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石钟山记》基础巩固1.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下临深潭,微风鼓浪临,靠近;鼓,鼓动。B.扣而聆之,南声函胡扣,敲击;聆,听。C.汝识之乎识,知道。D.大石侧立千尺侧,名词用作状语,在旁边。2.《石钟山记》(1)苏轼在《石钟山记》中用反诘句提出全文中心的句子是:“,,?”这句话是作者经过实地考察后得出的必然结论,也是对李渤的主观臆断、自以为是的批评。(2)《石钟山记》中说明世上没能流传下石钟山命名的真实缘由的句子:“,,;,;。”(3)《石钟山记》写绝壁下的情景:看见的是“,,”的大石。(4)《石钟山记》着力渲染阴森可怖的环境气氛,烘托出亲身探访的不易,为下文批评“”埋下伏笔。3.下列各句中与其他加点的“而”字表示的关系不相同的一项是(
)A.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B.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C.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D.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4.下列加粗字词的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微风鼓浪
事不目见耳闻B.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而此独以钟名C.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
郦元以为下临深潭D.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大石侧立千尺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古今同义的一项是(
)A.郦元以为下临深潭 B.空中而多窍C.此世所以不传也 D.自以为得其实6.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南声函胡 B.至莫夜月明C.汝识之乎 D.悟言一室之内7.下列句子中,是宾语前置句的一项是(
)A.余固笑而不信也 B.古之人不余欺也C.噌咴者,周景王之无射也 D.今以钟磬置水中8.选出对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下临深潭,微风鼓浪。
临:对着。B.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适:到……地方去。C.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
尉:做尉官。D.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臆:缺乏客观证据的主观想法。9.下列各组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虽:虽然)B.扣而聆之,南声函胡……(扣:敲击)C.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向:刚才的)D.汝识之乎(识:记得)10.下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臆断其有无
臆断:主观地作出判断B.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
殆:大概C.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
绝:陡峭D.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考:考证11.下列各句加点的字解释不对的一项是(
)A.水石相搏(击) B.虽知不能言(语言)C.扣而聆之(听) D.桴止响腾(传播)12.下列加点的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B.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于是余有叹焉C.至莫夜月明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D.而此独以钟名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13.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下临深潭,微风鼓浪(鼓:振动)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虽:即使)B.扣而聆之,南声函胡(扣:敲击)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适:恰好)C.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向:刚才的)汝识之乎(识:知道)D.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无射:无射钟)郦元以为下临深潭(临:对着)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
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已知也B.然是说也,余尤疑之
至于颠覆,理固宜然C.来而记之者已少
而言之不详D.火尚足以明也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能力进阶15.用一句话概括下面一段话的主要内容,20个字以内。
苏轼是一个创作能力极强、创作精力极为旺盛的大文学家。在64年的人生当中,他给我们留下2700多首诗、300多首词、4800多篇文章。他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少有的文化全才。在诗歌、辞赋、散文、书法、学术等方面的成就都是开创性的。在中国古代文化史上,没有一个人像苏轼这样在各个领域中都表现出了卓越的才华。这还不包括他在建筑、农业、绘画、宗教、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是说也,人常疑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桴止响腾,余韵徐歇。自以为得之矣。然是说也,余尤疑之。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余固笑而不信也。至暮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舟人大恐。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淡澎湃而为此也。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镗鞳之声,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古之人不余欺也!”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传也。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宋苏轼《石钟山记》)1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微风鼓浪,水石相搏
鼓:激荡,掀动B.桴止响腾,余韵徐歇
桴:鼓槌C.余自齐安舟行适临妆
适:往,到D.则山下皆石穴罅
罅:石洞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今以钟磬置水中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B.得双石于潭上
州司临门,急于屋火C.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及其所之既倦D.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
汝姊在吾怀,孤呱而泣1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B.而此独以钟名
爪其肤以验其生枯C.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善万物之得时D.乐琴书以消忧
驼业种树19.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水经》是中国第一部记述水系的专著,它简要记述了全国137条主要河流的水道情况。北魏时期郾道元的《水经注》因注《水经》而得名。B.中国干支历采取天干地支计算年、月、日时,就是把天干和地支按照一定的顺序不重复地搭配起来,用来作为纪年、纪月、纪日、纪时的代号,如“丁丑”。C.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种称号以褒奖善行,称为谥或谥号,如周景王、魏庄子。D.《国语·周语下》记载,周景王曾命人铸造“无射”钟。“无射”是十二律中的第十二律,因钟声合乎无射的音律,故用“无射”作钟名。2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和以动衬静的手法,把大石、栖鹘、水波的形态或声音描绘得形象逼真,构成了一幅动人的图景,绘形绘声,写得十分出色。B.作者写了两处水声,都写得比较舒缓,有徐察细勘之意:对两处鸟叫的描写也大致相同,都是先写其声,后写其名。C.文章描绘出一幅阴森可怖冷清凄厉的石钟山夜景,着力渲染阴森可怖的环境气氛,烘托出亲身探访的不易。D.作者在和儿子谈话中将两种声音与“周景王之无射”和“魏庄子之歌钟"相联系,肯定自己的考察结果,点出以钟名山的缘由。21.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2)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3)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素养提升22.下列对文章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探究石钟山命名的原因是对李渤的看法“余尤疑之”。B.到绝壁下,作者看到的景象和听到的声音令人觉得恐怖。C.石钟山命名的原因是因为微波冲击石洞和风浪冲击大石的小孔而发出似钟的声音。D.作者用典故作比,说明山由钟名。23.下列对文章中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向是(
)A.本文一开篇就提出自己对郦道元以及李渤的说法的怀疑,作者对古代两位名人对石钟山得名由来的说法并不轻信。B.接下来作者才进入记游的部分,也记叙了寺人敲石的行为,听起来似乎已验证了李渤言之有据,但作者仍然存疑。C.绝壁下的大石奇崛,栖鹄与鹳鹤的叫声恐怖,这情形让作者感到害怕而准备返回时,他却在此时听到巨大的水声。D.在详叙实地考察石钟山命名来由的过程后,作者表达了对李渤这种不经充分地实地验证而臆断的思维方式的批评。2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石钟山名称来源有不同观点,但无论哪种说法都有人质疑,这也成了作者要亲自去考究山名由来的原因。B.绝壁之下,行进途中,阴森恐怖的环境连舟人都感到害怕,但苏轼却毫不畏惧,依然前行,以寻求真相。C.水石相击,发出噌吰之声,风水与大石的穴窍相吞吐,发出窾坎镗鞳之声,两音相和,如同音乐在演奏。D.作者不受他人见解左右,亲临实地考察石钟山,得到了自己想要的观点,告诉世人做事要“目见耳闻”。2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针对石钟山得名的原因,不盲从古人,在“暮夜”乘舟实地考察,亲身探寻,得出认识事物要“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的观点。B.在第二段中,作者用生动的比喻、形象的拟人、贴切的拟声词等详细地描写了石钟山月夜下的景象,绘声绘形,创造出了独特的意境。C.作者从首段对郦道元、唐李渤的说法持怀疑态度,到最后“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在经过实地考察之后,彻底否定了郦道元、李渤的观点。D.本文不同于一般的记游性散文那样,先记游,后议论,而是先议论,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乙方商铺租赁合同范本
- 出让合同范本官网
- 个人催债合同范本
- 2025年遵义a2货运从业资格证考试
- 借款合同和抵押合同范例
- 劳务合同范本保密条款
- 东营市劳动合同范本
- 低成本创业合同范本
- 个人室内植物租赁合同范本
- 弃土场土方外运施工方案
- 一次性纤维环缝合器
- 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发展
- 儿科抗生素使用
- 绿化工程承包合同 绿化工程承包合同范本(二篇)
- 建筑财务出纳年终总结PPT模板下载
- GB/T 9574-2001橡胶和塑料软管及软管组合件试验压力、爆破压力与设计工作压力的比率
- 旋挖桩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 跨文化沟通技巧课件
- 三位数乘一位数练习题(300道)
-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完整版教学设计
- 长白县巡游出租汽车驾驶员从业资格-区域科目考试题库(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