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黄浦区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终调研测试语文试卷(用时:120分钟
满分:100分)一古诗文阅读(33分)(一)名言积累。(3分)1.
补写出下列句中空缺部分。“譬如为山,______,止,吾止也”,《论语》强调做事不能半途而废;《老子》第六十四章中“______,则无败事”也表了同样的观点;而《大学之道》中的“______”一句,则指出这种坚定不移来自至善目标的确立。(二)(6分)阅读古典诗歌,完成下面小题。饮酒【晋】陶渊明故人赏我趣,挈壶相与至。班荆①坐松下,数斟已复醉。父老杂乱言,觞酌失行次。不觉知有我,安知物为贵。悠悠迷所留,酒中有深味。【注释】①班荆,折下树枝杂草,铺在地上。2.
下列对本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一二两句,描写朋友与诗人相得,携酒共饮。B.
三四两句,通过动作描写表现饮酒氛围和谐。C.
五六两句,描写父老因喝酒酣醉而言行失当。D.
七八两句,写作者酒后畅然自得,物我两忘。
3.
关于“悠悠迷所留”一句,方东树认为“所留”指酒;张玉穀认为“所留”指“世事悠悠,迷者多所留恋”。你赞同哪种说法?请结合诗歌的内容和主旨,对此加以辨析。(三)(17分)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①晏子之晋,见披裘负刍①息于涂者,以为君子也。使人问焉。曰:“曷为而至此?”对曰:“齐人累之。吾名越石父。”晏子曰:“嘻!”遽解左骖以赎之,载而与归。至舍,不辞而入。越石父怒而请绝。晏子使人应之,曰:“婴未尝得交也。今免子于患,吾于子犹未可邪?”越石父曰:“吾闻君子屈乎不知己,而信乎知己者,吾是以请绝也。”晏子乃出见之,曰:“婴闻:察实者不留声,观行者不几②辞。婴可以辞而无弃乎?”越石父曰:“夫子礼之,敢不敬从。”晏子遂以为上客。②俗人之有功则德德则骄晏子功免人于厄而反诎下之其去俗亦远矣。材料二:①子列子穷,容貌有饥色。客有言于郑子阳者曰:“子列子,有道之士也。居君之国而穷,君无乃为不好士乎?”子阳遗之粟数十乘。子列子再拜而辞。其妻望而拊心曰:“今妻子皆有饥色矣,君过而遗先生,先生又辞,岂非命也哉?”子列子笑而谓之曰:“君非自知我者也。以人之言而遗我粟也;其罪我也,又将以人之言。此吾所以不受也。□受人之养,不死其难,不义也。死其难,是死无道之人,岂义哉?”其后民果作难,杀子阳。②子列子之见微除不义远矣。且子列子内有饥寒之忧,犹不苟取,见得思义,见利思害,况其在富贵乎?(以上两则材料都选自《新序·节士》,有删改)【注释】①刍,为牛马的草料。②几,琢磨,考察。4.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1)见披裘负刍息于涂者()(2)遽解左骖以赎之()5.
结合文意,为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1)婴可以辞而无弃乎()A.推辞B.辞谢C.言辞D.告别
(2)其妻望而拊心曰()A.拍打胸口,哀痛的样子B.拍打胸口,悲愤的样子C.抚摸胸口,安慰的样子D.拍打胸口,惊讶的样子6.
可填入材料二第①段方框处一项是()A.
方 B.
乃 C.
且 D.
但7.
材料一第②段画波浪线部分有四处需加句读,请用“/”标识出来。俗人之有功则德德则骄晏子功免人于厄而反诎下之其去俗亦远矣。8.
将材料二中第②段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文。且子列子内有饥寒之忧,犹不苟取,见得思义,见利思害,况其在富贵乎?9.
《四库全书提要》评价《新序》“衷之于道德仁义,在诸子中犹不失为儒者之言也。”材料二中的列子是道家人物,上述评价是否适用?请结合孟子的“四端”说,对此加以分析。(四)(7分)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吴起论①吾读《吴起传》,观与田文①论功,发三问,文不得一。文曰:“主少国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当是时属之子乎?属之我乎?”起曰:“属之子矣。”吾尝疑起才何独短于此而不敢与文较。及观起之相楚,方悼王之死,未几而楚之宗室大臣杀吴起。悼王死,起相新君,可谓主少国疑矣,起也于是乎不免。然则起之才是诚短乎此,则田文之知人也,明矣。②然则田文之知起之不足,何说也?起之为人也,明厉而不达于变,从事于法而不知权。昔者郑国有难,而子孔当国,夫子孔之为载书②,序群臣而使之听政,岂有所不可哉?而子产请焚,而郑国果定,何也?盖诚未加于物,则吾之所为,众之所疑,故曰:“众怒难犯,专欲难成。”盖当新造之国,与夫众情反侧之际者,不可以求定乎法而取必于理之是非。而其权乃在夫人情可否之际,故子产焚之而国定。自然之理也。③史称吴起治楚,明法守令,捐不急之官,废公族,疏远者。夫起当新难之国,辅未壮之主而驭不附之大臣与不信之百姓,而其所行顾若是而不知变,是其死也,不亦宜乎?呜呼!智士因变,圣人乘时,一龙一蛇,与化推移,庸得而制之哉?吾悲吴起之志,故论其说云。
(选自张耒《柯山集》,有删改)【注释】①田文,即孟尝君,战国四公子之一。齐国宗室,大臣。②载书,即盟约。10.
分析第②段引用子产焚书的典故的作用。11.
本文论说风格颇具特色,请联系②③两段,对此加以评析。二现代文阅读(27分)(五)语言运用(4分)12.
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在写作的过程中,我们不断地“回到过去”,去探索最核心的情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然就难以理解自己一系列的反应和行为是如何让自己长成今天这个样子的。①而不总结在那些痛苦的感受之下深藏的核心情感是什么②既然我们没有办法看到它③我们就无法把那个在生命中反复作梗的核心情感找出来④如果我们只是平铺直叙地表达生活中的感受⑤那也就没有办法看到该核心情感是什么时候形成的A.
④③①⑤② B.
④③⑤①② C.
④①③②⑤ D.
④①⑤②③13.
以下没有逻辑谬误的一项是()A.
虽然圣地亚哥最后只拖回了一副鱼骨,但一个人可以被毁灭,却不能被打败。B.
一个大家闺秀若敢偷读《西厢》,难保将来不会与人私定终身,辱没门楣。C.
《论语》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所以《论语》的作者是孔子及其弟子。D.
《百年孤独》值得一读吗?我认为,读,太花时间;不读,又有点儿可惜。
(六)(10分)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在曼彻斯特文学协会年度晚会上的演讲狄更斯①女士们,先生们,我因能够在这样的场合跟你们相聚而感到光荣。我认为,今天的聚会不仅对我们所有在场者来说非常重要,而且对提倡无害的休闲活动以及关注全体人民的幸福、社会的和平和改良的每个人来说,具有同样的重要意义。②这个工商业非常发达的城市突出地站在了文学事业的最前列。在她为数众多的公共机构中,有一个致力于教育并完善某个广大阶级的神圣殿堂。虽然她的工厂里回荡着巨大引擎的轰鸣声,但是上帝亲手创造的不朽机制——人的灵魂——并没有被遗忘在嘈杂和喧嚣之中,而是被安置在了它自己的宫殿里,并且得到了很好的照料。女士们、先生们,这一宫殿的结构坚实地扎根于一种精神,即这里的人民献身于公共事业的精神;有了这种精神,它将永世长存。③我相信你们都很清楚,这一文学协会刚好建立于工商业非常活跃和兴旺的时期;那些属于它的主要对象的社会阶层当时都有充分的就业机会和固定的收入。然而,随之而来的是一个几乎空前的萧条时期,大批年轻人突然失去了工作,陷入了贫困潦倒的境地。我被告知,这种形势的变化导致许多文学协会会员被迫退会,从而使协会欠下了高达三千英镑的债务。有关人员凭着巨大的热情四处求援,终于得到了不少人的慷慨资助,债务目前正在被迅速还清。只要我们再多一点原先那种不屈不挠的努力,再多一点原先那种以协会为家的感情,协会将还清所有的债务,将永远属于你们,属于你们的后代。④协会目前正处于既可以说最不兴旺,又可以说最有起色的时期——这里有使人欢快的活动家,有寓教于乐的讲座,有藏书六千册的图书馆,有参与讨论和辩论的机会,还有体育锻炼的机会;最后但并非最不重要的理由是,这里有享受无可指摘的理性思辨的机会。正是在这里,协会向这个伟大城市的每个公民开放,他们每周只要花上六便士就能参加上述所有的活动,并因此而获得不可估量的好处。⑤女士们,先生们,在今天这个前程似锦的日子里,我不知道我们是否还需要不厌其烦地去对付那些反对派的陈词滥调,即“一点儿学问会导致危险”。他们为数众多,而且以智者自居。不知有多少回,我们听到他们把这句话当作了不言自喻、能够使所有人信服的论据。不知这些人会怎样比较“一点儿学问”所带来的危险和大量的无知所带来的危险?他们认为哪一种危险会导致更多的痛苦和犯罪?我很乐意带他们去参观监狱和晚间收容所,以便帮助他们作出估计和判断。⑥一首常常被写书者在开头处引用的打油诗这样说:一旦房子和土地消失或被毁,学问会变得最为宝贵。然而,我要把这句名言加以改造:即使一个人从来没有房屋和土地,学问将提供它们无法提供的东西。虽然一个人可能会在某个时期连肚子都填不饱,会感到饥饿就像在家门口虎视眈眈的恶狼,可是一旦他已经把无知这个怪物从家里赶走,自尊和希望就会在他身上永驻。凡是在文学协会这样的地方日复一日地努力提高自己的人,都能获得一种心灵上的品质——这种品质在任何时代都会成为在不同程度上进行奋斗的人的依托,尤其是——并永远是——自学成才者的依托。它总是把最明亮的慰藉之光洒向地位低下、几乎毫无财源的人。它曾经一生待在沃尔特·雷利爵士的身旁,耐心地陪伴他度过伦敦塔内半是地牢、半是书房的岁月。它没有嫌弃牧羊人的儿子弗格森,而是耐心地陪他观察星星。它曾经和布鲁姆菲尔德一起身居斗室,靠制鞋为生。直至今日,透过织布机和铁锤的噪音,它仍在把激人奋进的话语悄悄地送到人们的耳边。⑦当一个人在这里学习,他了解到在每个时代都有伟大的思想家因追求真理而遭受苦难,了解到许多人曾经因直抒己见而惨遭迫害,他就会宽厚地对待那些跟他意见相左的人。只要他懂得他和雇主之间的关系需要彼此负责,他就会快乐地、忠实地、正直地履行自己的职责。他在这样的地方获得的益处并不会只限于他自己,还会使他给予人类更多的同情,甚至会使他对创造了宇宙间所有奇迹的伟大造物主更加崇敬。⑧女士们和先生们,我不会忘记你们出于厚爱而交给我的令人愉快的任务。我认为,群众性文学团体的智力水平越高,反思能力越强,文学作品的读者就越多,各类作家就越能明显地唤起民众的真实情感,因而文学也就越受人尊敬,越具有用处。让我再一次强调:我之所以很乐意关注这些机构,是因为它们有助于产生伟大的社会制度,有助于人类的和平与幸福。我从心底里相信,即使在这所机构和其他相同的机构崩溃衰落了很久以后,它们播下的种子也一定会发芽壮大,结出硕果,化成另一类人的智慧、仁慈和毅力。(有删改)14.
第②段“神圣殿堂”在文中指的是______。15.
以下推测最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此次演讲的主要目的是为曼彻斯特文学协会筹集偿还债务的款项。B.
狄更斯认为监狱中的许多服刑人员是因为缺乏学问而误入歧途。C.
狄更斯认为曼彻斯特文学协会这类公共机构的事业关乎全人类福祉。D.
曼彻斯特文学协会若越办越好,也将有利于提升文学和作家的地位。16.
以下不能作为第⑦段举例论证或引用论证的一项是()A.
大卫儿时常与书籍为伴,完善了人格,也使他对米考伯夫妇这样的可怜人心生同情。B.
正因为聂赫留朵夫是受过教育的贵族,所以才能生发对玛丝洛娃的一片救赎之心。C.
孔子教导弟子学习《诗经》,能提高人的交际能力,还能“迩之事父,远之事君”。D.
《大学》强调修身重要,认为“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17.
狄更斯的演讲十分有感染力,请结合第⑥段赏析。(七)(13分)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本学期你所在的读书小组读了卡夫卡的《审判》。请阅读小说片段,完成下面小题,通过写读书札记、小组交流的方式,走入卡夫卡的小说世界。①K跟着法院听差来到了位于这栋民房阁楼上的法院办公室。那些紧坐在门跟前的人一看见有人走过来,便站起来弯腰屈膝打招呼。K转向近旁一位鬓发斑白的人,问道:“你在这儿等什么呢?”那人不知所措了很久,回答道:“一个月前,我递交了几份证词,现在等着审理结果。”“我也是被告,但我怎么痛快就怎么来,从没有递过什么证词。你大概还不相信我是被告吧?”K问道。“噢,可别这么说,当然相信。”但从他回答的口气里,流露出来的是惶惑,并无信任可言。K被这人逆来顺受的奴才相激怒了,一把抓住他的胳膊,仿佛要逼着他非相信不可。K只是轻轻地跟他交了交手。不料这人大叫起来,好像K不是用两个指头,而是用一把灼热的火钳夹住他似的。②这时,几个法院的工作人员也围了过来,问他来这有何贵干。惟一可以让人接受的解释是,说他是一个被告,想打听审讯的具体日期。但是,他恰恰就不想给他们这样解释,更何况这也不符合事实。他到这儿来,只是出于好奇,或者是出于渴望,要断定这个法院的内部跟它的外部一样令人作呕。当然他不可能这样说。他的猜测看来是对的,至此所看到的一切已经憋得他喘不过气来。他想离开。③然而,他站在那儿,木然不动,显得很惹人注目。听差对他说:“别担心,差不多每个初来这里的人都这样。在案子多的日子里,天天人来人往,弄得空气污浊不堪,闷热得无法忍受。不过,来上两三次后,差不多就习惯了。你感觉好些了吗?”K没有回答。他已经虚弱得不能自理了,突然的头晕使他只好受人摆布。④在几个人的搀扶下,K走向门口,正好走到了刚才搭过话的那个被告跟前。K感到有些难为情。自己刚才还那么挺直地站在他面前,现在却让人搀扶着,头发乱蓬蓬披散在汗津津的额头上。不过,那个被告好像什么也没有发现,依然低三下四地站着。⑤法院听差问K:“你要不要在这坐下来歇会儿?”“不,”K说,“我不想休息。”他以极坚决的口气说出这句话,实际上他真巴不得坐下来。他觉得好像正处在一条在惊涛骇浪中颠簸着的船上,海水拍打着木船壁,从过道的深处传来滚滚怒吼的波涛声,过道随之横着颠上沉下,坐在两旁的诉讼人也随着上下沉浮。他几乎被一步步拖着走。他觉察到有人对他讲话,可是听不清说些什么,似乎有一个轰轰的声音如同长鸣的汽笛持续不变地回响在耳旁。⑥突然,有一股沁人肺腑的气流迎面扑来,仿佛他面前的墙壁霍然裂开了。K发现自己到了门口,浑身的气力似乎一下子都回来了。他立即告别了搀扶他的人,然后静静地站了一会儿,尝尝自由空气的滋味,从衣兜里掏出一面小镜子,梳理好头发,接着跑下楼梯去。他那么精神焕发,跨着大步子,连他自己对这突然的变化也有几分担心了。但不管怎么说,从今以后,他要使所有的星期天上午都过得比今天更有价值。(有删改)《审判》读书札记:第四章节选(法院办公室)【整本书内容概要】银行高级职员K在某个早晨莫名其妙地被捕了。他为自证清白四处奔走,但法院不公布罪名,律师也写不出抗辩书,一切都是徒劳。他最终被带到郊外处死。【作者及背景介绍】弗兰兹·卡夫卡,生活在奥匈帝国即将崩溃的时代,其作品大都用变形荒诞的形象和象征直觉的手法,表现被充满敌意的社会环境所包围的孤立、绝望的个人。【阅读目标】品析作品在形象塑造、情节设置、艺术手法等方面的独到之处,理解作者通过作品表达出的对社会人生的认识与思考。
18.
根据第①段画线句,分析其他被告形象对塑造主人公K形象的作用。19.
分析第②段内心独白作用。20.
小明同学在小组交流读书札记时说:“《审判》虽然没有《变形记》里人变虫的可怕场景,但我读了以后同样感觉很压抑,卡夫卡似乎总想逃离什么……”你有同感吗?请分享你的阅读感受和理由。三写作(40分)21.
根据要求作文。学校“五四”青年节开展主题为“我与世界”的交流会。针对“因为有了你,世界有什么不同?”这一提问,请撰写一篇文章,演讲稿或讲述故事或抒发感受或论述看法。要求:(1)自拟题目;(2)文体不限;(3)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1.①.
未成一篑②.
慎终如始③.
知止而后有定2.C3.
赞同方东树的观点,即“所留”指酒。整首诗描绘的是诗人与朋友、父老在松树下饮酒,享受酒中的深味,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诗中的“不觉知有我,安知物为贵”表达了诗人饮酒后的超然状态,不再执着于物质的珍贵。因此,“悠悠迷所留”更可能是对酒中深味的留恋,而不是对世事的留恋。这与诗歌的主旨——通过饮酒达到的超脱和自得——是一致的。张玉穀的解释虽然有一定的道理,但与诗歌的整体氛围和主旨相比,方东树的解释更为贴切。4.
①.
同“途”,道路。②.
立刻,马上。5①.
B②.
A6.C7.
俗人之有功则德/德则骄/晏子有功/免人于厄而反诎下之/其去俗亦远矣。8.
“犹”,尚且;“苟”,随便;“况……乎”,何况……呢?
9.
适用。①从“仁”的角度:列子不接受馈赠的行为是一种广义上的对道德原则的“仁”的维护,符合《新序》“道德仁义”的范畴。②从“义”的角度:列子没有因为自己及家人处于饥饿困境就轻易接受,体现了他对“义”的坚守。③从“礼”的角度:列子内心不认同子阳的做法,但仍然以礼貌的方式拒绝,体现了他对“礼”的坚守。④从“智”的角度:列子看到子阳并非真正了解自己,并且预见到可能存在的隐患,显示出他具有是非之心,能明辨事情的利弊和本质,体现了他对“智”的坚守。参考译文:材料一:①晏子前往晋国,看见一个披着皮衣背着草料在路边休息的人,(晏子)认为他是个君子。就派人去问他,说:“你为什么到了这种地步?”那人回答说:“我被齐国人拘禁了。我名叫越石父。”晏子说:“唉!”立刻解下左边的马把他赎了出来,用车载着他一同返回。到了住处,晏子没有向越石父告辞就进了自己的房间。越石父很生气,请求与晏子绝交。晏子派人回答他说:“我不曾和你交朋友。如今我把你从患难中解救出来,我对你还不可以吗?”越石父说:“我听说君子在不了解自己的人那里受到委屈,而在了解自己的人那里得到信任,因此我请求和你绝交。”晏子于是出来接见他,说:“我听说:考察实际的人不留意名声,观察行为的人不琢磨言辞。我可以向你道歉而不被抛弃吗?”越石父说:“先生您以礼相待,我怎敢不恭敬从命。”晏子于是把他待为上宾。②一般人有功劳就自以为对别人有恩德,自以为有恩德就会骄傲。晏子有功劳,使别人免除了困苦,却反而对别人很谦卑,他超出世俗已经很远了。材料二:①列子生活贫困,面容常有饥色。有人对郑国的子阳说:“列子是一位有道的人,居住在您的国家却过着贫困的生活,您恐怕是不喜欢贤达的士人吧?”子阳就派官吏送给列子数十车粮食。列子拜了两拜,辞谢了。他的妻子望着他拍着胸口说:“如今妻子儿女都面带饥色,国君派人来送给先生粮食,先生又辞谢了,这难道不是我们的命不好吗?”列子笑着对她说:“国君不是自己了解我的。他因为别人的话而送我粮食;他(将来)怪罪我也会因为别人的话。这就是我不接受的原因。况且接受别人的供养,却不为他的危难而死,是不仁义的;为他的危难而死,就是为无道的人而死,难道是仁义的吗?”后来百姓果然发难,杀死了子阳。②列子能洞察事情的细微之处,去除不仁义的行为,(这种见识)是很深远的。况且列子内心有饥寒的忧虑,尚且不随便获取,看见得到就想到道义,看见利益就想到危害,更何况他处于富贵之中呢?10.①运用正反对比,增强说服力:将子产的“权变”与吴起的“执拗”相对比,揭示吴起“从事于法而不知权”的致命弱点,使作者对吴起的批评更具历史纵深感,使论点更具权威性和说服力。②运用历史典故,阐明道理。子产焚书的典故说明了治国需审时度势、调和人情的治国哲理。作者借此批判吴起一味依赖法家手段而忽视人情权变的僵化思维,论证其悲剧的必然性。11.
①因果论证。第二段以子产焚书为例,推导出“不可求定乎法”的结论;第三段则将此结论投射至吴起治楚的案例,指出其“不知变”导致“死亦宜乎”,形成因果论证。②夹叙夹议,史论交融。作者在叙述子产焚书、吴起变法时,始终穿插议论,将史实分析与哲理阐发紧密结合。③善用反问,增强批判性。如“何说也?”“不亦宜乎?”,强化对吴起“死不足惜”的批判,使论证充满张力。④语言凝练,引典化用。作者善用典籍语言和哲理化表达,赋予文章典雅深邃的气质,将历史经验升华为普遍规律。同时以“吾悲吴起之志”的抒情笔调收尾,融理性批判与人文关怀于一体。参考译文:我读《吴起传》,看到他与田文(孟尝君)争论功劳高下,吴起连发三问,田文无一能答。田文反问:“若君主年幼、国家动荡,大臣不归附,百姓不信任,这种时候是该托付给你,还是托付给我?”吴起回答:“该托付给你。”我曾疑惑:吴起的才能为何独独在此处有缺陷,甚至不敢与田文争辩?直到后来看他担任楚国国相时,正值楚悼王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养宠物租房合同范例
- 包装物购销合同范例
- 中介合同范本样本
- 农副产品马蹄收购合同范本
- 别墅土建付款合同范本
- 凉山校园保洁合同范本
- 人资服务合同范本
- 全款车抵押合同范本
- 公里桩合同范本
- 劳务派遣未签合同范例
- 网络营销教案完整版讲义
- 山东省任氏宗亲分布村落
- 《固体物理学》全册完整教学课件
- 陕西省建设工程长安杯奖省优质工程结构备案和复查的要求
- 水生观赏动物鉴赏与维护课程
- ATOS阿托斯叶片泵PFE-31PFE-41PFE-51选型资料样本
- 体育测量与评价PPT课件-第三章 身体形态的测量与评价
- 学生个人成长档案实用模板
- 经典老歌简谱100首
- 日语综合教程第五册的PPT5-1
- 外购件采购清单模版(含标准件、外购件、自制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