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八年级语文上册《回忆我的母亲》教学设计及专家评析【教学目标】1.通过品读,感受朱德母亲优秀的品格。2.理解母亲对朱德成长的影响。3.体会作者的悲痛、遗憾、感恩之情。【教学过程】一、导入1944年2月15日,朱德的母亲逝世。4月10日,延安各界隆重举行追悼朱德母亲钟太夫人大会,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唯一一次为领导人的母亲举行公祭仪式。追悼会上,由谢觉哉代读祭文。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回忆我的母亲》,是朱德同志为纪念母亲逝世而创作的。二、字词积累1.给课文标上小节,自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词语。2.解疑,检查学习情况。①读准下列词语。佃农(diàn)溺死(nì)祖籍(jí)私塾(shú)周济(jì)妯娌(zhóuli)辍学(chuò)仪陇(lǒnɡ)衙门(yá)②解释下列词语。任劳任怨为富不仁东挪西借三、初读,感受母亲的品格1.本文是一篇回忆录。课文回忆了母亲的哪些事情?表现了母亲的哪些品格?请默读课文3~13节,用笔圈点勾画,然后以“母亲是一个_______的人”的句式表达你读后的认识,并说明理由。明确:朱德的母亲是一个普通的劳动妇女,她勤劳、聪明能干、宽厚仁慈,但又是一个伟大的母亲,她意志坚强、有见识、理解儿子、深明大义。2.阅读下面的语段,思考:“母亲是个好劳动”一句,“好”在哪里?(PPT)母亲是个好劳动。从我记忆时起,总是天不亮就起床。全家二十多口人,妇女们轮班煮饭,轮到就煮一年。母亲把饭煮了,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因为她身体高大结实,还能挑水挑粪。点拨:找出关键词语进行品读。明确:“总是”可见起床早是长期的、一贯的;“煮饭,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说明劳动内容多,会干的活多;“挑水挑粪”说明劳动强度大。四、再读,理解母亲对我的影响1.说一说你对朱德有哪些了解?预设:“八一”南昌起义的领导人,八路军总司令,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新中国十大元帅之一。PPT补充:朱德(1886—1976),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早年加入同盟会,参加了辛亥革命。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参加了南昌起义。次年,他率领一部分队伍开赴井冈山,与毛泽东会师。1930年起任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1934年10月,参加长征。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总司令。新中国成立后,当选国家副主席,人民解放军总司令。2.朱德的成长与他母亲的教育有关系吗?请再读3~13节,画出母亲对“我”影响的语句,并对句中的词语进行批注。示例一:让“我”学会劳动。第5节:我到四五岁时就很自然地在旁边帮她的忙,到八九岁时就不但能挑能背,还会种地了。批注:“自然”指不勉强。朱德四五岁就习惯性地帮母亲劳动,可见母亲的勤劳对他影响之大。示例二:是“我”反抗压迫的启蒙者。第8节:母亲沉痛的三言两语的诉说以及我亲眼见到的许多不平事实,启发了我幼年时期反抗压迫追求光明的思想,使我决心寻找新的生活。批注:“启发”,可见母亲反对地主豪绅的欺压行为对我的影响。示例三:理解“我”的正义行为。第10节:我决心瞒着母亲离开家乡,远走云南,参加新军和同盟会。我到云南后,从家信中知道,我母亲对我这一举动不但不反对,还给我许多慰勉。批注:“瞒”是怕母亲不同意、舍不得,会责骂自己。“慰勉”,表现母亲对儿子的理解、对革命的支持。明确:通过列举具体事例中的重要词语,体现母亲对“我”的教育和影响。3.结合重点段落(第8节)展开研讨。思考①:那一年,朱德家悲惨在哪里?明确:地主除夕夜逼着退佃、搬家;遇天灾,庄稼没收成。思考②:在灾难面前,母亲会说些什么?(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思考③:我决心寻找新的生活,这是怎样的生活?明确:没有压迫和剥削的生活。五、三读,体会对母亲的情感1.母亲去世了,作者在文中抒发了哪些情感?请用文中的词语来概括,并阐述理由。预设一:悲痛明确:第1节,“我”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很悲痛。“得到”说明“我”不在母亲身边,“很”表示悲痛程度深。第16节,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我”将“不能再见她一面了”,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哀痛无法补救”可见悲痛之深。预设二:遗憾明确:母亲从1919年回家到1944年去世,母子俩已25年没有见面。第12节,收到侄儿来信,说母亲甚想见“我”一面,但“我”献身于民族抗战事业,竟未能满足母亲的希望。“竟”包含了未能见母亲最后一面的无尽的遗憾之情。预设三:感恩明确:第14节,“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与困难做斗争的经验;第15节,“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鼓励“我”走上革命的道路。第16节,“我”报答母亲的深恩——“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让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快乐的生活。这三节采用抒情的表现手法,表达了对母亲的感恩之情。2.指导学生读出悲痛、遗憾、感恩之情。六、四读,探究文章写法PPT:邹韬奋《我的母亲》片段我到十岁的时候,读的是“孟子见梁惠王”。到年底,父亲要“清算”我平日的功课,在夜里亲自听我背书,很严厉,桌上放着一根两指阔的竹板。我背向着他立着背书,背不出的时候,他提一个字,就叫我回转身来把手掌展放在桌上,他拿起这竹板很重地打下来。我吃了这一下苦头,痛是血肉的身体所无法避免的感觉,当然失声地哭了,但是还要忍住哭,回过身去再背。不幸又有一处中断,背不下去;经他再提一字,再打一下。呜呜咽咽地背着那位前世冤家的“见梁惠王”的“孟子”!我自己呜咽着背,同时听得见坐在旁边缝纫着的母亲也唏唏嘘嘘地泪如泉涌地哭着。我心里知道她见我被打,她也觉得好像刺心的痛苦,对我表着十二分的同情,但她却时时从呜咽着的、断断续续的声音里勉强说着“打得好”。她的饮泣吞声,为的是爱她的儿子;勉强硬着头皮说声“打得好”,为的是希望她的儿子上进。课文第9节与上面的片段,在内容上有哪些共同点?在母亲形象、表现手法上有哪些不同?(学生思考,交流、展示。)明确:共同点——都写母亲支持儿子读书。不同点——人物形象上,课文第9节写朱德的母亲借钱送儿子读书,表现母亲要求摆脱贫困和欺压的骨气;邹韬奋的母亲心疼儿子又盼望儿子有出息,表现母亲矛盾的心理和对儿子的疼爱。表现手法上,课文第9节采用叙述的表达方式;邹文采用描写、议论的表达方式。七、布置作业作家写母亲的文章还有很多,如胡适《我的母亲》、老舍《我的母亲》、贾平凹《我的母亲》、莫言《对母亲的诉说》等。课后,同学们可以阅读这些文章,比较一下与本课的异同。简评明确教学定位做实教学过程理想的课堂教学应该有如下三个层面的表现:一是巩固已知,夯实学生“已掌握”的内容;二是厘清模糊,帮助学生弄明白“不清晰”的问题;三是探究未知,引导学生思考“不知道”的问题。这是站在学生角度描述的课堂教学应有的总体效果,并不是说每节课都要具备以上三个层面的表现。事实上,一节课如果从学生实际出发能很好落实其中的一二点,或“巩固已知”,或“厘清模糊”,或“探究未知”,或“巩固已知,厘清模糊”,或“厘清模糊,探究未知”,这样的课堂教学就一定会生成很好的学生学习效益。周老师的《回忆我的母亲》教学设计,其教学重点就定位在“厘清模糊”。围绕“厘清模糊”,周老师的教学设计很好地回答了如下三个问题。第一,教学这篇课文要解决的“模糊问题”是什么。这篇课文是有“预习”(课文有明确的预习要求)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这位母亲为什么能获得如此高的评价(母亲对“我”的影响)?作者对母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这些问题学生在预习过程中一定会有所思考,也一定会有多多少少的结论。母亲的平凡,学生可能比较明白;母亲的伟大,学生可能比较模糊。作者说“母亲教给我生产知识”,这个比较好理解;说教给我“斗争经验”“革命意志”,这个可能比较模糊;作者深爱母亲、感激母亲,对母亲的逝世深表痛惜,这些情感学生自然能够理解,但缺乏对这些情感的仔细体验。这就是学情,这就是教师思考“教什么”时应该摸清的“模糊处”。教学设计所确定的“教学目标”,应该说是基于学情的精准把握,必定有助于学生在课堂上进一步丰富、提升自己的既有认识。第二,如何将这些“模糊问题”形成教学结构。教学设计有“初读”“再读”“三读”三个环节。“初读”要求“感受母亲的品格”,回答“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是站在读者角度给母亲画像——普通的母亲,伟大的母亲。这个环节学生可以逐步清晰“普通的母亲”形象,但“伟大母亲”的“伟大”之处学生还不一定理解(母亲的伟大有“平凡的伟大”和“不平凡的伟大”),于是有必要进入下一环节“再读”。“再读”要求“理解母亲对我的影响”,是要求学生站在作者的角度深入理解母亲的“伟大”(一位母亲对一代伟人的塑造)。有了前面两个环节,“三读,体会对母亲的情感”应该是自然之问,也是读者阅读情绪的自然表达。教学结构所表现的应该是促进学习者认知形成、发展的过程(不仅仅是方便教师教学的过程),以上三个教学环节的设计,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合乎学生的阅读学习规律。第三,通过什么路径解决这些“模糊问题”。问题的解决需要运用多种学习方式,需要采取有针对性的阅读方法,同时需要一些“小步骤”“小环节”铺就问题解决的路径,这些在教学设计中均有较好的表现。以“再读,理解母亲对我的影响”为例。第一步“说一说你对朱德有哪些了解”,表面上是介绍作者朱德,实际上是为了促进学生形成学习期待:这位母亲给了一代伟人朱德到底有哪些影响?这份期待有助于学生进入积极的学习状态。第二步要求“再读3~13节……并就句中的词语进行批注”,这一步骤采取示例、批注等办法,引导学生围绕重点词句进行品析,目的是明确母亲让“我”学会劳动、严于律己、有了反抗意识、追求进步。第三步“结合重点段落展开研讨”,要求围绕“那一年,朱德家悲惨在哪里”“面对灾难,母亲会说些什么”“我决心寻找怎样的生活”等问题进行思考交流,这些问题的设置,能有效引导学生深入领会“她交给我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交给我革命的意志”,实际上也是引导学生突破自己的学习难点。以上三个步骤呈现的是一个问题解决的过程,是学生学习不断走向深入的过程。三点建议:第一,建议将“导入”“字词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出租承包鱼塘合同范本
- 借款附加资产合同范本
- 凉亭商铺转让合同范本
- 助农合同范本
- 2025年血液净化信息系统项目申请报告模板
- 基金业绩报告范文
- 2025年温控仪表项目立项申请报告范文
- 2025年智能燃气表项目立项申请报告范文
- 2025年专用塑胶材料项目申请报告
- 第2章人工智能技术基本原理2.4使用K-均值算法进行聚类-高中教学同步《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初步》教学设计(人教-中图版2019)
- 《烟花效果及制作》课件
- 2024江苏太仓市城市建设投资集团限公司招聘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4年全新统计法培训课件:普法教育新方向
- 保育教育评估指南
- 《东北财经大学审计》课件
- 牧童谣课件教学
- 现代康复治疗腕管综合症
- 福建公安基础知识真题汇编2
- 2024年金融理财-特许金融分析CFA考试近5年真题附答案
- 2024桥式门式起重机大修项目及其技术标准
-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全册导学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