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高中地理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一节认识大洲第1课时亚洲地理位置及气候课时作业湘教版必修3_第1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地理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一节认识大洲第1课时亚洲地理位置及气候课时作业湘教版必修3_第2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地理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一节认识大洲第1课时亚洲地理位置及气候课时作业湘教版必修3_第3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地理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一节认识大洲第1课时亚洲地理位置及气候课时作业湘教版必修3_第4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地理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一节认识大洲第1课时亚洲地理位置及气候课时作业湘教版必修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第1课时亚洲地理位置及气候一、选择题读“某国樱花开放日期等值线图”,回答1~2题:1.据图推断该国平原地形主要分布在()A.东部 B.西部 C.北部 D.南部2.影响该国樱花开放日期早晚的主要因素有()①降水②地形③太阳辐射④土壤⑤洋流A.②③ B.③⑤ C.②③⑤ D.①②④⑤解析:1.B2.C第1题,图中西部等值线分布匀称,表明地形改变较小,则可能是平原地形。第2题,图中樱花开放日期由南向北延迟,说明受太阳辐射影响;同一纬度的东岸比西岸开放日期早,说明东岸气温较高,主要是受洋流影响;图中中部等值线总体向南凸出,说明开放日期较晚,应当是受到山地影响。读“亚洲某区域图”,回答3~4题:3.甲、乙、丙、丁四地中干湿状况最相像的是()A.甲、乙 B.甲、丙 C.乙、丙 D.乙、丁4.下列关于乙旁边自然环境特征间的因果关系,对应正确的是()A.地势西高东低,河流呈放射状B.夏季降水量较大,河流流量大C.气候较为干燥,内流区面积大D.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季风气候典型解析:3.A4.C第3题,依据经纬网定位可推断,甲为热带沙漠气候,乙为温带大陆性气候,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丁为温带季风气候。甲、乙气候干燥,丁、丙气候潮湿,因此选A。第4题,依据经纬网定位可推断,乙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因此气候干燥,内流区面积大。南亚地区的气候状况整体由冬夏季大气环流形势确定。下图示意南亚地区夏季风进退时间。据此回答5~7题:5.图示区域夏季风限制时间最长的地方位于()A.西南部 B.东南部C.东北部 D.西北部6.3月到5月为南亚地区的热季,该季节南亚地区气温高的缘由有()①太阳直射点北移,太阳高度较大②西南季风到达,带来的热量较多③受东北季风限制,晴天多云量少④北方山地阻挡,受冷空气影响小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7.斯利那加每年3月份降水量最大。该月影响斯利那加的近地面大气环流状况为()A.东北信风 B.东北季风C.西南季风 D.盛行西风解析:5.B6.C7.D第5题,读图可知,西北部夏季风到达时间为7月1日前后,退却时间在9月1日到9月15日之间;西南部夏季风到达时间为6月10日前后,退却时间为10月1日到10月15日之间;东北部夏季风到达时间为6月1日前后,退却时间为10月15日前后;东南部夏季风到达时间为5月20日前后,退却时间为10月15日前后,比较可得受夏季风限制时间最长的地区为东南部。第6题,3月到5月太阳直射点移动到北半球,北半球白昼变长,太阳高度角变大,汲取热量增多,气温较高,①正确;3~5月西南季风还未到达(西南季风影响南亚的时间为6~9月),受东北季风的影响,晴天多,降水较少,②错、③对;南亚北部为喜马拉雅山,阻挡了北部南下的冷气团,气温高,④对。第7题,读图,斯利那加位于喜马拉雅山的南坡,东北风的背风坡,A、B错误;夏季风到达的时间为7月份前后,3月份夏季风尚未到达,C错误;该地海拔较高,位于盛行西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D正确。2024年英国《每日邮报》报道,英国工程师利用挡潮闸将海水引入内陆,帮助科威特在沙漠的盐沼上建立一座新的城市——海城,同时科学家也帮助培育相宜在该地沿岸地区种植的红树种子。下图示意海城位置和遥感影像。据此回答8~10题:8.海城将海水引入内陆的主要目的是()A.提高地下水位,避开地面沉降B.完善海运条件,营造避风港口C.利于海水淡化,增加城市供水D.塑造滨海景观,调整城市气候9.相宜在该地种植的红树种子具有的显著特性是()A.喜光热耐干旱B.根系发达,抗风性强C.耐盐碱性更强D.耐贫瘠土壤,生长快10.海城将来面临的主要威逼来自()A.干旱气候 B.强沙尘暴C.石油污染 D.全球变暖解析:8.D9.C10.D第8题,依据图中科威特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可推断出该地是热带沙漠气候,气候干旱,将海水引入内陆可塑造滨海景观,调整城市气候,D正确。第9题,该地是热带沙漠气候,海水蒸发量大,盐度高,因此这里种植的红树种子具有的显著特性是耐盐碱性更强,C正确。第10题,海城是热带沙漠气候,石油资源丰富,气候干旱、强沙尘暴、石油污染问题目前就很严峻,题目要求是将来面临的主要威逼应是全球变暖,D正确。读“亚洲四地气温柔降水资料示意图”,回答11~12题:11.图中甲、乙、丙、丁四地的气候类型依次是()A.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B.热带雨林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C.热带沙漠气候、热带雨林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D.热带沙漠气候、热带雨林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季风气候12.对于甲气候类型区的描述,正确的是()①3~5月光照剧烈②6~9月云量多③10~12月湿度大④1~2月西南季风强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解析:11.A12.A第11题,依据“以温定带,以水定型”的判读方法,甲全年高温,夏季降水集中,为热带季风气候;乙水热不同季,为地中海气候;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为亚热带季风气候;丁最冷月气温低于0°C,夏季降水大于下图所示区域受西风影响,年降水量多为50~300mm。读图,回答13~14题:13.图中①②③④地,年降水量最多的是()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14.据自然环境条件推断,图示地区下列土地利用类型的比例是()A.草地>荒地>林地 B.耕地>林地>荒地C.荒地>草地>耕地 D.林地>耕地>草地解析:13.C14.C第13题,由文字信息可知,该区域降水主要受西风影响,读图可得②、④地位于西风背风坡,降水量少;①地地势平缓,山地的抬升作用不明显,降水量较少;③地位于西风迎风坡,降水量最多,故C项正确。第14题,由图示信息可知,该区域山地面积广,且降水少,因此荒地面积广;在山地降水较丰富的地区和河谷地区有大面积的草地分布,在浇灌水源较丰富的伊犁谷地有耕地分布,因此图示地区的土地利用类型的比例为荒地>草地>耕地。读“某岛国示意图”,回答15~16题:15.有关该国的说法正确的是()A.该国位于东南亚地区B.位于我国的东南、澳大利亚的西北C.冬季商贸船队可借助洋流更快地驶往红海D.位于板块边界,受地震、海啸影响大16.该国东侧冬季降水较多的缘由是()A.西南风影响,降水较多B.地中海气候区,冬季降水多C.气流受地形抬升,形成地形雨D.赤道低压限制,形成对流雨解析:15.C16.C第15题,冬季该海疆盛行东北季风,北印度洋季风洋流从东向西流,商贸船队可顺风顺水驶往红海。第16题,该国东侧在冬季风的影响下,气流受地形抬升,形成地形雨。二、非选择题17.读“某区域略图及该地区甲、乙地气候资料统计图”,回答下列问题:(1)甲处为运输河,是洲和洲分界线。

(2)丙海疆面积将不断,主要是因为它位于两大板块的边界。

(3)图中从乙地运往戊地的主要是(矿产资源),轮船经过H海峡往往是一帆风顺,主要缘由是H地常年受(气压带或风带)限制,盛行气流,大气水平运动较弱。

(4)由甲乙两地气候资料图可知,甲地气温年较差(填“大于”或“小于”)乙地,降水量(填“大于”或“小于”)乙地。

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处为苏伊士运输河,是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丙海疆为红海,处于两大板块的生长边界,面积将不断扩大。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乙地位于波斯湾沿岸,石油资源丰富;H海峡为马六甲海峡,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限制,盛行上升气流。第(4)题,由甲乙两地气候资料图可知,甲地气温年较差小于乙地,降水量大于乙地。答案:(1)苏伊士亚非(2)扩大生长(3)石油赤道低气压带上升(4)小于大于18.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人们在沙漠中P地(见图甲)种植了苜蓿(苜蓿以“牧草之王”著称,多年生草本植物,似三叶草,耐干旱,耐冷热,产量高而质优,又能改良土壤,各种畜禽均喜食)。图乙为当地旋转浇灌系统。材料二下表为A地气候资料(降水:mm,气温:℃)。月份123456789101112降水8.29.133.836.031.412.622.927.53.85.06.32.0气温14.415.717.719.622.424.324.624.422.719.317.215.1(1)描述A地气温的主要特征,并说明成因。(2)分析A地北半球夏半年降水量偏多的主要缘由。(3)分析P地种植苜蓿的主要区位因素。(4)该地区简单出现的自然灾难是,其主要危害是什么?可以实行什么措施应对?

解析:第(1)题,读图,A地位于红海沿岸、阿拉伯半岛西南部。依据材料二推断,A地气候四季如春,其成因为:A地纬度较低,太阳辐射强,气温季节改变小;A地地势高,夏季气温较低,气温年较差较小。第(2)题,夏半年,A地盛行西南季风,西南季风经红海变得潮湿,又受南北走向山脉的抬升影响,多地形雨。第(3)题,读图可知,P地位于热带沙漠气候区,夏季气温高,晴天多,日较差较大,有利于养分积累。土地面积广袤,地广人稀,地价便宜。资金足够,有先进的浇灌系统。A地农业以畜牧业为主,种植苜蓿有广袤的消费市场。第(4)题,本地区降水少,蒸发量大,简单出现干旱灾难。据此分析解答干旱的危害和应对措施。答案:(1)气候四季如春(或终年温柔)。成因:一是纬度较低,太阳辐射强,气温季节改变小;二是地势高,夏季气温较低,气温年较差较小。(2)夏半年A地盛行西南季风;西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