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常州历年中考语文古诗欣赏试题汇编(2003-2023)_第1页
江苏常州历年中考语文古诗欣赏试题汇编(2003-2023)_第2页
江苏常州历年中考语文古诗欣赏试题汇编(2003-2023)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常州历年中考语文古诗欣赏试题汇编(2003——2023年)送人游岭南[唐]戴叔伦少别华阳①万里游,近南②风景不曾秋。红芳绿笋③是行路,纵有啼猿④听却幽。[注释]①华阳:江苏省常州市茅山上的山润。②南:指岭南。③红芳:红花,芳是花的代称。绿笋:绿竹。④啼猿:狼的啼声,多用以形容悲切。18、诗人叙写“红芳绿笋”别有情味,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3分)【参考答案】18、红芳是花,绿笋是竹,两种颜色的交映使得画面分外富有生机,诗人借景抒情,表达了内心的喜悦。欢愉之情,及对友人前行道路寄予充满希望的祝福。(2023年江苏常州)【稻作现场】插秧歌(宋)杨万里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笠是兜鍪①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唤渠朝餐歇半霎②,低头折腰只不答:“秧根未牢莳未匝③,照管鹅儿与雏鸭。”【注释】①兜鍪:头盔,士兵用以防护头部。巧妙比喻,暗示插秧如战斗。②唤渠朝餐歇半霎:渠,他。霎,一会儿。这是写农妇招呼农夫休息片刻,先去用餐。③莳未匝:栽种还没有完毕。16、与“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创设的稻作情境以及情感基调最为接近的一项是()(2分)A.水满田畴稻叶齐,日光穿树晓烟低。(宋·徐玑)B.秋雨几家红稻熟,野塘何处锦鳞肥。(唐·韦庄)C.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宋·辛弃疾)D.种稻盈田稻苗绿,愿云作雨雨我田。(元·陈泰)【参考答案】16、D珍惜农时,辛苦插秧,焦虑中有期盼;总体上是一种“悯农”的情感基调。另外三句是风调雨顺,丰收在望,喜悦之情显而易见;总体上是一种“农家乐”的情感基调。(2022江苏常州)宴词长堤春水绿悠悠,畎①入漳河一道流。莫听声声催去棹②,桃溪浅处不胜

。【注释】①畎:quǎn,田间小沟。②棹:zhào,船桨。(1)请为末尾句补一个字,使诗句完整。(2)诗人参加宴会是为了【参考答案】4、【分析】本诗是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虽然是在宴席上所写,描写了宴会的情景和周围美好的景色,但却以乐景写爱情,委婉含蓄地表达了深深的离愁。做题时要读懂诗文,仔细体会诗中的佳句妙语,理解作者的情绪情感。【解答】(1)此题考查诗歌的补充,要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结合古诗中的表现手法都常见就是借景抒情和托物言志,此外还在引用典故、烘托和反衬等,了解这些根据诗句内容判断。“桃溪浅处不胜”的意思是就怕这桃花溪太浅,承受不了什么。结合全诗内容,诗人寄情于景(或融情于景),借桃溪水浅载不动的应该是离别,联想李清照的“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所以此处可填写“舟”,实写离愁之深重,舟船难以承载,抒发了依依惜别之情。(2)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解答时要结合具体诗句加以分析。这首写于宴席上的七绝,所展示的正是一幅色调清丽明快的水彩画:长堤逶迤,水色碧明,东风鼓帆,桃花逐波。然而,它的主题却是“离愁”。特别是“莫听声声催去棹,桃溪浅处不胜舟”,意思是不要去理睬添愁助恨的棹声紧紧催促,要不然越来越多的离愁别恨一齐载到船上,船儿就会渐渐过重,就怕这桃花溪太浅,载不动这满船的离愁啊!显然是为了送别才去赴宴。答案:(1)舟(2)送别译文:长堤下,春水碧明一片悠悠,和漳河一起慢慢流;不要去理睬添愁助恨的棹声紧紧催促,要不然越来越多的离愁别恨一齐载到船上,船儿就会渐渐过重,就怕这桃花溪太浅,载不动这满船的离愁啊!(2019江苏常州)4.阅读唐朝诗人张旭的绝句,完成填空与简答。(3分)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注释】石矶:河流中露出的石堆。(1)这是借用东晋_的《桃花源记》意境而写的一首诗,我给这首诗拟定的题目是(2)这首诗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景的?【参考答案】4.(1)陶渊明《桃花溪》(2)由远而近(2018江苏常州)4.从唐朝诗人韦应物的这首诗里选一个词语作为诗的题目,并简述理由。(3分)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农耕从此起。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饥勤不自苦,膏泽且为喜。【参考答案】4.田家。全诗是围绕“田家”展开的,通过写“田家”的劳碌与辛苦来表达诗人对其的同情。解析:本诗选自《观田家》,本题要求在诗里找一个词语作为诗的题目,“一个词语”自然极大地排除了失误的可能;在诗里能用的词语也就有“微雨”“田家”“耕种”等。诗文的题目一般是其内容、主题和思想的概括,或是内容、主题和思想的载体,内容或情节展开的线索等,选定了词语,结合诗歌内容“简述理由”即可。(2017江苏常州)4.在苏轼的这首诗里找一个词语作为诗的题目,并简述理由。(3分)送客客已去,寻花花未开。未能城里去,且复溪边来。父老借问我,使君安在哉。今年好风雪,会见麦千堆。

【参考答案】【解析】本诗选自《出城送客不及步至溪上

》(二首其一),原题目很长,而本题要求“在诗里找一个词语作为诗的题目”,“一个词语”自然极大地排除了失误的可能,为了3分,我一个个词语排除一遍都值了;问题在于“词语”和“短语”似乎是有点区别的,算了,模糊一点吧:送客/客/已/去,寻花/花/未开……基本上,能用的词语也就有“送客”“寻花”等(当然,“寻花”是绝对不能用的)。诗文的题目往往是其内容、主题和思想的概括,或是内容、主题和思想的载体、内容或情节展开的线索等,选定了词语,结合诗歌内容“简述理由”就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