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0课《小石谭记》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课题:科目:班级:课时:计划1课时教师:单位:一、教学内容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0课《小石谭记》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章的写作手法;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品味词句,提高文学鉴赏能力。通过学习,学生能更好地理解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感受自然与人生的密切联系。二、核心素养目标1.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对自然景物的审美感知。
2.增强学生的文化理解力,理解作者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哲学思想。
3.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技巧,学会通过细节描写表达情感。
4.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提升生命意识。三、学习者分析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
学生在进入八年级之前,已经学习了基本的文言文阅读方法,对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词汇有了一定的了解。他们可能已经接触过一些描写自然景物的文言文作品,具备一定的文学鉴赏基础。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
八年级学生对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通常有较高的兴趣,他们喜欢通过文学作品来体验和感受不同的文化。在学习能力上,学生已经能够进行简单的文言文翻译和解读,但面对较为复杂的文言文结构和较深的文学内涵时,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和指导。学习风格上,部分学生可能更倾向于通过视觉和听觉来学习,如通过图片和朗读来加深理解;而另一些学生可能更倾向于通过思考和讨论来掌握知识。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在学习《小石谭记》时,学生可能会遇到以下困难和挑战:一是文言文词汇的生僻和语法结构的复杂性,可能导致理解上的困难;二是文章中蕴含的哲理和情感表达可能不易被学生直接感知和理解;三是学生可能缺乏对古代文学背景的了解,这会影响他们对文章深层含义的把握。因此,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逐步克服这些困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四、教学资源1.软硬件资源: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电子白板、录音设备。
2.课程平台:统编版语文教材配套电子资源库。
3.信息化资源: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视频资料、在线文言文学习平台。
4.教学手段:实物教具(如石潭模型)、互动式教学软件、小组讨论卡片。五、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1.教师展示一幅自然山水画,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画面中的景物,激发学生对自然景观的兴趣。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幅画描绘的是哪种自然景观吗?”
3.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小石潭记》就是一篇描写自然景观的文言文。”
二、新课讲授(用时15分钟)
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注意停顿和节奏,让学生初步感受文言文的韵律美。
2.讲解课文中的生僻字词,如“潭”、“石”、“溪”等,帮助学生扫清阅读障碍。
3.分析文章结构,讲解作者如何通过描写小石潭的自然景色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三、实践活动(用时15分钟)
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角度对课文中的景物进行描述,如声音、色彩、形态等。
2.各组派代表分享描述,教师点评并给予指导。
3.学生尝试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中的关键句子,教师点评并纠正翻译中的错误。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学生讨论以下问题:
-作者对小石潭的描写有哪些特点?
-文章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你认为作者为什么会对小石潭产生如此深厚的感情?
2.学生举例回答:
-作者对小石潭的描写细腻生动,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文章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作者可能因为小石潭的宁静和美丽,以及它所象征的“世外桃源”般的生活,而产生了深厚的感情。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学会朗读文言文,感受文言文的韵律美。
-掌握生僻字词,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理解作者的情感,体会作者对自然的热爱。
2.教师提问:“同学们,通过学习《小石潭记》,你们有什么收获?”
3.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整个教学流程共计45分钟,教师需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灵活调整教学节奏和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文化理解力和思辨能力,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空间。六、教学资源拓展一、拓展资源
1.文学背景资料:介绍柳宗元的生平事迹、文学成就以及其作品的特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小石潭记》的写作背景和作者的情感。
2.类似文学作品:推荐其他描写自然景观的文言文作品,如《登高》、《赋得古原草送别》等,供学生阅读对比,拓宽视野。
3.历史文化知识:讲解小石潭所在地的历史背景,如唐代的文化、地理环境等,让学生了解文学作品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内涵。
二、拓展建议
1.学生可以阅读《小石潭记》的原文,对比不同版本的译文,体会不同译者的翻译风格和侧重点。
2.鼓励学生尝试创作以自然景观为主题的文言文,通过实践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
3.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选择与《小石潭记》主题相关的文学作品,进行小组讨论,分享阅读心得。
4.引导学生关注自然,进行实地观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如记录观察日记、拍摄自然风光照片等。
5.建议学生参与学校或社区组织的文化讲座、展览等活动,进一步了解古代文学和自然景观的历史文化背景。
6.鼓励学生通过互联网资源,如电子图书馆、学术数据库等,查阅更多关于柳宗元及其作品的资料,进行深入研究。七、板书设计①本文重点知识点:
-小石潭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作者对小石潭的描写手法
-作者的情感表达和思想内涵
②重点词:
-潭:清澈、幽静的自然景观
-石:坚硬、稳固的自然元素
-溪:蜿蜒、清澈的水流
-鸟:自由、活泼的生命象征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类
③重点句: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八、课后拓展1.拓展内容:
-阅读材料:《柳宗元集》中其他描写自然景物的篇章,如《江雪》、《渔翁》等,以对比阅读的方式,加深对柳宗元文学风格的理解。
-视频资源:介绍柳宗元生平的纪录片,通过视频了解柳宗元的生平经历和创作背景。
2.拓展要求:
-阅读材料:学生可以选择其中一篇进行深入阅读,分析作者如何通过景物描写来表达情感和思想。鼓励学生记录阅读心得,并在课堂上分享。
-视频资源:学生观看纪录片后,可以撰写观后感,讨论柳宗元的文学成就及其对后世的影响。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柳宗元的作品在当代的意义。
具体拓展活动如下:
(1)阅读活动:
-学生阅读《柳宗元集》中的《江雪》,分析其与《小石潭记》在描写手法和情感表达上的异同。
-学生阅读《渔翁》,探讨作者如何通过渔翁的形象来表达对自然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批判。
(2)写作活动:
-学生以“我的理想居住地”为题,结合《小石潭记》中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创作一篇短文,表达自己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学生尝试模仿《小石潭记》的写作风格,创作一篇描写家乡景物的文言文。
(3)讨论活动:
-学生讨论柳宗元的作品在当代社会的价值,如如何启发人们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学生探讨柳宗元的文学创作对后世文学的影响,以及其在现代文学中的地位。
教师可以提供以下指导:
-针对阅读材料,教师可以提供相关的背景资料和解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
-对于写作活动,教师可以提供写作指导,如如何运用文言文的写作技巧,如何结合个人经历进行创作。
-在讨论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尊重他人的意见。教学反思与总结今天上了《小石潭记》这一课,总体来说,我觉得效果还是不错的。不过,在回顾整个教学过程之后,我也发现了一些可以改进的地方。
首先,我觉得在导入新课的时候,我采用了展示自然山水画的方法,这个方式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对自然景观有了直观的感受。但是,我也意识到,对于一些对自然景观不太感兴趣的学生,这种方法可能效果并不理想。所以,我觉得以后可以尝试更多样化的导入方式,比如让学生自己描述他们心目中的理想居住地,这样既能激发他们的兴趣,也能让他们参与到课堂中来。
接着,新课讲授部分,我按照文章的结构进行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了作者的写作手法和情感表达。我发现,在讲解生僻字词时,学生接受得比较快,但在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时,有些学生还是显得有些吃力。这说明我需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于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适当增加难度,而对于理解能力较弱的学生,则要耐心讲解,确保他们能够跟上教学的节奏。
在实践活动环节,我让学生分组进行景物描述和文言文翻译,这个环节学生的参与度很高,大家都很积极地表达自己的看法。不过,我也发现,在翻译过程中,有些学生对于一些文言文的结构和用法理解不够,导致翻译不够准确。因此,我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文言文基础知识的复习和巩固。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提出了几个问题,如作者对小石潭的描写特点、情感表达等,学生们都能给出自己的见解。这让我很高兴,说明他们对课文内容有一定的理解和思考。但是,我也注意到,有些学生在讨论时过于依赖他人,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这可能是由于我在课堂上没有充分给予他们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因此,我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针对这些问题,我提出以下改进措施和建议:
-加强对学生的个别指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