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高一上学期期末综合测试化学试卷含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共20小题)1.已知2+3A2﹣+16H+=2M3++3A↓+8H2O,则中的x的值为()A.1 B.2 C.3 D.42.研究小组欲配制480mL0.1mol•L﹣1的NaCl溶液,用于制备植物营养液,部分实验操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实验中需要用托盘天平称量约2.9gNaCl固体 B.①、②中玻璃棒的作用分别是引流、搅拌加速溶解 C.定容时,仰视容量瓶的刻度线,使配得的NaCl溶液浓度偏高 D.图中实验操作步骤的顺序为②①④③3.如果Fe3+、、Al3+和M四种离子以物质的量之比2:4:1:1共存于同一溶液中,那么M可能是()A.Na+ B.OH﹣ C. D.Cl﹣4.在含有Fe(NO3)2、Mg(NO3)2和AgNO3的溶液中加入适量锌粉,首先被置换出来的是()A.Mg B.Fe C.H2 D.Ag5.某化学小组通过测量Na2O2粗品与水反应产生O2的体积确定Na2O2的变质程度,但有资料显示Na2O2与水反应收集到O2的体积小于理论值。该小组查阅资料发现:a.Na2O2与水反应的过程中还可能存在以下两个复分解反应:ⅰ.Na2O2+2H2O═2NaOH+H2O2ⅱ.Na2O2+H2O═NaOH+NaHO2b.NaHO2能在MnO2催化的条件下分解生成O2设计如下实验:取0.02mol纯净Na2O2与足量水反应,140s时不再产生气泡,180s时向所得溶液中加入少量MnO2,立即产生无色气体。过程中溶液的体积始终约为40mL。反应过程中pH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根据pH的变化可判断反应过程中一定发生反应ⅱ B.若将Na2O2替换为O2,300s时溶液中的碱为NaOH C.140s~180s时,溶液中c(OH﹣)=0.6mol/L,则此时段内溶液中n(NaHO2)=0.016mol D.向8.0gNa2O2粗品中加适量MnO2和足量水,生成0.448LO2(标准状况),则Na2O2的纯度为39%6.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7.8g由Na2S和Na2O2组成的混合物中,含有的离子总数为0.3NA B.将标准状况下44.8LCl2溶于水,溶液中含有的Cl﹣数目为2NA C.1molNa2O2与水完全反应时,转移电子数目为2NA D.0.1mol•L﹣1MgCl2溶液中含有0.2NA个氯离子7.已知反应:Cl2+2I﹣=I2+2Cl﹣,2Fe3++2I﹣=I2+2Fe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根据已知反应可以判断氧化性:Fe3+>Cl2>I2 B.氯气只具有氧化性,不具有还原性 C.KI溶液中,Fe3+可以大量存在 D.上述反应中I2均为氧化产物8.下列各组的两种物质在溶液中的反应,可用同一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是()A.氢氧化钠与盐酸;氢氧化钾与碳酸 B.BaCl2溶液与Na2SO4溶液;Ba(OH)2溶液与H2SO4溶液 C.Na2CO3溶液与盐酸;K2CO3溶液与硝酸 D.氧化钠与稀盐酸混合;氧化铜与稀盐酸9.田径运动会上使用的发令枪所用“火药”成分是氯酸钾和红磷,经撞击发出响声,同时产生白烟。撞击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KClO3+P→P2O5+KCl(未配平),则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上述反应中Cl元素被还原 B.P2O5是P被还原后所得的产物 C.该反应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个数之比为3:5 D.上述反应中每消耗3个P原子时,转移15个电子10.白磷(P4)有毒,实验时若皮肤接触到白磷,应立即用稀CuSO4溶液清洗,发生两个反应:①P4和CuSO4反应的主要生成物为Cu、H3PO4和H2SO4;②P4+CuSO4+H2O→Cu3P+H3PO4+H2SO4(未配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反应①和②中,P4均只作还原剂 B.反应①中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个数之比为5:2 C.皮肤接触到白磷;用稀CuSO4溶液清洗后,应再使用NaOH溶液清洗 D.反应②中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个数比为6:511.下列下NaCl相关状态图示的叙述正确的是()A.NaCl固体中含有能自由移动的离子 B.图2中a离子是水合钠离子 C.NaCl在水分子作用下发生电离是化学变化 D.熔融NaCl通电后发生了电离12.交叉分类法表示一些物质或概念之间的从属或包含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选项XYZA金属氧化物碱性氧化物化合物B胶体分散系混合物C冰醋酸酸纯净物DNa2SO4•10H2O盐纯净物A.A B.B C.C D.D13.同周期元素性质存在着一定的递变规律,对Na、Mg、Al的有关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碱性:NaOH>Mg(OH)2>Al(OH)3 B.原子半径:Na<Mg<Al C.离子的氧化性:Na+>Mg2+>Al3+ D.单质的还原性:Na<Mg<Al14.实验室常利用反应NaNO2+NH4ClNaCl+N2↑+2H2O制取少量的N2,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NaNO2发生氧化反应 B.生成1个N2时转移3个电子 C.NH4Cl被氧化 D.化合价升高和化合价降低的元素是同一种元素15.下列化学用语中正确的是()A.钠离子的电子式: B.Cl﹣的结构示意图: C.质量数为35的氯原子: D.NaCl的形成过程:16.某同学设计下列实验探究碳、硅元素非金属性的相对强弱。已知:①酸性强弱:亚硫酸>碳酸②Cu+2H2SO4(浓)CuSO4+SO2↑+2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圆底烧瓶中的反应,浓硫酸体现氧化性和酸性 B.实验时,应先点燃酒精灯,再打开分液漏斗活塞 C.装置B中产生CO2可说明硫元素的非金属性强于碳元素 D.装置C中生成白色沉淀可说明碳元素的非金属性强于硅元素17.1mol(XY4)2WR3含52mol质子,R的核外电子数是W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2倍,W和R的原子序数之和是X原子序数的2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原子半径:Y<R<X<W B.简单氢化物的热稳定性:W<X<R C.WR2和XY3为弱电解质 D.第50号元素的一种核素与核素W具有相同的价电子数18.同温同压下,等质量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相比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质子数之比为1:1 B.密度之比为11:8 C.物质的量之比为8:11 D.原子个数之比为1:119.某无色、澄清溶液中可能含有Na+、K+、、Cl﹣、、、H+、Cu2+中的几种,且每种离子的物质的量相等。依次进行下列实验,每步所加试剂均过量,观察到的现象如下:实验操作现象(1)用洁净的铂丝蘸取溶液,在酒精上灼烧火焰的颜色呈黄色(2)向溶液中滴加2~3滴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红(3)向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和稀盐酸有白色沉淀生成(4)将(3)中所得沉淀过滤,向滤液中加入AgNO3溶液和稀硝酸有白色沉淀生成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A.不需要进行实验,就可以排除的离子是Cu2+ B.由实验(1)可以确定溶液中一定有Na+、一定无K+ C.溶液中肯定含有的离子是Na+、、H+ D.溶液中肯定不含有的离子是、、Cu2+20.加入NaOH溶液后,下列离子数目不会减少的是()A.Cu2+ B.Fe3+ C.SO42﹣ D.H+二.解答题(共4小题)21.亚硝酸钠(NaNO2)是一种用途广泛的工业盐,因其外观和食盐相似容易误食中毒。亚硝酸钠加热到320℃以上会分解产生Na2O、N2和O2,其水溶液呈碱性,能与AgNO3溶液反应生成难溶于水、易溶于酸的AgNO2。由于NaNO2有毒性,将含该物质的废水直接排放会引起水体严重污染,所以这种废水必须处理后才能排放。处理方法之一如下:[]NaNO2+[]KI+[]═[]NO↑+[]I2+[]K2SO4+[]Na2SO4+[]H2O。(1)请完成该离子方程式并配平。(2)从物质分类角度来看,NaNO2是(填字母代号)。a.酸b.酸式盐c.碱d.非电解质e.电解质f.钠盐(3)用上述反应来处理NaNO2开不是最佳方法,其原因是。从环保角度来讲,要将NaNO2转化为氮气,所用物质的填“氧化性”或“还原性”)应该比KI更(填“强”或“弱”)。(4)下列方法不能用来区分固体NaNO2和NaCl的是(填序号)A.分别溶于水,滴加酚酞试液B.分别溶于水并滴加HNO3酸化的AgNO3溶液C.分别加强热并收集气体检验D.用筷子分别蘸取固体品尝味道(5)误食NaNO2会导致人体血红蛋白中的Fe2+车转化为Fe3+而中毒,该过程中NaNO2表现出的性质与下列:(填序号)反应中H2O2表现出的性质相同。A.2H2O2H2O+O2↑B.H2O2+Cl2═2HCl+O2↑C.H2O2+H2SO3+2KI═2H2O+I2+K2SO4(6)S2可以与Fe2+反应制备Fe2O3纳米颗粒。若S2与Fe2+的系数之比为1:2,配平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Fe2++[]S2+[]H2O2+[]OH﹣═[]Fe2O3+[]S2+[]H2O22.氧化还原反应分析(1)全球一半左右的碘是以智利硝石提取硝酸钠后的母液为原料,加入亚硫酸氢钠制取,相关反应如下:NaIO3+□NaHSO3→NaHSO4+□Na2SO4+□I2+□H2O(未配平)完成下列填空:①配平上述化学方程式,并用单线桥注明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②该反应实质是两步反应:①+3=3+I﹣+3H+,则第二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②;若要使碘酸钠的利用率最高,碘酸钠在第一步和第二步反应中的用量之比是。③已知亚硫酸放置在空气中,容易变质为硫酸钠。检验亚硫酸钠固体是否氧化变质的方法是。(2)硫酸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我国制备硫酸的原料通常用过硫化亚铁,第一步反应为:4FeS2+11O22Fe2O3+8SO2①并用双线桥注明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②该反应的氧化产物为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质量之比为。23.现有一混合溶液,可能含有以下离子中的若干种:H+、K+、Al3+、、Cl﹣、、,现取三份100mL该混合溶液进行如下实验。(已知:+OH﹣═NH3•H2O)实验①:向第一份混合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有沉淀产生;实验②:向第二份混合溶液中滴加1.00mol•L﹣1的NaOH溶液,溶液中沉淀的质量与氢氧化钠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实验③:向第三份混合溶液中加入足量BaCl2溶液后,得到干燥的沉淀9.32g。(1)由实验①推断该混合溶液(填“一定”或“不一定”)含有Cl﹣。(2)实验②中沉淀质量减少的离子方程式。(3)实验③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是mol。综合上述实验,你认为以下结论正确的是(填标号)。A.该混合溶液中一定含有H+、K+、Al3+、、,可能含Cl﹣B.该混合溶液中一定含有H+、Al3+、、Cl﹣、,且每一份中n(Cl﹣)≥0.02molC.该混合溶液中一定含有H+、Al3+、、,可能含K+、Cl﹣D.若要确定该混合溶液中是否含有K+,还需进行焰色反应来进行检验(4)该实验中共需要240mLNaOH溶液,某化学实验小组欲用固体准确配制该浓度的溶液①请计算配制此溶液需称取NaOH固体的质量为g。②如图所示的仪器中配制溶液无需使用的是(填字母),还缺少的玻璃仪器是。(5)若实验遇下列情况,导致所配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偏高的是(填字母)。A.定容时俯视刻度线B.定容时水加多了用胶头滴管吸出C.移液前,容量瓶内有蒸馏水D.未冷却至室温就转移定容24.根据①~⑧元素的编号所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用相应的元素符号或者化学用语回答有关问题:族周期ⅠAⅡAⅢAⅣAⅤAⅥAⅦA0族1①②2③④⑤3⑥⑦⑧(1)能显+1价,还能显﹣1价的元素是。(2)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是强酸的元素是。(3)最难形成化合物的元素是。(4)①和④可形成原子数目比为1:1的化合物,其电子式为。(5)③、④、⑤分别与①形成的10电子分子的沸点由低到高的顺序为。(6)⑥和⑦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相互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7)第三周期某元素氢化物(组成为RH)能和冷水剧烈反应产生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20小题)1.已知2+3A2﹣+16H+=2M3++3A↓+8H2O,则中的x的值为()A.1 B.2 C.3 D.4【分析】根据O原子守恒计算y的值,再根据电荷守恒计算x的值。【解答】解:对于反应2+3A2﹣+16H+=2M2++5A↓+8H2O,由O原子守恒可知2y=8,所以y=4;由电荷守恒可知2×(﹣x)+3×(﹣2)+16=2×3,解得x=2,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氧化还原反应及根据信息提取知识的能力等,题目难度不大,关键根据电荷守恒及元素守恒判断x、y的值,是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与能力考查。2.研究小组欲配制480mL0.1mol•L﹣1的NaCl溶液,用于制备植物营养液,部分实验操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实验中需要用托盘天平称量约2.9gNaCl固体 B.①、②中玻璃棒的作用分别是引流、搅拌加速溶解 C.定容时,仰视容量瓶的刻度线,使配得的NaCl溶液浓度偏高 D.图中实验操作步骤的顺序为②①④③【分析】A.根据m=cnM进行计算,注意托盘天平的最小精度是0.1g;B.①中玻璃棒是转移液体,②中玻璃棒的作用搅拌加速溶解;C.定容时仰视刻度线,使溶液体积偏大,根据c=n/V可知,溶液浓度偏低;D.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一般步骤为:计算、称量、溶解、冷却、移液、洗涤、定容、摇匀、装瓶等。【解答】解:A.欲配制480mL溶液,应选用500mL容量瓶,根据m=cnM可得m=2.925g,托盘天平的最小精度是0.1g,则托盘天平称量约2.9gNaCl固体,故A正确;B.①中玻璃棒是转移液体,②中玻璃棒的作用搅拌加速溶解,故B正确;C.定容时仰视刻度线,使溶液体积偏大,根据c=n/V可知,溶液浓度偏低,故C错误;D.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一般步骤为:计算、称量、溶解、冷却、移液、洗涤、定容、摇匀、装瓶等,故正确顺序为②①④③,故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溶液配制方法,为高频考点,明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步骤、操作方法即可解答,试题侧重考查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题目难度不大。3.如果Fe3+、、Al3+和M四种离子以物质的量之比2:4:1:1共存于同一溶液中,那么M可能是()A.Na+ B.OH﹣ C. D.Cl﹣【分析】离子之间结合生成沉淀、气体、水等,则离子不能大量共存,且Fe3+、、Al3+和M四种离子以物质的量之比2:4:1:1共存于同一溶液中,由电荷守恒可知2×3+1×3>4×2,M为带1个单位负电荷的阴离子,以此来解答。【解答】解:A.M为阴离子,不能为钠离子,故A错误;B.Fe3+、Al3+和OH﹣反应均生成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B错误;C.M为带1个单位负电荷的阴离子,不能为碳酸根离子,故C错误;D.M为氯离子,与Fe3+、、Al3+不反应,可大量共存,且遵循电荷守恒,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离子共存,为高频考点,把握习题中的信息、离子之间的反应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电荷守恒的应用,题目难度不大。4.在含有Fe(NO3)2、Mg(NO3)2和AgNO3的溶液中加入适量锌粉,首先被置换出来的是()A.Mg B.Fe C.H2 D.Ag【分析】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Mg>Zn>Fe>Ag,把锌粉加入Fe(NO3)2、Mg(NO3)2和AgNO3的混合溶液中,先和AgNO3反应置换出AgNO3中的Ag,然后和Fe(NO3)2发生反应置换出Fe(NO3)2中的Fe,不和溶液中的Mg(NO3)2发生反应。【解答】解:向Fe(NO3)2、Mg(NO3)2和AgNO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适量的锌粉,锌粉先和氧化性强的离子反应,则先和AgNO3反应置换出AgNO3中的Ag,然后和Fe(NO3)2发生反应置换出Fe(NO3)2中的Fe,不和溶液中的Mg(NO3)2发生反应,所以首先置换出的是Ag,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氧化还原反应,主要考查了金属之间的置换反应,置换的先后顺序为:活动性最弱的金属最先置换出来,然后依活动性由弱到强依次置换,题目难度不大。5.某化学小组通过测量Na2O2粗品与水反应产生O2的体积确定Na2O2的变质程度,但有资料显示Na2O2与水反应收集到O2的体积小于理论值。该小组查阅资料发现:a.Na2O2与水反应的过程中还可能存在以下两个复分解反应:ⅰ.Na2O2+2H2O═2NaOH+H2O2ⅱ.Na2O2+H2O═NaOH+NaHO2b.NaHO2能在MnO2催化的条件下分解生成O2设计如下实验:取0.02mol纯净Na2O2与足量水反应,140s时不再产生气泡,180s时向所得溶液中加入少量MnO2,立即产生无色气体。过程中溶液的体积始终约为40mL。反应过程中pH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根据pH的变化可判断反应过程中一定发生反应ⅱ B.若将Na2O2替换为O2,300s时溶液中的碱为NaOH C.140s~180s时,溶液中c(OH﹣)=0.6mol/L,则此时段内溶液中n(NaHO2)=0.016mol D.向8.0gNa2O2粗品中加适量MnO2和足量水,生成0.448LO2(标准状况),则Na2O2的纯度为39%【分析】A.由于180s后溶液pH增大,说明加入MnO2后有OH﹣生成;B.NaHO2能在MnO2催化的条件下分解生成O2;C.根据Na2O2+2H2O=2NaOH+H2O2和Na2O2+H2O=NaOH+NaHO2,结合过氧化钠和氢氧根的量进行计算;D.根据与H2O2类似,NaHO2也能在MnO2催化的条件下分解生成O2,2NaHO22NaOH+O2↑计算。【解答】解:A.由于180s后溶液pH增大,说明加入MnO2后有OH﹣生成,所以一定发生了反应ii,故A正确;B.由于可能发生反应ⅱ,且NaHO2也能在MnO2催化的条件下分解生成O2,将Na2O2替换为O2,300s时溶液中的碱为NaOH和Na18OH,故B错误;C.根据140s~180s的pH计算出溶液中c(OH﹣)=0.6mol⋅L﹣1,氢氧根的物质的量是0.6mol/L×0.04L=0.024mol,设Na2O2+2H2O=2NaOH+H2O2和Na2O2+H2O=NaOH+NaHO2中参加反应的过氧化钠分别是xmol、ymol,则x+y=0.02,2x+y=0.024,解得x=0.004,y=0.016,所以此时段内溶液中n(NaHO2)为0.016mol,故C正确;D.由于NaHO2也能在MnO2催化的条件下分解生成O2,所以取8.0g产物样品,加入少量MnO2,再加入足量的水,收集产生的氧气并测量体积为0.448L(折合到标准状况),氧气的物质的量是0.448L÷22.4L/mol=0.02mol,则过氧化钠的质量是0.02mol×2×78g/mol=3.12g,因此过氧化钠的纯度为×100%=39%,故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过氧化钠的性质探究等,属于基本知识的考查,难度不大。6.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7.8g由Na2S和Na2O2组成的混合物中,含有的离子总数为0.3NA B.将标准状况下44.8LCl2溶于水,溶液中含有的Cl﹣数目为2NA C.1molNa2O2与水完全反应时,转移电子数目为2NA D.0.1mol•L﹣1MgCl2溶液中含有0.2NA个氯离子【分析】A.Na2S和Na2O2的摩尔质量都是78g/mol;B.氯气与水的反应为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到底;C.1molNa2O2与水完全反应转移1mol电子;D.题目未给溶液体积。【解答】解:A.7.8g由Na2S和Na2O2组成的混合物中,含有的离子总数为×3×NA/mol=0.3NA,故A正确;B.氯气与水的反应为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到底,故标准状况下44.8LCl2溶于水,溶液中含有的Cl﹣数目应小于2NA,故B错误C.过氧化钠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1molNa2O2与水完全反应,转移电子数目为NA,故C错误;D.没有说明MgCl2溶液的体积,不能计算溶液中的微粒个数,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阿伏加德罗常数,题目难度中等,掌握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计算转化关系是解题的关键。7.已知反应:Cl2+2I﹣=I2+2Cl﹣,2Fe3++2I﹣=I2+2Fe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根据已知反应可以判断氧化性:Fe3+>Cl2>I2 B.氯气只具有氧化性,不具有还原性 C.KI溶液中,Fe3+可以大量存在 D.上述反应中I2均为氧化产物【分析】A.一个氧化还原反应中,还原剂的还原性大于还原产物;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B.根据化合价判断;C.离子之间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则不能大量共存;D.还原剂所包含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对应的生成物为氧化产物。【解答】解:A.由①知,氧化性:Cl2>I2,由②知,氧化性:Fe3+>I2,但不能知道Fe3+和Cl2氧化性的强弱,故A错误;B.氯气中Cl元素的化合价为0价,是中间价态,即具有氧化性也具有还原性,故B错误;和I﹣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故B错误;C.根据②可知,Fe3+和I﹣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故C错误;D.上述反应中I﹣均为还原剂,化合价升高转化成I2,则I2均为氧化产物,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把握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为解答的关键,侧重氧化还原反应中基本概念和氧化还原反应规律的考查,注意从化合价角度分析。8.下列各组的两种物质在溶液中的反应,可用同一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是()A.氢氧化钠与盐酸;氢氧化钾与碳酸 B.BaCl2溶液与Na2SO4溶液;Ba(OH)2溶液与H2SO4溶液 C.Na2CO3溶液与盐酸;K2CO3溶液与硝酸 D.氧化钠与稀盐酸混合;氧化铜与稀盐酸【分析】A.盐酸为HCl的水溶液,HCl为强电解质,可拆分,但碳酸为弱酸,不能拆分;B.氯化钡和硫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钡和氯化钠,而氢氧化钡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水;C.二者反应实质都是氢离子与碳酸根离子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D.氧化钠、氧化铜都是氧化物,不能拆。【解答】解:A.HCl为强电解质,拆成离子,离子方程式为H++OH﹣=H2O,碳酸是弱酸,保留化学式,离子方程式为H2CO3+2OH﹣=H2O+CO32﹣,两个反应不能用同一离子方程式表示,故A错误;B.氯化钡溶液与硫酸钠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a2++SO42﹣=BaSO4↓,氢氧化钡溶液与硫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a2++SO42﹣+2OH﹣+2H+=BaSO4↓+2H2O,两个反应不能用同一离子方程式表示,故B错误;C.二者反应实质都是氢离子与碳酸根离子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都可以用同一离子方程式表示:CO32﹣+2H+=CO2↑+H2O,故C正确;D.前者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Na2O+2H+=H2O+2Na+,后者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u2O+2H+=H2O+Cu2+,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判断,为高频考点,把握反应实质、物质组成、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原则为解答关键,注意掌握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意义,试题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与应用能力,题目难度不大。9.田径运动会上使用的发令枪所用“火药”成分是氯酸钾和红磷,经撞击发出响声,同时产生白烟。撞击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KClO3+P→P2O5+KCl(未配平),则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上述反应中Cl元素被还原 B.P2O5是P被还原后所得的产物 C.该反应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个数之比为3:5 D.上述反应中每消耗3个P原子时,转移15个电子【分析】反应中磷元素化合价由0价升高到+5价,氯元素的化合价由+5价降低到﹣1价;根据电子守恒可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5KClO3+6P═3P2O5+5KCl。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所含元素化合价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得到还原产物;还原剂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得到氧化产物。【解答】解:A.KClO3中K为+1价,O为﹣2价,所以Cl为+5价,产物KCl中Cl为﹣1价,所以上述反应中Cl的化合价由+5价变为﹣1价,Cl元素被还原,故A正确;B.反应物中P元素为0价,产物P2O5中P元素为+5价,化合价升高,所以P2O5为P被氧化后所得产物,故B错误;C.反应5KClO3+6P═3P2O5+5KCl中磷元素化合价由0价升高到+5价,则氧化产物为3P2O5,氯元素的化合价由+5价降低到﹣1价,则还原产物为KCl,则根据反应方程式可知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5,故C正确;D.该反应中只有P元素化合价升高,所以P为唯一还原剂,化合价升高5价,所以消耗3molP时,转移电子物质的量=3mol×(+5﹣0)=15mol,故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侧重考查分析判断及知识综合应用能力,明确氧化还原反应特征及本质是解本题关键,知道常见元素化合价,题目难度不大。10.白磷(P4)有毒,实验时若皮肤接触到白磷,应立即用稀CuSO4溶液清洗,发生两个反应:①P4和CuSO4反应的主要生成物为Cu、H3PO4和H2SO4;②P4+CuSO4+H2O→Cu3P+H3PO4+H2SO4(未配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反应①和②中,P4均只作还原剂 B.反应①中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个数之比为5:2 C.皮肤接触到白磷;用稀CuSO4溶液清洗后,应再使用NaOH溶液清洗 D.反应②中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个数比为6:5【分析】A.反应②中部分P元素的化合价升高,部分P元素化合价降低;B.H3PO4是氧化产物,Cu是还原产物,根据电子转移守恒计算;C.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D.反应中P元素化合价由0价变为﹣3价和+5价,生成氧化产物H3PO4和还原产物Cu3P,P4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Cu元素由+2价降低为+1价,CuSO4为氧化剂,生成还原产物Cu3P,反应中的氧化剂为P4、CuSO4。【解答】解:A.反应①中P元素化合价升高,P4为还原剂,反应②中白磷转化为磷化亚铜和磷酸,磷元素的化合价即升高又降低,白磷既是氧化剂也是还原剂,故A错误;B.由题意可知,反应①中磷元素化合价由0价升高为+5价,被氧化,磷酸是反应的氧化产物,铜元素的化合价由+2价降低为0价,被还原,铜是还原产物,由得失电子守恒可知,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5,个数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故B错误;C.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会灼伤皮肤,不能用氢氧化钠洗涤皮肤,故C错误;D.反应中P元素化合价由0价变为﹣3价和+5价,生成氧化产物H3PO4和还原产物Cu3P,P4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Cu元素由+2价降低为+1价,CuSO4为氧化剂,生成还原产物Cu3P,反应中的氧化剂为P4、CuSO4;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4:20=6:5,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基本概念与有个计算,根据化合价掌握氧化还原反应基本概念,注意电子转移守恒在氧化还原反应计算中运用,题目侧重考查学生分析能力、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11.下列下NaCl相关状态图示的叙述正确的是()A.NaCl固体中含有能自由移动的离子 B.图2中a离子是水合钠离子 C.NaCl在水分子作用下发生电离是化学变化 D.熔融NaCl通电后发生了电离【分析】A.氯化钠是离子晶体;B.钠离子带有正电荷,与水分子中带负电荷的氧原子之间有作用力;C.有新物质生成的反应是化学变化;D.电离是电解质在水溶液或者熔融状态下产生离子的过程。【解答】解:A.氯化钠是离子晶体,钠离子和氯离子通过离子键形成离子晶体,在晶体中钠离子和氯离子不能自由移动,故A错误;B.钠离子带有正电荷,与水分子中带负电荷的氧原子之间有作用力,故图2中a离子是水合钠离子,故B正确;C.NaCl在水分子作用下发生电离,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故C错误;D.电离不需要通电,熔融NaCl通电后发生了电解,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物质的微粒构成以及电解质的电离等方面的知识在,注意知识的迁移应用是解题的关键,难度不大。12.交叉分类法表示一些物质或概念之间的从属或包含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选项XYZA金属氧化物碱性氧化物化合物B胶体分散系混合物C冰醋酸酸纯净物DNa2SO4•10H2O盐纯净物A.A B.B C.C D.D【分析】可以从物质的分类着手分析完成此题,分散系属于混合物,纯净物可分为单质和化合物,氧化物分为酸性氧化物和碱性氧化物,无机物又可以分为酸、碱、盐、单质等,据此解答。【解答】解:A.Mn2O7是金属氧化物,但不是碱性氧化物,而是酸性氧化物,故A错误;B.胶体属于分散性,分散性属于混合物,故B正确;C.冰醋酸属于酸,酸属于纯净物,故C正确;D.Na2SO4•10H2O属于盐,盐属于纯净物,故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以框图的形式考查了高中阶段常见物质类别的关系,学生根据课本知识即可作出回答,要求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加强基础知识的识记,题目难度不大。13.同周期元素性质存在着一定的递变规律,对Na、Mg、Al的有关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碱性:NaOH>Mg(OH)2>Al(OH)3 B.原子半径:Na<Mg<Al C.离子的氧化性:Na+>Mg2+>Al3+ D.单质的还原性:Na<Mg<Al【分析】A.根据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进行分析;B.根据同周期原子半径从左到右逐渐减小进行分析;C.根据金属的还原性越强,对应离子的氧化性越弱进行分析;D.根据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单质的还原性越强进行分析。【解答】解:A.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金属性:Na>Mg>Al,则碱性:NaOH>Mg(OH)2>Al(OH)3,故A正确;B.同周期原子半径从左到右逐渐减小,则原子半径:Na>Mg>Al,故B错误;C.金属的还原性越强,对应离子的氧化性越弱,则离子的氧化性:Na+<Mg2+<Al3+,故C错误;D.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单质的还原性越强,则单质的还原性:Na>Mg>Al,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同一周期内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题。14.实验室常利用反应NaNO2+NH4ClNaCl+N2↑+2H2O制取少量的N2,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NaNO2发生氧化反应 B.生成1个N2时转移3个电子 C.NH4Cl被氧化 D.化合价升高和化合价降低的元素是同一种元素【分析】根据亚硝酸钠中N元素的化合价由+3价→0价,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氯化铵中N元素的化合价由﹣3价→0价,化合价升高,氯化铵被氧化,进行分析。【解答】解:A.亚硝酸钠中N元素的化合价由+3价→0价,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故A错误;B.亚硝酸钠中N元素的化合价由+3价→0价,氯化铵中N元素的化合价由﹣3价→0价,因此生成1个氮气时转移3个电子,故B正确;C.氯化铵中N元素的化合价由﹣3价→0价,化合价升高,氯化铵被氧化,故C正确;D.亚硝酸钠中N元素的化合价由+3价→0价,氯化铵中N元素的化合价由﹣3价→0价,化合价升高和降低的元素都是氮元素,故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及规律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题。15.下列化学用语中正确的是()A.钠离子的电子式: B.Cl﹣的结构示意图: C.质量数为35的氯原子: D.NaCl的形成过程:【分析】A.简单阳离子的电子式即为离子符号;B.氯离子的质子数为17,核外电子数为18,核外电子分层排布;C.元素符号左下角的数字表示质子数,左上角的数字表示质量数;D.Cl、Na原子通过电子的得失形成离子化合物NaCl。【解答】解:A.钠离子的电子式为Na+,故A错误;B.氯离子的质子数为17,核外电子数为18,核外各层上电子数分别为2、8、8,其结构示意图为,故B正确;C.元素符号左下角的数字表示质子数,左上角的数字表示质量数,质量数为35的氯原子:Cl,故C错误;D.Cl、Na原子通过电子的得失形成离子化合物NaCl,用电子式表示NaCl的形成过程是,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用语的分析判断,主要是微粒结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电子式等知识点,注意知识的熟练掌握,题目难度不大。16.某同学设计下列实验探究碳、硅元素非金属性的相对强弱。已知:①酸性强弱:亚硫酸>碳酸②Cu+2H2SO4(浓)CuSO4+SO2↑+2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圆底烧瓶中的反应,浓硫酸体现氧化性和酸性 B.实验时,应先点燃酒精灯,再打开分液漏斗活塞 C.装置B中产生CO2可说明硫元素的非金属性强于碳元素 D.装置C中生成白色沉淀可说明碳元素的非金属性强于硅元素【分析】A.金属铜和浓硫酸之间的反应生成硫酸铜、二氧化硫和水;B.金属铜和浓硫酸之间的反应需要加热;C.依据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强弱判断非金属性强弱;D.依据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强弱判断非金属性强弱即可。【解答】解:A.金属铜和浓硫酸之间的反应生成硫酸铜、二氧化硫和水,浓硫酸体现氧化性和酸性,故A正确;B.金属铜和浓硫酸之间的反应需要加热,应该加入浓硫酸后再加热,故B错误;C.依据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强弱判断非金属性强弱,二氧化硫溶于水生成的是亚硫酸,不是最高价含氧酸,所以不能判断S、C非金属性强弱,故C错误;D.二氧化碳与Na2SiO3溶液反应生成硅酸,证明了碳酸酸性比硅酸强,说明碳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硅元素非金属性强,但是硅酸的产生有可能是二氧化硫进入硅酸钠溶液的反应结果,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非金属性的相对强弱的探究实验,涉及仪器名称,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判断非金属性强弱的依据等考查的知识点较多,难度中等。17.1mol(XY4)2WR3含52mol质子,R的核外电子数是W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2倍,W和R的原子序数之和是X原子序数的2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原子半径:Y<R<X<W B.简单氢化物的热稳定性:W<X<R C.WR2和XY3为弱电解质 D.第50号元素的一种核素与核素W具有相同的价电子数【分析】1mol(XY4)2WR3含52mol质子,可知、构成该物质,若R为O元素、W为C或Si元素,符合R的核外电子数是W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2倍;若X为N元素、Y为H元素,W和R的原子序数之和是X原子序数的2倍,W的原子序数为7×2﹣8=6,可知R只能为C元素,且符合1mol(XY4)2WR3含质子为1mol×(7×2+1×8+6+8×3)=52mol,以此来解答。【解答】解:由上述分析可知,X为N元素、Y为H元素、W为C元素、R为O元素,A.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向右原子半径减小,同主族从上到下原子半径增大,则原子半径:Y<R<X<W,故A正确;B.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向右非金属性增强,同主族从上到下非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简单氢化物越稳定,则简单氢化物的热稳定性:W<X<R,故B正确;C.CO2、NH3均本身不能电离,为非电解质,故C错误;D.第50号元素为Sn,与C元素均位于ⅣA族,则第50号元素的一种核素与核素W具有相同的价电子数,故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构成、电子数的关系、质子数的计算来推断元素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规律性知识的应用,题目难度中等。18.同温同压下,等质量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相比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质子数之比为1:1 B.密度之比为11:8 C.物质的量之比为8:11 D.原子个数之比为1:1【分析】先设出二者的质量,再利用n=来计算O2和CO2的物质的量,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的推论: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同温同压下,气体密度之比等于摩尔质量的之比;同温同压下,分子数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解答】解:设氧气、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g,则二者物质的量之比为::=11:8,A.依据N=nNA可知质子数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等于:11mol×16:8×22=1:1,故A正确;B.同温同压下,气体密度之比等于摩尔质量的之比,即为32:44=8:11,故B错误;C.设氧气、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g,则二者物质的量之比为::=11:8,故C错误;D.同温同压下,分子数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即分子数之比是11:8,所以原子数之比是(11×2):(8×3)=22:24=11:12,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学生以物质的量为核心计算,明确以物质的量为核心计算公式,明确同温同压下,物质的量之比等于体积比等于分子数之比是解答的关键,题目难度中等。19.某无色、澄清溶液中可能含有Na+、K+、、Cl﹣、、、H+、Cu2+中的几种,且每种离子的物质的量相等。依次进行下列实验,每步所加试剂均过量,观察到的现象如下:实验操作现象(1)用洁净的铂丝蘸取溶液,在酒精上灼烧火焰的颜色呈黄色(2)向溶液中滴加2~3滴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红(3)向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和稀盐酸有白色沉淀生成(4)将(3)中所得沉淀过滤,向滤液中加入AgNO3溶液和稀硝酸有白色沉淀生成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A.不需要进行实验,就可以排除的离子是Cu2+ B.由实验(1)可以确定溶液中一定有Na+、一定无K+ C.溶液中肯定含有的离子是Na+、、H+ D.溶液中肯定不含有的离子是、、Cu2+【分析】溶液无色,则一定不含Cu2+;(1)蘸取原溶液作焰色试验,火焰呈黄色,则一定含有Na+;(2)向溶液中滴加2~3滴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红,说明溶液呈酸性,则含有H+,一定不含、;(3)向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和稀盐酸,有白色沉淀生成,白色沉淀只能为BaSO4,溶液一定含有;(4)将(3)中所得沉淀过滤,向滤液中加入AgNO3溶液和稀硝酸,生成的白色沉淀为AgCl,但加入BaCl2溶液和稀盐酸时引入了Cl﹣,该操作不能说明原溶液含有Cl﹣,由于溶液中每种离子的浓度均相等、且n(H+)+n(Na+)=2n(),根据溶液呈电中性可知,原溶液可能含有Cl﹣、K+,据此分析解答。【解答】解:A.溶液无色,则一定不含Cu2+,不需要进行实验,就可以排除的离子是Cu2+,故A正确;B.根据实验(1)火焰的颜色呈黄色可以确定一定有Na+,但是不能排除K+,故B错误;C.由上述分析可知,原溶液中一定含有Na+、、H+,可能含有Cl﹣、K+,一定不含有Cu2+、、,故C正确;D.由上述分析可知,原溶液中一定含有Na+、、H+,可能含有Cl﹣、K+,一定不含有Cu2+、、,故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离子检验,把握离子反应、离子共存、溶液电中性原则的应用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运用能力的考查,注意掌握离子性质及检验方法,题目难度不大。20.加入NaOH溶液后,下列离子数目不会减少的是()A.Cu2+ B.Fe3+ C.SO42﹣ D.H+【分析】离子之间不能结合生成沉淀、气体、水等,则离子数目不变,以此来解答。【解答】解:A.加入NaOH与Cu2+反应生成沉淀,离子数目减少,故A不选;B.加入NaOH与Fe3+反应生成沉淀,离子数目减少,故B不选;C.加入NaOH与SO42﹣不反应,离子数目不变,故C选;D.加入NaOH与H+反应生成水,离子数目减少,故D不选;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离子反应,为高频考点,把握常见离子之间的反应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复分解反应的判断,题目难度不大。二.解答题(共4小题)21.亚硝酸钠(NaNO2)是一种用途广泛的工业盐,因其外观和食盐相似容易误食中毒。亚硝酸钠加热到320℃以上会分解产生Na2O、N2和O2,其水溶液呈碱性,能与AgNO3溶液反应生成难溶于水、易溶于酸的AgNO2。由于NaNO2有毒性,将含该物质的废水直接排放会引起水体严重污染,所以这种废水必须处理后才能排放。处理方法之一如下:[]NaNO2+[]KI+[]═[]NO↑+[]I2+[]K2SO4+[]Na2SO4+[]H2O。(1)请完成该离子方程式并配平+2I﹣+4H+=2NO↑+I2+2H2O。(2)从物质分类角度来看,NaNO2是ef(填字母代号)。a.酸b.酸式盐c.碱d.非电解质e.电解质f.钠盐(3)用上述反应来处理NaNO2开不是最佳方法,其原因是反应生成NO为大气污染物。从环保角度来讲,要将NaNO2转化为氮气,所用物质的还原性填“氧化性”或“还原性”)应该比KI更强(填“强”或“弱”)。(4)下列方法不能用来区分固体NaNO2和NaCl的是D(填序号)A.分别溶于水,滴加酚酞试液B.分别溶于水并滴加HNO3酸化的AgNO3溶液C.分别加强热并收集气体检验D.用筷子分别蘸取固体品尝味道(5)误食NaNO2会导致人体血红蛋白中的Fe2+车转化为Fe3+而中毒,该过程中NaNO2表现出的性质与下列:C(填序号)反应中H2O2表现出的性质相同。A.2H2O2H2O+O2↑B.H2O2+Cl2═2HCl+O2↑C.H2O2+H2SO3+2KI═2H2O+I2+K2SO4(6)S2可以与Fe2+反应制备Fe2O3纳米颗粒。若S2与Fe2+的系数之比为1:2,配平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Fe2+++4H2O2+4OH﹣=Fe2O3++6H2O。[]Fe2++[]S2+[]H2O2+[]OH﹣═[]Fe2O3+[]S2+[]H2O【分析】(1)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和原子守恒配平进行分析;(2)根据NaNO2由酸根和金属阳离子构成,其在水溶液和熔融状态下都可以导电,进行分析;(3)根据反应生成NO为大气污染物,将NaNO2转化为氮气,则氮元素化合价降低,被还原,进行分析;(4)根据亚硝酸钠是强碱弱酸盐其水溶液呈碱性,氯化钠是强酸强碱盐其水溶液呈中性,亚硝酸根离子在酸性条件下不和银离子反应,氯离子和银离子反应生成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加强热亚硝酸钠分解,而氯化钠不分解,进行分析;(5)根据误食NaNO2会导致人体血红蛋白中的Fe2+转化为Fe3+而中毒,则Fe2+失电子变为Fe3+,化合价升高,作还原剂,NaNO2作氧化剂,体现氧化性,与H2O2表现出的性质相同进行分析;(6)根据电荷守恒可知OH﹣的系数是4,最后根据H、O原子守恒,进行分析。【解答】解:(1)该反应中N元素+3价下降到+2价,I元素由﹣1价上升到0价,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和原子守恒配平为:+2I﹣+4H+=2NO↑+I2+2H2O,故答案为:+2I﹣+4H+=2NO↑+I2+2H2O;(2)NaNO2由酸根和金属阳离子构成,属于正盐,含有钠离子,属于钠盐;其在水溶液和熔融状态下都可以导电,属于电解质,故答案为:ef;(3)用上述反应来处理NaNO2并不是最佳方法,因为生成物中有NO,NO气体有毒污染空气,则其原因是反应生成NO为大气污染物。从环保角度来讲,要将NaNO2转化为氮气,则氮元素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则所用物质的还原性应该比KI更强,故答案为:反应生成NO为大气污染物;还原性;强;(4)A.亚硝酸钠是强碱弱酸盐其水溶液呈碱性,氯化钠是强酸强碱盐其水溶液呈中性,分别溶于水,滴加酚酞试液,亚硝酸钠溶液变红,可鉴别,故A不符合题意;B.亚硝酸根离子在酸性条件下不和银离子反应,氯离子和银离子反应生成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反应现象不同,所以可以用HNO3酸化的AgNO3区分NaNO2和NaCl,故B不符合题意;C.加强热亚硝酸钠分解,而氯化钠不分解,反应现象不同,可以用加强热收集气体检验来区分NaNO2和NaCl,故C不符合题意;D.化学药品不能用来品尝味道,所以不能鉴别,故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5)误食NaNO2会导致人体血红蛋白中的Fe2+转化为Fe3+而中毒,则Fe2+失电子变为Fe3+,化合价升高,作还原剂,NaNO2作氧化剂,体现氧化性,与H2O2表现出的性质相同,即H2O2也体现氧化性;A.反应中氧原子既失电子,又得电子,氧元素的化合价部分升高,部分降低,H2O2体现氧化性和还原性,A不符合题意;B.H2O2中氧原子失电子,化合价升高,H2O2体现还原性,B不符合题意;C.H2O2中氧原子得电子,化合价降低,H2O2体现氧化性,C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6)在该反应中,若与Fe2+的微粒个数之比为1:2,假设是1个,则Fe2+为2,反应中失去8个电子,所以H2O2的系数是4,Fe2O3、的系数都是1,根据电荷守恒可知OH﹣的系数是4,最后根据H、O原子守恒,可知H2O的系数是6,可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2+++4H2O2+4OH﹣=Fe2O3++6H2O,故答案为:2Fe2+++4H2O2+4OH﹣=Fe2O3++6H2O。【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题。22.氧化还原反应分析(1)全球一半左右的碘是以智利硝石提取硝酸钠后的母液为原料,加入亚硫酸氢钠制取,相关反应如下:NaIO3+□NaHSO3→NaHSO4+□Na2SO4+□I2+□H2O(未配平)完成下列填空:①配平上述化学方程式,并用单线桥注明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②该反应实质是两步反应:①+3=3+I﹣+3H+,则第二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②+5I﹣+6H+=3I2+3H2O;若要使碘酸钠的利用率最高,碘酸钠在第一步和第二步反应中的用量之比是5:1。③已知亚硫酸放置在空气中,容易变质为硫酸钠。检验亚硫酸钠固体是否氧化变质的方法是取少量样品溶于水,加入过量盐酸后,再加氯化钡,产生白色沉淀则已变质,若无白色沉淀生成,则未变质。(2)硫酸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我国制备硫酸的原料通常用过硫化亚铁,第一步反应为:4FeS2+11O22Fe2O3+8SO2①并用双线桥注明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②该反应的氧化产物为Fe2O3和SO2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质量之比为1:1。【分析】(1)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化合价升降总数相等配平方程式,第一步碘酸根被还原成碘离子,则第二步碘离子应被碘酸根氧化成碘单质,亚硫酸放置在空气中,容易变质为硫酸钠,检验亚硫酸钠固体是否氧化变质只需要检验,进行分析。(2)根据4FeS2+11O22Fe2O3+8SO2中Fe元素由+2价上升到+3价,S元素由﹣1价上升到+4价,O元素由0价下降到﹣2价,进行分析。【解答】解:(1)①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化合价升降总数相等配平,该反应中碘元素的化合价由+5价得电子变为0价,所以一个碘酸根离子得5个电子,硫元素的化合价由+4价失电子变为+6,所以一个参加氧化还原反应的亚硫酸氢根离子失去2个电子,所以得失的最小公倍数是10,所以碘酸钠的计量数是2,亚硫酸氢钠的计量数是5,其它元素根据原子守恒进行配平,所以该方程式为2NaIO3+5NaHSO3═3NaHSO4+2Na2SO4+I2+H2O,单线桥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为:,故答案为:;②根据总反应可知最终转变成了碘单质,第一步碘酸根被还原成碘离子,则第二步碘离子应被碘酸根氧化成碘单质,离子方程式为+5I﹣+6H+=3I2+3H2O;若要使碘酸钠的利用率最高,则第一步被还原成的I﹣应恰好在第二步被碘酸根离子氧化,则碘酸钠在第一步和第二步中用量比应满足5:1,故答案为:+5I﹣+6H+=3I2+3H2O;5:1;③已知亚硫酸放置在空气中,容易变质为硫酸钠,检验亚硫酸钠固体是否氧化变质只需要检验,方法为:取少量样品溶于水,加入过量盐酸后,再加氯化钡,产生白色沉淀则已变质,若无白色沉淀生成,则未变质,故答案为:取少量样品溶于水,加入过量盐酸后,再加氯化钡,产生白色沉淀则已变质,若无白色沉淀生成,则未变质;(2)①4FeS2+11O22Fe2O3+8SO2中Fe元素由+2价上升到+3价,S元素由﹣1价上升到+4价,O元素由0价下降到﹣2价,用双线桥注明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为:,故答案为:;②4FeS2+11O22Fe2O3+8SO2中Fe元素由+2价上升到+3价,S元素由﹣1价上升到+4价,O元素由0价下降到﹣2价,该反应的氧化产物为Fe2O3和SO2,还原产物为Fe2O3和SO2,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质量之比为:1:1,故答案为:Fe2O3和SO2;1:1。【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及规律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题。23.现有一混合溶液,可能含有以下离子中的若干种:H+、K+、Al3+、、Cl﹣、、,现取三份100mL该混合溶液进行如下实验。(已知:+OH﹣═NH3•H2O)实验①:向第一份混合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有沉淀产生;实验②:向第二份混合溶液中滴加1.00mol•L﹣1的NaOH溶液,溶液中沉淀的质量与氢氧化钠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实验③:向第三份混合溶液中加入足量BaCl2溶液后,得到干燥的沉淀9.32g。(1)由实验①推断该混合溶液不一定(填“一定”或“不一定”)含有Cl﹣。(2)实验②中沉淀质量减少的离子方程式Al(OH)3+OH﹣=+2H2O。(3)实验③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是0.04mol。综合上述实验,你认为以下结论正确的是BD(填标号)。A.该混合溶液中一定含有H+、K+、Al3+、、,可能含Cl﹣B.该混合溶液中一定含有H+、Al3+、、Cl﹣、,且每一份中n(Cl﹣)≥0.02molC.该混合溶液中一定含有H+、Al3+、、,可能含K+、Cl﹣D.若要确定该混合溶液中是否含有K+,还需进行焰色反应来进行检验(4)该实验中共需要240mLNaOH溶液,某化学实验小组欲用固体准确配制该浓度的溶液①请计算配制此溶液需称取NaOH固体的质量为10.0g。②如图所示的仪器中配制溶液无需使用的是AB(填字母),还缺少的玻璃仪器是玻璃棒、胶头滴管。(5)若实验遇下列情况,导致所配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偏高的是AD(填字母)。A.定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黑龙江漠河市市属国有企业公开招聘工作人员17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4年芜湖市劳动保障人力资源有限公司招聘10人(十二)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第16课《驱遣我们的想象》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 2024年开封国顺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河北省保定市高阳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 2025年湖南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单招职业倾向性测试题库学生专用
- 2025年湖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倾向性测试题库及答案一套
- 护理学研究习题库(附答案)
- 人工智能题库含参考答案
- 2 我是什么(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
- 热烈欢迎领导莅临指导ppt模板
- 不规则抗体筛查与鉴定
- 2023-2024人教版小学2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新教材】
- 中国银行海尔多联机方案书
- 小学《体育与健康》体育基础理论知识
- JJG 144-2007标准测力仪
- GB/T 8417-2003灯光信号颜色
- GB/T 7984-2001输送带具有橡胶或塑料覆盖层的普通用途织物芯输送带
- GB/T 7324-2010通用锂基润滑脂
- GB/T 5916-2020产蛋鸡和肉鸡配合饲料
- GB/T 28114-2011镁质强化瓷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