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6课抗日战争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_第1页
2024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6课抗日战争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_第2页
2024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6课抗日战争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_第3页
2024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6课抗日战争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_第4页
2024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6课抗日战争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第16课抗日斗争对应学生用书P61[学业达标]一、选择题1.下面是某学生的学习笔记。该“学习内容”最适合的主题应是()A.十四年抗战的起先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C.抗战相持阶段的到来D.抗日斗争取得最终的成功答案A解析依据“炸毁柳条湖地区一段路轨”可知是日本发动的九一八事变,依据“马占山率部在嫩江桥奋勇反抗”“东北各族人民相继组织义勇军”可知是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抗日救亡运动兴起,结合所学学问可知,九一八事变是我国十四年抗战的起先,故A项正确。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共产党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标记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材料无法体现,B项错误;1938年武汉会战后,抗战相持阶段到来,材料无法体现,C项错误;材料信息反映的是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抗日救亡运动兴起,1945年抗日斗争取得最终的成功,D与材料信息不符,解除。2.1937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和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其目的是()A.维护国家统一B.实现团结抗日C.推翻北洋军阀D.发展统一战线答案B解析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了国共合作宣言,蒋介石发表了承认中国共产党合法地位的谈话,随后,西北的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南方八省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的整编有利于在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团结抗日,故选B项。由“1937年”可知当时的主要冲突是中日民族冲突,国内阶级冲突为次要冲突,维护国家统一不是其主要目的,解除A项;1937年北洋军阀已经被推翻,解除C项;中共军队被改编适应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须要,而非发展统一战线,解除D项。3.抗日斗争期间,中共领导人周恩来发表《辛亥、北伐与抗战》的纪念讲话,认为“历史的任务要求国民党复原辛亥及北伐的精神,来完成辛亥革命以来未竟的事业!”国民党当时正在进行的“未竟的事业”是指()A.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B.推翻清政府,复原中华C.打倒军阀,实现耕者有其田D.创建民国,确立共和政体答案A解析材料中“北伐的精神”和“辛亥革命以来未竟的事业”是指中国仍旧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必需接着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封建主义的压迫,故A项正确。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统治,故B项错误;北伐斗争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故C项错误;辛亥革命后创立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了共和政体,故D项错误。4.美国《时代》杂志载:“每位关切要闻的读者都知道,在1937年,日本的斗争机器……被卡住了13个星期之久,它的时辰表第一次被中国的斗争机器粉碎了。”下列哪次战役粉碎了日军的侵华“时辰表”()A.淞沪会战B.太原会战C.徐州会战D.武汉会战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信息“在1937年,日本的斗争机器……被卡住了13个星期之久”可知,材料所描述的战役是淞沪会战。1937年8月至11月的淞沪会战历时3个月,是国民党正面战场的第一场大规模会战,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安排,打乱了日军的侵华部署,故A项正确。B项错误,太原会战是1937年10月至11月,不足“13个星期”;徐州会战是1938年1月至5月,武汉会战是1938年6月至10月,与材料时间不符。故C、D两项错误。5.“经过近一天的激战,八路军将日军全部歼灭。这是华北战场上中国军队主动歼敌的第一场胜仗,打破了日军不行战胜的神话。”这是对哪一战役的描述()A.平型关大捷B.台儿庄战役C.枣宜会战D.百团大战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这是华北战场上中国军队主动歼敌的第一场胜仗”并结合所学学问可知,这是对平型关大捷的描述,故选A项。台儿庄战役是国民党军队取得的成功,枣宜会战不是发生在华北战场上,百团大战不是中国军队主动歼敌的第一场胜仗,故解除B、C、D三项。6.臧克家所作长诗《红血洗过的战场》中写道:“台儿庄是红血洗过的战场,一万条健儿在这里做了国殇,他们的尸身是金石般的雕浮。台儿庄是中华民族的领土,在这里,我们发挥了震天的威力!在这里,用血铸就了宏大的史诗!”台儿庄战役()A.属于淞沪会战的重要组成部分B.发生在抗战的战略相持阶段C.是国民党正面战场抗战的代表D.是国共两党合作抗日的典范答案C解析台儿庄战役是徐州会战的重要组成部分,处于抗战的战略防卫阶段,武汉会战后抗战方进入相持阶段,解除A、B两项;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国民党军队所取得的最大成功,是国民党正面战场抗战的典范,故选C项,解除D项。7.1939~1941年,国民政府军队为保卫长沙奋勇抗日。下面是电视剧《长沙保卫战》主题歌词节选,该内容反映的时代主题是呼喊()eq\x(\a\al(旗正飘飘马正萧萧好男儿好男儿好男儿报国在今朝,快奋起莫作老病夫快团结莫贻散沙啊快奋起莫作老病夫,快团结莫贻散沙啊快团结快团结快奋起快团结……))A.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B.全民团结坚持抗战C.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D.全民强身不作病夫答案B解析材料时间信息1939~1941年,正值抗日斗争相持阶段,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在1937年,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歌词所反映的时代主题为全民族团结起来,共同抗日,故B项正确;歌词信息为国内人民的抗战,没有提及世界,故C项错误;歌词反映了人民抗拒日本外来侵略的时代主题,没有提及有关全民强身的信息,故D项错误。8.1947年12月18日,日本斗争狂人向井明敏、野田毅、田中军吉因在1937年12月攻入南京后所犯罪行而在南京接受公审。他们在南京犯下的主要罪行是()A.窃取中国情报B.运用化学武器C.屠杀无辜平民D.掠夺中国资源答案C解析1937年12月13日,日本侵占南京,制造了南京大屠杀,屠杀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30万人以上,C项正确。窃取中国情报不符合当时侵华罪行,A项错误;日本在南京没有运用化学武器,B项错误;掠夺中国资源不是当时侵华主要罪行,D项错误。9.某班设计了“抗日斗争”的网页,页面设置了“抗战爆发”“正面战场”“敌后战场”“抗战成功”四个栏目。假如再增加一个栏目,最恰当的是()A.九一八事变B.淞沪会战C.日寇暴行D.日本倒戈答案C解析A项九一八事变属于抗战爆发的部分,故解除;B项淞沪会战是正面战场的一部分,故解除;C项日寇暴行符合题意,是整个抗日斗争中的重要部分;D项日军倒戈是抗战成功的一部分,故解除。10.右图是吉林省档案馆保藏的日本昭和12年(1937年)12月23日出版的《大阪每日新闻(奈良版)》。其标题有:《南京总攻击观战记》《情思远飞故里举杯共忆苦战》《悼念战友誓死杀敌》《在夷为废墟的敌都迎接新年》等。这些报道()①美化侵略行为②颠倒斗争是非③否认屠杀暴行④助长侵略气焰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答案D解析《情思远飞故里举杯共忆苦战》《悼念战友誓死杀敌》《在夷为废墟的敌都迎接新年》反映了日本否认斗争的侵略性,否认屠杀行为,助长侵略气焰,故①②③④均正确,D项符合题意。11.1940年7月22日由朱德、彭德怀、左权签发的吩咐中说:“我军应主动地行动,在华北战场上开展较大成功的战斗,破坏敌人进攻西北的安排,创立显著的战绩。……为打破敌之囚笼政策,确定乘目前青纱帐和雨季季节,利于隐藏及不利日军机械化作战,争取晋察冀、晋西北及晋东南扫荡较为缓和,正太路较为空虚的有利时机,大举破袭正太路。”依据上述吩咐发动的战役是()A.太原会战B.平型关战斗C.百团大战D.台儿庄战役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信息“1940年”“华北”可知,材料描述的是百团大战,故选C项。太原会战、平型关战斗都发生于1937年,台儿庄战役发生于1938年,A、B、D三项都不符合题目要求。12.老照片可以补遗、证史,具有宝贵的史料价值。与下列三幅老照片有关的历史事务是()A.平型关战役成功B.远征军赴缅作战C.台儿庄战役成功D.日本无条件倒戈答案B解析从图片内容可以看出,中国军队与盟国军队并肩浴血奋战,这是中国远征军抗战的史实,故选B项。A、C两项没有盟国军队参战;D项和图片信息无关。13.“日本鬼子野心狼,侵略中国逞凶狂。全国军民齐奋起,打得日寇投了降。”此童谣反映了中国取得抗日斗争成功的最主要缘由是()A.得到了海外华侨的大力救济B.进行了正面战场的反抗C.加入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D.实行了全民族抗战答案D解析从“全国军民齐奋起,打得日寇投了降”可知,中国取得抗日斗争成功的最主要缘由是实行了全民族抗战。故选D项。14.2024年1月11日新华社报道,教化部要求,2024年春季教材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八年抗战”一律改为“十四年抗战”。“十四年抗战”主要基于()A.史学界许多学术争辩难有定论B.抗战的民族性和完整性C.新结论着眼于反侵略的许久悲壮D.新结论强调了东北抗战的重要性答案B解析教化部将“八年抗战”改为“十四年抗战”,是因为日本1931年起先的侵华斗争是实现其大陆政策这一既定目标的其中一步,侵略的屡屡得手使其野心不断膨胀,最终提出了“三个月灭亡中国”的傲慢安排,中国人民的反抗也是由起先的局部抗战到后来的全民族抗战,两者都是一个逐步的过程,这种修改能够更完整地体现侵略与抗战的全过程,故选B项。A项不符合题意,C、D两项说法过于片面,均解除。15.有学者认为,抗日斗争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枢纽,抗日斗争的成功完成了近代中国从“沉沦”到“上升”的转变。这主要是因为抗日斗争的成功()A.确立了中国的大国地位B.使中华民族获得了独立C.持续了国共合作的局面D.标记着民主革命的成功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中华民族走向复兴”“完成了近代中国从‘沉沦’到‘上升’的转变”并结合所学学问可知,中国的抗日斗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近代以来抗击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成功的宏大的民族解放斗争,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故A项正确。抗日斗争的成功并没有使中华民族完全获得独立,民主革命也尚未取得成功,中国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B、D两项错误;C项不符合史实和题意,故错误。二、非选择题16.中国的近代史,是中华民族争取民族独立、长达一百多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史。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这场斗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炮声振动了中国,也震撼了亚洲。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斗争是一块界碑。——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材料二于今各国不由我分说,硬要瓜分我了,……与其不知不觉被他瓜分了,不如杀他几个……。我所最敬爱的同胞,……向前去,杀!杀!杀!杀我累世的国仇,杀我新来的大敌,杀我媚外的汉奸。——陈天华《警世钟》材料三半世纪以来,我中华民族所受到的奇耻大辱,现在报仇雪耻了。这的确是我中华民族百年来未有的大事,值得全国同胞的热情庆祝。——1945年9月5日《解放日报》社论《庆祝抗战最终成功》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这场斗争”和“界碑”分别指什么?(2)依据材料二,推断作者发出此呼喊的背景。(3)结合所学学问,说出材料三中“中华民族百年来未有的大事”的历史意义。答案(1)这场斗争:鸦片斗争。界碑:中国起先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背景:甲午中日斗争之后,中国面临被瓜分的危急。(3)历史意义:抗日斗争的成功,是中国人民一百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