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东省梅州市2023年小升初语文试卷一、积累与运用1.(2023·梅州)看拼音,根据情境把词语规范写在答题卡上。小学jiēduàn的生活,我们从yòuzhì走向成熟:我们páihuái在校园的每个角落,那些zhànfàng的花儿,那些亲切的话语,那些熟悉的角落……不舍之情yóurán而生。2.(2023·梅州)使用拼音输入法分别输入“qie”和“tu”会有不同的汉字出现。请在横线上填上相应的汉字组成词语。qiè:胆盗肤之痛tú:宰弟半而废3.(2023·梅州)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见微知著嫣知非福沸藤剥削B.死得其所重见天日凄凉倾覆C.万不得已不可思异沉郁挪移D.衣衫褴褛一生不吭通霄辟静4.(2022六下·梅江期末)下列带“月”的诗词句中没有表达思念之情的一项是()A.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B.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C.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D.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5.(2023·梅州)下面诗句中加点字词意思正确的一项是()A.天街小雨润如酥。天街:天上的街道。B.当春乃发生。发生:原来没有的事出现了。C.晓看红湿处。晓:知晓,知道。D.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往:指当初去从军。6.(2023·梅州)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运用恰当的一项是()A.同学们在课堂上绞尽脑汁倾听老师讲课。B.无独有偶,陈刚和大家想到一起去了。C.画家的技艺真是高超,这幅画画得绘声绘色。D.对于不求上进的人,劝说再多也无济于事。7.(2023·梅州)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大雨下了整整一天,整条街道都被雨水浸没了。B.他没有经过认真思考就果断做出了决定。C.考古工作者发现了两千多年前新出土的文物。D.有些人口头上讲得很好听,而且行动上做得很少。8.(2023·梅州)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1)桑娜把小孩抱过来抚养。(改为双重否定句)(2)选择一个情境,写一写人物入迷时的样子。媛媛看书爷爷下棋奶奶练广场舞弟弟看动画片(3)照样子,仿写句子:例: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小学的时光如,被。9.(2023·梅州)请你运用所积累的古诗词或者名言警句作答。(1)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一颗璀璨明珠:从“春城无处不飞花,”我知道了过去节不能生火做饭;从“,任尔东西南北风。”中能体会到诗人借表达了不畏艰难、坚贞不屈的品质;而从“劝君更尽一杯酒,”体会到了诗人对朋友的感情。(2)“变通”是一种智慧。《周易》云“,,通则久。”我们常常用“,”来劝诫人们及时孝敬、陪伴父母。(3)《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中的“卜算子”是,“之”的意思是:,“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运用了的修辞手法,给人留下深刻印象。10.(2023·梅州)判断题。(1)“它就是我们学习的课本,我们关于自然科学的一切谈话,都不过是对它的一个注释罢了。”是法国著名作家卢梭对《骑鹅旅行记》一书的评论。()(2)《汤姆•索亚历险记》的主人公汤姆年幼丧母,由姨母收养。()(3)尼尔斯最初就是个听话、爱学习的孩子。()11.尼尔斯和大公羊战胜狐狸发生在什么时间?()A.清晨 B.中午 C.傍晚 D.深夜12.(2023·梅州)鲁滨逊离开那个荒岛时,已在岛上待了()A.27年 B.28年 C.29年 D.30年13.(2023·梅州)《汤姆•索亚历险记》中故事发生在19世纪上半叶()畔的一个普通的小镇上。A.伏尔加河 B.圣劳伦斯河 C.密西西比河 D.多瑙河二、阅读理解(2023·梅州)阅读课内文段,按要求作答。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其实,这句话本身就是一个真理。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定理、定律、学说的发现者、创立者,差不多都很善于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自然现象中看出问题,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真理。……当然,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的能力,不是凭空产生的。正像数学家华罗庚说过的,决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如果说,科学领域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遏的话,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节选14.和文中“司空见惯”意思相近的词语是()A.经久不衰 B.持之以恒 C.屡见不鲜 D.空空如也15.和“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意思最相近的句子是()A.问号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B.天才就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C.科学上的许多重大突破,都是一点点细微的成绩积累起来的。D.真理是时间的女儿。16.画横线的句子中,“?”指的是,“!”指的是。这样的表达方式有什么好处?17.《论语•公冶长》中对待问题的正确态度是“敏而好学,”,而“”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追求问题答案的一句口头禅。18.从选文最后一段来看,“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的能力”从何而来?你从中得到什么启发?请简单写一写。(2023·梅州)阅读课外文段,按要求作答。夹竹桃文|季羡林①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是,它却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②不知道由于什么缘故,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在我故乡的那个城市里,而且都摆在大门内影壁墙下,正对着大门口。客人一走进大门,入目的是绿蜡似的叶子和红霞或白雪似的花朵,立刻就感觉到仿佛走进自己的家门口(流连忘返宾至如归)之感了。③我们家的大门内也有两盆,一盆红色的,一盆白色的,天天都要从这下面走出走进。红色的花朵让我想到火,白色的花朵让我想到雪。火与雪是不相容的,宛如火上有雪,或雪上有火。我顾而乐之,十分有趣。④我们家里一向是喜欢花的,虽然没有什么非常名贵的花,但是常见的花却是(应有尽有不计其数)。每年春天,迎春花首先开出黄色的小花,报告春的消息。以后接着来的是桃花、杏花、海棠、榆叶梅、丁香等等,更是满院葳蕤。凤仙花、石竹花、鸡冠花、五色海、江西腊等等,五彩缤纷,是我什么时候也不会忘记的。一到秋天,玉簪花带来凄清的寒意,一年三季,花开花落;情景虽美,变化亦多。⑤然而,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夹竹桃却在那里静悄悄地一声不响,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看不出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什么特别(衰败失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弄姿,从春天一直到秋天,无不奉陪。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来,不是形成一个强烈的对照吗?⑥但是夹竹桃的妙处还不止于此。我特别喜欢月光下的夹竹桃。你站在它下面,花朵是一团模糊;但是香气却毫不含糊,叶影参差,花影迷离,它(居然果然)就是地图了。这一堆影子是亚洲,那一堆影子是非洲,中间空白的地方是大海。碰巧有几只小虫子爬过,我眼前就真的展现出一个小池塘。夜蛾飞过映在墙上的影子就是游鱼。我幻想它是一幅墨竹,我就真看到一幅画。微风乍起,这一幅画竞变成活画了。⑦有这样的韧性,能这样引起我的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19.联系上下文,划去文中括号内不恰当的词语。20.短文第⑥自然段中,“地图”指,“海轮”其实是,“海鱼”是。21.短文第④自然段描写了院子里多种多样的花,一字未提夹竹桃,是否多余?请把你的看法写下来。22.请从语言特色、写作手法、情感表达等方面,为短文写一则简短的评语。23.古诗中有花。比如叶绍翁的诗句“”、杨万里的诗句“”、苏轼的诗句“”。在你的印象中你最喜欢哪种花?理由是什么?请简单写一写。三、习作表达(30分)24.(2023·梅州)习作表达有趣的猜字谜活动、老师的赞扬和信任、激动人心的运动会、伙伴的帮助和关心……教室、操场、舞台、马路……可能都留下了你美好的回忆,请你选择一个内容,以“回忆”为话题写一篇作文要求:中心突出,内容具体,感情真实。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阶段;幼稚;徘徊;绽放;油然【知识点】看拼音写汉字【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根据拼音写字、词的能力。结合句子所给信息,根据拼音写出对应词语。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幼稚”的“幼”不要写成形近字“幻”,“绽放”的“绽”不要写成形近字“锭”。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故答案为:阶段、幼稚、徘徊、绽放、油然
【点评】解答本题,要根据句子的意思写出对应的字、词,同音字很多,注意句子所描述的内容。2.【答案】怯;窃;切;屠;徒;途【知识点】字形辨析【解析】【分析】胆怯:胆小;畏缩。盗窃: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秘密手段非法窃取公私财物的行为。切肤之痛:比喻切身的痛苦。屠宰:用刀屠杀畜禽。徒弟:从师学艺的人。半途而废:事情没有完成就放弃了。
故答案为:怯、窃、切、屠、徒、途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用同音字组词的能力。同音字音同,形、意不同,组词不同。解答时要依据字义注意比较。3.【答案】B【知识点】词形辨析【解析】【分析】A.有误。焉知非福:比喻一时虽然受到损失,也许反而因此能得到好处。也指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变为好事。故"嫣知非福"应为“焉知非福"。
B.正确。
C.有误。不可思议:指思想言语所不能达到的境界。后来形容无法想象,很难理解。故“不可思异"应为“不可思议”。
D.有误。一声不吭:指一直沉默不语,一句话也没有说过。故“一生不吭应为“一声不吭”。通宵:整夜。故“通霄"应为“通宵"。僻静:离中心地区远而安静。故"辟静"应为"僻静”。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是考查同音字、形近字的辨析,改正错别字。认真分析词语中哪个字用错了,应该怎样改正。成语的用字都是固定不变的,不能随便改动。4.【答案】C【知识点】古诗词翻译【解析】【分析】A项出自王安石的《泊船瓜洲》,意思是∶和脑的春风又吹绿了大江南岸,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钟山下的家里,表达了作者在万物复苏的春天里触目生情、思念故乡的复杂心情。
B项出自王建的《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意思是∶夜深了,清冷的秋露悄悄地打湿庭中的桂花,今夜,明月当空,人们都在赏月,不知那茫茫的秋思落在谁家。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流露出浓浓的乡愁。
C项出自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意思是;皎洁的月光从树枝间惊过,愤飞了枝头喜静,清凉的晚风吹来仿佛听见了远处的蝉叫声,表现了乡村夏夜的宁静和优美特点,没有表达思念之情。
D项出自李白的《静夜思》,意思是︰我禁不住拾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了诗的思想感情。答题时首先理解诗句的大意,然后结合全诗的内容,同时要在把握诗歌写作背景和主旨的基础上进行分析。5.【答案】D【知识点】字义;词语含义的理解【解析】【分析】A.有误,出自唐代诗人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意思是:天街上细密的春雨润滑如酥。天街:京城街道。
B.有误,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春夜喜雨》,意思是:正是在春天植物萌发生长的时候。发生:萌发生长。
c.有误,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春夜喜雨》,意思是:天刚亮时看着那雨水润湿的花丛。晓:天刚亮的时候。
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词句的理解。做题前应熟悉诗歌大意及诗歌表达的情感,再根据题目要求答题即可。6.【答案】D【知识点】成语运用【解析】【分析】A.不恰当,绞尽脑汁:碰到这个难题,他绞尽脑汁也想不出解决的办法来。与语境不符。
B.不恰当,无独有偶:虽然罕见,但是不只一个,还有一个可以成对儿(多用于贬义)。与语境不符。
C.不恰当,绘声绘色:形容描写或叙述—段事情很逼真。与语境不符。D.恰当。
故答案为:D
【点评】考查了学生对词语的理解与辨析。需要平时生活中多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体会,并且多积累,多总结。7.【答案】A【知识点】修改病句【解析】【分析】A.正确。
B.有误,“果断"用词不当,应为“武断”。
C.有误,词序错误,应为“新出土的两千多年前的文物”。
D.有误,分句间是转折关系,可以用“但是"相连。
故答案为:A
【点评】考查了修改病句。修改病句是对句子的结构和含义理解的综合能力的考查。完成时要细心分析所给句子,找出病因后对症下药,进行修改。8.【答案】(1)桑娜不得不把小孩抱过来抚养。(2)弟弟看动画片:弟弟对动画片特别着迷,只要看起来就什么也不顾了,任凭你怎么叫他。(3)露珠;被阳光蒸发了。【知识点】句式转换;仿写【解析】【分析】(1)考查改写句子。改为双重否定句,要加双重否定词“不得不”。
(2)考查情景写话。选择一个情境,写一写人物“入迷时的样子即可。
(3)考查仿写句子。原句“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使用两次比喻,将“过去的日子"比作“轻烟”,又将“过去的日子"比作"薄雾”,先是“被微风吹散了"",接着是"被初阳蒸融了"。据此仿写句子,注意比喻的修辞手法的使用和“被"字句的写法。
故答案为:(1)桑娜不得不把小孩抱过来抚养。(2)弟弟看动画片:弟弟对动画片特别着迷,只要看起来就什么也不顾了,眼睛直勾勾地盯着电视屏幕,任凭你怎么叫他,他也不理你。(3)露珠被阳光蒸发了。
【点评】(1)陈述句转换为双重否定句的方法:①根据句子意思,选择恰当的双重否定词;②替换或删去原句中“要、得(děi)、都、应该、只好、一定、必须、肯定”等词语;③删去原句中“很、非常、十分、分外、更加”等表示程度深的词语;④检查改后的句子是否读得通顺。
(2)、(3)本题考查了学生进行句子仿写的能力,完成此类题目要注意分析所给例句的结构特点,用词特点等,然后根据特点进行仿写。9.【答案】(1)寒食东风御柳斜;寒食;千磨万击还坚劲;竹子;西出阳关无故人;依依惜别(2)穷则变;变则通;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3)词牌名;去,到,往;拟人【知识点】格言、名言;谚语;惯用语、俗语;古诗词填空;古诗词运用【解析】【分析】(1)结合题干中的“春城无处不飞花”,可知填写的诗句是“寒食东风御柳斜”,出自唐代韩栩的《寒食》。寒食:古代在清明节前两天的节日,禁火三天,只吃冷食,所以称寒食。
结合题干中的“任尔东西南北风”,可知填写的诗句是“千磨万击还坚劲”,出自清代郑燮的《竹石》。这首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通过咏颂岩竹的坚韧顽强,表达了作者自己刚正不阿、正直不屈、铁骨铮铮的品质。
结合题干中的“劝君更尽一杯酒”,可知填写的诗句是“西出阳关无故人”,出自唐代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春日与即将前往荒凉之地的友人告别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2)结合题干中的“通则久”,可知填写的是“穷则变;变则通”,这句话的意思是:当事物发展到极致,到达山穷水尽的地步时,必然会有所变化,变化则能通达,能通达则能恒久。只有发生变化,才能使事物的发展不受阻塞,才能不断的发展。结合题干中的“劝诫人们及时孝敬、陪伴父母”,可知填写的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意思是:树希望静止不摆,风却不停息,子女想赡养父母,父母却已离去。
(3)《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中的“卜算子”是词牌名。“之”在《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中的意思是“去、到、往”,表示送别鲍浩然前往浙东一带。“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的意思是: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山如美人蹙起的眉毛。作者以人的眼睛来比拟山水,把山水写的有情有义,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故答案为:(1)寒食东风御柳斜;寒食;千磨万击还坚劲;竹子西出阳关无故人;依依惜别;(2)穷则变;变则通;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3)词牌名;去,到,往;拟人。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有古诗文默写,有修辞手法,有文学常识,有名言警句,有诗歌情感主旨,有字词解释。回答这些知识,都要通过在平时学习中的积累来完成。做此类题目,要结合题目要求对各题作出回答,作答完题目要认真仔细地进行检查,做到书写认真,回答正确。10.【答案】(1)错误(2)正确(3)错误【知识点】文章大意理解;文章人物形象理解【解析】【分析】(1)有误,“它就是我们学习的课本,我们关于自然科学的一切谈话,都不过是对它的一个注释罢了。"是法国著名作家卢梭对《鲁滨逊漂流记》一书的评论。《鲁滨逊漂流记》是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的一部长篇小说。该作主要讲述了主人公鲁滨逊·克鲁索出生于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一生志在邀游四海。一次在去非洲航海的途中遇到风暴,只身漂流到一个无人的荒岛上,开始了段与世隔绝的生活。他凭着强韧的意志与不懈的努力,在荒岛上顽强地生存下来,经过28年2个月零19天后得以返回故乡。
(2)正确。
(3)有误,尼尔斯以前就是一个调皮捣蛋的孩子,后来变成了一个听话、勇敢、善良、乐于助人的孩子。
故答案为:(1)错误;(2)正确;(3)错误
【点评】本题考查了经典名著。完成此类题目较简单,结合平时的阅读,在了解读物内容的基础上即可完成。经典名著阅读是一个知识体验的过程,关键在于坚持,只要持之以恒地激发学生读书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就一定会有所收获。11.【答案】D【知识点】文学文化常识【解析】【分析】依据作品《尼尔斯骑鹅旅行记》的内容可知,尼尔斯和大公羊战胜狐狸发生在深夜。
故答案为:D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对名著内容的理解和识记。12.【答案】B【知识点】《鲁滨逊漂流记》【解析】【分析】《鲁滨逊漂流记》叙述了17世纪有个叫鲁滨逊的英国人,他在航海中遇险,孤身一人流落到一个荒无人烟的小岛。为了战胜死亡,他依靠破船上剩下的一点生产和生活资料,同大自然展开了顽强的斗争。通过阅读可知,鲁滨逊离开那个荒岛时,已在岛上待了28年。
故答案为:B
【点评】考查了学生的课外阅读。课外阅读培养了学生课外阅读,并从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根据内容做题,这要求我们对读物内容非常熟悉。13.【答案】C【知识点】《汤姆·索亚历险记》【解析】【分析】《汤姆·索亚历险记》是马克·吐温的代表作,发表于1876年。小说主人公汤姆·索亚天真活泼,不喜欢学校呆板枯燥的教育,并极度厌恶牧师骗人的鬼话。他不堪忍受束缚个性、枯燥乏味的生活,幻想干一番英雄事业。小说通过主人公的冒险经历,对美国虚伪庸俗的社会习俗、伪善的宗教仪式和刻板陈腐的学校教育进行了讽刺和批判,以欢快的笔调描写了少年儿童自由活泼的心灵。根据积累可知,《汤姆·索亚历险记》中故事发生在19世纪上半叶密西西比河畔的一个普通的小镇上。
故答案为:C
【点评】考查了学生的课外阅读。课外阅读培养了学生课外阅读,并从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根据内容做题,这要求我们对读物内容非常熟悉。课外阅读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平时要加强阅读训练,要引导学生多阅读。【答案】14.C15.A16.问题;真理17.不耻下问;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18.“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的能力”通过长期实践和不断的学习来培养和提高、善于独立思考和锲而不舍的人才能够抓住“偶然的机遇”。因此、积累知识,努力成为一个有准备,这样才能够更好地迎接未来的挑战。【知识点】课内现代文阅读【解析】【点评】(1)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的辨析能力。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近义词。
(2)理解句意,一是要抓住关键词语,二是要联系课文内容来理解。
(3)、(4)本题主要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需要仔细阅读短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或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5)此题主要考查对文章主题的理解,只要观点正确,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14.考查了近义词。A.经久不衰“意思是精神饱满的状态,身体健壮的外表;形容某事或某人经历很长时间仍旧保持较高的旺盛状态。B.持之以恒“指长久地坚持下去。C.屡见不鲜“形容事物看见过多次,就不会觉得新奇。司空见惯“指某事常见,不足为奇。D.空空如也:形容空空的什么都没有。根据各词意思可知,和“司空见惯"意思相近的词语是“屡见不鲜”,故选C。
故答案为:C15.考查了对句子的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强调真理源于发问,源于探索。A.“问号是开启任何—门科学的钥匙"强调善于发问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B.“天才就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强调勤奋的重要性。C."科学上的许多重大突破,都是一点点细微的成绩积累起来的"强调的是积累的重要性。D“真理是时间的女儿"指真理要靠历史和实践来检验。故选A。
故答案为:A16.考查对语段内容的理解。通读语段中的“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在科学领域有所建树的人,都善于从细微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真理"这段内容可知,句子“最后把‘?'拉直变成!中的“?”指的是问题。"“!"的是真理。这样的表达的好处是使抽象的道理直观形象,便于理解。
故答案为:问题、真理17.考查了名言警句。“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意思是不以向地位、学问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耻,形容一个人谦虚好学。结合文段内容,我们可以看出“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追求问题答案的一句口头禅。
故答案为:不耻下问、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18.考查对文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结合“正像数学家华罗庚说过的,科学的灵感,决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如果说,科学领域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遏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有准备的人,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可知,具备"“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的能力"需要通过长期实践和不断的学习来培养和提高,只有具有准备、善于独立思考和锲而不舍的人才能够抓住"“偶然的机遇",并最终发现真理。因此,我们应该不断学习、积累知识、培养自己的思考能力,努力成为一个有准备、善于思考的人,这样才能够更好地迎接未来的挑战。
故答案为:“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的能力”通过长期实践和不断的学习来培养和提高、善于独立思考和锲而不舍的人才能够抓住“偶然的机遇”。因此、积累知识,努力成为一个有准备,这样才能够更好地迎接未来的挑战。【答案】19.流连忘返;不计其数;果然20.月光下的夹竹桃;小虫子;夜蛾21.不多余。写院子里春夏秋三季的其他花,更能衬托出夹竹桃三季始终盛开的顽强与坚韧不拔的品质。22.《夹竹桃》是季羡林写的一篇被人誉为“具有史诗性质”的散文,本篇为节选,季先生在争奇斗艳的万花丛中、又不娇艳的夹竹桃作为吟咏对象,形象细致地描述了夹竹桃常开不败的特点和它特有的欣赏价值、朴实自然的风格将人带入美的境界,表达了对默默无闻,也寄寓了作者的趣味和追求。23.梅花宜雪犹宜月;映日荷花别样红;我最喜欢梅花,具有强大而普遍的感染力和推动力,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它却不一样,愈是风欺雪压,愈秀气,凌寒独自开,为有暗香来!【知识点】说明文阅读【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了学生选词填空的能力,完成时要注意辨析词义的不同,然后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选择填空。
(2)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认真阅读选文内容,锁定所填的范围,再按要求找到答案。
(3)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个人的认识,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4)赏析的句子往往具有某一特色,或是修辞,或是表达方式,或是遣词造句,这就要求学生结合具体语境灵活作答。通常解题思路是:先写出句子的特点,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最后写出表达效果。
(5)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诗的理解与鉴赏能力,完成此类题目要在充分诵读古诗,结合注释及课内学习,在理解诗歌内容及主题的基础上完成。19.考查选字词填空、字词的理解与赏析。词语“流连忘返"的意思是:形容对美好景致或事物的留恋。"“宾至如归""的意思是:客人到这里就像回到自己家里一样。形容招待客人热情周到。句子“入目的是绿蜡似的叶子和红霞或白雪似的花朵,立刻就感觉到仿佛走进自己的家门口,大有.......之感了""根据此句语境语意,可填入“宾至如归"”,故此处应划去“流连忘返"。“不计其数""意思是:无法计算数目,形容极多。“应有尽有"意思:应该有的都有。形容十分齐备。结合句子“虽然没有什么非常名贵的花,但是常见的花却是......"的语意,可填入词语“应有尽有”,故划去词语“不计其数"。词语“衰败"释义没落且败坏。“失败"释义:指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亦指被对方打败,输给对方。根据句子"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什么特别.......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弄姿"的语境语意,可填入词语“衰败”,故划去词语“失败"。词语“居然"释义:没想到,出乎意料;表示明白清楚,显然;同安然,平安,安稳;傲慢的样子。“果然"释义:饱足貌;果真如此;兽名。句子‘我幻想它是地图,它.....就是地图了",结合其语境语意,可填入词语“居然”,故划去“果然”。
故答案为:流连忘返;不计其数;果然20.考查字词的理解。仔细阅读选文第⑥自然段"我特别喜欢月光下的夹竹桃。你站在它下面,花朵是一团模糊;但是香气却毫不含糊,浓浓烈烈地从花枝上袭了下来。它把影子投到墙上,叶影参差,花影迷离,可以引起我许多幻想。我幻想它是地图,它果然就是地图了"可知,其中的“地图"指月光下的夹竹桃。“这一堆影子是亚洲,那一堆影子是非洲,中间空白的地方是大海。碰巧有几只小虫子爬过,这就是远渡重洋的海轮"可知“海轮""其实是小虫子。"我幻想它是水中的荐藻,我眼前就真的展现出一个小池塘。夜蛾飞过映在墙上的影子就是游鱼"可知"海鱼”是夜蛾。
故答案为:月光下的夹竹桃;小虫子;夜蛾21.考查对文章写法的理解、字词的理解与赏析。短文第④自然段描写了院子里多种多样的花,一字未提夹竹桃,这个段落不多余。因为写院子里春夏秋三季的其他花,从盛开到衰败的更替,更能衬托出夹竹桃三季始终盛开的顽强与坚韧不拔的品质。
故答案为:不多余。写院子里春夏秋三季的其他花,更能衬托出夹竹桃三季始终盛开的顽强与坚韧不拔的品质。22.考查品析能力。从语言特色、写作手法、情感表达等方面,为短文写一则评语。如:《夹竹桃》是季羡林写的一篇被人誉为“具有史诗性质"的散文,本篇为节选。在这篇散文中,季先生在争奇斗艳的万花丛中,选择了既非名贵、又不娇艳的夹竹桃作为吟咏对象,按总—分一总的顺序,形象细致地描述了夹竹桃常开不败的特点和它特有的欣赏价值,以清新淡雅、朴实自然的风格将人带入美的境界。通过对夹竹桃的描写,表达了对默默无闻、兢兢业业的品格的赞美,也寄寓了作者的趣味和追求。
故答案为:《夹竹桃》是季羡林写的一篇被人誉为“具有史诗性质”的散文,本篇为节选,季先生在争奇斗艳的万花丛中、又不娇艳的夹竹桃作为吟咏对象,形象细致地描述了夹竹桃常开不败的特点和它特有的欣赏价值、朴实自然的风格将人带入美的境界,表达了对默默无闻,也寄寓了作者的趣味和追求。23.考查古诗文默写、思维的拓展。古诗中有花。比如:叶绍翁《赏梅》诗句:梅花宜雪犹宜月,水畔山边更自奇。写了“梅花",故可填入“梅花宜雪犹宜月”。还有诗人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全诗: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里写了“荷花”。苏轼的诗:惠崇《春江晚景》(其一)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婪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诗中写到了“桃花"。在的我印象中,我最喜欢梅花,因为梅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具有强大而普遍的感染力和推动力。梅花象征坚韧不拔,百折不挠,奋勇当先,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别的花都是春天才开,它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其中有一首古诗是这么写的: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它是我们中华民族最有骨气的花!
故答案为:梅花宜雪犹宜月;映日荷花别样红;我最喜欢梅花,具有强大而普遍的感染力和推动力,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它却不一样,愈是风欺雪压,愈秀气,凌寒独自开,为有暗香来!24.【答案】范文:校园回忆校园生活是美好的。校园生活是紧张的。记得我第一次走进校园的时候,心里还不情愿?有趣吗,我走到了教室门口,里面有许多陌生的面孔。我一看,但不得不迈着沉重的步伐坐在了属于我的座位上,我才知道校园不是玩耍的地方。啊,紧张啊!校园生活是难忘的。一次运动会上。当裁判员一声令下,大家挥汗如雨。最后的坚持使得我们班取得了荣誉,都会让我回忆起当时的场景。啊!难忘啊!校园生活是快乐的。记得有一次,大家化了美美的妆,穿上了漂亮的衣服。终于轮到我们班演唱,每个人展现了自己最美的一面,我们用动听的声音给同学们唱,给整个校园唱,整个校园里回响着经久不息的掌声。啊,快乐啊!校园生活是难忘的,也是紧张的,更是红日升起的地方!【知识点】叙事类作文【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话题习作,要求以“回忆"为话题写一篇作文。回忆六年的小学生活,总有一个人、一件事、一个物体,在你心中留下刻骨铭心的痕迹。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选择自己最想表达的去写。无论选择什么人或事,都一定要在限定在“小学生活”的范围内,更好一点的就是直接写小学校园内发生的事情,以免出现偏题、跑题。写事情时要注意写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开头:开门见山式,直接点名难忘的小学生活中要写的对象。中间:中间部分写出人、事、物、景的具体内容,详略得当,注意分布。结尾:点题,点明“美好”二字的深层含义。
【点评】本篇写作写了校园的紧张、校园生活的准忘和校园生活的快乐,表现出“我“对校园的喜爱,突出校园的美好。广东省梅州市2023年小升初语文试卷一、积累与运用1.(2023·梅州)看拼音,根据情境把词语规范写在答题卡上。小学jiēduàn的生活,我们从yòuzhì走向成熟:我们páihuái在校园的每个角落,那些zhànfàng的花儿,那些亲切的话语,那些熟悉的角落……不舍之情yóurán而生。【答案】阶段;幼稚;徘徊;绽放;油然【知识点】看拼音写汉字【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根据拼音写字、词的能力。结合句子所给信息,根据拼音写出对应词语。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幼稚”的“幼”不要写成形近字“幻”,“绽放”的“绽”不要写成形近字“锭”。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故答案为:阶段、幼稚、徘徊、绽放、油然
【点评】解答本题,要根据句子的意思写出对应的字、词,同音字很多,注意句子所描述的内容。2.(2023·梅州)使用拼音输入法分别输入“qie”和“tu”会有不同的汉字出现。请在横线上填上相应的汉字组成词语。qiè:胆盗肤之痛tú:宰弟半而废【答案】怯;窃;切;屠;徒;途【知识点】字形辨析【解析】【分析】胆怯:胆小;畏缩。盗窃: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秘密手段非法窃取公私财物的行为。切肤之痛:比喻切身的痛苦。屠宰:用刀屠杀畜禽。徒弟:从师学艺的人。半途而废:事情没有完成就放弃了。
故答案为:怯、窃、切、屠、徒、途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用同音字组词的能力。同音字音同,形、意不同,组词不同。解答时要依据字义注意比较。3.(2023·梅州)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见微知著嫣知非福沸藤剥削B.死得其所重见天日凄凉倾覆C.万不得已不可思异沉郁挪移D.衣衫褴褛一生不吭通霄辟静【答案】B【知识点】词形辨析【解析】【分析】A.有误。焉知非福:比喻一时虽然受到损失,也许反而因此能得到好处。也指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变为好事。故"嫣知非福"应为“焉知非福"。
B.正确。
C.有误。不可思议:指思想言语所不能达到的境界。后来形容无法想象,很难理解。故“不可思异"应为“不可思议”。
D.有误。一声不吭:指一直沉默不语,一句话也没有说过。故“一生不吭应为“一声不吭”。通宵:整夜。故“通霄"应为“通宵"。僻静:离中心地区远而安静。故"辟静"应为"僻静”。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是考查同音字、形近字的辨析,改正错别字。认真分析词语中哪个字用错了,应该怎样改正。成语的用字都是固定不变的,不能随便改动。4.(2022六下·梅江期末)下列带“月”的诗词句中没有表达思念之情的一项是()A.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B.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C.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D.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答案】C【知识点】古诗词翻译【解析】【分析】A项出自王安石的《泊船瓜洲》,意思是∶和脑的春风又吹绿了大江南岸,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钟山下的家里,表达了作者在万物复苏的春天里触目生情、思念故乡的复杂心情。
B项出自王建的《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意思是∶夜深了,清冷的秋露悄悄地打湿庭中的桂花,今夜,明月当空,人们都在赏月,不知那茫茫的秋思落在谁家。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流露出浓浓的乡愁。
C项出自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意思是;皎洁的月光从树枝间惊过,愤飞了枝头喜静,清凉的晚风吹来仿佛听见了远处的蝉叫声,表现了乡村夏夜的宁静和优美特点,没有表达思念之情。
D项出自李白的《静夜思》,意思是︰我禁不住拾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了诗的思想感情。答题时首先理解诗句的大意,然后结合全诗的内容,同时要在把握诗歌写作背景和主旨的基础上进行分析。5.(2023·梅州)下面诗句中加点字词意思正确的一项是()A.天街小雨润如酥。天街:天上的街道。B.当春乃发生。发生:原来没有的事出现了。C.晓看红湿处。晓:知晓,知道。D.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往:指当初去从军。【答案】D【知识点】字义;词语含义的理解【解析】【分析】A.有误,出自唐代诗人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意思是:天街上细密的春雨润滑如酥。天街:京城街道。
B.有误,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春夜喜雨》,意思是:正是在春天植物萌发生长的时候。发生:萌发生长。
c.有误,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春夜喜雨》,意思是:天刚亮时看着那雨水润湿的花丛。晓:天刚亮的时候。
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词句的理解。做题前应熟悉诗歌大意及诗歌表达的情感,再根据题目要求答题即可。6.(2023·梅州)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运用恰当的一项是()A.同学们在课堂上绞尽脑汁倾听老师讲课。B.无独有偶,陈刚和大家想到一起去了。C.画家的技艺真是高超,这幅画画得绘声绘色。D.对于不求上进的人,劝说再多也无济于事。【答案】D【知识点】成语运用【解析】【分析】A.不恰当,绞尽脑汁:碰到这个难题,他绞尽脑汁也想不出解决的办法来。与语境不符。
B.不恰当,无独有偶:虽然罕见,但是不只一个,还有一个可以成对儿(多用于贬义)。与语境不符。
C.不恰当,绘声绘色:形容描写或叙述—段事情很逼真。与语境不符。D.恰当。
故答案为:D
【点评】考查了学生对词语的理解与辨析。需要平时生活中多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体会,并且多积累,多总结。7.(2023·梅州)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大雨下了整整一天,整条街道都被雨水浸没了。B.他没有经过认真思考就果断做出了决定。C.考古工作者发现了两千多年前新出土的文物。D.有些人口头上讲得很好听,而且行动上做得很少。【答案】A【知识点】修改病句【解析】【分析】A.正确。
B.有误,“果断"用词不当,应为“武断”。
C.有误,词序错误,应为“新出土的两千多年前的文物”。
D.有误,分句间是转折关系,可以用“但是"相连。
故答案为:A
【点评】考查了修改病句。修改病句是对句子的结构和含义理解的综合能力的考查。完成时要细心分析所给句子,找出病因后对症下药,进行修改。8.(2023·梅州)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1)桑娜把小孩抱过来抚养。(改为双重否定句)(2)选择一个情境,写一写人物入迷时的样子。媛媛看书爷爷下棋奶奶练广场舞弟弟看动画片(3)照样子,仿写句子:例: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小学的时光如,被。【答案】(1)桑娜不得不把小孩抱过来抚养。(2)弟弟看动画片:弟弟对动画片特别着迷,只要看起来就什么也不顾了,任凭你怎么叫他。(3)露珠;被阳光蒸发了。【知识点】句式转换;仿写【解析】【分析】(1)考查改写句子。改为双重否定句,要加双重否定词“不得不”。
(2)考查情景写话。选择一个情境,写一写人物“入迷时的样子即可。
(3)考查仿写句子。原句“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使用两次比喻,将“过去的日子"比作“轻烟”,又将“过去的日子"比作"薄雾”,先是“被微风吹散了"",接着是"被初阳蒸融了"。据此仿写句子,注意比喻的修辞手法的使用和“被"字句的写法。
故答案为:(1)桑娜不得不把小孩抱过来抚养。(2)弟弟看动画片:弟弟对动画片特别着迷,只要看起来就什么也不顾了,眼睛直勾勾地盯着电视屏幕,任凭你怎么叫他,他也不理你。(3)露珠被阳光蒸发了。
【点评】(1)陈述句转换为双重否定句的方法:①根据句子意思,选择恰当的双重否定词;②替换或删去原句中“要、得(děi)、都、应该、只好、一定、必须、肯定”等词语;③删去原句中“很、非常、十分、分外、更加”等表示程度深的词语;④检查改后的句子是否读得通顺。
(2)、(3)本题考查了学生进行句子仿写的能力,完成此类题目要注意分析所给例句的结构特点,用词特点等,然后根据特点进行仿写。9.(2023·梅州)请你运用所积累的古诗词或者名言警句作答。(1)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一颗璀璨明珠:从“春城无处不飞花,”我知道了过去节不能生火做饭;从“,任尔东西南北风。”中能体会到诗人借表达了不畏艰难、坚贞不屈的品质;而从“劝君更尽一杯酒,”体会到了诗人对朋友的感情。(2)“变通”是一种智慧。《周易》云“,,通则久。”我们常常用“,”来劝诫人们及时孝敬、陪伴父母。(3)《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中的“卜算子”是,“之”的意思是:,“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运用了的修辞手法,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答案】(1)寒食东风御柳斜;寒食;千磨万击还坚劲;竹子;西出阳关无故人;依依惜别(2)穷则变;变则通;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3)词牌名;去,到,往;拟人【知识点】格言、名言;谚语;惯用语、俗语;古诗词填空;古诗词运用【解析】【分析】(1)结合题干中的“春城无处不飞花”,可知填写的诗句是“寒食东风御柳斜”,出自唐代韩栩的《寒食》。寒食:古代在清明节前两天的节日,禁火三天,只吃冷食,所以称寒食。
结合题干中的“任尔东西南北风”,可知填写的诗句是“千磨万击还坚劲”,出自清代郑燮的《竹石》。这首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通过咏颂岩竹的坚韧顽强,表达了作者自己刚正不阿、正直不屈、铁骨铮铮的品质。
结合题干中的“劝君更尽一杯酒”,可知填写的诗句是“西出阳关无故人”,出自唐代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春日与即将前往荒凉之地的友人告别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2)结合题干中的“通则久”,可知填写的是“穷则变;变则通”,这句话的意思是:当事物发展到极致,到达山穷水尽的地步时,必然会有所变化,变化则能通达,能通达则能恒久。只有发生变化,才能使事物的发展不受阻塞,才能不断的发展。结合题干中的“劝诫人们及时孝敬、陪伴父母”,可知填写的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意思是:树希望静止不摆,风却不停息,子女想赡养父母,父母却已离去。
(3)《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中的“卜算子”是词牌名。“之”在《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中的意思是“去、到、往”,表示送别鲍浩然前往浙东一带。“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的意思是: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山如美人蹙起的眉毛。作者以人的眼睛来比拟山水,把山水写的有情有义,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故答案为:(1)寒食东风御柳斜;寒食;千磨万击还坚劲;竹子西出阳关无故人;依依惜别;(2)穷则变;变则通;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3)词牌名;去,到,往;拟人。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有古诗文默写,有修辞手法,有文学常识,有名言警句,有诗歌情感主旨,有字词解释。回答这些知识,都要通过在平时学习中的积累来完成。做此类题目,要结合题目要求对各题作出回答,作答完题目要认真仔细地进行检查,做到书写认真,回答正确。10.(2023·梅州)判断题。(1)“它就是我们学习的课本,我们关于自然科学的一切谈话,都不过是对它的一个注释罢了。”是法国著名作家卢梭对《骑鹅旅行记》一书的评论。()(2)《汤姆•索亚历险记》的主人公汤姆年幼丧母,由姨母收养。()(3)尼尔斯最初就是个听话、爱学习的孩子。()【答案】(1)错误(2)正确(3)错误【知识点】文章大意理解;文章人物形象理解【解析】【分析】(1)有误,“它就是我们学习的课本,我们关于自然科学的一切谈话,都不过是对它的一个注释罢了。"是法国著名作家卢梭对《鲁滨逊漂流记》一书的评论。《鲁滨逊漂流记》是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的一部长篇小说。该作主要讲述了主人公鲁滨逊·克鲁索出生于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一生志在邀游四海。一次在去非洲航海的途中遇到风暴,只身漂流到一个无人的荒岛上,开始了段与世隔绝的生活。他凭着强韧的意志与不懈的努力,在荒岛上顽强地生存下来,经过28年2个月零19天后得以返回故乡。
(2)正确。
(3)有误,尼尔斯以前就是一个调皮捣蛋的孩子,后来变成了一个听话、勇敢、善良、乐于助人的孩子。
故答案为:(1)错误;(2)正确;(3)错误
【点评】本题考查了经典名著。完成此类题目较简单,结合平时的阅读,在了解读物内容的基础上即可完成。经典名著阅读是一个知识体验的过程,关键在于坚持,只要持之以恒地激发学生读书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就一定会有所收获。11.尼尔斯和大公羊战胜狐狸发生在什么时间?()A.清晨 B.中午 C.傍晚 D.深夜【答案】D【知识点】文学文化常识【解析】【分析】依据作品《尼尔斯骑鹅旅行记》的内容可知,尼尔斯和大公羊战胜狐狸发生在深夜。
故答案为:D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对名著内容的理解和识记。12.(2023·梅州)鲁滨逊离开那个荒岛时,已在岛上待了()A.27年 B.28年 C.29年 D.30年【答案】B【知识点】《鲁滨逊漂流记》【解析】【分析】《鲁滨逊漂流记》叙述了17世纪有个叫鲁滨逊的英国人,他在航海中遇险,孤身一人流落到一个荒无人烟的小岛。为了战胜死亡,他依靠破船上剩下的一点生产和生活资料,同大自然展开了顽强的斗争。通过阅读可知,鲁滨逊离开那个荒岛时,已在岛上待了28年。
故答案为:B
【点评】考查了学生的课外阅读。课外阅读培养了学生课外阅读,并从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根据内容做题,这要求我们对读物内容非常熟悉。13.(2023·梅州)《汤姆•索亚历险记》中故事发生在19世纪上半叶()畔的一个普通的小镇上。A.伏尔加河 B.圣劳伦斯河 C.密西西比河 D.多瑙河【答案】C【知识点】《汤姆·索亚历险记》【解析】【分析】《汤姆·索亚历险记》是马克·吐温的代表作,发表于1876年。小说主人公汤姆·索亚天真活泼,不喜欢学校呆板枯燥的教育,并极度厌恶牧师骗人的鬼话。他不堪忍受束缚个性、枯燥乏味的生活,幻想干一番英雄事业。小说通过主人公的冒险经历,对美国虚伪庸俗的社会习俗、伪善的宗教仪式和刻板陈腐的学校教育进行了讽刺和批判,以欢快的笔调描写了少年儿童自由活泼的心灵。根据积累可知,《汤姆·索亚历险记》中故事发生在19世纪上半叶密西西比河畔的一个普通的小镇上。
故答案为:C
【点评】考查了学生的课外阅读。课外阅读培养了学生课外阅读,并从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根据内容做题,这要求我们对读物内容非常熟悉。课外阅读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平时要加强阅读训练,要引导学生多阅读。二、阅读理解(2023·梅州)阅读课内文段,按要求作答。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其实,这句话本身就是一个真理。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定理、定律、学说的发现者、创立者,差不多都很善于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自然现象中看出问题,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真理。……当然,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的能力,不是凭空产生的。正像数学家华罗庚说过的,决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如果说,科学领域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遏的话,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节选14.和文中“司空见惯”意思相近的词语是()A.经久不衰 B.持之以恒 C.屡见不鲜 D.空空如也15.和“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意思最相近的句子是()A.问号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B.天才就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C.科学上的许多重大突破,都是一点点细微的成绩积累起来的。D.真理是时间的女儿。16.画横线的句子中,“?”指的是,“!”指的是。这样的表达方式有什么好处?17.《论语•公冶长》中对待问题的正确态度是“敏而好学,”,而“”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追求问题答案的一句口头禅。18.从选文最后一段来看,“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的能力”从何而来?你从中得到什么启发?请简单写一写。【答案】14.C15.A16.问题;真理17.不耻下问;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18.“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的能力”通过长期实践和不断的学习来培养和提高、善于独立思考和锲而不舍的人才能够抓住“偶然的机遇”。因此、积累知识,努力成为一个有准备,这样才能够更好地迎接未来的挑战。【知识点】课内现代文阅读【解析】【点评】(1)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的辨析能力。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近义词。
(2)理解句意,一是要抓住关键词语,二是要联系课文内容来理解。
(3)、(4)本题主要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需要仔细阅读短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或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5)此题主要考查对文章主题的理解,只要观点正确,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14.考查了近义词。A.经久不衰“意思是精神饱满的状态,身体健壮的外表;形容某事或某人经历很长时间仍旧保持较高的旺盛状态。B.持之以恒“指长久地坚持下去。C.屡见不鲜“形容事物看见过多次,就不会觉得新奇。司空见惯“指某事常见,不足为奇。D.空空如也:形容空空的什么都没有。根据各词意思可知,和“司空见惯"意思相近的词语是“屡见不鲜”,故选C。
故答案为:C15.考查了对句子的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强调真理源于发问,源于探索。A.“问号是开启任何—门科学的钥匙"强调善于发问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B.“天才就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强调勤奋的重要性。C."科学上的许多重大突破,都是一点点细微的成绩积累起来的"强调的是积累的重要性。D“真理是时间的女儿"指真理要靠历史和实践来检验。故选A。
故答案为:A16.考查对语段内容的理解。通读语段中的“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在科学领域有所建树的人,都善于从细微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真理"这段内容可知,句子“最后把‘?'拉直变成!中的“?”指的是问题。"“!"的是真理。这样的表达的好处是使抽象的道理直观形象,便于理解。
故答案为:问题、真理17.考查了名言警句。“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意思是不以向地位、学问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耻,形容一个人谦虚好学。结合文段内容,我们可以看出“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追求问题答案的一句口头禅。
故答案为:不耻下问、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18.考查对文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结合“正像数学家华罗庚说过的,科学的灵感,决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如果说,科学领域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遏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有准备的人,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可知,具备"“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的能力"需要通过长期实践和不断的学习来培养和提高,只有具有准备、善于独立思考和锲而不舍的人才能够抓住"“偶然的机遇",并最终发现真理。因此,我们应该不断学习、积累知识、培养自己的思考能力,努力成为一个有准备、善于思考的人,这样才能够更好地迎接未来的挑战。
故答案为:“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的能力”通过长期实践和不断的学习来培养和提高、善于独立思考和锲而不舍的人才能够抓住“偶然的机遇”。因此、积累知识,努力成为一个有准备,这样才能够更好地迎接未来的挑战。(2023·梅州)阅读课外文段,按要求作答。夹竹桃文|季羡林①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是,它却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②不知道由于什么缘故,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在我故乡的那个城市里,而且都摆在大门内影壁墙下,正对着大门口。客人一走进大门,入目的是绿蜡似的叶子和红霞或白雪似的花朵,立刻就感觉到仿佛走进自己的家门口(流连忘返宾至如归)之感了。③我们家的大门内也有两盆,一盆红色的,一盆白色的,天天都要从这下面走出走进。红色的花朵让我想到火,白色的花朵让我想到雪。火与雪是不相容的,宛如火上有雪,或雪上有火。我顾而乐之,十分有趣。④我们家里一向是喜欢花的,虽然没有什么非常名贵的花,但是常见的花却是(应有尽有不计其数)。每年春天,迎春花首先开出黄色的小花,报告春的消息。以后接着来的是桃花、杏花、海棠、榆叶梅、丁香等等,更是满院葳蕤。凤仙花、石竹花、鸡冠花、五色海、江西腊等等,五彩缤纷,是我什么时候也不会忘记的。一到秋天,玉簪花带来凄清的寒意,一年三季,花开花落;情景虽美,变化亦多。⑤然而,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夹竹桃却在那里静悄悄地一声不响,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看不出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什么特别(衰败失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弄姿,从春天一直到秋天,无不奉陪。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来,不是形成一个强烈的对照吗?⑥但是夹竹桃的妙处还不止于此。我特别喜欢月光下的夹竹桃。你站在它下面,花朵是一团模糊;但是香气却毫不含糊,叶影参差,花影迷离,它(居然果然)就是地图了。这一堆影子是亚洲,那一堆影子是非洲,中间空白的地方是大海。碰巧有几只小虫子爬过,我眼前就真的展现出一个小池塘。夜蛾飞过映在墙上的影子就是游鱼。我幻想它是一幅墨竹,我就真看到一幅画。微风乍起,这一幅画竞变成活画了。⑦有这样的韧性,能这样引起我的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19.联系上下文,划去文中括号内不恰当的词语。20.短文第⑥自然段中,“地图”指,“海轮”其实是,“海鱼”是。21.短文第④自然段描写了院子里多种多样的花,一字未提夹竹桃,是否多余?请把你的看法写下来。22.请从语言特色、写作手法、情感表达等方面,为短文写一则简短的评语。23.古诗中有花。比如叶绍翁的诗句“”、杨万里的诗句“”、苏轼的诗句“”。在你的印象中你最喜欢哪种花?理由是什么?请简单写一写。【答案】19.流连忘返;不计其数;果然20.月光下的夹竹桃;小虫子;夜蛾21.不多余。写院子里春夏秋三季的其他花,更能衬托出夹竹桃三季始终盛开的顽强与坚韧不拔的品质。22.《夹竹桃》是季羡林写的一篇被人誉为“具有史诗性质”的散文,本篇为节选,季先生在争奇斗艳的万花丛中、又不娇艳的夹竹桃作为吟咏对象,形象细致地描述了夹竹桃常开不败的特点和它特有的欣赏价值、朴实自然的风格将人带入美的境界,表达了对默默无闻,也寄寓了作者的趣味和追求。23.梅花宜雪犹宜月;映日荷花别样红;我最喜欢梅花,具有强大而普遍的感染力和推动力,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它却不一样,愈是风欺雪压,愈秀气,凌寒独自开,为有暗香来!【知识点】说明文阅读【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了学生选词填空的能力,完成时要注意辨析词义的不同,然后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选择填空。
(2)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认真阅读选文内容,锁定所填的范围,再按要求找到答案。
(3)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个人的认识,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4)赏析的句子往往具有某一特色,或是修辞,或是表达方式,或是遣词造句,这就要求学生结合具体语境灵活作答。通常解题思路是:先写出句子的特点,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最后写出表达效果。
(5)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诗的理解与鉴赏能力,完成此类题目要在充分诵读古诗,结合注释及课内学习,在理解诗歌内容及主题的基础上完成。19.考查选字词填空、字词的理解与赏析。词语“流连忘返"的意思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