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绝密★启用前河南省新高中创新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2月联考语文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4.本卷命题范围: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上册、中册。一、阅读(70分)(一)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现代化,是一个世界性的客观现象,它指的是人类社会从传统文明向现代文明转变的历史过程。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现代化道路,是由其历史传统、社会制度、发展条件、外部环境等诸多因素决定的。中国对现代化的探索,早期经历了种种曲折,直到中国共产党成立,探索中国现代化道路的重任,才历史性地落在了中国共产党身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它向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发出了不断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的伟大号召,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指明了前进方向,注入了强大动力。要全身心投入,就要全方位理解什么是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怎么来的,怎样才能走稳走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这是三个硕大无比而又必须认真回答的问题。关于这三大问题,其实历史已经从方法论的角度给出了需要坚持的原则。这就是一个源自汉代的经学和考据学的古老命题,经过历代先贤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袖人物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后,终于成为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核心要义,成为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念兹在兹的四个大字——实事求是。实践已经并将继续证明: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具有最大先进性、最大现实性、最大包容性,归根结底,具有最大实事求是性。正是因为我们党有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思想路线,我们才会有中国式现代化足以令人自豪的昨天和今天,也才会有中国式现代化更加光明的明天。实事求是是中国式现代化最为通畅的理论路径和最为重要的思想内核,其简洁、朴素而又深刻的表述令人信服地彰显了“大道至简”的道理,必将在历史的星空中永远闪耀灿烂的哲理光芒。而中国式现代化这部伟大的历史活剧,也必将在坚持实事求是中高潮迭起,中国人民必将在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始终坚持“两个结合”,“让理论之树长青,事业之树长青”,不断创造中国式现代化的新辉煌。(摘编自欧阳淞《大道至简:中国式现代化与实事求是》)材料二:决定于中国国情的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而决定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特质,就是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的“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这些本质要求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伦理特质。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所体现的伦理特质,最集中地表现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的深刻论述之中。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论述,并不是对世界现代化本质的一般所指,而是特指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其深刻的伦理内涵就是“人是目的”。因此,从伦理合理性的角度来说,这一论断一方面揭示了人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之所以是中国式现代化而非其他现代化的“所是”,另一方面也明确了人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是”。基于“人是目的”这一深刻伦理内涵的人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与资本主义现代化的本质区别,是中国式现代化对资本主义现代化的根本性伦理超越,同时也是现代化诸多目标中的终极价值追求。因此,人的现代化既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定本质,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伦理本质。有关人的现代化的研究文献中,最具影响的当属斯坦福大学教授阿里克斯·英格尔斯的《人的现代化》,这也是学界引用较多的有关现代化特别是人的现代化的研究文献。英格尔斯通过对6个发展中国家中的6000人连续3年的跟踪调查,对现代化研究的传统观念提出了挑战,即“我们要重新调整以往研究国家发展的重点,把人作为注意的中心,特别是普通人,而不是那些杰出人物”。英格尔斯关于人的现代化研究对现代化理论具有开创性和奠基性意义,而且触及人的现代化在国家现代化中的地位和作用,其中涉及“现代人”的伦理素质,最为难能可贵。自从提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的科学论断以来,学界对这个问题进行了为数不多的研究,迄今可见的研究以王丹丹、洪银兴等人为代表。这些研究虽仍停留于把人的现代化看作与其他方面现代化相并列的“一种”现代化,以及把人的现代化定位于对社会现代化的贡献性作用,这其中暗含着人的现代化是社会现代化的手段的意味,也就是说,在一定程度上仍然没有走出以前对人的现代化研究的定位和思路。但这些研究已经触及现代化的性质和目的等更深层次的问题,这些更深层次的问题就是,现代化的本质究竟是物的现代化还是人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与资本主义现代化的本质区别在于,中国式现代化既“解放人”又“为了人”,以解放人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逻辑起点,以为了人为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依归。这正是中国式现代化对资本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超越,即伦理超越,因此全面引领了其他各种超越,并为其他超越提供终极解释。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其必然的伦理指向就是把人的现代化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最高价值目标。具体而言,人的现代化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伦理指向即最高价值目标,主要表现在人的现代化能统领和协调社会现代化诸目标的关系,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摘编自廖小平《论中国式现代化的伦理本质》)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现代化是人类由传统文明向现代文明转变的历史过程,但因国情的差异,每个国家选择的现代化道路也会有所不同。B.“实事求是”这一理念是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核心要义,它是先贤们尤其是中国共产党领袖人物努力的结果C.中国式现代化在对资本主义现代化上具有根本性伦理超越,这种超越也是现代化诸多目标中的终极价值追求。D.虽然学界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这一论断的研究不多,但其研究也触及了更深层次的现代化本质问题。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早期在探索现代化的过程中跌宕曲折,并没有取得什么实质性的成果,直到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才完成这一探索。B.中国式现代化这部伟大的历史活剧只要始终秉持着“大道至简”的理念,就能够高潮迭起,创造中国式现代化的辉煌。C.在对人的现代化研究中,英格尔斯认为应以普通人为中心,而不需要关注杰出人物,这与现代化研究的传统理念相违背。D.王丹丹等人对中国式现代化本质的研究中暗含了把“人的现代化”当作手段的意味,这在一定程度上没有跳出前人的思维。3.下列对材料内容及论述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第二段中破折号和冒号的使用,有利于帮助读者在具有高度专业性的话语中抓住本段的重要观点。B.材料二既论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伦理本质,也简要地说明了中国式现代化与资本主义现代化的本质区别。C.材料一与材料二都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相关论述来阐明文章观点,使得文章的论证鲜明生动,具有说服力。D.材料二中英格尔斯依据跟踪调查提出了现代化研究的新观念,其做法体现了材料一中的“一切从实际出发”。4.请简要谈谈你对材料二中“所是”“应是”的理解。5.你认为应当如何“走稳走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请根据材料内容简要说明。(二)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荒山野岭的半碗饭支禄又走了两三里路,太阳成了一个金黄金黄的烙饼,我把脖子使劲往上伸,像长颈鹿的一样长,但仍然无法吃上半口。①一张嘴,就喝了一口西北风,又硬又冷,从头顶寒到了脚跟。在一个鸟都不下蛋的地方迷了路,我火急火燎地,从这坡上来,那坡下去……都说鼻子下面有嘴,不知道路就问一下,可是连个人影都看不到,咋问!太阳翻山而下,“腾”的一下,夜色一个蹦子就从头顶跳了下来。“我”要怎么才能找到迷失的方向呢?哎!我的个老天爷!肚子饿得老猫样胡抓乱咬呢!一筹莫展之际,我隐隐约约看到旮旯里冒出半个土灰色的屋顶,这对于我来说,犹如看到了一个大救星一样!再不能瞎闹了,若是碰到狐狸就轻手轻脚的,小心点儿倒无所谓;若是遇到凶狠的、牙露得一匝长的狼,它眼皮瞭一下,一口就能把我吞下去,怕是连骨头也不想吐出来。月亮爬上山头,冰冷地望着我!我的心儿跳得咚咚响,心想月亮肯定帮不了我什么大忙。又一想,如果让狼死死地盯上,恐怕再也看不到月亮了!但我也不敢去投宿人家。塬上缺衣少食,不是我一家这样穷,家家户户都这样。一个个跟魍魉鬼样,会让住家以为是来讨饭的,定会给些难堪!说不定还会轰出大门,但我不试一试又能去哪呢?一个慢坡拐下来,爬上地埂,瞅了一眼,这样的荒野人家应该会养狗,我咳嗽了两声,不见动静,便又往前走了百十来米,看到了拴狗的铁链还在,但狗却不知道去了哪里。我悄悄咪咪地上去,试着敲门,但没有人来开。大门旁有间驴棚,我想就偷偷地钻进去将就一夜也行,毕竟驴棚有门,比荒山野洼可靠多了,等到天麻麻亮我就悄悄地走人。哎!一根绳不知不觉间走到了最细处。一时间,头晕眼花,一碌碡砸不出个响屁来,但为了求生,我还是不得不鼓足勇气再次敲门,②声音像挤牙膏样,更像一个人捂在被筒里喊话:“有没有人呀?”喊完话,我从破门缝朝里看,一个白发白须的老头,弓着腰从耳房出来,立在院中,竖长耳朵,听着动静。我从小就脸皮薄,此刻,心里正如十五个吊桶打水一样——七上八下。吱扭一声,门拉开了。“哎呀!快进来。天擦黑时,我看到一个像人头顶样的,在岭头忽闪忽闪地,又像不是!转眼又看不见了!”老头和蔼地说,“前几年,耳朵不好使,这两年,眼睛也不好使了。”跟着老头进了耳房,黑通通的,炕墙上,一盏油灯,瞌睡地正丢盹呢!老头不知从哪摸到陶罐,一边倒水一边说:“喝上一口。”话说完,弓着身,一颠一颠地出去了!嘴搭在碗边上,一仰头,老牛样一气灌下去,又倒了一碗,咣当一声,又是大半碗。一下子感觉很饿,前胸贴到后背样地难受!吭哧吭哧,刚才走远的脚步,又往回折了!门一响,扑哧一声,先伸进半碗饭,然后,人弓着身子进来了,虽然灯有点暗,但隐隐能看到老人满脸沟沟壑壑,布满风霜!一看到饭,我略带哭腔地赶紧说:“我不吃!”那个年代,黄土塬上的人很穷很穷。③家里要是有一两粒米,白天烟筒都不敢冒烟,等到半夜村子静下来时才敢偷偷下锅。连一棵草都心知肚明:半碗饭就是半碗命。不要吃人家的饭,即使饿得眼睛都快转不动了。我一直低着头,像做错了事样:喝了人家的水,又怎么能吃人家的饭?老头硬把碗往我的手里塞:“指头蛋大点儿的娃,一口不吃熬不到簸箕湾!”我双手端住碗,紧靠炕沿头,呆呆地,像打懵的鸡,左右为难:吃还是不吃呢?话停在嘴边,也说不出来,肚子实在太饿了。老人一直看着我,看来我不动筷子,老人是绝对不会同意的。老人又说今晚月亮很亮,不翻几铁锨地就白白浪费大好的月光了,又嘱咐我天亮走时顺手把大门关上。言外之意是家里就他一个人。片刻,又说出了大门,沿着右手的蚰蜒小路往沟口走,娃娃走路快,花不了多长时间,碰到一棵歪脖子大柳树就到了。此刻,我动了筷子,老头弓着腰,慢腾腾地退了出去,顺手扣上门!在门外,不忘叮嘱我早点儿睡,碗搁在炕墙上。④狼吞虎咽,几秒钟光景,碗底朝天了!灯,感觉比以前亮了些,看到席炕上的被子,补丁摞补丁,枕头是半截蛇皮袋子,芯是草做的,头,一搁上,压得嘶哇嘶哇地要叫一两声。人累得快要死了,眼睛一闭,什么也就不知道了!等再醒来,太阳老高了。急忙翻下炕,伸长耳朵,四处静悄悄的,一根针落下也能听到响声。大门一关,一溜烟朝簸箕湾的方向赶路了!半路上,感觉衣袋垂垂的,掏出来一看,半个巴掌大的杂面烙饼,像是从天上掉下来的!看来昨晚睡得跟死猪一样。如今,我也年过半百了,夜深人静之时,我总会不由自主地回忆起那半碗饭,咂巴了半天,却死活记不起当时的味道。半碗饭,应该是很香很香的,可惜我饿得慌,呲溜呲溜,几筷头子就全都倒进了肚里,弄得到现在想不起那饭究竟是啥味儿,但却让我惦念不已。如果不促急促忙,就能尝到什么味,香到什么程度,记下一片菜的缕缕香,或者有辣味,红红地,留下火柴划过的一点烫味,或者盐味儿,咸咸的,让我茅塞顿开,或者奢侈到有一丝油腥儿,一下子才让我体力大增……在那饿得发慌的情况下,一个小娃娃根本做不到。什么味道都没留下,但是又像什么味道都有。(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及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前三段运用比喻、比拟的修辞手法,形象地描绘出时间的推移与环境的变化,为后文“我”借宿作铺垫。B.文中对“我”“略带哭腔”“一直低着头,像做错了事样”等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我”内心的感动与窘迫。C.文中多处描写“我”的心理活动,如怕遇到狼、想偷偷钻进驴棚将就一夜等,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和感染力。D.文中老人虽然眼神不好,但还是一眼看出了“我”的饥饿,不过鉴于“我”是一个孩子,便只给了“我”半碗饭。7.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与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句①“又硬又冷”将西北风的寒冷具象化,使读者能够鲜明直观地感受到“我”所处环境的恶劣。B.句②“挤牙膏”“捂在被筒里”等描写既符合“我”的饥饿情况,也表现了“我”敲门时内心的紧张。C.句③是对上句的阐述,展现了当时人们生活贫苦的现状,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地域特色。D.句④三个短句有力地展现了“我”饥饿的状态,短句与感叹号也使得语气和表达的情感更为强烈。8.本文是一篇散文,却有了小说的味道,这是如何体现的?请简要分析。9.“什么味道都没留下,但是又像什么味道都有”意蕴丰富,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三)阅读Ⅲ(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秦值其位,嬴政残虐。然以诸侯十三,并兼天下,极情纵欲,养育宗亲,三十七年,兵无所不加,制作政令,施于后王。盖得圣人之威,河神授图,据狼弧,蹈参伐,佐政驱除,距之,称始皇。始皇既没,胡亥极愚,骊山未毕,复作阿房,以遂前策,云“凡所为贵有天下者”,肆意极欲,大臣至欲罢先君所为,(胡亥)诛斯、去疾,任用赵高。痛哉言乎!人头畜鸣,不威不伐,恶不笃,不虚亡。距之不得留,残虐以促期,虽居形便之国,犹不得存。子婴度次得嗣,冠玉冠,佩华绂,车黄屋,从百司,谒七庙。小人乘非位莫不恍忽失守偷安日日独能长念却虑,父子作权,近取于户牖之间,竟诛猾臣。高死之后,宾婚未得尽相劳,餐未及下咽,酒未及濡唇,楚兵已屠关中,真人翔霸上,素车婴组,奉其符玺以归帝者。郑伯茅旌鸾刀,严王退舍,河决不可复壅,鱼烂不可复全。贾谊、司马迁曰:“向使婴有庸主之才,仅得中佐,山东虽乱,秦之地可全而有,宗庙之祀,未当绝也。”秦之积衰,天下土崩瓦解,虽有周旦之材,无所复陈其巧,而以责一日之孤,误哉!(节选自班固《记秦始皇本纪后》)材料二:汉定百年之间,亲属益疏,诸侯或骄奢,忕邪臣计谋为淫乱,大者叛逆,小者不轨于法,以危其命,殒身亡国。天子(汉武帝)观于上古,然后加惠,使诸侯得推恩分子弟国邑。故齐分为七,赵分为六,梁分为五,淮南分三,及天子支庶子为王,王子支庶为侯,百有余焉。吴楚时①,前后诸侯或以适削地,是以燕、代无北边郡,吴、淮南、长沙无南边郡,齐、赵、梁、楚支郡名山陂海咸纳于汉。诸侯稍微,大国不过十余城,小侯不过数十里,上足以奉贡职,下足以供养祭祀,以蕃辅京师。而汉郡八九十,形错诸侯间,犬牙相临,秉其阨塞地利,强本干、弱枝叶之势也。尊卑明而万事各得其所矣。(节选自司马迁《汉兴以来诸侯年表》)【注】①吴楚时:当时发生七国之乱,又称“吴楚七国之乱”。七国之乱,指发生在西汉景帝时期的一次诸侯国叛乱。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小人A乘非B位C莫不恍忽D失守E偷安F日日G独能长H念却虑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以遂前策”与“振长策而御宇内”(《过秦论》)两句中“策”意思不同。B.“竟诛猾臣”与“有志者事竟成”两句中“竟”意思相同。C.“亲属益疏”与“王怒而疏屈平”(《屈原列传》)两句中“疏”的意思相同。D.“秉其阨塞地利”与“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五代史伶官传序》)两句中“其”的用法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秦始皇凭借圣人的威望兼并了天下,他在位期间一直四处征战,制定的政令对后世君主仍产生影响。B.胡亥继位后大肆兴建土木,排除异己,行为残暴,因此他即使占据了有利的形势,也没有能够统治长久。C.胡亥认为自己拥有天下可以为所欲为,班固对此感到痛心,他认为胡亥虽有人脑,却发出了牲畜般鸣叫。D.七国之乱时,有些诸侯被削减了封地,失去了南边或北边的郡县,齐、赵、梁、楚等旁郡也都归汉朝所有。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虽有周旦之材,无所复陈其巧,而以责一日之孤,误哉!(2)大者叛逆;小者不轨于法,以危其命,殒身亡国。14.秦王子婴与汉武帝面对国家乱象时,各采取了什么行动?结果有何不同?请根据材料内容简要概括。(四)阅读Ⅳ(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酬司空璲少府高适飘飖未得意,感激与谁论。昨日遇夫子,仍欣吾道①存。江山满词赋,札翰起凉温②。吾见风雅③作,人知德业尊。惊飙荡万木,秋气屯高原。燕赵何苍茫,鸿雁来翩翻。此时与君别,握手欲无言。【注】①吾道:我的学说或主张,此处指儒家传统读书人的追求和操守。②凉温:冷暖、寒暑与四时。③风雅:本指《诗经》的国风和大雅、小雅,后用以指称纯美的文章。15.下列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飘飖未得意”中的“飘飖”用来形容诗人,而《燕歌行并序》“边庭飘飖那可度”中的“飘飖”则是形容边境。B.“惊飙荡万木,秋气屯高原”两句运用拟人手法来描写自然景象,通过疾风和秋气营造出萧瑟的氛围。C.“燕赵何苍茫,鸿雁来翩翻”两句写出了“燕赵”之地的空阔和辽远,鸿雁翻飞则增添了画面的动态感。D.“此时与君别,握手欲无言”两句描写诗人和友人握手告别,想要叮嘱却又不知如何言说的动作、神态。16.本诗蕴含了诗人复杂的情感,请结合诗歌前八句简要分析。(五)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期末班会课上,班主任告诉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和考试中都要注意细节,因为细微的差错可能导致整个题目解答错误,同时假期也不能沉溺于游戏,荒废了青春。这让你想到了《五代史伶官传序》中“______,______”两句。(2)古诗词中的“夜”与“梦”常常一起出现,用以表情达意,如《春江花月夜》中的“______”和《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的“______”。(3)“中原”或“中国”常被古代文人写入诗词中,如“______,______”。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当故乡山山岭岭的树叶由绿渐黄渐红,一片又一片从树上飘落下来,秋天就来临了。早年,农家生活贫苦,缺煤少柴,因而每到秋深落叶嗽嗽,我和几个小伙伴都要出去搂树叶、串树叶,把捡到的树叶打包背回家,___①___。等到长大后,读了好多书,看了好多诗,我就想啊,落下来的树叶像音符、像诗句,串起来就像一行行诗歌、一曲曲音乐,仿佛能读出惠特曼《草叶集》、泰戈尔《飞鸟集》里的诗情,好像能听到钢琴曲《秋日私语》《寂静的山林》《月光》里的音韵……母亲擦擦额头上掺出的汗珠,笑着说:“俺什么也没看到,什么也没听到,树叶就是树叶,你不要发呆,弯下腰串树叶儿!”有一年秋天,几个搞摄影、绘画的朋友,到我老家的村子里采风、写生,让乡娃子们串树叶,串成五颜六色的。他们把串好的树叶串拍成片子,____②__,太美了,简直美得令人心季!摄影家、画家朋友还想把红的黄的绿的褐的树叶串挂在农家小院,挂成一道道树叶帘子,与红彤彤的辣椒串、黄灿灿的玉米穗交相辉映,那一定很壮观!可老乡不愿意,说谁家闲着没事去悬挂树叶串?大家都是一片片撸下来后,堆放起来,再压实垛起来,垛成一个个有大有小、有方有圆的柴草垛。我母亲说得更妙,说它不是啥稀奇物,就是普通的树叶,捡起来串起来用来烧火煮饭,又对我说:“真要说树叶像什么,俺看它像从天上飘落下来、从你手间溜走的日子,___③___,但树叶却可以留着烧火取暖、煮饭做菜。串树叶就像串日子,把时光留住!”细细咂摸母亲说出的这番话,其实也颇有道理:串树叶就像串日子;把会悄悄溜走的日子抓住,一枚枚串起来,留待取暖煮饭,慢慢品味……18.下列填入括号中的诗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B.“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C.“枫岸纷纷落叶多,洞庭秋水晚来波”D.“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19.文中二、三两段有三处不同的错别字,请找出并修改。20.请简要分析文中加点词语表达效果。21.文中画横线句子中的问号具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8个字。三、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虽然怜悯是人的天性,但是不加辨别的、缺乏智慧的怜悯可以吗?读了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漏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河南省新高中创新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2月联考语文答案一、阅读(70分)(一)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1~5题答案】【答案】1.C2.D3.C4.(1)“所是”指的是中国式现代化区别于其他现代化模式的本质特征,即人的现代化。(2)“应是”代表着中国式现代化所追求的理想状态与价值目标,同样指向人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最高价值目标。5.(1)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中国国情实际出发。(2)将“人的现代化”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和最高价值目标。(3)强化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指导。(二)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6~9题答案】【答案】6.D7.B8.①情节的完整性:文章通过“我”迷路、求宿、得到帮助、匆忙离开等一系列情节,构建了一个完整的故事线,具有小说的叙事性。②人物塑造的丰富性:文章中“我”和老人的形象鲜明。通过“我”的内心独白和行为描写,展现了“我”的紧张、窘迫和感激;而老人的善良和热情则通过他的言行表现出来,人物形象丰满,具有小说中人物塑造的特点。③环境描写的细腻性:文章通过细腻的环境描写,营造出一种荒凉、孤独的氛围,增强了故事的感染力,这是小说常用的环境描写手法。9.①“什么味道都没留下”:因为“我”当时饿得发慌,吃饭时狼吞虎咽,没有细细品味,所以对那半碗饭的具体味道没有留下深刻的印象。②“但是又像什么味道都有”:尽管“我”记不起那饭的具体味道,但那半碗饭对“我”来说意义重大,它代表了老人的善良和“我”在困境中得到帮助的温暖。③在“我”的记忆中,那半碗饭的味道变得丰富而深刻,它包含了感激、感动和生存的希望等多种情感。这句话反映了“我”对那段经历的深刻记忆和对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出售草坪种子合同范本
- 借款合同范本上交银行
- 2025年西安货运资格证考试答题20题
- 买房时开发商给合同范本
- 农村煤炭采购合同范本
- 包工不包料合同范本
- 公司财产转移合同范本
- 公司及个人合同范本
- 促销劳动合同范本
- 半包合同范本简易
- GB/T 8162-2018结构用无缝钢管
- 《傲慢与偏见》读书汇报
- 上海专科层次自主招生考试习题集④(含答案)
- 房屋信息查询情况表((2022年-2023年))
- (演唱)在葡萄架下教学设计
- 室上性心动过速的鉴别诊断课件
- 蛋白质纤维-纤维化学与物理课件
- 妇科疾病 阴道炎 (妇产科学课件)
- 乐理讲座:音程与和弦课件
- 马工程西方经济学(第二版)教学课件-5
- 马工程西方经济学(第二版)教学课件-7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