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白路共沟改造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1页
三白路共沟改造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2页
三白路共沟改造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3页
三白路共沟改造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白路共沟改造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1工程概况1.1建设地址项目建设地址位于太白路、白岩路、双白路。区域内建筑密集,经济发达。地处万州主城核心区,境内交通发达,新城路、太白路、沙龙路、王牌路等几条公路主干线全是万州城市的交通咽喉,码头、车站一应俱全,出行十分通畅。1.2建设目标本项目的目标定位为对三白路共沟支架(10kV)进行改造,规范线缆排布,确保共沟日常运行和维护安全。1.3建设规模及建设内容本项目对三白路(太白路、白岩路、双白路)共沟实施支架改造,维修改造内容如下:布设不锈钢支架5220套,规范线缆排布,并增设通长扁钢进行接地保护。2设计依据2.1设计合同依据我公司与业主签订的设计合同。2.2设计基础资料、工程资料《万州区三白路共沟竣工图》(2004);业主提供的1:500地形图;《万州区三白路共沟改造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其他相关资料。2.3设计规范、标准《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2016);《混凝土结构设计标准》(GB50010-2010,2024版);《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电力工程电缆设计标准》(GB50217-2018)《城市电力电缆线路设计技术规定》(DL/T5221-2016)国标图集《电力电缆井设计与安装》(07SD101-8)国标图集《地下通信线缆敷设》(05X101-2)国标图集《110kv及以下电缆敷设》(12D101-5)国家和地方现行的有关法律、法规、规范、规程及标准。3三白路共沟现状调查及检测3.1现状共沟布置(1)原共沟采用封闭全钢筋砼现浇,隧道内径为1.8x1.5m电缆隧道底为C10.100厚细石砼垫层,底板侧板和顶板为250厚,现烧钢筋砼C25,S4级坑渗砼,砼中着人FDN-S高效型减水剂,水泥比为1:0.1电缆隧道内壁采用(5%)防水砂浆抹灰层。(2)电缆隧道敷设电力电缆、电讯电缆视频电缆。隧道断面按20-40路设计(强电35路弱电5路)电缆隧道每50米设通风口1个,每30米设直通式检查井1个。并在检查井处预埋8线电缆排管分别到人行道花园的电缆、电讯交接箱,分线箱。(3)隧道每30m在靠检查井处预埋8线电缆排管,分别穿公路进强弱电分线箱,覆土深度大于0.7m。(4)支架采用C30混凝土,Ⅰ级钢筋预制,主筋净保护层15mm,每米一个。(5)支架接地必须全部连通且符合电阻要求(R<4),每10米一个。(6)接地干线之间均采用连续搭接焊接,且搭接长度为扁钢宽的2倍,角钢焊接至少有三边焊接。3.2现状共沟检测依据《万州区三白路共沟改造工程检测评估报告》,对三白路共沟进行了检测。(1)外观质量检测对万州区三白路共沟改造工程管涵进行了外观质量排查,该段总长约为2065m,起始点位于广播电视大楼,终点位于外贸,此次检测除外贸至鸡公岭小学段37号检查井至39号检查井段、外贸至区委大门段53号检查井至54号检查井段因淤泥积水过深未进入检测,其余段均进行了外观质量排查详见如下:各段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积水积淤情况、均存在墙体及顶板抹灰层脱落及开裂情况;局部构件混凝土表面存在蜂窝、麻面、孔洞等外观质量缺陷;局部少量构件存在露筋;各段均存在混凝土构件开裂,破损,局部伸缩缝抹位置灰层脱落,填充物密封圈外露;局部墙体及顶板存在排水渗水情况。(2)断面尺寸测量现场用钢卷尺、激光测距仪对管涵的净高、净宽进行了抽测。抽测各断面的尺寸基本与竣工图相符。(3)混凝土强度检测现场随机抽取部分墙体混凝土构件,剔除抹灰层,根据国家行业标准《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23-2011)采用回弹法对混凝土构件的抗压强度进行检测。检测数据表明,所抽测的该工程墙体混凝土抗压强度符合设计要求。(4)钢筋配置检测采用钢筋探测仪等设备对顶板、侧墙的钢筋配置等进行了现场抽样检测。根据《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墙柱箍筋间距的允许偏差为±20mm,板受力钢筋间距允许偏差为±10mm。3.3检测结论通过对万州区三白路共沟改造工程上述现场调查、抽样检测和验算分析,本报告结论如下:(1)通过现场检测,该工程局部墙体及顶板存在抹灰层脱落,局部混凝土构件存在蜂窝麻面、露筋等外观质量缺陷。(2)该工程断面尺寸、混凝土抗压强度、钢筋配置等符合竣工图及《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要求。(3)该工程混凝土构件存在变形及开裂现象;局部混凝土构件存在人为开洞,PVC管排水现象;部分混凝土构件存在小孔及裂缝处渗水现象。(4)该工程经验算,混凝土构件支护承载能力满足竣工图及相关规范要求,主体结构安全。综上:万州区三白路共沟改造工程主体结构安全,但局部构件存在外观质量缺陷、开裂变形及渗水情况。上述已通过相关工程措施予以改造解决。4支架设计改造4.1电缆支架结构和强度本工程电缆沟内电缆支架采用不锈钢支架。根据电缆的重量及施工安装、检修安装工况的要求,按照建筑结构设计规范进设计,在强度、刚度、和稳定方面进行设计校核。新建支架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设计工作年限为20年,作用在支架托臂上的电缆荷载限值为2KN。计算详计算书。4.2电缆支架的布置本工程新设电缆沟电缆支架采用双侧布置,支架纵向布置间距为1米,新布置支架位于现状支架中间,交错布置,具体详见支架布置图。支架与立柱具体详见大样图。每侧采用6层,电缆层间距为250mm,最下层支架距离电缆沟内底为300mm。4.3电缆支架的接地在电缆支架上敷设一根50*6的通长扁钢,扁钢与支柱通过螺栓进行连接,并在两侧进行接地保护。4.4标准工艺实施检查电缆支架安装工艺编号为0301030302。5防雷接地1)共同沟工作接地和保护接地采用共用接地网,接地电阻不大于1欧姆,利用原有接地系统。2)共同沟内所有用电设备不带电金属外壳、桥架、支架、风机外壳及基础、金属线槽、金属管道、金属构件均应与就近等电位端子可靠连接。接地连接均采用焊接,焊接处应做防腐处理。6环境保护和劳动安全6.1环境保护本工程仅为实施支架更新改造,对邻近通信电缆和微电子设备均无明显影响,因此不用考虑通讯干扰。加强施工管理,尽量采用人工、机械实施,施工场界噪声应达到《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2011规定的标准,昼间小于65dB,夜间小于55dB。施工中需大力进行保护安全宣传,增强居民的保护意识、防火意识。根据建设和生产运行的自身特点,做到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在组织上、技术上、资金上给予充分保证。在项目施工承包合同中应有不得造成环境污染的内容,施工队伍的固体垃圾应作统一处理,生活废水必须处理后才能排放。6.2劳动安全本工程电缆隧道内部空间严格按照电力设计规范设计,沿线坡度较小,对于竖井部分均设有爬梯,检修通道通畅。加上完善通风和照明系统的配合,已充分考虑施工和检修人员的劳动安全的要求。7施工注意事项(1)本说明及设计图未特别予以说明的内容,均应遵照相关施工规范及各种专业、行业技术规范、标准进行。(2)施工前请施工单位配合业主办理相关规划建设手续,再进行施工,施工前应对电缆长度、接头位置等设计参数进行复测,如发现问题应及时向设计单位反映。(3)在运行检修施工时应注意隧道内通风,进遂道前应先确定隧道内的空气含氧量,确保人身安全。8主要工程量表序号项目名称单位数量规格1不锈钢支架(厚度5mm)套31320详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