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的看法_第1页
浅谈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的看法_第2页
浅谈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的看法_第3页
浅谈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的看法_第4页
浅谈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的看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谈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的看法第X小组:AAABBBCCC目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纲领性文件,意味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在顶层设计上又向前迈出关键一步。一背景分析二看法认识三概括总结一背景分析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战略,是在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指导下的发展战略转变,体现了在成渝两座西部枢纽城市发展历史上,独立、引进、培育、壮大的发展步骤。7大支点,空间结构趋于优化除图中3个之外,至少还有长江中游、中原、成渝、关中——天水2011年《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2020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研究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问题2020年10月16日审议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2016年《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历程优势1.生产力要素:物质文化基础对外吸引力较大,对东南亚、南亚、中亚地区和欧洲部分地区有一定的影响力;2.交通结构:两个4000万以上的国家枢纽机场,成渝两地之间高铁、高速公路建设密集;3.基础资源:与西部地区和其他省级一线城市相比,仍具有一定优势。区位分析二看法认识从国家发展战略、发挥协同带动功能、培育世界级产业群体方面分析和研究,探讨在更广阔的空间、更复杂多样的层次、以更灵活的协调机制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促进经济循环,以期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有所启示(一)(二)(三)抓住国家发展战略,做好内部外部共同发力立足区域一体化发展,发挥协同带动功能充分发挥地域性优势,培育世界级产业群体看法认识0102031.紧跟“十四五”规划(一)抓住国家发展战略,做好内部外部共同发力“十四五”时期,正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一个关键时期:成都将基本完成由工业化中期向后期的转轨,部分地区将进入工业化中期向后期转轨阶段,落后地区也将全面完成工业化初期任务,基本步入工业化中期阶段,2025年,四川人均GDP可达到1.2万美元左右。0102031.紧跟“十四五”规划(一)抓住国家发展战略,做好内部外部共同发力“十四五”时期,正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一个关键时期:成都将基本完成由工业化中期向后期的转轨,部分地区将进入工业化中期向后期转轨阶段,落后地区也将全面完成工业化初期任务,基本步入工业化中期阶段,2025年,四川人均GDP可达到1.2万美元左右。2.统筹做好地方决策部署(一)抓住国家发展战略,做好内部外部共同发力010203口号——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机遇把事关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川渝两地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重大政策、重大改革纳入国家规划投放国家重大项目,布局一批国家级实验室、国家军民融合战略项目、区域医疗中心、区域教育中心、区域创新中心、区域田园综合体等0102033.做好内外联动工作“一带一路”和“陆海新通道”建设的交汇点(一)抓住国家发展战略,做好内部外部共同发力借助“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成为新时期对外开放的前沿;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强化与广阔欧亚市场的经贸往来,深度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借助长江经济带这一黄金水道密切与东部、中部地区的经济联系,有效承接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促进先进产业和生产要素的集聚。1.构建“一极两中心两地”空间布局(二)立足区域一体化发展,发挥协同带动功能构建“一轴两带、双核三区”的空间格局,发挥重庆和成都双核带动功能,重点建设成渝发展主轴、沿长江和成德绵乐城市带,促进川南、南遂广、达万城镇密集区加快发展,提高空间利用效率1.构建“一极两中心两地”空间布局(二)立足区域一体化发展,发挥协同带动功能“双核”沿“两带”各自发展撞壁,如过去成都的发展布局侧重绵阳-德阳-眉山-乐山这一带,而这一带北撞墙秦岭、南撞墙横断山。“三区”分散用力成洼地,“一轴”形同虚设成峡谷。只有成渝做大做强并合体,才能辐射全国,并更好地带动川渝所有地区“水涨船高”,实现更好更快发展。成渝地区经济结构的主要矛盾——成渝背向发展。2.加强交通枢纽建设——聚焦“内联”(二)立足区域一体化发展,发挥协同带动功能实现成渝两市1小时畅达、成渝两市至区域内主要城市1小时通达、成都都市圈内1小时通勤2.加强交通枢纽建设——聚焦“外畅”(二)立足区域一体化发展,发挥协同带动功能构建陆海互济、东西畅达、南北贯通的“四向八廊”战略性综合运输通道格局:加快成自宜高铁、渝昆高铁、成兰铁路建设和成昆铁路(峨眉至米易段)扩能改造;推进长江干线川境段和主要支流航道扩能提升,协同建设嘉陵江、渠江、涪江航运枢纽;加快金沙江翻坝综合运输体系建设,畅通成渝黄金水道。2.加强交通枢纽建设——现代物流枢纽体系(二)立足区域一体化发展,发挥协同带动功能突出成都主枢纽功能,与重庆共建复合型国际枢纽集群,发展铁水、公铁、空铁、铁海联运和“一单制”联运服务3.注重区域内产业分工协作(二)立足区域一体化发展,发挥协同带动功能区域经济的发展,需以产业做支撑,既要做大产业,又要避免重复布局和同质竞争。(1)“产业互补”——例如:以两江新区数字经济产业园、成都科学城建设为主要载体,加强数字经济、人工智能、5G产业、智能制造等领域合作,共同推进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2)“经济开放”——成立新经济发展委员会;(3)“因势利导”——“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例如:乐至县和安岳县承接了成都的服装鞋业、成渝的微型电子计算机;(4)“倒弹琵琶”——利用资本密集的赶超型产业已经积累的技术能力、人力资本和产业链,向下一个资本密集度的台阶去发展符合当地比较优势又能充分利用这些技术能力、人力资本和产业链的产业。例如:四川长虹、重庆摩托0102031.有效发挥地区要素禀赋数据来源: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三)充分发挥地域性优势,培育世界级产业群体发挥人口资源优势,成渝地区人口密集,目前总人口超过1.1亿。人作为生产要素,对于发展制造业,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0102031.有效发挥地区要素禀赋(三)充分发挥地域性优势,培育世界级产业群体发挥生态自然资源优势:四川——有43万平方公里土地处于长江流域范围内,是长江、黄河的重要水源地。96.5%的面积地处长江流域,涵养着长江27%的水量,生物资源种类列全国第二,大熊猫国家公园80%以上的面积在四川;重庆——地处三峡库区腹地,域内长江流程679公里、居上游各省份之首,三峡库区重庆段水容量300亿立方米、占库区总容量的76.3%。2.做好地区优势产业(三)充分发挥地域性优势,培育世界级产业群体目前重庆是全球最大的笔记本生产基地,成都是全球最大的平板电脑生产基地。以四川为例,要突出“有根产业”和“本土化产业”。“有根产业”——突出白酒、川菜、川药、水电、钒钛等;“本土化产业”——突出电子、军工、化工、光伏电、重装制造等从省外引进消化创新的“本土化产业”(1)加大高校、科研院所投入,在基础研究领域提升创新能力;(2)加强校地企、产学研交流合作,联通基础学科领域研究和应用产业投入产出,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推动提升基础研究领域的可行性和实用性。同时注重用好大市场孕育大创新的方式,鼓励一些关键性企业作出突破。(三)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