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二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教材习题精讲课件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目录CONTENTS环境安全对国家安全的影响Theimpactofenvironmentalsecurityonnationalsecurity环境污染与国家安全EnvironmentalPollutionandNationalSecurity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EcologicalProtectionandNationalSecurity010203问题研究Problemresearch05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GlobalClimateChangeandNationalSecurity04环境安全对国家安全的影响PARTONE在上一章讲到的两个教授打赌的故事中,赌输了的埃尔里奇联合同事,于1995年就事关环境与人类未来的趋势再次与西蒙打赌。埃尔里奇虽然认为未来全球气温将升高、大气污染将加剧、热带雨林将缩减等,但还是希望自己是打赌中输掉的一方。全球气温升高、大气污染加剧、热带雨林缩减等,会严重影响人类生存。埃尔里奇不愿意猜测变为现实,所以宁愿输掉。这体现了埃尔里奇对未来环境安全状况的担忧,不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们环保意识的提升、相关制度的完善,人类与环境的矛盾会得到缓和,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不会越来越不安全。P58导入埃尔里奇为什么希望在打赌中输掉?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是不是越来越不安全?P60活动我国空气质量指数(AQI)是将常规监测的细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臭氧、一氧化碳等空气污染物浓度简化成为单一的数值形式,并分级表示空气污染程度和空气质量状况。1.比较敏感人群(儿童、老人)、一般人群和健康人群在1月和7月出现明显症状天数的差别,并运用相关地理知识,解释天数差别的形成原因。1月,气温低,人们燃烧煤炭等燃料取暖,排出大量的烟尘,再加上此季节降水少,空气质量较差,各类人群出现明显症状的天数较多;7月降水多,空气中的烟尘易随着雨水沉降至地表,空气质量较好,各类人群出现明显症状的天数较少;不同人群的身体素质不同,出现明显症状的天数也不同,如一般人群和健康人群出现明显症状的天数一般小于敏感人群;不同地区还要考虑地形、风速、逆温、人们的生产活动等对空气质量的影响。P60活动我国空气质量指数(AQI)是将常规监测的细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臭氧、一氧化碳等空气污染物浓度简化成为单一的数值形式,并分级表示空气污染程度和空气质量状况。2.当地是否出现过重度以上的污染情况?如果出现,对正常生产和生活有什么影响?出现重度污染,空气污染物会导致肺功能下降,肺癌发病率升高,机器零部件磨损加重,太阳能发电效率降低等;二氧化硫会造成眼部、呼吸道、肺部不适,严重的会导致死亡,对生产设备有腐蚀作用环境污染与国家安全PARTTWOP63导入2010年4月20日,英国石油公司庆祝获得美国政府2009年度安全奖的当天,该公司租赁的“深水地平线”海上石油钻井平台在墨西哥湾水域发生爆炸并沉没,导致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漏油事件。在美国政府的压力下,英国石油公司为墨西哥湾溢油事故付出了数百亿美元的代价。这类突发环境事件的危害有什么特点?是否会影响国家安全?(1)突发环境事件具有发生的随机性和瞬时性、成因与形式的多样性、危害的广泛性和严重性等特点。(2)少数特别重大的突发环境事件,所造成的危害巨大如果应对不得当或不及时,可能会威胁国家安全一般的不至于对国家安全造成严重影响。P71活动2005年11月13日,位于吉林省吉林市的一家化工企业发生爆炸事故,约100吨苯类物质(苯、硝基苯等)流入松花江,形成长达80千米的污染带,引发流域重大水污染事故。位于下游的俄罗斯对此表示关注并采取相应措施,中俄两国政府通过合作成功化解了此次危机。1.归纳中俄双方应对此次跨境污染事件的互动过程。双方互动过程如下:中国外交部知会俄方—俄方媒体关注,俄方成立应急小组,可能受影响区域进入紧急状态—中方向俄方通报污染状况和应对措施—俄驻华大使关注—中国向俄方无偿提供仪器和活性
炭—俄
方在
可能
受污染河段禁渔—中方领导人表态,中方筑坝拦截污染带。P71活动2005年11月13日,位于吉林省吉林市的一家化工企业发生爆炸事故,约100吨苯类物质(苯、硝基苯等)流入松花江,形成长达80千米的污染带,引发流域重大水污染事故。位于下游的俄罗斯对此表示关注并采取相应措施,中俄两国政府通过合作成功化解了此次危机。2. 分析此次事件中我国所采取的应对措施对降低国际争端风险的作用。我国及时向俄方通报情况和动态,可以引起俄方关注并重视,做好防范工作,降低损失;我国向俄方提供水质监测仪器和活性炭,有利于俄方及时监测和净化水质,降低水污染的危害程度;我国领导人表态,可减轻俄方民众的担心和敌对情绪;我国在污染物进入俄方前筑坝拦截污染带外移,可减轻跨境污染的程度。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PARTTHREEP73导入黑龙江省小兴安岭林区的马永顺曾经是伐木英雄,在20世纪50年代创造了手工年伐木1200立方米的全国记录,相当于1个人完成6个人的工作量。马永顺算过一笔账——这么多年,他大约采伐了36000多棵树。马永顺下决心还上这笔“砍伐账”。至2000年去世前,他带领全家义务植树5万多棵,成为植树模范。伐木英雄和植树模范这两个看似矛盾的角色为什么会融合在马永顺身上?我国发展战略转变对保障生态安全有什么意义?不同时期国家的发展战略导致了林区主要功能定位的差异,从而导致林业工人由以伐木为主到以植树造林为主的转变。我国国家发展战略的转变促进了我国生态系统的恢复对保障国家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P75活动土壤侵蚀是我国生态退化问题的突出表现。图3.18显示了我国土壤侵蚀的分布情况。1.说出我国土壤侵蚀的主要类型及其分布范围。水力侵蚀:主要分布在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的山区、东部丘陵地区、东北的山前地带、黄土高原;风力侵蚀:分布在塔克拉玛干沙漠东部、内蒙古西部的阿拉善地区、准噶尔盆地中部等西北干旱地区;冻融侵蚀:分布在高海拔的青藏高原和东北高纬度地区。P75活动土壤侵蚀是我国生态退化问题的突出表现。图3.18显示了我国土壤侵蚀的分布情况。2.你所在省级行政区存在哪类土壤侵蚀问题?强度如何?分析其产生的主要原因和影响。水力侵蚀为主。水力侵蚀为重度。黄土高原属于温带季风气候,该地降水多且集中,地形起伏大,土质疏松过度开垦等人类活动,使得土层变薄、河流含沙量增加洪涝灾害频发。P75活动土壤侵蚀是我国生态退化问题的突出表现。图3.18显示了我国土壤侵蚀的分布情况。3.结合所在省级行政区的自然环境特点,提出解决土壤侵蚀问题的建议。措施包括:修建梯田或“坡面蓄水工程、截流防冲工程”,减轻水土流失;修建小型水利工程,如“蓄水池、转山渠、引洪漫地”等;造林种草等生物措施:采用生物覆盖,免耕或少耕等措施。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
PARTFOURP81导入2009年10月17日,时任马尔代夫总统及内阁成员头戴水下呼吸器,身穿黑色潜水服,在6米深的海底召开了世界上首次水下内阁会议。会议采用手势和书写板表决的方式,一致通过并签署了《来自前线的紧急呼救》的文件,呼吁世界各国关注全球气候变化,并积极减缓温室气体排放。为什么马尔代夫要在海底召开这次呼吁关注全球气候变化的会议?全球气候变化会对国家安全造成哪些影响?(1)随着全球变暖,海平面不断上升,马尔代夫将被海水淹没,在海底召开这次呼吁世界各国关注全球气候变化的会议,有警示作用。(2)生存空间丧失,是全球气候变化对国家安全最严重的影响;全球气候变化,会加剧资源危机或自然灾害,激化国家间的资源争端,从而影响国家安全;影响人类健康。P82思考全球气温变化与二氧化碳浓度变化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随着二氧化碳浓度逐渐升高,全球气温呈现出上升的趋势。不同点:二氧化碳浓度呈现出持续升高的特征,而全球气温变化则呈现出波动上升的特点。P87活动图3.33显示1870年以来人类累积碳排放与全球升温幅度的关系,可作为制订未来减缓气候变化行为的依据。1.说明全球升温幅度随二氧化碳累积排放量变化的总体趋势。全球升温幅度与二氧化碳累积排放量增加的快慢程度一致,即低排放策略,升温幅度小;高排放策略,升温幅度大。2.如果未来温度比1870年升高2℃,与之对应的大气中二氧化碳累积排放量是多少?低排放策略:50000亿吨;高排放策略:25000亿吨ꎮP87活动图3.33显示1870年以来人类累积碳排放与全球升温幅度的关系,可作为制订未来减缓气候变化行为的依据。3.有哪些措施可以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累积的数量?植树造林,增加对二氧化碳的吸收;防止植被燃烧;将二氧化碳封存于地下或海洋中。问题研究PARTFIVEP90拓展资料1发展核能的主要优势核能是一种单位体积能量巨大的能源。1千克核原料铀完全裂变释放的能量相当于燃烧2400吨标准煤。1升海水中的氘通过核聚变释放的能量相当于300升汽油燃烧释放的能量。对于高耗能的产业和部门来说,使用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作为能源,往往需要预留充裕的空间存储燃料,并采用火车或船舶等大运量的交通工具进行运输。而核燃料对存储的空间和运输的运力需求相对较小。与传统火力发电相比,虽然核电站的建设投资大、技术要求高,但核能平均发电成本低于传统的火力发电。与当前人类能源消费结构中占主导的化石能源相比,核能属于清洁能源,在开发和利用过程中,既不会产生污染环境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有害物质,也不会产生使全球变暖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相较于可能枯竭的化石能源,地球上现已探明的铀、钍、钚等核资源相对丰富;如果未来有更加成熟、稳定的核聚变技术,海水中的氘和氚还将为人类提供大量的核燃料。有人认为,核能是目前为止唯一能够大规模替代化石能源的能源。P90拓展1.同化石能源相比,核能的优势体现在哪些方面?核能能量密度大,对存储空间和运输动力需求小,平均发电成本低;核能属于清洁能源,开发利用过程中不会产生有毒物质和温室气体;核资源相对丰富,远景储量大。2.清洁能源还有哪些?这些清洁能源能否大规模替代化石能源?清洁能源即绿色能源,是指开发利用过程中基本不排放污染物的能源,包括核能和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不存在能源耗竭的可能,是最理想的能源,其开发利用日益受到许多国家的重视,尤其是能源短缺的国家。可再生能源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大,不稳定,而且能量密度较小,投资和维护费用高,效率低,所以发电成本高,与化石能源相比,存在一定劣势,大规模取代化石能源的可能性较低。然而,随着技术进步,可再生能源的发电成本会逐渐降低。虽然目前全球能源以化石能源为主,清洁能源所占的比例还比较低,但清洁能源的发展势头迅猛。例如,风电技术的不断改善,促使风力发电成本大幅降低,2019年丹麦风力发电量已接近全国用电量的50%。在全球范围内,近几年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容量所占份额已经超过50%,超过新增加的化石燃料和核能的装机容量。因此,要用发展的眼光,辩证地分析和认识清洁能源能否大规模替代化石能源。P91拓展资料2发展核能的弊端尽管目前核电技术日臻成熟,但在核能开发和利用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隐患。核能的开发和利用对技术的要求很高,这些技术不是每个希望发展核电的国家都能轻易获取的。特别是核资源的开采和浓缩技术与核武器的开发技术相类似,技术扩散的途径或渠道往往会受到严格限制。核裂变发电产生的核废料仍具有一定放射性,因此不能随意丢弃。目前核废料处置是一项世界难题,大部分国家通过深埋至人迹罕至的深山或大洋底的方式封存和放置核废料。核电站还会向周边环境释放大量的热量,造成热污染。核能发电最大的风险在于核泄漏事故。人类和平利用核能至今一共发生了近10次严重的核泄漏事故,尤其是发生在1986年苏联切尔诺贝利(今乌克兰境内)和2011年日本福岛的两次等级为7级(最严重级别)的核泄漏事故,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危害巨大,其影响至今仍未完全消除。P91拓展1.归纳开发利用核能存在的安全隐患。从资料可以归纳开发利用核能存在的安全隐患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第一,核能开发和利用的技术扩散存在导致核武器扩散的风险;第二,核废料具有一定放射性,处置难度大;第三,对周边环境造成热污染;第四,核泄漏事故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危害巨大。2.自查资料,分析切尔诺贝利或福岛核泄漏事故对资源安全、环境安全和国家安全造成的影响。不论是切尔诺贝利还是福岛核泄漏事故,都是人类核电发展史上最为严重的核事故之一,对所在区域和国家的资源安全、环境安全造成巨大的影响,从而威胁国家安全。从资源安全角度来看,重大核泄漏事故的发生,会导致所在区域乃至国家的能源供应能力下降,短时间内电力供应紧张,影响生产、经济和社会的正常运行,甚至触发重大社会危机,引发区域性乃至全国性的政局动荡和武装冲突,威胁国家安全。从环境安全角度来看,重大核泄漏事故属于特别重大的突发环境事件,在短期内甚至长时期损害社会经济和自然环境,引发社会经济次生危机,甚至引起国际冲突,危及国家安全。P91拓展资料3世界核电发展历程世界核电发展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20世纪50—60年代的起步阶段,诞生了世界上最早的一批核电站;20世纪70—80年代中期的迅速发展阶段,核电技术趋于成熟,外加世界石油危机的影响,核电得到迅猛发展;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21世纪初的缓慢发展阶段,发展速度较前期放缓;21世纪以来的发展停滞阶段,总发电量达到峰值后不再增加,甚至有所减少。P91拓展1.据图概括世界核能发电总量变化的特点,并说明切尔诺贝利和福岛等核泄漏事故对世界核能发展阶段性转折的影响。读图可知,世界核能发电总量在20纪70—80年代中后期呈较快增长态势,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至21世纪初缓慢增长;21世纪初以来发展停滞,波动变化。切尔诺贝利和福岛等核泄漏事故,都产生了持久的国际影响,令全世界陷入核辐射恐慌。各国发展核电的信心受到严重打击,对发展核电可能造成的环境和自然的灾难日趋忧虑。多国核电发展决策日趋保守,有些国家出于安全因素的考虑,作出了弃核的决定。不仅如此,事故还促使各国提高核能技术、执行更严格的安全标准,增加了核电成本。全世界的核能产业在核泄漏事故之后,发展减速、停滞甚至倒退。从图中可以看出,2010年世界核电发电量处于高位,2011年福岛核泄漏事故发生,核电发展进入低潮,社会公众增大了对核电安全性的顾虑,电业投资者也放慢了投资步伐,当年及以后几年世界核电发电量较2011年明显减少,亚洲减少尤其明显。P91拓展2.根据图中6个地区核能发电量的变化,比较其核能发电变化过程的差别。西欧和中欧、北美洲核能发电量占世界核电总量的比重高,其核电发展过程基本代表了世界的核电发展过程:起步早,20世纪70—80年代中后期发展迅速,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至21世纪初缓慢增长,21世纪初以来发展基本停滞,甚至有减少趋势。亚洲、东欧和俄罗斯的核电起步稍晚,发电量不同年份有所波动,但整体上呈增长趋势,占世界核电总量的比重逐渐提高。南美洲和非洲的核电起步最晚,发电量一直都不大,占世界核电总量的比重较低。P91拓展资料4不同国家的核电发展选择近年来,不同国家核电发展呈现不同的变化特点。针对核能的优势和弊端以及国情,有的国家选择暂停或放弃原有的核电发展计划,而有的国家则继续加快核电站的建设。1.比较4个国家2007年以来核电发展的差异。读图可知,自2007年以来,法国和美国核电占发电总量的比例相对较稳定;法国占比高,基本保持在70%以上,美国基本保持在20%左右。2007—2011年,日本核电占发电总量的比例为25%~30%,2011年、2012年连续两年大幅降低,之后基本在5%以下。巴基斯坦核电占发电总量的比例一直较低,为2%~8%,但增长态势明显。P91拓展2.从上述4个国家中任选1个国家,通过自查该国能源禀赋、能源消费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供用苗木合同范本
- 加盟教育协议合同范本
- 与收款合同范本
- 仪器协议合同范本
- 化验用品购销合同范本
- 2024年四川旅游学院引进考试真题
- 2024年省厦门市梧村小学招聘考试真题
- 第二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 大单元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 买卖物品交易合同范本
- 保温发泡板合同范本
- 保安列队培训方案
- 泪道狭窄与阻塞的护理
- 铣床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培训
- 2024年山东淄博市城市资产运营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视频监控系统验收测试报告
- 医院骨科专病数据库建设需求
-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一)完整版
- 三年级下册混合计算100题及答案
- 中小学幼儿园安全风险防控工作规范
- ESD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
- 正确认识民族与宗教的关系坚持教育与宗教相分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