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章货币政策
本章教学目标
1.了解货币政策目标的演变,理解各目标之间的关系;
2.掌握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的选择标准和主要中间目标的优缺点;
3.了解货币政策工具体系的构成,掌握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的作用机理及其优缺点;
4.理解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5.理解货币政策效应的衡量,并能够结合实际进行分析。
本章目录第一节货币政策目标第二节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第三节货币政策工具第四节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与效果分析
第一节货币政策目标一、货币政策目标的演变
二、货币政策目标的内容三、货币政策目标间的关系
一、货币政策目标的演变(一)货币政策涵义指中央银行为了实现既定经济目标,运用各种政策工具调节货币供求,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诸多方针和措施的总和,是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货币政策目标货币政策目标,又称基本目标,是指国家通过中央银行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对国民经济进行金融调控最终要达到的目标。
是中央银行的最高行为准则。
货币政策目标一般包括:
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
(三)货币政策目标的演变货币政策的目标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
20世纪30年代以前,稳定币值单一目标;
30-40年代:稳定币值、充分就业的双重目标;
50年代以后:增加了“促进经济增长”;
70年代开始:增加了“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同时“稳定币值”“稳定物价”
90年代以来:新趋势:“稳定物价”成唯一目标
二、货币政策目标的内容
(一)稳定物价:是首要目标
指通过实行适当的货币政策,保持一般物价水平的相对稳定,以避免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
是指一般物价水平的相对基本的稳定,目标值各国不同,一般在3%-5%以下。
(二)充分就业是指失业率控制在4%-6%以下,凡是愿意就业者都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找到一个适当的工作。
失业包括自愿失业与非自愿失业自愿失业非自愿失业包括:磨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和周期性失业
3、经济增长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商品和劳务总量的增加或者一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加
即GNP保持合理的较高的增长速度:GNP的年增长率;还可以用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
4、国际收支平衡国际收支平衡是指一国的国际收入(大致)等于国际支出。
国际收支是指在一定时期(通常为1年)内,一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由于政治、经济、文化往来所引起的全部货币收支。
国际收支平衡表
(三)货币政策目标之间的关系:
既相统一,又相矛盾。长远看,各目标之间统一:
经济增长是基础;物价稳定是前提;充分就业促进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有利于其它目标的实现。
补充:不作要求考核
我国货币政策目标的确定
1.单一目标论。单一目标论的货币政策目标是稳定币值或者发展经济。
2.双重目标论。同时兼顾发展经济和稳定物价的要求。
3.多重目标论。必须包括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均衡和经济增长、物价稳定等方面。
《中国人民银行法》“货币政策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
补充资料阅读:
20世纪70年代,物价和失业又出现了互补关系,即物价上涨、失业和经济停滞同时出现。
20世纪90年代,在美国出现了高增长率、低失业率和低通货膨胀率的并存。即所谓的新经济时代。2、物价稳定和经济增长之间的矛盾;
短期内的冲突
3、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之间的矛盾;?4、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之间的矛盾;
5、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之间的矛盾。
第二节货币政策中间目标[中介指标]一、中间目标的意义二、选择中间目标的标准三、常用的中间目标
一、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的意义
(一)中介目标的含义:是指为实现货币政策最终目标而选定的短期的、比较精确的数量化指标作为中介。(二)中介目标的作用(意义):货币政策工具与货币政策目标间的桥梁,在货币政策传导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传导作用。
(三)设置中介目标的原因
1、政策传导有时滞效应;
最终目标实现需较长时间
2、避免政策制定者的机会主义行为;有效测定货币策效果的金融变量;名义锚二、选择中介目标的三个标准(基本要求)(一)相关性:(二)可测性:
(三)可控性:
三、常用中间目标:质量型:利率、汇率、金融市场稳定数量型:货币供应量、储备总量、贷款规模
对中介指标的评析孰优孰劣,具体国情不同、经济发展阶段不同而区别。以下是各国中央银行用的最多的货币政策中间目标:(一)利率
(二)货币供应量(三)汇率
(一)利率
1、优点:央行对利率有着直接的或间接的控制权;可测性强;利率可以反映经济的走向:
2、缺点:央行只能调控名义利率;利率与货币供给量和货币政策之间的关系受到的影响因素很多;
(二)货币供给量
1、优点:三性表现强;货币供给量是中央银行最易直接控制的;
货币供给量与最终目标的相关性最高;
2、缺点:金融创新和资本全球化模糊了货币供给层次并增加了中央银行统计的难度;金融自由化难在变量选择M0,还是M1,还是M2
货币流通速度对政策效果的影响不断下降。(时滞)CON’D)70年代到90年代,以货币供给量为中介目标。20世纪70年代以前,大多数发达国家以长期利率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
20世纪20世纪90年代以后,利率又成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及其原因。3、汇率优点:
限制了过多的货币发行,有利于控制通货膨胀。缺点:
在资本项目开放条件下将导致货币政策独立性的丧失.
外汇市场上的信号难以反映货币政策的意图。由于不能有效防止游资对本币的投机冲击,国内经济可能为此付出高昂的代价。[阅读材料-不作教学要求:我国中介目标]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人民银行加速了对货币供应量的统计分析与研究:
1994年第三季度开始按季度向社会公布货币供应量;
1995年开始尝试将其纳入货币政策中间目标体系;
1996年开始正式将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
第三节货币政策工具货币政策工具是指央行为实现其货币政策目标,对金融进行调节和控制所运用的政策手段。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以下两类:一、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二、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
一、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一)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
(二)再贴现政策
(三)公开市场政策
(一)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概念:中央银行在法律所赋予的权力范围内,通过调整商业银行对其存款所必须保持的最低储备水平,以此改变商业银行持有的实有准备金数量和货币乘数,从而达到控制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能力(贷款和派生存款),最终调节货币供应量的目的。
1、主要内容包括缴纳的对象;可用作准备金的资产;计提范围和计提比率等。2、作用一是通过影响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的数量;二是通过影响货币乘数。
3、作用特点优点:影响的平等性;强有力;效果明显;收效迅速。通常称它是一帖力度大、反应快的“烈药”。缺点:对商业银行和经济的冲击力大;缺乏灵活性,央行不易把握时机和力度。
(二)再贴现政策
概念:
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再贴现率和规定再贴现票据的资格等方法,影响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从中央银行获得再贴现贷款能力以及市场利率,进而达到调节货币供给量和利率水平、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一种政策策略
1、主要内容(1)再贴现率的调整:(2)其他方式:道义上的劝告;数量限制;拒绝放款。2、作用通过影响金融机构向中央银行融资的成本,进而影响其贷款量和货币供给量;具有告示效应;[股市等金融市场]
防范金融恐慌。3、局限性(1)中央银行缺乏足够的主动权;(2)“告示效应”是相对的;“负面效应”(3)调整幅度过大,不利于国际收支平衡;(4)也会引起市场利率的经常波动。
(三)公开市场政策概念:中央银行为了将货币数量和利率控制在适当范围内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有价证券的政策行为。1、类型:2、作用(1)调控存款货币银行的准备金和货币供给量;(2)影响利率水平和利率结构;
4、特点优点:(1)主动性:符合政策目标需要,央行具有主动权
(2)灵活性:灵活便利,反向调节,央行可采用试探性操作和迅速进行逆向操作(3)微调性:适时适量进行调节,作用缓和,进行宏调和微调。(4)快捷性:缺点:限制条件
1、强有力的中央银行:具有强大的、足以干预和控制整个金融市场的金融势力,中央银行持有相当数量证券;
2、金融市场的完善性:
3、其它政策相配合。
二、选择性政策工具:
针对个别部门行业而非整个金融市场的调节手段。(一)间接信用控制
作用过程是间接的,需要通过市场供求变动或者资产组合的调整来实现。
1、消费者信用控制:
2、证券市场信用控制:“证券保证金率”
3、不动产信用控制:“房地产”
4、优惠利率:“国家重点扶持”
5、预缴进口保证金:“进口商”
1、消费者信用控制中央银行对不动产以外的各种耐用消费品销售融资予以控制,如规定分期购买耐用消费品首期付款的最低限额、规定消费信贷的最长期限、规定可用消费信贷购买的耐用消费品种类等。
2、证券市场信用控制
中央银行对有价证券交易的各种贷款进行限制,目的在于限制用借款购买有价证券的比重。3、不动产信用控制
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在房地产方面放款的限制,主要目的是为了抑制房地产投机。
4、优惠利率
中央银行对国家根据产业政策的要求重点发展的经济部门或产业,规定较低的贴现利率或放款利率的一种管理措施,大多在不发达国家运用。
(二)直接信用控制从质和量两个方面,以行政命令或者其他方式,直接对金融机构尤其商业银行的信用活动进行控制
1、利率限制:例如存款利率最高限制
2、信用配额:各商业银行分配信用额度
3、流动性比率:流动资产/存款
4、直接干预等等:直接干预商业银行业务(三)间接信用指导:道义劝告:窗口指导:规定商业银行每季度贷款的增减额“无法律效力”
第四节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与效果分析一、西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理论二、货币政策效应分析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指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工具的实施,对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的观测和操作,最终将货币政策的影响导入一国经济的实际领域实现货币政策的预定目标。(如下图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是探讨货币供求失衡对就业、产量、收入及物价等实际因素产生影响的方式、途径的学说。
核心问题是分析货币供应量的变动通过那些途径影响物价和经济。
一、西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一)利率传导途径(二)资产调整途经(三)信贷传导途径(四)托宾的q理论(五)消费支出途径
(六)资产流动性(七)汇率
传导途径
(一)利率传导途径凯恩斯学派非常重视利率在货币政策传导过程中的作用,其最初思路可以归结为:通过货币供给M的增减影响利率i,利率的变化则通过资本边际效益的影响使投资I以乘数方式增减,而投资的增减会进而影响总支出E进而影响总收入Y。该传导过程可表述为:
M↑→i↓→I↑→E↑→Y↑
(二)资产调整途经货币学派强调货币供应量在整个传导机制上的直接效果。当作为外生变量的货币供给改变,比如增大时,由于货币需求并不改变,公众手持货币量会超过他们所愿意持有的货币量,从而必然增加支出。货币主义者认为支出用于投资的过程是一个资产结构的调整过程,不同资产收益率的比又会趋于相对稳定状态。资产结构的调整最终引起Y的变动。
该传导过程可表述为:
M↑→E↑→I↑→Y↑
(三)信贷传导途径
包括银行借贷渠道和资产负债表渠道这两种形式:
银行借贷渠道是指货币供应量M的增加会直接导致银行信贷可供量(L)的增加,这直接导致投资I和产出Y的增加。
具体传导过程分别是:
M↑→L↑→I↑→Y↑
资产负债表渠道是指货币供应量M增加导致利率下降,利率下降一方面使企业股价上升,公司净值提高;另一方面会使企业利息支出减少,直接增加现金流(NCF)。M↑→i↓→Pe↑;NCF↑→资产状况改善→L↑→I↑→Y↑
(四)托宾的q理论
经济学家托宾提出了一种有关股票价格与投资支出相互关联的理论,称作托宾q理论。
托宾将q定义为:
q=企业的市场价值/资本的重置成本
如果q>1,投资支出将会增加如果q<1,投资支出将会处于十分低的水平
可见:托宾q与投资支出之间存在内在联系。货币供应量增加会使债券利率下降,股票价格(Ps)上升,自然地q也上升,从而导致投资和总产出或总需求增加。
其传导过程如下:
M↑→i↓→Ps↑→q↑→I↑→Y↑
(五)消费支出途径
又称耐用消费品支出的利率效应。货币供应量的变动不仅影响投资,而且也影响消费。耐用消费品的支出常常通过借贷取得,因而当利率降低,筹资成本降低,耐用消费品支出将会增加,产出增加。这被称为消费支出的财富效应渠道。可分别表达为:M↑→i↓→耐用消费品支出↑→Y↑
M↑→i↓→Ps↑→金融财富↑→毕生财富↑→C↑→Y↑
(六)资产流动性
一般来说,个人可能会遇到的财务困难与持有金融资产的数量成反比,持有金融资产越多,其流动性越好,因而遇到财务困难的可能性越小;反之,则越大。、所以,这一传导机制为:M↑→PS↑→金融资产的价值↑→财务困难可能性↓→C↑→Y↑
(七)汇率传导途径[略—不做要求]
一般而言,货币供应量M增加导致国内利率下降,假定通货膨胀率不变,则国内存款相对于以外币计值的存款而言缺乏吸引力。这导致国内存款的价值相对其他外币存款价值的下降,也就是说汇率F下降。本币价值的降低使国内商品比外国商品更便宜,因而净出口(NX)与产出增加,这一货币传导机制被称作关于净出口的汇率效应,可以表达为:
M↑→i↓→F↓→净出口↑→Y↑总结:单一的传导机制不足以对政策的效果作出完全的评价,而不同的国家不同传导机制的重要性也不一致:
a、在一个以银行为主体的国家,货币信贷渠道可能是最重要的;
b、在一个金融市场高度发达的国家,资本市场在货币政策的传导中将起十分重要的作用;
c、对于一个高度开放的经济体,汇率传导途径则可能是最重要的。
二、货币政策效应分析(一)货币政策效应及其衡量货币政策效应即有效性问题,是货币政策的政策目标与实际运行效果之间的偏差。偏差较小,则货币政策有效性较高;偏差偏大,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较低。详见书P257-258(二)影响货币政策效应的因素:四大因素
1、货币政策的时滞;
内部:认识时滞;行为时滞外部:执行时滞;生产时滞
2、货币流通速度;
3、微观主体的心理预期;
4、其他经济政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借款投资合作合同范本
- 公司厂房抵押合同范本
- ktv经营合同范本
- 与商户合同范本
- 亲戚之间租车合同范本
- 劳动合同范本 日语
- 2024年重庆市荣昌区人民医院招聘笔试真题
- 中国监理合同范本
- 中山餐饮合同范本
- 2024年河源市紫金县蓝塘镇招聘考试真题
- 合肥市城市大脑·数字底座白皮书2020
- 杭州湾跨海大桥项目案例ppt课件
- (完整版)光荣榜25张模板
- 机电预留预埋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 工业催化剂作用原理—金属氧化物催化剂
- 2022年三八妇女节妇女权益保障法律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共290题)
- 优秀教材推荐意见(真实的专家意见)
- Of studies原文译文及赏析
- 安全阀基本知识讲义
- QTD01钢质焊接气瓶检验工艺指导书
- 辛弃疾生平简介(课堂PP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