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潮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
任教学校:-----------
任课教师:-----------
2020年7月
第三单元
一、单元内容
1.本单元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童话”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卖火柴的小
女孩》《那一定会很好》《在牛肚子里旅行》和《一块奶酪》四篇课文组成。编排
意图是引导学生把握童话的主要内容,感受童话中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培养
想象的能力;从中得到一些启示。
2.本单元重点:
(1)感受童话中生动有趣的形象。本单元的四篇童话,都塑造了生动有趣
的人物形象,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中可怜的小女孩;《那一定会很好》中牺牲
自己、把方便献给大家的大树;《在牛肚子里旅行》中遇事冷静、见多识广、机
智的青头;《一块奶酪》以身作则、严于律己的蚂蚁队长。教学时,通过分角色
朗读,感受人物鲜明的形象,体会童话给予我们的启示。
(2)学会讲故事、演故事、编写童话故事。
每篇童话都非常生动有趣,易于把握内容,学完后把故事讲给别人听,最好
会演一演故事。还要在了解童话的基础上,展开丰富的想象,根据提示词语来创
编童话故事。
二、单元要点及课时安排
内容教学要点课时教学建议
1.感情朗读,感受小女
本课描写了卖火柴的小女
孩几次擦着火柴出现的
孩在大年夜冻死街头的故
8.卖火柴的小幻象,感悟卖火柴的小女
事,重点是体会作者由现实2
女孩孩命运的悲惨。
生活所展开的合理想象,感
2.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运
受作者对小女孩的同情。
用多种方法理解字词。
本课作者记叙了一粒种子1.通过分析关键词、重点
到阳台上的木地板的变化句,感受体会大树的情
9*那一定会很
过程,重点是感受大树牺牲1怀。
好
自己,把方便带给大家的无2.通过比较阅读,感受童
私品格。话中表现的主题不同。
本课介绍了红头在牛肚子1.分析重点词句来理解
里的旅行,青头成功救出红课文。
10.在牛肚子头,重点是抓住描写青头行2.分角色朗读,体会人物
2
里旅行动和语言的语句感受青头的心情,读出人物的语
的遇事冷静、机智、勇敢和气。
见多识广。
本课介绍了一群蚂蚁搬运默读课文,讲一讲、演一
一块奶酪的故事,重点理解演这个故事。
课文内容,体会蚂蚁队长以
11*一块奶酪1
身作则、严于律己的美好品
质和蚁群严格遵守纪律的
精神。
本次习作主题是《我来编童总结童话的特点,提出习
话》,引导学生根据例词写作要求,再练习写一写。
习作1
童话,重点是发挥想象,编
写童话。
本次园地主要内容是交流1.指导学生用合作和探
童话的特点;了解形声字声究法来学习交流童话,学
旁表音的特点,认识带有口习形声字,学习病句的修
字旁的字表示的意义不同,改。
语文园地1
认识三种修改符号并学会2.诵读法积累格言。
运用,理解积累辨理格言。
重点是认识童话的特点,学
会修改病句,积累格言。
本次读书吧题目是《在那奇1.充分发挥提示语的作
妙的王国里》,介绍了基本用。
快乐读书吧1
童话故事,重点是阅读与发2.联系生活实际进行阅
现童话故事的奇妙。读。
8.卖火柴的小女孩
课题卖火柴的小女孩课型精读课文授课时间2课时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丹麦作家安徒生的一篇著名童话,讲述了卖火柴
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写实与写虚交替进行,美丽的幻
象与残酷的现实更迭出现,是这篇童话的特点,也是这个凄美的故事最
打动人心的地方。
课文开头描写了小女孩的处境,接着写了小女孩为了暖和自己,五次擦
燃火柴,并在火柴的亮光中看到种种幻象一一暖和的火炉,喷香的烤鹅,
教材
美丽的圣诞树,慈祥的奶奶,直至跟奶奶一起飞走。最后讲小女孩被冻
解析
死在街头。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课后练习提出“朗读课
文”“小女孩擦燃了几次火柴?每次擦燃后看到了什么?表达了她怎样的
愿望?”“和同学交流印象深刻的部分,说说你的感受”等学习要求,旨
在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梳理、交流等方法,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培养
学生的想象力。
1.通过学习本课内容,领悟故事深刻的思想内涵,感受卖火柴的小女孩
命运的悲惨和作者寄予的深切同情。培养学生的爱心,并启发学生要珍
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教学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小女孩几次擦着火柴出现的幻象,关注人物的悲
目标惨命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深入到字里行间以获得情感的体验。在品
读中要有所感悟并形成见解,提高学生口语表达的能力,使学生的潜能
得以全面发展。
1.了解本文作者及当时的写作背景,理解课文的内容,领悟课文深刻的
教学思想内涵,感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这是本课的难点。
重占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起学生对小女孩的同情之心,培养学生的爱
心,并启发学生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教学感受小女孩几次擦着火柴出现的幻象,从而感悟卖火柴的小女孩命运的
难点悲惨和作者寄予的深切同情。
第一课时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内容,感受卖火柴的小女孩命运的悲
惨,激发对小女孩的深切同情。
教学
2.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划分课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目标
3.联系小女孩的生活背景,体会作者由现实生活所展开的合理想象,初
步感受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
课件
准备
教学设计设计意图
一、简介作者,导入新课
1.板书:卖火柴的小女孩安徒生
同学们,你们喜欢世界著名作家安徒生的童话故事
吗?你们有谁知道安徒生是哪国人吗?他都写过什
么作品?你们又听过他的哪些故事呢?谁来说一
说?(学生简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安徒生笔下的
这篇名作《卖火柴的小女孩》。
2.播放安徒生的简介与写作背景简介(出示课件
2)o
安徒生(1805〜1875),19世纪丹麦著名童话作家。
导入
安徒生的童年生活贫困不堪,受尽颠沛流离之苦,
新课
因此,他童话中的主要人物都是一些不幸的受欺侮
的穷苦人。在创作生涯中,每逢圣诞节,他总有一
本新的童话集出版,作为献给孩子们的礼物。他的
作品想象丰富,情节生动,语言朴素。他的童话被
翻译成多种文字,为世界各地的儿童和成人所喜
爱。著名的作品有《海的女儿》《皇帝的新装》《卖
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等。在这些童话里,他
对劳动人民的苦难和不幸遭遇寄予了深切的同情,
对达官贵人的虚荣、残酷和腐败作了无情的揭露,
对幸福生活充满了向往和热爱。
写作背景:《卖火柴的小女孩》是安徒生的代表作
之一,发表于1846年。当时有个朋友要求他为一
幅拿着一束火柴的穷苦小女孩的画写一篇童话,这
幅画让安徒生想起了自己母亲的苦难童年。当安徒
导入
生的母亲还是一个小女孩的时候,她就被赶出家门
新课
到街上求乞,但她不愿求乞,又不敢回家,于是她
就躲在城里的一座桥下坐着。没有鞋穿,她只好用
双手抱着双脚取暖,安徒生就是怀着对母亲深切的
同情及对世道的不平,创作出了这篇童话故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播放本文的朗读录音。(出示课件3)(让学生
入情入境地听,真正地走进故事,了解故事梗概。)
2.速读课文,整体感知。(让学生快速浏览课文,
在老师的引导下,标画出相关词句,回答相关问题,
整体感知全文内容,初步感受作者表达的思想感
情。)
(1)作者是怎样描述小女孩卖火柴的情景的?说明
了什么?(出示课件4)(标画出相关的词句:“冷
极了”“下着雪”“快黑了”“大年夜”“赤着脚”
新课“又冷又饿”“哆哆嗦嗦”“蜷着”“缩成一团”)
教学学生甲:小女孩在这样寒冷的大年夜里光着脚卖火
柴,说明小女孩的生活很痛苦、很悲惨。
老师小结:大年夜本应该是孩子与父母团圆欢聚、
最幸福的时候,可是卖火柴的小女孩却在此时流浪
街头,叫卖火柴。说明小女孩的生活境遇非常悲苦。
(2)小女孩“没注意”什么?她“忘不了”什么?为
什么?(出示课件5)
学生乙:小女孩“没注意”的是她美丽的金发,她
“忘不了”的是大年夜。因为饥饿与寒冷使小女孩
顾不了自己的美丽,她更需要的是温暖与食物,突
出了小女孩生活的悲苦。
老师小结:在这样一个本应幸福温暖的夜晚,小女
孩走在又冷又黑的街上叫卖火柴,要为家里挣一点
儿钱来维持生活。这是一个多么“可怜的小女孩”
呀!她眼巴巴地看着有钱人家窗户里透出的灯光,
无可奈何地闻着街上飘着的烤鹅香味。这段描写流
露出作者对小女孩深深的同情。
(3)为什么小女孩一次又一次擦燃了火柴?共擦了
几次?(出示课件6)
学生丙: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是为了看到一次次
美好的幻境。
(4)小女孩第一次擦燃火柴的原因是什么?她看到
了什么?之后的结果如何?你从中体会到什么?(出
示课件7)
学生丁:因为“她的一双小手几乎冻僵了”。她燃
亮了火柴,感觉“自己好像坐在一个大火炉前
新课
面……”但是,美妙的幻境很快就因为火柴的熄灭
教学
而消失了。联系上面的内容想象,一个赤着脚的小
女孩,在冰天雪地的大街上,已经走了一天了。这
时候她是多么渴望得到温暖啊,所以小女孩才在幻
境中看到大火炉。从作者的描述中,我可以体会到
小女孩在幻境中的满足与欢乐,同时又与残酷的现
实作了鲜明的对照。
(5)小女孩后几次擦燃火柴的原因是什么?她看到
了什么?(出示课件8)
饥饿食物……烤鹅寂寞欢乐……圣诞树
孤独慈爱……奶奶痛苦摆脱……飞走……
(6)在当时的社会,小女孩真的能到没有寒冷,没
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吗?(出示课件8)
学生戊:当然到不了,这只是小女孩死前的一种美
好的幻觉。在那黑暗的社会中,小女孩只有饥饿与
寒冷,没有欢乐和温暖,最后冻饿而死。这充分说
明社会的不公平。
老师小结:虽然小女孩一次次地擦燃火柴,可是火
柴却一次次地熄灭了。她的眼前没有火炉,只有寒
冷;没有烤鹅,只有饥饿;没有圣诞树,只有寂寞;
没有奶奶,只有孤独;没有得到摆脱,只有面临死
亡。小女孩用死亡摆脱了寒冷,摆脱了饥饿,摆脱
了痛苦!这更突出了小女孩命运的悲惨。
(7)本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表达出作者怎样的
思想感情?(出示课件9)
学生甲:这篇课文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在寒冷的大
年夜,一个赤着脚的小女孩在街头叫卖火柴,她又
冷又饿,为了取暖擦燃了一根根火柴,在火光中,
她看到种种美妙的幻境,最后冻死在街头,表达了
作者对小女孩悲惨命运的深切同情。
老师小结:这篇童话记叙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
大年夜里因饥寒交迫而冻死在街头的悲惨故事。作
者通过用美妙的幻境与残酷的现实生活作鲜明的
对比,深刻地控诉了当时的丹麦社会贫富悬殊的不
合理性,揭露了专制社会的罪恶,表达了作者对劳
动人民的苦难和不幸遭遇寄予的深切同情。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让学生分组讨论,根据故事的情节内容,理清文
章的脉络结构。)
1.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记叙的?(出示课件10)
学生甲:全文以火柴为线索,先叙述了大年夜,天
下着雪,又黑又冷,小女孩在街上卖火柴;之后写
小女孩蜷缩在墙角里擦燃火柴取暖,并从火柴的亮
光中看到了种种幻境;最后写小女孩捏着烧过的火
柴梗冻死在街头。
2.按故事情节的发展顺序,全文可以分成几段?(出
示课件11)
学生乙:全文按故事情节的发展顺序,可分为三段。
第一段(第1〜4自然段):讲故事发生的时间、地
点和小女孩痛苦、悲惨的生活现状。
第二段(第5〜9自然段):讲小女孩一次次擦燃火
柴,眼前产生种种幻境。美丽的幻境与冷酷的现实
对比,体现出小女孩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第三段(第10、11自然段):讲了小女孩在大年夜
冻死街头。
四、体会作者想象的合理性。
(让学生联系小女孩的生活背景,围绕“小女孩五
新课次擦燃火柴,看到的火炉、烤鹅、圣诞树、奶奶,
教学都是实实在在的事物吗?为什么?”(出示课件12)
这个问题进行分析、讨论,体会作者由现实生活展
开想象的合理性。)
老师小结:这些都是小女孩在擦燃火柴时所看到的
美妙幻境,不是实在的事物,是作者的想象。因为
在现实生活中,这个小女孩又冷又饿,没有欢乐,
没有疼爱,她是多么渴望得到温暖,得到食物;渴
望像别的孩子那样得到欢乐,得到圣诞礼物,她是
多么想念疼爱她的奶奶呀!可是这些都根本无法得
至U,只能在她临死之前的幻觉中出现。在这强烈的
对比中更突出了小女孩的可怜和悲惨。
五、结束语。
同学们,卖火柴的小女孩生活的时代离我们很遥
远,她的生活对我们来说是陌生的。但是这并不重
小结
要,重要的是我们用自己的真情和想象,走进小女
拓展
孩生活的那个环境,用心感受她内心的痛苦,我们
才能更深刻地理解文章的思想内涵,感悟作者的思
想感情。
第二课时
1.引导学生逐层深入地品读课文内容,通过分析、理解重点词句,进一
步感受卖火柴的小女孩命运的悲惨和作者寄予的深切同情。
教学
2.整体把握故事的情感旋律,重点感悟文章最后两个自然段中含义深刻
目标
的语句,深刻感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关注人物的悲惨命运,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教学
课件
准备
教学设计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出不课件13)
在一个又冷又黑的晚上,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夜,卖
火柴的小女孩孤苦伶仃,饥寒交迫,最终被冻饿而
导入
死。这是个多么可怜的小女孩呀!下面让我们更深
新课
入地学习课文,走进小女孩的内心世界,进一步感
受卖火柴的小女孩命运的悲惨和作者寄予的深切
同情。
二、理解感悟
1.标画词句。(引导学生细心读课文,标画出有深
刻含义的词句。)
2.分析词句。(让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
分组讨论,交流感受。弄明白作者这样写的目的,
锻炼学生逻辑思维及语言表达的能力。)
(1)课文几次提到“大年夜”?都是在什么情况下提
教学
到的?作用是什么?(出示课件14)
新课
学生甲:课文三次提到“大年夜”。第一次是在课
文开头,写小女孩在“大年夜”出去卖火柴;第二
次是写小女孩又冷又饿,哆哆嗦嗦地走在街上,看
着别人家窗户透出的灯光,闻着烤鹅的香味,心里
忘不了这是“大年夜”;第三次是写小女孩在“大
年夜”冻死在街头。
老师小结:课文三次提到“大年夜”,这是给故事
安排的特定时间与特定环境。“大年夜”本应是欢
乐的、幸福的,而小女孩在大年夜走在街头,在大
年夜看着别人家窗户里透出的灯光,闻着烤鹅的香
味,在大年夜冻饿而死。大年夜的节日氛围更突出
了小女孩命运的悲惨,更能引起人们对她的同情。
(2)“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
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
根。”这两句话说明了什么?(出示课件15)
学生乙:说明火柴是小女孩一家人生活的来源,对
小女孩来说,每一根火柴都很珍贵。联系上文她一
根火柴都没有卖掉,内疚与怕挨爸爸打的恐惧使她
更不敢浪费一根火柴,但是难忍的寒冷逼得她顾不
得挨打,终于抽出一根。
(3)为什么说“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出示课件
16)
教学
学生丙:这道“奇异”的火光,使小女孩看到暖烘
新课
烘的大火炉,得到了短暂的温暖和满足。在这雪花
漫天飞舞的“又冷又黑的晚上”,这对于一个“赤
着脚”“一双小脚冻得红一块青一块”“蜷着腿缩
成一团”“一双小手几乎冻僵了”的小女孩来说,
实在是非常可贵的。
⑷你从小女孩看到的烤鹅中体会到了什么?(出示
课件17)
学生丁:小女孩又冷又饿,饥寒交迫,“这一整天,
谁也没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没给过她一个硬币”。
她已经一整天没有吃东西了,而街上飘着一股烤鹅
的香味,这个饥饿难忍的小女孩多么渴望得到食物
哇!
(5)小女孩为什么看到了美丽的圣诞树?(出示课件
18)
学生戊:大年夜是一年中最令孩子兴奋的时刻,可
以围着美丽的圣诞树尽情地欢乐。又冷又饿的卖火
柴的小女孩也不例外,她也需要欢乐,渴望得到欢
乐。这体现出小女孩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和向往之
情。
(6)小女孩为什么在第四次擦燃火柴时看到了慈爱
的奶奶?(出示课件19)
学生己:从“她没卖掉一根火柴,没挣到一个钱,
爸爸一定会打她的”来分析,小女孩孤苦可怜,家
里只有奶奶最疼爱她。在小女孩面临绝境的情况
下,她最想念的就是奶奶,自然在幻觉中看到了奶
奶。
(7)小女孩第五次擦燃了一大把火柴,为什么?(出
示课件20)
学生庚:小女孩的目的是把奶奶留住。对小女孩来
说,这世界上没有光明,没有温暖,奶奶的出现使
教学
她无比留恋。她清楚地知道,火柴一灭,慈爱的奶
新课
奶就会不见了。所以,她不顾一切,“赶紧”擦着
了“一大把”火柴。
老师小结:这里反映了小女孩对美好生活的强烈向
往,也反衬了当时社会的冷酷无情。联系上文,小
女孩在多次幻想破灭之后想起了死去的奶奶,渴望
用一大把火柴来留住这世界上唯一疼爱她的奶奶,
所以她孤注一掷,擦燃了一整把火柴。让我们深刻
感受到小女孩内心的痛苦和绝望。
三、体会情感
整体把握故事的情感旋律,重点感悟文章最后两个
自然段中含义深刻的语句,深刻感悟作者表达的思
想感情。(出示语句及问题)
1.“第二天清晨,这个小女孩坐在墙角里,两腮通
红,嘴上带着微笑。她死了,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
了。”
出示问题:小女孩既然是被冻死的,为什么还“嘴
上带着微笑”?(出示课件21)
学生甲:这是因为小女孩曾在幻想中感到自己的灵
魂飞到了“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
天国去了。她就是在这样美好的幻想中死去的,所
以她的“嘴上带着微笑”。
老师小结:幻想与现实、死亡与微笑形成鲜明而强
烈的对比,突出了小女孩命运的悲惨,引发人们对
她的无限同情。
2.“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
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
去。(出示课件22”)
出示问题: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把它放在全文的结
尾,能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感受?
学生乙:这句话的意思是小女孩冻死了,但谁也不
知道她曾经在幻境中看到过温暖的大火炉、喷香的
教学
烤鹅、美丽的圣诞树和慈爱的奶奶;在幻境中她和
新课
奶奶一起飞向天国,去寻找那再也“没有寒冷,没
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生活。把它放在全文的结
尾,使我们感到小女孩死前是那样向往美好的生
活,但她只能在幻境中看到她想要得到的东西,而
结局又是冻死在街头。如此鲜明的对比,更使我们
同情小女孩的不幸遭遇。
学生丙:“她曾经多么幸福”是指她曾经有过的幸
福,是指她擦着火柴时出现的种种美好的幻想。因
为在现实生活中,她是没有幸福可言的。“走向新
年的幸福中去”,是指在新的一年里她幸福了,这
里的''幸福"实际是反语,真正的意思是死亡。因
为她用死亡摆脱了寒冷、饥饿与痛苦的生活。透过
两个“幸福”,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压抑心头的满
腔悲愤,感受到作者对贫富悬殊的社会现实的强烈
不满。
老师小结:课文没有写小女孩最终幻想的破灭,而
是让小女孩在美好的幻想中飞走了,这是因为作者
实在不忍心让这个有着悲惨遭遇的小女孩再一次
地失望了。小女孩用美妙的幻想来满足自己对幸福
的渴望,但她一次又一次地被拉回到痛苦的现实生
活中,幻境越是美好,越体现出现实的悲凉,越体
现出这个黑暗社会的冷漠无情。最后,作者让小女
孩用死亡来摆脱冷、饿、苦、痛,用死亡来摆脱这
个悲惨的世界。还有比死更能说明悲惨的吗?这表
现出作者对小女孩深切的同情,以及对当时社会黑
暗的无情揭露与控诉。
教学四、赏析全文。(出示课件23)
新课文章一开始,作者就把一个赤着脚叫卖的小女孩置
于一个又冷又黑、下着雪的大年夜的典型环境里,
这就紧紧扣住了读者的心弦;之后作者用实与虚的
对比,交替描写美妙的幻境与残酷的现实,流露出
小女孩对美好生活的渴望,紧紧牵动着读者的心,
并继续关注小女孩的命运;直至最后写小女孩跟奶
奶一起飞走了,交代出小女孩在美妙的幻觉中“幸
福”地死去了。小女孩的生活是这样的痛苦,小女
孩的幻想是这样的美好,小女孩的结局又是这样的
悲惨!字里行间,我们都能深深地体会到作者压抑
在心头的辛酸与悲愤,体会到作者对小女孩悲惨命
运寄予的深切同情。
五、升华情感。
同学们,一个有着美好幻想的小女孩,一个想过上
幸福生活的小女孩,就这样悲惨地死去了!当新年
小结
的太阳高高地升起来的时候,小女孩却再也看不到
拓展
了……想必同学们的心情都非常沉重,我还看到有
的同学眼中闪动着泪光!今天,我们坐在明亮的教
室里,你们有什么话想对这个小女孩说吗?
8、卖火柴的小女孩
大年夜……卖火柴]
大年夜……看着……闻着……卜悲惨的命运
板书大年夜冻饿而死」
设计
幻想……现实]
卜强烈对比
死亡……微笑J
课堂作业设计
1.思考题。
(1)为什么要特别写明卖火柴的小女孩是在“大年夜”冻死的?
(2)第8自然段的描述有什么作用?
2.结合课后作业,把你想对小女孩说的话写出来,抒发自己的内心感受,全面提
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3.搜集、整理安徒生其他的童话故事,开一个安徒生童话故事会。
【答案】
1.(1)“大年夜”本应是欢乐和幸福的时刻,可是卖火柴的小女孩却在这样特殊
的时刻冻死了,让人心中越发有一种凄凉的感觉,更增强了对比的效果,更引起
了人们对她的同情。
(2)这段话起到了过渡作用,预示了在下一次燃亮火柴时,看到的将是奶奶。
另外,这段话也暗示出小女孩的死亡。
2.略
3.略
教学反思
1.学生通过交流搜集到的资料,可以让他们了解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相关背景知
识,这样更能深刻地体会到小女孩命运的悲惨。
2.教师可以设计这样一个环节一一课本剧再现故事情节。这一课学生在学习上并
没有什么困难,课后的拓展延伸,不仅能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还能锻炼说话
能力,一举两得。
1.火柴知识
1816年,法国人德鲁森制成了黄磷摩擦火柴,火柴头上涂有硫黄,再裹上
黄磷、铅丹或二氧化镒及树胶的混合物。黄磷是剧毒物质,人误服0.1~0.2克就
会死亡。用黄磷制成的火柴,受热到40℃时就会起火燃烧,在粗糙的物体上一
擦就着,容易引起火灾,很不安全。
1845年,奥地利化学家施勒特尔发现无毒且不能自燃的红磷,从而出现了
安全火柴。安全火柴是把引火物成分分别涂在火柴头和特殊摩擦表面两个部位上
制成的。1855年,瑞典人伦斯特勒姆获此项专利。他用可燃物三硫化锚、氧化
剂氯酸钾、二氧化镒及树胶调成襁糊状涂在浸过石蜡的小木棒上制成火柴头,把
红磷、细沙做成稠浆涂在火柴盒的侧面做成沙皮。这样,火柴头只有在火柴盒侧
面的沙皮上摩擦,才会点着。这种火柴既没有毒,又不容易引起火灾,因此称为
“安全火柴”。
可是,由于黄磷火柴不易变质并能适应不同的气候条件,一直流行到19世
纪末。安全火柴在20世纪初才完全取代被各国定为违禁产品的黄磷火柴。安徒
生生于1805年,死于1875年。他所生活的年代,正是使用黄磷火柴时期,所以
《卖火柴的小女孩》中的小女孩,在墙上就能擦燃火柴。
从不安全火柴到安全火柴,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人类科技进步的历程。现在已
出现了防水火柴,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功能特异的火柴一定还将陆续问世。
9*.那一定会很好
课题那一定会很好课型略读课文授课时间1课时
课文讲述了一粒种子长成一棵大树,变成手推车、椅子,最后变成木地
板的一段生命历程。在这个历程中,主人公不断转变,每一次转变都是
一个愿望的开始,每一个愿望最后都实现了。一粒种子的愿望,经过一
段段历程,最后回到原点,这是经历了生命体验后的一种回归。
课文想象丰富,内容生动。共12个自然段,可分为4个部分。第一部
教材
分(第1〜3自然段)描写一粒种子长成一棵大树的历程;第二部分(第
解析
4-7自然段)描写大树变成手推车的历程;第三部分(第89自然段)
描写手车变成椅子的历程;第四部分(第1012自然段)描写椅子变成
木地板的历程。
课文具有情节反复的特点。文中4次出现“那一定会很好”,突显了“心
怀美好,每一段历程”的积极人生态度,也使结构更加清晰。
1.会认本课“缩、努”等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从一粒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
目标的经历。
3.学习大树牺牲自己,把方便奉献给大家的无私品格。
教学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从一粒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的
重占经历。
教学
学习大树牺牲自己,把方便奉献给大家的无私品格。
难点
教学
课件
准备
教学设计设计意图
一、揭示课题,设疑激趣。
让学生根据题目质
1.揭示课题,板书:9那一定会很好(学生齐读课
导入疑,培养学生质疑
题)
新课问难的能力,找准
2.设置疑问:看到题目后,你有什么疑问吗?(自
文章的切入点。
由发言)
3.教师板书有价值的问题。
导入
(1)谁一定会很好?
新课
(2)为什么会很好?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1.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读时注意
两点。(课件出示2)
(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不添字,不漏字,不
读错字,不读破句。)
(2)了解课文大意。
2.学生自由读课文。
3.指名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出示课件3:生字)
suontijingjufutuizhichai
缩努茎锯斧推吱拆
(1)教师指导:注意读准平舌音“缩”,翘舌音“吱、
拆”,后鼻音“茎、抓住“那一定会很
(2)识记生字好”,从而找出重点
新课形近字比较:经一茎堆一推折一拆句子,培养学生从
教学加一加:丝+宿=缩”“奴+力=努”“口+支=吱”文中搜寻信息的能
4.全班交流,理解重点词语。力,分析课文的能
拂动:轻轻抖动。力。
舒服:身体或精神上感到轻松愉快。
吱吱嘎嘎:拟声词。形容物体受压或摩擦时发出的
声音。
吃力:指辛苦;劳累;费力,费劲。
三、合作交流,品读感悟。
1.让学生带着问题,再次读文。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1)默读课文,把含有“那一定会很好”的句子
画出来。(课件出示4)
①我一定要站起来,大口大口地呼吸空气,那一定
会很好。
指导朗读:读出泥土中种子的难受,读出种子钻出
泥土的决心。
交流:种子是怎么做的?过了些日子,发生了什么
变化?(课件出示5)
种子一边想一边努力生长。过了些日子,它长出细
细的根、茎和两片小叶子,钻出地面,站在阳光
下。
过了很多个日子,它长成了一棵高大的树。
指导朗读:读出种子喜悦的心情。
指导造句:鼓励学生用上“一边……一边……”说
句子。(课件出示6)
②要是能做一棵会跑的树,那一定会很好。
(板书:做一棵会跑的树)
思考大树“做一棵会跑的树”的愿望实现了吗?它
又会产生什么新的想法?
新课
学生自由交流。全班交流。
教学
(课件出示7、8)
农夫把树拖到自家院子里,花了好些日子,做成了
一辆手推车。
农夫把谷子、土豆……,还有调皮的儿子放在手推
车上,推着车在山路上跑来跑去。跑起来的时候,
手推车听到耳边呼呼的风声,真舒服。
(板书:手推车)
③要是我能停下来,坐着休息一会儿,那一定会很
好。
(板书:要是能停下来,坐着休息)
指导朗读:读出大树为人们服务的自豪心情,读出
大树想法的改变。
思考大树“坐着休息一会儿”的愿望实现了吗?它
又会产生什么新的想法?
学生自由交流,全班交流。
(课件出示9)农夫和儿子一起把手推车拆了,用
拆下来的旧木料做了把椅子。
(课件出示10)④栗是我能躺下,那一定会很好。
(板书:椅子要是我能躺下来)
指导朗读:读出大树的疲劳,读出大树想法的改变。
思考大树“要是我能躺下”的愿望实现了吗?它又
会产生什么新的想法?
学生自由交流,全班交流。
(课件出示11)
他把坐上去会吱呀摇晃的椅子拆了,锯成小木片,
拼成美丽的木地板,铺在了阳台上。
它觉得自己又变成了一颗树。
(板书:木地板)
指导朗读:读出大树为自己能够继续为人们服务的
自豪心情。比较阅读,归纳异
新课
(2)想一想,从一粒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它同,学会总结和鉴
教学
走过了一段怎样的历程?别文章中心内容。
预设:一棵大树一一一辆推车一一一把椅子一一木
地板
(3)师小结:一粒种子是那么渺小,它努力使自
己变成一颗大树,它为了服务别人,牺牲的却是自
己。希望我们每位小朋友也能像大树一样,外表美,
心灵更美,给大家带来方便,带来欢乐。最后,老
师把一段名人名言送给大家。
(课件出示12)
如果你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你一生中留给人们
的都是些美好的东西——鲜花、思想以及对你的非
常美好的回忆,那你的生活将会轻松而愉快。那时
你就会感到所有的人都需要你,这种感觉使你成为
一个心灵丰富的人。你要知道,给永远比拿愉快。
高尔基
9*那一定会很好
板书能做一棵会跑的树一一手推车
设计能停下来,坐着休息一一椅子
要是我能躺下来一一木地板
课堂作业设计
1.形近字组词。
宿()怒()经()支()拆()
缩()努()茎()吱()折()
2.加上合适的标点。
种子被泥土紧紧地包裹着它不得不把身体缩成一团这真难受种子
想我一定要站起来大口大口地呼吸空气那一定会很好
3.仿写句子。
种子二边想二边努力生长。
【答案】
1.宿舍发怒已经一支拆开
缩小努力茎叶吱吱折断
乙9.,O"O“,“,,O”
3.我坐在游船上,一边听着动听的乐曲,一边欣赏着两岸美丽的风景。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教学时,我
努力让学生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进入主动探索知识的过程,使学生通过“自主、
合作、探究”的方式,兴趣盎然地加入到学习活动中,有效地提高学生接受知识
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教学过程中,我适时地引导学生通过想象课文的情境去
有所发现,从而抒发对大树的喜爱。
不足之处:
教师应该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教师只需在学生确有困难的地方
点拨指导,教给学习方法,体现学生的学。这一点是我在以后的教学中必须要改
进的。
10.在牛肚子里旅行
课题在牛肚子里旅行课型精读课文授课时间2课时
《在牛肚子里旅行》是一篇有趣的科普小品文。文章通过两只小蟋蟀玩
捉迷藏,其中一只叫“红头”的蟋蟀不幸误入牛肚子里,在牛肚子里作
了一次惊险的“旅行”,最后侥幸逃脱的危险经历,使学生懂得一个科
教材学小知识:牛有四个胃,吃食时具有反刍现象。本文虽然篇幅较长,但
解析是情节生动有趣,语言活泼,内容充满童趣,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过
程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发散性思维的空间和表达的机会。文章渗透的科
学知识,将一个有关动物生理学上的知识讲得有声有色,通俗易懂。同
时通过学习本课,让学生明白要关爱朋友,帮助朋友。
1.认识“咱、答”等13个生字,会写“旅、咱”等13个生字,认识
多音字“答、应、骨”。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文中词
语的意思。
教学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通过抓住重点语句的理解、
目标
引导、感悟,帮助学生揣摩红头和青头对话的的心情,读出相应的语气。
3.默读课文,体会红头和青头是“非常要好的朋友”,从文中找出三处。
让学生懂得当遇到困难时,朋友的作用是非常大的。
结合文本了解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过程。
教学
抓住描写青头行动和语言的语句,感受青头的遇事冷静、机智、勇敢和
重占
见多识广。
教学通过口语练习,锻炼学生的口语概括能力。
难点引导学生感悟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第一课时
1.认识“咱、答”等13个生字,会写“旅、咱”等13个生字,认识
多音字“答、应、骨”。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文中词
语的意思。自主积累好词好句。
教学
2.能在教师的引导下提取文中信息,了解牛胃的特殊构造及功能,牛吃
目标
东西会反刍的现象,并能有条理地说清楚。
3.初步了解科普童话这类题材的基本特点;学习根据提示概括段的主要
意思。
教学
课件
准备
教学设计设计意图
一、谈话引入,了解题材。
1.板书:旅行(“旅”的右下部分比较容易写错,
跟我一起写一写一一撇、竖提、撇、捺。)
说说“你去哪里旅行过?感觉怎样?”
2.完整板书课题:在牛肚子里旅行(课件出示1)
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想了解些什么?
预设:在牛肚子里旅行感觉怎样呢?
谈话的形式引入课
3.了解文章题材:(课件出示2)
题,了解本课题材,
有的文章借助一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科学知识,
导入初步把握文章内
像这样的文章,我们把它称为一一科普童话。
新课容,使学生兴趣盎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一篇科普童话,讲的是
然地进入教学情
一次旅行。
景。
4.课文讲述的是谁的旅行?(红头)
红头是一只——蟋蟀。
蟋蟀是一种昆虫,所以两个字都是一一虫字旁。它
们都是形声字,左表——意,右表——音。
5.红头旅行的地方可不一般,是在一一牛肚子里。
牛肚中有些什么奥妙?今天,我们就来学学课文,
长长知识。一起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读字词
1.(课件出示3)初读提示,学生自学。
(1)读通课文,字字音准,句句通顺。
新课(2)读了课文,你了解些什么?
教学(3)还有哪些问题不明白?
2.全班交流,检查初读。
(1)认读生字
(课件出示4)文中生字。
1Uzanjiumingpinsaoweiguandeng
旅咱救命拼扫胃管等
gangliuleitoudayinggu
刚流泪偷答应骨
chijiaotunbeiyanmisuan
齿嚼吞悲咽眯算
认读形式灵活多样。
师生参与评价,重点强调生字“咱、扫、算”是平
舌音,“拼、吞”为前鼻音;“命、等、刚”是后鼻
本课在教学生字
音,“旅、流、泪”都是边音。
时,相信学生能够
另外,“答”是多音字,在本文中读“面”,组词为
独立识字,鼓励学
“答应”;还有一个读音是“dd”,组词为“回答”。
生用自己最喜欢
“应”是多音字,本文读“ying”,组词为“答应”;
的、最习惯的方法
还有一个读音是“ying”,组词为“应该”。“骨”
认识汉字,并提供
是多音字,本文读“gu”,组词为“骨朵”;还有一
新课平台让孩子当小老
个读音是“g>”,组词为“骨头”。
教学师。而且遵循语文
你认为哪些词语易读错或难读,反复读。学生练读。
识字的基本规律,
(2)多音字我能分。
通过课件提示,帮
(课件出示5)
助孩子直观理解词
辨析多音字“答、应、骨”的读音:在下面的括号
意,迅速解开质疑,
中,填入正确的读音。
提高了课堂学习效
应:应该()答应()
率。
答:问答()答应()
骨:骨头()一骨碌()
(3)词语我理解
温馨提示:(课件出示6)
理解词语的方法:
查字典或词典、联系上下文、从理解重点字入手。
有的词语应该理解在文中指什么?
有的词语不仅要弄清它的意思,还要想一想这个词
用在什么场合?
小组交流自己理解的词语。
猜猜我是谁。根据意思说出对应词语。
①指储藏物品。()
②远行;去外地办事或游览。()
③慢慢地吃东西。引申为慢慢去体味。()
三、理清文脉,了解文意。
1.自读课文,边读边标记自然段。
2.开小火车轮读课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1)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线路是怎样的?
(嘴一一肚子一一第一个胃一一第二个胃一一嘴
里)
(2)牛的胃是怎样消化食物的?
学生交流:从整体入手,把握
(课件出示7、8)多媒体演示,学生学做讲解员,文意,注重学生的
向大家介绍。情感体验。学生通
新课
(1)牛的前三个胃都是用来贮藏食物的,第四个过整体感悟文章内
教学
胃是用来消化食物的。【牛肚子的构造】容,边读边想,实
(2)牛在刚吃草的时候,它不会细嚼慢咽,而是现学生与文本的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公路项目人员聘请合同范本
- 农村房屋安装维修合同范本
- 公司员工劳动合同范本
- 北京企业住房合同范本
- 产品交付标准合同范本
- 公司担保合同范本6
- 综合实践项目《制作细胞模型》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鲁科版生物六年级上册
- 2人合伙合同范本
- 修路混凝土合同范本
- 产品加工定制合同范本
- 24年追觅在线测评28题及答案
- 智能建造施工技术 课件 项目1 智能建造施工概论;项目2 土方工程;项目3 基础工程
- 医学教材 超声引导下乳腺真空微创旋切(VABB)
- 2024年铁路线路工(高级技师)技能鉴定理论考试题库(含答案)
- 2025高考物理步步高同步练习选修1练透答案精析
- 汽车修理工劳动合同三篇
- 职业本科《大学英语》课程标准
- 修建水坝施工合同模板
-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除法竖式计算题练习100道及答案
- 房屋租给卖烟花的合同
- 十堰2024年湖北十堰市茅箭区教育局所属学校招聘教师134人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及考点附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