课堂表现,教师评价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展现出对古诗词的兴趣和热情。在诗歌理解和分析方面,学生表现出了较好的学习能力,但部分学生对于诗歌意象的深入挖掘还有待提高。
针对小组讨论成果展示,教师评价学生能够有效合作,共同完成讨论任务,展示出良好的团队精神。在展示过程中,学生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和说服力。
针对随堂测试,教师评价学生在背诵和翻译方面表现良好,但在诗歌意象的分析上存在差异。教师建议学生在课后加强对此方面的练习,提高自己的分析能力。
针对学生自评与互评,教师评价学生能够认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展现出自我评价的能力。教师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发扬优点,改进不足,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
总体而言,本次教学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教师将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评价,进一步调整教学策略,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板书设计①本文重点知识点:
-峨眉山月歌
-李白
-诗歌背景
-意象分析
-情感表达
②本文重点词句:
①“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②“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③“月”的意象:月亮既是自然景象,也象征诗人对家乡的思念。
③诗歌结构:
-开篇:描绘峨眉山月之美
-中间:表达思乡之情
-结尾:抒发离别之苦课后拓展1.拓展内容:
-阅读材料:《李白诗歌选集》:通过阅读李白的更多诗作,深入了解诗人的创作风格和情感世界,特别是那些与月亮、山水相关的诗歌,如《望月怀远》、《庐山谣》等。
-视频资源:《李白传奇》:观看关于李白生平和诗歌创作的纪录片,了解诗人的生平经历,以及他的诗歌在当时社会中的影响。
2.拓展要求:
-鼓励学生利用课后时间阅读《李白诗歌选集》,挑选其中两首与《峨眉山月歌》风格相近的诗作进行深入阅读和分析,撰写读书笔记,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
-观看《李白传奇》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李白诗歌中的“月”意象,以及这种意象在李白诗歌中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学生可以尝试创作一首以月亮为主题的诗歌,模仿《峨眉山月歌》的格式和风格,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教师可以推荐一些与李白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