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环境科学概论
主讲人:李功振
中国矿业大学环境与测绘学院
环境科学概论教案
学院:环境与测绘学院
课程代码总学时:16
课程名称环境科学概论
学
学分1讲授:16
时
课程类别必修课()选修课()公选课(4)实验:
2008分
授课专业管理类授课班级课堂讨论:
级1・7班
配
任课教师李功振职称讲师习题课:
所选教材《环境科学导论》,何康林,裴宗平等编著,2007机动:
教学目的:使人才培养适应社会的需求,适应高等教育改革的需要,提高
大学生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教学要求:理解环境的概念、分类,了解环境问题的产生过程、主要环境
教学问题以及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关系;掌握大气、水体环境的特点,了解污
目的
染物在大气、水体中的迁移转化规律及其污染控制技术:掌握生态系统的
要求
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掌握循环经济、清洁生产的概念和可持续发展的基
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重点:环境和环境科学的相关概念,包括环境问题的出现、环境保护的发
展状况等等;人口、资源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大气、水、污染概念、污染
物的迁移转化及控制手段;生态系统及其功能,生态平衡与生物多样性保
教学护、循环经济、清洁生产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重点
难点
难点: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大气、水污染概念、污染物迁移转
化及控制手段,生态系统组成与生态平衡,循环经济、清洁生产和可持续
发展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1.杨志峰编著,《环境科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左玉辉.《环境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参考
3.钱易,唐孝炎.《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高教出版社,2000
书目
4.魏振枢.《环境保护概论》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5.最新文献综述
1.本课程讲授和学习方法:本课程的设立除了采用多媒体讲授方式外,还采取:
•教师讲授+课堂讨论+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并且每节课留一些思考题,作为课堂讨
论题和复习的基础;
•系统讲授和案例讲授相结合的方式;
•鼓励同学采取探究性学习方法,欢迎同学提出疑难问题和对讲课内容提出质疑和建
设性意见;
2.本课程考核方法:本课程采用专题论文或开卷考试方式进行考核。
课堂作业20分
专题论文70分
上课出勤率10分
总计(满分)100分
3.课时分配
本课程共16个学时。
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
绪论人口与资源和环境大气环境
213
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
水资源和水环境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
532
环境科学概论教案
授课章节第一章绪论
掌握:环境及其组成,环境问题,环境科学的研究内容和任务,
教学目的
环境学的研究方法。。
环境问题的概念、分类,和全球环境问题的产生及
教学重点
环境保护;环境科学的概念
重点与难点
教学难点全球环境问题的产生及环境保护;环境科学的概念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
教学手段
教学内容学时数
环境及其组成2
环境问题和环境保护
教学过程
环境科学的内容任务与研究方法
时间分配
1.开场,结合目前环境污染现状,谈谈学习环境下卜学概论课程的
重要性,以及当今国内外环境科学的研究情况。
2.提问:了解同学们对环境污染现状的掌握情况,以便确定讲课
的侧重点。
教学过程设计3.知识的灌输,强化学生概念的理解。
4.学生提问,布置思考题。
实验
思考题及作业题什么是环境问题?它有哪些类型?它是如何产生的?
备注
第一章绪论
1.1环境及其组成:
1.1.1环境的概念:
★广义的环境概念:
相对于某一个中心事物而言,它总是作为环境的对立面而存在的,即与某一中心事物
的背景。
图11中心事物与环境的关系
中心事物与环境是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作用和相互转化的,在
它们之间存在着对立统一的相互关系.
★环境科学中的环境概念:
中心事物是人类,指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主要是地球表面与人类发生相互作用
的自然要素及其总体。
作为中心事物是人的环境,它是围绕着人群的空间,及其中可以直接、间接影响人类
生活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工程因素和社会因素的总体。
★《环境保护法》中有关环境的定义(第二条)
本法所称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
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
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1.1.2环境的分类
(1)分类原则
—环境范围的大小—环境的主体—环境的要素
—人类对环境的作用—环境的功能
(2)具体分类
•按环境范围分类:
A.聚落环境B.地理环境C.地质环境D.宇宙环境
•按环境要素分类:
A.大气环境B.水环境C.土壤环境D.生物环境
•按环境性质分类:
A.物理环境B.化学环境C.生物环境
•按环境主体分类:
A.自然环境B.人工环境
自
物然
质环
境
自的
构
然成
环
境
地质构造情况
自地震.火山活动
然海啸
现
象
水土演变等多种自然因素
人
工
环
人
境
工
环
境
的
构
成
1.1.3环境的功能和特性
(1)环境具有下面的功能:
•环境的资源功能
•环境的调节功能
•环境的服务功能
•环境的文化功能
(2)环境的基本的特征有以下几点:
•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性
•环境变动性和稳定性
•环境的资源性和价值性
既然环境是一种资源,所以环境的价值性也就显而易见了。最初人们对环境价值的认
识是有误区的。事实证明,这种错误的认识,导致了人类大肆攫取自然资源,并由此引发了
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1.2环境问题及环境保护
1.2.1环境问题的概念
环境问题(EnvironmentalProblem)主要是由于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迅速发展而引起
的。但对环境问题的理解,可以有广义与狭义两种。
狭义的环境问题指的是在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作用下,人们周围环境结构与状态发生不
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变化。
广义的环境问题指的是任何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环境结构和状态的变化,其产生
的原因包括人为方面的,也包括自然方面的。
环境问题的产生主要与人类不明智的社会经济活动有关,并且随着人类社会经济活动
的规模、深度、广度的发展而发展。人类的社会经济活动主要是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工农业
生产活动、人口增长及城市化等。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也是人类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过程。
随着人类社会的加速发展,人口增多,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耗的物质资源也越来越多,甚至
造成物质资源的短缺与枯竭,最终破坏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从而造成一系列的不良环境影
响。
现代环境问题的特点
>已是全人类所面临的共同性问题;
>已从局部扩展到区域甚至全球,从地表延伸到高空及地下,呈立体态;
>表现形式更加多样化;
>具有明显的地域性;
>已严重损害人类的健康与福利,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
1.2.2环境问题的分类
环境问题内容
原生环境问题火山、地震、台风等
环境破坏水土流失、沙漠化、盐渍化、物种灭绝等
次生环境问题环埠污弊和干扰环境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等
环境”和1扰环境干扰
噪声、振动、电磁波干扰、热干扰等
(1)原生环境问题
原生环境问题也叫第一环境问题,它是由自然环境自身变化引起的,没有人为因素或很
少有人为因素参与。
这一类环境问题,是自然诱发的,是经过较长时间自然蕴蓄过程之后才发生的,或者主
要是受自然力的操纵,且人已失去控制能力情况下发生的,并使人类社会遭受一定损害的,
称之为原生环境问题。包括地震、火山活动、滑坡、泥石流、台风、洪水、干旱、自然地
球化学异常等等。
(2)次生环境问题
1962年,美国女生物学家莱切尔・卡逊在《寂静的春天》一书中第一次提出了20世纪人类生
活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环境污染。
次生环境问题,是人类活动作用于周围环境引起的环境问题,也称第二环境问题。
环境科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应是次生环境问题,主要是人类不合理利用资源所引起的环境
衰退和工业发展所带来的环境污染等问题。
因此,次生环境问题可分成环境破坏和环境污染与干扰两种类型。
①环境破坏乂称生态破坏。主要指人类的社会活动引起的生态退化及由此而衍生的有
关环境效应,它们导致了环境结构与功能的变化,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
环境破坏主要是由于人类活动违背了自然生态规律,急功近利,盲目开发自然资源而引
起的。
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按对象性质可分为:
A.生物环境破坏,如因过度砍伐引起的森林覆盖率锐减,因过度放牧引起草原退化,
因滥肆捕杀引起许多动物物种濒临灭绝等:
B.非生物环境破坏,如盲目占地造成耕地面积减少,因毁林开荒造成水土流失和沙漠
化,地下水过度开采造成地下水漏斗、地面下沉,因其他不合理开发利用,造成地质结构破
坏、地貌景观破坏等。
②环境污染与干扰
A.环境污染:是指由于人为的因素,有害物质或因子进入环境,并在环境中扩散、迁移、
转化,使环境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发生变化,对人类或其他生物的正常生存和发展产生不利影
响的现象,常简称"污染其中引起环境污染的物质或因子称环境污染物,简称污染物。
图卜2世界人口-资源-环境
污染模型图
按环境要素划分,
按污染原因划分,
按污染性质划分~
按
污
染按污染物形态划分”废水污染,
涉
及
的
范辐射污染,
围
•
局部性污染“区域性污染"全球性污染“
B.环境干扰:所谓环境干扰指的是人类活动所排出的能量进入环境,达到一定的程度,产
生对人类不良的影响,这就是环境干扰。环境干扰包括噪声、振动、电磁波干扰、热干扰等。
环境干扰是由能量产生的,是物理问题。环境干扰一般是局部性的、区域性的,在环
境中不会有残余物质存在,当污染源停止作用后,污染也就立即消失。因此环境干扰的治理
很快,只要停止排出能量,干扰就会立即消失。
1.2.3环境问题的产生和发展
环境问题并非是今天才发生的事情,实际上它是伴随着人类的出现而产生的,并随着
人们生活和生产的发展而逐渐加剧。换句话说,人类对大自然的破坏史同人类的文明史一样
古老。所以,环境问题的延伸大体上与人类文明发展的四个阶段相适应。
第一阶段:采猎文明时期(在人类诞生初期),人类主要依赖利用环境,而不能有意识地
改造环境。
第二阶段:农业文明时期,人类可以利用自己的力量去影响和改变局部环境,但此时人类对
自然的作用还远远未达到造成全球范围环境破坏的程度;这两个阶段统称为“环境问题早期
破坏阶段”。
第三阶段:工业文明时期(1784年瓦特发明蒸汽机以来,1984年第一次发现“臭氧层空
洞”)这一时期环境污染的特点是,由工业污染向城市污染和农业污染发展;由点源污染向
面源污染发展;由局部污染向区域污染和全球性污染发展;从而构成了世界上第一次环境问
题的浪潮——近代城市环境问题。
国外八大公害事件一览
公害
公害事件名公害发生公害发
序号中毒情况中毒症状致害原因公害成因污染
称地点生时间
物
比利时马咳嗽二氧化硫化
几千人发山谷工厂多,逆温烟尘
马斯河烟雾斯河谷(长流泪为三氧化硫
11930.12病,60人死天气,工、业污染物二氧
事件24km两侧恶心进入肺的深
亡积聚,又遇雾日化硫
山高90m)呕吐部
美国多诺4天内42%咳嗽二氧化硫与
烟尘
多诺拉烟雾拉(马蹄形的居民患呕吐烟尘作用生工厂多,遇烟雾与
21948.10二氧
事件河湾,两边病,17人死腹泻成硫酸,吸入逆温天气
化硫
山高120m)亡吼痛肺部
烟尘中的三
氧化二铁使居民烟煤取暖,煤
咳嗽烟尘
伦敦烟雾事5天内4000二氧化硫变中硫含量高,排出
3英国伦敦1952.12呕吐二氧
件人死亡成硫酸沫,附的烟尘量大,遇逆
腹泻化硫
在烟尘上,吸温天气
入肺部
大多数居石油工业和汽车多,每天有
光化
洛杉矶光化民患病,65汽车废气在1000多吨碳氢化
美国洛杉1943.5〜刺激眼鼻喉,引学
4学烟雾事岁以上老紫外线作用合物进入大气,市
矶10起眼病,喉头炎烟
件人死亡400下生成光化区空气水平流动
雾
人学烟雾缓慢
氮肥生产中,采用
口齿不清甲基汞被鱼
日本九州水镇病者氯化汞和硫酸汞
水俣病步态不稳吃后,人吃中甲基
5南部熊本1953180多人,作催化剂,含甲基
事件面部痴呆毒的鱼而生汞
县水镇死亡多人汞的毒水废渣排
耳聋眼瞎病
入水体
日本富山关节痛、神经痛
县(蔓延到1931年患者超过和全身骨痛,最炼锌厂未经处理
富山事件(骨吃含镉的米,
6其它县的7〜1972年280人,死后骨骼软化,饮净化的含镉废水镉
痛病)喝含镉的水
条河流流3月亡34人食不进,在衰弱排入河流
域)疼痛中死去
患者500多二氧
日本四日有毒重金属工厂向大气排放
人,有36化硫、
四日事件(哮市(蔓延到1955年支气管炎,支气微粒及二氧二氧化硫和煤粉
7人在气喘烟尘、
喘病)几十个城以来管哮喘,肺气肿化硫吸入肺尘数量多,并含有
病折磨中重:金
市)部钻、钵、钛等
死去属
患者达
眼皮肿,常出米糠油生产中,多
5000多人,
日本九州汗,全身起红疙食用含多氯用氯联苯做载热
米糠油死亡16人,多氯
8爱和县等1968年瘩,肝功能下联苯的米糠体,因管理不善,
事件实际受害联苯
23个府县降,肌肉痛,咳油毒物进入米糠油
者超过
嗽不止中
10000人
近20年来的重大公害事件
序事时
地点危害原因
号件间
维索化学污多人中毒,居民搬迁,几年后婴儿农药厂爆炸,二
11967.7.10意大利北部
染畸形多恶英污染
阿摩柯卡的法国北部布列塔藻类,湖间带动物,海鸟灭绝,工油轮触礁,22万
21978.3
斯油轮泄油尼半岛业生产,旅游业损失大吨原油入海
三里岛河电美国宾夕法尼亚周围50英里200百万人口极度不核电站反应堆严
31979.3.28
站泄露州安,直接损失10多亿美元重失水
威尔士饮用200万居民饮水污染,44%的人员中化工公司将酚排
41985.1英国威尔士
水污染毒入迪河
墨西哥气体4200人伤,400人亡,300栋房毁,石油公司一油库
51984.11.9墨西哥
爆炸十万被疏散爆炸
博帕尔农药印度中央邦博帕1408人死亡,2万人严重中毒,1545吨7异氨酸甲
61984.12.2
泄露事件尔市万人接受治疗脂泄露
切尔诺贝利31人亡,203人伤,13万人疏散直4号反应堆机房
71986.4.26前苏联乌克兰
核电站泄漏接损失30亿美元爆炸
化学公司仓库起
事故段生物绝迹,100英里鱼类死
8莱茵河污染1986.11.1瑞士巴塞尔市火,30吨S.PHG
亡,300英里不能引用
巨毒物入河
石油公司油库爆
莫农格希腊炸
91988.11.1美国沿岸100万居民生活严重影响
河污染350万加仑原油
入河
埃可森.瓦尔
10迪兹油轮漏1989.3.24美国阿拉斯加海域严重污染漏油26..2万桶
汕
11二恶英污染1999.6欧洲,比利时肉类.奶类,及食品受到严重污染
第四阶段:后工业时期(始于1984年英国科学家发现南极“臭氧空洞”至今),虽然人们已
经认识到发展对环境的破坏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开始重视环境问题。但是,随着新技术的
发展又带来了新的环境问题。此外,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崛起又在走发达国家的老路。他们在
发展经济的同时又造成更多的环境污染,使环境问题出现的频率增加,强度更大、波及面更
广。
我国的主要环境污染事件
☆1988年1月,长沙化工厂酸库闸门炸裂,800吨硫酸排入浏阳河中。
☆1993年8月,深圳市化学仓库爆炸,使2800吨有毒有害化学品危害环境。
☆1994年1月,广州市苯污染事件,致使空气中苯和甲苯严重超标。
☆1993年,青岛市某化工厂发生液氯泄漏事故,大量白色带有强烈刺激性味的氯气污
染了空气。
☆1995年10月,安丘县某冷风库致冷用氨气泄漏,周围居民不堪忍受浓烈的恶臭与
厂方发生激烈对峙。
☆1995年12月21日,济南某钢铁集团公司发生煤焦油气泄漏事故,含有苯、蔡、酚
等有毒有害化学物质外泄,引起周围居民呕吐、晕倒、小便失禁等症状。
☆1995年,柳州市郊无机化工厂自备供水系统发生氯化锌污染事故,致使86人急性
中毒。
☆2001年3月,浙江金华市饮用水受污染,80余人患菌痢,市防疫站站长、环保局
长被就地免职。
☆2001年,宁夏中卫县载有七、八瓶液氯色罐的大型货车发生汇露事故,形成了一
条宽约300m,长达2公里的污染带。
☆1997年10月,山西运城市天马造纸厂污水坑决口,污染了市北部城市供水系统,
天马造纸厂厂长扬军武被判刑并罚款.
☆1991年—1995年,南海市乡镇企业共发生环境污染事故56次,其中废气污染27
次,废水污染事故29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77.94万元。
☆1995年12月至1996年7月,长春市共发生4起水质污染事故,直接经济损失近1000万
元,有2次造成菌痢的爆发。
☆1994—1997年,甘肃省农村生态环境污染的经济损失总值为14.6亿。
☆1980—1996年,吉林省共了生饮用水污染事故42起,受影响人数127万余人。
☆安庆市高河纸厂对三牙寺湖水环境及湖区周边生态环境造成了重大污染。
☆1981—1989年,全国典型水污染事故达110起以上,其实际发生的事故远远大于此
数字。
1.2.4全球环境问题
国际社会目前最关心的全球环境问题主要包括:全球气候变化、臭氧层破坏、酸雨或酸
性降水、有害有毒废弃物的越境转移和扩散、生物多样性锐减、热带雨林减少、沙漠化、发
展中国家人口问题及贫困问题等,以及由上述问题带来的能源、资源、饮水、住房、灾害等
一系列问题。
全球环境问题:所谓全球环境问题,是指对全球产生直接影响的或具有普遍性随后又发展成
为对全球造成危害的环境问题,也就是引起全球范围内生态环境退化的问题。
这些问题包括:人口问题、城市化问题、淡水资源短缺问题、植被破坏问题、物种灭绝
问题、海洋污染问题、危险废弃物越境转移问题、全球变暖问题、臭氧层破坏问题、酸雨问
题等等。
全球十大环境问题
问题之一:全球气候变暖
问题之二:臭氧层的耗损与破坏
问题之三:生物多样性减少
问题之四:酸雨蔓延
问题之五:森林锐减
问题之六:土地荒漠化
问题之七:大气污染
问题之八:水污染
问题之九:海洋污染
问题之十:危险性废物越境转移
(一)全球气候变暖:由于人口的增加和人类生产活动的规模越来越大,向大气释放的二氧
化碳(CO2)、甲烷(CH4)、一氧化二氮(N2O)>氯氟碳化合物(CFC)、四氯化碳(CC14)>
一氧化碳(CO)等温室气体不断增加,导致大气的组成发生变化,大气质量受到影响,气
候有逐渐变暖的趋势。
150年全球平均气温变化曲线
空气中C02含量的历史变化
36o
3
5o
-
34o
(
U330
l
d
e3
w2a
gS-
M31o
H
I
I
3o
)0
2)0w
9
2%
8・
2
7
J__A.一1,a____..»,....一K—r
1740178。1820186019。(>194019X0
(年>
不向年份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
世界各国在二氧化碳排放权分配斗争:
□发展中国家提出的人均原则
□发达国家提出的效率原则
2010年我国C02排放量将增加到1990年2.3倍,届时将成为世界第一排放大国,我
国将面临日益增长的压力。
中国在限制温室气体排放面临的挑战:
□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召开的限制温室气体会议是一次取得重大成果的会议。设
置了具有法律效益的减少排放目标和时间表。2008-2012年第一承诺期比1990年减
少5%,其中欧盟8%,美国7%,日本6%。如果附件中国家55%认可,他们的排放
量占55%以上,京都会议文件才生效。
□许多发达国家认为,中国作为第二大CO2排放国,却没有被要求承诺减少CO2排
放量,是以搭便车形式获得利益而不履行义务。京都会议闭幕后,中国被列为今后
一系列谈判的主要对象。
□美国明确表示,让包括中国在内的重要发展中国家承担义务是美国最关心的主要问
题。
减少CO2等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措施:
•调整能源利用方式,通过提高能源使用效率、节能技术的开发与利用,控制能源消耗
规模;
•开发利用新能源,特别是非化石能源的开发;
•加强森林植被的保护,扩大绿地面积,增强气候的调节作用
(二)臭氧层破坏
臭氧层:臭氧层专指平流层中一个臭氧相对丰富的大气层,大约在15-25km高度,臭氧浓
度为2-10ppm。如果把大气层中臭氧都集中到地面(1个大气压),臭氧的厚度仅有3mm厚,
总质量为30亿吨。为研究方便,采用柱浓度法,即把大气垂直气柱内臭氧浓度定义为300D.U
(多布森单位)
臭氧层的作用:
□平流层臭氧主要起太阳紫外辐射过滤器作用。
□臭氧也是温室气体,对调节地球温度有一定作用,具有增加和降低地球温度双层作
用。
□低空臭氧大部分是平流层输送结果,对人体和生物有一定害处。人为排放也是来源
之一。
臭氧层的破坏现象:
□地球臭氧层浓度一直随纬度和季节变化,各地分布不同,约从200D.U变化到
450D.U,最大臭氧带在中纬度。大部分地区臭氧层浓度春季最大,秋季最小。最大
臭氧带靠近极地。
□1975-1985年在南极观察结果表明,10月份南极上空出现巨大空洞,总臭氧浓度减
少30%,近15年研究表明,极地上空中心地带,95%臭氧受到破坏,目前情况还在
恶化之中。北极和中纬度地区也出现类似情况。
臭氧层破坏原因:研究证实人工合成的一些含氯和含漠的化合物(氟里昂和哈龙)是造成南
极臭氧层空洞的根本原因。
(三)生物多样性减少
有关学者估计,世界上每年至少有5万种生物物种灭绝,平均每天灭绝的物种达140个,
估计到21世纪初,全世界野生生物的损失可达其总数的15%—30%。
(四)酸雨蔓延
酸雨是指大气降水中酸碱度(PH值)低于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降水,这是大气污
染的一种表现形式。酸雨对人类环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酸雨降落到河流、湖泊中,会妨
碍水中鱼、虾的成长,以致鱼虾减少或绝迹;酸雨还导致土壤酸化,破坏土壤的营养,使土
壤贫脊化,危害植物的生长,造成作物减产,危害森林的生长。此外,酸雨还腐蚀建筑材料。
有关资料说明,近十几年来,酸雨地区的一些古迹特别是石刻、石雕或铜塑像的损坏超过以
往百年以上,甚至千年以上。世界目前己有三大酸雨区。我国华南酸雨区是唯一尚未治理
的。
(五)森林资源锐减
在今天的地球上,我们的绿色屏障-森林正以平均每年4000平方公里的速度消失。森林
的减少使其涵养水源的功能受到破坏,造成了物种的减少和水土流失,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减
少进而又加剧了温室效应。
(六)土壤流失和土地荒漠化
全球陆地面积占60%,其中沙漠和沙漠化面积29%。全球每年有600万公顷的土地变成
沙漠,经济损失每年423亿美元。全球共有干旱、半干旱土地50亿公顷,其中33亿遭到荒
漠化威胁,致使每年有600万公顷的农田、900万公顷的牧区失去生产力。人类文明的摇篮
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流域,由沃土变成荒漠。中国的TheYellowRiver--黄河,水土流
失亦十分严重。
(七)大气污染
大气污染的主要因子为悬浮颗粒物、一氧化碳、臭氧、二氧化碳、氮氧化物、铅等。大
气污染导致每年有30-70万人因烟尘污染提前死亡,2500万的儿童患慢性喉炎,400-700万
的农村妇女儿童受害。
(A)水污染严重、淡水资源严重不足
水是我们日常最需要,也上接触最多的物质之一,是人类和一切生物赖以生存的物质基
础,然而由于水资源短缺和水源污染,如今水也成了稀有物质。
(九)海洋污染
人类活动使近海区的氮和磷增加50%-200%;过量营养物导致沿海藻类大量生长,出现
水体富营养化现象:波罗的海、北海、黑海、东中国海等出现赤潮。海洋污染导致赤潮频繁
发生,破坏了红树林、珊瑚礁、海草,使近海鱼虾锐减,渔业损失惨重。
(十)危险性废物越境转移
危险性废物是指除放射性废物以外,具有化学活性或毒性、爆炸性、腐蚀性和其他对人
类生存环境存在有害特性的废物。美国在资源保护与回收法中规定,所谓危险废物是指一种
固体废物和几种固体的混合物,因其数量和浓度较高,可能造成或导致人类死亡率上升,或
引起严重的难以治愈疾病或致残的废物。
1.2.5环境保护
(1)环境保护的概念:环境保护是利用环境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解决各种问题,保护和改善环境的一切人类活动的总称。采取行政的、法律的、经济的、科
学技术的多方面的措施,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防止环境污染和破坏,以求保持和发展生态
平衡,扩大有用自然资源的再生产,保证人类社会的发展。
(2)人类环境保护史上的三个路标:
>1972年斯德哥尔摩的人类环境会议
>1992年里约热内卢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
>2002年约翰内斯堡的可持续发展首脑会议
1972年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
□主要成果体现在两个会以文件上:
■58个国家提出的会议非正式报告:《我们只有一个地球》
■会议通过的《人类环境宣言》
□宣言指出:
■为了在自然界里取得自由,人类必须利用知识在同自然合作的情况下建设一
个较好的环境。为了这一代和将来的世世代代,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已经成
为人类一个紧迫的目标。
1972年会议后综合发展观的形成
□1983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委托法国学者写出《新发展观》一书。
□1987年联合国委托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提出《我们共同的未来》。
自此,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产生了,成为世界环境保护的主要指导思想。
1972年会议对中国环境保护的影响
□1973年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解决社会主义中国有没有环境污染问题。
□会议后国务院颁布《关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若干规定》。
□1979年,第一部环境保护法正式公布。
自此,中国开始了环境保护的事业。
1992年世界环发大会
里约环发大会是人类在认识和处理环境与发展问题方面的一次飞跃。通过5个会议文件:
■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
■21世纪议程
■关于所有类型森林问题的不具法律约束的权威性原则声明
■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生物多样性公约
世界环发大会对中国的影响
□由传统发展模式开始主动向可持续发展方式转变;
□由单纯环境污染治理开始转向自然生态的恢复与建设
□由局部工业结构调整进入到对国民经济总体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在对城市和工业污染加大治理力度基础上,开展对重点地区和重点流域的治理
□环境管理从传统的行政命令+计划,转向依法行政和管理(曲格平)
2002年可持续发展首脑会议
□主要目的是推动里约会议所倡导的全球伙伴关系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产生两
项最终成果:《执行计划》和《政治宣言》。
□主要成果是重申1992年环发大会的原则和进一步实施该原则需要的具体行动和措
施。对消除贫困给与更大的关注。
绿色变革之路的核心
□绿色变革之路的核心在于人类文化价值观念的转变和经济发展模式的改变。为此,
人类需要积极探索和建立新的绿色文明和新的循环经济形态。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
方面。
□一是物质生产方式的改变:要向生态系统回归,全面改造现有的物质生产体系,建
立起循环经济形态。其目标不是传统的GDP的增长,而是基本需求满足基础上的生
活质量的改善。
□二是伦理道德的改变,把对生命的尊重和对自然生态系统的爱护纳入到政治、法律
和道德的体系中去。崇尚简朴生活和有节制的物质消费,人类的需求不能超过地球
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
□世界观的转变,确认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不应与自然相分离。一曲格平
完成环保任务的关键是技术和人才
□我国还没有掌握大型电厂烟气脱硫工程整体设计和管理技术;
□我国还缺乏有效的富营养化防治技术;
□我国还缺乏面源污染控制有效技术
□至今草浆造纸废水还缺乏有效治理技术;
□入关后,与国际接轨的环境影响评价人才和环境管理人才将十分短缺;
□环保产业缺乏懂技术会经营的领军人物;
(3)中国环境保护的发展历程
>中国环保事业的起步(1973〜1978)
>改革开放时期环保事业的发展(1979〜1992)
>可持续发展时代的中国环境保护(1992年以来)
1.3环境科学
1.3.1环境科学的概念
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智能硬件销售提成管理合同
- 2025年度农村金融机构协议存款合同范本(普惠金融版)
- 2025年度农村宅基地互换及现代农业示范项目协议
- 2025年农村兄弟分家协议及遗产分配执行方案
- 2025年中空纤维分离膜项目合作计划书
- 2025年氢氧化亚镍合作协议书
- 醇类项目绩效评估报告
- 四川省R县民办幼儿园教育质量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 Candida glycerinogenes有氧条件下乙醇发酵的研究
- 2025年金属氢化物-镍(MHNI)蓄电池项目合作计划书
- 《信息技术(拓展模块)》高职全套教学课件
- 环保行业环保管理制度环保责任落实制度
- 2025年山东菏投建设集团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市政质量员继续教育考试题库集(含答案)
- 售后工程师述职报告
- 《公司法完整版》课件2024
- 2024年下半年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真题及答案
- 海康威视电力行业系统解决方案
- 2024-2030年中国街舞培训行业发展趋势及竞争格局分析报告
- 期末练习卷(模拟试题)-2024-2025学年 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 白血病合并感染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