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业生产水产养殖技术指南Thetitle"AgriculturalProductionAquacultureTechniquesGuide"isspecificallydesignedtoaddresstheneedsoffarmersandaquacultureprofessionalsseekingtoenhancetheirunderstandingandimplementationofadvancedtechniquesinthefieldofaquaculture.Thisguideservesasacomprehensivereferenceforthoseinvolvedintheproductionoffish,shrimp,andotheraquaticspecies,providingstep-by-stepinstructionsandbestpracticesforoptimizingyieldsandsustainability.Theapplicationofthisguideiswidespread,rangingfromsmall-scalefishpondstolargecommercialaquaculturefarms,ensuringthatallstakeholderscanbenefitfromthelatestadvancementsintheindustry.TheAgriculturalProductionAquacultureTechniquesGuideistailoredtomeetthespecificrequirementsoftheaquaculturesector.Itcoversavarietyoftopics,includingwaterqualitymanagement,feedformulation,diseaseprevention,andtheuseofmodernequipmentandtechnology.Byfollowingtheguidelinesprovidedinthisguide,practitionerscanimprovetheirknowledgeandskills,resultinginincreasedproductivity,reducedcosts,andamoresustainableapproachtoaquaculture.Theguidealsoemphasizestheimportanceofenvironmentalstewardship,ensuringthatthehealthofaquaticecosystemsispreservedwhilemeetingthegrowingdemandforseafood.InordertoeffectivelyutilizetheAgriculturalProductionAquacultureTechniquesGuide,itisessentialforuserstohaveastrongfoundationinbasicaquacultureprinciplesandpractices.Theguideisstructuredtobeaccessibletobothbeginnersandexperiencedprofessionals,withclearexplanationsandpracticalexamples.Usersareencouragedtoreadthroughtheentireguide,focusingonareasthataremostrelevanttotheirspecificoperations.Regularreviewandapplicationoftheguide'srecommendationswillleadtocontinuousimprovementandsuccessintheaquacultureindustry.农业生产水产养殖技术指南详细内容如下:第一章水产养殖场规划与设计1.1养殖场选址与规划1.1.1选址原则水产养殖场的选址应遵循以下原则:(1)生态环境良好:选择远离污染源、水质清洁、生态环境良好的地区。(2)交通便利:养殖场应具备较好的交通条件,便于运输饲料、鱼苗及成品。(3)水源充足:保证养殖场附近有充足的水源,以满足养殖过程中对水量的需求。(4)地形适宜:选择地形平坦、地势较高、排水良好的地方,有利于池塘设计和养殖管理。1.1.2规划布局水产养殖场的规划布局应考虑以下因素:(1)分区明确:将养殖场划分为生产区、办公区、生活区等,实现功能分区。(2)池塘布局:根据地形、水源、风向等因素,合理规划池塘布局,保证养殖效益最大化。(3)道路规划:合理设置场内道路,便于运输和养殖管理。(4)绿化植被:在养殖场周围种植绿化植被,改善生态环境,降低养殖过程中的环境污染。1.2养殖池塘设计与建造1.2.1池塘设计(1)池塘形状:根据地形和养殖需求,选择长方形、方形或圆形等池塘形状。(2)池塘大小:根据养殖种类、规模和养殖周期,合理确定池塘面积。(3)池塘深度:根据养殖对象的生长需求,确定池塘深度。(4)池塘坡度:池塘底部坡度应适中,便于捕捞和清淤。1.2.2池塘建造(1)池塘底部处理:清除池塘底部杂物,保证池塘底部平整。(2)池塘壁处理:采用砖石、混凝土等材料,保证池塘壁的稳定性。(3)池塘进排水系统:设置合理的进排水系统,保证养殖过程中水质的稳定。(4)池塘防护设施:设置防护设施,防止养殖对象逃逸。1.3养殖设施配置1.3.1饲料设备根据养殖对象的种类和数量,配置合适的饲料设备,包括饲料槽、投喂机等。1.3.2增氧设备为保证养殖过程中水质的稳定,配置合适的增氧设备,如叶轮式增氧机、水车式增氧机等。1.3.3水质监测设备配置水质监测设备,如溶解氧测定仪、水温计、pH计等,实时监测养殖过程中的水质状况。1.3.4捕捞设备根据养殖规模和养殖对象的生长周期,配置合适的捕捞设备,如网具、鱼泵等。1.3.5养殖管理设备配置养殖管理设备,如饲料台、清淤设备、监控系统等,提高养殖管理效率。第二章水产养殖品种选择与繁殖2.1品种选择原则水产养殖品种的选择是决定养殖效益的关键环节。在选择养殖品种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适应性原则:选择适应当地气候、水质、底质等环境条件的养殖品种,以保证养殖对象的生长和繁殖。(2)经济效益原则:选择市场前景广阔、附加值高的养殖品种,以提高养殖户的经济效益。(3)生态平衡原则:选择对当地生态环境影响较小的养殖品种,以维护生态平衡。(4)抗病力原则:选择抗病力强的养殖品种,降低养殖过程中的病害风险。(5)繁殖技术成熟原则:选择繁殖技术成熟、易于繁殖的养殖品种,以满足养殖户对种苗的需求。2.2繁殖技术与方法水产养殖繁殖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自然繁殖: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利用养殖对象的自然繁殖能力,进行繁殖。此方法适用于繁殖技术不成熟或繁殖成本较高的品种。(2)人工繁殖:通过人工干预,促使养殖对象在非自然条件下繁殖。人工繁殖方法包括:①人工授精:将成熟雄性养殖对象的精子与成熟雌性养殖对象的卵子混合,使卵子受精。②人工孵化:将受精卵置于适宜的孵化设施中,进行孵化。③人工育苗:在孵化后的幼苗阶段,进行人工饲养和管理,提高育苗成活率。(3)杂交繁殖:将不同品种或不同地域的养殖对象进行杂交,以获得具有优良性状的后代。(4)无性繁殖:利用组织培养、胚胎移植等技术,实现养殖对象的快速繁殖。2.3种质资源保护水产养殖种质资源保护是维护我国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以下措施可用于种质资源保护:(1)建立种质资源库:收集、保存和评价水产养殖种质资源,为品种改良和遗传育种提供基础材料。(2)加强品种选育:通过选育具有优良性状的新品种,提高养殖效益,减少对野生种质资源的依赖。(3)推广健康养殖技术:降低养殖过程中的病害风险,保障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4)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制定和完善水产养殖种质资源保护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水产养殖业的发展。(5)提高公众意识:加强水产养殖种质资源保护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种质资源保护的重视程度。第三章水产养殖饲料与营养3.1饲料种类与配方在水产养殖中,饲料的种类繁多,主要包括天然饲料和人工配合饲料。天然饲料有螺蛳、小鱼、小虾等,而人工配合饲料则包括蛋白质饲料、碳水化合物饲料、脂肪饲料、维生素和矿物质添加剂等。蛋白质饲料主要包括鱼粉、大豆饼、棉籽饼等,这些饲料富含氨基酸,是水产动物生长所需的重要营养物质。碳水化合物饲料主要包括谷物及其副产品,如玉米、小麦、大米等,它们可以为水产动物提供能量。脂肪饲料如鱼油、豆油等,能够提供高能量,并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维生素和矿物质添加剂对于维持水产动物的健康和生长也具有重要意义。饲料配方应根据水产动物种类、生长阶段、营养需求等因素进行合理搭配,以保证养殖效益的最大化。3.2饲料投喂技术饲料投喂技术是水产养殖中的关键环节。合理的投喂量、投喂时间和投喂方式对于水产动物的生长发育和饲料利用效率具有重要影响。投喂量应根据水产动物的生长阶段、体重、水温等条件来确定,过多或过少的投喂都会影响养殖效果。一般来说,投喂量应控制在水产动物体重的1%3%之间。投喂时间应根据水产动物的生活习性来确定。例如,对于底层鱼类,应在清晨和傍晚投喂;对于表层鱼类,则应在白天投喂。投喂方式有多种,如撒喂、吊喂、自动投喂等。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投喂方式,以提高饲料利用率和降低饲料浪费。3.3营养需求与调控水产动物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和环境下,对营养物质的需求有所不同。了解和掌握水产动物的营养需求,对于合理配置饲料、提高养殖效益具有重要意义。蛋白质是水产动物生长的主要营养物质,其需求量随生长阶段的推进而增加。脂肪是水产动物重要的能量来源,适量的脂肪可以提高饲料的利用率。碳水化合物虽然不是水产动物的主要能量来源,但适量的摄入可以促进生长和维持健康。水产动物还需要一定量的维生素和矿物质,以维持生理功能和生长发育。在水产养殖过程中,应根据水产动物的营养需求,合理调控饲料的成分和比例,以实现最佳的生长效果和养殖效益。同时还应关注饲料的质量和安全,防止饲料污染和营养成分的损失。第四章水产养殖环境管理4.1水质监测与调控4.1.1水质监测水产养殖过程中,水质是影响养殖生物生长、发育及健康的重要因素。为保证养殖水质符合养殖生物的生长需求,必须定期对水质进行监测。水质监测的主要内容包括:溶解氧、pH值、氨氮、亚硝酸盐、硝酸盐、硬度、碱度等指标。4.1.2水质调控根据水质监测结果,及时对养殖水质进行调控,使之保持在适宜养殖生物生长的范围。水质调控措施包括:(1)增氧:通过增氧设备或自然方式增加水体溶解氧,以促进养殖生物的新陈代谢。(2)调整pH值:通过添加酸碱调节剂或调整水源,使水体pH值保持在适宜范围。(3)降低氨氮、亚硝酸盐和硝酸盐含量:通过生物滤池、植物净化等方式,降低水体中氨氮、亚硝酸盐和硝酸盐含量。(4)调整硬度和碱度:通过添加钙、镁等矿物质,调整水体硬度和碱度。4.2底质管理4.2.1底质污染原因水产养殖过程中,底质污染主要原因有:残饵、粪便、死亡生物、药物残留等。底质污染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影响养殖生物的生长和健康。4.2.2底质管理措施(1)定期清淤:通过机械清淤、生物清淤等方式,清除底质中的有机质和污染物。(2)投放底质改良剂:如微生物制剂、吸附剂等,改善底质环境,降低污染物含量。(3)优化养殖方式:合理投喂,减少残饵和粪便产生;推广生态养殖,增加底栖生物种类,促进底质有机质的分解。4.3疾病预防与控制4.3.1疾病预防疾病预防是水产养殖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主要措施包括:(1)选择健康苗种:选购优质、健康的养殖苗种,减少疾病传播风险。(2)优化养殖环境:保持良好的水质和底质环境,降低养殖生物的疾病发生率。(3)定期消毒:对养殖水体、设施及工具进行定期消毒,杀灭病原体。(4)免疫预防:对养殖生物进行疫苗接种,提高其抗病能力。4.3.2疾病控制当养殖生物出现疾病时,应采取以下措施进行控制:(1)诊断:及时诊断疾病,确定病原体种类。(2)隔离:将病鱼隔离治疗,防止疾病传播。(3)药物治疗:选择合适的药物,按照药物使用说明进行治疗。(4)改善养殖环境:调整水质、底质,为养殖生物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5)加强饲养管理:合理投喂,减少应激,提高养殖生物的抗病能力。第五章水产养殖生产管理5.1养殖生产流程水产养殖生产流程是保证水产养殖业健康、稳定发展的关键环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池塘准备:池塘是水产养殖的基础设施,需保证池塘底质、水质良好,无污染。池塘准备包括清塘、消毒、施肥等环节。(2)苗种选择与投放:选择适合当地养殖条件、生长快、抗病力强的优良苗种。投放前需对苗种进行质量检验,保证无病虫害。(3)饲养管理:根据不同养殖对象的需求,合理搭配饲料,保证营养充足。饲养过程中需注意观察养殖对象的生长情况,及时调整饲养策略。(4)水质管理:保持水质清洁、稳定,防止污染。定期检测水质指标,根据检测结果调整水质。(5)病害防治:加强病害防治工作,定期对养殖场进行消毒,发觉病害及时治疗。(6)捕捞与销售:在养殖对象达到商品规格后,及时捕捞,保证产品新鲜。同时加强市场调研,合理定价,拓宽销售渠道。5.2生产计划与实施生产计划是水产养殖生产管理的重要环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年度生产计划:根据市场需求、池塘条件、苗种来源等因素,制定年度生产计划,明确养殖品种、规模、产量等指标。(2)季度生产计划:根据年度生产计划,细化季度生产任务,保证生产进度。(3)月度生产计划:根据季度生产计划,制定月度生产任务,明确各项工作的时间节点。(4)生产实施:按照生产计划,有序开展各项工作。加强生产过程中的监督与指导,保证生产顺利进行。5.3养殖效益分析养殖效益分析是评估水产养殖生产效果的重要手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成本分析:计算养殖过程中的各项成本,包括池塘租赁、苗种、饲料、人工、水电等费用。(2)产量分析:根据养殖对象的生长速度、死亡率等指标,预测养殖产量。(3)产值分析:根据市场行情,计算养殖产品的产值。(4)利润分析:计算养殖利润,分析养殖效益。通过对养殖效益的分析,可以为养殖户提供科学合理的养殖建议,促进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同时也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依据,以便更好地支持水产养殖业的发展。第六章水产养殖机械与设备6.1养殖机械种类水产养殖机械是现代水产养殖业的重要工具,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6.1.1饲料投喂机械饲料投喂机械主要包括自动投饵机、饲料粉碎机、饲料混合机等。这些设备能够提高饲料的投喂效率和利用率,减少饲料浪费。6.1.2水质处理机械水质处理机械包括增氧机、水质净化器、过滤设备等。这些设备能够有效改善养殖水环境,保持水质稳定,降低病害发生。6.1.3养殖管理机械养殖管理机械包括养殖监控系统、自动检测设备、电子标签等。这些设备能够实时监测养殖环境,提高养殖管理效率。6.1.4捕捞机械捕捞机械包括拖网机、围网机、捞鱼器等。这些设备能够提高捕捞效率,降低劳动力成本。6.2设备安装与维护为保证水产养殖机械的正常运行,以下环节需引起重视:6.2.1设备选型根据养殖场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养殖机械,保证设备功能稳定、可靠。6.2.2设备安装设备安装应遵循相关规范,保证设备安装正确、牢固。安装过程中,要注意电源、水源等配套设施的配置。6.2.3设备维护定期对养殖机械进行维护,包括清洁、润滑、紧固等,以保证设备正常运行。6.2.4故障处理设备出现故障时,要及时进行排查、修复,避免影响养殖生产。6.3自动化控制系统自动化控制系统在现代水产养殖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方面:6.3.1控制系统组成自动化控制系统主要由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通信设备等组成。这些设备共同作用,实现对养殖环境的实时监测和自动控制。6.3.2控制系统功能自动化控制系统具有以下功能:(1)监测养殖环境,如水温、水质、氧气含量等;(2)自动调节养殖环境,如调节水温、增氧、换水等;(3)实时记录养殖数据,便于分析和管理;(4)远程监控与控制,便于养殖者随时掌握养殖情况。6.3.3控制系统应用自动化控制系统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自动投喂系统,根据养殖对象的生长需求,自动调整投喂量和投喂时间;(2)水质自动监测与控制系统,保持养殖水质稳定;(3)养殖环境自动调节系统,保证养殖环境适宜;(4)养殖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养殖数据的实时记录、分析和管理。第七章水产养殖技术规范7.1养殖技术标准7.1.1选址与规划水产养殖场地的选择应遵循以下标准:地势平坦,交通便利,水源充足,水质良好;避免与居民区、工业区和污染源相邻;遵循当地规划要求,保证养殖场地符合法律法规。7.1.2水质管理养殖水质应满足以下标准:pH值在6.58.5之间;总氮、总磷、总氮磷比等指标符合养殖对象生长需求;水质清洁,无污染,病原体含量低。7.1.3苗种选育苗种选育应遵循以下标准:选择优质、健康的亲本;采用科学繁育技术,提高孵化率和成活率;苗种质量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7.1.4饲料与投喂饲料与投喂应满足以下要求:饲料营养全面,符合养殖对象生长需求;投喂量适中,避免过量或不足;饲料储存条件适宜,防止霉变和污染。7.2安全生产与环保7.2.1安全生产水产养殖过程中应注重以下几点:加强养殖场安全设施建设,保证设施安全可靠;做好养殖场防火、防盗、防工作;定期检查养殖设施,发觉问题及时整改。7.2.2环保要求水产养殖应遵循以下环保要求:合理利用水资源,减少养殖废水排放;采取生态养殖模式,降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遵循相关法规,加强养殖废弃物处理。7.3质量管理与认证7.3.1质量管理水产养殖企业应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包括以下内容:制定养殖技术规范,保证养殖过程标准化;加强生产过程管理,提高产品质量;进行养殖产品质量检测,保证产品合格。7.3.2认证体系水产养殖企业应积极申请以下认证: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有机产品认证、绿色食品认证等。通过以上技术规范的实施,水产养殖企业可以不断提高养殖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为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发展贡献力量。第八章水产养殖病虫害防治8.1病虫害识别与诊断8.1.1病害识别病害是水产养殖中常见的问题,主要包括细菌性疾病、真菌性疾病、病毒性疾病和寄生虫性疾病。以下为各类病害的识别要点:(1)细菌性疾病:表现为鱼体局部或全身出现炎症、溃疡、出血等症状,如细菌性烂鳃病、细菌性败血症等。(2)真菌性疾病:通常表现为鱼体表面出现白色或灰白色斑点,如水霉病、白斑病等。(3)病毒性疾病:症状多样,如出血、水肿、坏死、白斑等,如草鱼出血病、鲤痘病等。(4)寄生虫性疾病:表现为鱼体局部或全身出现寄生虫寄生,如锚头蚤病、车轮虫病等。8.1.2病害诊断病害诊断是防治病虫害的关键环节,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现场调查:了解养殖水体环境、鱼种来源、饲料质量等因素,分析可能引发病害的原因。(2)症状观察:详细观察鱼体症状,初步判断病害类型。(3)实验室检测:采集病鱼样本,进行实验室检测,确定病原体种类。(4)综合分析:根据现场调查、症状观察和实验室检测结果,综合分析病害原因,制定防治方案。8.2防治方法与措施8.2.1预防措施(1)加强养殖管理:保持养殖水体清洁,合理投喂,提高鱼体免疫力。(2)选用优质鱼种:选择健康、无病害的鱼种,降低病害传播风险。(3)改善养殖环境:定期更换养殖水体,调整水质,减少病原体滋生。(4)定期消毒:对养殖水体、鱼体和工具进行定期消毒,降低病原体密度。8.2.2治疗措施(1)药物治疗:针对不同类型的病害,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2)物理治疗:对病鱼进行隔离、换水、升温等物理措施,缓解症状。(3)综合治疗:结合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养殖管理,提高治疗效果。8.3药物使用规范8.3.1药物选用药物选用应遵循以下原则:(1)根据病害类型和病原体种类选择药物。(2)选用高效、低毒、环保的药物。(3)避免使用禁用药物,保证水产品质量。8.3.2药物使用方法(1)拌料投喂:将药物与饲料混合,均匀投喂。(2)浸泡法:将病鱼放入含有药物的溶液中浸泡一定时间。(3)外敷法:将药物涂抹在病鱼患处。8.3.3药物使用注意事项(1)严格遵守药物使用说明,掌握用药剂量、频率和疗程。(2)避免药物过量使用,以免产生副作用。(3)密切观察病鱼反应,如有异常,及时调整用药方案。(4)妥善处理药物包装和废弃物,防止污染环境。第九章水产养殖废水处理与循环利用9.1废水处理技术9.1.1物理处理法物理处理法主要包括沉淀、过滤、离心、气浮等,主要用于去除废水中的悬浮物、浮游生物及部分溶解性有机物。其中,沉淀法通过重力作用使悬浮物沉降,过滤法则利用过滤介质截留悬浮物。这些方法简单易行,但处理效果受废水性质影响较大。9.1.2化学处理法化学处理法包括氧化还原、絮凝、电解等,主要用于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重金属离子等污染物。氧化还原法通过氧化剂或还原剂将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物质;絮凝法通过添加絮凝剂使污染物凝聚成团,便于后续处理;电解法则利用电流作用使污染物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化学处理法效果显著,但可能产生二次污染。9.1.3生物处理法生物处理法包括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等,主要用于降解废水中的有机物。活性污泥法通过微生物代谢作用将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生物膜法则利用微生物在载体表面形成生物膜,对废水中的有机物进行降解。生物处理法具有处理效果好、运行成本低等优点,但需注意污泥处理和生物膜控制。9.2循环水养殖系统9.2.1系统组成循环水养殖系统主要包括水源、水质处理、养殖池、循环泵、水质监测等部分。水源提供养殖所需的水源,水质处理单元对废水进行处理,养殖池用于养殖水生动物,循环泵负责将处理后的水循环至养殖池,水质监测系统则实时监测水质状况。9.2.2工艺流程循环水养殖系统工艺流程主要包括:水源预处理、水质处理、养殖池供水、养殖池排水、废水处理与循环利用。水源预处理包括过滤、沉淀等,去除水中悬浮物;水质处理单元对废水进行处理,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处理等;养殖池供水和排水根据养殖需求进行调整;废水处理与循环利用则保证养殖废水得到有效处理和资源化利用。9.2.3技术优势循环水养殖系统具有以下优势: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减少水资源浪费;降低废水排放,减轻环境污染;提高养殖效益,降低养殖成本;改善养殖环境,提高水产品质量。9.3资源化利用与环保9.3.1资源化利用水产养殖废水含有大量有机物、营养盐等,可资源化利用。资源化利用途径包括:将废水中的有机物转化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仿制药生产行业深度调研及发展战略咨询报告
- 儿童内衣企业数字化转型与智慧升级战略研究报告
- 养生保健品质量追溯系统行业深度调研及发展战略咨询报告
- 木质保温容器企业数字化转型与智慧升级战略研究报告
- 不锈钢食具企业ESG实践与创新战略研究报告
- 钼矿企业ESG实践与创新战略研究报告
- 口腔正畸器材精准设计行业跨境出海战略研究报告
- 辛基酚企业县域市场拓展与下沉战略研究报告
- 中药配方颗粒制剂生产行业跨境出海战略研究报告
- 书店分销合同范本
- 最新2022年减肥食品市场现状与发展趋势预测
- 材料化学合成与制备技术
- DB23∕T 343-2003 国有林区更新造林技术规程
- 发展汉语初级综合1:第30课PPT课件[通用]
- 马工程西方经济学(第二版)教学课件-(4)
- 医疗废物管理组织机构架构图
- cjj/t135-2009《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技术规程》
- 短时耐受电流
- 社保人事专员绩效考核表
- 杭州育才小升初数学试卷(共4页)
- 旋挖桩主要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全护筒)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