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二历史导学案《知识点专练》选择性必修Ⅱ第3课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一、食物生产的现代化古代农业:传统农业是在自然经济条件下,采用人力、畜力、手工工具、铁器等为主的手工劳动方式,靠世代积累下来的传统经验发展,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居主导地位的农业。现代农业:现代农业是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上,以现代工业化、产业化、集约化为主要特征,用现代组织管理方法经营的社会化、商品化农业。(一)农业生产的现代化1.原因(1)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大机器生产的推动(2)科学技术的进步2.过程(1)工业革命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2)20世纪中叶:欧美各国完成农业机械化,建起高度集约的现代农业(3)20世纪下半叶:育种技术推广、高效化肥应用;设施农业获突破性进展;大型农场、养殖场成为主要经营模式。【知识点专练】.20世纪以来,欧美各国完成了农业机械化,农业基本实现现代化,其主要原因有()①优良品种育成推广②优质高效化肥广泛应用③以高科技为基础的设施农业有了突破性进展④大型农场、养殖场成为现代农业的主要生产经营方式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3.表现(1)农业机械化、自动化到智能化的广泛使用①前提:汽油、柴油拖拉机相继批量生产【知识点专练】.下图农业设备变迁说明()A.农具的牵引动力革新 B.耕作方式逐步集体化C.设施农业获得了大发展 D.作物单位面积产量提高②特点:各国国情不同,农业机械的规模不同【知识点专练】.几十年来,西方国家逐渐探索出三种不同的现代农业类型。人多地少、耕地资源短缺型,以荷兰为代表,以提高土地单位面积产量和种植高附加值农产品为主要特色;人少地多、劳动力短缺型,以美国为代表,以使用农业机械来提高农业生产率和农产品总产量为主要特色;土地、劳动力适中型,以法国为代表,以进行农业制度变革为主要特色。这说明()A.国情决定现代农业发展模式的选择 B.科技是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唯一因素C.农业机械化水平取决于农场规模 D.人地矛盾决定农业现代化的水平A美国【知识点专练】.美国自20世纪40年代就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是农业机械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美国农业机械化最突出的特点是()A.以大型机械为主 B.以中型机械为主C.以小型机械为主 D.大小型的相结合【知识点专练】.“在1850至1913年间,在美国,取代马匹的拖拉机一天能拉旋转式犁翻耕多达50英亩的土地。……联合收割机能自动地收割庄稼、打谷脱粒,甚至还能自动地将谷物塞进布袋以供应市场。与这些新机械同样重要的是高粮仓、罐头食品制造厂、冷藏车、船和迅速的运输工具。”这些现象表明()A.美国工业革命领域的宽泛B.美国农业技术的领先地位C.农业成为面向市场生产的商业事业D.它最终引发美国工业革命全面展开B苏联【知识点专练】.1929年,苏联创建了拖拉机站。拖拉机站拥有农业机械(如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并负责维修工作,使其随时可以使用,而费用则由集体农庄负担。拖拉机作业时间从1928年到1936年急剧上升了约100倍。这主要反映出当时苏联()A.集体化道路推动了农业机械化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存在一定局限C.苏联模式使重工业飞速发展 D.新经济政策推动农业大规模发展C日本【知识点专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突破传统的小农经济发展方式,选择适合本国国情的高效的农业现代化路径,实现了经济的腾飞。日本农业现代化的特点是()A.围湖造田,扩大耕地面积 B.使用小型农业机械,精耕细作C.使用大型农业机械,实现电气化 D.使用大型农业机械,广使化肥D中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历程【知识点专练】.下表反映了辛亥革命后20年间我国农业机器与工具进口的情况(每5年平均机器和工具年进口值)。该表能够反映的准确信息是()(单位:1000海关两)年代各种机器和工具(A)农机具(B)B/A(%)1912~1916159561180.741917~1921392697982.031922~1926430743900.911927~1931551929981.81A.农业领域近代化有所拓展 B.传统农具逐渐退出农业生产C.国民经济的发展严重失衡 D.自然经济主导地位逐渐丧失【知识点专练】.新中国宣传画《妈妈开着拖拉机来了》创作于1960年,从图中可得出的信息是()A.农业生产方式的进步令人鼓舞B.农业机械化已在农村得到普及C.农村开始走上农业集体化道路D.农村被起人民公社化运动高潮【知识点专练】.在国家的支持下,四川省人民政府在20世纪50年代开办农机学校并兴建农机制造厂,六七十年代又从欧洲、日本引进化肥生产设备。四川地区使用农机、化肥的土地面积明显增多,粮食产量也有较大的提升。这反映出四川省()A.农民个人收入显著提高 B.工作重心是农业生产C.农业技术完全依赖国外 D.重视农业现代化并有所成就【知识点专练】.1966年新中国第一次全国农业机械化会议召开后,支援穷队(生产大队)投资改称“支援农村人民公社投资”,从主要帮助穷队发展生产转变为发展农业机械化。这表明当时()A.计划经济体制具有一定优势B.中央在反思农业发展的方向C.工农业生产出现了严重失衡D.人民公社的模式发生了变迁【知识点专练】.下表是根据国际统计年鉴数据“1996年平均每千亩耕地上使用机械台数”制作的,导致这种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机械类型世界亚洲中国拖拉机19.113.95.4收割机3.13.80.9A.我国农业机械制造整体水平较低 B.农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局限C.国家政策对农业的支持力度不够 D.农民对使用机械生产的认识不足③影响:A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B推动农作物的播种、收割与加工从人工化向自动化、智能化的转变【知识点专练】.在蔬菜专用的收获机器收获莴苣时,会先用射线照射莴苣头以确定其是否成熟。当机器横向通过作物时,作物发出的辐射能量下降到低于某预定数值时,仪器就会发出一个信号,用以说明射线所照射的莴苣是可以摘取的,机器上的切割机就会自动切下所选定的莴苣。这主要体现了现代农业生产工具的()A.智能化 B.规模化 C.市场化 D.社会化【知识点专练】.科学家发明了一种农业温室系统。这种农业温室系统能根据实时采集到的室内温度、土壤温度、露点温度、空气湿度、叶面湿度以及光照等环境参数,自动开启或者关闭相关设备。这种农业温室系统说明农业生产实现了()A.产业化 B.智能化 C.无人化 D.工业化【知识点专练】.如图为西方发达国家蓬勃兴起的“精确农业系统示意图”。从中可以推知,“精确农业”()A.完全实现了无人智能化操作 B.将农业带入数字和信息时代C.随国家干预加强而不断发展 D.利于粮食作物种植的多元化【知识点专练】.印度在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相继进行了“绿色革命”(种植业)“白色革命”(牛奶生产合作)“蓝色革命”(水产养殖业)。印度农业科技信息系统为农户提供网络交易平台及种植技术等各种信息。上述材料反映了印度确保粮食供给的主要经验是()A.政府主导,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B.以现代信息技术服务农业C.农业生产商品化 D.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知识点专练】.近年来,在政府的引导下,浙江出现了如图所示的特色农产品基地及产业链。这主要得益于()A.环境治理和气候变化 B.河流疏浚和交通便利C.改革开放和土地流转 D.互联网和农业的结合【知识点专练】.现代化的农业机械大多价格贵,维修成本高,而近年来出现了“共享农机”,由专业机构出资购置农机,用共享的方式为农户提供服务,大大降低了使用成本,扫码就能用而且非常省钱。但是存在农民的地块小且分散,有的农民不会用智能手机,有的农民不会操作现代化的农机具等问题。据此可知()A.农业的机械化弊端显现 B.科技推动农业的集约化C.农业创新需要政策支持 D.农业从人工化到智能化发展(2)杂交育种技术新的突破【知识点专练】.1930年,美国利用杂交技术培育出玉米新品种,平均亩产由过去的100千克增加到350千克。1941年,墨西哥培育出小麦新品种,推广之后使小麦亩产量从50千克提高到250千克。1960年,菲律宾国际水稻研究所成立。该所培育出的杂交水稻在东南亚推广,一季稻的亩产可达600~650千克。2013年,“中国超级杂交水稻”百亩示范田实现平均亩产988.1千克,创世界纪录。这说明20世纪以来()A.发展中国家走在现代化农业的前列 B.现代化农业机器得以广泛使用C.粮食作物的杂交育种技术不断突破 D.世界人民已逐渐消除饥饿问题①1930年美国培育出玉米新品种【知识点专练】.杂交玉米一方面可以生产出不同品质和用途的玉米,如高油玉米、高蛋白玉米等;另一方面,可提高作物的抗性(抗病、抗旱、抗虫、抗倒伏等),改良果穗、株型、密植等,从而显著增加产量。这种玉米的发明者是()A.玛雅人 B.欧洲殖民者 C.美国人 D.墨西哥人【知识点专练】.1908年,伊斯特遵循孟德尔-摩尔根遗传学原理,研究发现了玉米的杂交优势;经过若干年,琼斯解决杂交玉米的制种难题;又经过若干年,华莱士创建了先锋种子公司并使杂交玉米种子产业化。后人尊称他们为“杂交玉米之父”。这个荣誉称号代表的是一个科学家集体。这说明()A.科学研究不可能独立完成 B.科研成果是不断传承的结果C.科研工作必须要团体作战 D.从科研到生产时间大大缩短②1941年墨西哥培育出小麦新品种③20世纪60年代菲律宾培育出杂交水稻【知识点专练】.菲律宾农业部长阿尔卡拉在首届全国杂交水稻大会上宣布,菲律宾政府将拨5亿比索专款用于杂交水稻推广,努力使菲律宾的杂交水稻覆盖率从目前的3.5%提升到8%—10%,以实现大米自给目标。这说明粮食增产主要依靠的因素是()A.技术进步 B.政策支持 C.优越气候 D.丰富地形④2014年袁隆平杂交水稻亩产突破1000公斤,2020年袁隆平杂交水稻突破1500公斤【知识点专练】.有人在评价我国某位科学家在1973年取得的成就时用了“一颗种子改变世界”作为题目。这位科学家的研究()A.解决了世界饥饿问题B.推动了我国农业的发展C.优化了我国食物结构D.贯彻了科教兴国的战略【知识点专练】.1950年,我国水稻的平均亩产只有141千克,1998年达到450千克。当今中国,杂交水稻播种范围已占全国水稻种植面积的一半。1976年到1998年水稻产量累计增产3.5亿吨。这说明袁隆平的杂交水稻研究推广()A.大大提高了我国的粮食产量B.有助于解决世界性的饥饿问题C.使科教兴国战略取得了实效D.使袁隆平享有很高的国际声誉(3)生产经营方式的变化:大型农场、养殖场【知识点专练】.如图为我国某地四个家庭农场2008—2011年面积变化示意图。由此可以推知()A.农业生产合作社出现了新趋向 B.农业生产日趋走向集约化经营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已被淘汰 D.多元经营更能解放农村劳动力【知识点专练】.农村土地流转对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在利辛县中疃镇姜黄村,当地农业生产合作社集中托管全村6000多亩耕地,实行小麦、玉米轮作,托管农户土地收益权不变。据合作社负责人介绍,生产全过程由合作社统一组织和采购,对生产实行精细化经营,亩均收益高于周边分散经营的农户。由此可知()A.政府要做好农村土地流转的规范、服务和引导B.农村土地流转是实现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的有效形式C.农村土地流转侵害了农民的自主经营权D.只要把农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就没有实现不了的计划和设想(4)种植结构的调整【知识点专练】.从公报数据来看,2019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为116.06万平方千米,比上年减少0.97万平方千米。各地调整和减少了低质、低效作物的种植,扩大了大豆、杂粮等优质、高效作物的种植规模。受市场价格和大豆补贴政策影响,东北地区增加了大豆等作物的种植,豆类播种面积达到11.07万平方千米。这些政策()A.推动了农村种植结构调整 B.完善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健全了市场经济体制 D.有利于因地制宜发展经济作物(5)打造绿色生态农业【知识点专练】.为了使我国农业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我们应()A.扩大耕地面积 B.提高粮食产量C.发展生态农业 D.增加化肥使用4.农业现代化的影响:(1)提高农业生产率和农作物产量(2)饮食方式与饮食观念的更新变化【知识点专练】.我国用不足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世界22%的人口。这一成就的取得主要得益于()①政策支持②制度创新③农业科技进步④国际粮价的低廉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二)畜牧业(养殖场和牧场)的现代化1.生产规模大型化2.生产机械化和自动化【知识点专练】.信息化是未来世界农业发展的大趋势。据调查,挤奶机器人的使用,可以提高奶牛奶产量的20%~50%,精准农业技术能够提高土地产出的15%~30%。这体现了()A.信息化促进农业效益提高 B.信息化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C.信息化促进生产与市场的有效对接 D.信息化促进农产品质量提高【知识点专练】.在宁夏的戈壁滩上建有这样的生态循环养鸡场:整个园区通过建立饲料加工、蛋鸡养殖、鸡肉加工、鸡粪生物有机肥加工、有机种植、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生物菌剂应用等环节的产业链条,实现了蛋鸡养殖产业的生态循环发展模式。这主要说明了()A.养殖业的机械化 B.养殖业的现代化C.农业生产的自动化 D.养殖业的大型化(三)渔业的现代化1.捕捞渔具等日趋现代化2.水产养殖向工厂化、机械化和集约化经营发展3.从淡水养殖向海水养殖发展【知识点专练】.由我国自主研发的世界最大全潜式养殖网箱“深蓝一号”从海底渐渐浮上水面,捕出的三文鱼通过养殖工船转运到近岸海洋牧场进行验收。这反映了我国()A.海洋捕捞的机械化 B.水产养殖的集约化C.农业生产的自动化 D.牧业生产的大型化【知识点专练】.“渔光一体”模式是将光伏发电与水产养殖有机结合,通过在水面上架设光伏电池板,在水面下养殖鱼虾的模式,达到养殖和发电的并行发展。与传统水产养殖相比,这种模式的突出优势是()A.彻底解决了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 B.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水产品质量C.有利于实现产业叠加和资源共享 D.解决了当前困扰我国的雾霾问题【知识点专练】.我国著名学者王武指出,现今我国养殖业约占47%,种植业占53%,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因此我国应大力发展畜牧和水产养殖业,尤其是应优先发展水产养殖。王武主张优先发展水产养殖的主要原因是()A.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 B.确保粮食安全的考量C.国人饮食习惯的落后 D.增加渔民及国家收入【拓展探究】世界农业现代化的特点材料一有学者研究指出,在传统农业阶段,每500公顷土地只能养活1—2000人。而到了资本技术集约型经营的现代农业阶段,每500公顷土地供养的人口猛增至5000人,这样的增长速度在世界农业发展史上是从来没有过的。当然,现代农业的高速增长也与化肥的大量投入密切相关。马克思曾经指出:“现代科学在农业的运用,将把农村居民从土地上赶走,使人口集中于工业城镇”。这种大规模的集中,“将把从事工业生产和农业生产、城市和农村生活方式的优点结合起来”。总之,世界农业现代化是与工业化、城市化相伴而生的,其实质和核心是化“农”,就是农民比重大幅减少,农业比重大幅下降,城市化水平大幅度提高的历史演进过程。——张新光《20世纪以来世界农业发展中几个带有规律性的问题》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世界农业现代化的特点。【拓展探究】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的主要区别项目传统农业现代农业农具动力手工和畜力工具;人力、畜力和自然力等机械化工具为主;石油和电力等生产技术直接经验现代科技生产目的自给自足商品化使用肥料天然有机肥料化学肥料、大量使用农药作物品种农家原有品种人工培育品种生产单元个体小农为主,生产单元也是消费单元,粗放经营为主家庭农场为主,集约经营为主,依赖大量外部投入,需要一个强大的科技和工业体系支撑物质循环内循环,农产品初步加工外循环,农产品加工非常深入,产业链延长,贸工农一体化生产二、食物储备技术的进步(一)粮食储备技术的进步1.原始社会:人们用陶器和地窖储存粮食【知识点专练】.河姆渡村落以稻作农业为主,兼营渔猎、采集、家畜饲养,这极大丰富了当时人们的食物来源。同时,河姆渡人很重视保存和储藏食物。河姆渡人用来储存食物的器具主要是()A.陶器 B.青铜器 C.铁器 D.瓷器【知识点专练】.据考证,在江苏高邮龙虬庄、河南舞阳贾湖、山东龙山文化等遗址中均发现了稻谷的遗存,浙江河姆渡遗址出土的“杆栏式”粮仓(仓中还剩有稻谷)是至今发现的南方最早的储粮设施。这说明当时()A.水稻栽培技术已相当成熟B.水稻是最主要的粮食作物C.浙江地区的水稻产量最高D.水稻广泛种植并有了剩余【知识点专练】.下图是甲骨文中的“高”字。“高”字反映的是一种建筑在土台上的房子,其下部是土台中挖有一口地窖。从这一文字的结构状况可以了解到的信息有()A.从商朝开始建筑房屋定居生活 B.当时社会各阶层共同享有财产C.当时已实现居者有其屋且宽敞 D.当时已经开始进行粮食储存2.封建社会:储粮技术逐步改进,出现大型粮仓【知识点专练】.隋唐时期,以洛阳为中心,建起众多皇家粮仓(见如图),其中含嘉仓至唐天宝八年总储粮量约为5833400石,被称为中国古代最大的粮仓。这反映了()A.均田制推行防止了土地兼并 B.隋唐时期对农民剥削最沉重C.我国古代粮食储存技术的进步 D.隋唐结束分裂北方长期稳定【答案】C【知识点专练】.据史料记载,隋亡4年后,太原的官仓还存放着10多万匹布帛,贮藏的粮食可供当地几万军队吃上10年。长安的储备物资,直到隋亡20年后仍在使用。这说明隋朝()A.北方仍然是全国的经济中心 B.社会经济得到较大发展C.社会财富都集中到国家手中 D.贫富分化加剧导致灭亡【知识点专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古代中国是个农业文明古国,仓储制度历史悠久。有资料云:“夫仓谷者,所以广积贮、备凶荒、赡贫乏也。当岁之丰,加增铢两,取之于民而不患其苟;及岁之歉收,开仓廪,施赈粜,亦足以济众。”材料二经历了魏晋南北朝法制大混乱以后,唐朝统治集团格外重视以法治仓工作,隋朝和唐朝都有专门为仓储而制定的法律。唐朝长孙无忌的《唐律疏议》中有关仓储制度的条款有:……严惩失盗,五品以下官员出库都要经防卫主司搜检,因不搜检而发生盗窃案件,防卫主司应笞二十,并“计所盗之赃”之罪;杜绝损耗,因库址选择不当或晒粮食不及时造成损失的,以“坐赃论处”;提高效率,凡经批准出库的物资应迅速办理出库手续,“受给之官,无故留难”,迟滞一日笞五十,三日加一等,最重的可判徒一年之罪。(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古代仓储发挥的社会职能。(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朝制定有关仓储制度法律的意义。3.现代科技发展,大大推动粮食储备技术进步(1)1950年代,美国使用机械通风储量技术(2)1970年代,中国采用机械制冷低温储粮技术(3)21世纪以来,低温低氧等储藏技术广泛应用【知识点专练】.民以食为天,中国历代统治者都将粮食储备调节视为治国安邦的要政,提出了建立、健全粮食储备调节制度,保障粮食安全的一系列思想观点和政策主张。下列属于现代发明的粮食储备技术的是()A.窖藏 B.冷藏 C.腌制 D.低氧储藏(4)中国粮食储备技术的创新发展【知识点专练】.“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对于以耕种为生的农民来说,小小粮仓不仅承载着他们的财富,更承载着他们的希望。据了解,与传统储粮方式相比,使用彩钢小粮仓储粮每百斤减损2.5~5千克,一个小粮仓可减损粮食近100千克。以1000个项目农户使用计算,存粮100多万千克,每年可减少储粮损失5万~10万千克,产生的经济效益相当可观。材料反映了()A.农民储粮观念的改变 B.储粮技术的进步C.农民收入的增加 D.国家粮食安全的保证【知识点专练】.“四合一”储粮技术在2010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它是指综合运用机械通风、环流熏蒸、电子测温、谷物冷却四项技术保管粮食的方法。这种储粮技术()A.得益于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成果 B.有效提升粮食安全储存和保鲜C.体现了中国科技独立研发能力 D.说明粮食储备完全实现智能化(二)食物储存技术的进步1.古代(1)腌制或者风干(2)利用自然界中的冰来延长食品保藏期【知识点专练】.“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据考证,为了鲜荔枝运到长安,古人将藏在地窖的寒冰和荔枝一起放入带有隔温夹层的木箱中进行运输。荔枝保鲜箱可谓当时冷库的维形,而快马加鞭又全程“低温”的荔枝运输队伍,也算得上世界上较早的“冷链”系统。由此可知()A.物种交流受到重视 B.生活催生冷链物流C.长途贩运发展迅速 D.茶马古道开始兴盛【知识点专练】.下图是河南打虎亭东汉墓葬壁画《制作豆腐工艺图》。民间传说西汉淮南王刘安在安徽八公山与“八公"修仙炼丹,偶然发明了豆腐。目前发现最早记载豆腐的文献,是五代陶谷撰写的《清异录·官志门》,其中记载的“小宰羊”即指“豆腐”。由材料可以推断出()A.豆腐的起源不晚于汉代B.道家炼丹贴近生活C.制豆腐是主要家庭手工业D.豆腐制作技术高超2.自20世纪20年代起(1)速冻加工、冷冻设备、冷冻食品【知识点专练】.“在美国,农业机械的发明得到了促进……与这些新机械同样重要的是高粮仓、罐头食品制造厂、冷藏车、船和迅速的运输工具,它们导致了一个不仅提供工业产品、也提供农业产品的世界市场。”据此,20世纪以来美国食物储备技术得到发展的主要原因是()A.发明了新交通工具 B.工业革命的发展与影响C.工业生产方法的改进 D.政府的推动作用(2)家用冰箱和冰柜普及【知识点专练】.列表归纳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请根据下表信息,拟定一个合适的主题()1864年法国的巴斯德发现食物败由微生物引起,发明了罐藏的原理,并制定了头生产工艺传至世界各地1913年美国发明了第一台压式电冰箱,主要用于食物保鲜,保鲜食品被人们越来越多食用,1958年安藤百福结合传统面条和拉面,经过脱水处理,发明了方便面。其后,又逐步推出调料单独包装的方便面,并于1971年发明杯装方便面A.食品技术创新改变生活方式 B.中西饮食文化交流进一步加强C.科技进步推动食品种类创新 D.工业革命推动食物结构改变【知识点专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9世纪以前,由于没有安全的消毒和保存手段,牛奶是一种伴随着高风险的食品。直接挤出的奶常常被细菌污染,在炎热的季节,几个小时就足以令牛奶变质。因此,几百年中,被称为“白肉”的牛奶和奶酪是穷人的主要食物来源,有钱人对其敬而远之,经常食用乳制品甚至被认为是贫困的标志。19世纪早期,工业化使职业妇女数目增加,母乳喂养的减少相应增大了人们对牛奶的需求,科学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不断地推动着乳制品行业的繁荣。1871年,巴斯德灭菌法的推广大大提高了牛奶的安全程度,奶制品的消费更加旺盛。19世纪末期,肉类消费需求量的提高间接地带动了乳业农场的发展。火车的出现使得运送液态奶更为便捷。20世纪,冰箱的普及使得奶类的保存更便利。第一次爆发使得牛奶制品的市场需求猛增,罐装牛奶、炼乳被用来改善士兵的营养失调问题;各国的农业产区纷纷响应号召,大量生产乳品罐头;战时大批妇女外出工作也使得母乳喂养大范围减少,婴儿的牛奶消费日益增长。加之这一时期也正是营销学和广告宣传学出现的时候,三者的结合,将牛奶塑造成了一种“完美食物”。1906年,美国通过第一部《食品和药品法》,包括牛奶在内的食品、药品有了统一的质量检验标准。1943年又通过立法,专门拨款开展学生餐和学生饮用奶计划。1954年,时任法国国民议会主席的皮埃尔·孟戴斯·弗朗斯宣布:每个小学生每天将可以享受一杯加糖牛奶,好让他们“读书更用功,身体更结实、强壮、充满活力”。日本政府从1964年开始,要求每所学校给学生提供的午餐中,必须包括牛奶。1961年国际牛奶联合会(即IDF)将每年5月第三周的周二定为“国际牛奶日”。——摘编自武锐、邸笑飞《被神化的牛奶》等(1)根据材料,指出牛奶地位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变化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影响牛奶流行的主要科技成果,说明牛奶在哪些方面改善了人们的生活。【知识点专练】.罐头的历史自古以来,人类只能依赖于自然条件进行食品贮藏保鲜,直至19世纪罐头的出现推动了贮藏保鲜方法的重大变革。大事年表1795年,法国政府悬赏征集军粮长期保存、防止腐烂变质的方法。1809年,法国人阿佩尔采用意大利生物学家斯帕兰扎尼的加热密封法,为拿破仑军队发明了玻璃瓶装罐头。1810年,英国人杜兰德发明锡铁罐头,罐头很快成为英国海军标准口粮。1830年,美国辛辛那提建立了最早的肉类罐头工厂,每个工人只从事单一和重复性的工作。19世纪30年代,欧洲和美国的商店开始向民众提供鱼罐头和肉罐头。1851年,伦敦万国博览会展出了大量罐头产品,包括来自中国和印度的罐装火腿等世界各地食品。19世纪50年代,铁路大量建成和冰采集技术的发展,延长了罐头食品的保质期,保障其从资源丰沛的产地调运到城市。19世纪英国的罐头工厂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对19世纪罐头食品的兴起和发展撰写一份说明。(要求:多角度提取信息,分析全面,解释合理,不少于150字。)(3)冷链物流产业①冷链物流产业的优点【知识点专练】.现如今人们的物质生活变得越来越丰富,为了能让全国各地的消费者吃到来自世界各地的新鲜瓜果和蔬菜,冷链物流产业脱颖而出。下列哪项不是冷链物流产业的优点()A.延长物品的保鲜周期 B.为物品创造最佳的储存环境C.具有非常高的效率 D.对贮藏运输要求不高【知识点专练】.相对于常温物流,农产品采用如图所示物流方式()A.可以减少农产品的损失 B.对物流自动化要求更高C.对运输距离限制较大 D.对信息的依赖度降低②2010年:中国颁布《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对冷链物流产业进行整体布局【知识点专练】.2019年,国家发改委、交通运输部、商务部、农业农村部等有关部门陆续发布《关于推动物流高质量发展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意见》《关于推动农商互联完善农产品供应链的通知》等政策文件,许多省市也出台冷链物流政策和规划,把发展冷链物流提升到同乡村振兴、精准扶贫、产业升级等息息相关的层面。这反映出()A.冷链行业的监管力度明显加强 B.现代农业主要生产经营方式变化C.冷链市场的发展环境不断改善 D.国家启动冷链物流产业整体布局【知识点专练】.又到猕猴桃集中采摘时期,如何做好保鲜工作,让桃农发愁。自建冷库成本太高,随意储藏又影响口感,砸了自己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招牌。解决上述问题的措施是()A.采摘的机械化 B.冷链物流的发展 C.家用冷冻设备 D.添加食品添加剂【知识点专练】.双汇集团率先把冷鲜肉的“冷链生产、冷链配送、冷链销售、连锁经营”模式引入国内,大力推广冷鲜肉的品牌化经营,使得其产品进入国内大部分城市。这体现出()A.科技含量的高低决定了产品的销售范围B.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扩大了产品的市场范围C.连锁经营是该类企业的最终出路D.冷链物流是食品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4)工业化推动食物创新【知识点专练】.同学们喜欢吃的辣条是一种典型的工业化食物,工业化食物借助广告和零售业的商业革命,获得了消费者的广泛认同。工业技术明显改变了人们的饮食方式,早晨的热粥被便利的冷食品取代。这说明()A.食品的工业加工使食品质量下降B.吃辣条就是支持国家工业化建设C.工业化加工为我们创造了新食物D.工业食品不符合国人的饮食习惯【知识点专练】.食品工业化是指通过科学技术改变食物的生产、储存、运输、销售方式等。在现代,工业化食品借助广告和零售业的商业革命,为我们带来不少便利,如广受欢迎的辣条、方便面就是典型的工业化新食品,云南石屏豆腐、浙江金华火腿等地方特色美食借助工业化大生产得以销售至全国各地。这说明()A.工业加工使食品质量有一定下降 B.工业化食品提高了工业化水平C.工业化生产丰富了日常食物种类 D.工业化食品符合了国人饮食习惯【知识点专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时间欧洲居民食品种类的发展变化11世纪到15世纪末人们赖以生存的粮食主要是小麦、大麦、燕麦、豌豆、栗子和杂豆等,食品种类主要是肉食、面包和粥。15世纪末到16世纪初世界上许多地区的食物原料被带回欧洲,如玉米、土豆等。欧洲的本土植物也被带到殖民地,在那里培育改良,大量生产,最终以补充欧洲食物原料供应的不足。如:变种小麦等。1864年法国的巴斯德发现食物的腐败是由微生物引起的,从而阐明了罐藏的原理,并科学的制定出罐头生产工艺。至此,罐头工业进入到现代世界食品工业当中,并传至世界各地。1923年瑞典工程师发明了第一台压缩式电冰箱,由此生产出了家用电冰箱,它主要用于食物保鲜。保鲜食品被人们逐渐越来越多的食用。21世纪初一种中餐元素“肉夹馍”再次以快餐的形式抢滩西班牙,并计划大举扩张。据报道,被称为“BAO”的西式肉夹馍,最早在英国出现,是旅英华人利用中国传统名吃“肉夹馍”在当地创业成功,然后逐渐发展成为国际连锁经营模式。——据朱基富《新航路开辟欧洲饮食文化新篇章》等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三、消除饥饿与食品安全(一)粮食危机1.影响粮食安全的因素(1)人口增加和工业化,粮食需求增加【知识点专练】.2011年2月,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数据显示,2010年FAO食品价格指数已超越2008年6月粮食危机时的峰值,一年内的涨幅达到25%。其中俄罗斯禁止粮食出口,引发国际粮价的动荡。以上信息最能说明()A.两极格局导致粮食紧张 B.全球性粮食危机的出现C.投机炒作导致粮价上涨 D.经济全球化的日益深入(2)城市化的加速,耕地面积不减少(3)粮食分配与消费的严重不均(4)消费结构升级加剧粮食供给压力【知识点专练】.据相关部门预测,未来20年,发展中国家对鱼类、猪肉、家禽的需求量将增长30%~40%。未来30~40年,全球粮食将需要增加60%的供应。由此可知影响粮食安全问题的因素是()A.人口的增加 B.耕地面积的减少C.饮食结构和消费需求发生变化 D.土地和水资源的开发利用(5)蝗虫灾害、气候变暖、洪涝旱灾、暴力冲突等
【知识点专练】.2020年5月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报告指出,蝗灾将卷土重来,数千万人面临粮食危机。粮食出现危机的主要原因有()①人口激增②工业化、城市化的加速使耕地面积不断减少③禽畜饲养过度使用抗生素④对农业的不重视⑤病虫害等自然灾害的发生A.①②⑤ B.①③④⑤ C.①④⑤ D.①②④2.应对措施(1)世界1945年成立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制定粮食安全行动计划【知识点专练】.1982—1984年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发生严重旱灾,因旱灾死于饥饿的人口逾百万,直接受到饥饿威胁的人口达3000多万,为解决上述问题,国际社会成立了()A.非洲国家联盟 B.阿拉伯国家联盟C.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 D.中非合作论坛【知识点专练】.如图是某一国际组织的徽标。2020年初,非洲蝗虫肆虐,给农业生产造成严重危机,该组织发起一项7600万美元的筹款计划,希望借助国际社会力量,帮助非洲地区抵御蝗灾。据此可知该国际组织()A.致力于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B.是协调全球卫生健康事业的国际组织C.是非洲国家之间形成的政治、经济联盟D.促进世界经济发展并保证人类免于饥饿【知识点专练】.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2009年全世界有10亿人口在挨饿,今年下降为9.2亿左右。要解决这一世界性的难题,首要的途径是()A.缩小贫富国差距,提高贫穷国家人民的生活水平 B.加强生物科技研究,培育优良品种提高粮食产量C.加强人口管理,控制人口无限制增长 D.调整经济结构,增加农业投资,扩大农业生产(2)中国①历史上:重视粮食安全【知识点专练】.《汉书·食货志》记载,大司农中丞耿寿昌上书汉宣帝“令边郡皆筑仓,以谷贱时增其贾而籴,以利农,谷贵时减贾而粜,名曰常平仓”。材料表明()A.西汉王朝高度重视粮食生产 B.汉宣帝时期人才荟萃C.中国粮食储备制度历史悠久 D.常平仓体现计划经济【知识点专练】.1934年,南京国民政府颁布《中国米麦自给计划》,强调以技术改进为着重点和突破口,还兼顾发展生产与运销改良。1935年,组建全国稻麦改进所负责具体实施。这些举措()A.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 B.是构建粮食安全体系的有益尝试C.旨在应对全民族抗战 D.保障了抗日战争的最终完全胜利【知识点专练】.陈云是20世纪50年代起实行的粮食统购统销政策的提出者和设计者。1952年1月他在一份报告中提出:“由于今后若干年内我国粮食将不是宽裕的,而且城市人口将逐年增加……因此征购粮食是十分必要的。”这反映他提出统购统销政策根本出发点是()A.把农业纳入社会主义建设轨道 B.稳定粮食生产和市场供应秩序C.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需要 D.彰显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优越性②1996年:颁布《中国的粮食问题》白皮书,提出粮食自给的方针;制定一系列保障粮食安全的法律法规。强调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切实培养节约习惯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知识点专练】.从耒耜、耧车、曲辕犁到铧式犁、播种机、联合收割机,耕作工具不断进步,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这可以()A.解决饥饿问题 B.改善饮食结构C.丰富食品供应 D.保障食品供给【知识点专练】.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资料分析,在20世纪80年代世界粮食与农业总产量平均年增长率为2.1%。发展中国家粮食与农业产量平均年增长率有所提高,由70年代的年均增长3%增加到3.3%。中国的增长率为4.4%。造成中国粮食增长率提高的原因有()①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②“杂交水稻”技术的突破③“人民公社”体制的打破④农业机械化在全国的普及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知识点专练】.国家统计局《2020年粮食产量数据公告》显示,辽宁省2020年粮食总产量达到了467.8亿斤,为历史第三高水平,“中国碗,辽宁粮”表明粮食主产省地位进一步巩固。目前各国政府都把保障粮食安全和消除饥饿作为首要任务。下列属于保障粮食安全的有利因素是()①食物储备技术的进步②食物生产的现代化③工业化、城市化加速④全球人口的大增长A.①③ B.③④ C.②④ D.①②【知识点专练】.粮食问题事关国计民生,影响社会发展与稳定。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西汉初年,"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淫侈之俗,日日以长",北方匈奴的侵扰,国家安危犹在。贾谊向汉文帝上《论积贮疏》,引述管子"仓廪实而知礼节"来说明贮粮的重要性,认为"夫积贮者,天下之大命也。苟粟多而财有余,何为而不成",并建议"驱民而归之农",从而"富安天下"。---吴慧《中国古代粮食安全问题研究》材料二俄国(苏联)历年谷物产量统计表(部分)时间(年)1928–19291930–19321933–19371938-1940人均粮食产量(公斤)470460440–450420-430---据陆南泉等主编《苏联真相》材料三进一步考察(新时期以来)不同时期粮食增长率的变动情况,发现其增长率呈相对下降趋势。平均增长率1978-1985年为3.17%,1978-1990年为3.23%,1978-1995年为2.54%,1978-2000年为1.91%,1978-2004年为1.77%。在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的加速背景下,耕地面积急剧减少,粮食产量要继续维持1.8%左右的增长速度将面临很大困难。——张瑛、钟钰《我国粮食生产特征与政策建议——1978年以来粮食生产回顾》(1)据材料一,概括贾谊粮食安全思想产生的背景。(不得照抄材料原句)(2)据材料二,指出上世纪20年代末至40年代,苏联粮食生产的趋势。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造成这种趋势的原因。(3)据材料三,概括近年来影响我国粮食增长率攀升的主要因素。综合以上材料,请你为保障新时代的粮食供应献计献策。(二)食品安全1.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1)化肥农药的过度使用(2)禽畜饲养过度使用抗生素(3)食品加工过度使用添加剂【知识点专练】.食品安全问题不知从何时开始成为人们日常饮食中无法忽视的一个问题,食品安全问题一次又一次冲击着人们的道德底线,人们用一句流传了千年的愤论:“真是伤天理”了,表达自己的不满。与此无关的是()A.化肥、农药的过度使用 B.畜禽过度使用抗生素C.过度使用添加剂 D.人口的快速增加【知识点专练】.从三聚氰胺事件、瘦肉精事件、上海染色馒头事件到白酒塑化剂事件,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国人心中挥之不去的梦魇。这一系列食品安全问题的出现,背后都有违法使用化学添加剂的阴影。这类问题的出现最早可以追溯到()A.新航路开辟时期 B.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C.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D.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知识点专练】.1820年,生活在伦敦的化学家弗雷德里克·阿库姆写道:“我们吃的泡菜是用铜染绿的;我们吃的醋是用硫酸勾兑的;我们吃的奶酪是在坏了的牛奶里掺入木粉或木薯粉制成的;我们吃的糖果是将糖、淀粉和黏土混合在一起,再用铜和铅染色的。”这一记录旨在说明()A.化学添加剂引发食品安全问题 B.消除饥饿是各国重要职责C.工业革命必然会造成食品污染 D.农业现代化丰富食物供应2.对策(1)世界:重视食品安全问题,制定法律法规进行治理(2)中国①古人重视食品安全.据《宋刑统》:“脯肉有毒,曾经病人,有余者速焚之,违者杖九十。”依据材料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宋代A.食材以肉类为主 B.重视食品安全C.制裁强行买卖行为 D.实践“以民为本”②2009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知识点专练】.《“十三五”国家食品安全规划》提出: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严格落实法定责任和义务,采取多种措施,确保生产过程整洁卫生并符合有关标准规范;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配备食品安全管理人员;主动监测已上市产品质量安全状况,及时处置不符合标准或存在安全隐患的食品。据此可以看出()A.国家高度重视食品安全管理 B.食品安全管理制度需要进行改进C.国家卫生环境已经得到改善 D.食品安全隐患问题开始受到关注【知识点专练】.2018年,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修正案规定: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依照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保证食品安全,诚信自律,对社会和公众负责,接受社会监督,承担社会责任。据此可知()A.国家以法律手段保障食品安全 B.食品生产标准体系确立C.国家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完善 D.食品安全问题开始受到国家重视【知识点专练】.2019年12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加强调味面制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公告》,公告明确对“辣条”类食品统一按照“方便食品(调味面制品)”生产许可类别进行管理,严格食品生产卫生规范。据悉,辣条原料主要为小麦和大豆,此前辣条多次因食品安全问题被曝光。材料认为该类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可能在于()①辣条厂家生产环境脏乱差②工人在辣条生产过程中操作不规范③辣条加工过程中的机械化程度不够④原料加工过程中违规使用了添加剂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知识点专练】.1979年至2013年,我国化肥用量由1086万吨增加到5912万吨。目前,我国农作物的亩均化肥用量为21.9千克,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每亩8千克),是美国的2.6倍,欧盟的2.5倍。针对以上问题,我国提出了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的目标。这说明我国()A.农用化肥使用步发达国家后尘 B.农业科技现代化水平后来居上C.注重兼顾农业科技和食物安全 D.大力提倡发展无公害绿色农业【知识点专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古代,“王者以民人为天,而民人以食为天”,民食问题事关政权稳固。据《礼记》记载,周朝禁止出售不成熟的根食和水果等;汉代,干肉腐坏变质出售致病,商贩及监管者“与盗同法”。《唐律疏议》规定,明知脯肉已经变质而不及时焚毁构成的刑事犯罪将受重罚,“其有害心,故与尊长食,欲令死者,亦准谋杀条论;施于卑贱致死,依故杀法”。《宋刑统》要求食品行业从业者必须加入行会,由行会对食品质量负责;明嘉靖时,“发现猪羊肉灌水,及米麦等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湖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 商业综合体改造抵押协议
- 2025年度养猪场动物疫病监测与预警协议
- 2025年度个人信息保护与信息安全保密协议书
- 二零二五年度食品饮料企业财务代理记帐服务合同
- 2025年广西自然资源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及答案一套
- 商业广场改造贷款协议
- 2025年度公司终止职工劳动合同解除与就业援助合同
- 2025年北京绿色生态居住区拆迁补偿与生态修复合同
- 2025年度商铺转租定金及租赁期终止处理合同
- mks spectra介绍残余气体分析仪
- 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护理课件
- 《抖音生活服务服务商合作手册》
- 语文教学设计(教案目标)
- 中山大学抬头信纸中山大学横式便笺纸推荐信模板a
- 无形资产评估完整版课件
- 一体化学工服务平台、人事管理系统、科研管理系统建设方案
- 市场营销学课后习题与答案
- 常暗之厢(7规则-简体修正)
- 制冷系统方案的设计pptx课件
- 修心七要原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