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法3 总揽区域特征突破选择题技法专项练2025高考总复习优化设计二轮复习 地理课后习题含答案_第1页
技法3 总揽区域特征突破选择题技法专项练2025高考总复习优化设计二轮复习 地理课后习题含答案_第2页
技法3 总揽区域特征突破选择题技法专项练2025高考总复习优化设计二轮复习 地理课后习题含答案_第3页
技法3 总揽区域特征突破选择题技法专项练2025高考总复习优化设计二轮复习 地理课后习题含答案_第4页
技法3 总揽区域特征突破选择题技法专项练2025高考总复习优化设计二轮复习 地理课后习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技法3总揽区域特征突破选择题技法专项练2025高考总复习优化设计二轮复习地理课后习题技法三总揽区域特征突破(2024·广东韶关二模)陨石是指流星体从行星际空间穿越过大气层而陨落到行星、卫星或小行星表面后残存的固态天然物体。南极地区的陨石地球年龄最长、保持状态最好、储存量最大。冰盖流动是南极陨石移动的主要动力。下图为南极冰流域分布及冰盖流动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1.中国科考队在格罗夫山附近发现了大量陨石,推测这些陨石发现的地点最可能位于该山地的()A.东侧 B.西侧 C.南侧 D.北侧2.与地球上其他地区相比,南极地区陨石年龄长、储存量大的条件是()①大气层厚度小②风化作用较弱③风力侵蚀作用强④冰层保护作用强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答案1.C2.D解析第1题,冰盖流动是南极陨石移动的主要动力,冰盖从高处向低处流动,带动陨石向低处移动。根据图示信息可知,格罗夫山位于冰盖由高向低流动的“山脊”处,陨石在冰盖流动过程中会被带到山脊的较低一侧。根据图示箭头方向可知,冰盖向格罗夫山南侧流动,陨石被带到格罗夫山的南侧,所以陨石最可能发现的地点位于该山地的南侧,C正确,A、B、D错误。故选C。第2题,南极大陆的气候寒冷、干燥,这种环境特点使得陨石的风化作用受到抑制,从而能够长时间保持其原状,②正确。同时,南极的冰层对陨石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避免了液态水和其他破坏性因素对陨石的侵蚀,④正确。这使得南极地区的陨石能够长时间保存,并且数量众多。大气层厚度小对于陨石的年龄和储存量影响并不直接,因此不是主要原因,①错误。南极地区风力侵蚀作用强会使陨石遭到破坏,不利于陨石的保存,③错误。综上所述,D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2024·福建三明二模)2023年11月1日,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队从国内出发。此次考察历时5个多月,于2024年4月返回。建设罗斯海新站是本次考察的最大亮点。下表为5个南极门户国家(港口)距离中国考察站海运航程及航行时间表。据此完成3~4题。港口中山站(69°22'S,76°22'E)长城站(62°13'S,58°58'W)新站(74°56'S,163°42'E)航程航行时间/天航程航行时间/天航程航行时间/天霍巴特(42°53'S,147°20'E)33009.2520014.428007.8基督城(45°32'S,172°37'E)399011.1448012.421806.1乌斯怀亚(54°47'S,68°20'W)440012.26501.832909.1蓬塔阿雷纳斯(53°10'S,70°49'W)462012.88702.435509.9开普敦(33°55'S,18°27'E)365010.1385010.7688019.1资料来源:由中国极地研究中心“雪龙”号船长朱兵编制,航程以习惯航法进行测量,航行时间以15节航速计算,未考虑天气、海况、浮冰等情况的影响。3.不考虑天气、海况和浮冰等因素,新站建成后,至罗斯海新站的最佳航线是()A.霍巴特 B.基督城C.乌斯怀亚 D.蓬塔阿雷纳斯4.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期间,南极门户国家五个港口中日出先后顺序是()A.乌斯怀亚、蓬塔阿雷纳斯、基督城、霍巴特、开普敦B.开普敦、乌斯怀亚、蓬塔阿雷纳斯、霍巴特、基督城C.基督城、霍巴特、开普敦、乌斯怀亚、蓬塔阿雷纳斯D.乌斯怀亚、蓬塔阿雷纳斯、霍巴特、基督城、开普敦答案3.B4.C解析第3题,中国第五个南极考察站选址罗斯海地区的恩克斯堡岛,从表中可看出基督城到新站的路线距离最短、航行时间最短,是至罗斯海新站的最佳航线。故选B。第4题,由于地球自转,纬度相同的地方,位置较东的地区总是先看到日出。根据表中提供的经度,结合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时间(2023年11月1日至2024年4月)是南半球的夏半年,南半球纬度越高,白昼越长,日出时间越早。五个城市纬度相差不大,主要取决于经度,可以得出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期间日出先后顺序是经度最东的基督城,然后依次是霍巴特、开普敦、乌斯怀亚、蓬塔阿雷纳斯。故选C。(2024·湖北荆州二模)2023年3月26日,中国和洪都拉斯建立外交关系。洪都拉斯全境多山,内陆多火山熔岩高原,年平均气温约为23℃,雨量充沛,部分地区会在5月到7月间下“鱼雨”。据说在“鱼雨”到来之前,天上乌云滚滚,大风呼啸,强风暴雨持续2—3小时之后,数百条活鱼出现地面上。自从1998年的一场“鱼雨”后,洪都拉斯国家的Yoro(约罗省)城市在每年都会过这个“鱼雨”节。下图示意洪都拉斯地理位置。据此完成5~7题。5.洪都拉斯()A.属于南美洲临海国B.山脉大致呈东西方向延伸C.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小D.首都气候炎热湿润6.部分地区会在5月到7月间下“鱼雨”,其形成的主要天气系统为()A.暖锋 B.冷锋C.气旋 D.准静止锋7.推测Yoro城市位于洪都拉斯()A.北部 B.南部 C.中部 D.西部答案5.B6.C7.A解析第5题,洪都拉斯位于中美洲北部,属于北美洲,A错误;根据河流流向可知,其河流大多发源于中部,后南北分流,所以山脉大致呈东西方向延伸,B正确;洪都拉斯沿海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其他大部分地区属于热带草原气候,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大,C错误;洪都拉斯首都特古西加尔巴位于内陆高原,气候较为凉爽,D错误。故选B。第6题,由材料“据说在‘鱼雨’到来之前,天上乌云滚滚,大风呼啸,强风暴雨持续2—3小时之后”可知,气旋中心盛行上升气流,气流上升的过程中冷却成云致雨,强烈的气旋活动会导致强风暴雨,形成“海龙卷”,龙卷风把海里的鱼卷到天上,鱼降落到陆地上,形成“鱼雨”,C正确。第7题,该区域位于加勒比海南部,北部美洲大陆中部为平原,干冷空气顺利进入墨西哥湾及加勒比海,遇上海洋上的高温高湿气团形成“海龙卷”,形成“鱼雨”,故每年都会出现“鱼雨”现象的Yoro城市位于洪都拉斯北部,较容易形成“海龙卷”。故选A。(2024·陕西西安二模)梅雨是东亚地区独特的天气现象,是东亚夏季风阶段性活动的产物,主要出现在6—7月中国江淮流域到韩国、日本一带。梅雨天气有雨量大、雨期长、日照短、湿度大、云量多、风力小等特点,并有显著的年际和年代际(10年为R度)变化特征,常导致江淮流域旱涝灾害。下图为梅雨地区图。读图,完成8~10题。8.形成梅雨天气的天气系统是()A.冷锋 B.暖锋C.准静止锋 D.锋面气旋9.图中进入梅雨期的先后顺序是()A.Ⅰ、Ⅱ、Ⅲ B.Ⅰ、Ⅲ、ⅡC.Ⅱ、Ⅰ、Ⅲ D.Ⅲ、Ⅰ、Ⅱ10.梅雨年际变化大,空梅(即梅雨季节降水少)发生的年份()A.阿留申低压偏强B.副热带高压偏强C.亚洲高压偏强D.亚洲高压偏弱答案8.C9.A10.B解析第8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形成梅雨的天气系统是江淮准静止锋,C正确;冷锋,是指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形成的锋,A错误;暖锋是指锋面在移动过程中,暖空气推动锋面向冷气团一侧移动的锋,B错误;锋面气旋是当冷暖气团相遇形成的交界面与低气压中心结合时所形成的天气系统,D错误。故选C。第9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雨带由南向北推移,进入梅雨期的先后顺序是Ⅰ、Ⅱ、Ⅲ。故选A。第10题,副热带高压强时,夏季风强,雨带在南方停留时间短,很快到达北方,江淮地区不会形成梅雨天气,出现空梅现象,B正确;结合材料“梅雨是东亚地区独特的天气现象,是东亚夏季风阶段性活动的产物,主要出现在6—7月中国江淮流域到韩国、日本一带”可知,梅雨受夏季风影响大,与阿留申低压、亚洲高压关系不大,A、C、D错误。故选B。(2024·北京昌平二模)川青铁路(成都—西宁)是我国“八纵八横”高速铁路主通道之一“兰(西)广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图为川青铁路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1~12题。11.川青铁路()A.地跨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B.全线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C.跨越长江和黄河两大流域D.沿线地区土壤深厚、肥沃12.川青铁路的修建()①加强川西北和内蒙古地区的交通运输能力②填补川西北铁路空白,完善路网结构③促进川西北地区旅游业的发展④带动沿线革命老区的经济发展⑤严重影响沿线地区生态环境A.①②③ B.①②④C.②③④ D.③④⑤答案11.C12.C解析第11题,川青铁路地跨我国第一、二级阶梯,排除A;全线只有四川段位于东部季风区,排除B;沿线地区土壤贫瘠、不深厚,排除D;跨越长江、黄河两大流域,C正确。故选C。第12题,该铁路没有经过内蒙古,①不符合题意;是川西北的第一条铁路,②符合题意;铁路促进旅游业发展,带动沿线经济发展,③④符合题意;对沿线地区生态环境的影响并不严重,⑤不符合题意。故选C。技法四利用专项图表突破(2024·江苏宿迁三模)三叶草,喜温暖、向阳,喜降水较多、排水良好的环境,平均根深20—33厘米,最大根深可达120厘米。下图示意非洲西北部某风景区等高线和等潜水位线(潜水位海拔相等的点连成的线称作等潜水位线)分布状况,景区内有一较大溪流发育,该溪流径流量季节差异明显。景区内广泛种植三叶草。据此完成1~2题。1.结合三叶草生长习性,该区域三叶草生长最为旺盛的地点可能是()A.①地 B.②地C.③地 D.④地2.图示区域()A.③④两地的相对高度可能为0米B.①地表的坡面径流流向东南C.景区内较大的溪流自西南流向东北D.④地夜晚可看到电视塔顶的指示灯答案1.B2.A解析第1题,根据②处等高线凸向低值,可知②处位于山脊,且位于山脊阳坡(北半球南坡),符合三叶草生长所需要的温暖、向阳、排水条件好等生长习性,且海拔在762—763米,潜水位是762米,地下水埋深为0—1米,而三叶草平均根深为20—33厘米,三叶草可生长,B正确。①处位于阴坡,③地等高线凸向高值,可知为山谷,且③地位于山谷的阴坡,光照条件较差,④地海拔为763—764米,而潜水位为761—762米,地下水埋藏深度为1—3米,由于三叶草平均根深为20—33厘米,所以①③④三地均不适合三叶草的生长,A、C、D错误。故选B。第2题,读图可知,③地海拔为763—764米,④地周围闭合曲线数值为763,与邻近等高线高值相等,根据“大于大的,小于小的”原理可知,④地海拔为763—764米,所以③④两地的相对高度可能为0米,A正确;根据①地等高线分布,①地表的坡面径流由高处流向低处,垂直于等高线,坡面径流流向西北,B错误;图中西北部弯曲比较大区域为山脊,东南部为山谷,有河流发育,景区内较大的溪流自东北流向西南,C错误;④地夜晚不可能看到电视塔顶的指示灯,D错误。故选A。(2024·江西南昌二模)“锋前增温”指在冷气团到来之前,处在冷锋前部的区域被暖湿气流控制,随着冷锋逼近,冷气团把原来占主导地位的暖气团迅速挤压到狭窄区域聚集增温。2020年1月某日我国南方部分地区出现了较大幅度的“锋前增温”现象。下图示意我国局部地区该日8:00的近地面等压线分布。据此完成3~4题。3.该日“锋前增温”现象可能发生在()①湖北南部②江西中部③云南西部④浙江西北部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4.导致此次“锋前增温”幅度较大的原因是()A.冷气团影响范围广 B.暖气团影响范围广C.冷气团势力较强 D.暖气团势力较强答案3.D4.C解析第3题,由材料可知,“锋前增温”是随着冷锋逼近,暖气团被迅速挤压到狭窄区域聚集增温。“锋前增温”的“锋”指的是冷锋,冷锋位于北半球锋面气旋系统的西部,冷锋的前部对应浙江西北部、江西中部,②④符合;湖北南部位于冷锋锋后,云南西部受高压脊控制,故①③不符。D正确,A、B、C错误,故选D。第4题,“锋前增温”是冷锋过境前,冷气团势力较强,将暖气团迅速挤压到狭窄区域而聚集增温,C正确。(2024·河南安阳二模)张家口市地处华北平原向内蒙古高原的过渡地带,阴山山脉贯穿其中部,将全区分为坝上(内蒙古高原的一部分,地形平坦)和坝下(山地、丘陵、盆地相间分布,地势起伏大)两部分。张家口市年降水量时空分布差异较大。图1示意张家口市多年平均降水量等值线分布,图2示意1956—2022年张家口市多年平均降水量变化。据此完成5~6题。图1图25.张家口市年降水量空间分布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海陆位置和地形 B.纬度位置和洋流C.大气环流和洋流 D.太阳辐射和地形6.1956—2022年张家口市多年平均降水量变化状况带来的直接影响是()A.水土流失加剧 B.河流冰期变长C.河流水位下降 D.旱灾风险降低答案5.A6.C解析第5题,读图1可知,张家口市年降水量在空间分布上总体呈现由东南向西北减少的特点,说明张家口市降水受海陆位置影响,距海越远,获得的水汽越少。图中坝下地区由于山地、丘陵、盆地相间分布,地势起伏大,降水量大且出现两个高值地区,主要是地形抬升暖湿气流形成的地形雨,综上所述,张家口市年降水量空间分布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海陆位置和地形,A正确,排除B、C、D。故选A。第6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降水量是地球水循环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土地利用、生态系统、水资源、农业和人类活动等方面。图中显示,1956—2022年张家口市多年平均降水量呈减少趋势,会直接导致河流、湖泊和水库等水体水位下降,旱灾风险增加,C正确,排除D;多年平均降水量呈减少趋势,会导致水土流失降低,降水量变化对河流冰期影响较小,排除A、B。故选C。(2024·河北邢台二模)秦岭—大巴山地区地处我国南北过渡带,发育有典型植被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下图为一条沿秦岭南麓自东向西的穿越样线的考察结果统计图。研究表明,绝对低温是限制许多亚热带植物越冬的主要因素,尤其是雪灾对于常绿树种具有严重或致命的伤害。据此完成7~8题。东西样线各段的组成结构变化7.东西样线的考察结果表明秦岭南麓()A.优势植被为常绿阔叶林B.具有典型的亚热带特征C.优势植被为落叶阔叶林D.植被分布体现非地带性8.与秦岭—大巴山地区相比,江淮地区南北过渡带()①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的南界偏南②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的南界偏北③以平原、丘陵为主,受夏季风影响大,南北过渡带更宽广④以平原、丘陵为主,受冬季风影响大,南北过渡带更宽广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答案7.C8.C解析第7题,据图可知,除迭部—白龙江地区外,其他各段均以落叶阔叶林为主,因而该地的优势植被为落叶阔叶林,其更具有暖温带属性,C正确,A、B错;该地为我国南北过渡带,涉及的空间尺度大,植被应为地带性植被,D错。故选C。第8题,“绝对低温是限制许多亚热带植物越冬的主要因素”,表明冬季气温的高低对常绿阔叶林的分布范围有重要影响,而非夏季气温,③错误;因山地对冷空气的阻挡,秦岭—大巴山地区冬季气候较暖,南北过渡带范围较窄,江淮地区以平原、丘陵为主,冬季冷空气长驱南下,形成宽广的冬季低温区,故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的分布范围更宽广,其南界较秦巴山区偏南,①④正确,②错误。故选C。(2024·福建南平二模)国内常见的城市首位度计算方法有两种,一是将首位城市GDP占全省GDP的比重视为城市首位度;二是将首位城市与第二位城市的人口规模之比视为城市首位度。在2018年中国城市发展年度报告中,黑龙江的哈尔滨、山东的济南和青岛、江苏的南京、福建的厦门、辽宁的沈阳和大连等城市被中央点名首位度不够。下图为城市首位度排行统计图。据此完成9~10题。9.江苏南京被中央点名首位度不够的主要原因是()A.区域经济发展较均衡B.城市人口规模小C.城市综合影响力强D.城镇化水平低10.为降低首位城市与第二位城市的人口规模之比的城市首位度,最合理的措施是()A.降低首位城市落户门槛B.大力发展首位城市的劳动密集型产业C.完善城市间的交通运输网络D.加强周边城市产业发展的政策扶持力度答案9.A10.D解析第9题,题中信息表明,南京的城市首位度较低,对周边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较弱,说明江苏经济发展较均衡,城市之间的差异小,A正确;南京为省级行政中心,城市人口规模最大,B错误;城市首位度低,城市综合影响力低,C错误;省级行政中心城镇化水平高,D错误。故选A。第10题,降低首位城市落户门槛,使首位城市的人口增加,城市首位度提高,A错误;大力发展首位城市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增加就业岗位,会使首位城市的人口增加,城市首位度提高,B错误;完善城市间的交通运输网络,可能导致人口向首位城市迁移,城市首位度提高,C错误;加强周边城市产业发展的政策扶持力度,可以疏散部分人口到周边城市,降低城市首位度,D正确。故选D。(2024·江西萍乡二模)下图是不同时期我国天山各朝向冰川面积(单位:平方千米)分布统计图。另据资料显示,在天山海拔5200米以上的区域冰川面积出现了增加的现象。据此完成11~13题。11.天山冰川面积变化最大发生在()A.东坡 B.南坡C.西坡 D.北坡12.导致天山各朝向的冰川面积退缩速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海拔 B.坡度C.冰川厚度 D.太阳辐射13.海拔5200米以上区域的冰川面积增加,可能源于该区域()A.地形坡度小,冰川运动速度慢B.海拔高,气温低,冰川消融慢C.冰川反射增强,热量吸收减少D.降水量增加,利于冰川积累答案11.B12.D13.D解析第11题,阅读不同方向上21世纪初期、20世纪80年代冰川面积,从两次冰川面积变化看,南坡变化最大,从约1500平方千米下降到750平方千米,说明南坡天山冰川面积变化最大,B正确,A、C、D错误。故选B。第12题,天山南坡冰川面积退缩速度最快,原因是南坡为阳坡,光照多,太阳辐射强,气温高,D正确;海拔、坡度不同朝向相差不大,A、B错误;冰川面积减退主要受气温影响,冰川厚度不是主要影响因素,C错误。故选D。第13题,降水量增加,海拔5200米以上的区域降水多为雪的形式,利于冰川积累,冰川面积增加,D正确;冰川运动速度慢、冰川消融慢、热量吸收减少有助于冰川保存,但其面积增加,主要是依靠冰物质积累增多,A、B、C错误。故选D。技法五梳理内在关系突破(2024·山东聊城二模)岩溶碳汇是指碳酸盐岩在风化侵蚀过程中消耗大气和土壤孔隙中的CO2,将其以HCO3-(可溶性物质)等形式转移到水中。水循环影响岩溶碳汇。广西某河流从上游到下游以地表河、地下河的形式交替出现,流域上游的岩石为非碳酸盐岩。水体化学性质受大气降水、蒸发、水温、水—岩相互作用和人类活动等因素影响。下图为该流域内四类水体分布示意图,下表为四类水体的化学性质统计数据表。据此完成水体CHCpH外源水(①)9.3839.757.24外源水补给的地表水(②)38.62119.657.56外源水补给的岩溶地下河(③)47.33146.197.82岩溶地下水(④)91.06270.997.41注:外源水是指从非碳酸盐岩地区进入碳酸盐岩地区的水流。1.流域内③的水位实时动态变化大,下列原因合理的是()A.以裂隙式补给为主B.降水量大且季节变化大C.以灌入式补给为主D.植被覆盖率低,涵养水源能力差2.关于水体性质的特征和成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外源水对碳酸岩的溶蚀能力较弱B.②中Ca2+浓度小于③,主要因为③蒸发旺盛C.河流中的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外源水D.水体中HCO33.关于岩溶碳汇的说法,正确的是()A.岩溶碳汇具有不稳定性B.②的碳汇量大于④C.碳汇增长潜力最小的是外源水D.加快③的流动速度可增强其碳汇能力答案1.C2.D3.A解析第1题,结合图表信息可知,流域内③属于外源水补给的岩溶地下河,其水位实时动态变化较大,原因极有可能是外来补给水源较多且不稳定,以灌入式补给为主,C正确;裂隙式补给不会使得水位实时动态变化较大,排除A;降水量大且季节变化大,使得该地区水流量出现明显的季节变化,不是实时动态变化,排除B;水位动态变化较大不能反映本地区植被覆盖率,排除D。故选C。第2题,结合图表信息可知,外源水补给的地表水和岩溶地下河pH升高,其对碳酸盐的溶蚀能力较强,排除A;②中Ca2+浓度小于③,主要因为③溶解碳酸盐岩较多,Ca2+浓度增大,③为外源水补给的岩溶地下河,蒸发量较小,排除B;河流中的矿物质,主要来源于碳酸盐岩,排除C;夏季降水多于冬季,夏季溶蚀能力较强,因此水体中HCO3-的含量,夏季大于冬季,D正确。故选D。第3题,结合材料信息可知,岩溶碳汇是指碳酸盐岩在风化侵蚀过程中消耗大气和土壤孔隙中的CO2,将其以HCO3-(可溶性物质)等形式转移到水中。水循环影响岩溶碳汇。水循环大小并不固定,因此岩溶碳汇具有不稳定性,A正确;②的HCO3-的含量小于④,因此②的碳汇量小于④,排除B;碳汇增长潜力最大的是外源水,排除C;③为外源水补给的岩溶地下河,加快③的流动速度不一定会增强其碳汇能力(2024·黑龙江齐齐哈尔二模)潟湖指原本与外海相连,后来被沙嘴、沙坝等分隔开的(半)封闭水域。朝阳港潟湖位于山东半岛东北岸,由一条狭窄的水道与外海(黄海)相通,朝阳港潟湖附近多山溪性河流汇入。下图示意朝阳港潟湖发育演化过程。据此完成4~5题。4.形成朝阳港潟湖水下沙坝的沉积物主要来自()A.风力堆积 B.河流堆积C.海浪堆积 D.冰川堆积5.连岛坝发育阶段可能出现的现象有()①水下沙坝出露海面②沙坝向外海方向延伸③水下沙坝侵蚀消失④连岛坝规模整体增大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答案4.C5.B解析第4题,由图可知,水下沙坝发育阶段,水下沙坝受来自外海方向的横向泥沙运动影响,因此水下沙坝应为海浪侵蚀、搬运海底大陆架的泥沙堆积而成,C正确。与风力、河流、冰川等关系不大,A、B、D错误。故选C。第5题,结合图例信息可知,连岛坝发育阶段,水下沙坝出露海面成为沙坝,①正确;沙坝向陆地一侧扩展,即向近海方向延伸,②错误;随泥沙堆积,水下沙坝逐渐出露,连岛坝规模增大,③错误,④正确。B正确,A、C、D错误。故选B。(2024·北京昌平二模)挪威是欧洲的“绿色蓄电池”,夏季向西欧诸国输出水电“削峰”,冬季从西欧诸国输入风电“补谷”。该国计划从2025年禁止燃油汽车销售,成为中国众多新能源汽车品牌企业进军欧洲的“桥头堡”。我国某电动车企业为打开挪威市场,推广“换电模式”——车主在换电站直接付费更换电池包,无须等待充电。下图为欧洲局部地形图。读图,完成6~7题。6.挪威成为欧洲“绿色蓄电池”的原因是()A.夏季日照时数长,太阳能资源丰富B.冬季受西风带控制,风能资源丰富C.地势起伏较大,水能资源较为丰富D.位于板块交界处,地热能资源丰富7.在挪威推广“换电模式”的原因是()A.挪威地域狭小,充电桩数量较少B.挪威冬季气温低,换电需求量大C.可以降低电动车生产成本,提高利润D.可以提高能源利用率,保护生态环境答案6.C7.B解析第6题,挪威受西风带和暖流影响,阴雨天气较多,太阳能不丰富,A错误。该国冬季风能丰富地区主要在西部沿海地区,受季节和地域限制明显,B错误。挪威地势起伏较大,河流众多,水量大且较稳定,水能资源较为丰富,C正确。挪威不在板块交界处,D错误。故选C。第7题,在挪威推广“换电模式”的原因是,挪威纬度较高,冬季寒冷漫长,换电需求量大,B正确。挪威地域面积不算狭小,且“换电模式”主要由市场需求决定,A错误。“换电模式”没有降低电动车生产成本,且增加了资源浪费,不利于保护环境,C、D错误。(2024·四川遂宁三模)喀斯特地貌是指地下水和地表水对可溶性岩石(如石灰岩)溶蚀与沉淀、侵蚀与沉积,以及重力崩塌、堆积等作用形成的地貌。我国北方喀斯特地貌远不及南方典型和普遍,但河北省秦皇岛市砂锅店地区是一个例外,这里林立的石芽如雨后春笋,挺立于地表,为北方地区所罕见(见下图),主要是巨厚的花岗岩岩墙对该地貌的发育起了关键作用。花岗岩形成于高温高压环境,岩性坚硬致密。据此完成8~10题。8.据图文信息可知,该地()A.石灰岩层受过挤压B.发生过岩浆喷出活动C.经历过断裂活动D.花岗岩形成早于石灰岩9.石灰岩分布区的喀斯特地貌发育,南北方存在巨大差异的原因是()A.地形差异 B.岩石类型C.植被状况 D.气候特征10.该山丘东北部喀斯特地貌发育成为北方典型的原因是()A.气温偏高 B.降水偏多C.花岗岩挤压 D.地下水富集答案8.A9.D10.D解析第8题,结合图可知,石灰岩层出现倾斜,说明受到挤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