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锦州市普通高中高三质量检测历史注意事项:1.本试卷考试时间为75分钟,满分100分。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3.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题标号;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相应区域内,超出答题区域或写在本试卷上无效。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近年在湖北屈家岭遗址发现了多组距今5100年至4900年的水利系统,包括水坝、蓄水区、灌溉区和溢洪道等;植物考古显示该区域存在史前稻田。这可以用来说明该地区()A.农业发展优于黄河流域 B.进行史前治水的最早尝试C.具备早期农业文明特征 D.即将迈入阶级社会的门槛2.汉武帝初平岭南时,其地“山川长远,习俗不齐,言语同异,重译乃通,民如禽兽,长幼无别”,后派官吏到岭南“教其耕犁,使之冠履;为设媒官,始知聘娶;建立学校,导之经义”。这些措施()A.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统一 B.促进了南北经济的平衡C.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D.建立了完备的教育体系3.1973年12月长沙马王堆三号墓出土了20余万字的帛书和竹简,内容涉及战国至西汉初期政治、军事、思想、文化及科学等各方面,下图是马王堆帛书《五十二病方》。以下对该帛书解读正确的是()A.其书写的主要文字应该是甲骨文字 B.可以作为研究古代科技的重要史料C.反映了中国古代印刷术的巨大成就 D.说明世界上最早的书籍来自于中国4.郊祀是天子祭天的重要典礼,承载着中原传统文化对天的崇拜。元朝定都燕京后,推行中原王朝郊祀礼仪。这说明()A.元朝以郊祀彰显正统 B.蒙汉文化已深度交融C.统治者服膺中原文化 D.元朝用郊祀笼络人心5.下图为明代前期一百余年间,徽州地区土地买卖交易契约427件中使用通货的情况统计。该统计佐证了明代前期()A.美洲白银大量流入 B.民间白银货币化的进程C.物价多以银两计算 D.宝钞不再作为通货使用6.从两次鸦片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列强逼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让土地和开放通商口岸是其重要内容,但《辛丑条约》却没有此类条款。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清政府外交政策演变 B.列强侵华方式的变化C.民族资本主义快速发展 D.小农经济的顽强抵制7.1898年粤汉铁路修筑权被美国合兴公司攫取,引起国人不满。后该公司违约把三分之二的股票出售给比利时,至1904年,修筑权已呈易人之势。对此,湘人“大动公愤,纷电政府疆吏,立持废约之议,自行筹办”,鄂、粤两省亦有此议。这反映出()A.保路运动广泛开展 B.列强华利益一致C.民主革命思潮兴起 D.民众路权意识增强8.下图描绘了毛泽东1950年视察哈尔滨车辆厂的情景。毛泽东在视察过程中指出:“这是我们自己的工厂,虽然设备陈旧,也要利用和保护好,因为今后的工业发展就是靠这做基础了。”这说明当时我国()A.已开始实施过渡时期总路线 B.即将开展大规模的经济建设C.重视东北地区现有工业基础 D.工人建设社会主义热情高涨9.周恩来指出:中国政府“对于目前正在它的邻邦进行的战争和战争扩大的危险,不能不加以密切的注意。中国人民认为:朝鲜战争停止了,现在,印度支那战争同样应该停止。”为此,中国()A.主张“另起炉灶” B.倡导召开亚非会议C.提出“求同存异” D.促成“日内瓦协议”10.1978年,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只有206.4美元,到2000年,中国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4743亿美元,对外贸易规模扩大了约23倍。这反映出中国()A.加入WTO推动了经济发展 B.增强企业活力目标实现C.开放型的经济体系逐渐形成 D.计划经济体制的优越性11.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每年的泛滥不可预知、来势凶猛,而尼罗河每年的泛滥可以预知、起势平缓。故而美索不达米亚人将他们的洪水之神视为冷酷无情的恶神,但埃及人却把他们的洪水之神看作是“它的到来会给每个人带来欢乐”的喜神。由此可见()A.文化多样性受自然环境影响 B.古埃及文明宗教色彩浓厚C.西亚与埃及间存在文明冲突 D.大河流域有利于农业发展12.新航路开辟后,花生由南美洲传到旧大陆,但主要由种植者自己食用,种植面积和产量都不大。1900年前后,德国和美国科学家发现了花生和花生油的几十种工业用途,印度、西非和中国的花生产量和出口量由此大增。由此可见,花生的传播与种植()A.主要缘于工业革命进程推进 B.以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为前提C.迅速提高了农业商品化程度 D.受到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影响13.据统计,从1724年到1789年间,法国获得默许出版的图书共12610部。其中,神学和法律书籍几近消失,纯文学、艺术和科学方面的题材占绝对优势,科学和艺术方面的书籍增长尤为显著。这一书籍出版趋势表明法国()A.专制王权达到顶峰 B.文艺创作冲破了神学束缚C.启蒙理性得到成长 D.大革命推动政治文化重构14.工业革命极大改变了人类的物质与精神生活,特别是德国1870年,把中等程度的职业学校升格为工科大学进行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这说明德国()A.确立了分科教育的基本方式 B.成为了欧洲工业革命的中心C.高等教育倾向于世俗化和商业化 D.教育适应了新的生产方式的需要15.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十月革命产生了一种具有世界性影响的新的思想意识,还深刻影响了战后数十年世界历史模式。俄国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仿效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对“世界历史的引领者”最合理的解释是,十月革命()A.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B.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对世界的统治C.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D.开辟了人类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新纪元16.下图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1995—2023年七国集团(G7)及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南非五国(BRICS)生产总值占全球生产总值的比例变化图(按购买力平价计算)。材料可说明此时期()A.美苏阵营对立的加剧 B.新兴市场国家的崛起C.南北国家的互利共赢 D.国际经济秩序的革新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均为必考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唐初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有所谓“道”的划分,道之下是州统县的地方行政制度,唐太宗贞观初年,把全国分为十道,这时道只是一种监察巡视的区域,巡视道的官员都属临时派遣的性质,到了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又分全国为十五道,各置常设的“采访处置史”管理,后来地方官吏的权利日益增大,节度使往往兼领道的长官,掌握军政大权,道也成为军事割据区或行政区,于是安史之乱后出现了藩镇割据的局面。——摘编自王仲荦著《隋唐五代史》材料二在各级地方官的设置上,宋朝基本上是针对节度使的权力开刀的。宋统一后,起初是依照唐制分全国为十道,997年改全国为十五路(类似现在的省),后不断增加,直至二十六路。在路之下,宋的地方行政机构还有州、县两级,与州平级并存的还有府、军、监等机构。在路、州增设“监司”、“通判”等职,有力地限制了地方割据势力,但也造成宋朝冗官多的弊病。——摘编自周宝珠、陈振主编《中国历史·宋史》(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从唐到宋地方行政区划的变化趋势。(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宋两代地方行政区划设置产生的不同结果。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康熙三十年(1691年)五月,工部等衙门议复古北口长城,总兵官蔡元上疏,请求整修古北口一带残破的长城,康熙就此事发表了他的长城观:帝王治天下自有本原,不专恃险阻。秦筑长城以来,汉、唐、宋亦常修理,其时岂无边患?明末我太祖统大兵长驱直入,诸路瓦解,皆莫敢当。可见守国之道,惟在修德安民,民心悦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所谓众志成城者是也。如古北喜峰口一带,朕皆巡阅,概多损坏,今欲修之,兴工劳役,岂能无害百姓!且长城延袤数千里,养兵几何,方能分守?——摘自徐永清《长城简史》材料二长城作为军事防御工程,其文化价值不是长城修筑者的主观意愿,而是历史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在动态的历史场域中,长城本身的物质形态会改变,长城的价值超越了历史长时段并不断被赋予新认知,也因视角和价值取向不同,不同时代对于不同人群而言,在古代、近代乃至新中国建立之后不同的历史时期,长城的象征意义和价值有所不同。——摘编自付瑞红《长城文化价值的“命运共同体”意涵与展示路径》(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康熙反对整修长城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长城在中国古代、近代和新中国建立后所赋予的不同价值,并分别以具体史实说明。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中世纪,基督教是封建社会占据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处于统治地位的基督教把生活中的纵欲当成罪恶,提倡鄙弃奢侈的生活观念。《圣经》中说“有钱人要进神的国比骆驼穿过针眼还难”。17世纪,重商主义者作为当时欧洲新兴商业资产阶级的代言人,一致认为节俭是导致失业的主要原因。富人的奢侈消费向穷人提供了更多的工作机会。犹如托马斯·孟的理解,奢侈“会使富人的钱财用来维持贫人的生活,那就成为公共财富最好的分配方法了”。——摘编自陈国庆《西方消费经济思想与消费文化观念变迁研究》材料二1936年,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阐述了其消费思想。凯恩斯认为大危机与国家提倡自由放任的经济观念脱不开干系,其病因在于有效需求不足。提升有效需求是解救经济危机的万能钥匙。在宏观层面,建议国家要引导消费,要通过积极的财政措施刺激消费。增加社会总需求,提高就业和产出水平,并以此来限制和约束企业与个人的短视经济行为。二战结束后,凯恩斯的思想对西方发达国家产生了巨大影响,几乎成为解决当时一切经济问题的不二法门。——摘编自程海荣《消费伦理观的历史演进与时代变革》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7世纪欧洲消费观念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凯恩斯消费思想在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经济政策中体现,并简要说明其影响。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从19世纪中叶开始,中国在遭受一系列侵略战争后,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这一前所未有的历史进程中,中国社会各阶级为挽救危局进行了各种形式的全力抗争。如图为中国近代历史事件简表(部分)。——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第十一至十二卷》结合中国近代史知识,紧扣材料所示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释。(要求:论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清晰)2024年锦州市普通高中高三质量检测历史注意事项:1.本试卷考试时间为75分钟,满分100分。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3.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题标号;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相应区域内,超出答题区域或写在本试卷上无效。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近年在湖北屈家岭遗址发现了多组距今5100年至4900年的水利系统,包括水坝、蓄水区、灌溉区和溢洪道等;植物考古显示该区域存在史前稻田。这可以用来说明该地区()A.农业发展优于黄河流域 B.进行史前治水最早尝试C.具备早期农业文明特征 D.即将迈入阶级社会的门槛【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范围为古代(中国)。湖北屈家岭遗址出现了水利系统,而且存在史前稻田,这充分体现了当时农业领域有所发展,具备早期农业文明的特征,C项正确;材料没有将长江流域的农业和黄河流域的农业发展水平进行对比,因此无法得出该地区农业发展优于黄河流域,排除A项;材料信息并不能证明这是史前治水的最早尝试,排除B项;材料信息没有涉及到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动,无法得出即将迈入阶级社会门槛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C项。2.汉武帝初平岭南时,其地“山川长远,习俗不齐,言语同异,重译乃通,民如禽兽,长幼无别”,后派官吏到岭南“教其耕犁,使之冠履;为设媒官,始知聘娶;建立学校,导之经义”。这些措施()A.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统一 B.促进了南北经济的平衡C.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D.建立了完备的教育体系【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汉朝(中国)。据材料及所学可知,汉武帝初平定岭南,由于岭南经济文化落后,派遣官员到当地改进落后的经济文化面貌,从而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A项正确;材料涉及对岭南地区的开发,不能得出岭南地区与北方经济的平衡,排除B项;汉武帝的措施,在岭南地区传播了儒家思想。而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崇儒术”,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排除C项;“完备”说法错误,材料只涉及在岭南地区的建立学校,夸大事实,排除D项。故选A项。3.1973年12月长沙马王堆三号墓出土了20余万字的帛书和竹简,内容涉及战国至西汉初期政治、军事、思想、文化及科学等各方面,下图是马王堆帛书《五十二病方》。以下对该帛书解读正确的是()A.其书写的主要文字应该是甲骨文字 B.可以作为研究古代科技的重要史料C.反映了中国古代印刷术的巨大成就 D.说明世界上最早的书籍来自于中国【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朝时期的中国。材料“1973年12月长沙马王堆三号墓出土了20余万字的帛书和竹简,内容涉及战国至西汉初期政治、军事、思想、文化及科学等各方面”体现的是出土汉朝时期的帛书和竹简内容涉及广泛,涉及政治、军事、思想、文化及科学等方面,可以作为研究古代科技的重要史料,B项正确;汉朝时期的书体是隶属,非甲骨文,排除A项;唐朝发明雕版印刷术,排除C项;材料无法说明世界上最早的书籍来源哪里,排除D项。故选B项。4.郊祀是天子祭天的重要典礼,承载着中原传统文化对天的崇拜。元朝定都燕京后,推行中原王朝郊祀礼仪。这说明()A.元朝以郊祀彰显正统 B.蒙汉文化已深度交融C.统治者服膺中原文化 D.元朝用郊祀笼络人心【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元朝(中国)。据题意可知,元朝定都燕京后,推行中原王朝的郊祀礼仪,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因为元朝是少数民族政权,推行中原王朝的郊祀礼仪,以此来彰显其政权也是中原传统文化而来,是正统,A项正确;单纯从元朝推行郊祀礼仪,无法得出蒙汉文化已深度交融,排除B项;统治者服膺中原文化,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元朝推行郊祀礼仪主要是为了彰显其政权的正统性,并不是为了笼络人心,排除D项。故选A项。5.下图为明代前期一百余年间,徽州地区土地买卖交易契约427件中使用通货的情况统计。该统计佐证了明代前期()A.美洲白银大量流入 B.民间白银货币化的进程C.物价多以银两计算 D.宝钞不再作为通货使用【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代前期(中国)。根据图示内容可以看出,明代前期,土地买卖交易契约中使用白银的比重上升,占据了主要地位,而其他通货种类占据比例不断下降,所占比重几乎忽略不可计,说明商业交易活动中白银的使用越来越频繁,因此可以佐证民间白银货币化的进程,B项正确;美洲白银大量流入中国是在明朝中后期,排除A项;在商业交易中白银的使用越来越频繁并不能说明物价是用银两计算的,排除C项;宝钞不再作为通货使用的说法过于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B项。6.从两次鸦片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列强逼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让土地和开放通商口岸是其重要内容,但《辛丑条约》却没有此类条款。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清政府外交政策的演变 B.列强侵华方式的变化C.民族资本主义快速发展 D.小农经济的顽强抵制【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马关条约》签订后,外国资本大量涌入中国,如开办银行、铁矿、煤矿和纺纱厂,修铁路等等,满足了列强掠夺中国的目的,列强侵华由商品输出为主转化为资本输出为主,这使列强对割让土地和通商口岸要求不再强烈,B项正确;材料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列强侵华方式的变化,与清政府外交政策的演变无关,排除A项;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快速发展,不符合材料时间,排除C项;材料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列强侵华方式的变化,小农经济的顽强抵制与材料变化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7.1898年粤汉铁路修筑权被美国合兴公司攫取,引起国人不满。后该公司违约把三分之二的股票出售给比利时,至1904年,修筑权已呈易人之势。对此,湘人“大动公愤,纷电政府疆吏,立持废约之议,自行筹办”,鄂、粤两省亦有此议。这反映出()A.保路运动广泛开展 B.列强在华利益一致C.民主革命思潮兴起 D.民众路权意识增强【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甲午战后(中国)。据材料“湘人‘大动公愤,纷电政府疆吏,立持废约之议,自行筹办’,鄂、粤两省亦有此议”可得出,当时湘、鄂、粤等地百姓对清政府出卖铁路利权的行为非常愤慨,要求自行筹办,民众路权意识增强了,D项正确;材料只涉及当时湘、鄂、粤等地百姓对清政府出卖铁路利权行为的愤慨,但尚未发展成为“保路运动”,保路运动兴起的时间是1911年,排除A项;列强在华利益并不一致,B项表述太绝对,排除B项;民主革命思想指的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等思想,排除C项。故选D项。8.下图描绘了毛泽东1950年视察哈尔滨车辆厂的情景。毛泽东在视察过程中指出:“这是我们自己的工厂,虽然设备陈旧,也要利用和保护好,因为今后的工业发展就是靠这做基础了。”这说明当时我国()A.已开始实施过渡时期总路线 B.即将开展大规模的经济建设C.重视东北地区现有工业基础 D.工人建设社会主义热情高涨【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50年(中国)。根据材料“毛泽东1950年视察哈尔滨车辆厂”“这是我们自己的工厂,虽然设备陈旧,也要利用和保护好,因为今后的工业发展就是靠这做基础了。”并结合所学可知,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一穷二白,东北作为我国的老工业基地,工业基础相较于其它地区较好,且离苏联较近,若进行工业化建设也便于接受苏联的援助,毛泽东的这番话表明当时我国重视东北现有的工业基础,C项正确;1953年我国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即“一化三改”或“一体两翼”的总路线,时间不符合,排除A项;1953年我国开展了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此时是1950年,时间不符合,排除B项;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进入到社会主义社会,之后进入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此时仍处于新民主主义社会这一过渡时期,还未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排除D项。故选C项。9.周恩来指出:中国政府“对于目前正在它的邻邦进行的战争和战争扩大的危险,不能不加以密切的注意。中国人民认为:朝鲜战争停止了,现在,印度支那战争同样应该停止。”为此,中国()A.主张“另起炉灶” B.倡导召开亚非会议C.提出“求同存异” D.促成“日内瓦协议”【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据材料中的“中国人民认为:朝鲜战争停止了,现在,‘印度支那’战争同样应该停止”,说明这次会议与解决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问题有关,属于1954年日内瓦会议的内容,会议通过《日内瓦会议最后宣言》,实现了印度支那的停战,结束了法国在这个地区进行多年的殖民战争,D项正确。1949年新中国建立前后,毛泽东经过深思熟虑提出了“一边倒”、“另起炉灶”和“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新中国外交方针,排除A项;1955年,29个亚非国家和地区的政府代表团在万隆召开首届亚非会议,会议本着中国提出的“求同存异”的精神,讨论了民族独立和主权、反帝反殖斗争、世界和平以及与会各国的经济和文化合作等问题,没有涉及上述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问题,排除B、C项。故选D项。10.1978年,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只有206.4美元,到2000年,中国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4743亿美元,对外贸易规模扩大了约23倍。这反映出中国()A.加入WTO推动了经济发展 B.增强企业活力目标实现C.开放型的经济体系逐渐形成 D.计划经济体制的优越性【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1978年-2000年中国。据材料,1978年-2000年中国对外贸易规模迅速扩大,结合所学,1978年以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开放型的经济体系逐渐形成,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联系日益紧密,C项正确;中国加入WTO是在2001年,排除A项;增强企业活力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材料所述对外贸易的发展主要与对外开放有关,且“目标实现”的说法有待商榷,排除B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材料所述体现改革开放的成果,而非计划经济体制的优越性,排除D项。故选C项。11.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每年的泛滥不可预知、来势凶猛,而尼罗河每年的泛滥可以预知、起势平缓。故而美索不达米亚人将他们的洪水之神视为冷酷无情的恶神,但埃及人却把他们的洪水之神看作是“它的到来会给每个人带来欢乐”的喜神。由此可见()A.文化多样性受自然环境影响 B.古埃及文明宗教色彩浓厚C.西亚与埃及间存在文明冲突 D.大河流域有利于农业发展【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两河流域和埃及)。根据材料可知,两河流域和尼罗河流域两个区域的大河泛滥的不同特点促成了苏美尔人和埃及人对于洪水之神的不同态度,反映出文化多样性受自然环境影响,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两河流域和埃及对于洪水的态度,不能说明古埃及文明宗教色彩浓厚,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地理环境对于文化的影响,没有提及文明冲突,排除C项;材料没有提及农业发展与大河流域关系,排除D项。故选A项。12.新航路开辟后,花生由南美洲传到旧大陆,但主要由种植者自己食用,种植面积和产量都不大。1900年前后,德国和美国科学家发现了花生和花生油几十种工业用途,印度、西非和中国的花生产量和出口量由此大增。由此可见,花生的传播与种植()A.主要缘于工业革命进程的推进 B.以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为前提C.迅速提高了农业的商品化程度 D.受到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影响【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00年(世界)。根据材料信息可知,1900年前后,科技的发展拓展了花生的用途,推动了花生种植面积的扩大,故花生的传播与种植受到了科技发展的影响,D项正确;花生的传播与种植受到工业需求的影响,但工业革命不是花生传播与种植的主要原因,排除A项;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前花生就已经传播与种植,排除B项;花生的商品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且主要出现在1900年之后,并不是迅速出现的,排除C项。故选D项。13.据统计,从1724年到1789年间,法国获得默许出版的图书共12610部。其中,神学和法律书籍几近消失,纯文学、艺术和科学方面的题材占绝对优势,科学和艺术方面的书籍增长尤为显著。这一书籍出版趋势表明法国()A.专制王权达到顶峰 B.文艺创作冲破了神学束缚C.启蒙理性得到成长 D.大革命推动政治文化重构【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范围为1724年到1789年(法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724年到1789年正是法国进行启蒙运动时期,而启蒙运动反对教会,推崇科学理性,因此这一时期神学和法律书籍几近消失,纯文学、艺术和科学方面的题材占绝对优势,科学和艺术方面的书籍增长尤为显著,这是启蒙理性成长的体现,C项正确;通过材料并不能反映出专制王权的发展程度,排除A项;文艺创作冲破神学束缚是在文艺复兴时期就实现了,排除B项;大革命的时间是在1789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14.工业革命极大改变了人类的物质与精神生活,特别是德国1870年,把中等程度的职业学校升格为工科大学进行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这说明德国()A.确立了分科教育的基本方式 B.成为了欧洲工业革命的中心C.高等教育倾向于世俗化和商业化 D.教育适应了新的生产方式的需要【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1870年(德国)。根据材料,德国1870年,把中等程度的职业学校升格为工科大学进行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这适应了工业革命时期对于人才的素质要求,说明教育适应了新的生产方式的需要,D项正确;古希腊时期已经产生了欧洲的学校形式,奠定了分科教育的基础,时间不符,排除A项;教育变革无法推断德国是否是欧洲工业革命的中心,排除B项;高等教育倾向于世俗化和商业化开始于文艺复兴时期,时间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15.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十月革命产生了一种具有世界性影响的新的思想意识,还深刻影响了战后数十年世界历史模式。俄国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仿效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对“世界历史的引领者”最合理的解释是,十月革命()A.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B.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对世界的统治C.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D.开辟了人类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新纪元【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十月革命时期(俄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结论是: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使得它成为了“世界历史的引领者”,它开辟了人类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新纪元,D项正确;巴黎公社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排除A项;十月革命建立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对世界的统治,但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排除B项;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也是十月革命的影响,但和材料所反映出的信息不相符,排除C项。故选D项。16.下图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1995—2023年七国集团(G7)及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南非五国(BRICS)生产总值占全球生产总值的比例变化图(按购买力平价计算)。材料可说明此时期()A.美苏阵营对立的加剧 B.新兴市场国家的崛起C.南北国家的互利共赢 D.国际经济秩序的革新【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世界)。据材料信息可知,1995年至2023年,七国集团生产总值占全球生产总值的比例下降,但中国、印度、巴西、南非等发展中国家生产总值占全球生产总值的比例呈现出增加趋势,反映了新兴市场国家的不断发展,B项正确;1991年,苏联已经解体,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以发达国家为主的七国集团和以发展中国家为主的金砖国家生产总值占全球生产总值的比例变化,没有涉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互利共赢,排除C项;当今世界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尚未确立,排除D项。故选B项。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均为必考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唐初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有所谓“道”的划分,道之下是州统县的地方行政制度,唐太宗贞观初年,把全国分为十道,这时道只是一种监察巡视的区域,巡视道的官员都属临时派遣的性质,到了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又分全国为十五道,各置常设的“采访处置史”管理,后来地方官吏的权利日益增大,节度使往往兼领道的长官,掌握军政大权,道也成为军事割据区或行政区,于是安史之乱后出现了藩镇割据的局面。——摘编自王仲荦著《隋唐五代史》材料二在各级地方官的设置上,宋朝基本上是针对节度使的权力开刀的。宋统一后,起初是依照唐制分全国为十道,997年改全国为十五路(类似现在的省),后不断增加,直至二十六路。在路之下,宋的地方行政机构还有州、县两级,与州平级并存的还有府、军、监等机构。在路、州增设“监司”、“通判”等职,有力地限制了地方割据势力,但也造成宋朝冗官多的弊病。——摘编自周宝珠、陈振主编《中国历史·宋史》(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从唐到宋地方行政区划的变化趋势。(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宋两代地方行政区划设置产生的不同结果。【答案】(1)变化趋势:由地方专权到分权制约;地方最高行政区划所辖范围逐渐缩小,数量却逐渐增多;地方逐渐实行多层次管理;地方管理模式在继承中有所创新。(2)唐:酿成“安史之乱”,唐朝由盛转衰,形成藩镇割据,五代十国的国家分裂局面。宋:加强了中央集权,地方官僚机构臃肿,行政效率低下;导致宋与周边少数民族关系处于弱势;引起北宋中期社会改革;社会阶级矛盾尖锐。【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唐至宋(中国)。根据材料“后来地方官吏的权利日益增大,节度使往往兼领道的长官,掌握军政大权,道也成为军事割据区或行政区”“997年改全国为十五路(类似现在的省),后不断增加,直至二十六路。在路之下,宋的地方行政机构还有州、县两级,与州平级并存的还有府、军、监等机构”可知,由地方专权到分权制约;根据材料“到了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又分全国为十五道”“宋统一后,起初是依照唐制分全国为十道,997年改全国为十五路(类似现在的省),后不断增加,直至二十六路”可知,地方最高行政区划所辖范围逐渐缩小,数量却逐渐增多;根据材料“在路之下,宋的地方行政机构还有州、县两级,与州平级并存的还有府、军、监等机构。在路、州增设‘监司’、‘通判’等职”可知,地方逐渐实行多层次管理;根据材料“在各级地方官的设置上,宋朝基本上是针对节度使的权力开刀的。宋统一后,起初是依照唐制分全国为十道,997年改全国为十五路(类似现在的省),后不断增加,直至二十六路。在路之下,宋的地方行政机构还有州、县两级,与州平级并存的还有府、军、监等机构”可知,地方管理模式在继承中有所创新。【小问2详解】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唐宋(中国)。唐朝:根据材料“后来地方官吏的权利日益增大,节度使往往兼领道的长官,掌握军政大权,道也成为军事割据区或行政区,于是安史之乱后出现了藩镇割据的局面”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酿成“安史之乱”,唐朝由盛转衰,形成藩镇割据,五代十国的国家分裂局面。宋朝:根据材料“在各级地方官的设置上,宋朝基本上是针对节度使的权力开刀的。宋统一后,起初是依照唐制分全国为十道,997年改全国为十五路(类似现在的省),后不断增加,直至二十六路。在路之下,宋的地方行政机构还有州、县两级,与州平级并存的还有府、军、监等机构。在路、州增设‘监司’、‘通判’等职,有力地限制了地方割据势力”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加强了中央集权;根据材料“但也造成宋朝冗官多的弊病”和所学知识可知,地方官僚机构臃肿,行政效率低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导致宋与周边少数民族关系处于弱势;引起北宋中期社会改革;社会阶级矛盾尖锐。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康熙三十年(1691年)五月,工部等衙门议复古北口长城,总兵官蔡元上疏,请求整修古北口一带残破的长城,康熙就此事发表了他的长城观:帝王治天下自有本原,不专恃险阻。秦筑长城以来,汉、唐、宋亦常修理,其时岂无边患?明末我太祖统大兵长驱直入,诸路瓦解,皆莫敢当。可见守国之道,惟在修德安民,民心悦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所谓众志成城者是也。如古北喜峰口一带,朕皆巡阅,概多损坏,今欲修之,兴工劳役,岂能无害百姓!且长城延袤数千里,养兵几何,方能分守?——摘自徐永清《长城简史》材料二长城作为军事防御工程,其文化价值不是长城修筑者的主观意愿,而是历史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在动态的历史场域中,长城本身的物质形态会改变,长城的价值超越了历史长时段并不断被赋予新认知,也因视角和价值取向不同,不同时代对于不同人群而言,在古代、近代乃至新中国建立之后不同的历史时期,长城的象征意义和价值有所不同。——摘编自付瑞红《长城文化价值的“命运共同体”意涵与展示路径》(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康熙反对整修长城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长城在中国古代、近代和新中国建立后所赋予的不同价值,并分别以具体史实说明。【答案】(1)原因:长城不能有效防患外敌;整修长城会消耗民力,增加朝廷和百姓的负担。(2)古代中国:价值:军事防御工程;史实: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南下侵扰。近代中国:价值: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史实:长城抗战给予日军沉重打击,延缓了日本侵略华北的进程,振奋了全国的人心。新中国:价值:物质文化遗产;史实:1987年,长城成为中国首批入选的世界文化遗产。【解析】【小问1详解】原因: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清朝(中国)。根据材料“帝王治天下自有本原,不专恃险阻。秦筑长城以来,汉、唐、宋亦常修理,其时岂无边患?明末我太祖统大兵长驱直入,诸路瓦解,皆莫敢当。可见守国之道,惟在修德安民,民心悦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所谓众志成城者是也”可知,长城不能有效防患外敌;根据材料“如古北喜峰口一带,朕皆巡阅,概多损坏,今欲修之,兴工劳役,岂能无害百姓!且长城延袤数千里,养兵几何,方能分守”可知,整修长城会消耗民力,增加朝廷和百姓的负担。【小问2详解】价值和史实: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近代和现代(中国)。古代中国:根据材料“长城作为军事防御工程”可知,古代长城的价值是军事防御工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具体史实为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南下侵扰。近代中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近代长城的价值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具体史实为长城抗战给予日军沉重打击,延缓了日本侵略华北的进程,振奋了全国的人心。新中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现代长城的价值是物质文化遗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具体史实为1987年,长城成为中国首批入选的世界文化遗产。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中世纪,基督教是封建社会占据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处于统治地位的基督教把生活中的纵欲当成罪恶,提倡鄙弃奢侈的生活观念。《圣经》中说“有钱人要进神的国比骆驼穿过针眼还难”。17世纪,重商主义者作为当时欧洲新兴商业资产阶级的代言人,一致认为节俭是导致失业的主要原因。富人的奢侈消费向穷人提供了更多的工作机会。犹如托马斯·孟的理解,奢侈“会使富人的钱财用来维持贫人的生活,那就成为公共财富最好的分配方法了”。——摘编自陈国庆《西方消费经济思想与消费文化观念变迁研究》材料二1936年,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阐述了其消费思想。凯恩斯认为大危机与国家提倡自由放任的经济观念脱不开干系,其病因在于有效需求不足。提升有效需求是解救经济危机的万能钥匙。在宏观层面,建议国家要引导消费,要通过积极的财政措施刺激消费。增加社会总需求,提高就业和产出水平,并以此来限制和约束企业与个人的短视经济行为。二战结束后,凯恩斯的思想对西方发达国家产生了巨大影响,几乎成为解决当时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wifi覆盖工程合同范本
- 充电桩充电合同范本
- 化肥 购销合同范本
- 公司增资合同范例
- 劳动薪酬合同范本
- 出售新地磅合同范本
- 劳务派遣简短合同范本
- 公司代理财务记账合同范本
- 生活用水水箱清洗施工方案
- 农村矿山出租合同范本
- 2025年01月2025广东深圳市何香凝美术馆公开招聘应届高校毕业生2人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历年真题考点)解题思路附带答案详解
- 园林聘用劳动合同
- 300亩文冠果树栽培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菏泽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职业技能测试近5年常考版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江西生物科技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近5年常考版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山东力明科技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近5年常考版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六年级下册音乐全册教案湖南文艺出版社湘教版
- Tracepro-实例学习教程
- 进货单出货单(Excel表格模板)
- 中 国 作 家 协 会 入 会 申 请 表
- (完整版)最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美术下册全册教案(最新整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