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4]因此,文章以GMM计量模型为基础,考察黄河地区环境规制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为推动黄河地区的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依据。研究意义理论意义改革开放4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飞速增长,然而,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也逐步凸显了有关生态环境的相关问题,《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表示,2018年我国大气污染达标率不足50%,土壤侵蚀面积非常大。随着中国经济从快速增长到高质量增长成为了新常态,政府的首要任务之一是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升级产业结构,从而促进经济高质量增长。那么,环境规制究竟能否作为一种资源生态约束力来有效促进技术创新呢?对于这一问题的探讨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增长的关键。因此本论文希望在对黄河流域范围内的研究结果,为后续黄河流域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实践意义由于所参考的研究结论多数基于我国东中部地区所得,且研究时间距今近十年,时间跨度较大,在此期间,西北发展颇有成效,且国家在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了“绿色”和“创新”两大发展理念,而十九大报告也明确了要“推进绿色发展”,呼吁大力治理污染并鼓励绿色创新。因此本篇研究希望以当前状况为基点,在之前的研究结果基础之上,通过黄河流域59个地级市面板数据来研究环境管制对我国黄河流域技术创新的影响,并切实促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研究目标与内容研究目标由于我国学者对企业技术创新的研究多停留在宏观和全局的角度,而且研究的结论并不一致。本研究主要希望能够在以往学者研究的基础之上,以黄河流域为例,基于地区特征差异和尽量优化的指标选取,通过高斯混合模型深入探索环境规制强度对黄河流域各地级市绿色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环境规制措施的数据较不易获取,且度量手段多且复杂。目前很多文献采采用的方法各不相同,有各种各样的替代指标来衡量环境规制强度。本研究参考张建鹏(2021)的方法,对地区环境规制进行标准化处理。旨在希望通过较为科学和贴近现状的方法使得研究结果更准确,从而提出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研究内容本研究在以往学者研究的基础之上,以黄河流域为例,基于地区特征差异和尽量优化的指标选取,通过高斯混合模型深入探讨环境规制强度对黄河流域各地级市绿色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首先,本文从理论的角度分析环境规制对技术创新的直接和间接作用;然后,采用2010-2019年黄河流域69个地级市面板数据,构建关于因变量滞后一阶的动态回归模型,以此衡量环境规制对技术创新的直接影响效应;其次再在基准模型的基础上,构建外商直接投资、资本和劳动投入以及行业规模等变量与环境规制的交叉项作为影响技术创新的间接因素,在此基础上构建模型;接着,再将黄河流域分为上、中、下游三个部分,通过建立系统GMM模型考察环境规制的异质性,深入分析环境规制对技术创新的作用,探讨当前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对于我国黄河流域绿色技术创新发展的相关建议。研究方法1.采用两步GMM法——即高斯混合模型,利用2010-2019年黄河流域69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将环境规制的影响分为直接和间接两个影响部分,然后实证分析环境控制对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为了保证研究的准确性,将环境规制强度作标准化处理。2.采用分样本处理的方式,分别考察黄河上、中、下游对企业技术创新影响的异质效应,深入分析环境规制的影响。可能的创新点本文对已经存在的研究所可能具有的边际贡献在于:在环境规制强度指标构建方面。本研究参考了张建鹏(2021)的方法,对地区环境规制进行标准化处理,利用27个常用环保词汇在省级政府工作报告中与“环境保护”相关词汇出现的频率,来建立地级市环境规制强度指标。更加体现各地级市政府在环境规制方面做出的努力,其指标更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对于绿色技术创新能力的衡量。由于授权量受到更多因素的制约,有时较难真正体现环境规制的影响,因此利用申请数量能够更加直观地得到环境规制对于绿色创新的影响作用。由于LeeuwenGV等(2013)认为环境规制的影响需要更多的时间才能在经济中表现出来,在创新和生产率之间有足够长的时滞的动态建模后可能会揭示不同的画面REF_Ref416\r\h[7],因此本研究认为由于时滞性问题的存在,大量研究所认为的环境规制对我国中西部地区的技术创新影响甚微这一结论可能会随时间流逝而慢慢凸显其影响。随着中国的发展慢慢进入新发展阶段,生态方面的效益也逐渐成为某地质量发展测量的重要因素,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是我国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因此,在发展过程中,提高环保监管力度已是必然趋势,因此本研究猜测环境规制的效果会为是正向效应,且更加显著。由于国内学者关于环境规制对企业技术创新的研究主要将视角放在了在宏观层面,将全国划分为东、中、西部,且大部分认为环境规制的影响只对我国东部地区有显著正效应,本研究选择将范围缩小至黄河流域,并将其划分为上中下游三个部分,着重考察黄河流域地区的相关影响。环境规制对技术创新的机制效应分析核心概念的内涵与界定环境规制基本概念规制(Regulation)也称作“政府管制”(GovernmentRegulation)是极端政府所有制与自由市场之间的社会管理手段。不同学者对监管的意义和延伸认识存在一些差异。例如,王文普(2013)认为,环境规制是一系列影响国家对环境和经济行为的保护的措施REF_Ref2296\r\h[28]。余文超(2013)认为,这是一种“双赢”的环境保护机制,是规范经济活动主体行为,制定环境政策和措施(环境政策、法律制度等),开展禁止和限制环境污染行为的管理活动。环保规制属于社会监管领域,主要归因于污染产生的外部性,政府正在出台直接或间接调节生产企业经济活动的政策措施,以达到环保和经济发展的目标(熊英、徐翔,2007)。环境法规被看做是政府控制在生产过程中对环境资源进行使用的相关规定。随着市场改革的深入,强制性环境监管缺少灵活性与自主性,劣势逐步显现。随着市场机制的不断健全和社会公众监督的积极性提升,越来越不能忽略市场和社会大众的介入,因此,各种形式的环境监管手段层出不穷,市场经济主体的环境污染行为准则也在不断扩大。赵玉民等(2009)发现,影响环境条例确定的基础是以市场和公共的自愿管制的方式进行,这是一种具有约束力的法律,它的作用不仅仅局限于政府,也包括个人和其它机构,它的存在形式主要是以物质的制度和无形的方式,最后达到了保护环境的目的。本文的环境规制是指政府部门通过制定相关环境政策法规、制定污染物排放量标准、实施环境监督等举措来降低环境污染,并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管理机制的调节功能,鼓励企业和公众有意识地参与环境保护和环境监督的一系列约束手段。3.1.2绿色技术创新能力界定绿色技术创新已成为学术界和实践界的重要课题。本文归纳得出,衡量绿色技术创新能力有三个内在层面:技术创新的维度,生态技术层面,即创新对象必须包括绿色技术,有利于生态改善的环境保护,经济效益的维度必须达到良好的经济效益。绿色技术创新能力突出了经济性、生态建设效果和经济社会效益最大化。绿色技术创新性是指公司进行生产技术创新、工艺技术技术创新和企业组织技术创新,在生产、消费、商品回收等领域,对公司进行规划、企业组织、控制和产出的能力,包括商品寿命周期成本、全部寿命周期耗费的各种资源、对环境的危害性、对人身的危害性等。绿色生态技术创新能力应充分考虑绿色生态技术创新过程和绿色生态科技创新成果,以提高企业竞争力为根本出发点,实现集聚和利用资源综合性能力,包含技术开发力量、制造力量、团队管理工作力量、市场营销力量等各个方面。同样,绿色技术创新不仅受到内部因素的影响,也受到外部主体的影响,如企业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技术水平、技术外流等。企业的绿色技术能力要充分反映企业的外部环境。环境规制对技术创新的作用机制分析近年来,不少的社会研究者都主张应把绿色环保问题视为是一项最基本重要的社会人类价值,从而同时也应使之真正成为受政府部门所重视关注的另一项最基本重要的社会施政价值目标(柯武刚,史漫飞,2000)。环境规制举措的落实不但会采用环境污染治理成本提高绿色财政补贴政策出台等方法进行影响中小企业的创新活动,而且会根据FDI、行业规模、劳动投入、资本投入等问接渠道对中小企业创新产生作用。今后,本研究将逐一剖析这种直接和间接影响,以更全方位地展示环境法规对创新的影响机制。环境规制对技术创新的直接影响环境规制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具有两面性,也即学者们通常所说的“补偿效应”和“抵消效应”REF_Ref3129\r\h[29],分别对应创新收益所带来的积极效应和为了创新花费的成本效应。图SEQ图\*ARABIC1生产工艺改进技术创新排污方式改进生产工艺改进技术创新排污方式改进环境规制补偿效应抵消效应污染成本大激励政策绿色补贴、资金支持研发投入资金减少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降低如图1所示,环境规制对技术创新的直接效应可以分为两部分(正向和负向,其中正向包括两点):政府采取严格的环境管制措施,限制公司生产产生的废气和污水等其他产品的排放量,并通过实施严格的环境管制措施或改进污染控制技术来减少污染排放。这增加了公司的污染控制成本。作为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追求者,面对环境法规,控制污染排放通常有两种办法:一种是厂商能够有效控制环境污染技术水平,即环保法规的“污染防治科技提升效果“;二是厂商改善生产,提升公司的生产力水平。企业依靠科技改善生产,提升环境污染治理能力,最后缓解政府环境法规对中小企业征收的环境成本,就是环境规制的“创新补偿效应“。在这种情况下,即便生产过程中污染物排放量有所增加,但由于生产过程的改善能够大大增加公司的收入,因此能够支付企业污染的处理成本。政府主管部门一旦能够出台对环保进行严格的规制管理的相关政策措施,进而有效提升了国家环境保护的管理和水平,必然会进一步从国家财税政策和国家产业政策层面上来对环保企业发展进行了相应力度的政策扶持,这也在很大一定的程度意义上有效缓解了环保企业发展由于国家环保政策严格的规制管理所而造成的创新研发经费投入不足等的问题。同时,环保产业规制性政策制度的研究制定还需要地方政府通过逐步清理调整完善现行的政策制度,出台一系列促进产业环保发展的政策措施。例如,政府制订综合反映社会和环保生产成本的能源价格优惠政策,或在新能源和材料的应用方面予以相应的政策优势。这系列优惠政策举措的颁布,推进了绿色创新。环境规制会会使公司的生产成本上升。企业在在使用新的环境保护设施和环境保护设施的同时,也会增加固定资产的投入。首先,选择环保节能的原材料,通常比同类产品的价格要高,这也会使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其次,环保法规对企业的环境污染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按照我国现行环保法律,对高污染企业实施排污许可制度。短期内,企业不能依靠改进生产方法、进行创新来减少污染排放。除了支付排污费外,别无他法,这种成本不能增加企业的生产投入,提高企业的利润。污染治理企业配备相应的环境监测和环境监督人员,对人员进行管理培训,增加企业人力资本投入。企业在非研发方面的支出增多,则在研究开发方面的支出自然会减少,这便会降低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不仅如此,成本的提高也会使企业竞争力大大下降,企业间失去竞争,也会降低企业的创新动力,而这直接影响到了企业的创新能力。环境规制对技术创新的间接影响环境规制不但透过公司内在资源的选择对其企业技术创新形成直接影响,还会透过外商直接投资、产业规模、资金支持和劳动投入等各种影响形成一些溢出效应、规模效应和间接影响。本文将利用环境规制间接对技术创新产生影响的因素作为间接影响因素,影响过程称为间接效应。环环境规制FDI行业规模劳动投入资本投入技术创新图SEQ图\*ARABIC2环境规制的间接效应如图2所示,环境规制对企业技术创新具有四种间接效应:外商直接投资可以拉动经济增长,也可以加剧环境污染,使地方政府采取更严格的环境规制手段。有研究表明,政府更严格的环境规制使得低质量FDI流出,因为一些企业由于缺乏国内创新资金,从而降低创新投入,使技术创新能力减弱;但是也可以使得高质量FDI流入,即严格控制高污染的外资企业,鼓励和吸引资本、技术密集型企业,从而进一步优化外商直接投入的水平和结构,推动FDI的技术溢出,提升企业创新能力。REF_Ref28698\r\h[30]除此之外,环境规制可能会通过改变FDI的融资区位,进而影响FDI的技术创新效应。比如,厂商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会将污染严重的企业向某些环境规制相对薄弱的地方迁移。国内外专家多数认为行业制造规模会影响到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水平,而环境规范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大规模企业的发展规模和资金优势,影响了企业的技术创新。REF_Ref2644\r\h[20]由于技术创新成本高、风险大,所以那些资源丰富且规模较大的企业更加有强的创新优势,然而在环境规制的束缚下大企业的一些资本竞争优势和规模资源优势可能会受到抑制,其为了达到政策标准,高投入产出的企业往往会承担更多的环境保护成本,削弱其创新的资本和规模资源优势。REF_Ref27923\r\h[18]环境规制可能会使得企业降低职工薪酬和培训费,影响人力资本的技术创新效应。技术创新不只局限于设备和产品的更新,当然还有技术人员的知识储备与技术能力和技术存量进行奠基。技术必须通过人力资本才能进行转化,最终体现为技术创新,即人力资本积累能够实现先进技术的吸收和转化,促进资源有效配置,逐渐向高技术人才转移,符合我国现在进行高质量发展的国情,同时增强地区吸收能力,促进技术创新能力。但是环境规制会从企业工资成本费用开支和员工培训费两方面减少公司的科技吸收和创新。REF_Ref28698\r\h[30]环境规制对企业资本投入造成影响,其增加了企业的成本与支出,企业利润率也随之降低,最终影响企业创新的资金来源。企业进行筹资时具有两种渠道,外部和内部融资,一旦企业的资本结构中外部融资比例较高,产生较高的财务杠杆,那么这对企业资金链的要求是极高的,且风险也较大,所以企业想要维持稳定性,需要一定的内部融资,这也要求公司保持相对稳定的利润。但是严厉的环境规制加大了公司的成本支出,大大降低了利润,中小企业,尤其是大型中小企业,在已经具有比较稳定的发展产品的情况下,即可以仅通过扩大生产规模获得大量利润的情况下,一般很难再去追求技术创新,转而将有限的资金用于扩大生产,从而削减其投入,进而大大降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4.实证分析研究范围由于很多学者对黄河流域研究的范围确定上存在差异,本文参考岳立和薛丹(2020)根据《黄河文化百科全书》筛选出的66个地级市REF_Ref3580\r\h[31],同时以《黄河年鉴1995》黄河流域行政区划作为重要依据,最终将黄河流域确定为69个区域,其中,有几个地级行政区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内蒙古阿拉善盟、临夏回族自治州、青海省海北、黄南、海南、果洛和玉树五个藏族自治州、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这10个区域数据缺失较为严重,且采取其他方法补齐可能会由于与其他地级市口径不统一而对最终研究结果造成偏差,且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即工业污染,而这些地区发展水平低,考虑其工业污染也较轻,故除去这些样本后,对本文的研究和核心问题并不会产生较大反应。因此本文将这几个区域剔除,将剩下59个地级市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内蒙古阿拉善盟、临夏回族自治州、青海省海北、黄南、海南、果洛和玉树五个藏族自治州、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这10个区域表SEQ表\*ARABIC1黄河流域上、中、下游城市划分模型构建及指标选取模型构建本文构建含有因变量的滞后一阶的动态回归模型来对环境规制对技术创新的直接作用进行测量,计量模型为: (1)其中表示i地区t年的绿色技术创新能力,表示i地区t年的环境规制强度。变量由FDI、资本投入、劳动投入和行业规模等构成。与此同时,在基准模型的基础上,建立环境规制与FDI、资本投入、劳动投入和行业规模等影响变量的交互项来作为创新的因素,并建立间接效应模式: (2)其中表示i地区t年的环境规制强度与外商直接投资的交互项;表示环境规制与行业规模的交互项;表示环境规制与资本投入的交互项;表示环境规制与劳动投入的交互项。指标选取与描述性统计被解释变量:绿色技术创新能力(GTP)本文被解释变量为绿色技术创新能力(GTP),具体采用绿色专利数进行测度。因为专利数量受多方面的影响,不仅仅受到环境规制的影响,要想更加深入研究环境管制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应将专利数具体至绿色专利数量才能使得研究结果更加准确。在现行的统计中,绿色专利规模数量包含授予量和申请量两类数据,有学者偏向于使用绿色专利授权数当作绿色技术创新的代理因素和变量,但是本文认为,最终真正被授权的专利受到不仅只有环境规制的影响,还有很多外部环境的影响,最终各影响因素进行产生交叉效应,最终,可能会造成环境规制的实际影响效果被低估的情况REF_Ref1758\r\h[31]。本研究认为绿色专利申请数量可以提供比绿色专利授权总量更多的有关环境规制的实际信息,因此本研究选择绿色专利申请总量来对绿色创新水平进行评价。解释变量:环境规制强度(ERS)当前环境规制强度测度的主要方法有:以定性指标为基础的测量方法、直接使用定量分析指数的测量方法(包括污染的排放量标准和完成状况、污染有关的绝对值指数、与污染有关的比较指数和一些常见的定量分析指数——如企业设立的环境机构数量和工作人数等)以及综合性指标。虽然单一定量指标具有相对高的针对性,有利于进行横向的比较,但是单一指标对于环境规制的政策效果评价相对更加片面,不能够较好地反应环境规制的总体力度,所以大量学者们更喜欢将几个单项指数加以糅合,构成综合性指标。在建立综合指标时,通常有标准化、因子分析、熵值法等方式。REF_Ref28076\r\h[32]本文以张建鹏、陈诗一(2021)的研究为基础,根据省级政府工作报告中与“环境保护”相关词汇的使用频率,建立了地级市环境规制的实施强度,并在一定程度上对其进行标准化处理,从而形成一个城市的环境规制强度指标。每年年初,各级“两会”都要向全国人大汇报去年的工作情况和未来工作规划,在制定工作时,把社会的各种需求和意见统一起来,从而为政府的年度工作目标进行了决定性的指引。所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对于环保工作的重点关注很大程度上体现在了对当年的环境问题治理工作的重视力度和环境治理相关政策的制定上。另外,使用省级人民政府的工作情况报告文件还具备了外生性强的优点,这是由于上级机关的未来管理工作规划将引导下属政府部门,而不会受到下属政府部门意志的影响。政府工作报告文件中的有关资源环境问题的法律声明内容越详细全面、越准确具体,在实际执行的过程实践中,环保法规文件就会越能得到严格的执行,环保法规的法律有效性也就会越突出。区别于国内现有的文献简单地选取一些具有一定“标语性质“含义的环保相关词语(例如:环境保护、绿色、低碳、节能和减排等),本文参考张建鹏、陈诗一(2021)的做法,从“环境保护总体目标““环保工作对象−−环境因素和污染“及其“环境保护政策措施“三主要方面选择27个能较全方位体现政府部门环境保护重视的环境保护词语,如表2所示。根据其他学者的统计可以得知,环境词汇的频数和频率会伴随时光的推移而逐渐增加,不同省(市、自治州)相互之间存在很大差异,这就保证了变量在年与区域期间充分变化REF_Ref31371\r\h[33]表SEQ表\*ARABIC2政府环境保护维度与环保词汇选取其他变量为了使回归结论更具稳定性,本文引入以下变量:第一,劳动投入(labor)。本研究本来选择用各地级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从业人员年均数进行测量,但是由于资料不易获得,因此采用各地级市的职工平均工资作为衡量指标,采用自然对数的形式纳入到回归方程式中。第二个是资本投入(capital)。本文选取了各地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额,采用自然对数形式进行回归分析。第三,外商直接投资(FDI)。采用各地级市规模以上外商投资工业企业工业总产值加以度量,并以对数形态加入回归方程。第四,行业规模(scale)。本文以各地级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作为度量,以自然对数类型进入回归方程。以上数据来源于《中国城市统计年鉴》、各地级市《统计年鉴》以及各省政府工作报告。各变量描述性统计见REF_Ref13769\h表3(1)(2)(3)(4)(5)变量名称变量符号样本量平均值标准差最小值最大值绿色技术创新gtp5843.7251.61208.434环境规制Er25510.4472.0700.00025435.10行业规模lnscale5856.1341.0962.9968.384外商直接投资lnfdi41713.001.8306.51816.19资本投入lncapital46715.960.84112.7918.06劳动投入lnlabor58110.710.3398.50911.46表SEQ表\*ARABIC3变量描述性统计实证分析本文采用StataMP16.0拟合了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的影响结果。为了更好地消除变量间的自相关,本文将采用差分动态高斯混合模型的方式对(1)式和(2)式加以评估,在进行数据分析时,通过差分变换,消除各变量相互之间的横向影响。环境规制对企业技术创新的直接效应分析为了有效避免各变量之间的多重共线性,本研究在进行实证分析时通过依次引入变量对直接效应模型进行分析回归,回归结果如下表所示。(1)(2)(3)(4)(5)(6)(7)VARIABLESlngtplngtplngtplngtplngtplngtplngtpL.lngtp0.540***0.533***0.528***-0.01360.0214-0.0540-0.0542(0.0360)(0.0365)(0.0365)(0.0536)(0.0545)(0.0513)(0.0513)er55.66**58.89**44.8575.75**56.67**56.03*(27.63)(27.48)(30.32)(30.26)(28.52)(28.83)L.er34.2659.41**61.51**52.51*52.19*(26.73)(28.83)(29.21)(27.36)(27.45)lncapital1.105***1.026***0.476***0.471***(0.0979)(0.0978)(0.116)(0.121)lnfdi0.0172-0.0682-0.0670(0.0796)(0.0755)(0.0760)lnlabor1.283***1.285***(0.180)(0.180)lnscale0.0444(0.288)Observations447439437321288284284Numberofcity58575757525252ar1-9.799-9.601-9.562-5.957-5.457-5.576-5.577ar1p0002.56e-094.85e-082.47e-082.45e-08ar21.7451.5731.568-1.537-1.753-1.335-1.336ar2p0.08090.1160.1170.1240.07970.1820.181sargan345.4341.7340.9235.4231.7224.3224.1sarganp8.28e-081.33e-071.21e-078.03e-081.40e-075.39e-074.20e-07N447439437321288284284表SEQ表\*ARABIC4环境规制对企业技术创新的直接效应该试验不但提出残差的一阶差部分为负有关,而且其不具有二阶以上的自相关性。根据表4我们可以发现,差分方程所得的残差是满足AR(1)和AR(2)的整个过程的,其中AR(1)的P值均小于0.01,表示其否定了不具有自相关性的原假定,即变量间存在自相关关系;而AR(2)的P值均大于0.05,我们通常认为大于0.05即可视作不存在二阶自相关,则我们可以得出以上数据样本的残差序列只存在一阶自相关而并不存在二阶以上的序列相关。我们在建模中依次引入控制变量,发现自然环境规制度的回归系数仅在数量上发生变动,且变化幅度较小,表明各回归模式没有收到或接受较小的多重共线性因素,同样也证明了自然环境规制度因素的稳定性,且其对于技术创新具有正向影响。控制变量方面,劳动成本投入与资本投入都保持在低于1%的显著性水平下对企业绿色创新具有积极作用。企业绿色创新发展的两个主要的基础要素即为劳动和资本投入,因此在全面推动企业绿色化创新发展的整个过程中都扮演起着十分关键重要的角色。而FDI的系数却由正数变成了负,可能因为我国对外技术贸易的开放的程度会在某一定的程度上会不利于技术创新,因为我国吸引到了国外较多的低技术质量的或是高技术污染严重的企业,引进来的FDI的资金也大多是集中在国内部分科技发展相对滞后的中低端行业,不利于国内企业对技术的有效吸纳、利用与技术转移,也因此进一步抑制了国内企业绿色创新。而对于行业规模,其虽然对于促进了企业技术创新,但是其促进程度较小,考虑可能是由于一些经济、政策等因素导致行业规模扩大,而行业规模扩大的部分可能为一些中小型企业,这些企业没有足够资金链和稳定能力进行强大的创新与研发,而那些资本雄厚和发展稳定的企业可能更多地选择了扩大生产,所以即便行业规模扩大,但是对企业技术创新也并没有明显的正向效应。环境规制对企业技术创新的间接效应分析在上文中我们提到企业技术创新会受到行业研发投入的影响,而行业的研究和投入往往也都会同时受到严格的环境规制、FDI、公司规模扩张等诸多各种外部因素的综合影响,所以,为了更加客观地研究分析在环境规制条件下上述因素对企业技术创新所产生的影响到底是否会发生改变,本文还将尝试对公式(2)作出两步系统GMM回归。回归结果如下:(1)(2)(3)(4)VARIABLESlngtplngtplngtplngtpL.lngtp0.771***0.696***0.674***0.665***(0.0820)(0.1000)(0.0954)(0.104)lnerdi0.105**0.0703**0.0820**0.156**(0.0484)(0.0351)(0.0363)(0.0651)lnecap0.224*0.289*0.359*(0.120)(0.157)(0.196)lnel-0.117-0.0792(0.162)(0.181)lnesize-0.221*(0.122)Constant0.266-1.561-1.657*-2.965**(0.186)(1.074)(0.977)(1.423)Observations349348346346Numberofcity53535353ar1-2.988-3.033-2.988-2.960ar1p0.002810.002420.002810.00308ar21.1220.7890.5920.366ar2p0.2620.4300.5540.714sargan145.9144.9147.9146.3sarganp0.2460.2450.1780.187N349348346346表SEQ表\*ARABIC5环境规制对企业技术创新的间接效应通过表5我们可以看出其Sargan检验的P值都大于0.1,即接受了该模型所运用的工具变量具有良好的外生性的假设,也就是说该模型中所要选用的和要引进到的新的各种工具变量都是十分合理有效的、可行的。AR(1)的P值均小于0.01,得到变量之间存在一阶自相关;而AR(2)的P值均大于0.1,则接受原假设,不存在二阶自相关。以上数据均表明模型选择的工具变量是比较合理的,并且能够很好地进行模型识别。通过对环保法规与FDI、资本投入、公司规模等变量的相互作用项与企业技术创新方面的关联展开回归分析方法可以看出在环保法规的有效约束下各影响系数均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没有呈现较大波动。模型中我们发现企业规模的影响系数随着模型变量的不断增加,一直呈现着显著为正的状态,这与表4中FDI的结果较为不同,在表4中我们发现FDI与企业技术创新呈现一个不太明显的负相关关系,而表5则使其变为正相关,且在5%的水平上显著,这表明环境规制改变了外商直接投资对技术创新的影响,我们可以认为环境规制产生了间接效应。资本投入是科技创新的最重要因素,通过表5我们得知环境规制下资本投入对企业创新产生显著的正向效应。黄河上游能源资源十分丰富,在石油化工、装备科技、材料、新能源等方面已形成了一条重要的产业链。中部区域积极推进制造业的主动转型,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等新兴工业。下游地区重点发展农业和服务业,推动海洋生物药品、节约环境保护、信息等行业蓬勃发展,资本投入能够实现上中下游产业链优化、产业积极转型,有利于促进我国高质量发展,而环境规制强度的提高,还能够使得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促进技术进步和流域要素结构合理化,使产业结构趋于高级化,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值得一提的是,在环境规制的作用下,劳动投入对技术创新的影响由显著的正向效应变为较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考虑到本研究劳动投入所使用的代理变量为职工平均工资,因此职工平均工资的提升提高了企业的运营成本,一定程度上挤占了企业的研发投入与创新资金,由此降低了其创新能力。除此之外,在环境规制的影响下,行业规模对技术创新的影响产生了相对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可能由于环境规制导致行业规模缩小,从而削弱了行业规模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溢出效应,愿意创新的初创企业被限制发展,大规模企业既要承担更多治污成本还要承担社会责任,尤其是在黄河流域,黄河流域面临着生态、资源、环境的各种压力,使得其保护与发展的矛盾越来越明显。我国现行的环保准入制度对高污染行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制约作用,而提高准入门槛则能防止黄河地区成为“污染重地”,黄河流域的环境规制政策使得大企业投入更多在承担社会责任方面,从而缩小研发投入,虽然行业规模在扩大,但是创新效率并非与之成正比,由此行业规模在环境规制的影响下对企业创新的影响转为负效应。异质性分析及稳健性检验异质性分析由于黄河上中下游产业结构仍存在不同,且存在区域发展差异,为进一步检验环境规制对黄河流域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我们将黄河分为上、中、下游三个部分,并对其进行回归分析,具体估计结果如下所示:(1)(2)(3)(4)VARIABLES全流域上游中游下游L.lngtp-0.0542-0.1100.189**0.123(0.0513)(0.0899)(0.0855)(0.0945)er56.03*76.4431.7923.58(28.83)(67.15)(41.22)(26.52)L.er52.19*(27.45)lncapital0.471***0.495**0.3480.293(0.121)(0.206)(0.229)(0.279)lnfdi-0.0670-0.228**-0.277**-0.165(0.0760)(0.109)(0.139)(0.122)lnlabor1.285***1.130***0.770*1.709***(0.180)(0.288)(0.446)(0.464)lnscale0.0444-0.211-1.163**-0.165(0.288)(0.602)(0.459)(0.247)Observations2848011690Numberofcity52162115ar1-5.577-3.353-3.584-4.643ar1p2.45e-080.0007990.0003383.44e-06ar2-1.336-0.537-0.3280.452ar2p0.1810.5910.7430.651sargan224.191.49113.791.44sarganp4.20e-070.01100.002650.0253N2848011690表SEQ表\*ARABIC6环境规制对黄河上中下游影响的估计结果回归结果显示,环境规制对黄河全流域的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显著为正,同时分别与黄河上、中、下游的企业创新能力呈正相关关系,其中对上游的影响最大,其次是中游,最后是下游。可能由于中游地区属于我国20世纪的能源重化工业基地,像山西和陕西省,因此政府在煤炭资源价格、电力、土地等方面给予了支持,使得部分企业仍处在低端生产的状态,使得这些地方存在着高环境污染、高排放的普遍现象,因此一定的环境规制可能会使该地不断提升效率,促进资源合理配置,加快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与黄河的上游、中游地区比较,位于黄河下游的河南、山东地区具有比较强大的经济力量,有着完善的环保法规和完善的配套政策,因此,对下游企业而言,环境管制力度的改变具有一定局限性。REF_Ref9420\r\h[24]外商投资分别在上中下游都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而在黄河全域却呈现正系数,猜测可能是外商投资对绿色技术创新存在一定门槛效应,邝嫦娥(2019)学者认为环境法规对绿色技术创新的消极作用取决于其发展程度,而不同的环境规制政策对于绿色技术创新的“倒逼效应”与“遵循成本效应”有着明显的差异。REF_Ref18352\r\h[34]这还需要在之后的研究中进行更多的检验。资本投入和劳动投入对技术创新的影响都与之前直接效应模型中所获得的结果一致,即二者均可以显著促进技术创新,而外商直接投资也与之前的研究结果一致,即产生负的影响。稳健性检验稳健性检验通常采用替代部分重要变量或者重新选取评估方法,如果再估算的结果与原始的预测值相差不大,那么该模型的稳定性就会得到很好的验证。本文的核心变量主要在于对环境规制变量的测度方面。本文首先参考陈诗一(2021)的做法,利用各省政府工作报告中与“环境保护”相关词汇的频率来构建地级市政府环境规制执行强度REF_Ref31371\r\h[33]。为了验证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将对环境规制的代理变量进行调整,即采用叶琴(2018)衡量命令型规制强度的做法,将每个城市的单位污染物排放量进行了线性规范化(主要计算废水、二氧化硫、烟尘的排放量)REF_Ref5981\r\h[39]。本文采用《中国城市统计年鉴》的数据进行分析。文章继续将黄河流域划分为上、中、下游三个区域,并采用系统GMM模型进行估计,其结果如下:全流域上游中游下游变量lngtplngtplngtplngtpL.lngtp-0.219***-0.236**0.200**0.0918(0.0539)(0.0960)(0.0837)(0.0900)er20.1370.144-0.002190.0170(0.0904)(0.164)(0.00996)(0.115)lncapital0.765***0.732***0.3040.291(0.132)(0.215)(0.222)(0.262)lnfdi-0.180*-0.341***-0.283**-0.180(0.104)(0.119)(0.139)(0.112)lnlabor1.252***1.014***0.835*1.786***(0.184)(0.287)(0.436)(0.428)lnscale0.0788-0.411-1.036**-0.0604(0.279)(0.580)(0.423)(0.199)Observations2877511696Numberofcity53162116ar1-3.587-2.748-3.580-4.908ar1p0.0003340.005990.0003439.22e-07ar2-2.548-1.062-0.4220.428ar2p0.01080.2880.6730.669sargan152.185.95116.098.00sarganp5.15e-070.007890.001690.0124N2877511696表SEQ表\*ARABIC7稳健性检验由表7的结果我们可以看出,除黄河中游以外,各主要因素的作用方向都是相同的,这说明本文的研究结果基本是稳健的。黄河中游的方向相反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在稳健性检验时所选取指标是仅衡量命令型环境规制的数据,而实际上环境规制划分为命令控制型、市场激励型、自愿型和隐性环境规制,而其他分类类型较难进行衡量,且根据叶琴学者的研究,命令型规制工具对于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要大于市场型规制工具REF_Ref5981\r\h[39],故本研究只选取了命令控制型指标,可能存在一些误差。除此之外资源类产业多样化水准较高的大中城市大多处于中游,一般聚集在山西、陕西区域和河南西部等,这些类型的城市具有良好的资源禀赋,可以将产业链延伸到现有的资源上,并在具有优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而由于中游一些城市属重化工城市,环境规制可能会限制其在原有资源禀赋上继续路径创造,从而降低企业创新能力,但是这也并不完全是劣态,虽然即期内看似呈负相关效应,但是合理的环境规制可能会阻止一些中游高污染企业的路径依赖,从而进行产业升级和转型,长期可能会逐渐促进企业进行绿色转型,提升其绿色创新能力。结论与政策建议本文基于2010年—2019年黄河流域59个地级市面板数据,运用高斯混合模型的方法,对环境规制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环境规制能够透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作用于企业技术创新。本文的结论为波特假说提供了一定的支持,即认为环境规制对企业技术创新是有益的。虽然外商直接投资、劳动投入与企业技术创新之间本身可能存在一定负向效应,但是环境规制通过影响资本投入和劳动投入,最终也能够对企业技术创新产生正向影响,说明环境规制确实能够产生间接影响,从而推动企业技术创新。文章最后将黄河流域划分为三大类,仍可认为环境规制突破了其成本效应,并通过技术创新促进流域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强化环境管制,推动了黄河地区的绿色消费与投资需求,并对区域要素结构、产业结构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从而推动了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结合本文研究内容,得到以下启示:我国应出台更加灵活的环境规制政策措施。由于大公司虽然拥有比小企业更加稳定的资金,但是在拟定环境规制政策措施时,应当将高端中小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补偿和绿色技术研发费用成本列入考量,以防企业经营者为追求利润最大化而做出短视行为或仅扩产而不技术创新的情况发生。出台更加多样的环境规制政策。在拟定环境规制政策措施时,应该因地制宜,而非一刀切式对具有各种情况的不同区域制订统一的规制政策措施。比如黄河中上游部分地区资源禀赋不高,资源的保障能力较差,经济发展滞后,经济基础薄弱,但制造业和其他非资源性产业占比较高、产业结构相对合理,所以要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大力扶持接续替代产业,加强区域间联动,推动资源合理配置;而中游资源开采量逐渐下降,大部分城市不再过度依赖资源等物质带动,故应大力向清洁环保的资源型加工转型,加大环境规制强度,发展绿色低碳经济。我国应深化黄河上游与其他区域之间的合作,不断提高黄河流域整体的对外开放水平,引进高质量企业,借助“丝绸之路经济带”推动要素在各区域之间的流动。研究不足与未来展望由于部分行政区数据缺乏严重,很多城市2018年与2019年的环境规制数据难以获取,其中不乏有一些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地级市,但是由于数据的可获得性导致本文未能对其进行研究,从而导致结果产生一定偏差。本当前环境规制指标的选取存在较大差异,本文所运用的环境规制指标具有一定局限性,但是考虑到地级市获取数据相对困难,因此只能通过目前大量学者所运用的方法对本研究指标进行选取,未来还有改进空间,不断优化环境规制强度的测算。相对于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其长期效应日益突出。REF_Ref5458\r\h[35],希望在以后的研究中加入对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的考虑,使环境规制的指标选取更加科学、合理。研究对于一些现象的解释较为主观,且对于实证分析结果未能很好地进行深入,如一些相关系数的正负性转换情况,本文没有深入探究,而有关的建议只是基于此项调查的结论,其概括性较高,有关于落实政策仍有待深入探讨与不断实践。参考文献樊杰,王亚飞,王怡轩.基于地理单元的区域高质量发展研究——兼论黄河流域同长江流域发展的条件差异及重点[J].经济地理,2020,40(01):1-11.DOI:10.15957/ki.jjdl.2020.01.001.任保平,张倩.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设计及其支撑体系构建[J].改革,2019(10):26-34.陈耀,张可云,陈晓东,廖元和,宋丙涛,黄寰,王喜成.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J].区域经济评论,2020(01):8-22.DOI:10.14017/ki.2095-5766.2020.0003.金凤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协调推进策略[J].改革,2019(11):33-39.ZhaoX,SunB.TheinfluenceofChineseenvironmentalregulationoncorporationinnovationandcompetitiveness[J].JournalofCleanerProduction,2016,112(JAN.20PT.2):1528-1536.徐彦坤,祁毓.环境规制对企业生产率影响再评估及机制检验[J].财贸经济,2017,38(06):147-161.LEEUWENGV,MOHENP.RevisitingthePorterHypothesis:AnEmpiricalAnalysisofGreenInnovationfortheNetherlands[J].EconomicsofInnovation&NewTechnology,2013,67(2):295-319.Sinn,Hans-Werner.Publicpoliciesagainstglobalwarming:asupplysideapproach[J].InternationalTax&PublicFinance,2008,15(4):360-394.赵细康.引导绿色创新:技术创新导向的环境政策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Hancevic,IgnacioP.Environmentalregulationandproductivity:ThecaseofelectricitygenerationundertheCAAA-1990[J].EnergyEconomics,2016:S0140988316302663.WangQ,RenSG,HouY.Atmosphericenvironmentalregulationandindustrialtotalfactorproductivity:themediatingeffectofcapitalintensity[J].EnvironmentalScienceandPollutionResearch,2020,81.PorterME,LindeC.TowardaNewConceptionoftheEnvironment-CompetitivenessRelationship[J].JournalofEconomicPerspectives,1995,9(4):97-118.郭进.环境规制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波特效应”的中国证据[J].财贸经济,2019,40(03):147-160.XieRH,YuanYJ,HuangJJ.DifferentTypesofEnvironmentalRegulationsandHeterogeneousInfluenceon“Green“Productivity:EvidencefromChina[J].EcologicalEconomics,2017,132(FEB.):104-112.刘伟,童健,薛景.行业异质性、环境规制与工业技术创新[J].科研管理,2017,38(05):1-11.DOI:10.19571/ki.1000-2995.2017.05.001.周清香,何爱平.环境规制能否助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J].财经科学,2020(06):89-104.张娟,耿弘,徐功文,陈健.环境规制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9,29(01):168-176.蒋伏心,王竹君,白俊红.环境规制对技术创新影响的双重效应——基于江苏制造业动态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3(07):44-55.DOI:10.19581/ki.ciejournal.2013.07.004.张成,陆旸,郭路,于同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幼儿园大班标准教案《幸福的一家人》含反思
- 浙教版信息技术八上第2课《变量和赋值语句》教学设计
- 2025至2030年中国怀山片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年黑龙江农垦职业学院单招职业倾向性测试题库学生专用
- 二零二五年人才引进安置房购房协议
- 2025年度科技园区房屋土地转让与产业孵化合作协议
- 2025年度智能机器人制造投资合作合同
- 2025年湖南省长沙市单招职业倾向性测试题库汇编
- 2025年度游乐场地租赁合同协议(含设备升级)
- 新型储能行业趋势及市场前景分析报告
- 高中主题班会 悟哪吒精神做英雄少年-下学期开学第一课主题班会课件-高中主题班会课件
- 新学期 开学第一课 主题班会课件
- 民法典合同编讲座
- 2024年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语文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广西壮族自治区公路发展中心2025年面向社会公开招聘657名工作人员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大学转专业高等数学试卷
- DBJ51-T 198-2022 四川省既有民用建筑结构安全隐患排查技术标准
- 公司厂区保洁培训
- (高清版)JTGT 3360-01-2018 公路桥梁抗风设计规范
- (高清版)TDT 1042-2013 土地整治工程施工监理规范
- 持续质量改进降低非计划性胃管拔管发生率(PDCA)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