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年级数学(上册)“问题导学”案
科目数学年级三主备人蒋建明
课题认识长度单位一毫米课时安排1总课时1
编写日期2014年9月执行日期
、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一毫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
教学目标1
厘米度量比较小的物体的长度。2、在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
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估测意识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体验毫米的实际长度,并形成表象。
教学重、难点11
2、学会用亳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教学过程备注
一、课前铺垫(课件出示):
1、我以前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和()
2、我知道1米=()厘米
3、我能填:2米=()厘米300厘米=()米
5米=()厘米
二、探究新知
1、认识毫米:(课件出示)
(1)请同学们根据掌握的知识,估计数学书的长大约是()
厘米,宽大约是()厘米,厚大约是()厘米。
(2)我用直尺实际测量出数学书的长是()厘米,宽是()
厘米,厚是()厘米。
(3)全班同学分小组,对测量结果进行交流,读教材第3
页,理解当测量的长度不是整厘米时,应该用作单位。
【板书课题:毫米的认识】
(4)完成教材第3页的“做一做”。
2、探究1毫米的长度
(1)数一数直尺上1厘米的长度里有儿小格?1小格就是1
(),1厘米里面有()个1毫米,得出1厘米=()
毫米。
(2)体验1毫米的长度
①拿出1张IC卡,估一估,厚度大约为____O
②量一量,IC卡的长度是_____0
③比一比,先用食指和拇指捏住IC卡,然后抽出。(食指
和拇指间的宽度就是1毫米)。
(3)闭上眼睛想一想1亳米有多长?
(4)我知道生活中________________这些物品的长度是1
毫米。(电脑展示:自动铅笔、签字笔标志0.5mm、天气预
报)
三、盘点收获
1、练习一的第1、2题。
2、练习一的第3题的前2小题、第7题。
3、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长度单位。
(1)橡皮擦长5()(2)教室长10()
(3)玻璃厚5()(4)铁皮厚2()
四、达标拓展
怎样比较准确地知道多少张纸的厚度是半毫米?
总结、评价:今天的学习,我学会
T: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面的表现很好,
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O
总体表现(优、良、差),愉悦指数(高兴、一般、痛苦)
教
学我相信要让学生产生兴趣,最重要的一点是要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是有价值
的。所以在教学中要注重生活实际,重视学生直接经验,把教学归朴于生活。
反同时再将数学运用与生活的过程中感悟数学的价值。
思
三年级数学(上册)“问题导学”案
科目数学年级三主备人蒋建明
课题分米的认识课时安排1总课时2
编写日期2014年9月执行日期
、通过动手实践,意识到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分米作单位。
教学目标1
2、认识分米,建立1分米的长度概念。
3、培养估测意识和能力。
、认识分米,建立分米的长度概念。
教学重、难点11
2、选用合适的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过程备注
一、课前铺垫(课件出不):
我能做
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是()。
2、到现在为止我们共认识了哪些长度单位?
3、请同学们用语言表述或用手比划出1米、1厘米、1亳
米的长度。
4、量出下面物体的长度,并用合适的单位表示出来。
照片长:_____数学书长:_____
免:____觅:_____
二、探究新知(课件出示):
(一)探究分米产生的实际意义
1、我用直尺测量课桌面的长是()厘米。
2、我发现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用厘米、毫米作单位来测
量不方便。
3、我观察直尺,直尺上0刻度到刻度10之间的长度就是
1______o—厘米就是1分米。
4、我用手比划一下1分米有多长。
5、我闭上眼睛想一想1分米有多长。
6、以分米、厘米为单位,再次测量课桌面的长是一分米
厘米,课桌面的高是____分米_____厘米。
(二)了解分米与厘米、米之间的关系
1、观察测量尺,能不能从中发现分米与我们前所学过的长
度单位之间的关系。(小组合作交流)
2、1米=()分米1分米二()厘米
三、盘点收获(课件出示):
1、我会填:
2分米=()厘米30厘米=()分米
2米=()分米1米-2分米=()分米
14厘米+26厘米=()分米
2、填上合适的单位
(1)茶杯的高约1()
(2)跳绳的长约2()
(3)直尺的厚约()亳米
(4)我的身高是()厘米
四、达标拓展(课件出示):
在一块长2分米的塑料板条上,标出长度为1毫米的线段,
可以标出多少段?
总结、评价:今天的学习,我学会
T: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面的表现很好,
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
总体表现(优、良、差),愉悦指数(高兴、一般、痛苦)
在教学中通过估一估、量一量、想一想、说一说、做一做,让学生建立起
教分米的表象,进而发展空间感。通过测量身边物体的实践活动,学生对1分
学米的实际长度有一个初步的直观印象,并且通过手势帮助学生形成1分米的
表象,接着通过看一看、数一数,使学生的直观的认识到分米。整堂课在课
反堂调控这块还需要下工夫。
思
三年级数学(上册)“问题导学”案
科目数学年级三主备人蒋建明
课题千米的认识课时安排1总课时3
编写日期2014年9月执行日期
、认识千米,建立千米的长度概念。
教学目标11
2、培养自己的估测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难点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会用千米表示实际长度。
教学过程备注
一、课前铺垫(课件出示):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C
(1)圆珠笔长约15()(2)过街天桥长约10()
(3)纸板厚约5()(4)钉子长约4()
二、探究新知
(一)探究千米产生的实际意义
1、课件出示教材第7页主题图。理解到叶镇21千米,灵山
23千米的意义,知道千米是比米—的长度单位。
2、运动场的跑道一圈是400米,2圈半就有1千米。我到运
动场看一看跑道,想一想2圈半约有多长。
3、我动手测量1千米的跑道有多少米?
得出:1千米(公里)=_______米。
4、我到操场上量出100米的距离,走一走,看看有多长,10
个100米就是1千米。
(二)体验1千米的实际长度,形成正确表象
1、完成教材第8页“做一做”的校园门口情景图。(以小组为
单位设计验证方案)
2、各小组汇报实践结果。
三、盘点收获
1、把每小时行的路程与合适的出行方式连起来。
人25千米
飞机800千米
摩托车4千米
小汽车80千米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1)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世界第三大河,长约6200()
(2)北京到广州的铁路线约长2313()
四、达标拓展
1、把下图中相距1千米的两地沿路线画出来(课本第10
页第5题)。
总结、评价:今天的学习,我学会
T: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面的表现很好,
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体表现(优、良、差),愉悦指数(高兴、一般、痛苦)
教由于“千米”是一个较大的长度单位,离学生“可视性”的体悟和感受经
学验比较远,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习过程中千米概念的建立比较困难,是
学习的难点。本节课通过实践学习突破了该难点,但有个别同学掌握的还是
反不怎么好,教学方法上还有突破。
思
三年级数学(上册)“问题导学”案
科目数学年级三主备人蒋建明
课题米与千米之间的换算课时安排1总课时4
编写日期2014年9月执行日期
、通过学习,学会长度单位名称之间的换算
教学目标1
2、培养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米与千米之间的换算单位。
教学过程备注
一、课前铺垫(课件出示):
我能填
1米=()分米5米=()分米
10厘米=()分米60厘米=()分米
100毫米=()厘米7米=()厘米=()亳米
通过观察,我发现都是关于________单位换算的题。
二、探究新知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千米”,知道了1千米=1000
米。那么根据千米与米之间的进率,你能正确换算吗?
1、学习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
(1)出示例5。
①学生在书上完成。
②汇报解答思路。
(2)出示教材第8页的“做一做”。
学生完成并汇报解题思路。
(3)集体完成教材第9页第3题。
组织反馈,全班交流填写思路。
2、了解几种常见物体的运动速度。
导语:上节课,同学们通过亲身体验得知,我们走1千米的路
大约要用15分钟,每小时约走4千米。
(1)提出问题:那么你知道骑车1小时、坐汽车1小时、乘
飞机1小时各行多少千米吗?
课件显示教材第9页练习二第1题图。学生独立完成连线。
(2)组织反馈,增加相关信息量。
①指名说出“连线”结果。
②提出问题:除这些物体的运行速度外,你还知道其他物体以
千米为单位的运行速度吗?
3、解答相关实际问题。
课件显示教材第10页练习二第4题。
三、盘点收获(课件出示):
1、填空
8千米2米=()米
20千米-2000米=()千米
720米+300米=()千米()米
2、教材第10页练习二第5题。
学生独立思考,组织集体交流,允许有不同的路线。
四、达标拓展(课件出示):
1、教材第10页练习二的第6题。
2、妈妈带小明坐长途汽车去看奶奶,途中要走308千米。他
们早上8时出发,汽车平均每小时行80千米,中午12时
能到达吗?
总结、评价:今天的学习,我学会
T: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o
我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面的表现很好,
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体表现(优、良、差),愉悦指数(高兴、一般、痛苦)
教
学这节课的教学目的明确,是以千米与米单位进率间的换算为重点,讲清
了米与千米之间的换算方法,就是千米换算成米在数后面加三个0,米换算
反成千米减去三个0,在课后的练习都能正确解答,效果好。
思
三年级数学(上册)“问题导学”案
科目数学年级三主备人蒋建明
课题吨的认识课时安排1总课时5
编写日期2014年9月执行日期
、认识质量单位吨,建立吨的质量概念。
教学目标1
2、学会换算质量单位。
3、感受到生活中存在这些质量,激发自己的学习兴趣。
、认识重量单位吨,建立吨的重量概念。
教学重、难点11
2、学会估计生活中物体的质量。
教学过程备注
一、课前铺垫
1、在家或学校附近的超市找一找每袋重5千克、25千克、50
千克的面粉或大米,分别用手搬搬或两人抬一抬,感受一下
每一袋的质量。
2、了解一下常用的质量单位并举例说明。、
3、称一称自己的体重是多少。
二、探究新知
(一)感悟“吨”产生的实际意义
1、(多媒体显示超市)在超市里,我们经常会看到各种不同包
装的商品,如一包饼干重100(),一袋面粉重25(),
一箱牛奶重6()o
2、(多媒体显示)这些商品都是通过一辆辆大卡车,从全国各
地运来。那么,一辆大卡车最多能装()物品。
3、测量很重物体的质量用()作单位。
(二)建立1吨的质量概念
(课件出示主题图)
1、先猜猜我自己有多重,再猜猜牛妈妈、马爸爸、猪姐姐、熊
哥哥有多重?
2、观察书第11页主题图,思考牛妈妈、马爸爸、猪姐姐、熊
哥哥要一起过桥,能一起过去吗?为什么?
3、我得出吨是比千克()的质量单位,1吨=()千克。
三、盘点收获(课件出示):
1、一个小朋友的体重约25千克,40个小朋友的体重约1000
千克,也就是()。
2、思考:通常在什么情况下,要使用质量单位“吨”呢?
3、在我的生活中,这些东西大约重1吨。
4、3吨=()千克6000千克二()吨
5、我能填:6吨=()千克
9000千克=()吨
1600千克-600千克=()吨
1吨・400千克=()千克
四、达标拓展(课件出示):
1、教材12页“做一做”第2题。
2、出示教材13页练习三第3题的图。
问题改为:
用载重分别为1吨和2吨的货车运这些机器。已知租一
辆载重为1吨的货车运费200元,租一辆载重2吨的货车运费
150元,应该怎样租车?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为了让孩子们对吨产生兴趣,首先从生活入手从他们学过的
知识入手,引出吨这个质量单位。并以吨的自我介绍引入吨的概念,这样既不显得生
教硬和死板又可以用他们喜爱的方式向他们初步介绍吨的知识。明白计量大宗物品和质
学量较重的物体时可以用吨做单位。
反
思
三年级数学(上册)“问题导学”课案
科目数学年级三主备人蒋建明
课题整理与复习课时安排1总课时6
编写日期2014年9月执行日期
1、本节通过对J所学的长度、质量单位进行分类整理,使学
教学目标
生对此部分知识形成网络,达到系统掌握。
2、加强数学与2多生生活的实际联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通过分类整理,系统掌握长度、质量计量单位及单位间的换
教学重、难点
算关系。
教学过程备注
一、自主学习
学前准备
计量是由人们的生产、生活需要而产生的,那么,谁能说一说
生活中有哪些地方需要计量?
分类整理
1、回忆常用的计量单位
计量就要用到单位,那么我们都学过哪些计量单位?
2、归纳概括,形成网络。
(1)以小组为单位,根据你的想法,把这些计量单位进行分类
整理。
(2)组织反馈,集体交流。
长度单位有()种:
()()()()
千米一一米一一分米一一厘米一一毫米
质量单位有()种:
()()
吨----千克----克
二、合作探究,归纳展示(小组合作完成下列各题,一组展示,
其余补充、评价)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1)1枝铅笔长约2()o
(2)一包饼干重约200()o
(3)我国的长城是世界八大奇迹之一,它的总长约6000()0
(4)一卡车西瓜大约重1()。
2、填空。
100毫米=()厘米50千米=()米
3分米=()毫米25米=()分米
16吨=()千克
3、1只熊猫约重100千克,多少只熊猫约重1吨?
4、100吨货物,用载重8吨的货车6辆,2次能将这些货物
全部运走吗?为什么?
总结、评价:今天的学习,我学会
T: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o
我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面的表现很好,
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体表现(优、良、差),愉悦指数(高兴、一般、痛苦)
三年级数学(上册)“问题导学”课案
科目数学年级主备人蒋建明
课题两位数连续进位加法课时安排1总课时7
编写日期2014年9月执行日期
1、掌握两位数1加两位数连续进位加法计算方法。
教学目标
2、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掌握两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理解两位数加两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的算理。
教学过程备注
一、课前铺垫(课件出示):
1、笔算两位数加法。
63+2625+5560+75
2、我知道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______________
归纳补充: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要注意三点:
①相同位数要对齐
②从个位加起
③哪一位的数相加满十,向前一位进“1”
二、探究新知
(一)、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阅读教材主题图,理解统计图意,提出数学问题。
学生提问,解决“中国特有的鸟类和爬行类一共有多少
种?”这个问题。
2、学生独立列出算式,尝试计算,在组内交流计算结果。
3、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十位满十究竟该怎么办?
4、计算
98
+25时要()对齐。
先算个位()+()二()得数满十向()进一。
再算十位()+()+()=()得数满十向()进一。
(二)、展示交流:
1说说小组内合作探究的情况。
2.展示以上各问题的探究结果。
(三)、疑难点拨:
1、质疑
质疑①:通过前面的探究体验,你知道两位数连续进位加
法的计算方法是:
质疑②:在连续计算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时应注意什么?
2、小组交流汇报
3、展示交流结果
结果①两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时:相同数位对齐,
从个位加起,不管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
结果②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b而前一
位上数相加时,不要忘记加上进位上的1。
三、盘点收获
1、完成课本第16页“做一做第1题”。
2、完成课本第17页“做一做第2题”。
四、达标拓展
1、把下列算式按得数的大小,从大到小排列。
92+7856+6773+3898+56
2、我是好医生。
975
+4b更正+31更正
135101
病因()病因()
3、红皮球有67个,比黄皮球少了49个,黄皮球有多少
个?
本节课我围绕如何把计算课上“活”进行设计和实施,改变了以往计算教学的模式,
在学生资助探索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计算的基础上,重点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列竖式计
教
算的方法,教好的处理了算法多样化和一般方法的关系,达到了预期的目标。下列两
学
点思考尤为深刻:
反
1、计算教学究竟需要怎样的情境?
思
2、计算教学的价值是什么?
三年级数学(上册)“问题导学”课案
科目数学年级主备人蒋建明
课题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课时安排1总课时8
编写日期2014年9月执行日期
1、掌握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目标
2、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
3、提高计算速度,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掌握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难点
理解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的算理。
教学过程备注
一、课前铺垫(课件出示):
1、笔算两位数加法。
72+8987+49
说说计算时应注意:____________________
2、估算
59+6168+3359+78
我的估算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探究新知
(一)、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观察第18页例2的统计表,并填一填。
爬行类有()种,两栖类有()种,你们先估一
估,爬行类和两栖类大约有多少种?
3762()284p()376+2842()
学生独立完成,并将估算结果与组内同学交流。
2、看课本中是怎样估算的?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3、进行计算376+284=
376
+284
4填一填:计算376+284时
先算个位()+()=()得数满十向()进一。
再算十位()+()+()=()得数满十向()
进一。
最后算百位()+()+()=()O
(二)、展示交流:
1、小组代表汇报交流。
2、展示以上各问题的探究结果。
(三)、疑难点拨:
1、质疑
质疑:三位数连续进位叫法的计算方法是什么?计算时应
注意什么?
2、展示交流结果
从个位加起,不管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
“1”。计算时不要忘记加上进位上的1。
三、盘点收获
1、完成课本第18页“做一做”。
2、完成课本第练习五“第1题”。
以小组为单位玩开帆船的游戏(即每个小组做一道计算
题,完成得又快又对的小组将获得一只写有“一帆风顺”的小
船)。
3、完成课本19页第二题。
四、达标拓展
1、我是好医生。
235457
+69更正+543更正
825990
病因()病因()
2、玩具厂上个月生产492件玩具,比这个月少了136件,
这个月生产玩具多少件?
3、养鸡场有母鸡382只,公鸡229只,小鸡699只
①公鸡和母鸡一共多少只?
②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并解答。
在本节课中,我先复习两;立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的计算,引导学生将新旧知识进行
教联系,沟通和运用迁移的方法,教学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大胆放手让学
学生自己去探索,交流。在教学中,运用迁移是经常采用的有效教学方法,它使学生在
反已有的知识技能基础上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产生积极的促进影响。从而,学生在
思捕捉联系和发现窍门的“顿悟”过程中经历了知识经验的迁移与同化,使学生的认知
结构得以拓展。这样的学习方式,学生既获得了知识,又发展了思维,培养了自主学
习,自主探索的精神,同时也体验了成功,体验了学习的快乐。
三年级数学(上册)“问题导学”课案
科目数学年级主备人蒋建明
课题进位加法练习课课时安排1总课时9
编写日期2014年9月执行日期
1、进一步掌握万以内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应用方法
教学目标
正确、熟练地计算。
2、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培养良好合作学习习惯
运用进筮加法的计算方法正确、熟练地计算.
教学重、难点
进一步理解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的算理。
教学过程备注
一、自主学习:
1、笔算两位数加法。
746+295=36+778=
2、说说计算746+295
先算个位()+()=()o个位上写(),
再算十位()+()+()=()十位上写()。
最后算百位()+()+()=()百位上写()
3、个位满()向()位进一,十位满()向()
位进一。
二、合作探究,归纳展示
1、说说练习五3一10题你有疑惑点吗?
2、小组同学合作交流解决提出的问题。
三、、疑难点拨:
1、做练习五第六题时可用的方法有:
①可以写竖式来计算,然后再连一连。
②也可以用估算的方法来试一试。
③还可以用计算个位数的方法来排除。
④还可以用计算最高位数的方法来排除。
练习五第8题,做题方法与底6题方法相同。
2、做练习五第10题,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去思考:
①题目要求用的数字是几?有没有限制用几个?
②你认为应该从哪儿下手来思考比较好?
③你认为所填的五个数中,数位会不会都相同?
四、学习收获
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_____________________,我在
________的方面表现很好;在______________的方面表
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整节课,基本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的计算得到了训练和巩固,在巡视中,学生的正
确率较高。但有个问题是,练习课中,往往中上的学生容易开小差,因为练习课对于
教他们来说很简单,他们可以很快完成练习,剩下的时间他们就会开小差了。以往针对
学这个问题,我会多出几道比较难一点的题,给这部分学生做,但是这节课,由于是解
反决问题的练习较多,当这部分学生完成后,我不知道该如何云满足他们,是该再出一
道解决问题给他们做呢,还是改改题目中的数字让他们再计算?
思
三年级数学(上册)“问题导学”课案
科目数学年级主备人蒋建明
课题三位数连续退位减法课时安排1总课时10
编写日期2014年9月执行日期
、初步理解和掌握三位数减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
教学目标1
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培养学生良好合作学习习惯。
能正确计算三位数连续退位减法。
教学重、难点
理解三位数连续减三位数连续退位减法的算理。
教学过程备注
一、课前铺垫
1、口算
80—735—863—4
42—544—632—9
个位不够减怎么办?
2、竖式计算
52—31=81—43=63-29=
笔算减法要注意什么?
二、探究新知
(一)、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观察课本22页到23页的主题图(线段图)填一填:
昆明到丽江有()千米,大理到昆明有()千米。
根据这两个信息你知道丽江到大理有()千米。
估一估:517—384-
2、看课本23页中是怎样估算的?你发现了什么?
3、学生独立完成估算,再与组内同学交流估算结果和估算
方法。
4、算一算517—384=
517
—348
学生尝试计算,发现问题,合作探讨:
①从哪一位算起?个位的7减8不够,怎么办?
②十位上的1退1后还剩几?0减4不够减又该怎么办?
③十位上从百位退1后为什么不是11而是10?
④百位上这时是“几减几”?
(二)展示交流
1、各组代表汇报交流。
2、展示以上各问题的探究结果。
(三)疑难点拨
质疑:三位数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是什么?计算时要
特别注意什么?
小组内交流并汇报:
计算方法是:先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个位不够减
从十位退1当10,然后算十位,十位不够减时,从百位退1
当10,最后算百位。
特别注意:当被减数个位、十位两位连续不够减,要连续
两次向前一位退1时,特别要注意当十位向百位退1后除了加
上十位上原来的数,还要减去退给个位的lo
三、盘点收获
1、算一算
842—358712—257672—380
2、填一填
被减数476735813
减数89698
差245
四、达标拓展
1、商店运来514瓶矿泉水,上午卖出154瓶,下午卖
出174瓶,还剩多少瓶?
2、农庄果园种了苹果树416课,梨树358棵,桃树169
棵,提出问题,并进行计算。
①________________?算式
②________________?算式
③?算式
能提几个就提儿个。
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在课一开始,我就安排了二个练习导入新课。第一个
学
反练习是两位数加减法的口算,第二个练习是一次退位、连续进位笔算加减法,
思
并让学生说一说算理,通过这些练习,既为本节课的新授内容做了铺垫,又
加强了新旧知识的联系。
三年级数学(上册)“问题导学”课案
科目数学年级主备人蒋建明
被减数中1,可、末尾有0的
课题三位数连名实退位减法课时安排1总课时11
编写日期2014年9月执行日期
1、掌握被减数中间、末尾有0的三位数连续退位减法的计
教学目标算方法,井能正确计算。
2、培养学生良好合作探究学习习惯。
掌握被减数中间、末尾有。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难点
理解被减数中间、末尾有0的退位减法的算理。
教学过程备注
一、课前铺垫
1、口算
80—3=800—50=8000—3000=
900—60=700-70=100—10=
2、计算
416—238=623—455=
学生独立完成,并说说每一位数退位过程。
二、探究新知
(一)、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任务一三位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
阅读教材24页例2
①学生尝试计算。
②与本组同学共同探讨:当从十位上退1,十位上是0时,
怎么办?三位数中间有零的连续退位减法在计算时应注意什
么?
2、任务二三位数末尾有零的连续退位减法。
阅读教材24页例2
①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口算、列竖式)自行计算,
再与组内同学交流计算结果和算法。
②组内探讨:三位数末尾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计算时要注
意什么?
(二)、疑难点拨,展示交流
1、共同讨论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中存在的问题:
①中间、末尾有零的三位数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是怎
样的?
②中间、末尾有零的三位数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应注
意什么?
2、交流展示:
中间、末尾有零的三位数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是:相
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哪一位上不够减时,就从前一位退lo
在计算中间、末尾有零的三位数连续退位减法应注意:要
从十位退1,十位是0,就要从百位上退1作10,再从10中
退1到个位,这是十位上应该是9(结合计数器帮助理解),
要用9去减十位上的数。
三、盘点收获
1、完成教材P25第1题。
2、我是好医生。
902800
—758更正:一546更正:
254364
病因()病因()
四、达标拓展
1、列式计算:
①比908少645的数是多少?
②236比304少多少?
2、饲养场用800个鸭蛋孵小鸭,上午孵出507只:下
午比上午少孵出115只。
下午孵出了多少只小鸭?_______________
这一天共孵出多少只小鸭?_______________
还剩多少个鸭蛋?______________
教学开始,我创设了一个贴近生活的教学情境,既复习了旧知617—448,又自然引出了
教新知识被减数中间有。的连续退位减法507—348.各位不够减,从十位退一,十位上是
学0,怎么办?让学生产生了探究新知的探究欲望,为新课教学做了极好的铺垫。
反
思
三年级数学(上册)“问题导学”课案
科目数学年级主备人蒋建明
课题连续退位减法的练习课课时安排1总课时12
编写日期2014年9月执行日期
、巩固笔算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进一步提
教学目标1
高计算能力。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计算、判断等多种能力。
能正确、较熟练地计算被减数中间、末尾有的连续退位减
教学重、难点0
法。提高计算能力,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备注
一、自主学习
1、听算(以开火车的形式进行)
44—19=33—25=72—58=
46—37=48—29=74—16=
2、我会算,我会填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六第4题,再说说702-564的计算方
法和在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二、合作探究,归纳展示
1、说说练习六2、3、5、6题有什么疑惑?
2、小组同学合作交流解决提出的问题。
三、疑难点拨
在做第六题时可以
1与小组内同学讨论小红的家,小明的家及学校这几个处
所的位置可能有几种情况。
2、根据所处位置画出相应的图。
3、仔细看图,确定“小红家到小明家有多远”有几种情况,
再独立解答。
四、盘点收获
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我
在方面表现很好,在
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O
教
学
反
思
三年级数学(上册)“问题导学”课案
科目数学年级主备人蒋建明
课题加法的验算课时安排1总课时13
编写日期2014年10月执行日期
、初步理解并掌握加法的验算方法。
教学目标1
2、培养学生检验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难点掌握验算方法,检查计算的准确性。培养学生的检验习惯。
教学过程备注
一、课前铺垫
1、口算
25+37=28+21=48+34=
52+27=33+26=45+28=
2、根据137+254=391写出两个减法算式。
通过练习你想对大家说什么?
小结:任何一道加法算式都可以改成两道减法算式,说明
加减法是有一定联系的。
二、探究新知
(一)自主学习
1、仔细观察课本27页主题图的第一幅,用自己的话说说
画面的内容。
2、从图中找到相关信息后解决“买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
鞋一共要多少元?”这一问题。
3、学生独立列式并计算。
歹式:135+48=183(元)
4、这道题到底算得对不对?我们还需要对它进行验算,该
怎么验算呢?
5、认真学习课本27页例1,看看书中介绍了哪些验算方
法,想想加法的验算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验算下列2个小题
746+238=984验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83+274=747验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1与小组内同学讨论自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组内进行互
帮活动。
2、交流展示:
①讨论解决各组出示的不能解决的问题。
②加法的验算方法:A交换加数位置再加一遍,看和是否
相同。B用和减去一个加数,是否等于另一个加数。
(三)盘点收获
1、完成课本27页做一做。
2、加法的验算可以用(),也可以用(
)O
(四)达标拓展
1、我会填
()+350=750280+()=780+130
2、填表
加数485259
加数216348
和757836
总而言之,纵观目前的计算教学,我们既要继承传统计算教学的扎实有效和发扬课改
教初期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更要冷静思考计算教学对学生后续学习能力的培养,不断
学改善教学方法,使计算教学在算理、算法、技能这三方面得到和谐的发展和提高,真
反正推崇扎实有效的理性计算教学。
思
三年级数学(上册)“问题导学”课案
科目数学年级主备人蒋建明
课题减法的验算课时安排1总课时14
编写日期2014年10月执行日期
、学会减法的佥算方法。
教学目标19
2、运用验算检4生计算的准确性。
教学重、难点自主探索减法的验算方法,能正确地验算减法。
教学过程备注
一、探究新知
(一)自主学习
情境激趣:上节课我们算出妈妈给小明买衣服和鞋子要付
183元,课时妈妈没零钱,付了200元,那应找给妈妈多少钱?
1、学生独立列式,并计算结果。
歹U式:200—183=17
2、找回17元,小明说不对,到底对不对,我们还是来验
算一下吧!那减法又给如何进行验算呢?
3、自学课本28页例2,想想减法验算可以用()
或()。
4、学生独立尝试验算。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1、讨论自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组内交流。
2、交流展示
讨论各组出示的不能解决的问题。
减法的验算方法:A用被减数减差,看是不是等于减数。B
用差加减数看是不是等于被减数。
二、盘点收获
1、完成课本28页做一做。(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
验算)
2、完成课本29页第3题
三、达标拓展
1、在方框内填合适的数。
□□4D6DC45
42口3口4口5
471803900
2、检验下面各题,把做错的改过来。(分小组比赛,看
谁算得又对又快)
634663404239
-1824-282-1864-571
552845318800
教
这节课要完成的教学目标,就是学会用两种方法演算减法。我本着这个教学
学
反目标,进行了如下备课。创设情境,找到情境中的问题焦点。让学生自己尝
思
试演算。最后,教师带领全班同学归纳总结方归纳总结方法。看似按部就
班,条理清晰,实则存在了一个很大的问题——自主学习。
三年级数学(上册)“问题导学”课案
科目数学年级三主备人蒋建明
课题整理复习课时安排1总课时15
编写日期2014年10月执行日期
1、让学生通过整理复习,更清楚本单元所学的知识,更好地理解和
教学目标
掌握这些知识。
2、培养学生整理、归纳的能力,体验与同伴相互交流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更牢固地理解和掌握本单元所学知识,学会整理归纳。
教学过程备注
一、小组交流,整理知识
前面老师布置孩子们回家把第二单元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和
复习,下面就请大家把整理的结果与小组内同学交流一下,小
组长做好记录。
1、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2、根据汇报,归纳板书: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连续进位加法连续退位减法验算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1、学生独立计算课本33页第1题。
2、与组内同学交流计算结果和以下3个问题:
①连续进位加法怎么算?要注意什么?
②连续退位减法怎么算?要注意什么?
③怎样验算加、减法?
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密铺》(教案)2024-2025学年数学四年级下册
-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12 观察物体-青岛版(五年制)
- 2025年汽车美容员工合同模板
- 2025年学习雷锋精神62周年主题活动方案 (汇编3份)
-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阅读分享课《灰尘的旅行》 表格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 期末检测(二)2022-2023学年语文三年级上册(部编版)
- 《第5课 网上搜索》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小学信息技术人教版三起四年级下册
- 2024年UV无影胶水项目资金筹措计划书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度夫妻财产共管与家庭责任分担协议
- 2025年度影视演员安全防护与保险赔偿合同
- 2024年山东省青岛市普通高中自主招生物理试卷(含解析)
- 胸部影像检查护理常规
- 【Z精密零部件公司企业文化建设问题及优化建议14000字(论文)】
- 2024-2030年红茶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发展趋势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2024Growatt 15000-25000UE古瑞瓦特光伏逆变器用户手册
- 202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专业分类专业目录
- 家庭医生签约知识讲座课件(共22张课件)
- DL∕T 5032-2018 火力发电厂总图运输设计规范
- 国际留学合作框架协议书
- DL-T 297-2023 汽轮发电机合金轴瓦超声检测
- JGJT 152-2019 混凝土中钢筋检测技术标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