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作业设计案例三篇_第1页
“双减”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作业设计案例三篇_第2页
“双减”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作业设计案例三篇_第3页
“双减”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作业设计案例三篇_第4页
“双减”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作业设计案例三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双减”初中七年级数学作业设计

学段初中学科数学

课题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二章《平行线的性质》第二课时

作课标要求:掌握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

业学习目标:

目1•复习巩固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平

标行线的判定和性质的区别与联系,能应用判定和性质进

行简单的推理或计算。

2.使学生进一步学会识图,能将复杂图形分解为基本图

形,会对已知条件和求证结论进行转化,建立已知和未

知间的联系。

数学素养:几何直观,逻辑推理,模型思想,数学抽象

作业内容

一、基础类作业(时长:15分)

题目作业内容设计意图、数学素养

1如图,下列条件中能判定设计意图:通过由角的数量

4E√∕C0的是()关系判断线的平行关系,巩

A./4=/C固平行线的判定

B./4+ZABC=180°数学素养:几何直观、逻辑

C.C./C=/CBE推理

D.劣=NCBE

如图,已知α〃仇直角三角设计意图:通过三角板与两

板的直角顶点在直线力上.若平行线形成的角度,巩固平

/1=60。,则下列结论错误行线的性质、对顶角的性

的是()质、余角的定义。

A./5=40°数学素养:数学抽象、几何

B./2=60°直观、逻辑推理

C.^3=60°

D.々=120°

如图所示,一艘?设计意图:通过实际情境,

船从4点出发,沿/8考查平行线的性质的理解

东北方向航行至ZA与应用

A∖G

B点,再从B点出数学素养:应用意识、数感

发沿南偏东15。方向航行至

C点,则ZABC等

于•

4如图,AD_LBC于点D,EG设计意图:通过补全说理过

LBC于点G,ZE=Z3,程,培养学生逻辑推理的能

那么AD是NBAC的平分力,并且让学生学会从复杂

线吗?若是,请说明理的图形中分离出定理的基

由•请完成下列证明并在本图形,从而快速形成解题

下面的括号内填注依据.思路,巩固平行的判定与性

解:是,理由如下:质

VAD±BC,EG±BC(已知),数学素养:几何直观、逻辑

.∙.N4=N5=90°推理

(______),

.∙.AD"EG(_______),

∙∙∙N1=N双两直线平行,

同位角相等);

/2=_____(_______).

∙.∙NE=N3(已知),

.∙.N1=N2(等量代换),

.∙.AD平分N为e

(_______).

5如图,已知/3+NBCD=设计意图:训练学生分析能

180o,/B=NTZ试说明:力、推理能力、多种方法解

ZE=ZDFE.题的能力,强化学生对平行

线性质与判定的灵活应用

Λ<n数学素养:几何直观、逻辑

推理

8

二、拓展性作业(时长:15分)

题目作业内容设计意图、数学素养

1如图,一个四边形纸片设计意图:通过图形的翻折变

ABCD,NB=ND=90°,换,求角的度数,巩固平行线

ZC=130。.把纸片按如图的判定和性质

所示折叠,使点B落在40数学素养:几何直观、逻辑推

边上的B/点,AE是折痕,理、数学运算

则N%EB的度数

是_________________•

J

2已知一个角的两边与另一设计意图:通过运用分类讨论

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分的思想进行探究,巩固平行线

别结合下图,试探索这两的性质;利用前两问的结论,

个角的关系,并说明你的让学生探索两角的关系,培养

结论.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运用方

程思想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

(1)⅛E1,AB//EFt

BCUDE,/1与/2的关生应用意识,体会数形结合的

系是________________.思想。

数学素养:几何直观、数学抽

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应

用意识

----bDE

(图1)(图2)

(2)如图2,AB//EF,

BC//DE,/1与/2的关

系是________________.

(3)经过上述证明,我们可

以得到一个结论:

(4)若两个角的两边分别

平行,且一个角比另一个

角的2倍少30。,则这两个

角分别是多少度?

3设计意图:通过探究拐角的数

如图1,AB〃CD,EO尸是

量关系,巩固平行线的判定和

直线AB、CD间的一条折

性质,培养学生直观想象、逻

线.

辑推理、数学建模的素养

数学素养:几何直观、逻辑推

n‘‘三,支

理、数学建模

C-^^----DCy------QC-^―----D

图[图]Β3

(1)试说明:

/0=/BEO+NDFO.

(2)如果将折一次改为折

二次,如图2,贝U/BE0、

/0、/P、NPFC之间会

满足怎样的数量关系,证

明你的结论.

(3)如果将折一次改为折

三次,如图3,则N5E0、

/0、NP、/Q、NQFD之

间会满足怎样的数量关系

(直接写出结果不需证明)

作业评价与改进

学生完成情况:本次作业设计为课后作业,其目的是巩固平行线

的性质和判定,作业类型分为基础性作业和拓展性作业。基础性

作业学生用时在13分钟左右,1-4题95%的同学能全部正确,5

题有85%以上的同学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解答过程,剩余的同学

表述有误,其原因是不能从复杂图形中分离出基本图形,对于平

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易混淆。拓展性作业有一定的难度,学生用时

在17分钟左右,第2题的⑶和第3题的最后两问,学生思考起

来有困难,反映出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和化归的数学思想比较薄

弱,在今后的教学中还得多渗透,多了解学情,多体现数学素养。

优点:习题设计由浅入深、难易得当,能够根据学生需要适度延

伸。

改进:多结合生活实际,使学生能置身于问题当中,充分调动学

习兴趣;在教学中多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多选一些利用模型思

想解决实际问题的例题;激励学生多进行小组合作交流,让不同

的学生有不同的收获。

"双减”下初中数学作业设计

学段初中学科数学

课题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第一课时

作课标要求:理解、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业学习目标:

目1•通过思考与运算,提高对等腰三角形概念、等腰三角形

标轴对称性的理解,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2.能够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进行计算和证明,体会计算

或证明过程中蕴含的抽象、推理等数学思想,获取直接经

验,进一步发展推理能力。

3•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决综合性问题,加强数形结合

能力、不断培养几何直观、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应用意

识和创新意识等数学核心素养。

数学素养:几何直观,逻辑推理,运算能力,应用意识,

创新意识,模型思想。

作业内容

一、基础类作业(时长:15分)

题目作业内容设计意图、数学素养

1①等腰三角形的底角为设计意图:①考查等腰三角

50°,则它的顶角为______。形两底角相等和三角形内

②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为角和,属于简单题。②通过

700,则它的底角为分析三角形的一个角是顶

O角还是底角,分类讨论求

解,巩固了等腰三角形的性

质,培养数学推理能力和运

算能力。

2①等腰三角形一边长为4,设计意图:两个小题考查等

另一边长为9,则这个三角腰三角形两边相等和三角

形的周长为______形三边关系。通过分析三角

②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26,形的一条边是腰还是底边,

一边长为8,则它的另外两分类讨论求解,巩固了等腰

边长为____________三角形的性质,培养数学推

理能力和运算能力。

3墙上钉了一根木条,小明想设计意图:将实际问题数学

检验这根木条是否水平。他化,巩固等腰三角形三线合

拿来一个如图所示的测平一的性质,培养数学推理能

仪,在这个测平仪中AB=AC,力和应用意识的素养。

BC边的中点D处挂了一个重

锤。小明将BC边与木条重

合,观察此时重锤是否通过

吗?

4如图,在△ABC中,设计意图:综合应用三角形

AB=AC,NB=40°,D为BC的内角和、角平分线的定义

边的中点,CE平分NACB,以及等腰三角形等边对等

交AB于点E,交AD于点F,角和三线合一的性质解决

则NAFC的度数为()问题,进一步加深等腰三角

A.130oB.120°形性质的理解,培养学生的

C.IlOoD.100°几何直观、逻辑推理能力和

运算能力。

5如图,在AABC中,AB=AC,设计意图:综和应用等腰三

AD是BC边上的高,BE±AC角形的等边对等角和三线

于点E,交AD于点Ho合一以及直角三角形两锐

(1)求证:角互余和等角的余角相等

NCBE=1ZBAC;的性质,培养几何直观、逻

2

辑推理能力和应用意识的

(2)若BE=AE,

素养。

求证:AH≡2BD

6

二、拓展性作业(时长:15分)

题目作业内容设计意图、数学素养

1如图点D、E在AABC的BC设计意图:训练学生分析能

边上,AB=ACJAD=AEO试说力、推理能力、多种方法解题

明:BD=CE(请用不同方的能力,通过不同方法之间的

法证明)比较,体会到证明方法的优化

选择。发展几何直观、逻辑推

理能力。

〃OE

2如图,设计意图:考查三角形内角和

在△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通过学

ABC生认真审题主动发现题目背

景的多样性以及题目条件的

中,AB=/C,将力沿庞不明确,从而发现分类讨论的

折叠,使4与8重合,DE必要性,同时学会处理此类问

折题"不漏"的技巧。引导学生

痕,学会应用方程思想解决角度

△的计算问题。

BEC数学素养:几何直观、数学抽

为等腰三角形,求/4的度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应

数。用意识

3①解决问题:如图,A,B设计意图:紧密联系教材进行

是小河同侧的两个村庄,变式,渗透将军饮马模型,应

为解决吃水问题,两村合用已有的模型知识解决新的

资在河边修一个水站。为问题,激发学生学解决实际问

使到A村和B村的管道总题的欲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长最短,求水站的位置。和求知欲。发展几何直观能

力,培养数学应用意识、创新

意识和数学建模的素养,提升

②应用:如图,在四边形逻辑推理能力和数学运算能

ABCD中,ZBAD=130o,Z力。

B=ND=90°,点E、F分别

是线段BC、CD上的动点,

当△AEF的周长最小时,则

ZEAF的度数。

作业评价与改进

学生完成情况:本次作业设计为课后作业,其目的是巩固等腰三

角形的性质,作业类型分为基础性作业和拓展性作业。基础性作

1-4题95%的同学能全部正确,2题错在没有考虑三边关系。5

题有80%左右的同学能完整写出证明过程,剩余的同学有部分能

口头表述出大致的思路,但不会用几何语言表述解题过程。拓展

性作业有一定的难度,学生用时在17分钟左右,1题同学们都能

想到利用全等来证明,作辅助线利用三线合一的方法学生思考起

来有困难,在今后的教学中还得多渗透。对于2题学生能够想到

等腰三角形没有明确腰和底需要分类讨论,但却有些学生没想到

用方程思想来计算。3题②是最短路径问题的升华,考查学有余

力的同学的掌握情况,优等生作的还不错,在探索最短路径的过

程中,体会轴对称的"桥梁”作用,感悟转化思想。

优点:习题设计由浅入深、难易得当,能够根据学生需要适度延

伸。针对不同的学生分层设计,布置作业,使学生踏着阶梯一步

一步探索,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同时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

改进:通过学生作业的反馈情况,今后在教学中强化提高学生的

逻辑推理的能力,规范推理题的过程书写格式,鼓励学生积极探

究一题多解,提升分析问题的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数学作业设计

基本信息

学科数学学段初中

教材章节北师大版七年级(下)第四章三角形第5节利用三角形全等测距离

作业类型0课时作业□单元作业□学期作业

1.知道利用三角形全等测距离的原理,能根据此原理解释测量

过程,体会转化思想以及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2.回顾利用三角形全等测距离的几种常用方法,模仿课本情境

作业目标中的设计过程,自主设计测量方案解决实际问题,发展空间观念、

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

3•通过实践活动,进一步感悟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

值,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应用意识和创新思维,培养不怕困

难的品质与科学精神.

题型选择题、解答题、实践性题目

题量共5题,其中基础性作业3题,综合性作业1题,实践性作业1题

预计总时长30分钟,其中基础性作业8分钟,综合性作业8分钟,实践

时长性作业14分钟

第一部分基础性作业(必做)

题号作业内容设计意图

选择题:本题考查学生对利

利用三角形全等测量距离的原理是()用三角形全等测距离原

A.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理的理解,增强学生对

1

B.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三角形全等的概念、性

C.大小和形状相同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质、判定的辨析能力.

D.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学科素养:推理能

选择题:将实际问题数学

如图,将两根钢条AA'、BB'的中点O化,培养学生的抽象能

连在一起,使AA'、BB'能绕着点O自由转力,丰富学生利用三角

动,就做成了一个测量工具.由三角形全形全等解决实际问题的

2等可知A'B'的长等于内槽宽AB,那么判定经验,体会数学与现实

ΔOAB^ΔOA'B'的理由是()生活的联系.

A.SASB.ASAC.SSSD.AAS学科素养:抽象能

力、应用意识、模型观

解答题:通过阅读兴趣小组

某段河流的两岸是平行的,数学兴趣的测量方案,结合图形,

小组在老师带领下不用涉水过河就测得河将文字语言转化成符号

的宽度,他们是这样做的:语言,利用三角形全等

①在河流的一边B点,选对岸正对的的相关知识解决测河宽

一棵树A;问题,培养学生的阅读

②沿河岸直走20步有一棵树C,继续能力、逻辑推理能力,

前行20步到达D处;体会转化思想.

③从D处沿与河岸垂直的方向行走,学科素养:推理能

3

当到达A树正好被C树遮挡住的E处停止力、应用意识、模型观

行走;念

④测得DE的长就是河宽AB.

请你说明他们做法的正确性.

「〜〜D

基础性作业学生平均用时10分钟,大部分学生全部做正确,一

效果分析部分学生没有理清第2题、第3题中文字语言说明的条件和待证的

结论,阅读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还有待加强.

第二部分综合性作业(必做)

题号作业内容设计意图

解答题:本题意在引导学生

如图,一条输电线路需跨越一个池塘,回顾利用三角形全等测

池塘两侧A,B处各立有一根电线杆,但利距离的几种常用方法,

用现有皮尺无法直接量出A,B间的距离.比如对称翻折法、倍长

1请你设计一个方案,测出A,B间的距离,线段法、平行线全等法

并说明理由.等,自主设计方案,借

助全等三角形相关知识

Q

将不可测距离转化为可

测距离,培养学生的模

型思想、空间观念,发

展有条理地思考能力.

学科素养:空间观

念、推理能力、应用意

识、模型观念

履Z5⅛AB伪4妙.侬•雅*Aβ^,

^^^^^^'^^

/J媒O图妙C

C.-ΣT7iβI∙BD∙LAB,AClW

尸»明"依味限漏篇嗡歌。

3掠W⅛∙6服叫牝住避埋机负%招痂山AH)13p√

乏⅛∙RMι∣PE用¾⅛J⅛⅛AB间曜再,斥垃∙,ACA32A即

拭也&*△印3^l:':爆乳⅛AW4

效果分析

/.&%琳通息A,画⅛⅛确.I:、CA⅛M飞,AB间耿施机C0

综合性作业学生平均用时8分钟,大部分学生能画出测量示意

图并用全等三角形的相关知识解释测量原理,并且学生给出了多种

测量方案,对称翻折法、倍长线段法、平行线全等法均有出现,但

学生对测量方案的叙述还不够严谨规范,暴露了学生在用数学语言

表达方面的短板.

第三部分实践性作业(选做)

题号作业内容设计意图

从以下三个任务中任选一项,利用全通过生动、有趣、

等三角形的相关知识完成测量任务,并撰现实的例子激发学生学

写活动报告.习数学的兴趣,发展学

①设计一个测量工具,测量一个容器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思

底面的内径,比如啤酒瓶、矿泉水瓶或茶维.学生通过动手操

壶等;作、整理活动过程、撰

写活动报告,切身感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